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谈家电遥控发射器(论文文献综述)
黄世东[1](2014)在《长虹G2136(K)彩电微处理控制系统原理与检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虹G2136(K)型彩电CN-12机芯仅由五块集成电路组成,本论文首先介绍各部分电路工作原理,然后根据自己几年来对"K"系列彩电检修体会,谈谈其微处理器控制系统的故障判断及检修。
郑伟[2](2007)在《多媒体教室的集中监控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级学校普遍通过以计算机、投影机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核心的全新教学环境以及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活动。而传统的监控系统也不断向着新的发展方向进行更新与发展,并出现了集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于一体的多媒体集中监控系统,使复杂琐碎的设备操作与管理过程简单化,使用者在使用各种设备过程中轻松自如。 本文以校园网设备集中监控系统为例,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多媒体集中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对整个系统的软硬件结构进行了详细地设计,特别是涉及到的多媒体集中监控系统中的多机系统的远距离通信与控制、通用红外遥控编码学习技术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文章阐述了校园网设备集中监控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思路与分布式控制原理,重点介绍了主控制器模块、通信模块和红外遥控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提出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据通信和分布式控制的基本方法。论文中所设计的红外遥控编码方法具有很好的“自学习”能力,可对大多数多媒体设备红外遥控编码进行“学习”,并将学习到的编码保存到系统存储器,不必改动硬件结构就可实现该多媒体设备的有效控制。 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通过多次的调试及现场使用,证明本文所提出并设计的多媒体集中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合理可行,实现功能强,系统稳定,有很好的使用价值。该系统配合上位机软件使用,既可作为通用多媒体教学控制系统使用,又可用来实现其他设备的信号采集和控制。
何一文[3](2007)在《基于PIC单片机的煤矿智能监控系统》文中认为现阶段煤矿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甚至影响建立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研发出高质量、高性能、高可靠性、低成本的煤矿瓦斯监控系统无疑对解决这一重大问题有很大帮助。采用瓦斯监控系统,能有效地对瓦斯抽放状态进行连续跟踪监测和实时调控,使之在最佳状态下工作。它还改变了过去瓦斯抽放只靠人工单一控制的局面,保证了安全抽放。本文根据用户的需求,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生产规范的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瓦斯监控系统的整体方案。经过方案比较和调研工作,提出集数据采集,分析处理,控制及数据通讯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集成系统设计方案,所设计的方案可以保证系统能高效,稳定地实现项目的所有要求。根据整体方案,研制瓦斯监控系统的主要两个部分,智能瓦斯传感器和监控分站。智能瓦斯传感器能够满足客户的高精度,高可靠性,功能强大,功耗低的要求。而监控分站既可以采集各种现场信号,进行判断处理,又可将数据传送至地面的监控主机,由地面的监控主机也进行控制,实现对对象的“双重控制”,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监控分站本身还带有液晶显示等,可现场进行各种参数的显示。不论是智能瓦斯传感器还是监控分站都以PIC单片机为核心构成,PIC单片机最大优点表现在引脚少、功能强、可直接带LED负载、低耗能;较简便地实现掉电保护;外围配置简单、明晰,提高了整机的可靠性;并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大大提高了抵御外界的电磁干扰和本机控制电路的电磁干扰的能力。在瓦斯传感器的开发中了设计了自校准电路和自动补偿软件,使仪器能够自动调整零点,自动补偿检测元件的漂移。这样就可大大延长校验周期,减轻了用户的负担(传统的瓦斯传感器需要每七天校验一次)。在瓦斯传感器的设计中采用了红外遥控技术,用遥控器来设置调整参数。本文详细的论述了该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对于监控主机软件部分,由于本人涉及较少,所以没有过多介绍。该系统已有部分产品交付用户试用,经过几个月的运行,现工作完全正常,受到了用户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杨兵[4](2006)在《基于DSP的REL变频电动执行机构的研制 ——变频与遥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动执行机构是驱动和控制阀门主要装置,在实现管网自动化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的执行机构大都是进口产品,在工程应用中受到许多限制,尤其是价格较高制约了管网自动化及远程控制的实现,开展具有我国自主产权的电动执行机构的研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分析国外流行的电动执行机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阀门控制现状,研制了基于DSP变频调速电动执行机构的原理样机。该执行机构包括主控CPU、变频调速、红外遥控、远程信号检测、开度力矩检测和远程通讯等功能单元,实现了标准工业信号和系统就地开关信号控制阀门的过程。 主控CPU充分利用TI公司专用电机控制器TMS320LF2407的片内丰富资源,实现了系统模块化的设计要求,完成了整个系统资源的分配; 变频调速模块采用SPWM的控制方式,实现了电机柔性启动和平稳运行,避免系统对阀门的冲击; 红外遥控模块通过设计红外发送和接收电路,实现系统软件参数的设置功能; 远程通讯接口采用CAN总线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功能。 经过总体联调和负载试验,系统达到预期的功能要求,具有一定的工程使用价值。
斯特拉·里明顿,林斌[5](2005)在《险情》文中认为某恐怖联盟可能派遣一名"隐形人"入境的消息,在英国政府各部门的反恐联席会议上引起了一阵恐慌。由于此类恐怖分子出生在目标国,已成为该国的合法公民,所以能够自由出入边境,而且在国境内的行动不会遭到盘查,甚至可以轻而易举地混进政府机构,因而不啻为谍报系统的终极噩梦。此次行动的"隐形人"是英国女子琼·多比尼(化名露西·沃姆比)。她在恐怖组织的营地里经过严酷的训练之后重返故乡,目的是为了协助一名叫法拉杰·曼舒尔的男子炸毁美国在英国设立的空军基地里一名指挥官的宅第,以期对美国空军曾经在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误杀无辜百姓并且事后刻意掩盖事件真相这一罪恶行径,在周年纪念日时实施报复。精明强干的女中豪杰、英国军情五处官员莉兹·卡莱尔,凭借多年的反间谍工作经验和女性特有的直觉,及时阻止了这一场以牙还牙、滥杀无辜的血案。她要排除同事同行之间的各种微妙复杂的情感纠葛等干扰因素,察觉恐怖分子在实施精心策划的行动方案时的疏漏、捕捉住恐怖主义威胁迫近的确凿信号,发现"隐形人"潜入国境的渠道,继而证实此人的身份与攻击对象……
延涛[6](2005)在《基于nRF24E1芯片的通用遥控器原型样机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无线单片系统式(SoC)单片机的诞生为短距离无线通信提供了非常简单的解决方案,它是开发低成本、低功耗无线通信系统的理想方案。Nordic VLSI公司的nRF24E1正是一种主流的、优秀的无线单片机。本文工作是应用nRF24E1芯片研制通用遥控器原型样机。 论文首先对nRF24E1芯片作了简单的介绍,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nRF24E1芯片的通用遥控器和遥控接收器的总体设计方案,详细的论述了各部分硬件电路的设计和软件程序流程的设计。最后给出了硬件、软件和系统调试的方法与结果。 该遥控器由键盘输入控制信息,并由nRF24E1根据输入的信息控制液晶显示模块(LCD)的显示和无线数据的收发。该遥控器能够克服市面上现有遥控器的许多缺点,并可以遥控多个家电,因而有望得到实际应用。
邱文静[7](2005)在《基于GSM短信息的家居设施遥控监测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建立一个基于GSM短信息的家居智能化遥控监测系统,实现对家庭设备,家居环境状况的监控,设计中采用了AT89C51单片机系统、无线GSM短信模块及电力线载波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包括:系统主控模块电路设计、各子功能模块电路设计(窗户控制模块、防盗报警模块等)、系统软件设计等几部分。 GSM短信息模块执行发送短信息给用户手机和接收用户手机的短信息从而建立用户手机和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远程通信功能,系统通过电力线载波实现子功能模块与主控模块之间的通讯。系统主控模块主要完成发送、接收、解释短信息,并实现对各功能子模块的控制。该系统软件采用汇编语言编制,基本实现了各系统功能。
群达[8](2000)在《谈谈家电遥控发射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子产品有了遥控功能。如:彩电、CATV、LD、VCD、DVD、功放音响、卡拉OK点歌、卫星接收、空调、电脑、电化教育、客房智能控制、电扇、取暖器、电器开关、玩具等等。遥控器的普及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带有遥控功能的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李亮波[9](2010)在《微型胶囊机器人无线信息传输与驱动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临床医学中对于消化道疾病的检查方法一般为软管直接插入式内窥镜和胶囊内窥镜两种方法。前者在检查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如果操作不当更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从而引发多种并发症。后者内置微型摄像头,依靠胃肠的自然蠕动而移动,此种方法安全无痛,但是检查周期过长,一般为6-8个小时,并且采集过多的无用信息,而且在发现病灶时不能停留仔细观察。因此,主动驱动微型机器人在肠道检测与施药治疗的微创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主动驱动微型胶囊内窥镜机器人进行了无线信息传输与驱动控制系统(WICDCS)的研究,并设计了一种螺旋主动驱动的微型胶囊内窥镜机器人系统进行系统实现,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希望通过系统开发与相关研究,为主动驱动胶囊内窥镜技术与微创医学的发展提供支持与借鉴。首先,进行了微型胶囊内窥镜机器人无线信息传输与驱动控制系统硬件电路板设计,包括基于MSP430F1232的控制电路、基于A3901的步进电机驱动电路、基于CC2500的无线射频电路以及照明电路。电路板要求体积小,功耗低。其次,进行了微型胶囊内窥镜机器人无线信息传输与驱动控制系统软件系统设计。借助软件设计模块化和分层式设计思想,进行了无线通信程序,无线驱动控制程序,无线视频采集传输程序以及面向对象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第三,进行了模拟环境下图象处理分析预研究。由于图像在无线传输过程中以及肠道环境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图像质量的下降,因此,本文对在模拟环境下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以及相关算法预研究,以减小图像降质程度,改善图像视觉效果。最后,进行了微型胶囊内窥镜机器人无线信息传输与驱动控制系统实现。根据肠道环境的分析,设计了胶囊内窥镜机器人本体与驱动机构,进行了机器人控制运行与视觉信息采集存储实验,实验结果良好稳定。机器人螺旋驱动本体结构设计为胶囊机器人驱动方式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尝试。该机构以步进电机为动力源,带动螺旋桨转动,借助食糜(水)的反作用力推动机器人前行。
刘萌[10](2007)在《基于SPCE061A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电子、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家居也日益被人们所接受。然而在人机接口方面还只是局限于手动操作,如按键和触摸屏等,没有实现真正的人机对话。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将语音识别技术引入到智能家居中,针对这一状况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研究:第一,充分利用凌阳SPCE061A非常适合处理数字语音信号的特点,设计了一套基于SPCE061A的智能家居系统。该系统能进行语音指令的识别和执行,大大改善了人机交互界面。经检验,指令识别的准确率达到80%。第二,利用电力线和电话线进行组网,采用双音多频编解码芯片MT8880和家庭自动化专用调制解调器ST7537HS1使整个家庭的电器、安全报警传感器与传输网络一体化,实现了对家用电器的远程智能控制和自动报警双向功能,有效地利用了现有的电力线资源,无需另外布线,使系统结构更加简单。第三,在凌阳IDE2.0.0环境下,利用C语言、汇编语言进行软件编程,低层驱动程序采用汇编语言,对外给出C语言的调用接口。语音方面的程序以库的形式给出,由于SPCE061A处理芯片内已封装了高效的语音播放及识别接口函数,所以在编写程序之前首先建立了语音命令模型,包括提示性的语音播放命令和程序内部操作处理命令等。程序中,语音识别和放音分时复用TimerA FIQ中断,由标志位判断是语音识别处理还是放音处理。论文首次提出了利用凌阳SPCE061A单片机来实现把语音识别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的方法,实现了语音控制家用电器。本系统的每一个接口电路(振铃检测、模拟摘挂机、语音提示、双音多频编解码等)都已经过交换机在线实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系统使用最简单的电路、最便宜的芯片实现了完善的功能,与传统的智能家居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人机交互性好、结构简单、可靠性好、性价比高等优点,更易于推广和应用。
二、谈谈家电遥控发射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谈家电遥控发射器(论文提纲范文)
(1)长虹G2136(K)彩电微处理控制系统原理与检修(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一、微处理器控制系统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 |
1.微处理器控制系统框图 |
2.微处理器正常工作的外部条件 |
(1)D701的12脚电压供电端要正常。 |
(2)D701的17脚复位电压要正常。 |
(3)D701的10、11脚时钟振荡要正常。 |
(4)本机键盘扫描要正常。 |
3.自动搜索预置节目 |
4.数据总线 |
5.字符电路 |
6.过流保护 |
7.伴音制式选择控制 |
8.遥控控制 |
9.消音控制、TV/AV及50Hz/60Hz转换 |
10.存储器 |
11.红外遥控信号接收 |
二、故障检修分析 |
1.电源正常,但无法开机 |
2.有光栅,但收不到台 |
3.某频段收不到台 |
4.本机键盘失控 |
5.存不了台,部分功能丢失 |
6.无字符显示 |
7.用本机键盘和遥控键盘进行故障定位 |
8.遥控器好坏的判断 |
三、检修实例 |
实例一:故障现象:电源正常,但无法开机 |
实例二:故障现象:H频段收不到台,其它功能正常 |
实例三:故障现象:有光栅,但收不到电台 |
实例四:故障现象:能收到电台,但不能保存 |
四、结束语 |
(2)多媒体教室的集中监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技术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多媒体集中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
2.1 功能要求和设计原则 |
2.1.1 功能要求 |
2.1.2 设计原则 |
2.2 系统设计方案 |
2.2.1 系统总体设计 |
2.2.2 工作原理 |
2.3 实现的技术方案 |
2.3.1 监控计算机系统 |
2.3.2 主控制器 |
2.3.3 教室控制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主控制器设计 |
3.1 主控制器组成和设计 |
3.1.1 控制器硬件组成 |
3.1.2 主控芯片的选择 |
3.1.3 供电电源设计 |
3.1.4 复位电路设计 |
3.1.5 看门狗电路设计 |
3.1.6 实时时钟电路扩展 |
3.1.7 与监控计算机通讯接口 |
3.1.8 与教室控制器的通信接口 |
3.1.9 RS-485总线中继器设计 |
3.2 主控制器软件设计 |
3.2.1 主控制器软件总体设计 |
3.2.2 实时时钟子程序设计 |
3.2.3 通讯子程序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教室控制器设计 |
4.1 教室控制器组成和设计 |
4.1.1 控制器硬件组成 |
4.1.2 存储器扩展硬件接口 |
4.1.3 红外遥控信号采集电路 |
4.1.4 红外遥控信号发射电路 |
4.1.5 继电器控制电路 |
4.1.6 通讯接口电路 |
4.1.7 LED显示电路 |
4.2 教室控制器软件设计 |
4.2.1 教室控制器软件总体设计 |
4.2.2 初始化子程序设计 |
4.2.3 数据存储器读写子程序软件设计 |
4.2.4 通讯子程序 |
4.2.5 红外发射子程序 |
4.3 系统抗干扰技术 |
4.3.1 硬件抗干扰技术 |
4.3.2 软件抗干扰技术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通用红外遥控模块设计和实现 |
5.1 红外遥控的基本原理 |
5.1.1 红外光发射原理 |
5.1.2 红外接收系统的组成 |
5.1.3 红外遥控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
5.1.4 一般红外遥控器的工作原理 |
5.2 红外遥控信号的编码 |
5.2.1 NEC标准 |
5.2.2 PHILIPS标准 |
5.2.3 编码方式的分析 |
5.3 模糊模式识别的实现 |
5.3.1 模糊模式识别理论 |
5.3.2 红外信号数据的聚类 |
5.3.3 数据的压缩编码 |
5.3.4 遥控信号的模式识别与存储 |
5.4 红外自学习模块实现 |
5.5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红外学习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3)基于PIC单片机的煤矿智能监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2 煤矿瓦斯监控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现状 |
1.2.2 发展趋势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2 方案设计和基本工作原理 |
2.1 引言 |
2.2 方案设计 |
2.2.1 主要功能 |
2.2.2 技术指标 |
2.2.3 系统组成 |
2.3 基本原理 |
3 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瓦斯传感器设计 |
3.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3.1.1 引言 |
3.1.2 系统的功能需求 |
3.1.3 总体方案的选定 |
3.1.4 单片机的选型 |
3.1.5 传感器输出信号类型的选择 |
3.2 硬件电路设计 |
3.2.1 硬件总体结构 |
3.2.2 传感元件 |
3.2.3 输入量采集处理 |
3.2.4 时钟电路 |
3.2.5 LED显示及接口 |
3.2.6 声光报警电路 |
3.2.7 红外遥控部分 |
3.2.8 自校准电路 |
3.3 系统软件设计 |
3.3.1 系统初始化子程序 |
3.3.2 系统参数设定子程序 |
3.3.3 自检子程序 |
3.3.4 A/D转换子程序 |
3.3.5 数据处理子程序 |
3.3.6 LED显示子程序 |
3.3.7 红外遥控子程序 |
3.3.8 频率信号输出子程序 |
4 监控分站的设计 |
4.1 总体方案设计 |
4.1.1 主要功能 |
4.1.2 总体方案的选定 |
4.2 分站硬件设计 |
4.2.1 总体结构 |
4.2.2 频率及开关信号接口单元 |
4.2.3 输出电路 |
4.2.4 串行通讯单元 |
4.2.5 液晶显示模块 |
4.3 分站软件设计 |
4.3.1 分站主机板主程序 |
4.3.2 数据采集与处理子程序 |
4.3.3 控制子程序 |
4.3.4 串行通讯子程序 |
4.3.5 液晶显示程序 |
4.3.6 软件抗干扰措施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成果 |
5.2 后续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项目开发 |
(4)基于DSP的REL变频电动执行机构的研制 ——变频与遥控(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概述 |
1.2 国内外发展概述 |
1.3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2 系统总体设计 |
2.1 概述 |
2.1.1 设计要求 |
2.1.2 功能分析 |
2.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2.1 系统设计原则 |
2.2.2 主控模块选型 |
2.2.3 总体方案设计 |
2.3 各子模块方案设计 |
2.3.1 DSP模块 |
2.3.2 电源模块 |
2.3.3 变频调速模块 |
2.3.4 力矩检测及变送模块 |
2.3.5 开度检测及变送模块 |
2.3.6 远程信号控制模块 |
2.3.7 红外发送与接收模块 |
2.3.8 液晶显示模块 |
2.3.9 掉电检测模块 |
2.3.10 模式选择模块 |
2.3.11 远程通讯接口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3 DSP外围电路设计 |
3.1 概述 |
3.2 外围电路设计 |
3.2.1 外扩存储器电路设计 |
3.2.2 锁相环滤波电路设计 |
3.2.3 复位电路设计 |
3.2.4 电源模块设计 |
3.2.5 其他电路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4 变频调速模块设计 |
4.1 概述 |
4.2 变频调速原理 |
4.3 变频调速的控制方式 |
4.4 变频主控制硬件设计 |
4.4.1 SPWM信号输出 |
4.4.2 电平转换电路设计 |
4.4.3 驱动电路设计 |
4.4.4 整流电路设计 |
4.4.5 逆变电路设计 |
4.5 变频主控制软件设计 |
4.5.1 主控制软件设计 |
4.5.2 PWM中断子程序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遥控器设计 |
5.1 概述 |
5.2 红外遥控原理 |
5.3 硬件设计与实现 |
5.3.1 红外发送电路设计 |
5.3.2 红外接收电路设计 |
5.4 遥控器软件设计 |
5.4.1 概述 |
5.4.2 捕获计时程序软件设计 |
5.4.3 主控制软件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6 远程通讯接口设计 |
6.1 概述 |
6.2 CAN总线硬件接口设计 |
6.3 CAN总线软件接口设计 |
6.4 本章小结 |
7 调试 |
7.1 概述 |
7.2 系统联调 |
7.3 负载调试 |
7.4 本章小结 |
全文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6)基于nRF24E1芯片的通用遥控器原型样机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本文主要工作 |
1.3 论文内容安排 |
第二章 nRF24E1芯片简介 |
第三章 通用遥控器的设计方案 |
3.1 系统框图和功能要求 |
3.2 遥控器的硬件电路设计 |
3.2.1 遥控器总体方案设计 |
3.2.2 电源解决方案 |
3.2.2.1 电平转换方案 |
3.2.2.2 电池充电电路 |
3.2.2.3 充电状态流程 |
3.2.2.4 电池温度监测 |
3.2.2.5 充电状态指示 |
3.2.2.6 充电电路 |
3.2.3 键盘的硬件设计 |
3.2.4 液晶显示部分的硬件设计 |
3.2.5 PCB板设计 |
3.3 遥控器的软件设计 |
3.3.1 程序语言选择 |
3.3.2 键盘的软件设计 |
3.3.3 液晶显示部分的软件设计 |
3.3.3.1 PCD8544液晶显示控制/驱动器 |
3.3.3.2 LCD初始化子程序 |
3.3.3.3 写数据、指令子程序 |
3.3.3.4 清屏子程序 |
3.3.3.5 液晶汉字显示子程序 |
3.3.3.6 菜单显示的实现 |
3.3.4 无线收发部分的软件设计 |
3.3.4.1 nRF2401子系统简介 |
3.3.4.2 无线收发程序流程图 |
第四章 遥控接收器的设计方案 |
第五章 系统调试 |
5.1 软件编译环境 |
5.2 加载工具 |
5.3 调试方案 |
5.4 调试中遇到的问题 |
第六章 天线的设计 |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基于GSM短信息的家居设施遥控监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远程监控技术概述 |
1.3 远程无线通信实现方法比较 |
1.4 智能家居的组网方式的选择 |
1.5 本文工作简介 |
2 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设计思想 |
2.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2.1 系统主控模块 |
2.2.2 窗户控制模块 |
2.2.3 防盗报警模块 |
3 主控模块设计 |
3.1 GSM短信息通信模块的选择 |
3.2 系统主控模块设计 |
3.2.1 Intel8251A与AT89C51单片机的硬件接口电路设计 |
3.2.2 八分频电路设计 |
3.2.3 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
3.2.4 看门狗电路设计 |
3.2.5 电源的选用与设计 |
4 子功能模块电路设计 |
4.1 窗户控制电路 |
4.1.1 窗户结构设计 |
4.1.2 雨水传感器电路设计部分 |
4.1.3 接近开关电路设计 |
4.1.4 按钮电路设计 |
4.1.5 电机的选择与驱动电路 |
4.1.6 红外遥控电路设计 |
4.2 防盗报警模块 |
4.3 家庭组网初步设计 |
4.3.1 电力线载波通讯技术 |
4.3.2 电力线载波通讯模快的选择 |
4.3.3 PLC101-12在本设计中的应用 |
5 单片机程序设计 |
5.1 主控模块单片机程序设计 |
5.1.1 单片机工作状态设定 |
5.1.2 存储单元的分配 |
5.1.3 主程序设计 |
5.1.4 初始化程序 |
5.1.5 GSM短信息模块的短信息收发处理程序 |
5.1.6 与功能模块通信子程序 |
5.1.7 从机中断方式通讯程序: |
5.2 各子模块单片机程序设计 |
5.2.1 窗户控制模块单片机程序设计 |
5.2.2 报警模块程序设计 |
6 系统调试与实验 |
6.1 模拟试验 |
6.2 用GSM短信息模块调试 |
7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9)微型胶囊机器人无线信息传输与驱动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3 肠道疾病诊查仪器的研究现状 |
1.4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 |
1.4.1 蓝牙技术 |
1.4.2 红外技术 |
1.4.3 紫蜂技术 |
1.4.4 IEEE802.11(Wi-Fi)技术 |
1.4.5 射频识别技术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安排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微型胶囊机器人WICDCS系统硬件设计与研究 |
2.1 硬件系统组成与原理框图 |
2.2 关键元器件选择 |
2.2.1 芯片选择 |
2.2.2 图像无线传输模块硬件选择 |
2.2.3 驱动电机选择 |
2.3 无线发射器电路设计 |
2.3.1 发射器外围电路设计 |
2.3.2 数字射频发射电路设计 |
2.4 胶囊机器人内部电路设计 |
2.4.1 射频接收电路设计 |
2.4.2 控制芯片外围电路设计 |
2.4.3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
2.4.4 电源电路与LED照明电路设计 |
2.5 电路板制作与实验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微型胶囊机器人WICDCS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3.1 软件系统设计方案 |
3.2 软件开发环境简介 |
3.2.1 上位机软件开发环境 |
3.2.2 下位机软件开发环境 |
3.3 上位机软件设计 |
3.3.1 图像采集存储程序 |
3.3.2 控制指令发送程序 |
3.3.3 VFW视频采集实验 |
3.4 下位机软件设计 |
3.5 胶囊机器人内部嵌入式程序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微型胶囊机器人系统图像增强与处理 |
4.1 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 |
4.1.1 数字图像 |
4.1.2 调色板 |
4.1.3 色彩系统 |
4.2 图像增强处理方法研究 |
4.2.1 图像的低通平滑 |
4.2.2 图像的中值滤波 |
4.2.3 图像的高通锐化 |
4.3 肠道模拟环境下胶囊机器人系统所得图像分析 |
4.4 模拟环境下图像处理结果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微型胶囊机器人本体结构设计与系统实现 |
5.1 机器人本体结构设计与分析 |
5.1.1 机器人运行环境特性分析 |
5.1.2 机器人运动原理 |
5.1.3 机器人结构设计 |
5.2 系统实现与实验 |
5.2.1 系统组成与实现原理 |
5.2.2 系统实物与实验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基于SPCE061A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智能家居系统的发展现状 |
1.2 智能家居系统的功能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技术路线 |
1.3.1 主要工作 |
1.3.2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凌阳SPCE061A单片机和语音识别技术 |
2.1 凌阳SPCE061A单片机介绍 |
2.2 语音识别技术 |
2.2.1 基本原理 |
2.2.2 端点检测 |
2.2.3 语音信号的特征参数 |
2.2.4 动态时间规整 |
2.3 用凌阳单片机实现语音识别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系统总体结构和工作过程 |
3.2 单元电路设计 |
3.2.1 主控制器 |
3.2.2 分控制器 |
3.2.3 振铃检测和模拟摘挂机 |
3.2.4 DTMF编解码 |
3.2.5 语音提示 |
3.2.6 电力线载波通信 |
3.2.7 报警电路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
4.1 系统软件结构 |
4.2 远程控制 |
4.3 语音识别 |
4.4 自动报警 |
4.5 DTMF收发 |
4.6 语音录放 |
4.7 信号音检测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调试 |
5.1 调试设备 |
5.2 硬件调试 |
5.2.1 直流稳压电源 |
5.2.2 报警系统 |
5.2.3 语音录入和播放 |
5.2.4 振铃检测和模拟摘挂机 |
5.2.5 分控制器 |
5.3 软件调试 |
5.3.1 语音识别 |
5.3.2 DTMF编解码 |
5.3.3 信号音检测 |
5.3.4 密码校验 |
5.4 联机调试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或完成的论文 |
致谢 |
四、谈谈家电遥控发射器(论文参考文献)
- [1]长虹G2136(K)彩电微处理控制系统原理与检修[J]. 黄世东. 电子世界, 2014(10)
- [2]多媒体教室的集中监控系统研究[D]. 郑伟. 西北工业大学, 2007(06)
- [3]基于PIC单片机的煤矿智能监控系统[D]. 何一文. 郑州大学, 2007(04)
- [4]基于DSP的REL变频电动执行机构的研制 ——变频与遥控[D]. 杨兵. 南京理工大学, 2006(01)
- [5]险情[J]. 斯特拉·里明顿,林斌. 译林, 2005(05)
- [6]基于nRF24E1芯片的通用遥控器原型样机的设计[D]. 延涛. 西北工业大学, 2005(04)
- [7]基于GSM短信息的家居设施遥控监测系统设计[D]. 邱文静. 南京理工大学, 2005(07)
- [8]谈谈家电遥控发射器[J]. 群达. 家用电器, 2000(01)
- [9]微型胶囊机器人无线信息传输与驱动控制系统研究[D]. 李亮波. 南昌大学, 2010(04)
- [10]基于SPCE061A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D]. 刘萌. 曲阜师范大学, 2007(03)
标签: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论文; 单片机复位电路论文; 驱动电路论文; 无线遥控器论文; 无线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