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综合利用相关政策法规

尾矿综合利用相关政策法规

一、尾矿综合利用有关政策与法规(论文文献综述)

朱志芸[1](2021)在《赣州稀土绿色矿山建设评价及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前科技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稀土资源在新能源技术、电子设备和国家安全等领域内的应用不断增加,这将给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我国虽已出台与绿色矿山建设相关的基本准则,但由于不同种类矿产资源开采工艺和流程的大不相同,如今仍没有形成一套普遍适用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构建一套科学且全面的稀土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标准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绿色矿山研究现状、离子型稀土资源研究现状和基础理论进行综述,并通过对赣州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进行现状描述,进而总结稀土开发现存的问题。其次,运用二模网络与自然语言处理方法构建稀土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二模网络,通过对网络拓扑结构分析构建稀土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指标评分法对赣州稀土矿区绿色矿山建设进行评价,进而通过综合分析对赣州稀土绿色矿山建设现状进行描述。最后,为赣州稀土绿色矿山建设提供发展路径和对策建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赣州稀土矿业整合项目(一期)达标效率由高至低分别为规范管理、社会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它们是稀土绿色矿山建设评价中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层。以上各个准则层的关键评价指标是绿色矿山建设;科研报告数量;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绿化覆盖率、土地复垦率。在环境保护方面,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应加强对项目环保资金的投入,加强环保建设;在生产过程中需重点关注“三废”的产生、处理和排放;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在共伴生矿的综合利用和废气资源回收方面仍需要加强管理和提升综合利用率;在社会经济方面,赣州稀土公司产能扩张能力较低,很可能影响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通过对绿色矿山的路径分析,本文从科技创新、优化土地复垦机制、污染防治、加强管理规划保障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稀土绿色矿山建设对策。

王硕,田祎,叶旌,王玉晶,刘婉蓉,徐克,聂晶磊[2](2020)在《国内外尾矿管理制度比较研究和展望》文中研究表明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完成,对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提出了新的要求。尾矿作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中产生量和贮存量最大的种类,存在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固体废物管理领域不可忽视的治理短板。通过梳理近年来尾矿产生和处置现状以及尾矿环境风险的特点,对比了国内外尾矿管理制度,并针对完善环境管理法规体系,落实尾矿减量化、资源化以及管控尾矿环境风险提出了对策建议。

李春华[3](2020)在《M矿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钢材及铁矿石需求增长也有所减慢,但在国家供给侧改革和钢铁工业去产能政策的驱动下,我国钢铁工业行情仍然向好,带动其上游铁矿行情同样向好。铁矿企业要顺应新的发展趋势,制定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的企业发展战略,以应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变化,确保生存和高质量的发展。本文研究对象M矿业公司是一个中型现代化铁矿采选联合企业,主要有采矿、选矿、球团矿及矿石运输等主营业务板块,是辽宁省重点民营铁矿企业之一,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研究类似的企业在行业中的发展战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内容包括:首先,介绍了M矿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内容、思路和方法,以及当前国内外对企业发展战略和矿业发展战略理论研究的现状综述。其次,简要介绍M矿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中运用到的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依据,以及战略分析所需的方法和工具。再次,分析M矿业公司的外部发展环境,利用PEST分析法分析公司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使用波特五力模型来分析铁矿行业的外部竞争环境,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主要的内外部环境的关键因素进行权重评估。最后,制定出M矿业公司的发展战略,明确战略目标及重点,提出战略保障措施来确保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实现“专注于优质矿产资源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公司使命和达成“百年宏跃”的目标提供更好的保障。经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了结论:M矿业公司应选择增长型发展战略,明确了“扩大现有矿产品规模与品种,进行外围铁矿区勘探开发,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强化相关产业新资源的利用、新产品的开发、降本增效新能力的构建”的战略重点,以及加强营销能力、人力资源、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管理措施,来保障增长型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陆邦柱[4](2018)在《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资源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自然资源,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经济资源。商洛市位于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区,区域集群源污染问题严重,不仅影响到区域内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阻碍着区域社会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是水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为实现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及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水资源保护区产业集群选择新兴的循环经济生产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水资源保护区产业集群循环经济化为实施载体展开。研究首先分析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形成条件,明确循环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得到循环产业集群形成方式,给出循环产业集群形成案例分析。其次,论文运用扎根理论,将深入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和系统分析法融入一起来分析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驱动因素,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对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再次,论文按照发展循环集群的要求,根据水资源保护区的客观现实情况,设计了水资源保护区循环集群发展模式。此外,论文对循环产业集群运行效率的概念进行定义,介绍定量分析循环产业集群运行效率分析方法,并构建了定量分析循环产业集群运行效率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最后,提出了循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建议,为我国其他区域发展循环产业集群提供学术指导和实践理论借鉴。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商洛市区位优势、资源要素禀赋及法律法规是循环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并在“基础—诱因—推动”理论框架下分析循环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商洛市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是以企业自组织方式、链条牵引式和网络集成式三种方式形成的;其次,根据访谈结果得知,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发展受到外在驱动因素、内在激励因素和内部结构因素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三,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驱动因素进行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产业集群从业人员的总数、交通便利度、人均财政专项补贴额度、矿产资源生产与加工的龙头企业数量、人均集群产业总产值、集群低碳研发经费、集群申请低碳专利数、集群科研人数、人均环境治理投资支出、外商投资额度和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第四,按照循环集群发展的要求,根据水资源保护区的客观现实情况,商洛市设计了三个层次上的产业集群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即以企业为核心的小循环模式、以生态工业园区为核心的中级循环模式和在社会范围的大循环模式。第五,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运行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逐年对比分析。最后,文章阐述了对具体的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实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运用前面有关的研究结论提出要从政府调控、创新能力、人才队伍建设及政策和宣传要素五个方面构建对策支撑体系。

刘虹利,张均,王永卿,宣博文[5](2017)在《磷矿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及建议》文中提出磷矿是重要的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矿产资源,我国磷矿资源储量位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国磷矿资源难采选矿多、高品位矿少。随着磷矿资源的不断开采,我国磷富矿将耗尽,品位变低,磷矿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将变多,越来越多的磷矿固体废弃物的产生不仅严重危害了环境,而且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严重制约了磷矿行业的发展。合理利用磷矿固体废弃物,可以兼顾并综合体现"开源节流"的双重效益,化害为利、变废为宝。通过调查和比较,总结了磷矿固体废弃物利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资源化利用磷矿固体废弃物,建议加强磷矿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并重视一系列经济政策的落实。

赵福刚[6](2015)在《我国金属矿尾矿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根据我国金属矿尾矿资源存在的数量大、综合利用水平低的现状,分析了金属矿尾矿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我国金属矿尾矿的综合利用存在着企业重视程度不够,国家激励政策落实不到位,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工业实践差距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我国金属矿尾矿综合利用的建议与措施,对提升我国金属矿尾矿综合利用的水平,回收利用尾矿中的有价金属,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矿山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陈甲斌[7](2014)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困境与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很不平衡,总体利用水平很低,其中政策支撑不足是制约尾矿综合利用的重要因素。结合我国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实践中的问题,要切实推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必须针对项目可行性的"短板",构建政策体系,更多地从技术与经济上出台激励政策,并完善尾矿资源管理制度,明确政策支持重点,做好基础支撑与服务工作,进而不断地诱导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可持续发展。

秦楠[8](2014)在《论循环型矿业法律制度》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矿业的迅速发展,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使得很多矿山面临环境危机,导致生态失衡,给当地居民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灾害,如何减少和遏制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的破坏,使矿业经济与社会协同发展,已经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循环经济的理念提出后,随着在国内外逐渐得到实践,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应和环境效益。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经济发展原则在我国得到了高度认同,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矿业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发展循环经济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需要,将矿业开发和循环经济相结合,建立循环型矿业是遏制矿业环境问题的有效出路。法制是循环型矿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有效的法制手段来保障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促进循环型矿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循环型矿业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围绕着制度的起源、发展以及构成,层层递进展开分析,得出循环型矿业法律制度的建立并不是简单的将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与矿业法律制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融合在一起,而是应注意到矿业开发和矿业环境保护的特殊性,将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后,在生态规律的指导下,按照有利于矿业开发和矿业环境保护的逻辑重新设计。当然,循环型矿业法律制的建立,并不是对以往环境法、行政法、矿业法律规制手段的抛弃,而是在对传统手段完善的基础上,与其整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对矿业生产全部环节做到有效的环境监督。本文正文分为4个章节。第一章:循环经济的起源是多方面的,它是各种社会问题的一个综合解决思路,是环境保护、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三者结合的一体化。由于矿产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来定义的,就像环境法、经济法、社会学对人的认识不一样,不同的学科由于知识背景的不同在对矿产资源的定义上往往也带有自己学科的特征,所以不同的学科对于循环经济的侧重点不同。在环境法上,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在矿业生产中引入循环经济的手段,使矿产资源得到多层次的循环利用,不但可以达到保护和节约利用矿产资源的目的,更是可以解决目前中国严重的矿业污染破坏问题,为当前整个中国的环境危机消除一块难啃的“骨头”,所以本文在第一部分的开头首先介绍了矿业环境问题的类型和严重性,以此说明矿业环境问题必须得到控制,而法律是解决矿业环境问题的最好手段。接下来我们通过梳理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矿业法律的发展,摸清了我国目前矿业法律的主干法律和其配套的法律制度,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矿业法律虽然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旧没有解决矿业环境问题。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国的矿业法律制度是建立在线性经济基础上的大工业观法律,法律的目的是为经济的发展服务,保护环境仅仅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绿色矿业是这种大工业观法律的最新成果,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矿业环境问题,但是却治标不治本。而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循环经济承认环境是有极限的,这就限定了经济也是有极限的,所以环境保护不应当是经济发展的附庸,而是应当在生态环境的可承受范围之内,做到经济和环境协同发展,所以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是解决矿业问题的有效手段,我们在第一部分的最后,提出了发展循环型矿业的思路,对循环型矿业的内涵和理论进行了展示,并与传统矿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对比,为下文建立循环型矿业法律制度打下理论基础。第二章:在上一章我们提出了循环型矿业的概念后,为了承接上文,我们在这一章就要将循环型矿业制度化,因此本章开头首先介绍了循环型矿业法律制度的内涵和特征,以及建立循环型矿业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法律是客观实际的反映,循环型矿业法律制度也要遵循这一原则,为了让循环型矿业法律制度符合矿业发展的需求,具有法律实效,我们在展开具体的法律建构前,一定要了解矿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目前我国矿业法律对这些要求的支撑力是否足够,如果不足,必须要在哪些方面完善,以此建立起符合实际需要的循环型矿业法律制度,这是本章要达到的目的。通过我们的考察发现,现行法律制度无法支撑起循环型矿业法律制度的运行,并对现行矿业法律制度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归纳,为下文的完善埋下伏笔。第三章:本章是研究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矿业法律制度的先进经验,再对我国的矿业制度进行对比,找出我国矿业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制定循环型矿业法律制度提供宝贵经验。通过对于外国矿业法律制度的研究发现,因为国情和矿产资源赋存状况的不同,导致国外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解不同。日本和德国都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国家,但是这两个国家因为矿产资源的匮乏,所以这两个国家没有完全对应于我国的循环型矿业法律制度,这些国家的法律大部分是针对矿业废物的处理。矿业丰富的国家,如美国等,虽然矿产丰富,但是这些国家只把循环经济当作环境保护的手段而已,没有上升为国家环境政策的层面,比较性都不直接,所以国外矿业发达国家没有我国意义上的以循环经济作为发展模式的矿业法律制度,所以在这一章进行与外国法律对比的时候,对比的仅仅是对于促进我国循环型矿业有借鉴意义的外国矿业法律制度,而不是直接拿外国的循环型矿业法律制度与我国的矿业法律制度进行对比。第四章:在本章中,我们详细论证了循环型矿业法律制度的实质、特点、立法原则、调整范围和基本的立法框架,并根据循环型矿业的强烈需求和国外矿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建立我国循环型《矿业法》的设计思路,并详细论证了循环型《矿业法》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循环型《矿业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定位,以及该法与其他法律的衔接和配合。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建立了循环型矿业法律制度的特殊制度。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制度不需要或者不重要,作为循环经济的一种,循环经济的普通制度在矿业循环经济中也是通用的,但是限于篇幅,再加之矿业的发展变化,1制度的设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时调整,所以我们在论文中对于普通的循环经济制度就不再赘述,而是“精确打击”式的提出循环型矿业最直接、最敏感的特殊制度。

薛建华[9](2014)在《铁尾矿砂在土木工程建造领域中的再生利用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铁尾矿的堆存占全部尾矿堆存总量的近1/3,而且呈逐年增长趋势,而目前尾矿的综合利用率仅为7%。这样以来,随着开采矿数目和产量的猛增,由大量堆积的铁尾矿砂产生的危害也逐渐显现出来。巨大的堆放量占用大片耕地与植被,导致资源浪费,造成环境污染,诱发地质灾害,制约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研究从我国铁尾矿资源再生利用实际现状出发,立足于可持续发展角度,以寻求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土木工程建造领域的应用方法以及推广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化解由此产生的系列社会矛盾为主要目的,通过对大量有关研究文献的分析汇总,并结合大范围的详细考察和调研,对国内外铁尾矿砂再生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寻找出其再生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展开对铁尾矿砂在土木工程建造领域中再生利用的技术可行性、经济性、环保性、适用性以及推广应用等进行系列分析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包括以下几方面:1.铁尾矿砂在土木工程建造领域中再生利用的技术可行性分析。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对铁尾矿的化学与矿物成分、热重、碱环境下的基本性能以及基本状态进行分析总结,之后通过对铁尾矿砂,天然砂与铁尾矿—天然砂两掺三者进行性能比对实验,论证了铁尾矿砂浆具有合格的抗裂性、抗冻性、耐酸碱性以及耐久性等工程性能,从技术层面论证了铁尾矿砂在土木工程建造领域中再生利用的可行性。2.铁尾矿砂在土木工程建造领域中再生利用的环保性与经济性分析。基于循环经济理念,利用碳排放计算方法、动态实用性效益分析模型和构建的减排价值评估体系,结合工程实际,分别对铁尾矿砂再生利用的环保性、经济性以及环境经济效益进行了定量化的研究。从环保与经济层面分析了铁尾矿砂在土木工程建造领域中再生利用的切实可行性与必要性。3.铁尾矿砂在土木工程建造领域中再生利用的适用性评价。应用物元可拓模型,通过借鉴建筑领域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遵循一般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构建铁尾矿砂再生利用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建立了铁尾矿砂再生利用可拓物元效果评价模型和基于CCM法的铁尾矿砂再生利用技术的适用性评价模型,对铁尾矿砂在土木工程建造领域中再生利用效果与适用性进行更加准确地评价,最后,结合实例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4.铁尾矿砂在土木工程建造领域中再生利用技术的推广与实施。通过总结铁尾矿砂再生利用技术在推广及实施方面存在的不足,设定再生利用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同时,通过对再生利用参与各方间的博弈分析,确定参与各方的利益平衡点,在此基础上,建立铁尾矿砂再生利用推广的框架体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周飞飞[10](2013)在《尾矿资源化难题拷问政策“短板”》文中提出【编者按】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显然,随着政府发力,中国的节能环保产业将迎来大发展的黄金期。 包括尾矿深度利用在内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一直是中国矿业发展

二、尾矿综合利用有关政策与法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尾矿综合利用有关政策与法规(论文提纲范文)

(1)赣州稀土绿色矿山建设评价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绿色矿山研究现状
        1.2.2 国内绿色矿山研究现状
        1.2.3 离子型稀土资源研究现状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方案及创新点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4.3 主要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绿色矿山建设理论基础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循环经济理论
    2.3 生态经济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赣州稀土矿山建设现状分析
    3.1 赣州稀土开发工艺简介
        3.1.1 传统采矿工艺
        3.1.2 开采新工艺
    3.2 赣州稀土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2.1 赣州稀土资源开发现状
        3.2.2 赣州稀土开采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稀土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4.1 二模网络方法简介
    4.2 自然语言处理
        4.2.1 自然语言处理简介
        4.2.2 基于Word2vec的信息抽取方法
    4.3 绿色矿山建设水平评价指标的二模网络构建
        4.3.1 数据收集
        4.3.2 数据处理
        4.3.3 稀土绿色矿山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二模网络的构建
    4.4 稀土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4.1 节点的地位和重要性分析
        4.4.2 节点间双边关系强度分析
    4.5 RE-GM-EI网络拓扑结构的分析
        4.5.1 基于RE-GM-EI网络的指标重要性分析
        4.5.2 基于RE-GM-EI网络的指标间的关系强度分析
    4.6 稀土绿色矿山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赣州稀土绿色矿山建设评价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位置
        5.1.2 工程概况
        5.1.3 投资与经济概况
    5.2 数据来源与处理
    5.3 赣州稀土绿色矿山建设评价
        5.3.1 建设现状
        5.3.2 评价过程
        5.3.3 评价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赣州稀土绿色矿山建设路径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2)国内外尾矿管理制度比较研究和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尾矿产生利用与处置现状
    1.1 尾矿产生现状
    1.2 尾矿综合利用现状
    1.3 尾矿贮存处置现状
2 尾矿环境风险特点
    2.1 突发环境风险
    2.2 潜在污染风险
3 国内外尾矿管理制度对比
    3.1 美国环境管理制度
    3.2 加拿大尾矿管理制度
    3.3 澳大利亚环境管理制度
    3.4 中国尾矿管理制度
4 加强尾矿环境管理的展望
    4.1 打牢基础,完善尾矿环境管理法规标准体系
    4.2 升级工艺,落实尾矿的减量化
    4.3 创新技术,推动尾矿的资源化
    4.4 加强监管,管控尾矿环境风险

(3)M矿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对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1.2.2 国内对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1.2.3 对矿业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企业发展战略相关理论
    2.1 企业战略概述
        2.1.1 企业战略的定义
        2.1.2 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
        2.1.3 企业发展战略
    2.2 战略分析方法与工具
        2.2.1 PEST分析
        2.2.2 波特五力模型
        2.2.3 SWOT-AHP分析法
第3章 M矿业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文化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行业竞争性分析
    3.3 外部环境分析结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M矿业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公司简况
    4.2 组织架构
    4.3 矿产资源
    4.4 人力资源
    4.5 企业文化
    4.6 市场营销
    4.7 技术创新
    4.8 经营状况
        4.8.1 经济运行情况
        4.8.2 营运能力
        4.8.3 盈利能力
        4.8.4 偿债能力
        4.8.5 融资及资本运作能力
        4.8.6 企业抗风险能力
    4.9 内部环境分析结论
    4.10 本章小结
第5章 M矿业公司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5.1 公司使命及长期战略目标
        5.1.1 公司使命
        5.1.2 长期战略目标
    5.2 M矿业公司SWOT-AHP分析
        5.2.1 SWOT分析矩阵
        5.2.2 AHP层次结构模型构建
        5.2.3 判断矩阵的构建、求解及一致性检验
        5.2.4 因素权重结果
    5.3 M矿业公司企业发展战略选择及战略制定基本思路
        5.3.1 战略选择
        5.3.2 战略重点
        5.3.3 战略指导思想及战略内涵
    5.4 战略实施路径
        5.4.1 五年计划目标(2021-2025)
        5.4.2 战略实施阶段
        5.4.3 重点战略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M矿业公司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6.1 营销能力与战略匹配
        6.1.1 产品策略
        6.1.2 定价策略
        6.1.3 渠道策略
        6.1.4 促销策略
    6.2 人力资源与战略匹配
    6.3 技术创新能力与战略匹配
    6.4 企业文化与战略匹配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申请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2 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产业集群
        2.1.2 循环经济
        2.1.3 循环产业集群
    2.2 相关理论
        2.2.1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
        2.2.2 循环经济相关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
3 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形成机理
    3.1 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形成条件
        3.1.1 循环产业集群形成的客观基础
        3.1.2 循环产业集群形成的现实要求
        3.1.3 循环产业集群形成的制度推动
    3.2 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形成系统动力
        3.2.1 形成机制系统动力框架构建
        3.2.2 形成系统动力理论框架的分析
        3.2.3 循环产业集群形成系统动力分析方法
        3.2.4 循环产业集群形成因果关系结构图
        3.2.5 循环产业集群因果关系关键反馈回路
    3.3 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形成方式
        3.3.1 企业层面自组织形成方式
        3.3.2 链条牵引式形成方式
        3.3.3 网络集成式形成方式
4 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驱动因素
    4.1 研究方法
    4.2 访谈过程介绍
        4.2.1 访谈对象
        4.2.2 访谈过程
    4.3 访谈资料编码分析
        4.3.1 资料分析准备工作
        4.3.2 开放性编码
        4.3.3 关联性编码
        4.3.4 理论编码
    4.4 质性研究信度与效度
        4.4.1 质性研究信度
        4.4.2 质性研究效度
    4.5 循环产业集群驱动因素获取
5 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5.1 基于企业层面的循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5.1.1 资源型企业低碳循环利用
        5.1.2 农业企业低碳循环利用
        5.1.3 企业自身的清洁生产
    5.2 基于工业园区发展的循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5.2.1 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5.2.2 生态产业链的发展模式
        5.2.3 打造龙头企业的循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5.3 基于社会层面的循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5.4 循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
6 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运行效率
    6.1 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运行效率概念
    6.2 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运行效率评价方法
        6.2.1 数据包络分析的基本原理
        6.2.2 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6.2.3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工作步骤
    6.3 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运行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
        6.3.1 投入指标的确定
        6.3.2 产出指标的确定
7 商洛市水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发展实证研究
    7.1 商洛市背景现状
    7.2 商洛市水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形成
        7.2.1 商洛市水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形成系统动力
        7.2.2 商洛市水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形成方式
    7.3 商洛市水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驱动因素
        7.3.1 研究方法及步骤
        7.3.2 驱动因素及指标设计
        7.3.3 数据的获取及计算过程
        7.3.4 实证结果分析
    7.4 商洛市水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7.4.1 商洛市水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
        7.4.2 企业层面发展模式
        7.4.3 工业园区发展模式
        7.4.4 生态产业链发展模式
    7.5 商洛市水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运行效率
        7.5.1 数据来源
        7.5.2 商洛市循环产业集群运行效率评价
8 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建议
    8.1 发挥政府的调控保障作用
        8.1.1 加快政府发展循环产业集群的组织保证
        8.1.2 改进政府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服务管理
        8.1.3 动态调整产业集群范围
    8.2 积极培育循环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
        8.2.1 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8.2.2 增强可持续创新能力
    8.3 强化循环产业集群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8.3.1 重视科技人才
        8.3.2 强化人才的引进工作
    8.4 政策要素维度的保障体系
        8.4.1 经济政策
        8.4.2 技术政策
        8.4.3 产业政策
    8.5 宣传要素维度的保障体系
        8.5.1 注重区域品牌宣传管理
        8.5.2 提升区域企业品牌形象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局限与展望
        9.2.1 研究局限性
        9.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与的研究项目
致谢

(5)磷矿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磷矿固体废弃物分类
2 磷矿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状况
3 磷矿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中的问题
    3.1 磷矿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
    3.2 技术问题
    3.3 经济问题
    3.4 政策问题
4 磷矿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4.1 完善基础资料
    4.2 制定综合利用的标准
    4.3 加强技术研究
    4.4 建立示范工程
    4.5 明确权属问题
    4.6 落实系列相关政策
        4.6.1 经济政策
        4.6.2 企业自律政策
5 结论

(6)我国金属矿尾矿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尾矿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2 尾矿综合利用的建议
3 结语

(7)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困境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状况评价
2 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制约因素
3 我国尾矿资源政策评价
    3.1“粗线条”的政策多
    3.2 政策应用“充满辛酸”
    3.3 实践中存在“推与拉”的现象
    3.4 政策出身“卑微”
4 政策体系建造
    4.1 技术政策
    4.2 经济政策
        4.2.1 税收政策
        4.2.2 财政政策
        4.2.3 投融资政策
    4.3 政策法规与管理制度
    4.4 基础支撑与服务
        4.4.1 加强尾矿资源综合勘查与评价
        4.4.2 实施示范工程
        4.4.3 加大宣传与教育

(8)论循环型矿业法律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循环型矿业的起源
    第一节 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
        一、 我国当前矿业污染破坏的严重性
        二、 矿业环境问题的类型和成因
    第二节 我国现有矿业法律体制
        一、 中国矿业法律的发展
        二、 中国现有矿业环保法律制度的构成
    第三节 绿色矿山制度带来的新发展
        一、 绿色矿山的缘起
        二、 绿色矿山的内涵和取得的成绩
        三、 绿色矿山对于解决矿业环境问题的不足
    第四节 我国矿山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的识别
        一、 矿业法律是矿业环境问题的回应
        二、 矿业环境问题的实质
    第五节 循环型矿业:解决矿业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 循环型矿业的含义
        二、 矿业循环经济的理论重构
        三、 循环型矿业与绿色矿山的区别与联系
        四、 循环型矿业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循环型矿业的法律需求
    第一节 循环型矿业法律制度的内涵
        一、 循环型矿业法律制度的定义
        二、 循环型矿业法律制度的特征
        三、 循环型矿业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节 循环型矿业的基本法律需求
        一、 重视法律制度的整体性
        二、 重视法律制度的过渡性
        三、 重视法律制度的协调性
        四、 重视法律制度的公正性
        五、 重视法律制度的创新性
        六、 重视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
    第三节 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的缺陷
        一、 现行立法体系分散打破了循环型矿业的整体性
        二、 循环型矿业立法经验不足
        三、 现行立法观念落后不符合循环型矿业的要求
        四、 法律责任的缺失和不当使循环型矿业缺乏保障
        五、 缺乏技术支持使循环型矿业失去存在的物质基础
        六、 循环型矿业公众参与机制滞后
第三章 国内外与循环型矿业有关的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与国外矿业制度对比
        一、 清洁生产制度对比
        二、 尾矿处理制度对比
        三、 小矿制度对比
        四、 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对比
        五、 法律责任制度对比
    第二节 与典型国家矿业法律对比
        一、 日本矿业法律
        二、 美国矿业法律
        三、 马来西亚矿业法律
第四章 循环型矿业的法律制度的建设
    第一节 循环型矿业立法模式比较研究
        一、 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综合立法模式
        二、 以美国为代表的混合立法模式
        三、 我国循环型矿业的立法模式选择
    第二节 我国循环型矿业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 立法协调原则
        二、 循环经济“3R”原则
        三、 从实际出发原则
        四、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原则
    第三节 我国循环型《矿业法》的构建
        一、 制定循环型《矿业法》
        二、 制定循环型《矿业法》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循环型矿业特殊法律制度的建构
        一、 循环型矿业规划制度
        二、 循环型矿业矿业权制度
        三、 循环型矿业整合制度
        四、 循环型矿业二次资源利用制度
        五、 循环型矿业下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六、 循环型矿业造血式生态补偿制度
        七、 循环型矿业公众参与制度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进行的科研项目

(9)铁尾矿砂在土木工程建造领域中的再生利用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现状
        1.2.2 循环经济的研究现状
        1.2.3 建筑节能的研究现状
        1.2.4 节能减排的研究现状
        1.2.5 绿色建材及其评价的研究现状
        1.2.6 适用技术的研究现状
        1.2.7 铁尾矿再生利用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边界及内容
        1.3.1 研究边界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基本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论文基本框架
2 调查研究及相关基本理论
    2.1 调查研究
        2.1.1 铁尾矿库的数量及现状
        2.1.2 铁尾矿的危害
        2.1.3 铁尾矿开发利用现状
        2.1.4 铁尾矿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2.2 相关理论
        2.2.1 技术集成理论
        2.2.2 适用技术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铁尾矿砂再生利用的技术可行性分析研究
    3.1 铁尾矿的成分与性质
        3.1.1 项目试样
        3.1.2 铁尾矿的化学成分分析
        3.1.3 铁尾矿的矿物成分
    3.2 铁尾矿的稳定性分析
        3.2.1 铁尾矿热稳定性分析
        3.2.2 碱性环境下铁尾矿稳定性能分析
    3.3 铁尾矿物理性能分析
        3.3.1 铁尾矿物理参数
        3.3.2 铁尾矿的颗粒级配
    3.4 铁尾矿砂浆试验研究
        3.4.1 铁尾矿胶砂试件力学性能试验
        3.4.2 铁尾矿砂浆静力弹性模量
        3.4.3 铁尾矿砂浆尺寸稳定性试验
        3.4.4 铁尾矿砂浆抗冻试验
        3.4.5 铁尾矿砂浆耐酸碱性试验
        3.4.6 电通量和氯离子渗透系数测定
    3.5 铁尾矿砂浆的工程应用特性研究
    3.6 本章小结
4 铁尾矿砂再生利用的环保性与经济性分析研究
    4.1 铁尾矿砂再生利用的环保性和经济性分析的必要性
    4.2 铁尾矿砂再生利用的环保性分析
        4.2.1 低碳技术类别的划分
        4.2.2 碳减排量估算方法
        4.2.3 预拌混凝土碳排放计算方法
        4.2.4 计算实例
    4.3 铁尾矿砂再生利用的经济性分析
        4.3.1 建筑材料经济适用性评价的研究思路
        4.3.2 建筑材料经济适用性分析及评价方法的选取
        4.3.3 计算实例
    4.4 铁尾矿砂再生利用的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4.4.1 减排价值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
        4.4.2 减排价值评估因子体系的建立
        4.4.3 减排价值评估因子计值方法
        4.4.4 计算实例
    4.5 本章小结
5 铁尾矿砂再生利用的适用性评价研究
    5.1 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1.1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5.1.2 现有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5.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5.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4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5.4.1 粗糙集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的简介
        5.4.2 基于 AHP-RS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步骤
    5.5 基于可拓物元模型的铁尾矿砂再生利用效果评价
        5.5.1 物元定义
        5.5.2 经典域、节域和待评物元
        5.5.3 效果评价指标的量化
        5.5.4 效果评价指标关联度的计算
        5.5.5 确定各评价因素指标的权重
        5.5.6 效果评价等级确定
        5.5.7 实例分析
    5.6 基于 CCM 法的铁尾矿砂再生利用的适用性评价
        5.6.1 CCM 法
        5.6.2 铁尾矿砂再生利用的适用性评价
    5.7 本章小结
6 铁尾矿砂再生利用技术推广的分析研究
    6.1 铁尾矿砂再生利用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6.1.1 指导思想
        6.1.2 基本原则
    6.2 铁尾矿砂再生利用参与各方间的博弈分析
        6.2.1 参与各方之间的利益平衡
        6.2.2 基于博弈论的分析
    6.3 铁尾矿再生利用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工作
    1.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2.参与的科研项目
    3.与论文有关的其它科研工作
附录 1:铁尾矿砂再生利用效果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 2:西安市商品砂浆生产企业现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尾矿综合利用有关政策与法规(论文参考文献)

  • [1]赣州稀土绿色矿山建设评价及实证研究[D]. 朱志芸. 河北地质大学, 2021(05)
  • [2]国内外尾矿管理制度比较研究和展望[J]. 王硕,田祎,叶旌,王玉晶,刘婉蓉,徐克,聂晶磊. 中国环境监测, 2020(06)
  • [3]M矿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李春华.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2)
  • [4]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 陆邦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6)
  • [5]磷矿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及建议[J]. 刘虹利,张均,王永卿,宣博文. 矿产综合利用, 2017(01)
  • [6]我国金属矿尾矿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J]. 赵福刚. 现代矿业, 2015(04)
  • [7]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困境与政策研究[J]. 陈甲斌. 化工矿物与加工, 2014(09)
  • [8]论循环型矿业法律制度[D]. 秦楠. 中国海洋大学, 2014(12)
  • [9]铁尾矿砂在土木工程建造领域中的再生利用分析研究[D]. 薛建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07)
  • [10]尾矿资源化难题拷问政策“短板”[N]. 周飞飞. 中国国土资源报, 2013

标签:;  ;  ;  ;  ;  

尾矿综合利用相关政策法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