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在子宫腺肌症诊断中的价值

MRI在子宫腺肌症诊断中的价值

一、MRI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马勇,章宇,李含章,杨子权[1](2022)在《磁共振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天津市宁河区医院、北票市中心医院及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前完成MRI平扫和DWI扫描,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平扫和DWI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结果,比较3种诊断方式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分析子宫腺肌病患者MRI平扫和DWI的影像学特征,探讨MRI平扫联合DWI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结果手术结果证实:100例疑似子宫腺肌病患者中,48例为阳性,阳性率为48.00%;52例为阴性,阴性率为52.00%。MRI平扫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42%(41/48)、90.38%(47/52)、88.00%(88/100)、87.04%(47/54)及89.13%(41/46)。DWI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67%(44/48)、94.23%(49/52)、93.00%(93/100)、92.45%(49/53)及93.62%(44/47)。MRI平扫联合DWI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83%(46/48)、96.15%(50/52)、96.00%(96/100)、96.15%(50/52)及95.83%(46/48)。结论 MRI平扫联合DWI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较高,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可提升诊断准确度,对指导术前诊断评估与手术方案制定有一定参考价值。

陆菁菁[2](2021)在《如何看待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影像诊断和分型?》文中研究说明子宫腺肌病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其引起的症状包括月经过多、严重痛经和不孕等,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其疾病表现多样复杂,累及范围和严重程度迥异。本文拟针对临床和影像诊断中的要点和困惑,分别对子宫腺肌病影像学诊断、结合带的价值以及疾病分型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归纳与探讨。

王晓燕,丁晓燕,杜惠军,鲁辛健,班允清[3](2021)在《DCE-MRI、DWI对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早期疗效的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相关参数对于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3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其中弥漫型10例,局限型22例,于术前、术后48 h内分别行盆腔DWI及DCE-MRI检查,测量消融前后病灶体积及消融灶体积,分析术前及术后消融灶、残留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及最大增强斜率(MSI)值之间的差异。结果 32例腺肌病灶DWI、DCE-MRI均能明确其残留灶及消融灶范围,术前病灶平均ADC值为(1.19±0.15)×10-3mm2/s,术后48 h消融灶平均ADC值为(1.12±0.09)×10-3mm2/s,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P=0.017);残留灶平均ADC值为(1.28±0.16)×10-3mm2/s,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2,P=0.013);残留灶平均ADC值高于消融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消融灶MSI均值[(51.30±30.91)%/s]较术前[(322.49±106.67)%/s]明显降低(t=14.54,P=0.000),残留灶平均MSI值[(394.81±136.18)%/s]较术前升高(t=3.30,P=0.002),差异均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32例病灶均为不完全消融,消融率为(30.72±18.89)%。结论 DWI及DCE-MRI在早期评价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疗效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吕勤博[4](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研究曲秀芬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所致痛经的用药规律分析》文中提出背景:子宫腺肌病-痛经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现象,导致患者身心不舒,生活质量受到巨大影响。近期疗效上,运用西药治疗时,痛经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缓解,但从远期疗效来看,容易引发诸多不良反应。基于中医辨证论治进行子宫腺肌病-痛经的治疗,具有更佳的远期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曲秀芬教授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子宫腺肌病-痛经具有深入的医学理解和治疗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案,且诊疗效果确切。目的:基于曲秀芬教授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中药处方,利用现代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着眼于曲秀芬教授的用药特点,并总结其用药规律,梳理出可行的子宫腺肌病-痛经临床诊疗方案,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微软公司的EXCEL数据处理工具进行数据表的整理,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对曲秀芬教授对子宫腺肌病-痛经的用药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出不同使用频率药物的具体频率值,并以常用药物的气味归经为观察点,基于SPSS工具进行数据的聚类分析,得出曲秀芬教授针对子宫腺肌病-痛经的用药规律和用药特点。结论:子宫腺肌病-痛经病位于女子胞,寒凝气滞、瘀血内阻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与肝、脾、肾关系密切。针对子宫腺肌病-痛经的治疗,宜坚持“消法”“补法”“温法”“和法”原则,以温经散寒、理气祛瘀、调经止痛为治疗大法,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用药阶段,主要选用活血祛瘀、补虚、理气、温里的中药材,寒热并重,平调阴阳。曲秀芬教授多以自拟温经消症汤和调肝汤为基础方温经散寒、理气祛瘀、调经止痛随症加减。以方测证,可推测临床子宫腺肌病-痛经以寒凝气滞型、瘀血阻滞型多见。辨证论治,灵活加减用药。

姬苗苗[5](2021)在《地诺孕素与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队列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痛经、月经过多、不孕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目前,子宫腺肌病还没有标准统一的治疗方案,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药物或两者的结合。如想彻底治愈子宫腺肌病,子宫切除术是唯一的办法,但是对于希望再次生育和无法接受器官丢失的女性来说,子宫切除术是不可行的。子宫腺肌病发病原因不明,但是众所周知,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激素依赖性疾病,子宫腺肌病也是激素依赖性疾病,因此治疗腺肌病的药物和治疗内异症的药物大致相同,大多是激素类药物。地诺孕素早已在日本上市,每天2mg显着改善内异症患者的疼痛症状,疗效和GnRH-a(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相当。国内的研究也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18年12月批准地诺孕素在我国上市。地诺孕素也可以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病且可以长期维持。国内地诺孕素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经验不多,本课题试图观察地诺孕素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及月经量多的疗效及其安全性,为子宫腺肌病的长期管理提供新的选择。研究目的1.观察地诺孕素和GnRH-a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及月经量多的疗效;2.观察地诺孕素和GnRH-a的安全性及副反应;材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期间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门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127名患者,并交替将其分为两组:地诺孕素组63人每日口服2mg地诺孕素,共12周;GnRH-a组64人下腹部皮下注射3.6mg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28天一次,共3针。于治前和治疗12周时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在患者入组时收集了一般特征和临床信息。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对痛经的治疗效果,以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水平评估对月经过多的疗效,超声评估患者的子宫大小,并检测患者CA125(carcinoma antigen 125)变化。为了评估地诺孕素和GnRH-a的安全性,在治疗12周时询问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记录。结果地诺孕素组56/63(88.9%)患者完成治疗,GnRH-a组62/64(96.9%)患者完成治疗。经过12周治疗后,地诺孕素组和GnRH-a组的VAS疼痛评分和CA125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12周治疗后,地诺孕素组贫血患者的Hgb无明显改善(P=0.21),而GnRH-a组贫血患者的Hgb则明显改善(P<0.001)。地诺孕素组患者子宫体积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而GnRH-a组子宫体积明显减小(P<0.05)。服用地诺孕素期间患者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乳房不适,而接受GnRH-a治疗的患者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潮热。结论1.地诺孕素有效地缓解腺肌病患者的痛经症状,但是不能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不能有效地缩小子宫;GnRH-a在缓解患者痛经的同时,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并缩小子宫。2.与GnRH-a相比,服用地诺孕素期间患者较少地经历与低水平雌激素相关的副作用,但是应注意在使用地诺孕素治疗子宫腺肌病期间,有不规则阴道出血的风险。

朱兴旺[6](2021)在《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患者鲜胚和冻胚移植妊娠结局及产科结局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高分辨影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被诊断出来。子宫腺肌病在人群患病率约5%-70%。因不孕症行体外助孕的人群中,子宫腺肌病患病率约6.9%-34.3%。不孕症患者经超声筛查后,子宫腺肌病患病率约24%。子宫腺肌病引起的不孕,可尝试多种方法治疗,年轻且经评估无其他不孕原因患者,可自然试孕。若自然试孕多个月经周期仍未孕或腺肌病较重者,可选择药物或保育手术。短期内期望获得妊娠患者,可直接行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近年来应用介入微创术(子宫动脉栓塞术)、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消融术等新方法逐渐兴起,但效果不明确,有待循证医学研究进一步证实。其中,ART是目前推荐的助孕方式。而在ART促排卵周期中,依据胚胎移植时机不同,分鲜胚移植与冻胚移植(Frozen embryo transfer,FET)两种方式,前者指体外受精形成的优质胚胎在当次月经周期进行移植,后者将胚胎培养至囊胚阶段,实验室液氮冷冻,待合适时机融冻胚胎,再行移植。对于合并子宫腺肌病患者,鲜胚和冻胚孰优孰劣,目前尚无定论。因此,比较两种移植方式对妊娠结局及产科结局的影响,以期对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指导,获得更加有利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研究目的比较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症患者,分别采用鲜胚移植和冻胚移植后的妊娠结局及产科结局,并探索其他可选择的治疗方式,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18年间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行ART患者的有关资料。根据制定的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挑选出891名合并子宫腺肌病患者。其中6名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26人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病史,3名患者移植胚胎数≥3个,8名患者子宫结构异常,单角和双角型分别为7名和1名,13名患者因卵巢功能下降接受供卵,另外21名患者因夫妻双方存在或可疑具有遗传疾病,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PGS),以上患者均被排除。最终 814 名患者被纳入该研究。按照胚胎移植时机,分为鲜胚移植组(n=481)及冻胚移植组(n=333)。比较两组基线数据、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数据以及妊娠结局、产科结局。主要观察指标为活产率,次要观察指标为生化妊娠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中晚期流产率、临床妊娠率以及产科相关结局包括:新生儿出生体重、前置胎盘发生率、剖宫产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研究结果1.基线数据:鲜胚移植组年龄(34.31±4.41 vs 35.62±4.76,p<0.001)低于冻胚移植组,基础T(23.65±12.67 vs 21.87±12.85,p=0.032)高于冻胚移植组。2.COH相关数据:鲜胚移植组卵巢刺激时间(11.26±2.41 vs 10.46±2.34,p<0.001)、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药物总剂量(2560.16±1129.05 vs 2230.92±1015.74,p<0.001)、HCG 注射日 P 水平(0.901 ±79.29 vs 0.507±82.04,p<0.001)、移植胚胎数(1.80±0.40 vs 1.12±0.32,p<0.001)、采用超长方案人数(27.4%vs 12.6%,p<0.001)高于冻胚移植组。鲜胚移植组倾向于移植第3天胚胎(82.5%),冻胚移植组主要移植第5天或第6天胚胎(69.1%/27.9%),存在显着差异。3.妊娠结局及产科结局:鲜胚移植组临床妊娠率(36.0% vs 43.8%,P=0.024)、活产率(19.5%vs 25.8%,P=0.034)、早期流产率(9.4%vs 16.5%,P=0.002)低于冻胚移植组,而异位妊娠率(4.8%vs 0.6%,P=0.001)高于冻胚移植组。校正年龄、基础T、Gn时间、Gn总量、COH方案、HCG注射日P水平、移植胚胎数、移植胚胎发育天数,发现两组妊娠结局及产科结局无显着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症患者,采用冻胚移植和鲜胚移植后,妊娠结局及产科结局无显着差异。冻胚移植倾向于增加活产率,但无统计学意义,后续可增加前瞻性队列研究。

裴阳阳[7](2021)在《MRI分型对子宫腺肌病治疗方式选择的临床指导意义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根据Yohei Kishi提出的子宫腺肌病的核磁共振(MRI)分型,通过收集并比较该分型Ⅱ型、Ⅲ型病灶<4cm和Ⅲ型病灶≥4cm的子宫腺肌病患者采取不同术式切除子宫腺肌病灶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评价指标,分析核磁共振(MRI)分型对临床确定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式的指导价值。方法:2013年3月~2020年3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通过手术治疗,且子宫腺肌病的诊断都是在手术之后经过病理确诊的患者158例,失访18例,实际入组14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检查盆腔MRI及血清学检查。将患者手术前的一般情况、手术治疗的过程、出院之后状况的随访都详细的收集并进行整理。将入组病例根据MRI分型进行分组,Ⅱ型50例,Ⅲ型90例,其中Ⅲ型根据子宫腺肌病灶大小分为直径<4cm组(42例)和≥4cm组(48例)。按照对这些患者选择的不同手术方式,把研究的病例分成腹腔镜组和经腹组,其中Ⅱ型腹腔镜组26例、经腹组24例;Ⅲ型中直径<4cm病例腹腔镜组22例、经腹组20例,直径≥4cm病例腹腔镜组20例、经腹组28例。对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组病例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术前一般情况、术后随访临床疗效(子宫大小、月经量、CA125等)还有手术之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疾病、术前痛经或者其他症状的复发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比较,分析不同分型应采取的适宜的手术方式。结果:1.术中出血量比较,Ⅱ型经腹组与腹腔镜组,差异不显着(P>0.05)Ⅲ型病灶<4cm和Ⅲ型病灶≥4cm病例经腹组均少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Ⅱ型、Ⅲ型病灶<4cm病例经腹组均长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病灶≥4cm病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比较,Ⅱ型和Ⅲ型病灶<4cm病例两组无差异(P>0.05),Ⅲ型病灶≥4cm病例经腹组少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最高体温、腹腔引流液量比较,Ⅱ型、Ⅲ型病灶<4cm和Ⅲ型病灶≥4cm经腹组与腹腔镜组无差异(P>0.05)。2.观察术前、术后6月、术后12月子宫体积、痛经评分、月经量及CA125水平等指标,Ⅱ型、Ⅲ型病灶<4cm病例、病灶≥4cm病例术后与术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子宫体积比较,Ⅲ型病灶≥4cm病例经腹组小于腹腔镜组,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子宫体积、痛经评分、血清CA125水平比较,在Ⅲ型病灶≥4cm病例中经腹组与腹腔镜组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和Ⅲ型病灶<4cm病例两组间无差异(P>0.05)。3.Ⅲ型病灶≥4cm病例腹腔镜组术后12月复发率35.00%(7/20),经腹组复发率7.14%(2/28),经腹组腹明显小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和Ⅲ型病灶<4cm病例经腹组与腹腔镜组复发率无差异(P>0.05)。结论:1.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有利于明确病灶部位,根据病灶大小及与肌层的关系制定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2.MRI分型Ⅱ、Ⅲ型子宫腺肌病患者,病灶切除术后12月临床疗效明显,与术前相比,痛经情况、子宫体积、月经量、血清CA125水平均能得到明显改善。3.Ⅱ型、Ⅲ型病灶<4cm子宫腺肌病两种术式术后12月内疗效相当,无论经腹病灶切除术还是腹腔镜病灶切除术都可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但是经腹手术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长于腹腔镜手术。4.Ⅲ型病灶≥4cm子宫腺肌病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病灶切除可能不彻底、操作相对困难。在术后随访12月期间,观察经腹组的临床疗效明显要比腹腔镜组更好、而且观察到经腹组的复发率也比较低。说明对于病灶≥4cm较大的Ⅲ型子宫腺肌病,行经腹病灶切除术可能更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结合围手术期状况、手术医师操作经验、远期效果综合考虑,制定最优的治疗方案。5.本研究受研究条件等各种因素的限制,而且样本的数量也比较少,部分研究数据受患者主观影响比较大,研究结果可能会因此出现偏差。对于两种术式远期的疗效、手术之后的并发症和症状的复发情况等需要有大样本、更长时间的观察和随访。

赖晓红[8](2021)在《合并子宫腺肌病对子宫内膜癌诊断和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一个单中心收治的55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特征、预后等情况,探讨合并子宫腺肌病是否影响子宫内膜癌的的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9年12月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55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两组:合并腺肌病组(Adenomyosis with endometrial cacinoma,AEC组),单纯子宫内膜癌组(Adenomyosis without endometrial cacinoma,EC组),建立患者临床资料Excel数据库,对是否合并子宫腺肌症的子宫内膜癌的一般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和生存结局进行比较;采用Solution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索Medline、Web of Science和Pubmed、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ucture,CNKI),筛选并提取有关于合并子宫腺肌病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相关数据,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1.共纳入子宫内膜癌患者559例,其中AEC组166例,占29.69%,EC组393例,占70.31%,AEC组发病平均年龄较EC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AEC组患者多处于绝经前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7%vs 46.1%,P=0.001);2.AEC组盆腔磁共振拟诊、诊断性刮宫、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的漏诊率均高于E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35,P=0.014),但在宫腔镜检查下活检的漏诊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365);3.合并子宫腺肌病对子宫内膜癌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影响AEC组病理类型以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94.6%),高于EC组,统计学有差异(89.1%)(P=0.04)。AEC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G1/G2占比90.9%,高于EC组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EC组深肌层浸润占13.2%,低于EC组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EC组中发生脉管瘤栓占3.0%,低于AEC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但在分期、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宫颈受侵及附件转移等无统计学差异。4.在免疫组化中,AEC组Ki67高表达者低于EC组(P=0.041),而vimentin表达高于EC组(P=0.021),统计学有差异。而ER、PR、CA125、CEA、P53、P16等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795,P=0.645,P=0.446,P=0.502,P=0.241,P=0.091)。5.两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无统计学差异(P=1.000,P=0.075)。6.文献检索并最终筛选6篇文献纳入荟萃分析,其中AEC组856例,EC组2682例,AEC组DFS和OS较高,预后较好。【结论】1.合并子宫腺肌病的子宫内膜癌较易漏诊,子宫腺肌病患者若有内膜癌高危因素建议行宫腔镜下活检,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漏诊和误诊。2.合并腺肌病的子宫内膜癌组织分化更好,深肌层浸润少,脉管瘤栓发生率低,且分型以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有较好的预后倾向。

子宫腺肌病伴不孕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9](2021)在《子宫腺肌病伴不孕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文中认为子宫腺肌病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妇科疾病,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症时的诊疗方案选择是临床棘手问题,缺乏共识性意见。为更好地规范子宫腺肌病伴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育保健专业委员会生殖外科学组专家结合国内外文献证据与临床实践,从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子宫腺肌病引起不孕的发病机制、子宫腺肌病伴不孕症治疗方案和路径选择等方面制定本共识,以期指导临床实践,改善该类患者的生育结局。

吴国华[10](2021)在《MRI图像纹理分析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MRI图像纹理分析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且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患者,其中子宫肌瘤49例,子宫腺肌病3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MRI图像纹理分析直方图参数、灰度共生矩阵参数、绘制ROC曲线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子宫肌瘤患者T2WI最大值,T1WI、T2WI、ADC的标准差,T2WI、ADC偏度值均显着高于子宫腺肌病(t=8.283,P<0.05);直方图参数中以ADC偏度值的AUC值最高,以>2.071为cut-off,其诊断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76%、88.24%;子宫肌瘤T2WI显着低于子宫腺肌病,T1WI、T2WI、ADC的熵值均显着高于子宫腺肌病(P<0.05);灰度共生矩阵参数诊断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时以ADC熵值的AUC值最高,以>6.57为cut-off,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3.47%、76.47%。结论 MRI图像纹理分析用于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效能,其中以ADC偏度值效最佳,值得临床重视。

二、MRI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RI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磁共振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2.2 MRI平扫诊断结果
    2.3 DWI诊断结果
    2.4 MRI平扫联合DWI诊断结果
    2.5 子宫腺肌病的MRI平扫和DWI表现
3 讨论

(3)DCE-MRI、DWI对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早期疗效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HIFU治疗术
    1.4 图像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HIFU术前、术后子宫腺肌病的影像特征
    2.2 HIFU术前、术后病灶ADC值的变化特点
    2.3 HIFU术前、术后病灶MSI值的变化特点
3 讨论
    3.1 子宫腺肌病的病理及发病机制
    3.2 HIFU 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机理
    3.3 DWI在HIFU早期疗效评价价值
    3.4 DCE-MRI在HIFU 早期疗效评价价值

(4)基于数据挖掘研究曲秀芬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所致痛经的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子宫腺肌病-痛经的认识
        1.1 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对治疗的认识
    2 西医对子宫腺肌病-痛经的认识
        2.1 对定义的认识
        2.2 对发病机制的认识
        2.3 诊断
        2.4 西医治疗的方法与局限性
数据研究
    1 研究背景
        1.1 中医传承
        1.2 曲秀芬教授个人简介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资料来源
        3.2 诊断标准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4 统计分析方法
    5 选择结果
    6 数据预处理
    7 研究结果
        7.1 药物频数统计结果
        7.2 药物功效分类统计结果
        7.3 药性频数统计结果
        7.4 药物的聚类分析结果
讨论
    1 药物统计分析
        1.1 核心药物分析
        1.2 主要配伍药分析
        1.3 次要配伍药分析
    2 主要药物类别及性味归经分析
        2.1 常用药对分析
        2.2 常用药物组合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5)地诺孕素与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子宫腺肌病文献综述
    2.1 发病机制
    2.2 临床表现
    2.3 诊断
    2.4 治疗
        2.4.1 含激素宫内节育器
        2.4.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2.4.3 类固醇激素
        2.4.4 孕激素受体调节剂
        2.4.5 其他药物治疗
第3章 地诺孕素与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
    3.1 临床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3.1.3 研究方案的实施
        3.1.4 评价指标
        3.1.5 随访
        3.1.6 统计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3.5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患者鲜胚和冻胚移植妊娠结局及产科结局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腺肌病与不孕症相先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MRI分型对子宫腺肌病治疗方式选择的临床指导意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病例来源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MRI分型
    2.3 手术方法
        2.3.1 术前准备
        2.3.2 麻醉方法
        2.3.3 具体手术步骤
        2.3.4 术中注意事项
        2.3.5 术后护理及管理
        2.3.6 观察指标及术后随访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比较
    3.2 围手术期情况
    3.3 术后随访情况
        3.3.1 Ⅱ型病例术后临床疗效观察
        3.3.3 Ⅲ型病灶≥4cm病例术后临床疗效观察
    3.4 术中术后并发症
    3.5 术后联合治疗及症状复发情况
第四章 讨论
    4.1 子宫腺肌病常见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
    4.2 子宫腺肌病MRI分型与保守性术式的选择
    4.3 随访
    4.4 总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综述 子宫腺肌病主要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式研究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8)合并子宫腺肌病对子宫内膜癌诊断和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合并子宫腺肌病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 合并子宫腺肌病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5.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子宫内膜癌与子宫腺肌病的病理联系
    参考文献
致谢

(10)MRI图像纹理分析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MRI图像纹理分析-直方图参数比较
    2.2 两组MRI图像纹理分析直方图参数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
    2.3 两组MRI图像纹理分析灰度共生矩阵参数比较
    2.4 MRI图像纹理分析-灰度共生矩阵参数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
    2.5 影像学资料(图2、3)
3 讨论

四、MRI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磁共振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应用价值[J]. 马勇,章宇,李含章,杨子权. 中国妇幼保健, 2022(05)
  • [2]如何看待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影像诊断和分型?[J]. 陆菁菁.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21(09)
  • [3]DCE-MRI、DWI对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早期疗效的评价[J]. 王晓燕,丁晓燕,杜惠军,鲁辛健,班允清.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1(09)
  • [4]基于数据挖掘研究曲秀芬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所致痛经的用药规律分析[D]. 吕勤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地诺孕素与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队列研究[D]. 姬苗苗. 山东大学, 2021(12)
  • [6]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患者鲜胚和冻胚移植妊娠结局及产科结局的比较研究[D]. 朱兴旺. 山东大学, 2021(12)
  • [7]MRI分型对子宫腺肌病治疗方式选择的临床指导意义的研究[D]. 裴阳阳. 青海大学, 2021(01)
  • [8]合并子宫腺肌病对子宫内膜癌诊断和预后的影响[D]. 赖晓红.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9]子宫腺肌病伴不孕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 子宫腺肌病伴不孕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21(04)
  • [10]MRI图像纹理分析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J]. 吴国华. 磁共振成像, 2021(04)

标签:;  ;  ;  ;  ;  

MRI在子宫腺肌症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