完成民航气象报告网升级改造

完成民航气象报告网升级改造

一、民航气象调报网络升级改造完成(论文文献综述)

张南[1](2020)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变迁研究 ——以衣食住行为中心的考察》文中研究表明如果说人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那么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考察无疑是富有意义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日常生活变迁驶入“快速路”,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文即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展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巨大变迁,分析引致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原因,进而来系统阐释、总结70多年来新中国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伟大成就、政策沿革和改革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的服饰穿着变化明显。解放初期,城市居民的服饰穿着统一化,五十年代的中山装、人民装到列宁装、布拉吉,六十年代的老三样和老三色,“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红卫兵装和军便装,长期的计划供应使城市居民穿着风格单一朴素。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交流影响着服饰变迁。人们思想得到了解放,服饰风尚更加丰富和多元化,时尚潮流不断变化和更新。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的服饰生活,呈现出从政治挂帅到自由个性的服饰风尚、从缺衣少穿到多样化的服饰消费、从主动接受到相互影响的服饰交流等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的饮食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定量供应、凭票购买,到现在日渐丰富的百姓餐桌、不出国门吃遍世界,中国城市居民饮食消费已经从以粮食为主的温饱消费向肉蛋奶、水产品、瓜果蔬菜等多样化饮食消费转变,从追求数量充足为主转向更加注重营养健康。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的饮食生活,从满足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呈现出饮食消费日趋合理、饮食方式逐渐多样、饮食观念日益多元等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的住房水平逐渐改善。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建立起一套政府主导的福利住房制度,对城市住房的建设和分配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这一时期大多数城市居民的住房非常拥挤,共用厨房、卫生间居多。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开始加快住宅建设的速度,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为了进一步解决住宅供需矛盾,九十年代初国家开始推行住房制度改革,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自由到市场上购买商品房,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同时为了保障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政府陆续兴建了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的居住生活,呈现出居住质量逐渐提高、家居装饰个性化多样化等特点,同时也凸显出住房不平等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的交通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解放初期,只有少数几个大城市的街道上行驶着公共汽车。一般的交通工具主要是人力车,自行车很少。六七十年代,自行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逐渐成为主要交通工具,而公共交通工具仍较短缺,城市交通供需矛盾突出。改革开放以后,城市中的各种交通工具才迅速增多起来。到20世纪末,家用汽车开始进入中国寻常百姓的家庭,网约车也成为一种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近年来,低碳出行、绿色出行成为一种新时尚,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成为新宠。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的交通生活,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呈现出公共交通出行更加安全便捷,出行工具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等特点。总体来看,70多年来中国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一直在变化发展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地域、科技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差异性、政治色彩淡化等特征。

黄海宁[2](2019)在《民航自动转报系统智能监控终端告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民航自动转报系统作为飞行通信的重要保障,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航自动转报系统智能监控终端告警系统,主要的功能是对自动转报系统接收的报文内容进行实时监控,将错误的报文提取出来,并进行告警提示。民航自动转报系统智能监控终端告警系统,对提高自动转报系统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保障电报通信信息的安全传输,降低空管技术保障机务员的工作强度产生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自动转报的发展及现状的分析,构建了系统总体架构,提出了研发民航自动转报系统只能监控终端告警系统的新思路。本文针对行业需求,完成了相应的模块设计,并对数据库,数据表,文档模板进行了新的设计。接着本文对如何实现本系统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如何实现应用软件界面,如何实现数据库,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实现。在本文的最后部分对系统各模块及流程进行了性能、功能等测试,系统的适用性及可操作性满足了转报系统维护工作人员的需要,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本文设计与实现一个转报监控终端告警系统。本系统使用Visual C++语言实现前台界面呈现和后台数据处理功能,使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搭建,使前台从后台读取数据进行处理,再将最终数据呈现于前台告警界面中,实现人机可视化,便于机务员使用和分析告警数据,为空管事业提供了便利。

戴文龙[3](2018)在《转报电台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航路数量与航路流量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对空中交通安全管制的安全性造成了极大的考验;同时航班量的迅速增长也提高自动转报系统安全性的压力。为了提高民航通信安全性,空管转报系统必须要增加监测系统,以满足大量报文的传送以及提高通信的安全性。当前国内的民航通信系统,基本上构建了内部专用的DDN、ATM和卫星网络,为转报系统之间的数据快速传输提供了基础网络。为了实时发现通信故障,提高交通管理业务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本文设计并实现一种转报监测系统,该系统既可对报文进行识别和分析,亦可及时准确的更新电报数据,确保自动化系统的飞行数据更加准确安全。本文提出的一种转报监测系统是在现有的自动转报设备之上实现对数据报文的自动化接收、采集、分析、查询及告警。该系统主要分为四个模块:1)报文采集分析模块,该模块对转报设备上的数据进行接收、采集及分析;2)报文错误分类模块,将转报电台监测系统所收到的报文按照错误类型进行分类分析;3)用户交互模块,该模块实现对报文编码的设计,对告警信息的配置,并对需要告警的报文进行处理;4)数据库存储模块,储存报文规定代码,如地址代码、部门代码、企业代号、部门集合、公电以及电报等级。本系统实现了报文处理的自动化,避免人工查报所出现漏查、重复等问题,实现了集监测和分析为一体的监测功能。测试表明该系统基本满足民航空管转报电台监测的需求。

龙翔[4](2017)在《民用航空系统中自动转报系统的通信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10年来,我国航空运输的总周转量以年均约14%的速度增长。在2012年,民航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610.32亿吨公里,较上年增长5.7%。而同年全国所有运输机场共完成660.32万的起降架次,较上年增长10.4%。航班量的迅速增长,也为民航自动转报系统的运作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电报的绝对数量在增加,考验着转报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干线的带宽容量;另一方面民航空管、航空公司、机场等运行保障一线单位对电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民用航空系统日益完善的今天,无论从民航的服务质量,还是航班本身的硬件设施,包括飞行员,空中服务员,以及空中保安等各个方面,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同样,在民用航空系统中,通信技术的发展也是与时俱进的,自动转报系统的发展,从最开始的较为单一的功能,发展到现在智能化的、自动化的系统,未来还将会朝着更优化的方向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民用航空中自动转报系统的内容,整体上描述了民用航空系统中自动转报过程的实现方式,并且对自动转报系统与通信系统的协调应用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在文章的前几个章节里,着重对电报格式的可靠性及其安全性进了细致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在可靠性上电报格式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电报格式中没有规定相当于“回执”的功能信号,这导致发报方无法获知报文是否顺利传输到收报方。其次,电报格式本身只能供转报机用于排查出不符合格式标准的电报,而符合格式标准但内容有误码的电报无法识别。第三,现有电报标准格式对于线路状态检查的规范较为简单,因此只能靠网管软件、自行开发软件和其它监控软件来实现。在安全性方面,电报标准格式中也没有类似加密、身份认证等项目。而且在民用航空系统中,这种电报格式安全性没有加密,并且没有身份认证的电报格式极易被不法分子入侵,盗取机密甚至修改关于民用航空的电报信息,这让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关于电报格式的可靠性方面,收发电文中容易出现乱码的现象,而且自动识别系统不能全部识别,只能通过大量的人工来完成这项庞大的工作,并且在收发电地址代码出现变字的时候,变字后的内容对接收单位依然有效。在文章的后两个章节里,我们就转报系统中较为特殊的同步信道传输还有转报系统的通信传输网络结构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对现存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设想,并且分别提出了各自的改进方案,对转报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工作性能的提升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由于电报格式及其检查处理机制尚属于应用层面,要想改善通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可考虑从通信技术、通信设备以及通信网络和传输方式入手。本文在分析了民航自动转报网当前主要采用的通信技术及通信设备的基础上,结合转报系统通信传输网络的结构特点,提出可以提高转报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优化方案。

刘宗涛[5](2017)在《新常态下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类型的发展观。在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主要目标的社会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的探索中,我们党的发展理论分别经历了新民主主义发展观、传统社会主义发展观、改革开放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和五大发展理念等几种类型发展观的历史演变。这些发展理论都汲取了前人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并以前人发展实践为基础,对前人发展理论进行积极扬弃,体现了我们党的发展理论在继承、改革和发展上的统一。新常态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在内外主客观条件变化下,产生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常态主要是体现从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从上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一个过渡转化阶段。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保持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必须要有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针对我国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集中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指导中国十三五及更长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常态这一新的历史阶段的新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五大发展理念立论的基础,新常态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发展阶段理论。五大发展理念使发展的涵义更加丰富,使发展的内涵深深地打上了人的烙印,人成为发展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核心思想的复归和坚持。五大理念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牢牢扭住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经济基础上的破解之法。五大发展理念简单明了,内涵丰富,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概括性,彰显了我们党的理论风格的新变化和新气象,具有了新的涵义、风格和力量。五大发展理念自成体系,形成了一个内在统一、内外呼应的有机系统。五大发展理念既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又指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发展方向。创新针对发展动力问题,创新驱动、创新型国家是实现现代化、成为发达国家的必然途径;协调针对发展不平衡问题,强调抓薄弱环节和补齐短板,增强发展平衡性和持续性,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绿色针对人与自然矛盾问题,坚持和实现绿色发展,才能够解决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使发展更加具有可持续性;开放针对内外联动问题,开放发展是中国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基础;共享针对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共享发展必须共建共享、走共同富裕道路。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一种发展理论,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共性特点,又具有鲜明的中国个性和阶段性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的具体表现。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发展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一般原理:体现了人民既是发展主体又是发展目的原理;突出强调了科学技术及其创新的作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体现了发展的整体性平衡性思想;体现了事物发展内外因共同作用的原理等等。五大发展理念具有鲜明的有机统一性、人民至上性、现实针对性和时代趋势性。坚持和实现五大发展理念,需要有领导力量、体制机制改革、法治等方面的战略保障,具体来说就是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发展也不例外。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取决于领导干部的素养和能力。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说到底就是制度改革,改变旧制度、旧体制,破除一切不利于五大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起有利于实施五大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才能保障五大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

李惠玲[6](2014)在《太原民航电报系统的发展》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民航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越飞越高,而民航通信事业就像是雄鹰的羽毛,因为只有作为"羽毛"的通信事业日益丰满,民航业这只雄鹰才能真正展翅高飞。民航电报系统作为信息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空管和飞行安全起着及时、准确、安全、高效的作用。从电报系统的发展来说明它在民航通信所处的重要地位。

张琦[7](2014)在《转报系统同步信道及干线存储改造工程项目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本篇文章是针对转报系统同步信道改造及干线存储改造工程项目评价的研究,转报系统同步信道改造工程主要对原有转报系统进行网络通信技术的升级更新、部分软件升级,在保持现有转报系统网络拓扑结构不变,原有设备进行充分利用,尽量保证转报业务不受影响的基础上能够提高转报业务传输质量,更大程度的保障空管生产安全。本文共有五章,分别从转报系统同步信道及干线存储改造工程的必要性、转报系统同步信道及干线存储改造工程的可行性、民航转报系统现状、同步信道改造需求分析、项目方案内容、项目建设规划、项目进度安排、项目投资匡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可行性分析(环境保护、节能及工业安全分析)、经济效益分析等,最后得出结论,此项目可行。

黄拓晓[8](2013)在《民航自动转报通信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民航自动转报网为空中交通管理部门、航空公司、机场等民航单位在本地区乃至全国、国际范围内传递关于航班的飞行动态和客货运等信息,在保障民航航班安全飞行、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自动转报的正常通信是实现空管飞行安全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从可靠性和安全性两个角度探讨自动转报的通信。通过分析发现电报格式在可靠性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电报格式中没有规定相当于“回执”的功能信号,这导致发报方无法获知报文是否顺利传输到收报方。其次,电报格式本身只能供转报机用于排查出不符合格式标准的电报,而符合格式标准但内容有误码的电报无法识别。第三,现有电报标准格式对于线路状态检查的规范较为单一,因此只能靠网管软件、自行开发软件和其他监控软件来实现。安全性方面,电报标准格式中也没有类似加密、身份认证等项目。由于电报格式及其检查处理机制尚属于应用层面,要改善通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可考虑从通信技术和通信设备入手。本文在分析民航自动转报网当前主要采用的通信技术及通信设备及其在自动转报的具体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有助于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优化方案:首先在短距离终端接入部分使用调制解调器代替RS-232C,可有效降低误码率、错报数及线路中断发现时间;接着在干线传输部分利用XOT应用实现X.25代替异步,可提高对线路监控的力度,基本实现线路中断的实时告警;然后利用调制解调器自带的身份认证功能——呼叫验证码和回叫,加强对非法接入的屏蔽,可增加不法分子窃取数据的难度,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最后考虑在电报传输中应用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加密算法,在保证稳定性、可靠性和实时性的基础上,将DES算法集成进转报系统的各类出口,可解决电报明码传输所带来的信息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电报传输的安全性。

句政[9](2012)在《民航航空管制网络化技术》文中提出中国的航空管制模式大致经历了程序管制、雷达监控下的程序管制、雷达管制三个阶段;管制单位的空域范围由单一扇区向多扇区、多高空合并的模式演变。随着民航事业的蓬勃发展,空中交通管制对雷达、甚高频等业务的依赖越来越强。为了保障这些重要业务全年的不间断运行,设备的安全运行率、完好率在可容忍的范围内,提高人民生命财产的保障力度,在选择这些重要业务的接入设备、传输设备时,有特殊要求;为了让网络平稳的运行,更好地为民航航空管制服务,网络建设、设备购买、运行维护,在建设之初就要进行很到的方案设计,并在日后的运行中不断完善。本文主要讨论的重点有两个:核心通信网络传输枢纽的建设过程中、相邻高空管制区接管这一大背景下,民航航空管制利用网络化技术实现雷达、甚高频信号的传输。雷达管制和地空甚高频通信日益成为主要的管制方式,随着扇区的合并、高空的接管,管制员指挥的空域范围越来越来广。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民航相关的核心网络传输枢纽租用电信、联通SDH传输网、移动OSN传输网作为跨省干线,搭建了FA16专用接入网,实现了雷达信号无缝覆盖、大空域雷达管制和跨区域、长距离甚高频通信。由于FA16网络是基于PCM技术的,虽然有优点,但是固有的缺点却无法从机理上解决。因此,在发扬FA16基于PCM技术建网优点的同时,民航相关的核心网络传输枢纽组建基于IP技术的网络利用空管自有ATM网络、卫星TES网络、KU网络、租用联通SDH传输网作为地面、空中路由,搭建空管专用的大带宽、全冗余IP网络FA36A、FA36B专用接入网,实现了雷达信号的IP传输及甚高频语音信号的VoIP;FA16、FA36网络维护技术及经验

赵亮[10](2012)在《内蒙古支线机场空管设备运行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的民航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11年全国民航完成运输飞行598万架次,旅客运输量6.2亿人,货邮运输量1129万吨,比2010年增长8.1%,10%、和2.5%。内蒙古民航2011年旅客吞吐量突破910.91万人次,货邮运输量4.74万吨,运输起降飞行架次达到10.47万架次,其中内蒙古12个支线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477.36万人次,货邮运输量2.22万吨,运输起降飞行架次5.58万架次,分别占内蒙古民航总量的52.45%、46.78%、53.32%。支线机场运输量的快速发展对机场硬件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中交通管理设备(简称空管设备)作为保障机场安全运行的基础保障设施,在保证飞行安全的业务流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机场进行属地化改革,机场交由地方政府管理,机场实行企业化运作。经过10年的发展,全国支线机场空管运行管理脱离民航局空管局的统一管理,造成支线机场空管设备建设投入不足,老旧设备得不到更新,人员培训不能有效开展,所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机场的发展,空管设备的保障能力不高与快速发展的运输形势形成矛盾。全文按照6个章结构来探讨内蒙古支线机场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设备运营管理的理论研究。第三章:内蒙古支线机场空管设备运行现状进行分析。第四章:内蒙古支线机场空管设备运行存在问题分析。第五章:内蒙古支线机场空管设备运行对策。第六章:内蒙古支线机场空管设备运行对策的评价与展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本人认为内蒙古机场集团公司通过管理创新,理顺管理体制,加强政策研究,完成设备的更新、新建工作,建立空管设备的维护体系、建立完善培训体系,空管设备的保障能力一定能够适应运输生产的发展需要,为保障各支线机场的飞行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民航气象调报网络升级改造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航气象调报网络升级改造完成(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变迁研究 ——以衣食住行为中心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二、相关学术史回顾
    三、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框架
    五、研究创新与难点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服饰生活变迁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居民的服饰生活(1949-1956)
        一、“国服”日渐流行
        二、“工装”备受推崇
        三、苏联服饰风尚
        (一)列宁装
        (二)布拉吉
        (三)苏联大花布
        四、短暂的绚烂
        (一)爱劳动穿花衣
        (二)旗袍的余晖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城市居民的服饰生活(1957-1978)
        一、老三色和老三样
        二、“缝缝补补又三年”
        (一)布票比钱重要
        (二)“补丁”最常见
        (三)窘迫下的创造
        三、“十亿人民十亿兵”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的服饰生活(1978 年至今)
        一、时尚与禁忌
        (一)喇叭裤的开端
        (二)的确良,“的确靓”
        (三)西装回潮
        (四)街上流行红裙子
        二、多元与个性
        (一)多样化、个性化
        (二)讲究品牌和休闲
        (三)倡导环保和健康
        三、“传统”的复兴
        (一)旗袍的苏醒
        (二)“唐装”的世界时尚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服饰变迁的特点
        一、从政治挂帅到自由个性的服饰风尚
        二、从缺衣少穿到多样化的服饰消费
        三、从主动接受到相互影响的服饰交流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饮食生活变迁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居民的饮食生活(1949-1956)
        一、“标准米”和“标准面”
        二、粮食计划供应
        (一)粮食统购统销势在必行
        (二)从“凭证买粮”到“定量供应”
        三、饮食状况轻微改善
        (一)粮食产量增多
        (二)副食条件改善
        (三)饮食支出减少
        四、西式饮食的消退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城市居民的饮食生活(1957-1978)
        一、“大办食堂”
        二、“方寸粮票”
        三、“饥饿年代”
        (一)节食度荒
        (二)“低标准瓜菜代”
        四、“十年饮食”发展缓慢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的饮食生活(1978 年至今)
        一、基本实现温饱的过渡
        (一)票证时代的延续
        (二)西式饮食的回归尝试
        二、饮食购物全面升级
        (一)“菜篮子”渐丰
        (二)大型超市的发展
        (三)“网”罗天下美食
        三、“舌尖上的安全”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饮食生活变迁的特点
        一、饮食消费日趋合理
        二、饮食方式逐渐多样
        三、饮食观念日益多元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居住生活变迁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居民的居住生活(1949-1956)
        一、“龙须沟”换新颜
        (一)清理城区垃圾
        (二)疏浚河湖水系
        (三)掏挖修整下水道
        (四)改造棚户区
        二、“以租养房”的福利
        三、“工人新村”遍地开花
        (一)职工住宿条件差
        (二)兴建工人住宅新区
        (三)“主人翁”的象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城市居民的居住生活(1957-1978)
        一、继续低租金的福利
        二、“卫星城”的出现
        三、“城市人民公社大楼”拔地而起
        四、群居的苦乐
        (一)“筒子楼”和单元房
        (二)“干打垒”和大杂院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的居住生活(1978 年至今)
        一、“房荒”的记忆
        二、福利分房的余温
        三、房改的松动
        (一)鼓励私人建房
        (二)允许公房出售
        四、住宅商品化之路开启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居住生活变迁的特点
        一、居住质量逐渐提高
        二、家居装饰彰显个性
        三、住房不平等问题凸显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交通生活变迁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居民的交通生活(1949-1956)
        一、城市道路的整修与扩建
        二、城市公共交通的兴起
        三、传统单一的出行工具
        (一)短途基本靠走
        (二)人力车的没落
        (三)少量的自行车出现
        四、缓慢的铁路出行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城市居民的交通生活(1957-1978)
        一、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缓慢
        二、曲折发展的城市公共交通
        (一)背着“煤气包”的公交车
        (二)有轨电车向无轨电车的过渡
        (三)出租车发展艰难
        (四)第一条地铁的开通
        三、自行车日渐普及
        四、“十年”交通发展举步维艰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的交通生活(1978 年至今)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翻天覆地
        (一)铁路发展
        (二)民航巨变
        (三)公路规模扩大
        (四)水运稳步发展
        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日益完善
        (一)方便快捷的城市公交
        (二)“招手即停”的出租车
        (三)三轮车的尴尬
        (四)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
        三、私人出行工具更新换代
        (一)自行车王国
        (二)摩托车轰鸣
        (三)汽车驶入百姓家
        四、城市交通问题凸显
        (一)交通拥堵严重
        (二)交通污染加剧
        (三)交通事故频发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交通生活变迁的特点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二、公共交通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三、出行工具从传统向现代转变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变迁特征和影响因素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变迁的特征
        (一)变迁速度和程度的阶段性
        (二)生活水平差异性日趋明显
        (三)私人生活的政治特色淡化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变迁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发展是影响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根本因素
        (二)政党政策是影响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关键因素
        (三)价值观变迁是影响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
        (四)科技的发展是影响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助推因素
        (五)地理区位是影响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客观因素
参考文献
表格索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民航自动转报系统智能监控终端告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自动转报告警系统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系统的数据基础
    2.1 民航自动转报系统的核心原理及电报格式
        2.1.1 AFTN电报概念及基本电报格式
        2.1.2 空中交通服务电报
        2.1.3 SITA报概念及基本电报格式
    2.2 公务电报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需求分析
    3.1 需求的总体概述
    3.2 用户需求分析
    3.3 系统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设计
    4.1 转报系统监控终端告警系统的总体设计
        4.1.1 网络拓扑结构
        4.1.2 系统体系结构
        4.1.3 系统软件应用界面的设计
    4.2 数据库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应用界面的实现
    5.2 系统各应用界面及其功能描述
        5.2.1 通讯设置功能的实现
        5.2.2 告警设置功能的实现
        5.2.3 通讯监视功能的实现
        5.2.4 地址查询功能实现
    5.3 数据库的实现
        5.3.1 数据库开发工具的选择
        5.3.2 数据库的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的测试
    6.1 软件测试
    6.2 功能测试
        6.2.1 通讯设置功能测试
        6.2.2 告警及通信监视功能测试
        6.2.4 地址查询功能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转报电台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相关技术分析
    2.1 AFTN电报格式
        2.1.1 ITA-2格式
        2.1.2 IA-5格式
    2.2 定时检查及异常处理机制
        2.2.1 定时检查
        2.2.2 异常处理办法
    2.3 电报格式可靠性分析与安全性分析
        2.3.1 可靠性分析
        2.3.2 安全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转报电台监测需求分析
    3.1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3.1.1 报文采集功能需求分析
        3.1.2 报文分析功能需求分析
        3.1.3 错误报文分类功能需求分析
        3.1.4 客户应用子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1.5 数据储存子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2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3 技术可行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转报电台监测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3 通讯功能的设计
    4.4 报文采集分析模块设计
        4.4.1 报文读取器设计
        4.4.2 报文分析器设计
    4.5 报文错误分类模块设计
        4.5.1 报文错误定义
        4.5.2 报文错误分析算法
    4.6 客户应用模块设计
        4.6.1 通讯配置模块设计
        4.6.2 查询模块设计
        4.6.3 告警反馈配置模块设计
    4.7 数据库储存设计
        4.7.1 地址代码表设计
        4.7.2 部门代码表设计
        4.7.3 企业代码表设计
        4.7.4 部门集合表设计
        4.7.5 日志表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转报电台监测系统实现
    5.1 网络拓扑结构的实现
    5.2 报文采集分析模块实现
    5.3 客户应用模块实现
        5.3.1 通讯配置模块实现
        5.3.2 告警配置模块实现
        5.3.3 通讯监视模块实现
        5.3.4 查询模块实现
    5.4 数据库日志模块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目的及环境
        6.1.1 测试目的
        6.1.2 测试环境
    6.2 系统功能测试
        6.2.1 报文采集分析模块测试
        6.2.2 系统告警模块测试
    6.3 报文错误分类测试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民用航空系统中自动转报系统的通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民用航空自动转报系统
        1.1.1 自动转报系统简介
        1.1.2 民航系统与自动转报系统的联系
    1.2 民用航空自动转报系统的现状
    1.3 民用航空的发展趋势与自动转报系统的新需求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通信技术在自动转报系统中的应用
    2.1 分组交换方式
    2.2 异步传输技术
        2.2.1 异步传输模式的结构
        2.2.2 异步传输的工作原理
        2.2.3 异步传输的潜在问题
        2.2.4 异步传输模式在技术上的优势
    2.3 帧中继技术
        2.3.1 帧中继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2.3.2 帧中继业务
        2.3.3 帧中继技术的高效性和经济性
        2.3.4 帧中继技术在民用航空领域的应用
    2.4 分组交换方式、帧中继、ATM技术协调应用实例
        2.4.1 异步传输(ATM)网络构成
        2.4.2 帧中继网络的构成
        2.4.3 本地局域网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报格式及其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
    3.1 空中交通服务电报(AFTN)电报格式
    3.2 各等级AFTN电报的使用范围
    3.3 定时检查及异常处理机制
        3.3.1 定时检查
        3.3.2 异常处理机制
    3.4 电报的可靠性分析
    3.5 电报的安全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用航空自动转报系统通信技术分析
    4.1 RS-232C
        4.1.1 通信原理及其特点
        4.1.2 当前转报系统接入及存在的问题
    4.2 分组交换网(X.25)
        4.2.1 通信原理及特点
        4.2.2 当前转报系统的接入
        4.2.3 分组交换网(X.25)的应用优势
    4.3 电流环
        4.3.1 通信原理及特点
        4.3.2 当前转报系统接入及存在的问题
    4.4 调制解调器
        4.4.1 通信原理
        4.4.2 设备介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民航自动转报系统优化方案
    5.1 终端用户接入的优化
        5.1.1 终端用户接入现状
        5.1.2 短距离接入的优化原理
        5.1.3 优化方案和优化效果
    5.2 调制调节器安全性的优化
        5.2.1 调制解调器安全性现状
        5.2.2 调制解调器优化方案和优化效果
    5.3 转报系统中干线传输的优化
        5.3.1 转报系统中干线传输的现状
        5.3.2 优化方案和优化原理
        5.3.3 优化效果
    5.4 DES加密算法的应用
        5.4.1 DES加密算法的算法原理
        5.4.2 DES加密算法的应用方案
        5.4.3 优化综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转报系统同步信道改造方案
    6.1 转报系统同步信道现状分析
    6.2 转报系统同步信道改造需求分析
        6.2.1 当前转报同步信道存在的问题
        6.2.2 转报同步信道改造的需求性分析
    6.3 转报同步信道改造方案
        6.3.1 通信模块改造
        6.3.2 设备连接方案
        6.3.3 传输设备配置方案
        6.3.4 技术方案
    6.4 改造方案可行性分析
        6.4.1 改造方案的优势
        6.4.2 经济效益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机场转报中心光环网传输的实现
    7.1 建设需求分析
        7.1.1 转报中心光环网建设的意义
        7.1.2 咸阳机场通信传输需求以及存在问题
        7.1.3 业务需求统计
    7.2 转报中心光环网(SDH)组网
        7.2.1 光环网(SDH)的原理及概念介绍
        7.2.2 基本网络拓扑
        7.2.3 光环网(SDH)自愈网络保护
    7.3 光环网建设的设计与实现
        7.3.1 铺设通信管网及光缆
        7.3.2 网络拓扑图
        7.3.3 终端接入设备及信号传输
    7.4 光环网SDH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
        7.4.1 光纤与电缆及微波通信方式的对比
        7.4.2 SDH设备与PDH设备的对比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新常态下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依据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论文构思及框架
    五、论文的重难点、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发展观的基本涵义及演变
    第一节 发展及发展观基本涵义
        一、发展的基本涵义
        二、发展观的基本涵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节 发展观的历史演变
        一、经济增长论
        二、经济社会发展观
        三、可持续发展观
        四、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及背景
    第一节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
        一、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
        二、新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三、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导中国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发展观
    第二节 新发展理念提出的国际背景
        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
        二、世界经济呈现“新常态”
        三、世界经济的深度调整与温和复苏
    第三节 新发展理念提出的国内背景
        一、危机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减速
        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三、经济新常态是中国发展新阶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创新发展
    第一节 创新与创新发展的涵义
        一、创新与创新发展的基本涵义
        二、中共创新发展思想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第二节 我国创新发展需要破解的主要难题
        一、我国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第三节 我国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市场化改革是破局关键
        二、发挥好政府作用
        三、确立企业真正的创新主体地位
        四、发挥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创新作用
        五、营造创新友好环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协调发展
    第一节 协调与协调发展的涵义
        一、协调与协调发展的基本涵义
        二、中共协调发展思想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第二节 我国协调发展需要破解的主要难题
        一、区域发展差距大
        二、城乡二元结构
        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失调
        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二元分离
    第三节 我国发展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二、城乡发展失衡原因分析
        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失调的原因分析
        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二元分离的原因分析
    第四节 我国协调发展的路径
        一、统筹区域协同发展
        二、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三、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
        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绿色发展
    第一节 绿色与绿色发展的涵义
        一、绿色与绿色发展的基本涵义
        二、中共绿色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基本内容
    第二节 我国绿色发展需要破解的主要难题
        一、我国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第三节 我国绿色发展的路径
        一、转变发展理念,促进政策制度绿色化
        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三、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
        四、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五、实施专项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计划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开放发展
    第一节 开放与开放发展的涵义
        一、开放与开放发展的基本涵义
        二、中共开放发展思想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第二节 我国开放发展需要破解的主要难题
        一、我国开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原因分析
    第三节 我国实现开放发展的路径
        一、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
        二、推动体制改革,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
        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四、继续发挥港澳台地区的独特优势
        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共享发展
    第一节 共享与共享发展的涵义
        一、共享与共享发展的基本涵义
        二、中共共享发展思想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第二节 我国共享发展需要破解的主要难题
        一、我国共享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原因分析
    第三节 我国共享发展的路径
        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发展观
    第一节 五大发展理念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坚持与发展
        一、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二、五大发展理念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知
        三、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特点
    第二节 五大发展理念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挥棒”
        一、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难度加大
        二、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应对发展新挑战
    第三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五大发展理念
        一、发展目标:五大理念补齐全面小康的短板
        二、发展动力:全面深化改革
        三、发展保障:全面依法治国
        四、发展保证:全面从严治党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6)太原民航电报系统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电报系统的重要性
2 电报系统的发展
    2.1 无线阶段
    2.2 有线阶段
    2.3 无线和有线混合使用阶段
3 未来的电报系统网
4 结束语

(7)转报系统同步信道及干线存储改造工程项目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的背景及意义
    1.2 项目简介
        1.2.1 项目建设的意义
        1.2.2 项目评价的必要性及着力点
    1.3 项目特点
    1.4 项目目标
    1.5 项目评价理论综述
        1.5.1 项目评价的定义
        1.5.2 项目的发展周期
        1.5.3 项目评价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市场分析
    2.1 民航转报系统现状分析
        2.1.1 民航转报网络现状分析
        2.1.2 民航转报系统结构现状分析
        2.1.3 同步信道现状分析
    2.2 同步信道改造需求分析
        2.2.1 工程建设目标
        2.2.2 工程建设任务
        2.2.3 工程建设需求分析
        2.2.4 同步信道改造的优势
第三章 项目规模与方案实施
    3.1 改造项目规模
    3.2 项目改造方案
        3.2.1 方案概述
        3.2.2 转报系统改造方案
        3.2.3 传输电路设计方案
        3.2.4 设备连接方案
        3.2.5 传输设备配置方案
        3.2.6 技术方案
        3.2.7 设备切割方案
        3.2.8 测试方案
    3.3 项目方案的实施
        3.3.1 ATM实施方案
        3.3.2 MPSM-16-T1E1板卡现场实施方案
        3.3.3 E1转V35协议转换器现场实施方案设计
        3.3.4 Ku卫星实施方案
        3.3.5 转报系统软件升级实施方案
        3.3.6 后台软件升级实施方案
        3.3.7 智能程控同步单元升级方案
    3.4 项目建设规划
        3.4.1 DLCI的规划
        3.4.2 项目进度安排
        3.4.3 项目投资匡算及资金筹措
    3.5 项目主要工作内容
        3.5.1 二级转报系统改造内容
        3.5.2 单盘阵和单数据库结构升级
        3.5.3 系统主要实现功能
    3.6 项目约束条件
第四章 项目可行性分析
    4 1环境保护、节能及工业安全分析
        4.1.1 环境保护
        4.1.2 工业安全
        4.1.3 节能措施
    4.2 经济效益分析
        4.2.1 宏观社会效益分析
        4.2.2 间接经济效益分析
        4.2.3 直接经济效益分析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8)民航自动转报通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民航自动转报简介
    1.2 民航自动转报网简介
        1.2.1 AFTN 及 SITA
        1.2.2 国际互联
        1.2.3 组网拓扑及本地接入
    1.3 某地区空管局 AFTN 转报中心简介
    1.4 行业发展对自动转报网的新要求
    1.5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电报格式及其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
    2.1 AFTN 电报格式
        2.1.1 ITA-2 格式
        2.1.2 IA-5 格式
    2.2 定时检查及异常处理机制
        2.2.1 定时检查
        2.2.2 异常处理机制
    2.3 电报格式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
        2.3.1 可靠性分析
        2.3.2 安全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航自动转报网通信技术分析
    3.1 RS-232C
        3.1.1 通信原理及其特点
        3.1.2 当前转报业务接入及存在问题
    3.2 电流环
        3.2.1 通信原理及特点
        3.2.2 当前转报业务接入及存在问题
    3.3 X.25
        3.3.1 通信原理及特点
        3.3.2 当前转报业务接入
        3.3.3 X.25 的应用优势
    3.4 调制解调器
        3.4.1 通信原理
        3.4.2 设备介绍
        3.4.3 当前转报业务接入
    3.5 ATM
        3.5.1 特点
        3.5.2 设备介绍
        3.5.3 组网方式
        3.5.4 当前转报业务接入及存在问题
    3.6 基于 IP 的 FA36 设备
        3.6.1 通信原理及特点
        3.6.2 设备介绍
        3.6.3 组网方式、路由协议及业务接入
    3.7 ASON
        3.7.1 通信原理及特点
        3.7.2 转报应用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航自动转报网优化方案
    4.1 终端用户接入的优化
        4.1.1 终端用户接入现状
        4.1.2 短距离接入的优化
    4.2 异步干线的优化
        4.2.1 转报干线现状
        4.2.2 优化方案
        4.2.3 优化效果
    4.3 调制解调器安全性的优化
        4.3.1 调制解调器安全性现状
        4.3.2 优化方案
        4.3.3 优化效果
    4.4 DES 加密算法的应用
        4.4.1 算法原理
        4.4.2 应用方案
        4.4.3 应用效果
    4.5 优化综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民航航空管制网络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民航航空管制发展现状
    1.2 民航航空管制高空区接管介绍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民航雷达管制和地空甚高频通信
    2.1 雷达通信原理
    2.2 二次雷达
        2.2.1 概述
        2.2.2 工作模式
        2.2.3 探测距离
        2.2.4 雷达管制自动化原理
    2.3 航管雷达管制介绍
        2.3.1 概述
        2.3.2 空管雷达组网
    2.4 民航甚高频通信
        2.4.1 民航甚高频通信概述
        2.4.2 VHF 系统工作过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航航空管制 FA16 网
    3.1 FA16 接入网介绍
    3.2 FA16 网络组网及保障原则
        3.2.1 FA16 组网原则
        3.2.2 FA16 网络业务保障原则
    3.3 FA16 系统结构
        3.3.1 FA16 雷达数据处理板功能及数据封包结构
        3.3.2 FA16 雷达数据的实现方式
        3.3.3 FA16 雷达数据传输技术
        3.3.4 FA16 甚高频语音通信技术
    3.4 FA16 设备存在的不足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航航空管制 FA36 网
    4.1 IP 基础知识
        4.1.1 协议模型
        4.1.2 IP 地址
        4.1.3 路由简介
        4.1.4 路由协议简介
    4.2 FA36 网络设备的软硬件优势
    4.3 FA36 网络介绍
        4.3.1 FA36 网络结构
        4.3.2 FA36 网络相关设备介绍
    4.4 FA36 网络业务传输技术
        4.4.1 FA36 增强型雷达信号处理板及可靠性保障
        4.4.2 FA36 增强型雷达信号处理模块 DCE 改为假 DTE 实现技术
        4.4.3 FA36 网络雷达信号同步传输技术
        4.4.4 FA36 甚高频语音传输技术
    4.5 FA36 网络维护技术
        4.5.1 FA36 设备监视、检查及网络连通性维护技术
        4.5.2 干线、雷达、甚高频业务故障排除技术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内蒙古支线机场空管设备运行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设备运营管理的理论研究
    2.1 设备管理总论
    2.2 现代设备的特征
        2.2.1 日益大型化或超小型化
        2.2.2 运行高速化
        2.2.3 功能高级化
        2.2.4 自动化和复杂化
        2.2.5 节能降耗
    2.3 空管设备的规划与设计
        2.3.1 设备选型的基本原则
        2.3.2 设备选型考虑的主要因素
        2.3.3 设备的可靠性设计
    2.4 空管设备的运行与控制
        2.4.1 设备运行控制的主要内容
        2.4.2 设备检查与状态监测
    2.5 空管设备的维修管理
        2.5.1 设备故障概述
        2.5.2 设备故障发生分析
        2.5.3 设备故障发生规律分析
        2.5.4 设备故障分析与管理
        2.5.5 设备的备件管理
第三章 内蒙古支线机场空管设备运行现状分析
    3.1 中国民航空管设备运行现状
        3.1.1 中国民航导航设备运行现状
        3.1.2 中国民航通信设备运行现状
        3.1.3 中国民航的监视设备运行现状
    3.2 内蒙古自治区民航发展现状
        3.2.1 内蒙古自治区机场建设情况
        3.2.2 内蒙古自治区机场航线网络情况
        3.2.3 内蒙古自治区航空运输情况
    3.3 内蒙古支线机场空管设备配置现状
        3.3.1 支线机场导航设备配置现状
        3.3.2 通信设备配置现状
    3.4 空管设备可靠性管理现状
        3.4.1 空管设备的可靠性设计
        3.4.2 影响空管设备的可靠性的因数
    3.5 空管设备的维护现状
        3.5.1 空管设备故障发生分析
        3.5.2 空管设备故障分析与管理
第四章 内蒙古支线机场空管设备运行存在问题分析
    4.1 内蒙古支线机场空管运行体制
    4.2 仪表着陆设备配置不足问题
        4.2.1 次降方向要求配置仪表着陆设备
        4.2.2 机场气象、地形等条件对导航设备配置提出更高要求
    4.3 空管设备的更新改造问题
    4.4 通信设备配置不足问题
        4.4.1 多道道记录仪配备不足
        4.4.2 自动转报设备配置不足,通信线路单一
        4.4.3 航行情报接收系统配置不足
        4.4.4 对讲机通信设备更新配置
        4.4.5 C波段卫星通信设备处于停用状态
        4.4.6 KU卫星通信设备安装数量不足
    4.5 空管设备维护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4.6 支线机场技术人员存在问题分析
    4.7 支线机场培训存在问题分析
    4.8 空管设备备件储备存在问题分析
第五章 内蒙古支线机场空管设备运行对策
    5.1 健全内蒙古支线机场空管管理体制
    5.2 加强与民航局空管办的沟通协调力度
    5.3 加快空管设备的更新步伐
        5.3.1 导航设备更新
        5.3.2 通信设备更新
    5.4 完善空管设备维护体系
    5.5 启动空管设备备件库建设
    5.6 成立支线机场空管设备技术支持中心
    5.7 完善支线机场空管设备维护人员培训体系
        5.7.1 岗前培训
        5.7.2 熟练培训
        5.7.3 复习培训
        5.7.4 附加培训
        5.7.5 培训教材
        5.7.6 培训教员
第六章 内蒙古支线机场空管设备运行对策的评价和展望
    6.1 支线机场空管设备运行对策的评价
    6.2 支线机场空管设备运行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民航气象调报网络升级改造完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变迁研究 ——以衣食住行为中心的考察[D]. 张南. 中共中央党校, 2020
  • [2]民航自动转报系统智能监控终端告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黄海宁. 黑龙江大学, 2019(07)
  • [3]转报电台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戴文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1)
  • [4]民用航空系统中自动转报系统的通信技术研究[D]. 龙翔.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7(04)
  • [5]新常态下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研究[D]. 刘宗涛. 中共中央党校, 2017(06)
  • [6]太原民航电报系统的发展[J]. 李惠玲. 科技与创新, 2014(17)
  • [7]转报系统同步信道及干线存储改造工程项目评价[D]. 张琦. 北京化工大学, 2014(06)
  • [8]民航自动转报通信技术研究[D]. 黄拓晓.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5)
  • [9]民航航空管制网络化技术[D]. 句政.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6)
  • [10]内蒙古支线机场空管设备运行现状及对策研究[D]. 赵亮. 内蒙古大学, 2012(01)

标签:;  ;  ;  

完成民航气象报告网升级改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