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精神病人意外受孕人工流产的护理

32例精神病人意外受孕人工流产的护理

一、32例精神病患者非意愿受孕后人工流产术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叶玉婵,黄林芳,梁聪[1](2021)在《门诊无痛人工流产心理特征分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究门诊无痛人工流产心理特征分析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于我院门诊接受人工流产术的16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以其意愿为分组依据,将选择普通人工流产术的50例女性设为普通组,而选择无痛人工流产术的110例女性则设为无痛组。通过填写调查问卷与症状自测量表(SCL-90)的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处理所收集的资料。结果在恐惧因子得分比较上,无痛组低于普通组(P>0.05);两组SCL-90量表中敌对、焦虑、抑郁等各因子得分与SCL总分基本一致(P>0.05)。将无痛组女性SCL-90总分作为因变量,而年龄、婚姻状况与个人经济条件等一般资料作为自变量,对其影响因素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处理,结果显示影响无痛人工流产女性SCL-90总分的因素为社会支持总分、婚姻状况与生育状况。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有利于减轻女性的恐惧情绪,但其受社会支持、婚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仍然会产生负性心理。

谢玮琦[2](2020)在《不孕女性归因方式对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不孕不育是当下全球都在发生的一项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发生率正逐年升高。而不孕女性作为承担生育压力的主要角色,其心理健康可能直接关系到整个辅助生殖过程的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妊娠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了解不孕女性的心理特征,对其心理问题的成因作出分析,为改善其心理问题提出方案,是本研究的主要目标,其长远的目标在于最终能够找到一条通过心理干预调整进而改善不孕女性情绪的方式方法以往研究显示不孕女性具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状况,因此本次研究通过三个研究研究不孕女性抑郁和焦虑情况,其中研究一通过对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医生的访谈,初探不孕女性心理及情绪状况,并确定了研究二中的研究变量;研究二通过对不孕女性实施问卷调查,通过量化研究的方式,探究了不孕女性归因方式与抑郁和焦虑之间的关系,以及归因方式这一变量,在不孕女性其基本特征对抑郁焦虑影响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三对不孕女性进行访谈,探究了不孕女性归因方式的影响因素,并初步建立了理论模型。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不孕女性具有抑郁和焦虑的比例较高,分别为28.80%和20.78%。2.归因方对不孕女性的抑郁和焦虑有显着的影响,且归因方式在不孕女性的基本特征和抑郁焦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3.不孕女性归因方式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但高生育期望和负性事件具有一定共性。由此可见,不孕女性确实存在抑郁和焦虑的问题,且抑郁和焦虑会受到归因方式的中介影响,且这种归因方式可能具有的共同原因。

郭凌岑,钱芳波[3](2018)在《PAC服务模式对未婚女性流产术后心理及生殖健康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流产后关爱(PAC)服务模式对未婚女性流产术后心理与生殖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6月在本院门诊行人工流产术的未婚女性22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和PAC组各110例,分别实施常规术后服务模式、PAC模式。比较两组手术前后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评价术后避孕知识认知度,随访统计术后避孕措施落实情况及术后1年重复流产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PAC组SCL-90量表中躯体化、强迫症状、负性情绪(焦虑、抑郁、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评分均低于常规组,而生殖健康知识掌握度、避孕措施落实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6个月、1年,PAC组的重复流产率(1.0%、2.3%)低于常规组(6.9%、15.5%)(P<0.05)。结论:PAC服务模式有利于改善未婚人工流产女性术后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生殖健康知识掌握度及避孕措施落实率,降低重复流产率。

赵彬竹[4](2016)在《补肾健脾法分期治疗小卵泡排卵肾脾两虚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小卵泡排卵,又称“卵泡发育不良”,是指优势卵泡尚未发育成熟,即发生排卵的一种排卵障碍,卵泡卵子质量不高,临床周期妊娠率低,导致月经不调、不孕症、自然流产、复发性流产。西医主要采用促排卵治疗,但副作用多。中医药治疗有一定优势,无西药的副作用。其病机主要为肾虚、脾虚、肝郁。临床观察中,发现同样会引起自然流产、复发性流产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女性生殖密切相关,查阅文献发现卵巢亦为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促甲状腺激素能与促性腺激素相竞争,影响卵巢功能。[研究目的]本研究拟探索补肾健脾中药对小卵泡排卵肾脾两虚证的治疗效果,分析小卵泡排卵肾脾两虚证伴月经过少病人的月经周期、孕产史、基础性激素及甲状腺功能的水平。[研究方法]本课题收集符合月经过少、肾脾两虚证的小卵泡排卵患者42例,采集基本信息,主诉、现病史、月经史、孕产史、基础性激素及甲状腺功能,填写CRF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运用补肾健脾中药分经后期与经前期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经量及症状积分、超声监测的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情况、治疗后的妊娠结局。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补肾健脾中药分期治疗可改善月经量少症状,总有效率为92.5%。(2)治疗前后卵泡平均直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超声评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3)治疗前后肾脾两虚中医证候评分疗效有高达97.5%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月经提前P>0.05,没有明显差异;其余各组症状P<0.001,有显着性差异,说明中药治疗后中医症状有明显改善。(4)补肾健脾中药分期治疗40例小卵泡排卵患者,妊娠9例,临床妊娠率为22.5%。[研究结论](1)补肾健脾法分期治疗小卵泡排卵肾脾两虚证候疗效明显,说明补肾健脾中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肾脾两虚症状,增加月经量,改善月经周期,提高受孕率。(2)补肾健脾分期治疗能促进卵泡发育,提高卵子质量,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3)小卵泡排卵患者中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2.5mIU/L的发生率为52.5%。

黄河[5](2014)在《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探析》文中认为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是目前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实施人工流产会发生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对受术者或再次妊娠时对母婴均可产生不良影响;未婚人工流产女性除了要承受早孕反应、人工流产带来的躯体痛苦和心理压力外,还要承受传统文化价值观和禁忌带来的精神压力。这些身心创伤,将会长期威胁她们的生殖健康和心理健康,影响她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家庭和生育,严重的甚至有社会危害。本文以未婚人工流产女性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南京市某三甲医院妇产科计划生育手术室预约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30岁以下并自愿配合的女性进行了问卷调查,每套问卷包含5份专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人际归因量表、大五人格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及人口学信息若干,共回收有效问卷81套,包括已婚者38套,未婚者43套。并对其中7位配合度较高的未婚女性进行了一对一访谈。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社会精神医学的角度,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的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多维度探讨,并提出了干预与预防的策略。t检验结果显示:未婚组焦虑和抑郁程度分别为(48.79±7.81)和(50.91±8.84),显着高于已婚组的(40.70±9.23)和(41.54±10.54)(p<0.01),可见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结合受访者访谈资料,从马斯洛五个需要层次的角度梳理了不良心理问题的原因,同时,分析指出这些不良心理问题的消极影响。在人口学信息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人际归因量表、大五人格量表(NEO-FFI)的各维度与焦虑抑郁水平的相关性检验结果的基础上,以焦虑或抑郁水平(SAS或SDS量表得分)为因变量,以与未婚人工流产妇女的情绪相关性显着的多个变量作为自变量,使用逐步回归法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给出了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人格的神经质、内-外归因倾向、年龄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的焦虑水平影响最为显着,标准回归系数为0.477、0.315、-0.273;人格的神经质和年龄对抑郁水平影响最大,标准回归系数为0.613和-0.269。此外,人格的谨慎性、外倾性和开放性对客观社会支持影响最大。可见,人格与社会因素是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问题的重要关联因素。建议从围术期心理干预、归因干预、人格培养,以及推广流产后关爱服务几个方面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进行干预,以缓解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的不良情绪。并呼吁从加强性观念和性知识的基础教育、优化学校的相关管理、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媒体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等方面加以正确引导,期望能够建立多元社会支持系统,通过各系统的共同努力来预防未婚先孕,从根本上缓解未婚人工流产这一这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王淇[6](2012)在《关于生育权的理论思考》文中指出近些年来,社会上有关生育权的案件与纠纷不断地增多,有丈夫起诉妻子侵害其生育权的,也有夫妻共同起诉医疗机构的,更有死刑犯的妻子要求允许本人借助人工授精怀上丈夫的孩子等等。生育权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了人们热烈讨论的焦点话题。生育权的问题,自2000年以来一直是国内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对此已经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现有的研究仍然充满争议,包括生育权的性质问题、生育权的内容问题、生育权的主体问题、生育权的实现形式问题、生育权的制度控制问题等理论领域均没有达成基本共识,以及生育权的权利基础等深层次的理论命题,对以上诸问题笔者认为十分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从生育权保障范围的扩展这一基本视角切入进行研究,目前在国内同类研究中仍具有一定新意。在笔者看来,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与医疗技术的进步,传统的以身份权制度来保障生育权的制度设计已无法适用现实的要求,应当从人格权的角度加以保障,从这种角度来讲,生育权的性质从身份权转向人格权的趋势所反映的乃是生育权主体的扩展与新兴生育技术的产生所引发的社会现实需要,因而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也符合人类社会多元文明的发展特征。

姜林平[7](2012)在《未婚先孕人工流产青少年围手术期综合心理干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对来院就诊并同意进行调查研究的200例未婚先孕人工流产青少年的焦虑状况调查,探讨该人群不良心理特征,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2、通过对未婚先孕人工流产青少年进行围手术期综合心理干预,探讨通过降低未婚先孕人工流产青少年围手术期焦虑情绪,进一步完善未婚先孕青少年人工流产过程的医疗模式。方法:1、基线研究:以2010年09月~2012年1月在吉林长春丽人医院妇产科人流室就诊并同意进行调查研究的200例14-24岁未婚先孕人工流产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进行一般资料、焦虑自评量表(SAS)、人格问卷测量表(EPQ)、社会支持评定表(SSRS)调查及生理指标测定。2、心理干预研究:将基线调查中存在焦虑情绪的未婚先孕人工流产青少年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并通过对十预组研究对象进行围手术期综合心理十预:时间为术前一小时、术中、术后一小时,内容包括环境设置、认知疗法、支持疗法(语言疏导、家庭关怀、人文关怀、放松辅导、音乐放松);对照组无心理干预的对照研究方法。结果:1、200例未娇先孕人工流产青少年的基线调查中:有焦虑情绪者占76%,其中轻度焦虑者占47%.中毒焦虑者占15.5%,重度焦虑者占13.5%。2、影响未婚先孕人工流产青少年焦虑情绪的因素有:社会支持、人格内向、孕天数、经济收入状况、年龄。3、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未婚先孕人工流产青少年围手术期血压、脉搏、术中疼痛程度评价表、人工流产综合症发生率、术后1小时阴道总出血量、术后一小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均进行比较.结果标明:术中疼痛程度评价表、人流综合症发生率、术后一小的焦虑自评量表(SAS)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压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压、脉搏、术后1小时内阴道总出血量量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1、影响未婚先孕人工流产青少年围手术期心理干预效果的因素有:有无心理干预、文化程度、主观支持、经济收入状况、年龄。,结论:1、未婚先孕人工流产青少年存在焦虑情绪的发病率高,应引起重视。2、未婚先孕人工流产青少年焦虑情绪受社会支持、人格内向、经济收入状况、孕天数、年龄影响。3、围手术期综合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未婚先孕人工流产青少年的焦虑情绪、减轻术中疼痛程度、降低人工流产流综合症的发生率。4、影响未婚先孕人工流产青少年焦虑情绪变化的因素有:有无心理干预、文化程度、主观支持、经济收入状况、年龄。

花曼航[8](2011)在《施氏砭术综合疗法治疗人流术后肾虚血瘀型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人工终止妊娠术依照方法可以分为药物流产术和人工流产术。人工流产术是指妊娠14周以内,因疾病、防止先天性畸形儿出生、遗传病及非法妊娠等原因而采用的人工终止妊娠手术。人工流产术是目前国内外妇产科医生最普遍采用的终止早孕的方法,也是非意愿妊娠女性最常选择的终止妊娠方式。因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及经济发展,人们性观念日益开放,未婚先孕及已婚再孕的人群日益增多。有文章报道,中国每年有一千万非意愿妊娠的妇女选择流产,在已婚育的妇女中,98%非意愿妊娠者选择人工流产。在我国由于受文化背景、社会行为规范和法律道德的影响,未婚先孕的女性也多以人工流产为结局。然而,人工流产手术后各种不适症状以及其远期并发症所造成的身心健康伤害,务必引起医学界的关注。人工流产手术给患者带来种种不适症状,调摄不当则有可能继发各种远期并发症,这一状况符合现代医学亚健康的诊断。龚海洋等认为: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低质状态,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它既可继续发展为疾病,也可经自身调节或治疗而恢复健康。现代社会中,女性社会地位在提高,家庭生活与工作负担却在加重,特别是人工流产术后很多女性忽视了必要的调摄,女性亚健康状态也成为时代的产物。因为如调摄不当,在这种状态之后很可能发生的即是所谓的人工流产远期并发症,吴英杰认为主要包括:月经失调甚至闭经、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及输卵管炎、子宫颈管及宫腔粘连、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性不孕、再次妊娠晚期流产率及早产率增高、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增高等。中医疗法如口服中药、针刺、灸法等传统疗法在预防和治疗人工流产术后导致的远期并发症有着很好疗效。近年来,中医传统新兴的砭术综合疗法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也取得卓效。目的穴位、经络和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施氏砭术综合疗法采用砭石刮法刺激经络、针刺穴位配合砭石温熨,使机体建立新的平衡,远离亚健康状态。临床上已有用施氏砭术综合疗法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取得一定效果的报道。本项目针对人工流产术后女性这一特殊时期常表现出来的躯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不适状态或机体适应能力的降低状态,提出了“人工流产术后女性亚健康状态”这一概念,采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施氏砭术综合疗法治疗人工流产术后肾虚血瘀型亚健康状态及其对术后心理亚健康状态患者疗效及治疗优势。为临床治疗人工流产术后女性亚健康状态提供新型有效的治疗方式,探讨并制定完善有效施氏砭术综合疗法方案和临床操作规范,有利于临床推广并应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3月至广东省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随机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71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的患者人工流产术后除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外,还实施施氏砭术综合疗法;对照组只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采用人工流产术后亚健康症状评分,并结合多项指标对两种治疗方式进行临床观察,最后将相关数据输入Epideta,建立数据库,并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组71例,人工流产术后3天阴道出血总量多于月经量者占4.2%,等于月经量者占28.2%,少于月经量者占67.6%,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最短为2天,最长为7天;对照组70例,多于月经量者占12.9%,等于月经量者占50%,少于月经量者占37.1%,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最短为3天,最长为9天。两者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施氏砭术综合疗法减少人工流产术后阴道持续出血时间及术后阴道出血量的效果优于对照组。2.两组人工流产术后患者月经的首次复潮时间,治疗组平均为32.40±3.85天,对照组平均为36.14±5.51天,两者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说明人工流产术后实施施氏砭术综合疗法,有助于机体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内分泌恢复。3.在纳入研究141例患者人工流产术前3个月月经周期均正常,两组术后第2月、第3月月经自然复潮均是70例。治疗组术后第2月月经周期为30.99±3.00天,术后第3月月经周期为31.47±3.22天;对照组术后第二月月经周期为32.07±3.66天,术后第3月月经周期为32.90±3.78天,将两组人工流产术后第2月、第3月月经周期分别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O.05),说明提示施氏砭术综合疗法有助于人工流产术后的女性建立规律月经周期。4.对治疗组与对照组人工流产术后首次月经复潮伴围经期不适症状发生数量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施氏砭术综合疗法有助于减少人工流产术后首次月经复潮围经期不适症状发生。5.两组人工流产术后2周、1个月躯体、心理亚健康症状评分分别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人工流产术后实施施氏砭术综合疗法能够改善患者术后躯体、心理亚健康状态,‘尽快消除患者术后不适身心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6.对照组人工流产术后2周、1个月躯体亚健康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人工流产术后2周和术后1月躯体、心理亚健康症状评分各自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人工流产术后实施施氏砭术综合疗法1个月治疗的患者在心理、躯体亚健康方面改善效果优于术后实施施氏砭术综合疗法2周治疗的患者。提示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多,改善术后患者心理、躯体亚健康状态愈明显,而无任何干预治疗措施下人工流产术后患者躯体不适症状将会长时间持续。7.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疗效自评,分为痊愈、有效、好转、无效四个等级。治疗组71人,痊愈42例,显效21例,有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70例,痊愈30例,有效20例,好转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5.7%。两组疗效自评等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自评优于对照组。结论施氏砭术综合疗法能减少人工流产术后患者阴道出血的时间和阴道出血量,调整术后月经复潮时间,有助于术后建立规律月经周期,减少人工流产术后患者月经复潮围经期不适症状发生,改善术后患者心理、躯体亚健康状态,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有助于减少人工流产术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陈旭[9](2008)在《针灸治疗痛经的取穴规律研究及痛经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痛经是妇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程度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者。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女性痛经的发生率较高,并且很多患者强忍疼痛,并不及时检查治疗。痛经不但影响正常工作、生活,还可能掩盖病情,延误恶性妇科疾病的治疗,甚至对生育和生命造成威胁。目前治疗痛经常用的西药主要有非甾类抗炎药、避孕药等,这些药物副作用较多。而中成药的服用又有个体差异,效果不很理想。针灸治疗痛经,疗效确切、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易于被广大患者接受。电针方法可以较客观地控制刺激量,便于定量分析。然而,目前针灸临床治疗痛经选穴庞杂、规范的穴位研究较少,给临床治疗痛经的选穴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选择最有效的穴位成为目前针灸界重要课题之一。本课题以探讨针灸治疗胞宫相关疾病及痛经的穴位特异性、观察高校女生痛经发生率及证型分布等的情况为目的,从文献综述、文献研究和痛经流行病学调查三方面,分析针灸治疗胞宫相关疾病及痛经的取穴规律、目前高校女生中痛经高发原因及证型分布特点等,以期为临床治疗痛经选择最有效穴位提供依据,并为治疗痛经的大样本临床试验的开展提供病源及相关信息。另外,本课题还进行了电针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的初步临床观察,通过对小样本预试验结果趋势的分析,以期为临床正式试验选择非相关穴作对照提供一定参考。本文分为文献综述、文献研究、痛经流行病学调查及附篇四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综述部分文献综述共分两部分:一、中医对胞宫的认识以及中西医对痛经及其病因病理的认识中医认为胞宫功能与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正常密切相关。中医认为造成痛经的病机主要为肾气亏损、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蕴结,导致冲任气血亏虚或气血不畅,“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造成痛经。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原发性痛经机理主要与内分泌因素、神经与神经递质、钙镁离子、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环境、情绪等因素相关。继发性痛经可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妇科肿瘤、宫颈口粘连狭窄等疾病引起。二、三阴交穴的古代应用和现代研究探讨了该穴的命名、功用、主治及临床应用现状。三阴交穴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功能健脾、疏肝、补肾。现代医学对该穴的形态学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三阴交穴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结构,进一步增加了对该穴的认识。三阴交主治范围广泛,古代文献中涉及脾胃病症、痛症、妇产科病症、肾膀胱病症、肺病症、心脑病症及其他病症,现代临床研究中涉及生殖、泌尿、消化、免疫、内分泌系统及疼痛等,动物实验中涉及生殖、消化、免疫等方面。第二部分文献研究部分针灸治疗胞宫相关疾病及痛经的穴位特异性研究文献研究部分共分两部分:一、针灸治疗胞宫相关疾病的穴位特异性研究古代文献研究中,查阅了清末以前的42部主要的中医针灸着作。通过统计发现,与胞宫相关穴位共104个,使用最多的为三阴交,其次为中极、气海、关元等穴。与胞宫相关经穴所在经脉,涉及十二条正经及任督二脉,最多的为任脉、肾经,其次为脾经、膀胱经、胃经等经脉。现代文献研究中,在CNKI数据库检索了1979年-2007年的294篇针灸治疗胞宫相关疾病的文献。通过统计发现,与胞宫相关穴位共73个,使用最多的为三阴交,其次为关元、中极、足三里、气海、次髎等穴。与胞宫相关经穴所在经脉,涉及除小肠经外的十一条正经及任督二脉,最多的为脾经其次为任脉、膀胱经、胃经、肝经等经脉。古今文献汇总统计,初步得出针灸治疗胞宫相关疾病的取穴规律:三阴交为临床常用的主穴之一;按部位取穴治疗胞宫相关疾病以下腹部(任脉穴居多)及腰骶部穴位(膀胱经穴居多)最常用;膝下以肝、肾、脾经穴位为主。二、针灸治疗痛经的穴位特异性研究查阅古代中医针灸专着25部,统计发现,治疗痛经穴位共38个,使用最多的为三阴交,其次为阴交、水道、四满、内庭、关元等穴。治疗痛经穴位所在经脉,涉及胃经、任脉、肾经、膀胱经、脾经、大肠经、胆经、肝经、心包经,其中最多的为胃经,其次为任脉、肾经、膀胱经、脾经等经脉,督脉、心经、三焦经、小肠经、肺经未涉及。检索1992年至2007年间针灸治疗痛经的现代文献185篇,统计发现,治疗痛经穴位共47个,使用最多的为三阴交,其次为关元、中极、气海、足三里、次髎等穴。治疗痛经穴位所在经脉,涉及任督二脉及脾经、肾经、肝经、膀胱经、胃经、心经、大肠经、心包经、胆经,其中最多的为脾经,其次为任脉、膀胱经、胃经、肝经、肾经等经脉,而肺经、小肠经、三焦经未涉及。古今文献汇总统计,初步得出针灸治疗痛经的取穴规律:三阴交穴为临床常用的主穴之一,按部位取穴以下腹部(任脉穴居多)及膝下穴位(肝、肾、脾经穴位为主)最常用。第三部分痛经流行病学调查高校女生月经及痛经情况调查问卷目的:为了解女大学生月经、痛经及伴随症状的发生情况。方法:自制并发放流行病学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973份,回收率为97.3%。结果:女大学生的初潮年龄主要在1215岁,占调查总人数的86.20%,平均初潮年龄为13.28±1.36岁;493例患者有痛经,占总人数的50.67%;经期伴随症状发生率较高;痛经辨证分型中,寒湿凝滞型和气滞血瘀型两型所占比例较大;不同年级女生痛经发生率不同。讨论:①女生平均月经初潮年龄较以往呈现提前趋势,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有关;②本科二至四年级学生课业繁重、就业压力大、起居饮食不规律,容易导致痛经发生;③女生贪凉饮冷、精神紧张、情绪异常等情况多有发生,可以导致寒湿凝滞或气滞血瘀,均可引起痛经。第四部分附篇电针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的初步临床观察目的:通过电针三阴交穴与非相关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的比较,初步观察三阴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以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三阴交和悬钟组),每组3例,根据随机方案及与试验相适应的盲法对患者进行电针治疗。电针频率为2/100 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于痛经开始的第一天、VAS疼痛评分≥40mm时开始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3天。结果:1. VAS量表分值统计:三阴交组与悬钟组VAS分值:在第一次针刺5min、10min、30min及针刺结束后30min,三阴交组与悬钟组的VAS分值从前后差值比的均值比较发现:各时间点三阴交组止痛疗效相对优于悬钟组。2.RSS量表分值统计:第1次治疗后三阴交组与悬钟组RSS-COX2差值比(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无差异。但从均值的大小趋势来看,第1次治疗后,悬钟组差值均值略高于三阴交组;而第2次治疗后,三阴交组差值均值较高于悬钟组。讨论:本试验为小型预试验,因为样本量小,无法做统计学处理,因而,试验结果仅初步反映穴位效应的趋势,为课题的正式试验选择非相关穴做对照提供参考。从疗效评价指标(VAS和RSS-COX2)的变化趋势上分析,电针三阴交对原发性痛经的止痛疗效相对优于悬钟,但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

涂玲[10](2008)在《辅助生殖技术从业机构伦理管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on technique,ART)的飞速发展,使得人类繁衍过程从完全受自然法则控制的传统方式,逐渐演变为自然法则约束为主,科技手段干预为辅的现代方式。实践证明,ART不仅为不孕不育症患者带来了福音,还能够阻断遗传病在家系中的垂直传替。但是,由于ART所涉及的,除了不孕不育夫妇的利益外,还有他们的家庭、后代及其所处的社会的利益,这就使ART的实施比其他医学技术涉及到更广泛而复杂的法律、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自ART诞生以来,有关于此技术应用及其后果的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就一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际上,尽管由于受到宗教信仰和不同文化传承的影响,不同国家对于ART的操作规范不尽相同,但无一不从政府和政策层面上逐步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当然,随着ART的不断发展,许多相关法律法规还远未达到完善的境界。这就要求所有实施ART的医疗和科研机构,在ART的实施过程中,当遇到利益冲突和伦理难题时,应该多问几个“应该怎么办”并以极其审慎而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探索,切实保障ART成为有益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工具。为了探讨ART机构在伦理管理方面的作用,本研究首先从国际国内ART伦理调控和中国与欧美国家伦理管理的历史及其ART伦理规范、制度的对比着手,讨论了生物医学技术创新与科学技术发展及伦理道德的关系,提出了以下一些新观点:生物医学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阶段,辅助生殖技术是生物医学创新的成果,尽管这些当代的先进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引起了一系列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但是,ART有着它的科学创新性和社会顺应性。只要我们正视任何可能由此带来的潜在的负面影响并设法予以规避,我们就一定能利用它的先进性来为人类造福。其次,本研究从ART的一般概念及发展简史入手,用生命伦理学的观点对与ART相关的伦理问题进行了反思和评述,进而探讨了医疗机构在实施ART时进行伦理管理的必要性,并针对这种管理的组织保证、实施手段以及落到实处的具体措施和价值体现。提出了如下的新观点:①建立能切实发挥ART伦理监督与决策职能的伦理委员会工作机构,是ART实行伦理管理的组织保证;②不断加强医学伦理的监督,是增强优良道德约束能力的必要手段;③贯彻落实完善的知情同意,是ART伦理管理落到实处的真实体现。最后,本研究从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案例分析入手,对ART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常常发生的,医务人员可能面对的常见问题进行了伦理学探讨,并针对ART机构在面对伦理难题时的困惑时应当如何进行案情分析、问题识别和要点辨析,如何将伦理原则和方法引入决策过程,以确保ART机构沿着正确方向运行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尽管对于ART的技术价值、技术伦理及对社会的影响问题,由于“人们之间的价值观念的差异以及对于人类社会今后的发展缺乏确定的预见而众说纷纭”,但是,ART与所有的生物医学技术一样,已经与我们所生存的社会密切的融为一体。只要我们坚持运用医学伦理学的原则指导,发挥ART伦理委员会的伦理管理职能,在全过程中加强伦理咨询和督导,贯彻真实完善的知情同意,就可以保证其始终在符合人类优良道德、符合广大民众利益的轨道上运行,就一定能够使其发挥积极的、革命性的意义。

二、32例精神病患者非意愿受孕后人工流产术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2例精神病患者非意愿受孕后人工流产术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无痛人工流产心理特征分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SCL-90各因子得分、SCL-90总分对比
    2.2 无痛组SCL-90总分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2)不孕女性归因方式对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不孕不育国内外现状
        1.1.2 不孕症的医学解释及方案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不孕女性心理
        2.1.1 不孕女性的心理特征
        2.1.2 影响不孕女性心理的因素
        2.1.3 不孕症女性的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影响及干预
    2.2 归因方式
        2.2.1 归因方式的理论发展
        2.2.2 归因方式的实证研究
        2.2.3 归因方式对抑郁焦虑的影响
        2.2.4 归因方式的测量及量表
3 问题提出及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内容方法
        3.2.1 研究问题及假设
        3.2.2 研究方法
        3.2.3 实验方案
4 研究一:不孕女性情绪特征临床医生访谈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设计
    4.3 研究对象
    4.4 研究工具及程序
    4.5 访谈研究效度分析
    4.6 研究结果
    4.7 研究结果小结
5 研究二:归因方式对不孕女性情绪的影响调查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
    5.3 研究方法
    5.4 实验材料
        5.4.1 基本信息问卷
        5.4.2 抑郁自评问卷(SDS)
        5.4.3 焦虑自评问卷(SAS)
        5.4.4 归因方式问卷(ASQ)
    5.5 研究结果
        5.5.1 被试基本信息及量表得分统计性结果
        5.5.2 量表信度分析
        5.5.3 归因方式对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
        5.5.4 患者特征对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
        5.5.5 患者特征对归因方式的影响
        5.5.6 归因方式的中介效应分析及模型
    5.6 研究结果小结
6 研究三:不孕女性归因方式成因访谈研究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对象
    6.3 研究设计
    6.4 研究工具及程序
    6.5 访谈研究效度分析
    6.6 研究结果
    6.7 研究结果小结
7 讨论
    7.1 不孕女性的情绪特征
    7.2 不孕女性归因方式特征
    7.3 归因方式对不孕女性情绪的影响——正负性事件
    7.4 归因方式对不孕女性的影响——四维度
    7.5 归因方式在不孕女性特征和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
    7.6 归因方式特点的影响因素
    7.7 不孕女性归因方式的影响因素模型初探
    7.8 对不孕女性心理的干预建议和对策
    7.9 研究不足与展望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致谢

(3)PAC服务模式对未婚女性流产术后心理及生殖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临床资料收集
    1.3 流产后服务模式
    1.4 观察指标
        1.4.1 心理健康状态评估
        1.4.2 生殖健康知识掌握度
        1.4.3 避孕措施落实情况
        1.4.4 术后重复流产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手术前后SCL-90评分比较
    2.3 两组生殖健康知识掌握度比较
    2.4 两组术后避孕措施落实情况比较
    2.5 两组术后1年重复流产率比较
3 讨论

(4)补肾健脾法分期治疗小卵泡排卵肾脾两虚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小卵泡排卵的现代医学研究
        1 小卵泡排卵的发病率研究
        2 卵泡发育机制研究
        3 甲状腺功能对卵泡发育的影响机制研究
        4 小卵泡排卵的诊断
        5 小卵泡排卵的西医治疗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对小卵泡排卵的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中医治疗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4 研究方法
        5 观察指标
        6 疗效判断标准
        7 统计方法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临床研究结果
        3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病因病机分析
        2 方药分析
        3 临床疗效分析
        4 小卵泡排卵与年龄的关系
        5 小卵泡排卵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关系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个人简历

(5)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逻辑起点
    1.2 研究背景
        1.2.1 我国人工流产的现状
        1.2.2 未婚人工流产増多的原因
        1.2.3 未婚人工流产的危害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4.1 国外相关研究回顾
        1.4.2 国内相关研究回顾
    1.5 基本架构与创新之处
        1.5.1 基本架构
        1.5.2 创新之处
第2章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社会支持理论
        2.2.2 归因理论
        2.2.3 大五人格理论
        2.2.4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3 研究对象与研究假设
        2.3.1 研究对象
        2.3.2 研究假设
    2.4 研究方法
        2.4.1 文献研究
        2.4.2 问卷研究
        2.4.3 访谈研究
第3章 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问题的核心表征:焦虑与抑郁
    3.1 量表结果统计与分析
        3.1.1 未婚组与已婚组焦虑与抑郁程度的差异检验
        3.1.2 个体焦虑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
        3.1.3 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存在突出的焦虑与抑郁情绪
    3.2 访谈记录与不良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生理需要受影响
        3.2.2 安全需要受到影响
        3.2.3 爱与归属的需要面对冲突
        3.2.4 尊重的需要受到影响
        3.2.5 自我实现的需要无望
    3.3 不良心理问题的消极影响
        3.3.1 生理危害
        3.3.2 影响工作或学习
        3.3.3 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3.3.4 社会危害
第4章 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问题的关联因素:人格与社会
    4.1 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问题关联因素的相关分析
        4.1.1 人口学相关
        4.1.2 社会支持相关
        4.1.3 归因方式相关
        4.1.4 人格相关
    4.2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4.2.1 心理状态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4.2.2 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度的回归分析
第5章 问题的回应策略:社会支持、干预与预防
    5.1 缓解个体不良情绪的干预建议
        5.1.1 医疗机构的围术期干预
        5.1.2 归因干预
        5.1.3 人格培养
        5.1.4 推广流产后关爱服务
    5.2 预防未婚先孕的策略:多元社会支持
        5.2.1 加强性观念和性知识的基础教育
        5.2.2 优化学校的相关管理
        5.2.3 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5.2.4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5.2.5 加强媒体的正确引导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附录2 人际归因量表
附录3 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O-FFI)
附录4 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录5 抑郁自评量表(SDS)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6)关于生育权的理论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 写作思路与章节安排
第一章 生育权的理论反思
    第一节 生育权的内涵
        一、 生育权的含义
        二、 生育权的历史发展
        三、 生育权的法律规范
    第二节 生育权的构成要件
        一、 生育法律关系
        二、 生育权的主体
        三、 生育权的内容
    第三节 生育权的权利性质
        一、 目前争议
        二、 从身份权向人格权的转换
第二章 生育权的法律限制
    第一节 生育限制的原理
        一、 生育限制的理由
        二、 生育限制的表现
    第二节 生育权与计划生育
        一、 计划生育的历史发展
        二、 计划生育与生育许可
        三、 计划生育与生育调节
    第三节 非法生育与社会抚养费
        一、 社会抚养费的含义与法源
        二、 社会抚养费发展及意义
        三、 社会抚养费的适用现状及完善
第三章 生育方式的发展与突破
    第一节 生育方式概说
        一、 传统生育方式与生育权保护
        二、 新兴生育方式的历史发展与技术类型
    第二节 异质人工授精的法律保护
        一、 异质人工授精的概念与主体
        二、 异质人工授精的法律基础
        三、 供精者的地位及保护
    第三节 代孕生育的法律保护
        一、 代孕现象及背景
        二、 代孕的概念与类型
        三、 代孕法律关系的基础
        四、 代孕子女归属与规制问题
    第四节 克隆生育的法律保护
        一、 克隆技术的历史发展
        二、 对克隆人的支持与反对
        三、 克隆人问题的立法构想
第四章 特殊群体的生育权保障
    第一节 单身女子的生育权利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单身女子生育权的合法性问题
        三、 单身女子生育权的实现困境
        四、 单身女子所生子女之利益的保障
    第二节 单身男子的生育权利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男性生育权争议与理论基础
        三、 男性生育权的限制
    第三节 同性恋者的生育权利
        一、 社会对待同性恋的态度变迁
        二、 同性恋者的结婚权
        三、 同性恋者生育权的限制
    第四节 智障者的生育权保护
        一、 问题的缘起与困境
        二、 智障者的生育权基础
        三、 智障者生育权的实现方式
    第五节 死刑犯的生育权保护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死刑犯之生育权问题的理论分歧
        三、 死刑犯生育权的实现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7)未婚先孕人工流产青少年围手术期综合心理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未婚先孕人工流产青少年心理状况调查研究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第二章 未婚先孕人工流产青少年围手术期综合心理干预研究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2.6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8)施氏砭术综合疗法治疗人流术后肾虚血瘀型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人工流产术并发症的研究
        1.1 人工流产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1.2 现代医学对人工流产术近期并发症研究及预防
        1.3 现代医学对人工流产术远期并发症研究及预防
    2 中医对人工流产术后(堕胎后)研究
        2.1 中医古籍对堕胎后病因病机论述
        2.2 现代中医对堕胎后病因病机论述
        2.3 现代中医对堕胎后临床症状观察
        2.4 现代中医(口服辨证中药)对改善人工流产术后症状治疗
        2.5 现代中医(针刺疗法)对改善人工流产术后症状治疗
    3 现代医学及中医对于亚健康论述
        3.1 现代医学对于亚健康概念的论述
        3.2 中医学对于亚健康概念的认识
        3.3 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
    4 人工流产术后女性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分析
        4.1 女性亚健康状态现状分析
        4.2 人工流产术后女性亚健康状态的提出及意义
    5 砭石疗法
        5.1 砭石疗法发展
        5.2 新砭石疗法
        5.3 施氏砭术综合疗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分析处理
    第二节 临床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治疗结果
第三部分 分析和讨论
    1 理论基础
    2 结果分析
    3 不良事件
    4 应用前景
    5 存在问题
    6 今后研究思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针灸治疗痛经的取穴规律研究及痛经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Abstract)
缩略词英汉对照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西医对胞宫及痛经的认识
        1. 中医对胞宫的认识
        2. 中医对痛经的认识
        3. 痛经病因病理的现代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三阴交穴的古代应用及现代研究
        1. 三阴交穴的古代应用
        2. 三阴交穴的现代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针灸治疗胞宫相关疾病及痛经的穴位特异性研究
    一 针灸治疗胞宫相关疾病的穴位特异性研究
        1. 古代文献研究
        2. 现代文献研究
        3. 古今文献统计结果对比及汇总
        参考文献
    二 针灸治疗痛经的穴位特异性研究
        1. 古代文献研究
        2. 现代文献研究
        3. 古今文献统计结果对比及汇总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痛经流行病学调查 高校女生月经及痛经情况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附篇 电针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的初步临床观察
    前言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辅助生殖技术从业机构伦理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言
    0.1 研究背景
        0.1.1 ART发展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0.1.2 国际ART立法及管理状况回顾
        0.1.3 国内ART立法简史和伦理管理现状
    0.2 研究目的与意义
    0.3 研究方法与思路
    0.4 研究成果
第一章 生物医学技术创新与ART应然性
    1.1 生物医学技术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阶段
    1.2 生物医学技术创新与伦理道德关系的理论审视
        1.2.1 生物医学技术创新与伦理道德相互对立论
        1.2.2 生物医学技术创新与伦理道德一体论
        1.2.3 生物医学技术创新与伦理道德无关联论
        1.2.4 生物医学技术创新与伦理道德决定论
        1.2.5 生物医学技术创新与伦理道德辨证统一论
    1.3 辅助生殖技术(ART)产生的必然性
        1.3.1 ART是人类科学发展的必然阶段
        1.3.2 ART增强了家庭的社会适应能力
        1.3.3 ART是实现社会公正的一种重要手段
        1.3.4 ART及其衍生技术为阻断遗传病提供了新的诊疗手段
        1.3.5 ART为"计划生育"国策保驾护航
第二章 辅助生殖技术、伦理问题及其反思
    2.1 辅助生殖技术(ART)的一般概念及发展简史
        2.1.1 人工授精(AI)
        2.1.2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2.1.3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
        2.1.4 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PGD)
        2.1.5 克隆(clong)繁殖
    2.2 ART的伦理问题
        2.2.1 生育与婚姻的分离所引发的传统道德感的危机
        2.2.2 异源性配子、合子所引发的伦理问题
        2.2.3 医源性多胎妊娠现象令人忧虑
        2.2.4 ART衍生技术对社会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影响
        2.2.5 商业化倾向所引发的伦理问题
        2.2.6 "克隆"引起的恐慌
    2.3 ART伦理问题反思与评述
        2.3.1 对异源性配子、合子所导致家庭模式多元化及血亲通婚问题的伦理反思与评述
        2.3.2 对医源性多胞胎的伦理反思与评述
        2.3.3 对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PGD)的伦理反思与评述
        2.3.4 对于"代孕母亲"的伦理反思与评述
        2.3.5 对于人工授精和精子库的伦理反思与评述
        2.3.6 对"克隆"技术的伦理反思及评述
第三章 医学伦理委员会---ART伦理管理的组织保证
    3.1 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历史回顾与现状
        3.1.1 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成立背景
        3.1.2 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历史回顾
        3.1.3 我国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现状
    3.2 ART伦理委员会的组织构建
        3.2.1 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分类
        3.2.2 ART伦理委员会的组建
    3.3 ART伦理委员会的功能及基本职责
        3.3.1 ART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基本功能
        3.3.2 ART伦理委员会的职责
    3.4 ART伦理委员会的运作范例
        3.4.1 ART伦理委员会的产生
        3.4.2 ART伦理委员会的构成
        3.4.3 ART伦理委员会的运作
    3.5 ART伦理委员会的实践评价
        3.5.1 ART伦理委员会的实践价值
        3.5.2 ART伦理委员会的实践评价
第四章 常规的咨询、督导---ART伦理管理的重要机制
    4.1 ART伦理督导的涵义及价值
        4.1.1 伦理咨询与伦理督导的涵义
        4.1.2 ART伦理咨询和督导的价值
    4.2 ART伦理督导的价值实现途径
        4.2.1 ART伦理内在监督的模式
        4.2.2 ART伦理外在监督的模式
    4.3 ART伦理督导的实践范例
        4.3.1 将伦理学基本原则的学习作为伦理督导内在机制实施的基础
        4.3.2 将员工伦理义务践行的情况作为利益兑现评价的重要依据
        4.3.3 将伦理学理论研究作为培养医院管理骨干的重要手段
        4.3.4 将ART受者群体的意见作为伦理督导外部机制实施的主要途径
    4.4 ART伦理督导的评价
        4.4.1 伦理督导的内、外在机制并重为ART健康发展创造了适宜环境
        4.4.2 伦理督导施行难点和重点同抓为ART有序进行提供了保障
        4.4.3 伦理督导的多种方式并用促进了ART伦理管理的价值实现
        4.4.4 伦理督导的常规作用发挥为ART的法制化进程奠定了实践基础
第五章 完善的知情同意----ART伦理管理的真实体现
    5.1 知情同意的历史渊源
        5.1.1 家长式医患关系医疗实践中的知情同意
        5.1.2 出于医生权威的知情同意
        5.1.3 出于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
    5.2 知情同意的内涵与意义
        5.2.1 知情同意的伦理内涵
        5.2.2 知情同意的伦理意义
    5.3 ART知情同意的困境
        5.3.1 传统家庭观念以及ART技术应用的目的性影响了患者知情同意的个体性
        5.3.2 技术的专业性、复杂性影响了患者对ART知情同意的理解
        5.3.3 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影响了患者ART知情同意的全面性
        5.3.4 传统家庭观念和社会压力影响了ART患者知情同意的真实表达
    5.4 ART知情同意的对策
        5.4.1 充分的信息告知是ART知情同意的基础
        5.4.2 配偶的同意和支持是ART知情同意的必要条件
        5.4.3 个案化的文本是ART知情同意的表达形式
    5.5 ART知情同意的实践评价
        5.5.1 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规范是贯彻ART知情同意的根本
        5.5.2 辩清参加主体是落实ART知情同意的重要内容
        5.5.3 反复、充分的告知是ART知情同意的保障
第六章 临床案例辨析
    6.1 要求接受植物人丈夫的精子受孕
    6.2 丈夫"智力低下",要求行供精人工授精治疗
    6.3 妻子做供精人工授精受孕后,丈夫身亡
    6.4 供卵(捐卵)——商业利益与补偿
    6.5 高龄妇女要求体外受精的咨询
    6.6 不愿减胎的多胎妊娠妇女
    6.7 "代孕"风波
    6.8 丈夫为精神病患者,要求供精人工授精
    6.9 丈夫为艾滋病毒感染者,要求行供精体外受精
    6.10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GD的咨询
    6.11 IVF剩余冷冻胚胎的获取困惑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伦理管理在ART中的实践与评价
附录1,人类ART和人类精子库伦理原则
附录2,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
附录3,纽伦堡法典
感恩篇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32例精神病患者非意愿受孕后人工流产术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无痛人工流产心理特征分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叶玉婵,黄林芳,梁聪. 智慧健康, 2021(07)
  • [2]不孕女性归因方式对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D]. 谢玮琦.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3]PAC服务模式对未婚女性流产术后心理及生殖健康的影响[J]. 郭凌岑,钱芳波.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8(09)
  • [4]补肾健脾法分期治疗小卵泡排卵肾脾两虚证的临床观察[D]. 赵彬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5]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探析[D]. 黄河. 南京师范大学, 2014(02)
  • [6]关于生育权的理论思考[D]. 王淇. 吉林大学, 2012(08)
  • [7]未婚先孕人工流产青少年围手术期综合心理干预研究[D]. 姜林平. 山西医科大学, 2012(03)
  • [8]施氏砭术综合疗法治疗人流术后肾虚血瘀型亚健康状态的研究[D]. 花曼航.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1)
  • [9]针灸治疗痛经的取穴规律研究及痛经的流行病学调查[D]. 陈旭.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12)
  • [10]辅助生殖技术从业机构伦理管理的研究[D]. 涂玲. 中南大学, 2008(12)

标签:;  ;  ;  ;  ;  

32例精神病人意外受孕人工流产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