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载文及引文分析看《图书馆论坛》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丁家友[1](2015)在《知识生态视野下档案学知识网络计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曾预言“21世纪将是复杂性的世纪”。这一科学预言已被21世纪十数年来世界科学的发展所证实。20世纪90年代以来围绕计算机和互联网层出不穷的信息科技创新使得世界范围内各种数据库、开放存取平台、虚拟学习社区等迅猛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人类获取所需各种信息资源的渠道,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因此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这一背景下,网络科学这一由数学、物理学、复杂性科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生物科学、系统科学、社会科学等众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学科引起了国内外不同领域的广泛重视和参与。知识生态和知识网络作为其中的分支,在图书情报研究向知识管理方向发展的趋势下应运而生,成为知识管理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它们对于知识共享、知识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知识创新与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最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中外档案学领域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对档案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使得档案学的学科知识得到了一定的积累。在实践领域,以各种专业性的档案研究机构、协会等组织为依托,档案学学术共同体也不断发育和成长。这为我们考察档案学发展提供了知识客体和知识主体视角。而国内外科技文献数据库的日益完备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则为我们从复杂网络和文献计量角度跟踪档案学知识网络发展状况和演化规律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为从知识生态学视角揭示档案学知识网络的内在特性和演化规律,本文主要采用计量学软件Bibexcel、SPSS和网络分析软件Gephi、Ucinet、 CiteSpace、Histcite等以及知识元和领域本体工具,以档案学领域引文网络、知识元网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方法,以复杂网络理论中节点度与度分布、度的相关性、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等为参数,分析了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属性、特征,以及它所反映的档案学学科演化规律。认为在未来发展的历程中,档案学需要在知识生态学的视野下提倡多元化价值取向,锻造学术共同体,进一步完善档案学的知识体系和学科范式,巩固档案学来自社会赋予的合法性。全文共分为七个章节:第0章引论部分对档案学知识网络相关的几大类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与评述,分析了借鉴移植知识生态学和知识网络理论到档案学领域的可行性,也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的重难点。第1章结合前一章中档案学知识网络的属性和维度等相关概念,明确了档案学知识网络计量的理论基础、科学计量方法、规范等;分别从知识生态学中的知识场理论、知识生命周期理论和知识地图理论视角阐释了知识网络在描述档案学发展规律和学科知识演化机理的有效性,认为它们都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指导着档案学知识网络利用信息技术,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了档案学知识的内部螺旋发展和外部动态关联所组成的网状结构。第2章结合第1章档案学知识网络计量的理论基础和规范,对档案学知识媒介进行了计量与分析,明确档案学知识网络主体和客体计量的知识媒介范围,并基于档案学期刊与其他学科期刊间的引用关系,对档案学跨学科知识交流进行了分析,发现:档案学通过不断地吸收其它学科的营养并通过学科的内化,演变或产生新的研究领域,学科边界得以拓宽;在这个过程中,档案学的知识也向其它学科扩散,辐射自身的影响力,中国档案学学术共同体对档案学的自我认同感更强;但基于期刊计量和以期刊为基础的学科间知识交流分析,发现档案学知识生态系统的整体进化主要通过不同学科间的理论和方法等的相互借鉴和移植,即互补进化路径;而过度集中于人文社会学科的借鉴移植也使得中国档案学在学科规范、获取基础学科支撑方面显得薄弱,向规范科学发展的步伐还比较缓慢,即档案学尚未形成明显的学科内的自组织进化路径,整个档案学知识生态多元化亟待加强;档案学跨学科知识交流主要受专业术语和教育对档案学知识主体的隔离、跨学科成果评价与发表机制、学术共同体和学科组织框架的差异等因素制约。第3章旨在通过对档案学知识主体的计量分析,探讨构成档案学知识网络中知识主体节点的数量、联系以及其隐含的档案学知识主体进行知识生产、共享、传播和创新的行为规律。基于作者群体和高频作者分析,主要探讨了档案学知识主体的知识合作和共享行为。主要从档案学知识主体的合作网络、档案学知识的代际传承、知识主体的知识吸收等角度,结合计量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展开定性分析,发现:档案学知识主体合作网络具有无标度特征,内部连通子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档案学知识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应知识网络中不同节点类型的各种研究者和人才;档案学学术共同体的代际分界不再像过去那样明显,知识的纵向传递的主导地位逐渐让位于横向传递;学术共同体的成员都积极谋求跨学科、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尤其表现为不同时期档案学知识主体的知识吸收行为。第4章从共词和聚类两个角度进行了档案学知识客体(知识元)分析,从客体视角探讨了档案学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知识吸收现象;提出在档案学知识元(叙词表)基础上建立档案学领域本体;探讨能够体现档案学领域知识的稳定性、遗传性与变异性的档案学知识基因,认为档案学知识基因控制着档案学领域学科、专业、研究方向的发育方向,能帮助档案学知识主体从知识进化角度探索档案学知识的本质以及其持续生成和繁衍的能力,从而为档案学知识创新提供生态理论支持。第5章本章沿袭前几章对知识生态系统三元网络中知识网络和人际网络的分析思路,展开了对档案学知识生态系统中技术网络的讨论。简单阐述了如何在知识网络计量的基础上,寻求档案学知识网络中的重要知识主体节点,构建和谐的档案学知识生态系统的人际网络,建立档案学知识生态系统的内、外部知识网络,并结合各种信息技术,建立基本的档案学知识生态系统框架;并详细阐述这些信息技术对于档案学知识网络实体化的作用,即如何从技术网络的角度建设档案学专业知识库;探讨了档案学知识网络和专业知识库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模式,认为可以基于档案学领域本体或知识基因对档案学知识体系进行划分;档案学知识网络可以变革档案学知识组织方式;可以将档案学知识网络和知识库应用档案学知识服务和学术评价等方面。第6章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认为科学计量学方法和知识生态学理论可以共同为档案学从经验科学向规范科学转变的过程提供更多合法性凭证;档案学知识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需要在学科范式转变的视野下,拓展档案学社会认知范围和知识主体参与程度,并建立档案学专业知识库,为学科发展提供知识服务;同时也提出未来可在档案学领域本体、词汇长尾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计量与分析。
徐芳[2](2013)在《我国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关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档案学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在以学科交叉、渗透和融合为重要趋势的现代学科发展环境中,不断地吸收其它学科的营养并通过学科的内化,演变或产生新的研究领域,使自身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得以丰富,学科边界得以拓宽。在此同时,档案学的知识也辐射到其它学科,促进了其它学科的发展。为了对档案学的的相关学科及其学科关联情况进行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本文将采用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研究方法,从档案学的知识吸收和知识扩散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引文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借助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收集与统计2002年至2011年间档案学论文的参考文献和施引文献,整理互引数据,并对其进行学科分类,然后引入学科影响度的概念和公式,对档案学的相关学科及其学科关联进行定量分析。在获取互引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引文网络及可视化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使用Netdraw软件绘制档案学的引用网络图和被引网络图,将其学科关联状况可视化,形象地表示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亲缘关系和紧密程度。然后结合来源文献、参考文献和施引文献的主题和具体内容,分析讨论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知识交流的重点内容,具体地论述档案学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吸收情况和知识扩散情况,在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自然科学领域、农业科学领域和医药科学领域的知识吸收情况。其次,根据学科影响度的数值大小,将学科相关性划分为显着相关、高度相关、中度相关和低度相关四个层次,从而对档案学的相关学科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结合引文网络、主题内容的分析和学科相关性评价方面的内容,从波动性、效用性和扩散性的学科关联特点,相关学科所属类别和学科关联的内部、外部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档案学的学科关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本文通过引文分析法对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知识吸收和知识扩散情况进行分析,探析档案学在2002至2011年的发展过程中对其起重要作用的学科情况和学科关联特点等方面的情况,以期更准确地把握档案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状况,为档案学的发展做出积极的探索。
李建铁[3](2011)在《2000-2009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主题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主题是研究者所要探讨和解决的中心话语,对研究主题的分析则有助于发现学科研究关注的角度和研究的热点。一般说来,研究的角度与热点都应来源于实践,适应学科的发展,满足于国家、社会主流的需要。而在当下的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则主要反映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理论、实践和反思三个方面,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主题中对这三大方面研究的数量多寡和内容深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是否直面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2000至2009年十年间高等教育学的学位论文大多为追释性研究,其在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瞻引领方面作用微小。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我们提取学位论文主题与课题立项及学位论文研究者对全球热点话题的参与度上进行分析,这主要是课题立项不仅是社会亟需或未能解决的重要问题,具有普适性,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社会的主流需求。数据分析显示,高等教育学硕士生仅有0.02%直接参与了国际资金、国家及省级立项课题。为保证研究的全面与客观,我们又对其他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按照课题被需求程度进行排序对比,虽有50%在内容上与立项课题产生关联,但就其总体比重而言,较多的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没对主流需求给予回应。而超九成比较教育主题论文在涉外研究部分中参阅的是国内二手中文文献,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前高等教育学硕士生涉外研究能力低,也大大削弱了其研究主旨的信度。
魏海燕[4](2008)在《基于引文分析的情报学与相关学科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学和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科的交叉、融合是现代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情报学也不例外,情报学不断地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营养,通过自身学科的内化,不断地演变产生新的分支学科,同时也辐射到其他相关学科,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营养。因此,情报学相关学科的研究是当前情报学学科发展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引文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我国1998-2006年情报学期刊论文及其参考文献与引证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情报学知识吸收、知识扩散、主题交叉(知识内化)的角度研究了情报学相关学科及其影响程度。研究发现:1.不同知识转移阶段,情报学相关学科及其影响程度存在差异。2.不同发展时期,情报学相关学科及其影响存在差异。3.从情报学知识吸收、知识扩散、主题交叉(知识内化)三个方面按平均等级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情报学相关学科表现为:高度相关学科是图书馆学;中度相关学科是计算机科学、信息与知识传播、经济;一般相关学科是教育、政治法律、社会科学;低度相关学科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科学、天文地球科学、语言、军事、哲学、自然科学、环境科学安全科学、交通运输、工业技术、数理科学、艺术、科学、科学研究、历史地理、马列邓毛等。
张淑萍[5](2007)在《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以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描述1995~2005年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的内容及研究现状,并分析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研究对象、研究场所、抽样方法、研究框架、研究设计类型、收集资料方法、研究工具信效度、研究资料类型、研究性质、统计学分析方法、质量控制、引文分析、局限性、建议、立题依据和基(资)金资助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主要是临床护理研究(46%)和护理教育研究(18%)。研究对象主要是护理对象(53%)。研究场所主要是医院(58.3%)和学校(12.6%)。抽样方法以便利抽样为主(59.8%)。有60%的学位论文未注明研究样本量,但此现象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仅有20%的学位论文描述了其研究的理论框架或概念框架,但此现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研究设计类型主要是非实验性研究(65%)。收集资料方法以问卷调查法(69.7%)居多。研究工具大部分都做了信度和(或)效度的检验(69%)。资料类型主要是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合用(79%)。研究性质主要是量性研究(99.2%)。统计分析方法大多数合用了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93%)。有质量控制的学位论文较多(80.3%),并出现逐年增多的趋势。有59%的学位论文指出了其研究的局限性。大多数学位论文都有其研究的创新点(79%)。大部分学位论文都提出了建议和(或)进一步研究的建议(56%)。只有少部分学位论文有基(资)金资助(8.3%)。学位论文的平均引文量较大(66条)。引文类型主要是期刊(81%)。引文语种主要是英文(54%)。普赖斯指数不高(42%)。有少部分学位论文着录格式不规范(12.2%)。结论: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热点与目前护理所存在并需要解决的问题相一致。其研究设计与期刊杂志上的护理科研论文相比,更具有科学性,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随着护理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学位论文的选题将更加深入,科研设计更加严谨,研究方法也更加多样化。
夏旭[6](2006)在《“图书情报专家学者论坛专辑”的特点及其学术影响分析》文中认为从第一作者论文、作者合作论文、省内外作者比例、基金论文、论文被《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收录、论文被引频次等方面对2003-2005年“图书情报专家学者论坛专辑”——《图书馆论坛》第6期与1-5期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专辑的特点,还分析了《大学图书馆学报》读者沙龙上所有网友对《图书馆论坛》及专辑的评论意见,探讨专辑的学术影响,剖析存在的问题,以期对该刊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启示。
楼宏青[7](2006)在《二十五载变革成长 百花争艳敢领风骚——贺《图书馆论坛》创刊二十五周年》文中认为为纪念《图书馆论坛》创办25周年而作。从提高质量,勇于创优;不断发展,改革创新;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扩大协作,维系精英等角度论述了该刊的特色和发展。
安毅[8](2005)在《期刊之精品 学术之权威——从引文分析看《图书情报工作》的质量》文中提出以17种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为统计源,以2000-2004年(1-6月)为时间跨度,从被引文献的期刊源、年代、着者、栏目(主题)等方面对《图书情报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并对其质量作了客观评价。
魏爱萍[9](2002)在《由载文及引文分析看《图书馆论坛》的发展》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对《图书馆论坛》1999—2000年的载文和引文进行量化分析比较对该刊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
程刚,邹志仁[10](2001)在《《情报学报》被引的定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依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 CI) (1998)数据库 ,对《情报学报》载文被CSSCI(1998)来源期刊的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
二、由载文及引文分析看《图书馆论坛》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由载文及引文分析看《图书馆论坛》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知识生态视野下档案学知识网络计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的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0 引论 |
0.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0.1.1 研究背景 |
0.1.2 研究意义 |
0.2 有关概念界定 |
0.2.1 知识网络及相关概念 |
0.2.2 网络计量相关概念 |
0.2.3 科学研究范式相关概念 |
0.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0.3.1 研究内容 |
0.3.2 技术路线 |
0.3.3 研究方法 |
0.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0.4.1 国外研究综述 |
0.4.2 国内研究综述 |
0.4.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0.5 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
0.5.1 研究的难点 |
0.5.2 创新之处 |
1 档案学知识网络计量的理论与方法 |
1.1 档案学知识主体行为相关理论 |
1.1.1 档案学知识主体行为分析 |
1.1.2 档案学社会网络分析 |
1.1.3 档案学知识科学规范 |
1.2 档案学知识客体与媒介相关理论 |
1.2.1 档案学知识场 |
1.2.2 档案学知识生命周期 |
1.2.3 档案学知识地图 |
1.3 档案学知识网络计量方法 |
1.3.1 计量原理 |
1.3.2 计量方法 |
1.3.3 计量工具 |
本章小结 |
2 档案学知识媒介计量分析 |
2.1 档案学期刊计量 |
2.1.1 档案学中文期刊 |
2.1.2 档案学外文期刊 |
2.2 档案学着作计量 |
2.2.1 档案学中文着作 |
2.2.2 档案学外文着作 |
2.3 其他媒介计量 |
2.3.1 互联网平台 |
2.3.2 科学基金项目 |
2.4 基于期刊计量的跨学科知识交流 |
2.4.1 跨学科知识交流概述 |
2.4.2 档案学跨学科知识交流分析 |
本章小结 |
3 档案学知识主体计量分析 |
3.1 国内档案学知识主体 |
3.1.1 作者分布概况 |
3.1.2 高频作者分析 |
3.2 国外档案学知识主体 |
3.2.1 作者群体概况 |
3.2.2 高频作者分布 |
3.3 档案学知识主体合作行为分析 |
3.3.1 档案学术共同体概述 |
3.3.2 档案学术共同体合作网络分析 |
3.3.3 档案学知识的代际传承 |
3.3.4 主体视角的知识吸收 |
本章小结 |
4 档案学知识客体计量分析 |
4.1 国内档案学知识客体 |
4.1.1 共词分析 |
4.1.2 聚类分析 |
4.2 国外档案学知识客体 |
4.2.1 关键词及主题分析 |
4.2.2 客体视角的知识吸收 |
4.3 客体知识基因分析 |
4.3.1 档案学领域本体 |
4.3.2 档案学知识基因分析 |
本章小结 |
5 档案学知识网络的应用前景 |
5.1 档案学知识网络的应用策略 |
5.1.1 档案学知识生态系统框架设计 |
5.1.2 基于知识网络的档案学专业知识库建设 |
5.2 基于知识网络的档案学知识组织 |
5.2.1 基于本体的档案学知识体系划分 |
5.2.2 档案学知识组织方式变革 |
5.3 基于知识网络的档案学知识服务 |
5.3.1 基于知识网络的档案学知识服务模型 |
5.3.2 档案学科Wiki平台服务 |
5.3.3 档案学术评价 |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6.2.1 不足之处 |
6.2.2 展望 |
附录一:本文主要外文期刊评价来源 |
附录二:图情档领域社科基金项目计量信息 |
附录三:本文档案学着作计量样本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2)我国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CONTENTS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档案学的学科关联的研究状况 |
1.2.2 基于引文分析法的学科关联研究状况 |
1.3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创新点 |
1.4 本文结构 |
2 引文分析理论与数据的收集整理 |
2.1 引文分析法及其在学科关联中的应用 |
2.1.1 引文分析与学科关联研究 |
2.1.2 引文分析法 |
2.2 可视化方法 |
2.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2.3.1 数据来源 |
2.3.2 数据收集和整理原则 |
3 档案学的知识吸收及其学科关联分析 |
3.1 档案学论文及参考文献的分布情况 |
3.1.1 数据获取 |
3.1.2 分布情况 |
3.2 档案学的引用网络可视化分析 |
3.3 档案学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吸收情况 |
3.3.1 学科影响度在5%-10%的相关学科 |
3.3.2 学科影响度在2%-5%的相关学科 |
3.3.3 学科影响度在0.7%-1.5%的相关学科 |
3.3.4 学科影响度在0.7%以下的相关学科 |
3.4 档案学在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的知识吸收情况 |
3.5 档案学在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和医药科学领域中的知识吸收情况 |
4 档案学的知识扩散及其学科关联分析 |
4.1 施引文献的分布情况 |
4.2 档案学的被引网络可视化分析 |
4.3 档案学的知识扩散情况分析 |
5 档案学的相关学科及其关联情况综合分析 |
5.1 档案学的相关学科综合评价 |
5.1.1 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 |
5.1.2 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 |
5.1.3 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和医药科学领域 |
5.2 档案学的学科关联情况综合分析 |
5.2.1 学科关联特点分析 |
5.2.2 相关学科所属类别分析 |
5.2.3 档案学学科关联的影响因素分析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2000-2009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主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选题缘由 |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0.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0.4 研究的方法 |
0.5 关于优秀硕士论文界定的相关说明 |
第1章 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主题分析范围 |
1.1 确定分析单元 |
1.2 记录评判 |
1.3 信度分析 |
1.4 资料统计方法 |
第2章 高等教育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主题内容分析 |
2.1 高等教育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样本基本信息 |
2.1.1 优秀硕士论文数量变化与硕士论文基数变化基本吻合 |
2.1.2 优秀硕士论文学科专题与高等教育学基本对应 |
2.2 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分类统计情况 |
2.2.1 学位论文中研究主题分布情况 |
2.2.2 比较高等教育研究情况 |
2.2.3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情况 |
2.2.4 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情况 |
2.2.5 高校管理研究情况 |
2.2.6 高校课程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情况 |
2.2.7 高等教育评价研究情况 |
2.2.8 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研究情况 |
2.2.9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研究情况 |
2.2.10 其他 |
第3章 论文主题选择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适应性 |
3.1 主题选择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基本理论问题的关注 |
3.2 主题选择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问题的关注 |
3.3 主题选择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反思的关注 |
3.4 论文主题选择需更加关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
第4章 论文主题研究对国内主流需求和全球热点的契合度 |
4.1 论文主题参与国内主流需求研究的比例与情况分析 |
4.2 论文主题研究对全球热点问题的关注 |
4.3 论文主题研究应注意提高其对现实问题解答的针对性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基于引文分析的情报学与相关学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相关学科研究概述 |
1.1.1 学科相关性及其体现 |
1.1.2 引文分析学科相关性的现状与趋势 |
1.1.3 情报学相关学科研究概述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期刊的选择 |
2.1.2 数据库的选择 |
2.2 数据收集的内容与原则 |
2.2.1 数据收集内容 |
2.2.2 收集原则 |
2.3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情报学论文分布研究 |
3.1.1 情报学论文分布表 |
3.1.2 情报学论文分布分析 |
3.2 情报学知识吸收及其相关学科研究 |
3.2.1 情报学相关学科门类分布 |
3.2.2 情报学相关学科分布研究 |
3.2.3 相关学科学科影响度及主要影响分析 |
3.2.4 情报学相关学科分析 |
3.3 情报学知识扩散与相关学科研究 |
3.3.1 情报学相关学科门类分布 |
3.3.2 情报学相关学科分布研究 |
3.3.3 情报学相关学科分析 |
3.4 情报学相关学科综合分析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5)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操作性定义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一、我国护理科研现状及硕士学位论文的学术价值 |
二、国外护理专业研究性论文的分析内容 |
(一) 国外护理学专业学位论文的分析内容 |
(二) 国外护理期刊杂志研究性论文的分析内容 |
三、我国护理专业研究性论文的分析内容 |
(一) 护理研究的选题 |
(二) 护理研究的设计类型 |
(三) 护理研究的统计学知识应用情况 |
(四) 护理研究的基(资)金资助 |
(五) 护理研究所涉及的领域 |
四、研究方法的回顾 |
(一) 内容分析法的定义和特征 |
(二) 内容分析法的优点 |
(三) 内容分析法的具体步骤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一、研究设计类型 |
二、内容分析法的具体应用 |
(一) 确定研究目的 |
(二) 确定研究总体 |
(三) 确定分析单元 |
(四) 制定类目系统 |
(五) 评判记录和信度分析 |
(六) 资料的统计方法 |
三、质量控制 |
四、技术路线 |
第四章 结果 |
一、学位论文题名页中的基本信息 |
二、学位论文内容分析的结果 |
第五章 讨论 |
一、学位论文题名页中基本信息的讨论 |
二、学位论文内容分析结果的讨论 |
三、学位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内容的发展趋势 |
(一) 学位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
(二) 研究内容的发展趋势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研究意义 |
三、建议 |
四、局限性 |
五、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图书情报专家学者论坛专辑”的特点及其学术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第一作者发文 |
2.2 作者合作论文及省内外作者分布 |
2.3 基金论文比较 |
2.4 论文被《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收录 |
2.5 论文被引频次 |
2.6 2002年以来学报沙龙对该刊的评价 |
2.6.1 有关表扬帖的主要内容 |
2.6.1. 1 文章总体质量好, 第6期质量更优 |
2.6.1. 2 有投必复, 回复及时 |
2.6.1. 3“从业抒怀”栏目深为读者喜爱 |
2.6.2 有关批评帖的主要内容〔3〕 |
2.6.2. 1 回复作者太快, 怀疑未看就退;太慢, 等一月都不回复 |
2.6.2. 2 内刊, 协办单位太多, 地方主义比较严重 |
2.6.2. 3 版面越来越厚 |
3 专辑的主要特点分析 |
3.1 发文数量明显多, 作者职称高、稳定性好 |
3.2 作者合作率高, 外省作者比例逐步增加 |
3.3 基金论文数量大, 高档次基金资助项目多 |
3.4 复印报刊资料收录论文数量多 |
3.5 论文被引状况比较理想 |
4 专辑的学术影响和存在的问题 |
4.1 专辑的学术影响 |
4.2 存在的问题 |
4.2.1 省内作者发文比例过高 |
4.2.2 专辑论文篇幅过长 |
4.2.3“专辑”一词欠妥 |
(8)期刊之精品 学术之权威——从引文分析看《图书情报工作》的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工作》被引论文的期刊源分析 |
3.2《工作》被引年份分析 |
3.3《工作》被引论文着者分析 |
3.4《工作》被引论文的核心着者分析 |
3.5《工作》被引论文栏目(主题)分析 |
3.6《工作》被引次数较高论文的分析 |
4 结束语 |
(10)《情报学报》被引的定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情报学期刊载文的被引情况 |
2 《情报学报》载文被引的基本情况 |
3 被引文献的着者情况 |
3.1 着者发文被引篇数分布 |
3.2 着者发文被引次数分布 |
3.3 着者的地区分布 |
3.4 着者的机构分布 |
4 被引文献的内容分布 |
5 被引文献的年份分布 |
6 被引文献的期刊分布 |
7 期刊自引情况 |
四、由载文及引文分析看《图书馆论坛》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知识生态视野下档案学知识网络计量研究[D]. 丁家友. 武汉大学, 2015(03)
- [2]我国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关联研究[D]. 徐芳. 山东大学, 2013(11)
- [3]2000-2009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主题分析[D]. 李建铁. 中南大学, 2011(01)
- [4]基于引文分析的情报学与相关学科的研究[D]. 魏海燕. 中南大学, 2008(01)
- [5]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D]. 张淑萍.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7(09)
- [6]“图书情报专家学者论坛专辑”的特点及其学术影响分析[J]. 夏旭. 图书馆论坛, 2006(06)
- [7]二十五载变革成长 百花争艳敢领风骚——贺《图书馆论坛》创刊二十五周年[J]. 楼宏青. 图书馆论坛, 2006(02)
- [8]期刊之精品 学术之权威——从引文分析看《图书情报工作》的质量[J]. 安毅. 图书情报工作, 2005(S1)
- [9]由载文及引文分析看《图书馆论坛》的发展[J]. 魏爱萍. 情报资料工作, 2002(S1)
- [10]《情报学报》被引的定量分析[J]. 程刚,邹志仁. 情报学报, 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