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铁道部监督抽查工业产品质量通报(论文文献综述)
张艳萍[1](2018)在《铁路产品质量抽查有效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是我国产品质量监督领域的重要法律之一,对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国外铁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常用做法,借鉴其他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现状,结合我国铁路产品质量抽查现状,指出当前铁路产品质量抽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基于分析事项起因的故障树分析法和分析后果的事件树分析法的内涵和流程,引入将故障树和事件树组合在一起的Bow-tie风险分析模型。针对铁路产品质量抽查的前期准备阶段、抽样阶段以及检验阶段等3个重要阶段,分别建立Bow-tie模型,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分析典型事故原因,采用事件树分析法分析事故应急预案,对铁路产品质量抽查失效风险进行分析。基于Bow-tie分析结果,提出各阶段产品质量抽查任务失效的预防措施及失效后的纠正措施。本文介绍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国家铁路局当前铁路产品质量抽查/监督抽查工作流程,分析了原铁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国家铁路局不同时期的抽查数据并进行对比;提炼铁路产品质量抽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铁路产品质量抽查有效性的建议,为今后铁路产品质量抽查工作提供借鉴。通过梳理我国铁路产品质量抽查工作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10条提高铁路产品质量抽查有效性的建议,以加强不合格产品处理,形成闭环控制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铁路产品质量抽查工作制度,提高铁路产品质量抽查工作的有效性,为铁路运输事业提供质量保障。
王亚春,袁敦磊,崔冬芳,张艳萍[2](2017)在《关于我国铁路产品质量抽查工作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介绍当前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国家铁路局铁路产品质量抽查工作流程,分析原铁道部及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国家铁路局不同时期的质量抽查数据,并进行对比;提炼铁路产品质量抽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铁路产品质量抽查有效性的建议,填补目前此类研究的空白,为今后铁路产品质量抽查工作提供借鉴。
徐纯[3](2017)在《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文中研究说明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国家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2015年12月8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指出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审计制度,健全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2016年5月17日,审计署在《“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进一步强调,要完善审计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审计方式,提升审计能力,提高审计效率,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要文献中,多次强调要完善国家审计制度,这既是对过去三十多年审计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审计监督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发挥更大作用的深切期待和更高的要求。我国国家审计机关自1983年成立以来,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维护财政经济秩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改革发展、强化权力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为我国国家审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也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际,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国家审计制度,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成为了当今的重要课题。古人有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总是可以给人以启迪和明鉴。从一定意义上讲,一部审计史也是一部国家的兴衰史,是一部国家治理发展史,是一部不同利益博弈、不同思想交锋、不同文化碰撞、不同制度更替的历史(刘家义,2015)。通过梳理我国国家审计制度自1983年以来的历史发展脉络,阐明国家审计制度演进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为进一步完善现代国家审计制度提供分析依据。目前学术界关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文献资料不多,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国家审计制度的某一具体领域,如绩效审计制度、环境审计制度、预算审计制度等;或者集中于国家审计制度的某一具体内容,如国家审计制度的文化变迁、审计对象的变迁、审计目的的变迁等,;亦或是集中于对国家审计制度变迁某一具体方面的研究,如审计制度变迁的表现、制度变迁的动因或者制度变迁的路径。为了进一步促进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的完善,并为审计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因此有必要全面详细地梳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发展脉络。基于内容分析法,本文以1995年至2015年审计署发布的《关于上一年度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文简称“政府审计工作报告”)、1984年至2016年历任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下文简称“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2003年至2016年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结果公告等文本资料为研究切入点,梳理和把握从1983年我国现代国家审计制度建立至今的发展变化情况,透过这些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内容的发展演变来折射国家审计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从而使内容描述获得了一定的历史价值。本文既从原理上阐明国家审计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动因,又通过历史考察阐明国家审计制度演进的一般过程及变化发展规律,从而为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依据,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九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介绍本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本文的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制定了研究框架和各章写作安排。本章是本文的整体规划。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阐述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和内容分析法的相关研究,发现关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以及审计制度变迁的路径三个方面;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性分析、比较分析、情感分析、趋势分析和可读性分析五个方面。本章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研究机会,这是本文的研究前提。第三章:理论基础。本章首先对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国家良治理论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深入辨析后,提出社会公共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然后,结合近代制度学派制度变迁理论、新制度学派制度变迁理论、马克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以及我国制度经济学家的主要观点,探究了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第四章: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章构建了由国家审计体制和国家审计机制两部分内容组成的国家审计制度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国家审计功能、国家审计根本目标和国家审计组织体制,探讨了国家审计体制。从审计组织方式、审计实施方式、审计评价方式、审计结论作出、审计报告方式、审计成果运用和审计人员管理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国家审计机制。通过构建该理论框架,为后文进一步研究国家审计制度的变迁奠定基础。第五章: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本章基于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为研究切入点,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以上报告及公告进行词频分析、关键词分析、语义网分析、聚类分析、情感分析以及主题分析,全面细致地梳理和把握了从1983年我国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确立至今的发展变化情况,透过这些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内容的发展演变折射国家审计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第六章: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分析。本章运用中文可读性公式分别计算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的的可读性得分,并与相关审计信息接收者的受教育程度相配比,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的可读性水平,检验国家审计信息的传递效率和效果。第七章: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本章基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探讨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发展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其中,根本原因是国家治理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和协调,直接原因是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以及技术环境的变化促进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提升。第八章: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政策建议。本章从创新国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创新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完善审计结果报告及公告制度、完善审计结果落实制度四方面提出了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具体政策建议。第九章: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本章对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研究局限性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家审计制度和内容分析法的后续研究方向和领域进行了展望。从主要方面归纳,本文的创新点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创造性地将内容分析法运用于国家审计研究目前,国外学者将内容分析法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学、图书情报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在国内,内容分析法也已被逐步运用于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图书情报学、管理学等领域,但还没有专家学者将内容分析法运用于审计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国家审计研究。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国家审计-制度的变迁问题,一方面拓展了内容分析法的运用范围,另一方面,为研究国%审计问题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方法。可读性分析是内容分析法的重要内容。本文创造性地运用中文可读性公式研究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水平。目前,我国学者针对中文可读性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外国学者发明的可读性公式,如Flesch公式、Lix指数等,研究中英文教材、文学作品、新闻报道以及上市公司年报、内部控制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的可读性问题。但不足之处在于直接借用英文可读性公式来测量中文文本,由于中英文句子结构和文字构造都不尽相同,这不免会造成削足适履的尴尬情形。本文基于台湾学者宋曜廷(2013)和刘忆年(2015)开发的中文可读性公式,综合研究了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问题,拓展了国家审计的研究空间。此外,本文还开发了研究国家审计报告的情感词典。Tim&Bill(2011)通过研究1994年至2008年间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发现根据《哈佛词典》的释义,在报告中有四分之三被认定为是消极词汇的词语在财务领域并不是消极词汇。同样地,在《辞海》或者《现代汉语词典》中被定义为消极的词汇在审计研究领域也不一定是消极词汇。基于此,本文开发出了一份适用于审计报告研究领域的情感词典,包含审计报告中常用的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以便更好地衡量审计信息所传递的情感内容。二、构建了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国家审计制度理论分析框架目前学术界关于国家审计制度的相关研究不少,但是系统地研究并构建国家审计制度分析体系的文献极少。厘清国家审计制度的内涵,并建立研究架构是分析国家审计制度及其变迁的根本。本文认为,国家审计制度是国家公共利益关系中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的,是国家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缓解国家与相关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冲突、维护国家公共利益而作出的制度安排。国家审计制度分析框架包含国家审计体制和国家审计机制两部分内容。国家审计体制包含国家审计的地位、功能、根本目标和组织体制等内容,国家审计机制包含审计组织方式、实施方式、评价方式、结论作出、报告方式、成果运用、人员管理等。基于这一国家审计制度分析框架,本文对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进行了编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分析。三、创新性地阐释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目前学术界广泛接受的关于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理论主要有: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国家良治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通过对上述理论的辨析和探讨,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本文提出社会公共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国家通过治理体制及机制配置和运行权力,规定和调整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以及国家内部各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国家审计就是国家、社会、个人利益关系的调整过程,是维护国家公共利益的过程。在国家代表和集中的利益关系中普遍存在着利益冲突的现象,利益冲突是利益主体间的动态博弈过程,主要通过协商、调整、合作、互动等方式解决。国家审计就是为协商和调整国家代表的利益关系中的利益冲突而建立的制度安排。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由公共利益关系中的相关利益关系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的,是国家审计产生的重要基础。
张艳萍[4](2016)在《基于Bow-tie模型的铁路产品质量抽查失效风险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基于分析事项起因的故障树分析法和分析后果的事件树分析法的内涵和流程,引入将故障树和事件树组合在一起的Bow-tie风险分析模型。针对铁路产品质量抽查的前期准备阶段、抽样阶段以及检验阶段等3个重要阶段,分别建立Bow-tie模型,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分析典型事故原因,采用事件树分析法分析事故应急预案,对铁路产品质量抽查失效风险进行分析。结合Bow-tie分析的结果,提出各阶段产品质量抽查任务失效的预防措施及失效后的纠正控制措施。
贺冰喆,李福敏,紫文芝[5](2012)在《2011年铁路劳动防护服监督抽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2011年铁路劳动防护服监督抽查工作的依据、检测项目、类型及判定原则,依据对29套劳保服检验结果总结分析并提出了本次监督抽查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发生的原因,为提高铁路劳动防护服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6](2012)在《关于监督抽查铁路产品质量情况的通报》文中提出铁科技函〔2011〕1003号(2011年第4号)现将2011年第4批铁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通报如下:1产品抽查复查情况本批抽查产品86个厂项,合格71个,抽查合格率为82.6%(见附件1)。按产品分类,本批抽查机车类产品12个厂项,合格11个,合格率为91.7%;车辆类产品24个厂项,合格23个,合格率为95.8%;工务类产品2个厂项,均合格;电务类产品15个厂项,合格11个,合格率为73.3%;其它类产品33个厂项,合格24个,合格率为72.7%。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7](2011)在《关于监督抽查铁路产品质量情况的通报 铁科技函〔2011〕698号》文中认为(2011年第3号)现将2011年第3批铁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通报如下:1产品抽查复查情况本批抽查产品47个厂项,合格39个,抽查合格率为83%(见附件1)。按产品分类,本批抽查机车类产品9个厂项,合格7个,合格率77.8%;车辆类产品7个厂项,均合格;工务类产品16个厂
卢德友,段东普[8](2010)在《严控采购物资质量 保证运输设备安全》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北京铁路局物资供应及物资质量管理现状的调查,找出目前在物资供应质量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通过有效的管理制度确保采购供应物资质量,保证大维修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运输设备可靠运转。
王雅琴[9](2010)在《铁路工业企业顾客满意度测评的探索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路货车制造与检修行业(以下简称铁路工业企业)原隶属于铁道部直属企业,由于国家改制的需要,铁路工业企业从铁道部分离出来,形成了由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国有企业。但是该行业的主产品仍然服务于铁路运输,
王忠文[10](2010)在《铁路产品质量技术监督机构的作用与发展》文中研究说明概述我国铁路工业产品质量管理情况,介绍铁路产品质量技术监督机构发展历程和现状,总结铁路产品质量技术监督机构为铁路运输安全所做的基础保障工作。在分析我国铁路发展规划和国外铁路产品质量检测及认证工作的基础上,提出铁路产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应对策略和发展方向。
二、铁道部监督抽查工业产品质量通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铁道部监督抽查工业产品质量通报(论文提纲范文)
(1)铁路产品质量抽查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中石油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经验借鉴 |
1.4 研究内容和意义 |
1.5 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安排 |
1.6 本章小结 |
2 铁路产品质量抽查制度的相关概念及当前现状 |
3 基于BOW-TIE模型的铁路产品质量抽查失效风险分析 |
3.1 概述 |
3.2 铁路产品质量抽查任务失效故障树 |
3.3 铁路产品质量抽查任务失效事件树 |
3.4 BOW-TIE分析法 |
3.5 铁路产品质量抽查过程BOW-TIE模型 |
3.6 铁路产品质量抽查风险规避措施 |
3.7 结论 |
4 历年铁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数据统计分析研究 |
4.1 概述 |
4.2 工作流程 |
4.3 质量抽查数据 |
4.4 产品不合格原因分析 |
4.5 存在的问题 |
4.6 提高有效性的措施 |
4.7 结束语 |
5 提高铁路产品质量抽查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 |
学位论文数据集页 |
(3)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文献综述 |
一、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 |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 |
三、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路径 |
第二节 内容分析法文献综述 |
一、描述性分析文献综述 |
二、比较分析文献综述 |
三、情感分析文献综述 |
四、趋势分析文献综述 |
五、可读性分析文献综述 |
第三节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 |
一、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二、免疫系统理论 |
三、国家良治理论 |
四、新公共管理理论 |
五、理论评述 |
第二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相关理论 |
一、制度变迁理论 |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 |
三、理论评述 |
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相关理论 |
一、内容分析法的功能和应用目的 |
二、内容分析法的认识论基础 |
第四章 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一节 国家审计体制分析 |
一、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 |
二、国家审计功能 |
三、国家审计的根本目标 |
四、国家审计组织体制 |
第二节 国家审计机制分析 |
一、审计组织方式 |
二、审计实施方式 |
三、审计评价方式 |
四、审计结论作出 |
五、审计报告方式 |
六、审计成果运用 |
七、审计人员管理 |
第五章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内容分析 |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第三节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第四节 确定分析单位 |
第五节 类目构建与编码 |
第六节 编码中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
一、效度检验 |
二、信度检验 |
第七节 数据分析结果 |
一、词频分析 |
二、关键词分析 |
三、语义网分析 |
四、聚类分析 |
五、情感分析 |
六、主题分析 |
第六章 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分析 |
第一节 可读性测量方法的选取 |
第二节 可读性指标结果分析 |
第三节 审计报告及公告信息接收者受教育程度 |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平均受教育程度 |
二、国务院领导平均受教育程度 |
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委员平均受教育程度 |
四、社会公众平均受教育程度 |
第四节 研究结论与分析 |
一、审计信息接收者平均受教育年数 |
二、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可读性分析 |
三、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报告可读性分析 |
四、审计结果公告可读性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 |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因——利益冲突与协调 |
一、国家审计制度利益冲突与协调的功能体现 |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体现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
第二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因 |
一、经济环境变迁拓展了国家审计的范围 |
二、政治环境变迁丰富了国家审计的内容 |
三、法律环境变迁增强了国家审计的权威性 |
四、文化环境变迁更新了国家审计理念 |
五、技术环境变迁创新了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政策建议 |
第一节 创新国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 |
一、明确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对象和内容 |
二、定期评估并更新审计对象和内容 |
三、关注民营资本的运营管理情况 |
四、构建对监管者再监督的有效机制 |
第二节 创新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 |
一、合理加大专项审计调查的比重 |
二、适当增加统一组织大型审计项目的数量 |
三、探索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路径 |
四、全面推进数字化审计 |
第三节 完善审计结果报告及公告制度 |
一、明确区分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范围 |
二、扩充政府审计工作报告的内容 |
三、控制审计结果公告中正面评价的词汇数量 |
四、进一步提高审计结果公告的可读性水平 |
第四节 完善审计结果落实制度 |
一、完善审计决定执行机制 |
二、完善审计建议采纳机制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局限 |
第三节 未来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4)基于Bow-tie模型的铁路产品质量抽查失效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铁路产品质量抽查任务失效故障树 |
2.1 故障树分析法 |
2.2 铁路产品质量抽查任务失效故障树 |
3 铁路产品质量抽查任务失效事件树 |
3.1 事件树分析法 |
3.2 铁路产品质量抽查任务失效事件树 |
4 Bow-tie分析法 |
5 铁路产品质量抽查过程Bow-tie模型 |
5.1 抽查前期准备阶段Bow-tie模型 |
5.2 抽样阶段Bow-tie模型 |
5.3 检验阶段Bow-tie模型 |
6 铁路产品质量抽查风险规避措施 |
7 结论 |
(5)2011年铁路劳动防护服监督抽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铁道部铁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介绍 |
2 监督抽查的依据 |
3 监督抽查检测项目、类型及判定原则 |
4 监督抽查总体情况 |
5 监督抽查不合格原因分析 |
5.1 不熟悉产品标准和项目类型 |
5.2 对逆反射布反光强度等级概念不清 |
6 本次监督抽查总结 |
(7)关于监督抽查铁路产品质量情况的通报 铁科技函〔2011〕698号(论文提纲范文)
1产品抽查复查情况 |
2反映的主要问题 |
3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意见 |
4本通报所公布的内容, 不得用于广告。 |
5本通报刊载于铁道部政府网站、铁道质量技术监督网, 可登录查询。 |
(8)严控采购物资质量 保证运输设备安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物资供应质量管理情况 |
1.1 物资供应质量总体情况 |
1.2 强化物资质量抽检, 保证采购物资质量 |
1.3 规范产品鉴定工作, 提高生产厂质量保证能力 |
1.4 严格供货方生产资质审查, 把住准入关 |
1.5 对抽查不合格及有质量问题反映的产品逐件追踪, 杜绝不合格产品上车上线 |
2 物资采购供应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 对策及措施 |
3.1 严格落实物资管理和采购、供应质量责任 |
3.2 把住源头, 严格审查料源渠道生产资质 |
3.3 加强物资验收和保管保养 |
3.4 加大行车重要物资产品质量抽查力度, 增加抽检频次 |
3.5 严格产品技术凭证管理 |
3.6 建立信息反馈制度, 加强产品运用质量的跟踪检查 |
3.7 及时收集采购物资技术标准和相关技术条件 |
3.8 加强对路局内多经单位产品的指导与监督 |
(9)铁路工业企业顾客满意度测评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铁路工业企业顾客的特点 |
二、铁路工业企业顾客满意度评价的历史方法 |
三、顾客满意度测评基本思路 |
四、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的建立 |
(一)测评要素的设立。 |
(二)测评指标。 |
(三)测评方法。 |
(四)顾客满意度测评结果的综合分析。 |
五、持续改进的效果 |
(10)铁路产品质量技术监督机构的作用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铁路工业产品质量管理概述 |
2 铁路产品质量技术监督机构 |
2.1 历史回顾 |
2.2 产品质量技术监督机构现状 |
3 产品质量技术监督的基础保障作用 |
4 铁路产品质量技术监督面临的形势与应对策略 |
4.1 面临的形势及其挑战和机遇 |
4.2 国外铁路产品质量检测及认证现状的启示 |
4.3 铁路产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应对策略 |
5 未来发展 |
四、铁道部监督抽查工业产品质量通报(论文参考文献)
- [1]铁路产品质量抽查有效性研究[D]. 张艳萍.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8(12)
- [2]关于我国铁路产品质量抽查工作的思考[J]. 王亚春,袁敦磊,崔冬芳,张艳萍. 中国铁路, 2017(07)
- [3]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D]. 徐纯. 武汉大学, 2017(06)
- [4]基于Bow-tie模型的铁路产品质量抽查失效风险分析[J]. 张艳萍. 铁道技术监督, 2016(12)
- [5]2011年铁路劳动防护服监督抽查分析[J]. 贺冰喆,李福敏,紫文芝.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12(03)
- [6]关于监督抽查铁路产品质量情况的通报[J].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道技术监督, 2012(01)
- [7]关于监督抽查铁路产品质量情况的通报 铁科技函〔2011〕698号[J].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道技术监督, 2011(10)
- [8]严控采购物资质量 保证运输设备安全[J]. 卢德友,段东普. 铁道技术监督, 2010(07)
- [9]铁路工业企业顾客满意度测评的探索与实践[J]. 王雅琴. 中国质量, 2010(02)
- [10]铁路产品质量技术监督机构的作用与发展[J]. 王忠文. 铁道技术监督, 2010(01)
标签: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论文; 审计报告论文; 质量监督论文; 国家审计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