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开垦边疆事业杰出领袖——王震

兵团开垦边疆事业杰出领袖——王震

一、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杰出领导者——王震(论文文献综述)

陈小青[1](2021)在《“兵团音乐”在石河子市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中的开发应用研究》文中指出

刘玉欣[2](2021)在《王震关于新疆屯垦的实践探索》文中提出王震是中国屯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抗日战争时期王震率三五九旅在南泥湾进行的屯垦实践创造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典范。新疆和平解放之后,王震作为新疆兵团屯垦事业的主要领导者和参与者,在民族团结、农业生产、多种经营、科技创新、城市建设、教育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实践和积极探索。在王震总结的"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基础上形成的兵团精神,鼓舞和激励着几代兵团人牢记使命、扎根边疆,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更大的贡献。

张明[3](2020)在《新时代兵团精神实践路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兵团精神发展至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伴随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殷嘱托逐渐丰富、完善。要认识到兵团精神的时代发展是有破有立,要与兵团的全面深化改革、向南发展、精准扶贫、生态文明等多元融合上才能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不能只做形而上的理论研究,要结合兵团的历史发展和革命传承来解读新时代兵团精神。新时代兵团精神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带领兵团人在祖国边疆辛勤耕耘,栉风沐雨、继续前进。明确对象,创新路径,加强新时代兵团精神的培育;解放思想,科学应变,充分发挥兵团精神宣传载体的功能;完善制度,明确责任,多方多元共同构建新时代兵团精神。

张清清[4](2020)在《兵团高校形象塑造与传播研究 ——以石河子大学与塔里木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兵团高校是在兵团屯垦事业发展的需求下诞生,因此兵团精神对兵团高校的影响不可忽视。兵团精神一直贯穿于兵团高校发展的整个过程,使得兵团高校在新疆乃至全国得到广泛认可。兵团高校的发展历程也是其形象塑造的过程。石河子大学是由四个院校历经波折于1996年合并而成的。它的发展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的奠基期、文革十年的挫折期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大发展期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屯垦戍边精神一直贯穿始终,最终形成了“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特色。塔里木大学则继承和发扬了“抗大精神”与“南泥湾精神”,并在六十年的发展中凝练成了属于自己的“胡杨精神”,最终形成“以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的办学特色。校庆是兵团高校形象展示与传播的一个最佳契机。高校校庆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凝练高校文化、传播高校理念、凝聚高校力量的作用。因此,高校必须重视校庆中的形象展示与传播。运用UIS理论分析兵团高校校庆中的理念形象、视觉形象和行为形象,可以看出视觉识别与视觉传播在高校形象塑造与传播中是最直观有效的,其中高校标志、高校标准色、高校标准字三个视觉识别要素最具指导意义。兵团精神对兵团高校的形象传播具有积极意义,可以促使兵团高校形象传播中的理念识别、视觉识别和行为识别更为鲜明突出。兵团精神对兵团高校的发展还具有增强对外吸引力、增强师生凝聚力、提高高校建设发展力的重要作用。兵团高校可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形式实现形象传播,其中,大众传播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兵团高校借助校庆成功地塑造和传播了自身形象,但在形象传播中仍然存在着传播技能不娴熟、缺乏与外界媒体的有效沟通、传播对象借位等不足。兵团高校应积极主动提高形象传播的媒介掌控能力、准确定位受众群体、建立畅通有效的传播渠道,以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田濡萌[5](2020)在《王震对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历史贡献研究》文中提出王震同志是我国北大荒开发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从1954年到1990年的接近50年时间里,他多次深入北大荒,制定计划,严格实施,推动北大荒的开发和建设,将党的精神切实地落实在了北大荒的实际建设中,并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了北大荒精神,鼓舞了黑龙江人和其他人民在北大荒的建设与发展,在他超过60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将自己的绝大多数时间都献给了北大荒,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党的精神的弘扬做出了一生的奉献。1954年,王震初到北大荒,考察北大荒各地,了解农场情况,为北大荒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考察中发现密虎饶地区有可开垦的土地,马上指挥勘测队去勘察,进行开垦,他先是创办综合性的半机械化农牧企业,再是创建国营农场,筹建商品粮基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后依据这个方式,对周边地区进行开垦,建成了农场群,打通了周边地区,使附近区域连城一片,不仅方便了管理,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他不仅重视农业的发展,也注重其他产业的发展,农业牧副渔业多产业共同发展。在此期间,王震又指挥转业官兵们修建铁路,进山开荒,打通多条线路,加强了黑龙江垦区之间的联系。他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办院校、科研所,兴建文工团、艺校,参与影视作品的拍摄,培养了很多专业性人才,同时也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使北大荒在那个时期达到了文化的繁荣发展。在开垦的过程中,王震及垦荒者们迎接一次次的挑战,不断克服困难,战胜困难。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形成了开拓进取的精神。王震对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包括他对垦区的开垦,对农场的筹建、经营和管理,对10万复转官兵的分配问题的探索等。他立足于探索北大荒适合北大荒发展的正确道路,在北大荒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历史地位。通过系统的梳理王震对北大荒开发建设所作出的贡献,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的学习北大荒开发建设史,重温北大荒精神,梳理王震同志在北大荒开发建设中所做的工作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总结王震建设北大荒的历史启示和现实意义,有助于分析王震发展北大荒的战略部署,更好地与黑龙江省情相结合,为今后垦区及黑龙江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源,加快推动黑龙江垦区发展。同时,通过系统全面地展示王震同志在开发建设发展北大荒过程中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对于科学地分析当今垦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价值,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发扬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优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并将核心意识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和贯彻下去,使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不忘初心。

栾昌林[6](2020)在《北大荒开垦史及其当代价值》文中研究指明北大荒在中国农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主要由三江平原、嫩江平原和黑龙江沿途河流平原所组成,是我国现有最大耕种土地面积和机械投入量最高的国营农场。北大荒所处地区地理位置水源充足,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是世界上着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其自然资源充足,纯天然的自然环境加上在古代时期,此地一直处于荒凉和人烟稀少的状态,致使这片土地蕴藏了丰富的肥力,也让这片土地未曾受到过破坏和过度开发,即使在开垦了几十年后的今天,依然焕发着生机与活力。远在清朝初期,满族人认为此地为“龙兴之地”禁止一切人员在此活动,直至清末时期,才逐渐有了一些开垦;民国时期形成了部分规模的开垦;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对于土地资源稀少的日本,对这片土地的重视达到了一定程度,他们组织了开拓团,进行开垦和设立移民政策,动员大量的日本人来到这片土地,从事生产等一系列活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这片土地重新归为中国所有,在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得到解放,作为东北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开展了空前的大规模开垦运动,一方面是为了有效解决战争期间我国粮食供给问题,支援解放全中国任务;另一方面是有效地利用土地,大力发展生产力,从而为建设工业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在党中央的正确决策下,在广大人民群众、复转军人,知识分子的无私奉献下,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保家卫国的伟大壮举,同时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本文重点介绍北大荒从一片荒凉之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多路大军的进军垦荒,又经过了几代人的坚守和发展,保证了我国解决粮食问题;尤其是建国初期,国家一切百废待兴的艰难时刻,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这一切的前提条件就是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而北大荒的开垦,增加了土地种植面积,有效地巩固了刚刚建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稳定了这个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兴政权。在新时代的今天,北大荒依然发挥着自己的优势,利用科技手段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保障着国家粮食安全,在提高产量方面依然提供着自己的独特价值。通过仔细梳理北大荒开垦的过程,总结开垦十几年来所带来的成功经验,也分析北大荒开垦所带来的良好效果对新时代发展北大荒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北大荒的开垦如今已成为我们笔下的历史,但是其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在新时代下,北大荒依然履行着具有时代意义的历史使命。北大荒在保障粮食安全这一国家战略,发挥重要压舱石作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北大荒都充当了先行军,为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哈克木·阿里甫汗[7](2019)在《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前沿阵地,我国主要的战略防御屏障。在新疆和平解放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始终心系新疆各族人民,依据新疆区情,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探索新疆和平解放、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规律,总结了治理新疆的经验,在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这一思想在当前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中依然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研究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在新疆和平解放、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实践,重点分析毛泽东在治理新疆过程中解决复杂问题的方略。通过梳理毛泽东关于新疆的党政建设、经济建设、民族团结、社会改革、稳疆固边、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资料,研究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历史镜鉴、理论渊源和背景分析,归纳了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内容及特点和实践成效,并提出现实启示。本文以史料为依据,通过对比分析,系统研究了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从一个新的角度充实了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中共党史学、边疆治理与地缘政治学等学科在新疆治理方面的内容,为新疆治理研究开辟新的视阈。本文共分为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通过大量文献的搜集和查阅,主要做了三方面的梳理。一是国内外学者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的论着;二是中国近现代历史时期研究新疆局势的文献;三是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文献资料。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他们的研究成果,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第二,梳理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理论渊源。通过对毛泽东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和民族观的分析,总结孙中山国家治理思想,研究苏联解决多民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挖掘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理论渊源,为本文的写作奠定了经验基础。第三,分析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历史镜鉴及形成背景。本文通过梳理和研究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治理新疆的智慧,分析和批判国民党政府治理新疆政策,分析毛泽东如何从历史镜鉴中得出治理新疆的思想。本文分析了新疆解放前夕的局势,梳理了毛泽东规划新疆和平解放的每个步骤,新疆解放前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梳理了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形成过程。得出新疆在解放和建设时期取得的历史性成绩,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所起的重要作用。第四,阐述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内容和特点。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四个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屯垦戍边战略、慎重稳进的社会改革方式、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的方略。四个特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坚持统筹兼顾的基本方针、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方法、坚持精细化的治理方式。通过搜集资料,分析毛泽东解决新疆解放和建设问题的方法,研究毛泽东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思路。梳理毛泽东在新疆解放、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发布的电文和文献资料,整理毛泽东参与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关于新疆工作的文件,对这些资料内容和实际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按照史料研究理论,在理论中解读历史,用真实资料归纳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内容和特点。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每个内容,突出体现了毛泽东根据新疆区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指导新疆工作、探索治理新疆的思想。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内容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得出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整个内容是围绕“为新疆人民做好事”的民本思想这一宗旨展开的论断。这一思想内容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达到解决新疆实际问题的效果。第五,总结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实践成效。本文搜集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新疆各领域的新变化和成效,得出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是科学的,治理新疆方略是符合实际的,政策是易于操作的,实践效果也是可观的。最终得出的基本结论: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探索新疆具体区情,而形成的关于做好新疆工作、造福各族人民、稳疆固边为主题的思想。第六,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对当今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启示。结合当今中国共产党对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及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可看出,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在当今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其对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仍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可以为新疆党委和人民政府继续探索治理新疆提供重要依据。

李敏[8](2018)在《建国初期入疆青年女性研究》文中认为1949年10月,新疆在举国欢庆中迎来了和平解放。解放后的新疆并不安宁,一方面,新疆境内还有大量土匪和部分国民党残余势力尚未肃清。另一方面,美国、印度、英国等国家对新疆还图谋不轨,企图分裂新疆。建国初期的新疆地广人稀,166万平方千米的面积仅有433万的人口。5600多公里的边境线,长期以来有边无防。为了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中央领导人制定了让17万驻疆官兵扎根边疆、建国立家的政策。17万官兵在新疆屯垦戍边,面临着物资匮乏、土匪猖獗、难以成家等许多实际问题,其中最令人为难的就是广大官兵的婚姻问题。考虑到新疆汉族女性较少,而汉族军人因宗教信仰的差异无法与少数民族妇女通婚的现实,时任新疆军区领导人的王震向中央请示要从内地招来大量未婚女青年入疆,与驻疆官兵组建家庭繁衍生息,共同开发建设新新疆。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大量未婚女青年纷纷从湖南、山东、上海、陕西、甘肃、河南等地以参军、支援边疆建设、或以家属的名义奔赴新疆。一路西行,她们克服了疾病、晕车、土匪侵袭、饮食不习惯等种种困难,最终到达亟待开发建设的新疆。入疆后,她们在短时间内迅速适应了全新的环境,开始了新的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她们或是通过自由恋爱的方式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或是通过组织包办个人同意的方式与驻疆官兵结合。正是因为她们的到来,使得广大驻疆战士能够安心扎根边疆,屯垦事业后继有人。在她们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新疆的农业、工业、医疗、教育、交通运输业从弱到强,昔日的荒原变成了今日繁荣的绿洲。新疆的民族关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融合。没有她们六十多年前的壮举,就没有今天新疆的繁荣与稳定。为了新疆的发展和建设,她们真正做到了“献了青春献子孙”,新疆和平的勋功章里有她们一半的功劳。祖国和历史不应也不能遗忘她们。

薛振东[9](2018)在《我国文化治边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是占据一定疆域的地理空间概念,边疆是国家地理空间之边缘性区域。现代民族国家时期,在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顶层设计的推动下,边疆治理的重要性前所未有的凸显出来。民族国家时期边疆的重要性与王朝国家时期边疆的作用是无法同日而语。当前,边疆已然成为国家经济新的增长极,再也不是常人眼中的“风花雪月”之地与“蛮荒流放”之地。要不要“治边”从来不需要讨论,只是如何更好的完善“治边”体系的问题,即如何在陆疆治理中实现“帕累托最优”。既然边疆治理对于国家治理而言如此重要,那么,如何防御及如何治边就摆在人们的眼前。本研究挖掘历史上文化治边思想与实践,借鉴其合理的价值,为当今我国陆地边疆治理提供治理资源。冷战结束以后,争夺文化阵地,增强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的主流。文化治边就成为极其重要的一种治边方式,发挥文化的边疆治理作用和治理功能。我国有9个陆地边疆省区,与14个陆地国家相邻,治理好陆地边疆对于实现和完善国家治理尤为重要,可以说提升陆疆治理是补齐国家战略的短板。一方面,陆疆治理与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具有相同的治理场域,文化治边也是对陆疆情感型治理、合作型治理、规制型治理的一个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由于边疆民族的特殊性与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形势的严峻性,需要借助文化工具和文化的治理功能,实现陆疆的“善治”。本文通过界定相关概念及内涵、文化治边价值追求,进而从历史中追寻文化治边的产生逻辑,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化治边思想与实践,并形塑和凝练具有现代边疆治理功能的文化价值观,转而分析我国文化治边体系构建面临的国内外挑战,最后从文化治边体系构建的传播机制与传播载体、我国文化治边体系构建的纽带、我国文化治边体系构建的文化传播子系统、价值观子系统、认同子系统五个方面提出了我国文化治边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邹赞[10](2017)在《当代新疆屯垦口述史的边缘话语、性别政治与身份认同》文中提出世纪之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文化认同遭遇危机,屯垦戍边事业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如何借助于尚健在的军垦老战士的口述实录,重新激活兵团初创时期和黄金时期的历史记忆,在新的历史情境下唤起人们对于兵团屯垦戍边精神的强烈认同,就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以几部代表性的新疆屯垦口述史为文本对象,分析当年西上天山的军垦女性、"九二五起义"官兵等边缘群落与当代新疆屯垦历史建构之间的内在张力,重视发掘并呈现差异性的边缘话语,凸显叙述主体的身份和立场。

二、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杰出领导者——王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杰出领导者——王震(论文提纲范文)

(2)王震关于新疆屯垦的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王震领导开创了新疆兵团屯垦事业
二、王震关于新疆屯垦的具体实践
    (一)长期屯驻、建设新疆
    (二)维护稳定,促进团结
    (三)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四)重视科技,力主创新
    (五)超前规划,因地制宜
    (六)重视教育,以文化人

(3)新时代兵团精神实践路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兵团精神的历史溯源
    (一)兵团精神的基本内容
    (二)新时代兵团精神的核心内涵
        1.热爱祖国
        2.无私奉献
        3.艰苦创业
        4.开拓进取
二、新时代兵团精神的哲学意蕴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是兵团精神的来源
    (二)兵团精神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体现
        1.厘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兵团精神的交互关系
        2.兵团精神是兵团人在半个多世纪屯垦戍边伟大实践中创造的,以人为本是兵团精神的哲学核心
        3.兵团精神是兵团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三、新时代兵团精神的实践路径
    (一)明确对象,创新路径,加强新时代兵团精神的培育
    (二)解放思想,科学应变,充分发挥兵团精神宣传载体的功能
    (三)完善制度,明确责任,多方多元共同构建新时代兵团精神

(4)兵团高校形象塑造与传播研究 ——以石河子大学与塔里木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2章 发展历程与形象塑造
    2.1 石河子大学的发展历程与形象塑造
    2.2 塔里木大学的发展历程与形象塑造
    2.3 兵团精神及其对兵团高校的影响
第3章 校庆活动与高校形象
    3.1 校庆仪式的文化意义
    3.2 校庆活动的UIS分析
    3.3 校庆活动的形象传播
第4章 兵团高校的形象传播
    4.1 兵团精神与形象传播
    4.2 形象传播存在的不足
    4.3 多途径加强形象传播
    4.4 针对不足提出的对策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王震对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历史贡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述评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之处
第二章 王震领导开发建设北大荒概述
    第一节 北大荒的地理环境与北大荒开发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荒原北大荒
        二、北大荒开发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王震领导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历史背景
        一、王震领导开发北大荒的历史背景
        二、为北大荒建设做好前期准备
第三章 王震对北大荒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
    第一节 创建农场群
        一、按照党中央要求创建铁道兵农场
        二、配合中央成立农垦部
    第二节 接收十万官兵和“右派分子”
        一、指挥十万官兵挺进北大荒
        二、接纳大批下放的“右派分子”参与开发黑土地
    第三节 修建重要铁路干线和几次重大会战
        一、修复密虎线铁路
        二、修建迎春路段
    第四节 筹建商品粮基地、提高生产力水平
        一、筹建商品粮基地
        二、提高生产力水平
第四章 王震对北大荒建设的理论贡献和科学文化建设贡献
    第一节 王震对北大荒建设的主要理论贡献
        一、社会主义大农业思想
        二、“屯垦戍边”和“五边”方针
    第二节 王震对北大荒科学文化建设的突出贡献
        一、科学文化方面
        二、发展文艺事业
第五章 王震对北大荒开发建设贡献的历史启示及现实意义
    第一节 王震对北大荒开发建设贡献的历史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做到对党忠诚
        二、坚定群众观念,起到表率作用
        三、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
    第二节 王震对北大荒开发建设贡献的现实意义
        一、弘扬王震敢于担当、顽强拼搏的精神
        二、弘扬王震胸怀全局、共产主义情怀
        三、弘扬王震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弘扬王震尊重知识、开拓创新的发展理念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北大荒开垦史及其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一、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二、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北大荒开垦
        二、农垦
        三、粮食安全
    第二节 基本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业的相关理论
        二、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农业的相关理论
第三章 北大荒开垦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解放前黑龙江的开垦
        一、清朝末期的开垦
        二、民国时期的开垦
    第二节 南泥湾开垦经验的借鉴
    第三节 苏联国营农场经验的学习
第四章 北大荒开垦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初创时期
        一、创建第一批国营农场
        二、“一五”期间建立的农场
    第二节 迅速发展时期
        一、十万大军挺进北大荒
        二、北大荒精神的培育
        三、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建设北大荒
第五章 北大荒开垦的经验总结和当代价值
    第一节 北大荒开垦的经验总结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坚持现代化大农业的战略布局
        三、坚持北大荒精神的引领
    第二节 北大荒开垦的当代价值
        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二、加强科教自主创新能力
        三、传承北大荒精神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1.研究的依据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状况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论文框架和创新点
        1.论文框架
        2.创新点
第一章 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理论渊源、
    1.1 继承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
        1.1.1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与社会思想
        1.1.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1.1.3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
    1.2 扬弃孙中山国家治理思想
        1.2.1 孙中山关于治国治民的思考
        1.2.2 毛泽东扬弃孙中山国家治理思想
    1.3 借鉴苏联处理多民族国家关系的经验
        1.3.1 列宁和斯大林最初正确处理了苏联多民族国家的问题
        1.3.2 苏联的问题与处理国内民族问题上的失误有关联
        1.3.3 毛泽东借鉴苏联处理多民族国家关系的经验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历史镜鉴及形成过程
    2.1 历代封建王朝对新疆的治理
        2.1.1 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的一部分
        2.1.2 新疆人民保卫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2.1.3 左宗棠治理新疆策略
    2.2 民国政府治理新疆的得与失
        2.2.1 杨增新统治新疆的策略
        2.2.2 金树仁和盛世才时期新疆的局势
        2.2.3 张治中对新疆和平解放的贡献
    2.3 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新疆的战略决策及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形成
        2.3.1 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新疆的战略决策
        2.3.2 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创立的实践基础
        2.3.3 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形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内容和特点
    3.1 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内容
        3.1.1 在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1.2 驻疆部队实行屯垦戍边
        3.1.3 新疆的社会改革慎重稳进
        3.1.4 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
    3.2 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特点
        3.2.1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新疆工作的坚强领导
        3.2.2 坚持统筹兼顾的基本方针
        3.2.3 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方法
        3.2.4 坚持精细化的治理方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实践成效
    4.1 爱党爱国意识增强
        4.1.1 爱党爱国意识增强
        4.1.2 主人翁意识得到激发
    4.2 经济发展规模壮大
        4.2.1 治理好新疆经济是改善民生的保障
        4.2.2 以中苏贸易助推新疆经济发展
        4.2.3 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
    4.3 文化教育成效显着
        4.3.1 新疆文化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4.3.2 科技成就在新疆得到应用和发展
    4.4 社会大局稳定有序
        4.4.1 新疆大局稳定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
        4.4.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毛泽东国防思想的创举
        4.4.3 新疆边防进一步巩固
    4.5 培养干部任贤用能
        4.5.1 重用政治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
        4.5.2 培养少数民族各级党政干部的举措
        4.5.3 民族干部队伍素质逐渐提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当代启示
    5.1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搞好新疆工作的关键
    5.2 深化“中华一体”的认同
    5.3 促进新疆社会稳定放在首位
    5.4 巩固维护新疆各民族的团结
    5.5 推动新疆促进民生改善和发展
    5.6 全面推进依法治疆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词

(8)建国初期入疆青年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价值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及存在不足
第2章 建国初期青年女性入疆的时代背景
    2.1 新疆和平解放,十万大军进疆屯垦
    2.2 国家总动员青年女性入疆解决戍边官兵结婚难题
    2.3 建国初期青年女性渴望参加社会建设
        2.3.1 为了实现参军的光荣理想
        2.3.2 渴望摆脱原生家庭和摆脱包办婚姻
        2.3.3 希望自食其力和拥有光明前途
        2.3.4 重新做人
第3章 建国初期入疆青年女性的来源及入疆途中面临的困难
    3.1 建国初期入疆青年女性的来源
        3.1.1 陕甘地区
        3.1.2 湖南省
        3.1.3 山东省
        3.1.4 上海
    3.2 建国初期青年女性入疆途中面临的困难
        3.2.1 饮食饮水不习惯
        3.2.2 个人卫生不方便
        3.2.3 疾病困扰
        3.2.4 匪患侵扰
        3.2.5 交通不安全
第4章 建国初期入疆青年女性的婚姻情况
    4.1 主要婚恋模式
        4.1.1 “组织介绍,个人同意”的主流婚恋模式
        4.1.2 自由恋爱的方式
        4.1.3 入疆前已经解决婚姻问题
    4.2 婚姻中存在的困难
        4.2.1 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
        4.2.2 夫妻双方年龄和文化差异较大
        4.2.3 快速婚配后遗症
        4.2.4 老夫少妻导致许多入疆青年女性晚年孤独
第5章 建国初期入疆青年女性工作情况
    5.1 建国初期入境女性从事的职业
    5.2 建国初期入疆青年女性个人的职业发展
第6章 建国初期入疆青年女性的历史贡献
    6.1 建国初期入疆青年女性对基层教育和医疗的贡献
    6.2 建国初期入疆青年女性对农业和工业的贡献
    6.3 促进了民族团结与融合
    6.4 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安全和主权完整
    6.5 促进新疆开发,缓解内地人地矛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9)我国文化治边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1.国外研究述评
        2.国内研究述评
        3.地方政府文化职能研究
        4.已有研究评述
    (四)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1.研究方法
        2.理论基础
    (五)研究思路、可能的创新点及难点
        1.研究思路
        2.创新点
        3.难点
一、相关概念辨析及其内涵
    (一)边疆概述
        1.边疆的内涵
        2.陆地边疆涵义
        3.陆地边疆特征
    (二)文化治边、文化戍边、文化治理概念辨析
        1.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2.文化的结构
        3.文化治边
        4.文化戍边
        5.文化治理
二、文化治边的必要性及价值追求
    (一)文化治边的必要性
        1.陆疆治理形势的严峻性
        2.边疆治理理论构建的紧迫性
        3.陆疆治理生态的特殊性
        4.陆疆治理任务的艰巨性
        5.文化治边是其他治边形式的补充
    (二)文化治边的价值追求
        1.和谐边疆
        2.美丽边疆
        3.文明边疆
        4.平安边疆
        5.开放边疆
三、我国文化治边理论与实践的生成逻辑
    (一)王朝国家治边文化软实力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探索
        1.王朝国家治边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夷夏观
        2.王朝国家治边文化软实力的内容:彰显中原文化、实力与制度
        3.王朝国家治边文化软实力的目标:文化认同与文化整合
        4.王朝国家治边文化软实力的传播载体:封贡制度
    (二)民国时期文化治边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1.现代边政思想的兴起
        2.移民实边战略
    (三)建国以来文化治边理论与实践的形成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戍边文化与文化治边功能
        2.凝练具有边疆治理功能的卓越文化价值体系
四、我国文化治边体系构建面临的挑战
    (一)国外挑战
        1.文化全球化冲击民族文化
        2.“三股势力”对陆疆文化的影响
        3.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威胁
    (二)国内挑战
        1.意识形态安全受到挑战
        2.中华文化认同面临挑战
        3.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
五、我国文化治边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一)文化治边体系构建的传播机制与传播载体
        1.传播机制
        2.传播载体
    (二)我国文化治边体系构建的纽带
        1.建设戍边承载平台:建城戍边
        2.构筑文化边疆:包容性强的中华文化共同体
        3.发展文化产业:文化示范区
    (三)我国文化治边体系构建的价值观子系统
        1.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
        2.主流价值观建设推进认同整合
    (四)我国文化治边体系构建的认同子系统
        1.认同中国共产党
        2.认同中华文化
        3.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认同中华民族
        5.认同伟大祖国
    (五)我国文化治边体系构建的文化传播子系统
        1.打造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构筑维护边疆文化安全防御体系
        2.抢占文化传媒高地:加快边疆文化宣传
        3.发挥边疆地方党委政府对边疆文化的引导作用
        4.发挥边疆故事对边疆文化的传承作用
        5.发挥教育培训机构对边疆文化灌输培育作用
        6.发挥领导干部对边疆文化的表率作用
        7.发挥戍边英雄对边疆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科研成果

(10)当代新疆屯垦口述史的边缘话语、性别政治与身份认同(论文提纲范文)

四、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杰出领导者——王震(论文参考文献)

  • [1]“兵团音乐”在石河子市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中的开发应用研究[D]. 陈小青. 石河子大学, 2021
  • [2]王震关于新疆屯垦的实践探索[J]. 刘玉欣. 中国农垦, 2021(05)
  • [3]新时代兵团精神实践路径探索[J]. 张明. 新疆社科论坛, 2020(03)
  • [4]兵团高校形象塑造与传播研究 ——以石河子大学与塔里木大学为例[D]. 张清清. 塔里木大学, 2020(10)
  • [5]王震对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历史贡献研究[D]. 田濡萌.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6]北大荒开垦史及其当代价值[D]. 栾昌林.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5)
  • [7]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研究[D]. 哈克木·阿里甫汗. 西北大学, 2019(04)
  • [8]建国初期入疆青年女性研究[D]. 李敏. 湖南科技大学, 2018(07)
  • [9]我国文化治边体系构建研究[D]. 薛振东. 云南大学, 2018(01)
  • [10]当代新疆屯垦口述史的边缘话语、性别政治与身份认同[J]. 邹赞. 文化研究, 2017(02)

标签:;  ;  ;  ;  ;  

兵团开垦边疆事业杰出领袖——王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