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制冷空调系统节能

高层建筑制冷空调系统节能

一、高层建筑制冷空调系统的节能(论文文献综述)

杨九申[1](2021)在《水源多联机空调系统在深圳地区典型办公建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源多联机空调系统(Water Source Variable Refrigerant Flow Airconditioning System,以下简称WSVRF空调系统)是近年出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的一种全新形式,它结合了风冷多联机空调系统(Air Source Variable Refrigerant Flow Air-conditioning System,以下简称ASVRF空调系统)和水环热泵(Water Loop Heat Pump Air-conditioning System,以下简称WLHP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优点,同时解决了ASVRF空调系统和WLHP存在的一些问题,如ASVRF空调系统受室外气候的影响较大,对建筑外立面影响较大(需要室外机安装平台),无法适应安装了全玻璃幕墙的建筑。而WLHP空调系统则存在室内噪声较大等问题。WSVRF空调系统因为上述优点在国内的高层、超高层写字楼已经开始应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WSVRF空调系统应用案例在国内目前并不是很多,设计师在进行空调系统选型时对某一项目采用ASVRF空调系统还是WSVRF空调系统依然存在很多误区,因此本文从ASVRF空调系统和WSVRF空调系统在典型模拟建筑的适用性和能耗对比上进行分析。本文以《GB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依据,挑选了深圳地区的三栋较为典型的多层、高层、超高层办公建筑,利用基于Energy Plus为内核的鸿业全年负荷计算及能耗分析软件对这三栋典型办公建筑进行了全年空调季的逐时冷负荷模拟与计算,并对这三栋办公建筑进行ASVRF与WSVRF两种空调系统的设计与设备选型,分析了这三栋典型办公建筑分别采用ASVRF与WSVRF空调系统时对建筑空间的影响。根据这三栋典型办公模拟建筑的空调季逐时冷负荷模拟结果,分别计算了当三种模拟建筑采用传统的ASVRF和新型的WSVRF空调系统时建筑物全年空调季的空调系统能耗,并分别将这两种空调系统各自的能耗指标、空调系统设备总功率、季节能效比SEER、电冷源综合性能系数SCOP以及SEER/EER,SEER/SCOP进行分析与对比,并从两种空调系统对建筑空间的使用的影响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WSVRF空调系统与传统ASVRF空调系统相比,在深圳地区的典型高层、超高层办公建筑中具有一定的节能与应用优势,但ASVRF空调系统依然是办公建筑空调系统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补充。

朱富城[2](2020)在《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宅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研究 ——以武汉地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世界能源问题日益严峻,节能减排已成为各国重点关注的问题,据资料显示,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能耗量的三分之一,建筑节能方面潜力巨大。我国城市化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加速了高层住宅的建设,新建高层住宅占到了新建建筑的40%以上,在能源问题紧张的今天,高层住宅节能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节能标准虽然对住宅节能设计有帮助,但在高层住宅节能中的适用性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弊端。本文从影响建筑节能的被动式设计因素入手,选取夏热冬冷气候区典型城市武汉市,对其高层住宅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被动式因素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关系问题,进而为高层住宅被动式节能设计提供可行的思路和参考。首先,对武汉市现有典型高层住宅建筑进行调查分析与实地调研,对武汉地区高层住宅平面布局形式进行汇总分析,确定研究对象为板式和塔式两种平面类型的高层住宅,探讨分析其平面形式不用对节能方面的影响。其次,针对武汉地区所在的夏热冬冷气候区的气候特点,分析其气候特征对建筑节能的影响,基于此研究,确定影响武汉地区高层住宅被动式节能的主要被动式参量为外墙传热系数、窗墙比和建筑朝向,讨论各被动式设计参量的节能潜力及相互影响关系。然后是论文的主要部分,针对外墙传热系数、窗墙比和建筑朝向三个被动式设计参量,通过建筑能耗模拟分析软件,分别计算其各个被动式设计参量在其变化阈值范围内的建筑能耗情况,研究各被动式设计参量对节能率的影响,构建能耗与各个被动式设计参量之间的拟合关系,分析同一被动式设计参量在板式高层住宅和塔式高层住宅间的不同影响关系。基于外墙传热系数、窗墙比和建筑朝向三个被动式设计参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三个被动式设计参量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确定影响武汉地区高层住宅能耗的最大被动式设计因素。最后针对多目标共同影响的外墙传热系数和窗墙比两个被动式设计变量,采用多目标优化分析,分析其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

王瑶[3](2020)在《寒冷地区城市住宅全生命周期低碳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人类活动、生产建设等行为造成碳排放急剧增加,环境恶化成为了全球的首要环境问题。根据联合国环境署统计计算表明,建筑行业消耗的能源占据全球能源总量的一半,并且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总量的42%,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也带来了巨大挑战。我国建筑业发展不断扩大,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增长,减碳压力巨大。如果不提高建筑能效,降低建筑用能和碳排放,到2050年建筑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将占总排放量的50%以上。我国每年新建建筑类型中,城镇住宅占比最大,减排的首要对象就是城市住宅建筑。其次在城市住宅中,寒冷地区的住宅由于每年采暖导致大量的碳排放,因此本文将以寒冷地区城市住宅为研究对象,寻求当下建筑师可控的减碳策略。通过从使用阶段的节能计算到全生命周的碳排放衡量,以碳排放为指标突出建筑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构成建筑与环境影响的量化衡量指标之一。首先,本文将系统分析当前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碳排放现状,对寒冷地区城市住宅碳排放的构成及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其次,对低碳居住建筑示范案例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与前我国寒冷地区住宅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和构成进行对比。最后,通过上文分析总结寒冷地区低碳住宅的设计策略及注意要点。

韩啸霖[4](2020)在《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宅被动式节能参数定量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处于窗口期,建筑总量仍将持续增长。在近些年的住房建设中,居住建筑的比例接近70%,而高层住宅的比例也在其中逐渐加大。随着国家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实施以及节能标准的不断加强,对于高层住宅节能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进一步挖掘可行的被动式节能设计潜力显得尤为重要。本项目以夏热冬冷地区通廊式高层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内外相关节能改造实例,运用归一化数值、敏感性分析、神经网络、正交试验设计,针对在夏热冬冷地区的通廊式高层住宅被动式参数定量关系展开研究。并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讨论:(1)基于国内外节能改造实例,梳理了现有高层住宅建筑被动式节能措施和技术策略,构建针对于武汉地区通廊式高层住宅被动式影响因素节能参数定量关系分析的基本技术路线,为高层住宅的被动式节能改造奠定了研究基础;(2)采用IES环境能源整合分析软件构建武汉地区通廊式高层住宅采暖制冷能耗预测理论模型,使用单一变量法和多元分析法,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分别使用Origin Lab函数绘图软件以及Matlab矩形计算软件,以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RBF神经网络,多层次构建高层住宅被动式影响因素与其采暖制冷能耗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为研究多因素交互作用影响下的高层建筑能耗影响因素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和参考。(3)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极差法,通过正交表L47(57)对9项高层住宅被动式影响因素设置5位级水平的正交试验,探讨分别在满足50%、65%以及75%节能要求下,高层住宅被动式因素的影响程度优先度排序,构建武汉地区高层住宅建筑被动式节能改造的的影响关系,形成高层住宅适用性的被动式节能调控策略与技术措施。从而基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构建高层住宅被动式因素采暖制冷能耗预测模型,实现多目标优化设计,探究出在不同节能要求下,高层住宅低能耗建筑的合理化的节能技术与设计策略,具有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雷舒尧[5](2020)在《夏热冬冷地区某居住建筑能耗分析与可再生能源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了建筑能源消耗的增长,在此背景下“近零能耗建筑”因其低能耗、高能效、对环境污染少且人居舒适性好等特点,逐渐成为目前应对建筑节能的关键所在,而方案阶段的建筑设计是实现近零能耗建筑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南京地区一典型高层居住建筑为例,选取影响建筑能耗的多个围护结构热工参数并确定模拟阈值,利用Sketch Up、Open Studio、EnergyPlus软件对多热工参数进行设计优化研究。根据建筑施工图纸等信息建立基础模型,针对设定阈值范围内的外墙传热系数、屋面传热系数、外窗传热系数、外窗太阳得热系数进行节能优化设计,以围护结构节能率为指标,分析其节能效果;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对建筑能耗影响较大的热工参数,针对参数组合方案进行能耗模拟,选择最节能的方案,并计算其最大节能贡献率。接着,在优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基础上加入光伏系统和地源热泵系统进行建筑整体节能设计,使其满足近零能耗建筑要求。研究表明:(1)外窗太阳得热系数的节能潜力最大,外墙传热系数次之,当外窗太阳得热系数取0.40,外墙传热系数取0.30W/(m2·K)时,围护结构节能率为15.73%,空调供暖能耗在建筑全年总能耗中的占比由42.24%下降至38.12%;(2)户式光伏板和屋顶集中式光伏板的最佳安装角度分别为45.21°和33.05°,若均选用最佳安装角度,集中式光伏系统的全年产电量比户式光伏系统高出11.56%,二者全年共可满足建筑7.9万k Wh的用电需求,负担39.5%的照明和设备系统用电需求;(3)若将建筑冷热源系统形式换成户式地源热泵系统,则单位面积供冷能耗可降低23%,单位面积供暖能耗可降低25%,地源热泵系统在夏季运行时制冷性能系数可保持在4左右,在冬季运行时制热性能系数可保持在3左右;(4)经过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化、光伏系统设计和户式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的优化后模型,其单位面积一次能源消耗总量为51.171k Wh/(m2·a),相较于原始建筑模型下降了35.2%,光伏系统能源替代率为23.7%,地源热泵可再生能源贡献率为38.76%,满足国家近零能耗建筑标准。因此,设定合适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的限值,是降低建筑本体能耗的有效途径,再加以主动节能技术措施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的运行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实现近零能耗建筑乃至零能耗建筑的必要手段。本文的研究为夏热冬冷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方案,为户式光伏系统和户式地源热泵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对未来建筑节能和能源节约有积极意义。

尤子威[6](2020)在《基于变频技术在超高层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中节能研究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建筑节能的研究,大量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空调节能技术能够降低20%至35%左右的空调设备能耗,有效改善了建筑多余能耗的基本现状,对建筑节能做出了突出贡献。根据我国空调设备在不同区域、不同自然环境下的实际应用情况,空调节能技术还存在着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不断改进的提升空间。使空调设备运行过程中实现低能耗与高效率,既能满足人们实际需求又能效降低能源消耗,是目前空调节能的根本目标。本课题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和理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变频空调技术,建立了空调节能体系,以变频冷水机组、变频水泵、变频空调机组为功能模块,结合BMS楼宇自控系统,针对超高层公共建筑变频空调系统设计、调试、运维管理、智能变频空调系统及其控制进行研究分析,评价系统节能效果。通过变频空调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根据调查法、理论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实测分析法等方法,根据变频空调设备,应用BMS楼宇自控系统,实现简化系统操作、降低运行能耗。应用Design Builder模拟软件,对超高层办公建筑变频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变频技术减少空调能耗,研究发现,通过运用水泵变频技术后的空调整体的冷水机组的年能耗量值降低了大概8.85万k Wh,而机组中的水泵年能耗量值则降低了62.53万k Wh在冷机及风机的能耗方面,通过采用变频技术后,冷机的年能耗量值大大降低了36.41万k Wh,风机的年能耗量值也降低了27.38万k Wh。在超高层建筑变频技术研究与分析中,通过仪器设备进行全年运行能耗数据实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能耗分析,得出变频冷水机组技术的应用使全年耗电量减少约20%;变频水泵技术的应用使全年耗电量减少近30%;变频空调机组技术的应用使全年耗电量减少约25%。上述各变频空调设备结合使用,并辅助以BMS系统进行实施检测、控制、调节,系统整体节能百分率可达到20%~25%,空调运行效果处于较高的节能状态。通过对BMS楼宇自控系统等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研究,提高了系统自动化控制和调节的运行水平,节省了管理和运行成本,设备运行管理难度大、设备运行数据不易读取和保存等运维问题。运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减少对运行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依赖,提高系统自运行、自监控、自调整等自动化水平,不仅降低了运行的人工成本,同时通过系统及时、准确、高效的调节减少了系统运行能耗。

田一辛[7](2020)在《寒冷地区办公建筑性能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寒冷地区气候特征是日照充足和冬冷夏热的两极化。办公建筑使用者以伏案工作为主,室内人员密度和设备密度较大,为了维持室内光热环境的舒适度需消耗大量能源。办公建筑设计偏重于功能布局和外观设计,依赖主动系统满足舒适度需求,忽视建筑设计要素和自然环境对建筑性能的影响。为了解决建筑设计未充分响应气候环境、设计要素和建筑性能脱节、多项性能目标难权衡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mode FRONTIER整合Grasshopper/L+H的性能优化设计方法,自动搜索建筑形态、界面、空间要素和主动系统设定参数的最佳组合,实现寒冷地区办公建筑能耗和光热性能的同步优化。本研究的主要内容:1)分析寒冷地区气候特征、办公建筑能耗和光热性能现状,梳理影响建筑性能的设计要素和适宜的被动设计策略。分析既有性能优化设计方法,提出改进基于优化平台的性能优化设计方法。2)基于响应气候特征和利用建筑要素达到节能及兼顾光热性能的理念,建立寒冷地区办公建筑能耗和光热性能相关联的性能模型。3)以建筑形态、界面、空间要素和主动系统设定参数同为变量,以建筑能耗和光热性能为优化目标。针对多变量多目标的优化问题,采用析因试验方法设置试验方案和分析试验数据。4)研究适合寒冷地区办公建筑性能优化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包括优化算法、优化过程和分析优化结果。5)搭建基于多目标优化软件mode FRONTIER整合Grasshopper/L+H的办公建筑性能优化设计平台,并应用于寒冷地区某办公建筑案例,检验该平台的实用性和寻优效率。本研究的创新性结果:1)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有节能且不降低光热性能的潜力,建立能耗和光热性能相关联的性能模型。将光性能模型求得的利用自然采光的人工照明运行时间表、根据室内外温度计算的自然通风时间表用于能耗模拟,改进惯用的统一照明开关时间表和根据季节划分的自然通风时间表。相关性分析得出,建筑能耗与热环境不满意者百分数有强相关性,建筑能耗与有效天然采光照度有弱相关性。2)敏感度主效应得出,影响建筑性能的关键设计要素是窗墙比、长宽比、朝向、窗户热工性能、办公室进深和百叶倾角,并建议取值区间。敏感度交互效应得出,主动系统设计要素和窗墙比、窗热工性能、外墙传热系数、百叶倾角、办公室进深、朝向的交互作用,并提出主被动设计要素组合策略;朝向和窗墙比、窗SHGC、窗传热系数,窗墙比和长宽比、窗传热系数、外墙传热系数、进深、层高,百叶倾角和办公室进深、面宽的交互作用,并提出被动要素组合策略。进而,对节能标准提出建议。3)NSGA-Ⅱ算法适用于寒冷地区办公建筑性能优化,建议NSGA-Ⅱ算法的种群规模为变量数目的5倍,交叉率和突变概率采用默认值,优化代数根据建筑规模和优化目标设定。一步式优化的寻优效率最佳,其次是分步式,然后是聚类优化,最后是基于聚类再优化。对帕累托最优解做聚类分析,总结最优方案的设计要素值域分布特征。利用多标准决策自动对优化解排序,辅助设计师做设计决策。4)提出基于mode FRONTIER整合Grasshopper/L+H的办公建筑性能优化设计方法和平台,不但具有参数化设计、性能模拟及评价、多目标优化等功能,还增加析因试验方法、分析优化结果等功能,解决了既有性能优化方法交互操作复杂、缺失对优化结果分析、优化算法有限、最优解无法自动选择等问题。

郭超[8](2020)在《典型城市街道街区形态的热环境分析及其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和扩张,城市肌理和形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城市内部的微气候环境也发生显着改变。对于生活在城市内部的人员来说,这种微环境的改变对于人体热舒适性和建筑能耗的影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微气候模拟的方式对城市室外街道的热环境和热舒适性进行评估,将街道形态的特征与热环境评价指标进行关联性研究,再通过微气候和能耗软件耦合模拟对街区的微气候参数进行精细化评估,将微气候参数作为建筑能耗模拟的边界条件,一方面对比耦合前后建筑能耗的变化,另一方面探究街区形态与建筑能耗关联性。本文先对街道和街区形态以及模型进行文献调研,选取了六个经典的城市街道模型和南京居住街区模型作为本文的模拟研究的案例。进一步,对街道和街区的不同形态指标进行综述说明,为后文“街道提取法”和“街道切片法”的引入做好铺垫,对微气候,尤其是热环境和热舒适性进行文献综述,为后文热环境和热舒适性评价指标做好基础。在建筑能耗与建筑设计和街道形态关联性上也做了大量文献调研工作,为本文研究重点和亮点做好辅助工作。在耦合平台上,对ENVI-met和Energy Plus软件的工作流程和机制进行介绍,分别综述了它们的研究现状和实测验证,重点对两个模拟平台的耦合机理进行说明和解释。基于六个经典的城市街道模型,用ENVI-met模拟了不同街道在12:00和21:00时刻的热环境和热舒适性,通过模拟结果和街道形态指标的关联性研究,得到建筑设计和街道规划的指导性意见。创新性地提出“街道提取法”来量化不同街道模型,将街道不同方面特征用形态数值描述。对比“街道提取法”和“街道切片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得到“街道提取法”更适用于整个街道区域的形态量化,“街道切片法”更适合于中心主街道区域的形态量化。除了将热环境和热舒适性模拟结果与形态指标进行关联性分析,还将主街道的中心线上的模拟结果与形态指标进行关联,发现SVF和街道开口与模拟数值高度相关。基于南京典型居住街区模型,通过ENVI-met模拟不同街区模型目标建筑周边的微气候,如上述一样,将微气候结果先与街区量化指标进行关联性研究。再将微气候模拟结果作为能耗模拟的边界条件,探究不同街区形态下建筑能耗的差异性。对同一模型中不同建筑能耗分布进行说明,在能耗分布差异性可以忽略的前提下,选取中心目标建筑物代表这类模型的建筑能耗情况。分析不同模型目标建筑物建筑能耗差异性,以及与模型形态的相关性;分析同一模型耦合前后建筑能耗的差异性;分析逐时负荷与气象参数和微气候参数的关联性。基于对街道形态的量化研究上,将街道形态量化指标与微气候模拟结果相关联是本文的创新点,实现了复杂实际街道从定性到定量化的描述。在街区形态下微气候结果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是本文的重点,实现了ENVI-met和Energy Plus耦合模拟,在同时考虑微气候和建筑能耗下来指导街区规划。本文正文共约57181字,图表94幅。

刘慧芳[9](2020)在《基于高等院校节能监管平台的能耗基准模型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高等院校建筑规模的扩大及建筑能耗的上升,高等院校节能监管平台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节能监管平台的能耗监测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节能工作,建筑能耗模拟技术以其方便快捷等优点也广泛应用于建筑节能工作中,本文将基于高等院校节能监管平台的能耗数据建立建筑能耗模型,并对建筑能耗基准模型进行研究及应用。首先,基于能耗监测数据得到建筑基准模型。借助能耗模拟软件eQUEST对编号A、B、C、D、E的5栋校园建筑进行了基于节能监管平台能耗数据的建筑能耗模型建模,进而通过对照明、设备负荷因子、空调系统、供暖系统等参数进行模型校准得到建筑基准模型,并得到建筑热耗数据。其次,对建筑基准模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从围护结构参数因子、建筑内部负荷参数因子、空调系统参数因子3个方面选取多个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包括各参数对电耗、能耗和对缩小模拟电耗与监测平台差距的敏感度大小,基于敏感性分析结果,提出了基准模型的快速校准模型方法。随后,基于度日数法对建筑节能运行与评估进行宏观应用。根据建筑能耗数据辨识各建筑的制冷基准温度、供暖基准温度,并辨识出科研办公类建筑的整体制冷基准温度、供暖基准温度分别为24.75℃和15℃,可用来指导校园内科研办公类建筑的空调开启时间及供暖系统接入热网时间;利用建筑性能线对比分析了典型建筑的节能潜力和用冷、用热水平,结果表明建筑D、E的节能潜力最大,建筑D的用热水平有较大提升潜力,建筑B、E的用冷水平有较大提升潜力。最后,基于度日数法对单体建筑进行操作演示。为建筑E选取了四种节能改造措施:(1)为教研室更换节能灯;(2)提高建筑制冷季室内设计温度;(3)降低采暖季室内设计温度;(4)提高空调系统最低送风温度。通过对比为建筑E实施单个或多个节能措施前后建筑性能线的直观变化,即基准能耗、用冷水平系数、用热水平系数的变化,证实了建筑性能线作为一种节能评估方法的可行性。

高翰文[10](2020)在《基于优化算法的多层办公建筑节能优化设计 ——以西安市蓝晓综合办公楼为例》文中提出建筑高能耗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关系突出,我国办公建筑节能研究不容忽视。当前办公建筑节能多是依赖主动节能措施,忽视建筑要素的节能潜力。建筑节能设计具有复杂性,定性化分析和人工迭代模拟的传统节能设计方法无法满足需求。本文采用基于优化算法的节能优化设计方法,即用OpenStudio做能耗模拟、modeFRONTIER做算法寻优和优化结果的因子分析。相应的节能优化设计流程是参数化模型、能耗模拟、算法寻优和优化结果的因子分析。根据规范和调研,建立典型多层办公建筑能耗模型。梳理影响建筑能耗的设计因素,以确定设计变量。进而,对比启发式算法Simplex和多策略算法pilOPT的寻优效率,多策略算法pilOPT搜索的最优解节能率更高且耗时短。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多层办公建筑节能策略包括降低对设备系统的依赖、降低照明功率密度、控制窗墙比、结合窗墙比设定采暖空调系统的运行温度、结合窗k值设计窗墙比。应用节能优化设计方法指导蓝晓综合办公楼节能设计,包括优化建筑体块、围护结构和办公室空间等。与初始方案相比,利用多策略算法piLOPT搜索最优方案的总能耗是59.6kWh/m2,节能率是29%,表明基于优化算法的节能优化设计方法具有良好的寻优能力。

二、高层建筑制冷空调系统的节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层建筑制冷空调系统的节能(论文提纲范文)

(1)水源多联机空调系统在深圳地区典型办公建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ASVRF和 WSVRF两种空调系统的原理
        1.2.1 ASVRF空调系统的原理
        1.2.2 ASVRF空调系统的分类
        1.2.3 ASVRF空调系统的优缺点
        1.2.4 WSVRF空调系统的原理
        1.2.5 WSVRF空调系统的分类
    1.3 WSVRF空调系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1 WSVRF空调系统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1.3.2 WSVRF空调系统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1.4 影响两种空调系统能效比的因素
        1.4.1 负荷率
        1.4.2 冷媒管等效长度与内外机之间的高差
        1.4.3 室外干、湿球温度对ASVRF空调系统制冷能力的影响
        1.4.4 室外湿球温度对冷却塔出水温度的影响
        1.4.5 冷却水温度
        1.4.6 冷却塔和冷却水循环泵的运行方式
        1.4.7 冷却塔的形式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模拟建筑的选择及全年负荷计算方法
    2.1 典型模拟建筑的选择
        2.1.1 高层办公模拟建筑
        2.1.2 超高层办公模拟建筑
        2.1.3 多层办公模拟建筑
    2.2 全年负荷计算及能耗分析软件
        2.2.1 软件简介
        2.2.2 气候输入条件
        2.2.3 围护结构输入参数
        2.2.4 室内设计参数、室内热湿负荷的确定
        2.2.5 使用计划输入条件
        2.2.6 ASVRF空调系统的空调季能耗计算
        2.2.7 WSVRF空调系统的空调季能耗计算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两种空调系统分别应用于三种典型办公建筑时的能耗模拟与分析评价
    3.1 高层办公建筑
        3.1.1 空调季冷负荷计算
        3.1.2 ASVRF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3.1.3 WSVRF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3.1.4 两种空调系统能耗与对比分析
    3.2 超高层办公建筑
        3.2.1 空调季冷负荷计算
        3.2.2 ASVRF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
        3.2.3 WSVRF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
        3.2.4 两种空调系统能耗与对比分析
    3.3 多层办公建筑
        3.3.1 空调季冷负荷计算
        3.3.2 ASVRF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
        3.3.3 WSVRF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
        3.3.4 两种空调系统能耗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两种空调系统分别应用于三栋典型办公建筑的节能参数对比
    4.1 空调季单位面积能耗对比
    4.2 冷却塔与冷却水泵单项能耗分析
    4.3 冷却塔与冷却水泵逐月能耗分析
    4.4 季节能效比(SEER)分析对比
    4.5 SEER/SCOP及 SEER/EER值对比
    4.6 空调系统对建筑的其它影响因素分析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宅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研究 ——以武汉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武汉地区高层住宅现状与节能潜力
    2.1 武汉地区气候分析
        2.1.1 我国气候分区
        2.1.2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征
        2.1.3 武汉市地理气候概况
    2.2 武汉地区高层住宅现状
    2.3 高层住宅节能潜力及相关政策
        2.3.1 高层住宅节能潜力
        2.3.2 节能相关政策
第3章 标准模型及概念
    3.1 模拟方法
        3.1.1 模拟软件的选择
        3.1.2 模拟方法及流程
    3.2 标准模型的建立
        3.2.1 标准模型确定
        3.2.2 模型参数确定
        3.2.3 空调系统的设定
    3.3 节能贡献率定义
    3.4 正交试验
    3.5 多目标优化
第4章 被动式参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关系
    4.1 外墙传热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关系
        4.1.1 外墙传热系数变化阈值与步长确定
        4.1.2 外墙传热系数对能耗的影响研究
        4.1.3 外墙传热系数与能耗拟合回归分析
        4.1.4 外墙传热系数的节能贡献率
    4.2 窗墙比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关系
        4.2.1 窗墙比变化阈值与步长确定
        4.2.2 窗墙比对能耗的影响研究
        4.2.3 窗墙比与能耗拟合回归分析
        4.2.4 窗墙比的节能贡献率
    4.3 朝向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关系
        4.3.1 朝向变化阈值与步长的确定
        4.3.2 朝向对能耗的影响研究
        4.3.3 朝向与能耗拟合回归分析
        4.3.4 朝向的节能贡献率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分析
    5.1 能耗影响因素关系分析
        5.1.1 能耗影响因素汇总
        5.1.2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5.1.3 正交试验结论分析
    5.2 多目标优化分析
        5.2.1 外墙传热系数的多目标优化
        5.2.2 窗墙比的多目标优化
第6章 结语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3)寒冷地区城市住宅全生命周期低碳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及我国减排需求
        1.1.2 建筑能耗与节能减排
        1.1.3 课题来源及性质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技术路线
    1.7 小结
2 建筑碳排放及寒冷地区住宅碳排放现状
    2.1 概念界定及研究范围
        2.1.1 建筑全生命周期
        2.1.2 建筑碳排放
        2.1.3 建筑碳排放强度
        2.1.4 研究范围
    2.2 寒冷地区住宅碳排放现状分析
        2.2.1 寒冷地区建筑设计要点
        2.2.2 寒冷地区节能住宅规模及发展趋势
        2.2.3 寒冷地区城市住宅能耗现状
        2.2.4 寒冷地区城市住宅低碳设计现状
        2.2.5 小结
    2.3 碳排放计算方法与研究工具
        2.3.1 计算方法
        2.3.2 模拟软件的选择与分析
    2.4 碳排放计算模型及住宅碳排放构成
        2.4.1 碳排放计算模型
        2.4.2 住宅建筑碳排放及其构成
3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构成分析
    3.1 对标建筑选择与碳排放构成分析
        3.1.1 对标建筑选择与基本概况
        3.1.2 物化阶段碳排放构成分析
        3.1.3 使用维护阶段碳排放构成分析
        3.1.4 拆解回收阶段碳排放构成分析
    3.2 低碳设计案例全生命周期计算
        3.2.1 低碳案例选择
        3.2.2 碳排放量估算
    3.3 对标建筑与案例低碳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构成对比分析
        3.3.1 案例低碳建筑与对标建筑碳排放量对比分析
        3.3.2 案例建筑低碳设计策略
4.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减碳策略与设计方法
    4.1 寒冷地区城市住宅物化阶段减碳策略研究
        4.1.1 建筑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4.1.2 建筑施工
        4.1.3 物化阶段减碳策略小结
    4.2 寒冷地区城市住宅使用阶段减碳策略研究
        4.2.1 “节流”——建筑节能
        4.2.2 “开源”——建筑产能
        4.2.3 “延寿”-延长建筑使用周期
        4.2.4 本节小结
    4.3 拆解阶段减碳策略
        4.3.1 拆除方式优化
        4.3.2 建材回收及利用
    4.4 寒冷地区住宅全生命周期减碳策略总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致谢

(4)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宅被动式节能参数定量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能源变化局势
        1.1.2 高层建筑的发展和需求
        1.1.3 高层住宅的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高层住宅被动式节能研究
        1.2.2 参数化设计研究
        1.2.3 权重分析研究
        1.2.4 文献综述小结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敏感性分析以及神经网络等相关理论概述
    2.1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理论概述
        2.1.1 敏感性分析理论
        2.1.2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思路
    2.2 RBF神经网络理论概述
        2.2.1 RBF神经网络理论
        2.2.2 RBF神经网络分析思路
    2.3 正交试验设计理论概述
        2.3.1 正交试验设计理论
        2.3.2 正交试验设计分析思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宅参数化定量关系概述
    3.1 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宅建筑概述
        3.1.1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点
        3.1.2 武汉地理人文环境概述
    3.2 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宅被动式因素采暖制冷能耗分析
        3.2.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取值与采暖制冷能耗的关系
        3.2.2 窗墙比与采暖制冷能耗的关系
        3.2.3 建筑朝向以及层数与采暖制冷能耗的关系
    3.3 国内外高层住宅被动式设计案例概述
        3.3.1 夏热冬暖地区——新加坡翠城新景
        3.3.2 寒冷地区——济南天泰太阳树住宅小区
        3.3.3 夏热冬冷地区——武汉朗诗绿色街区
    3.4 国内外建筑节能标准概述
        3.4.1 国内外建筑节能标准对比分析
        3.4.2 国内建筑节能标准的发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武汉高层住宅被动式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4.1 理论模型的参数化定量分析
    4.2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
        4.2.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分析
        4.2.2 不同朝向窗墙比分析
        4.2.3 建筑朝向与层数分析
    4.3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武汉高层住宅被动式影响因素神经网络分析
    5.1 RBF神经网络分析和正交试验设计
        5.1.1 神经网络快速反应仿真模型建立
        5.1.2 L47(5~9)正交表设计
    5.2 针对不同节能要求下的被动式因素分析
        5.2.1 满足50%节能要求下被动式因素优先度排序
        5.2.2 满足65%节能要求下被动式因数优先度排序
        5.2.3 满足75%节能要求下被动式因数优先度排序
    5.3 高层住宅被动式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6.1 结语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正交表L47(5~9)

(5)夏热冬冷地区某居住建筑能耗分析与可再生能源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被动式建筑及被动节能技术研究现状
        1.2.2 主动式建筑及主动节能技术研究现状
        1.2.3 建筑能耗模拟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1.3.1 论文框架
        1.3.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建筑模型建立及模拟方法
    2.1 模拟方法
        2.1.1 模拟软件的选择
        2.1.2 模拟方法与流程确定
    2.2 建筑模型的建立
        2.2.1 目标建筑3D模型
        2.2.2 建筑信息输入
    2.3 小结
第三章 被动参量对建筑能耗影响的量化分析
    3.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3.1.1 外墙传热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
        3.1.2 屋面传热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
        3.1.3 外窗传热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
        3.1.4 门窗SHGC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
    3.2 被动参量最佳适配值的选取
        3.2.1 优化取值的确定
        3.2.2 优化模型能耗动态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可再生能源应用及系统设计
    4.1 光伏系统设计及仿真模型建立
        4.1.1 光伏系统模型的建立
        4.1.2 最佳安装角度
    4.2 两种光伏系统对比
        4.2.1 产能效益逐日对比分析
        4.2.2 产能效益逐时动态分析
    4.3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及仿真模型建立
        4.3.1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
        4.3.2 地埋管设计计算
        4.3.3 地源热泵系统仿真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节能性研究
    5.1 光伏系统节能性研究
        5.1.1 光伏系统逐月节能性分析
        5.1.2 光伏系统逐日节能性分析
        5.1.3 光伏系统逐时节能性分析
    5.2 地源热泵系统节能性研究
        5.2.1 地源热泵系统COP分析
        5.2.2 地源热泵系统逐日节能量分析
        5.2.3 地源热泵系统逐时节能量分析
    5.3 可再生能源系统利用率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后续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基于变频技术在超高层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中节能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外研究现状
        1.2.1 变频冷水机组
        1.2.2 变频水泵
    1.3 国内研究现状
        1.3.1 变频冷水机组
        1.3.2 变频水泵
        1.3.3 变频技术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变频空调系统理论基础
    2.1 变频设备基础理论
        2.1.1 变频冷水机组基础理论
        2.1.2 变频水泵基础理论
        2.1.3 变频空调机组基础理论
        2.1.4 变频器基础理论
    2.2 BMS楼宇自控系统基础理论
        2.2.1 控制器原理
        2.2.2 自动控制结构形式
        2.2.3 控制规律
    2.3 流体力学基础理论
        2.3.1 水系统水利计算基本理论
        2.3.2 风系统水利计算基本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变频空调系统设计与选型
    3.1 课题工程背景介绍
    3.2 空调系统设计说明
        3.2.1 系统设计基本参数
        3.2.2 中央制冷系统
        3.2.3 中央采暖系统
        3.2.4 冷冻/釆暖水分配输送系统
        3.2.5 采暖/空调通风系统
    3.3 空调冷源设计
    3.4 循环水泵设计及选型
    3.5 空调机组设计及选型
    3.6 BMS系统整体设计
        3.6.1 冷热源系统控制
        3.6.2 空调机组系统控制
    3.7 本章小结
4 空调及BMS系统调试
    4.1 调试准备
        4.1.1 调试仪器
    4.2 单机调试
        4.2.1 空调机组试运转
        4.2.2 空调水系统冲洗
        4.2.3 水泵单机试运转
        4.2.4 冷水机组调试
        4.2.5 设备的联动及平衡调试
    4.3 BMS系统调试
        4.3.1 空调机组BMS系统调试
    4.4 本章小结
5 建筑能耗模拟分析
    5.1 建筑能耗模拟分析概述
        5.1.1 软件介绍
        5.1.2 软件特点
        5.1.3 分析方法
        5.1.4 分析过程
    5.2 空调模型建立
        5.2.1 冷机模型
        5.2.2 水泵模型
        5.2.3 空调机组风机模型
        5.2.4 模型参数的辨识
    5.3 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能耗模拟结果分析
        5.3.1 模拟时的气象数据
        5.3.2 模拟能耗与实际能耗对比及分析
    5.4 空调系统模拟结果及分析
        5.4.1 设计日逐时冷负荷
        5.4.2 制冷期逐时冷负荷
        5.4.3 结果分析
        5.4.4 节能措施研究模拟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寒冷地区办公建筑性能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概念界定
        1.1.1 研究背景
        1.1.2 概念界定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总结与评价
    1.3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论文框架
    1.4 创新点
第2章 寒冷地区办公建筑能耗和光热性能优化
    2.1 办公建筑能耗和光热性能评价指标
        2.1.1 能耗和光热性能是建筑性能研究重点
        2.1.2 利用性能模拟获取评价指标
        2.1.3 办公建筑能耗和光热性能评价指标
    2.2 寒冷地区气候特征
        2.2.1 温湿度
        2.2.2 日照时长和太阳辐射
        2.2.3 风环境
        2.2.4 响应气候的被动策略
    2.3 寒冷地区办公建筑能耗和光热性能现状
        2.3.1 能耗现状
        2.3.2 光环境现状
        2.3.3 热舒适现状
        2.3.4 问题与反思
    2.4 基于modeFRONTIER的办公建筑性能优化设计方法
        2.4.1 既有建筑性能优化设计方法
        2.4.2 基于modeFRONTIER整合L+H的建筑性能优化设计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寒冷地区办公建筑性能模型
    3.1 寒冷地区办公建筑几何模型
        3.1.1 影响办公建筑性能的设计要素
        3.1.2 寒冷地区典型办公建筑几何模型
    3.2 办公建筑光性能模型
        3.2.1 光性能模拟工具
        3.2.2 光性能模型
        3.2.3 光性能模型的参数设置
    3.3 耦合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办公建筑能耗模型
        3.3.1 能耗模型的参数设置
        3.3.2 耦合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能耗模型
        3.3.3 性能模型校验
        3.3.4 细化性能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影响建筑性能的关键设计要素
    4.1 析因试验方法
        4.1.1 析因试验方法
        4.1.2 拉丁超立方抽样
    4.2 相关性分析
        4.2.1 办公建筑形态相关性分析
        4.2.2 办公建筑界面相关性分析
        4.2.3 办公室空间相关性分析
        4.2.4 建筑性能相关性
    4.3 全局敏感度分析
        4.3.1 敏感度分析方法概述
        4.3.2 敏感度主效应分析
        4.3.3 敏感度交互效应分析
        4.3.4 影响办公建筑性能的关键设计要素
    4.4 对节能标准关键设计指标的建议
        4.4.1 分析节能标准的关键设计指标
        4.4.2 办公建筑外墙传热系数
        4.4.3 办公建筑窗墙比和窗户热工性能
        4.4.4 对办公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建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寒冷地区办公建筑多目标优化方法研究
    5.1 多目标优化算法
        5.1.1 对比NSGA-Ⅱ算法与piLOPT算法
        5.1.2 NSGA-Ⅱ算法的参数设置
    5.2 优化过程
        5.2.1 一步式优化与分步式优化过程
        5.2.2 基于聚类的优化过程
    5.3 分析优化结果
        5.3.1 优化结果
        5.3.2 帕累托最优解的聚类分析
        5.3.3 多标准决策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搭建基于modeFRONTIER的性能优化设计平台
    6.1 基于modeFRONTIER的办公建筑性能优化设计平台框架
    6.2 基于Grasshopper/L+H的办公建筑性能模拟及评价模块
        6.2.1 模块构成
        6.2.2 光环境模拟评价子模块
        6.2.3 能耗模拟评价子模块
    6.3 基于modeFRONTIER的试验设计、多目标优化和后处理模块
        6.3.1 模块构成
        6.3.2 试验设计(DOE)模块
        6.3.3 多目标优化模块
        6.3.4 数据后处理模块
    6.4 性能优化平台应用示例
        6.4.1 项目概况
        6.4.2 性能优化平台应用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研究局限和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寒冷地区办公建筑调研案例信息统计表
    附录B 办公室光热舒适度调研问卷
    附录C 寒冷地区代表城市建筑朝向分析
    附录D 国内外办公建筑典型能耗模型参数汇总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发表论文
    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8)典型城市街道街区形态的热环境分析及其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街道与街区形态与模型
        2.1.1 街道与街区形态及量化指标
        2.1.1.1 街道与街区形态
        2.1.1.2 街道与街区形态量化指标
    2.2 微气候及热舒适性研究
        2.2.1 微气候
        2.2.2 微气候和热舒适性评价指标
        2.2.3 形态与微气候关联性研究
        2.2.3.1 微气候实测研究
        2.2.3.2 微气候模拟研究
    2.3 微气候与能耗关系
        2.3.1 建筑设计与建筑能耗
        2.3.2 街道和街区形态与建筑能耗关联性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模拟平台与单向耦合方法
    3.1 ENVI-met微气候模拟平台
        3.1.1 ENVI-met介绍
        3.1.2 ENVI-met研究现状
        3.1.3 ENVI-met实测验证
    3.2 Energy-plus建筑能耗模拟平台
        3.2.1 Energy-plus介绍
        3.2.2 Energy-plus研究现状和实测验证
    3.3 ENVI-met与 Energy-plus耦合研究
        3.3.1 CFD软件与能耗模拟软件耦合研究现状
        3.3.2 ENVI-met与 Energy-plus单向耦合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典型实际街道形态与热环境关联性
    4.1 真实街道模型与街道量化指标
        4.1.1 六大城市街道模型
        4.1.2 街道量化指标
        4.1.3 街道量化指标分析
    4.2 ENVI-met模型与热环境评价指标
        4.2.1 ENVI-met模型建立
        4.2.2 热环境评价指标
    4.3 模拟结果分析
        4.3.1 空气温度
        4.3.2 热舒适性
        4.3.2.1 平均辐射温度(MRT)
        4.3.2.2 预测平均评价(PMV)
        4.3.3 其他分析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典型理想街区形态与建筑能耗关联性
    5.1 理想街区模型与街区量化指标
        5.1.1 点式与板式街区模型
        5.1.2 街区形态量化指标
    5.2 ENVI-met与 Energy-plus单向耦合
        5.2.1 ENVI-met模型建立
        5.2.2 Energy-plus模型建立
        5.2.3 ENVI-met与 Energy-plus单向耦合
    5.3 耦合模拟结果分析
        5.3.1 街区内目标建筑物周边微气候分析
        5.3.1.1 空气温度、湿度、风速
        5.3.1.2 不同街区形态量化指标与微气候指标关联性
        5.3.2 街区内建筑能耗分析
        5.3.2.1 原型街区内目标建筑及周边建筑能耗关系
        5.3.2.2 同一街区内目标建筑能耗在耦合与未耦合情况下的关系
        5.3.2.3 不同街区目标建筑能耗之间关系
        5.3.2.4 不同街区形态量化指标与目标建筑能耗关联性
        5.3.2.5 逐时负荷与气象数据关联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插图和附表清单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二 批量提取NETCDF文件指定位置网格数据代码
附录三 南京市典型居住小区

(9)基于高等院校节能监管平台的能耗基准模型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的研究与发展状况
        1.3.1 高等院校节能监管平台的发展
        1.3.2 数据驱动的建筑能耗模拟及模型校验研究的发展
        1.3.2.1 建筑能耗模拟软件的选取
        1.3.2.2 数据驱动的建筑能耗模型校准
        1.3.3 基于能耗数据的能源规划方法与应用
        1.3.4 基于能耗数据的节能改造方法与应用
    1.4 研究动态分析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架构
2 节能监管平台的能耗数据应用分析
    2.1 节能监管平台简介
        2.1.1 平台建设过程及预期目标
        2.1.1.1 平台建设过程
        2.1.1.2 平台建设目标
        2.1.2 平台建设成果
        2.1.2.1 平台监测范围
        2.1.2.2 平台监测数据类型
        2.1.2.3 平台专用软件
        2.1.3 平台可实现的功能
    2.2 基于监测数据的典型建筑用能特征浅析
        2.2.1 高校建筑分类
        2.2.2 节能监管平台监测的建筑能耗数据
        2.2.2.1 监测数据维度
        2.2.2.2 监测颗粒度
        2.2.3 建筑用电特征分析
    2.3 能耗监测数据对校园节能工作的支撑现状
        2.3.1 基于能耗监测数据开展节能相关工作
        2.3.2 能耗监测数据对支撑节能工作存在的问题
        2.3.3 能耗模型对基于数据的节能工作的支撑
    2.4 能耗监测数据对本文研究内容的支撑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建筑能耗模型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3.1 原型建筑的选取
    3.2 建筑能耗模型的建立
        3.2.1 物理模型建立
        3.2.2 照明、设备负荷因子设定
        3.2.3 空调系统模型
        3.2.4 原始模型电耗
    3.3 建筑能耗模型的精度评价
        3.3.1 建筑能耗模型的精度评价标准
        3.3.2 照明、设备用电的校准
        3.3.3 空调系统用电的校准
        3.3.4 校准模型的精度评价
        3.3.5 供暖系统能耗的校准
    3.4 建筑能耗基准模型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3.4.1 敏感性分析方法
        3.4.2 敏感性分析演示
        3.4.3 敏感性分析结果
        3.4.3.1 对电耗的敏感性分析
        3.4.3.2 对能耗的敏感性分析
    3.5 对缩小模拟电耗与节能监管平台差距的敏感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准模型的快速校准方法
    4.1 建筑能耗模型校准步骤
        4.1.1 照明、设备能耗的校准
        4.1.2 空调系统能耗的校准
        4.1.3 建筑能耗模型校准流程
    4.2 建筑能耗模型的快速校准方法
        4.2.1 照明、设备能耗的快速校准
        4.2.2 空调系统能耗的快速校准
        4.2.3 供暖系统能耗的校准
        4.2.4 建筑能耗模型快速校准方法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度日数法的能耗基准模型的区域级应用
    5.1 建筑基准温度的辨识及应用
        5.1.1 建筑基准温度的辨识
        5.1.2 建筑基准温度的应用
    5.2 建筑性能线及应用
        5.2.1 建筑用热性能
        5.2.2 建筑用冷性能
        5.2.3 建筑性能线的应用
    5.3 能耗基准模型的区域级应用流程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度日数法的能耗基准模型的建筑级应用
    6.1 EEM的选取
    6.2 单个EEM对建筑性能线的影响
        6.2.1 为教研室更换节能灯
        6.2.2 提高制冷季室内设计温度
        6.2.3 降低供暖季室内设计温度
        6.2.4 提高空调系统最低送风温度
        6.2.5 不同EEM对建筑性能线影响的对比
    6.3 EEMs对建筑性能线的影响
        6.3.1 EEMs对建筑用冷性能线的影响
        6.3.2 EEMs对建筑用热性能线的影响
    6.4 建筑性能线法应用流程与可行性评估
        6.4.1 建筑性能线法应用流程
        6.4.2 建筑性能线评估建筑节能方法可行性评价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基于优化算法的多层办公建筑节能优化设计 ——以西安市蓝晓综合办公楼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概念界定
        1.1.1 研究背景
        1.1.2 概念界定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分析总结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建筑节能优化设计方法
    2.1 参数化建筑能耗模拟
        2.1.1 参数化建筑能耗模拟
        2.1.2 利用自然采光的能耗模型
        2.1.3 软件模拟和实测
    2.2 优化平台
        2.2.1 优化平台mode FRONTIER概述
        2.2.2 优化方法
        2.2.3 优化结果的因子分析
    2.3 节能优化方法
        2.3.1 利用能耗模拟和优化算法的建筑节能优化设计方法
        2.3.2 节能优化设计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算法寻优效率和节能策略
    3.1 西安市典型多层办公建筑能耗模型
        3.1.1 多层办公建筑几何模型
        3.1.2 典型办公建筑能耗模型
    3.2 影响建筑能耗的建筑设计要素
        3.2.1 建筑节能设计的优化目标
        3.2.2 设计变量
    3.3 启发式算法Simplex和多策略算法pil OPT的寻优效率
        3.3.1 优化算法
        3.3.2 寻优过程
        3.3.3 优化结果
        3.3.4 多策略算法pil OPT的寻优效率更佳
    3.4 影响建筑的节能策略
        3.4.1 形态节能策略
        3.4.2 节能策略组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蓝晓综合办公楼节能优化设计
    4.1 项目概况
        4.1.1 项目基本信息
        4.1.2 西安市气候分析
    4.2 办公楼形态优化
        4.2.1 设计理念及初始方案
        4.2.2 办公建筑体块优化
        4.2.3 结合设计理念的形态优化
    4.3 办公楼围护结构优化
    4.4 办公室空间优化
    4.5 对比初始方案和最节能方案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5.1 本文内容总结
    5.2 研究局限和后续研究展望
图目录
表目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四、高层建筑制冷空调系统的节能(论文参考文献)

  • [1]水源多联机空调系统在深圳地区典型办公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 杨九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2]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宅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研究 ——以武汉地区为例[D]. 朱富城.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3]寒冷地区城市住宅全生命周期低碳设计研究[D]. 王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7)
  • [4]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宅被动式节能参数定量关系研究[D]. 韩啸霖.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5]夏热冬冷地区某居住建筑能耗分析与可再生能源应用研究[D]. 雷舒尧. 东南大学, 2020(01)
  • [6]基于变频技术在超高层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中节能研究与分析[D]. 尤子威.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5)
  • [7]寒冷地区办公建筑性能优化设计研究[D]. 田一辛. 天津大学, 2020
  • [8]典型城市街道街区形态的热环境分析及其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D]. 郭超. 南京大学, 2020
  • [9]基于高等院校节能监管平台的能耗基准模型研究与应用[D]. 刘慧芳. 大连理工大学, 2020
  • [10]基于优化算法的多层办公建筑节能优化设计 ——以西安市蓝晓综合办公楼为例[D]. 高翰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高层建筑制冷空调系统节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