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民经纪人侯正宇(论文文献综述)
吴正宇[1](2014)在《供销社在构建多渠道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作用研究 ——以锦州市供销合作社为例》文中认为本文结合我国农村农产品流通的实际和构建多渠道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必要性,运用文献法、社会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农产品流通概念、农产品流通的特点,国内外学者关于供销社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农产品流通在合作组织可借鉴和学习的经验,并针对锦州市农产品流通的现状,就供销合作社在构建多渠道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如何发挥作用做了一系列研究。本文分析了研究供销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意义和必要性,结合锦州市农产品流通的现状以及供销合作社的性质和在农村农产品流通的优势,进而对锦州市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分析了锦州农产品流通市场存在着农民投入资金不足,农村市场监管不到位,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农民生产盲目性大,农产品销售困难,中间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农产品深加工的少,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差,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数量少,品牌农产品少等问题,进而提出了锦州市供销合作社在构建多渠道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对策,深入推进“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工程,加强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打造立体化服务发展平台,形成产、销对接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多方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开发农产品金融和保险服务为农民提供资金保障,扎实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及农产品标准化建设,进行农产品流通人才队伍建设,并争取国家相关政策进一步支持等对策。
李婷[2](2013)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移民探究 ——以宁夏西吉县兴隆镇移民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移民为研究对象,以政策资料为基础,结合最新的田野调查,以宁夏西吉县兴隆镇移民村为个案,运用民族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文化人类学的意义上探讨当地的生态移民情况,得到有关生态移民及其社会适应、移民新社区构建的文化人类学思考以及相关的启示。第一章作为导论,主要阐述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以及调查对象的确定。在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本文的学科理论视角和相关的概念,以及调查方法和分析框架。第二章在宏观层次上对调查地区,即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移民的大背景和自然环境条件进行论述。第三章和第四章以兴隆镇屿秀新村这一特定的生态移民新建社区为对象,从整体上对社区的环境条件和社区结构特征及功能进行分析和论述。并借助分析生态移民社区成员的个案话语,从微观层次上展现生态移民和移民社区构建的全景和过程,并从个体层次上展现社区成员和家庭生活的特殊性。从生态移民中的社会文化变迁与适应角度出发,揭示移民过程被迫现代化所遭遇的困境。第五章就对文章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叶颉[3](2012)在《农村信息服务满意度实证研究 ——以福建省长乐市为例》文中认为农村是我国基层建设的关键。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使信息技术成为人们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动力,是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首先,论文从农村信服务满意度测评的研究背景进行阐述。农村信息服务作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农村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国“三农”建设的关键。从农村信息服务对象的角度对农村信息服务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有着巨大作用。其次,文章基于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农村信息服务的内涵,从农村信息服务的特征、服务对象、内容、平台等方面构建农村信息服务的理论框架;借鉴顾客满意度的研究成果提出农村信息服务满意度的内涵,分析并阐释农村信息服务满意度的形成机理。第三,本章从构成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四个要素出发,包括农村信息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渠道和服务保障,合理选取满意度评价的指标,通过设计合理科学的问卷以确保准确地了解农民对于农村信息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及其对农村信息服务各项内容的满意度。最后,根据农村信息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调查问卷对福建省长乐市乡镇行政村进行实证调查研究,分析长乐市农村信息服务现状,并对实证研究结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终从构成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渠道、服务保障四个角度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孙曦[4](2011)在《临夏市城市民族特色与风貌塑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率已接近50%,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塑造各具地方特点的城市特色、城市风貌,延续地方历史文脉,避免城市的“千城一面”,是学术界讨论的热门问题之一。与此同时,许多城市也相继委托设计单位及研究机构编制城市特色、城市风貌规划,但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编制研究单位对城市特色、城市风貌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同时,由于城市特色、城市风貌属于非法定层面的规划研究,因此相关的规划成果也千差万别。面对这样的情况,本文首先梳理归纳了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对城市特色、城市风貌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城市特色(Urban characteristics)”是指一座城市的内容和形式明显区别于其它城市的个性特征。决定城市特色的因素包括城市自然因素和城市社会因素两个方面。城市自然因素包含无形的自然因素及有形的自然因素。城市社会因素包含城市性质、产业结构、经济特点、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城市物质空间等。构成城市特色的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城市的特色,而城市的物质空间环境是城市特色最直观的表现。“城市风貌(Urban style)”是指城市在不同时期历史文化、自然特征和城市市民生活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有形的实体环境属性和无形的精神面貌特征。在中文语境下,风貌中的“风”是“内涵”,是对城市社会人文取向的非物质特征的概括,也是对城市精神的一种积极倡导;“貌”是“外显”,是城市物质环境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整体及构成元素的形态和空间的总和,是“风”的载体。有形的“貌”与无形的“风”,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形成特有的文化内涵、精神取向和相应空间载体的城市风貌。在明确了城市特色、城市风貌的概念之后,文章从决定要素、评价标准、塑造目标、研究范围等方面探讨城市特色、城市风貌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出各自研究的侧重点。提出城市物质空间的营造是城市特色塑造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对于城市风貌来说,物质空间环境的营造是风貌塑造的主体。城市风貌的塑造是以空间为平台,对积极的城市特色空间的倡导。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城市特色、城市风貌各自的塑造策略。城市特色的塑造主要从空间策略和非空间策略(包括政策措施、经济策略、社会策略三部分)入手。城市风貌的塑造主要从精神空间营造(包括宣传手段、教育手段两方面)和物质空间营造入手,其中物质空间的营造是城市风貌塑造的主体,文章通过借鉴生态学“基质、廊道、斑块”理论,从风貌定位、风貌总体结构、风貌分区控制、重点地段控制几方面提出营造城市物质空间的策略。为了进一步印证前期的理论研究成果,文章以甘肃省临夏市为例,探讨了临夏市民族城市特色、城市风貌的塑造策略。从政策、经济、社会、物质空间营造四方面,提出了如何塑造临夏民族地区的城市特色及城市风貌,以期对西部民族地区城市特色与风貌的塑造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孟凡博,闫元元[5](2010)在《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应用与发展——基于辽宁星火110科技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资源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对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提升,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丰富而有效的信息资源,对于农民增收,其意义是重大的。本文基于对辽宁星火110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分析,阐述了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应用与发展方向。
刘佳[6](2009)在《农民工劳务中介组织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获得了流动就业的自由,他们怀着对城市生活的向往,离开家乡,来到城市生活,从而在中国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他们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产物,也是影响中国社会结构变革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围绕农民工的问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们的就业问题。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之下,保证他们顺利就业就显得更为重要。我国农民工群体具有以血缘、地缘关系为主要寻工途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缺乏维权意识等特点,他们这些特点以及农民工群体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现实中西部省份劳务输出的需要,都说明了发展专门为农民工服务的中介组织的必要性。发展农民工劳务中介组织是保障农民工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向城市转移的重要手段。同时,对我国未来农村发展、城镇化建设乃至经济社会转型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民工劳务中介组织的发展中,存在诸如农村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网络建设相对滞、中介组织服务功能单一、缺乏针对农民工务工人员的个性化服务、中介组织市场准入不严格、发展不规范、政府监管角色定位不准确、相关法律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等等不足之处。针对上述问题,借鉴国内外劳务中介组织发展经验,完善、创新农民工劳务中介组织发展,应当从构建农村劳动力信息平台,培养农村劳务市场经纪人队伍,延伸劳务中介服务领域,开展订单式培训及规范发展劳动派遣模式等路径入手。
万峰海,叶昕,叶志平[7](2006)在《中国地名——中国名市 高邮》文中研究说明
肖传强[8](2005)在《山东省不同区域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山东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但是山东省的农业发展并不平衡,东、中、西部区域差距较大;同时不同区域农业的发展普遍存在诸如农民的文化素质低,科技应用能力差,信息渠道不畅通,驾驭市场的能力差,政府在指导农业生产方面存在着指令性强而指导性差等问题;进而导致以往农业结构调整实践效果差强人意。 本论文根据不同的气候、地理资源条件、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发展方式和不同发展基础,选择了山东省东部地区——莱阳市、中部地区——寿光市、西部地区——曹县三个县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根据区域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关联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对不同区域的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找出对策。对于东部地区要注重提高产品的质量,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创造自己的品牌,执行国际标准与国际接轨,努力开拓国外市场;中部地区以寿光为代表的蔬菜生产流通区要进一步增强蔬菜产业的科技含量,对蔬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原产品和初加工、深加工产品形成规模,做大做强蔬菜市场;以曹县为代表的山东西部种养殖业生产区应进一步改良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并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形成地区有代表性的品牌产品,让农民增产增收。
曹新军[9](2004)在《培育现代农民致富工程》文中研究说明
张宣[10](2003)在《海阔凭鱼跃——经纪人商海拾贝》文中指出 朋友,你大约一定到过海边吧!辽阔无际的大海,时而,波涛汹涌滚滚而来的潮水,撞在岸石上,激起千堆雪;时而,风平浪静,碧波万顷,浮光耀金。退潮时,金色的海滩多姿而迷人。尤其是,沙滩上那五色斑烂的贝壳,更令人爱不释手。朋友,你一定喜爱大海和海滩上美丽的贝壳吧!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经纪人商海去寻觅形形色色的诱人的贝壳吧!
二、农民经纪人侯正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民经纪人侯正宇(论文提纲范文)
(1)供销社在构建多渠道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作用研究 ——以锦州市供销合作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农产品流通的研究现状 |
一、 农产品流通概述 |
二、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三、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三章 锦州市农产品流通现状与供销社作用发挥 |
一、 锦州市区位优势 |
二、 供销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作用的发挥 |
三、 锦州市农产品流通现状 |
四、 锦州供销社在构建多渠道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供销合作社在促进构建多渠道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对策 |
一、 深入推进“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工程,加强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打造立体化服务平台 |
二、 形成产销对接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多方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 |
三、 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产品基地建设 |
四、 开发涉农金融服务,为农民提供资金保障 |
五、 扎实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
六、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保证人民的食品安全 |
七、 加强农产品流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
八、 加大国家财政投入的力度,扩大税费减免的范围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锦州市农产品流通状况调查表 |
致谢 |
(2)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移民探究 ——以宁夏西吉县兴隆镇移民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主题与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二节 生态移民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概述 |
第二章 生态移民的背景 |
第一节 生态移民区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 |
第三章 兴隆镇生态移民的个案表述与分析 |
第一节 迁入社区——屿秀新村的构成图景 |
第二节 移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适应 |
第四章 被迫现代化的困境 |
第一节 放旧了的新房子 |
第二节 开着摩托去种地 |
第三节 待不住的新区,回不去的老家 |
第四节 搬出新生活,还是搬成困难户? |
第五章 总结和启示 |
第一节 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共享社会优质资源 |
第二节 提升移民就业能力,帮助移民自强致富 |
第三节 加快产业发展,促进移民与城镇共同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一 |
附录二 |
(3)农村信息服务满意度实证研究 ——以福建省长乐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创新点 |
2 农村信息服务与满意度理论分析 |
2.1 农村信息服务概述 |
2.1.1 农村信息服务内涵 |
2.1.2 信息化背景下的农村信息服务 |
2.2 农村信息服务的理论框架 |
2.2.1 农村信息服务的特征 |
2.2.2 农村信息服务主体和对象 |
2.2.3 农村信息服务的内容 |
2.2.4 农村信息服务的平台 |
2.3 农村信息服务公众满意度理论 |
2.3.1 满意度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
2.3.2 农村信息服务满意度的内涵 |
2.3.3 农村信息服务满意度的形成机理 |
3 满意度指标体系构建与问卷设计 |
3.1 满意度调查的指标和测量体系 |
3.1.1 满意度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3.1.2 满意度指标体系的设计 |
3.1.3 满意度量表的编制 |
3.1.4 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
3.2 满意度调查的问卷设计 |
4 基于福建省长乐市农村信息服务满意度的实证分析 |
4.1 长乐市农村信息服务现状 |
4.1.1 农村信息服务方案的制定 |
4.1.2 乡镇村信息站点建设 |
4.1.3 信息员的配备 |
4.1.4 发展瓶颈 |
4.2 调查数据整理及样本结构分析 |
4.2.1 性别构成 |
4.2.2 年龄构成 |
4.2.3 人均纯收入 |
4.2.4 受教育程度 |
4.3 农村信息服务满意度分析 |
4.3.1 满意度指数分析 |
4.3.2 结果分析 |
4.4 基于个人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
4.4.1 变量设计 |
4.4.2 模型的回归分析 |
4.4.3 模型检验 |
5 对策与建议 |
5.1 基于农村信息服务主体的角度 |
5.1.1 增加财政投入 |
5.1.2 加强组织建设 |
5.1.3 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
5.2 基于农村信息服务内容的角度 |
5.2.1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5.2.2 加强教育培训 |
5.3 基于农村信息服务渠道的角度 |
5.4 基于农村信息服务保障的角度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临夏市城市民族特色与风貌塑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5 论文研究框架与章节内容关系 |
1.5.1 论文研究思路及框架(图1.8) |
1.5.2 论文章节关系及主要内容 |
2 城市特色、城市风貌理论研究 |
2.1 城市特色、城市风貌概念辨析 |
2.1.1 城市特色 |
2.1.2 城市风貌 |
2.1.3 城市特色、城市风貌的比较研究 |
2.2 城市特色、城市风貌的塑造目标 |
2.2.1 城市特色的塑造目标 |
2.2.2 城市风貌的塑造目标 |
2.3 城市特色、城市风貌的塑造策略 |
2.3.1 城市特色的塑造策略 |
2.3.2 城市风貌的塑造策略 |
2.4 小结 |
3 相关城市经验借鉴 |
3.1 乌鲁木齐 |
3.1.1 乌鲁木齐概况 |
3.1.2 乌鲁木齐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
3.1.3 新疆国际大巴扎的成功经验 |
3.2 丽江 |
3.2.1 丽江概况 |
3.2.2 丽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
3.3 对于乌鲁木齐、丽江成功经验的思考 |
3.3.1 思考之一:决定城市特色、城市风貌塑造成功与否的因素 |
3.3.2 思考之二:民族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特征分析 |
3.3.3 思考之三: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 |
3.3.4 思考之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保障 |
3.4 小结 |
4 临夏市特色资源探究 |
4.1 临夏自然资源概况 |
4.2 临夏民族文化资源概况 |
4.2.1 回族 |
4.2.2 东乡族 |
4.2.3 保安族 |
4.2.4 撒拉族 |
4.2.5 土族、藏族 |
4.3 临夏特色资源的作用方式 |
4.4 小结 |
5 临夏市城市民族特色与风貌构建的目标及原则 |
5.1 临夏市城市民族特色构建的目标及原则 |
5.1.1 构建目标 |
5.1.2 构建原则 |
5.2 临夏市城市民族风貌构建的目标及原则 |
5.2.1 构建目标 |
5.2.2 构建原则 |
5.3 小结 |
6 临夏市城市民族特色塑造策略 |
6.1 临夏市城市民族特色定位 |
6.1.1 文化特色定位 |
6.1.2 产业特色定位 |
6.1.3 空间特色定位 |
6.2 临夏市城市特色塑造策略 |
6.2.1 政策措施 |
6.2.2 经济策略 |
6.2.3 社会策略 |
6.2.4 空间策略 |
6.3 小结 |
7 临夏市城市民族风貌塑造策略 |
7.1 临夏市城市民族风貌定位 |
7.1.1 风貌定位的原则 |
7.1.2 临夏市城市风貌定位——东方麦加、生态之城 |
7.2 城市总体风貌结构 |
7.2.1 总体风貌构想 |
7.2.2 总体风貌结构 |
7.3 风貌分区控制 |
7.3.1 老城民族风貌传承区 |
7.3.2 西部民族商贸展示区 |
7.3.3 南部生态优化风貌区 |
7.3.4 东部现代新城风貌区 |
7.3.5 现代工业风貌园区 |
7.3.6 现代物流风貌园区 |
7.4 重点地段风貌控制 |
7.4.1 回民居住片区风貌控制 |
7.4.2 大夏河自然生态景观带风貌控制 |
7.5 小结 |
8 结语 |
8.1 基本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不足之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专着书籍类 |
期刊杂志类 |
学位论文类 |
图表目录 |
图录 |
表录 |
攻读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
(5)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应用与发展——基于辽宁星火110科技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信息与辽宁星火110科技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发展现状 |
(一) 信息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资源 |
(二) 辽宁星火110科技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发展现状 |
二、辽宁星火110科技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构建 |
(一) 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
1. 开发互动式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
2. 多种渠道促进农业科技资源信息建设 |
3. 建设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应用示范基点 |
(二) 建设科技服务支撑体系 |
1.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组织系统建设 |
2. 农业科技信息数据资源系统建设 |
3. 加强农业科技信息质量规范系统建设 |
三、辽宁星火110科技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应用 |
四、辽宁星火110科技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发 |
(一) 农业信息质量要可靠并经科学分析 |
(二) 政府部门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
(三) 区分不同的信息使用者 |
(6)农民工劳务中介组织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二、研究文献评述 |
三、论文的结构 |
四、论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劳动经济学相关理论概述 |
一、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及功能 |
(一) 劳动力市场的概念 |
(二)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
1、联系和结合功能 |
2、信息传导功能 |
3、评价显示和利益激励功能 |
二、中介组织理论概述 |
(一) 中介组织的概念 |
(二) 劳务中介组织的概念 |
(三) 劳务中介组织出现的经济学分析 |
(四) 劳务中介组织的作用 |
1、传递劳务信息的功能 |
2、促进劳动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
3、提供各种劳务中介服务,辅助政府完成一定的社会职能 |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 |
(一) 推-拉理论 |
(二) 成本-收益理论 |
(三) 二元结构理论 |
(四) 人力资本理论 |
(五) 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 |
第三章 发展我国农民工劳务中介组织的必要性及现状分析 |
一、发展农民工劳务中介组织的必要性 |
(一) 我国农民工自身特点要求有为其服务的中介组织 |
(二) 农民工群体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求有为其服务的中介组织 |
(三) 劳务输出的现实需要有为农民工就业服务的中介组织 |
二、我国农民工劳务中介组织的发展状况 |
(一) 农村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网络建设相对滞后 |
(二) 中介组织服务功能单一,缺乏针对农民工务工人员的个性化服务 |
(三) 农民工劳务中介组织市场准入不严格,中介组织发展不规范 |
(四) 劳务中介市场政府监管角色定位不准确,相关法律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
第四章 完善农民工中介组织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
一、美国的就业服务模式——“一站式服务” |
二、德国的三方合作职业培训制度 |
三、国内的两个案例 |
四、劳动派遣 |
(一) 劳务派遣的概念 |
(二) 劳务派遣模式中三方关系 |
五、经验总结 |
第五章 完善与创新农民工劳务中介组织的路径分析 |
一、构建全国统一的农村劳动力信息平台,为外出农民工提供优质信息服务 |
二、培养农村劳务市场经纪人队伍 |
三、延伸劳务中介服务领域,开展订单式培训,加速农民工“转型升级 |
(一) 农民工“转型升级”的客观必然性 |
(二) 延伸劳务中介服务领域,开展订单式培训 |
(三) 多方面创新、改革,加强农民工就业培训 |
(四) 发挥政府主导力量,加速农民工“转型升级” |
四、劳务派遣—农民工就业及权益保护的有效模式 |
(一) 劳务派遣模式的优点 |
(二) 我国劳务派遣就业模式未来发展对策建议 |
1、搭建人力资源培训增值平台,提高农民工组织承诺,实现劳务派遣品牌战略 |
2、增强劳务输出、输入地机构合作,注重民间力量的利用 |
3、完善、细化相关法律,促进劳务派遣模式规范发展 |
4、加强对劳务派遣机构和用人单位的监管,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山东省不同区域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选择莱阳、寿光、曹县三个不同县域的依据 |
2.2 材料来源 |
2.3 方法 |
2.4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山东省不同区域农业结构的现状 |
3.1 莱阳市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
3.2 寿光市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
3.3 曹县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
第四章 山东省不同区域农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4.1 莱阳市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4.2 寿光市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4.3 曹县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山东省不同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方向与指导原则 |
5.1 莱阳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方向与指导原则 |
5.2 寿光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方向与指导原则 |
5.3 曹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方向与指导原则 |
第六章 山东省不同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措施 |
6.1 莱阳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措施 |
6.2 寿光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措施 |
6.3 曹县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措施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农业的产业地位和农业的多重功能再认识 |
7.2 山东省农业结构调整的区域间整合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农民经纪人侯正宇(论文参考文献)
- [1]供销社在构建多渠道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作用研究 ——以锦州市供销合作社为例[D]. 吴正宇. 辽宁师范大学, 2014(06)
- [2]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移民探究 ——以宁夏西吉县兴隆镇移民村为例[D]. 李婷. 兰州大学, 2013(11)
- [3]农村信息服务满意度实证研究 ——以福建省长乐市为例[D]. 叶颉. 福建农林大学, 2012(01)
- [4]临夏市城市民族特色与风貌塑造[D]. 孙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01)
- [5]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应用与发展——基于辽宁星火110科技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的分析[J]. 孟凡博,闫元元. 农业经济, 2010(07)
- [6]农民工劳务中介组织发展问题研究[D]. 刘佳. 辽宁师范大学, 2009(07)
- [7]中国地名——中国名市 高邮[J]. 万峰海,叶昕,叶志平. 中国地名, 2006(06)
- [8]山东省不同区域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 肖传强.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9]培育现代农民致富工程[J]. 曹新军. 群众, 2004(03)
- [10]海阔凭鱼跃——经纪人商海拾贝[J]. 张宣. 经纪人, 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