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跨组织工作流的Web服务组合技术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林汤权[1](2019)在《协同任务中关键资源服务链发现与概念漂移检测方法》文中研究说明在协同任务环境下,借助工作流管理系统实现企业业务、信息和资源整合,使得多组织参与的业务过程执行更加高效。但是,由于资源服务数量巨大,种类庞杂,资源服务选取效率亟待提高。伴随着业务过程的执行,服务于业务活动的资源服务形成资源服务链(Resource-Service Chain,RSC),挖掘资源服务链对于提高资源服务选取效率以及优化业务过程执行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资源服务往往由其特征描述,这些特征间又存在相关性,因此,从特征间相关性分析入手,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资源服务链,本文的研究工作如下:(1)关键资源服务链发现方法。通过分析业务数据集,研究资源服务链中上游资源服务对下游资源服务的影响程度。具体地,资源服务间的影响关系由资源服务特征间的关联程度决定,基于资源服务特征值的定基指标,研究资源服务间的关联程度,即影响度;基于资源服务特征间的影响度,研究关键资源服务链的发现方法;并以电器类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为例进行仿真实验,验证本文提出的关键资源服务链发现方法的有效性。(2)关键资源服务链的概念漂移检测方法。通过分析业务数据集,研究资源服务间影响度的变化。首先提出一种融合密度和秩次的聚类方法(Clustering Combining Density with Rank,DenRank),在不同时间窗口下,对上下游资源服务特征的影响度进行聚类,建立资源服务链的影响度基准;再从关键特征序列层面对关键资源服务链进行概念漂移检测,并设计实验验证本文提出的关键资源服务链概念漂移检测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探讨本文提出的基于关键资源服务链的概念漂移检测方法在中小企业云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系统中的应用过程。
邓式阳[2](2019)在《基于逻辑Petri网的Web服务组合与优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成熟与应用普及,软件开发和应用呈现出明显的面向服务特征。Web服务在面向服务体系结构、分布式计算以及软件与数据重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随着Web服务数量的不断增多,如何快速发现服务,或者利用现有的服务进行组合以快速构建新的增值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在海量服务库中很多服务具有相似的功能和接口,将功能相似的服务映射为一个服务簇,可以增大服务发现粒度,缩减服务查找空间,提高搜索效率。本文利用逻辑Petri网作为形式化工具建立了一种Web服务簇模型,并利用这种模型对Web服务的组合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库树形结构编码的相似性计算方法建立高效的领域本体概念库是基于语义的服务发现的重要基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库树形结构编码的相似性计算方法,将本体概念按照本体树的层次结构进行编码,可以将本体概念的语义距离转换为字符编码距离,而不必通过查找本体树确定,可以大幅度降低服务聚类、服务发现过程中概念相似性计算的复杂度。(2)提出了一种基于逻辑Petri网的Web服务簇模型对逻辑Petri网的定义进行改进,以逻辑向量表示逻辑表达式,在进行引发条件判断时便于提高计算效率。基于逻辑Petri网的理论,将服务簇看作逻辑Petri网的变迁,以服务簇接口参数看作逻辑Petri网的库所集,服务的参数集合表示为基于服务簇参数的统一的逻辑向量,建立Web服务簇模型。在服务匹配时,可以将用户请求中的参数集转换为基于服务簇参数的逻辑向量,然后可以通过逻辑比较判断是否匹配。这样可以使基于语义的相似匹配限制在服务簇比较的级别,在服务簇内部则采用基于逻辑向量的匹配,可以降低参数语义匹配的规模,提高服务发现效率。(3)提出了基于逻辑Petri网服务簇的服务组合发现体系与算法提出了基于逻辑Petri网服务簇的静态组合和动态组合相结合的方法。动态组合方法是按照逻辑Petri网可达性计算的方法,按照并行分层的思想搜索服务簇和服务簇中的服务,建立服务组合的规划图。静态方法保存将成功发现的服务簇组合结构,逐步建立服务簇组合库。在进行服务发现时,首先搜索服务簇组合库。如果服务簇组合满足用户请求,则根据服务簇组合结构进入服务簇查找服务,否则就进行动态搜索。这种静态组合和动态组合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提高组合发现效率。(4)提出了一种基于QoS和逻辑运算的服务组合优化算法对服务组合发现过程中建立的服务组合的规划图进行逆向裁剪,可以获得优化的组合服务。在进行逆向裁剪时,基于服务的最优组合QoS值动态确定阈值进行服务过滤,可提降低组合规模,为用户提供多个最优组合;将组合服务的构建过程表示为逻辑析取范式向逻辑合取范式转换的过程,可以利用逻辑运算公式快速处理冗余服务,提高服务组合的效率,并保证获得最简化的组合服务。利用基于逻辑Petri网服务簇的服务发现与组合方法和基于QoS和逻辑运算的服务组合优化算法,可以缩减服务空间,降低语义比较规模,提高计算速度,有利于提高海量服务数据库的发现与组合效率。
孙剑[3](2019)在《Web服务选择和供应商任务指派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的软件开发方式得到了软件行业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Web(World Wide Web)服务是目前作为SOA中服务的一种主要实现方式。在SOA架构下,基于Web服务的软件开发主要包括Web服务选择组合和供应商参与开发方式。通过Web服务选择组合可以实现从纷繁的Web服务中选择最优的服务,将它们组合成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通过供应商参与开发,企业可以借助供应商专业技术能力来参与软件产品的设计,以实现特定要求的软件产品。由于目前软件工程中并没有严格的统一尺度来度量Web服务的各种属性,导致不能简单的利用制造行业中选择标准组件的方法来解决Web服务选择问题。同时对于Web服务选择和供应商参与开发过程中任务指派问题还需要考虑许多约束条件的限制,比如在不确定性环境下Web服务供应商的任务指派、基于QoS(Quality of Service)属性约束下Web服务选择问题等等。因此,研究Web服务选择和供应商任务指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目前,对基于Web服务的软件开发多局限在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Web服务选择和供应商任务指派过程中涉及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用户需求、QoS属性(如可靠性、可用性等)和供应商的各种特性(协同能力、开发周期等)进行客观描述,并基于这些定量的描述构建决策模型和方法,为软件工程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服务。(1)针对QoS属性取值以及用户偏好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VIKOR-GRA的直觉模糊多属性Web服务选择方法。该方法利用直觉模糊集对QoS属性值和用户偏好进行客观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将VIKOR和GRA方法相结合,实现了多属性Web服务的选择排序。结合应用实例并通过灵敏度分析、与直觉模糊TOPSIS-GRA方法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决策方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有效性和辨识度。(2)研究了基于工作流的Web服务组合选择问题。针对传统智能算法在求解Web服务组合选择优化问题时存在寻优能力不高、稳定性差和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导致出现早熟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烟花算法,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烟花算法选择策略进行改进。同时为了提高算法局部挖掘能力和全局开采能力,将高斯变异和柯西变异策略相结合形成混合变异算子,并在混合变异算子中引入邻域结构,进而提高算法局部搜索的性能。(3)研究了基于用户需求的Web服务选择问题。针对传统QFD在确定QoS属性权重过程中对用户满意度和需求竞争性因素考虑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QFD-IFS、Kano模型和信息熵的QoS属性权重综合确定方法。利用QFD-IFS方法将用户需求转换为QoS属性,计算出QoS属性的基础权重值。引入Kano模型确定用户需求满意度指数,并对基础权重值进行改进,得到满意度权重值。考虑本企业用户需求的实际表现,利用信息熵计算QoS属性竞争性修正因子,从需求竞争性关系角度对满意度权重值进行改进,进而改善了用户需求分析的准确性和客观性。(4)针对供应商开发能力、费用、时间、协同关系和Web服务相关性信息存在不确定的问题,提出了协同开发环境中Web服务供应商的模糊任务指派模型。根据用户偏好程度,通过语言量化OWA算子系数,调节指标权重系数,将复杂的模糊多目标优化问题化简为单目标优化问题来进行求解。实现了协同开发环境中供应商开发的Web服务性能最优、协同开发时间最短以及成本最短的需求目标。
秦江龙[4](2018)在《面向Web服务组合的建模与映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Web服务及其组合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随着单个Web服务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业务需求,Web服务组合成为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Web服务组合不但可以提高Web服务的复用率,减少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而且可以根据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灵活地进行组合。对已有的Web服务进行组合构成新的Web服务,新的Web服务作为一类特殊的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强大的功能。Web服务组合的建模、分析与验证、实现是Web服务组合生命周期中极为重要的三个阶段。众多研究者用图形化方法、形式化方法、业务流程执行语言的方法对Web服务组合进行了研究。但是大部分研究者往往使用单一的方法对所有阶段进行建模和描述,没有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的特点。图形化方法虽然简单直观、易于理解,适合于Web服务组合的建模阶段,但是其语义使用自然语言描述,存在着二义性和不一致性,因此并不适合用于Web服务组合的分析与验证、实现阶段。建立在数学基础之上的形式化方法虽然具有形式化的分析与验证手段,适合于Web服务组合的分析与验证,但是形式化方法高度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并不适合用于Web服务组合的建模、实现阶段。业务流程执行语言虽然能够在流程引擎上直接执行,适合于Web服务组合的实现阶段,但是业务流程执行语言是非形式化的,它涉及过多的实现细节,抽象程度不高,因此并不适合于Web服务组合的建模、分析与验证阶段。目前,现有文献尚没有将各个阶段建模特点与建模语言有机结合,Web服务组合的建模、分析与验证、实现之间存在着鸿沟。本文提出将业务流程建模标注(BPMN)、工作流网(workflow nets)和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PEL)三种具有不同特点适用于不同阶段的非形式化建模语言和形式化建模语言有机结合的方法,贯穿Web服务组合生命周期的建模、分析与验证、实现等三个阶段。实现了业务流程建模标注到工作流网的映射以及工作流网到业务流程执行语言的映射,达到了从建模到实现过程无缝衔接的目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业务流程建模标注建模的Web服务组合中存在的不规范、结构不同但语义相同的问题。本文提出良构Web服务组合的七大特征,给出Web服务组合过程、Web服务组合、良构Web服务组合过程、良构Web服务组合的定义,给出从普通Web服务组合到良构Web服务组合的转换规则,按照转换规则将普通Web服务组合转换为良构Web服务组合。解决了Web服务组合中不规范、构造结构多样性的问题。(2)针对BPMN标准规约使用自然语言描述Web服务组合的执行语义,无法对Web服务组合进行语义分析的问题。本文提出良构Web服务组合到工作流网的映射规则,用Petri网精确定义了Web服务组合的语义,并实现了Web服务组合到工作流网的转换工具Orch2PetriNet。利用弱互模拟关系检测Web服务组合与所生成的工作流网在行为上是等价的,从而验证映射结果的正确性。(3)针对Web服务组合中具有共性的缺少开始事件、结束事件或者缺少开始事件和结束事件,并行网关和排他网关混用、排他网关和并行网关混用,Web服务组合不合理等三大类问题。本文借助工作流网分析技术,将Web服务组合中的语义错误归结为工作流网中的结构问题或者性质问题,具体来说,Web服务组合缺少开始事件、结束事件或者缺少开始事件和结束事件及网关混用的问题,通过相应的算法以及已有的Petri网验证工具进行结构分析;Web服务组合不合理的问题,通过Petri网验证工具进行性质分析。对于发现的问题,修改建模阶段的Web服务组合模型,映射成工作流网,再次使用相应的工具及算法检测工作流网是否还存在问题,直到没有问题为止。(4)针对工作流网转换成可执行的业务流程执行语言的问题,本文提出工作流网到可执行的业务流程执行语言的映射算法,给出构件的定义以及顺序构件、选择构件、挑选构件、循环构件和流构件对应的BPEL代码,通过迭代的方法反复选取不同类型的构件,提供BPEL转换,化简工作流网,从而实现整个工作流网到BPEL代码的映射和转换。总之,针对Web服务组合生命周期中的建模、分析与验证、实现等三个阶段,本文提出了不同阶段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持从建模到实现过程的平滑过渡。最后通过一个完整的案例验证所提出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
王露[5](2018)在《基于服务网的Web服务组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化的发展,Web服务技术成为面向服务计算的核心技术。分布式计算模型Web服务组合成为网络上服务集成的有效机制。目前,Web服务组合技术研究主要从Web服务形式化描述、Web服务组合形式化方法以及Web服务组合验证等方面展开。论文在传统Web服务组合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展开了以下三方面内容的研究。(1)在逻辑Petri网基础上扩展提出服务网SN模型,用于Web服务组合形式化建模,对Web服务组合结构(顺序、分支、并行等)进行形式化描述。分析基于SN模型的Web服务组合合理性,给出服务组合动态行为的合理性评价标准,采用可达树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将SN模型应用于电子商务销售系统Web服务组合建模,根据Web服务组合合理性验证标准,采用可达树验证电子供货系统Web服务组合结构的合理性。(2)针对服务执行具有时间约束的Web服务,基于SN模型扩展提出具有时间约束变迁的时间服务网TSN模型,变迁的时间约束对应Web服务可执行的时间约束。具有时间约束的Web服务组合合理性标准包含服务可调度性,同时给出服务可调度性、时效性的分析方法。将TSN模型应用于保险赔付系统Web服务组合建模,分析了保险赔付系统Web服务的可调度性以及系统整体时效性。(3)跨组织的、服务执行没有严格时间约束的Web服务组合采用组合服务网CSN形式化描述。由于基于CSN建模的跨组织Web服务组合结构庞大,采用可达树分析组合合理性存在一定困难。因此,论文提出基于静态网结构方法分析跨组织Web服务组合合理性。将CSN模型应用到电子商务交易的跨组织Web服务组合建模,基于静态网结构方法分析电子商务交易模型的合理性。
张键锋,王劲[6](2017)在《基于工作流的Web服务组合模型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单个Web服务无法满足企业的应用需求,对多个Web服务进行组合的研究尤为必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流模板的服务组合模型,旨在通过定义和发布静态的Web服务,搭建基于工作流的Web服务业务流程组合模型,实现在工作流流程中调用静态的服务组合。
孙勇[7](2016)在《支持跨组织工作流应用的可靠服务计算模型及其优化算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云计算、服务计算以及社会计算等新技术不断应用于企业信息领域,越来越多的业务过程跨越了企业组织边界,构成了不同组织间松散耦合的服务工作流。跨组织工作流的广泛应用将传统的封闭、静态、可控的企业计算环境迁移到以开放、动态、不确定为特征的面向大规模服务计算的分布式系统。然而,支持跨组织工作流应用的可靠服务评估模型正面临着协同作弊和虚假评价等各种恶意攻击,严重影响了企业之间的协同工作效率。而且,传统的服务评估模型只适用于小规模企业信息系统,难以满足大数据环境下跨组织工作流可靠性评估和实时计算的要求。因此,本文从跨组织工作流的可靠性、服务性能、服务组织关系以及服务可信性等多个角度出发,采用基于超平面划分的Skyline计算、多子群协同优化、小批量学习预测与综合分析、社会协同计算以及在线聚类推荐等理论和方法,建立支持跨组织工作流应用的可靠服务计算模型,并提出面向大规模服务计算的工作流自动优化算法,解决跨组织复杂业务过程的动态优化与异构系统集成等可靠服务计算问题。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性贡献归纳如下:1)提出一种面向大规模服务计算的跨组织工作流调度优化算法,针对大规模服务的选择和组合优化问题,设计一种跨组织工作流调度优化的算法集成框架,通过集成Skyline过滤技术、逆向分层调度、以及权值迭代优化等模型方法,解决了已有工作流调度优化模型存在的效率问题。首先,通过引入超平面投影划分模型,过滤冗余候选服务,建立Skyline服务数据集,提高了服务选择的效率,并运用理论证明分析了Skyline模型算法的可行性,发现了Skyline服务数据数量远小于所有候选服务数量的重要原因;然后,采用逆向分层的优化算法,确定初始工作流调度方案;最后,在初始方案的基础上,围绕工作流截止期,提出权值迭代优化计算方法,通过逐步优化工作流调度模型,从而获得最优方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跨组织工作流调度优化算法具有良好的效率与正确性,为解决大规模服务的选择和组合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实用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提出一种求解工作流可靠性计算问题的多子群协同进化算法,为解决传统优化约束模型的惩罚系数难以设置问题,将跨组织工作流可靠性计算问题转化为双目标优化问题,把工作流约束条件作为其中一个优化目标,而工作流可靠性优化作为另外一个目标;在可靠性计算模型和混合离散粒子群算法的基础上,设计出相应的粒子编码和带扰动的位置更新算子;综合考虑双目标优化问题的特点,定义了一种新颖实用的均匀多样性适应度函数,将进化群体分解为若干子群,让各进化子群在不同方向上协同搜索目标解;最后根据适应度进行排序,构造出基于非支配集合的全局最优解。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跨组织工作流可靠性优化算法具有良好的效率,求得的最优解集全部满足约束条件,且分布和质量均优于基于非支配档案的混合离散粒子群算法。3)在动态不确定的大规模服务计算环境下,单一服务性能评估值难以全面解释跨组织工作流的服务性能状态问题。因此,采用了综合的服务性能预测与分析方法,从不同阶段和不同角度分析服务的性能状态,通过计算服务过去某段时间的历史性能、当前性能、将来性能以及趋势等多个性能值,合理地评价跨组织工作流的服务性能。而且,针对大规模服务性能预测算法的时间效率问题,在综合权衡了批量学习法和随机梯度下降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小批量学习的服务性能预测方法,改善了服务性能预测与分析方法的时效性;并且,理论分析了基于在线学习的服务性能预测算法的收敛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流服务预测算法的时间效率,解决了大规模服务预测算法的时效性问题。4)针对跨组织协同计算带来的不可靠性和社会网络所固有的大规模性问题,引入社会计算的理论与方法,提出支持跨组织工作流应用的社会协同计算模型及其优化算法,首先,采用基于工作流任务子网的分层优化模型,有效地划分复杂社会网络图,从而简化社会网络成员的关系评估问题;然后,根据划分后网络的拓扑特征,改进了快速介数中性算法,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种基于工作流任务子网连接点的快速介数中心性计算方法,以高效地选取跨组织业务项目的领导者;最后,采用基于任务子网划分的最短路径近似算法,实现了快速查找跨组织业务过程的协作成员;并且,理论证明了社会协同计算模型及其优化算法的可行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大幅降低了社会协同计算的复杂性,保证了较高的准确性,解决了工作流任务成员之间的关系评价和人工服务组合优化的时效性问题,为社会工作流的任务分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具备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5)针对大规模服务计算环境中聚集反馈、协同作弊和虚假评价等问题,通过融合在线聚类推荐、共谋欺骗检测、个体恶意识别等技术,提出了一种支持跨组织工作流集成应用的可信服务推荐方法,首先,根据跨组织工作流日志中企业服务用户反馈评分信息,综合考虑大规模服务计算的大数据特性问题,提出基于改进更新规则的在线k-均值聚类算法,通过自动修正权重的聚类分组方差计算,并进行递减增量优化,提高了在线k-均值算法的聚类质量;然后,建立一套复合检测机制识别出不同性质的虚假行为,充分考虑团体的同谋行为特征和协同攻击现象,利用聚类的性质和同谋团体异常性的特征,检测出协同作弊团体;并对已通过评估认定的聚类分组,进一步检测分组中个体不诚实行为,引入偏离率和声望值,通过迭代计算,综合分析反馈评价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最后,采用协同过滤技术度量用户行为的偏好相似性,实现了快速的可信服务推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支持跨组织工作流应用的可信服务推荐算法具有良好时间性能,有效地解决了大规模服务推荐中虚假反馈的问题。
汪潇洒[8](2016)在《随机QoS感知的Web服务组合概率分析研究》文中指出Web服务作为分布式计算的一种新式构件模型与协作关系,已经在电子商务与企业应用集成等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为资源的动态与跨组织分享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并已快速成长为构造跨组织分布应用的标准框架。随着Web服务标准与技术的逐步发展,开发与部署Web服务已经变得更加容易。Web服务在分布式应用中提供了集成与交互机制,使得基于Web服务的应用具有高度互操作性、可重用、跨平台与松耦合的特点,近年来广受学术界与工业界关注。当单个Web服务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时,为完成业务目标,可对多个功能局限的服务进行有机组合,进而构造大粒度的具有内部流程逻辑的组合服务,并通过运行组合服务以提高Web服务的重用性,产生增值服务。由于Web服务应用的逐步推广,功能相同的服务越来越多,为了从众多Web服务中动态地选择最适合用户需求的服务,不仅要考虑服务功能属性的需求,而且需要考虑非功能属性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的需求,如响应时间、吞吐量、成本、可靠性等。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与运行环境的动态性,使Web服务的QoS具有强烈的随机性,其构造的组合服务的QoS也必然具有随机性,从而使用户面临对组合服务的QoS需求无法被满足的风险。因此,为了使Web服务组合满足用户的QoS需求、降低组合服务的使用风险,有效的辨识与控制组合服务的QoS风险将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了组合服务QoS风险信息的表示与获取。通过获取组合服务QoS准确的概率特性来描述其随机性,以达到有效辨识服务风险的目的。本文利用一种基于重要性采样的仿真方法,在随机PERT网络中对Web服务组合的QoS进行概率分析。方法通过一个简单的分布函数,并引入权重函数以实现对目标分布函数的无偏估计。以实际的Web服务QoS数据为基础进行实验,对重要性采样技术和蒙特卡洛仿真的合理性和效率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利用重要性采样技术进行组合服务QoS概率分析具有更高的精度与效率。最后设计了一个获取组合Web服务QoS概率分布的原型系统。
张子建[9](2015)在《可信服务建模技术及其平台软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Web服务在电子商务等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Web服务功能比较单一,且功能相似质量不同的服务很多,有时为了获得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权利,服务商甚至不惜造假欺骗客户。针对这种服务不可信,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的服务组合建模框架,以及如何基于大量散布在因特网环境中的Web服务组装可信的组合服务,以提高服务资源的重用率,成为当下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服务选择以及服务组合建模框架的研究现状,并对Web服务质量属性(Quality of Service,QoS)进行了分析建模,提出了一个基于动态贝叶斯的可信服务模型,分别给出了服务的直接可信度、推荐可信度、QoS监控一致性可信度以及可信度的综合计算方法。论文从数据流与控制流两个方面分析了服务间的关系,并对其进行了形式化描述,基于可信的服务整合QoS约束与服务行为约束方法,提出了一个支持服务动态组合的服务选择算法,该算法先是对服务候选集中服务进行可信度分析,通过多线程淘汰那些可信度较低的服务,依据服务间行为约束与QoS约束的条件继续淘汰那些不合要求的服务组合方案,实现快速动态地服务选择,按照服务组合结构来计算组合服务的总体可信度。论文实现了一个可信的服务组合建模原型系统,针对OWLS的特点,对OWLS进行扩展,原型系统具有描述服务非功能属性的特点;结合过程描述语言PSL和过程建模语言VPML,基于VPML设计了一种服务组合建模语言CSML,支持服务组合的可视化建模,最后通过一个案例来验证本文的原型系统的可行性。
黎乐儿[10](2015)在《基于Web服务的跨组织工作流性能预测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敏捷供应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企业集成信息系统从组织内部扩展到组织之间。SOA通过建立模块化服务,来支持所在组织以及外部组织共同参与到一个跨组织的业务过程中,为企业极大改善了B2B交流平台。与此同时,Web服务逐渐成为了SOA的最佳实践,基于Web服务的跨组织工作流应运而生。企业的业务过程需要满足一定的性能指标才能实现其商业目标。有效预测工作流性能,分析工作流中的各个服务Qo S对工作流整体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服务计算环境中,不同用户对同一个服务会有不同的体验。因此,本文从用户角度提出一种基于Web服务工作流的性能预测与分析方法,主要工作有:首先,研究基于Web服务的跨组织工作流原理,分析其工作流性能与服务Qo S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用户视角对工作性能进行监控、预测与分析的全过程。然后,通过分析用户特征和服务特征,提出基于奇异值分解的Qo S时间序列评估方法,并以此计算出工作流性能时间序列。接着,基于工作流性能时间序列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工作流性能进行预测,当预测的工作流性能值超出预设定的范围时,分析导致工作流性能冲突的主要成员服务。最后,围绕Qo S评估方法和工作流性能预测与分析方法展开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Qo S时间序列评估方法与工作流性能预测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和工作流性能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二、基于跨组织工作流的Web服务组合技术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跨组织工作流的Web服务组合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协同任务中关键资源服务链发现与概念漂移检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协同工作流的相关研究 |
1.3.2 基于资源服务特征的优化研究 |
1.4 主要研究工作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关键资源服务链发现方法 |
2.1 相关定义及问题描述 |
2.2 基于影响度的关键资源服务链的挖掘方法 |
2.3 实验验证 |
2.3.1 实验过程 |
2.3.2 实验结果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关键资源服务链的概念漂移检测方法 |
3.1 相关定义及问题描述 |
3.1.1 概念漂移的相关知识 |
3.1.2 相关定义及问题描述 |
3.2 基于聚类的关键资源服务链的概念漂移检测 |
3.2.1 融合密度和秩次的聚类方法(Den_Rank) |
3.2.2 基于聚类的概念漂移检测方法 |
3.3 实验验证 |
3.3.1 实验过程 |
3.3.2 实验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应用分析及案例 |
4.1 应用分析 |
4.2 应用实例 |
4.2.1 中小企业制造装备云公共服务平台 |
4.2.2 技术应用说明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主要工作 |
5.2 主要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2)基于逻辑Petri网的Web服务组合与优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2 基本概念和方法 |
2.1 Web服务与服务发现 |
2.2 服务质量 |
2.3 逻辑Petri网技术 |
2.4 聚类算法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本体库树形结构编码的相似性计算 |
3.1 领域本体概念的语义相似匹配 |
3.2 领域本体概念树的编码 |
3.3 本体概念集的语义相似匹配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逻辑Petri网的服务簇模型 |
4.1 基于向量标记的逻辑Petri网 |
4.2 基于向量标记的逻辑Petri网的可达性计算 |
4.3 基于逻辑Petri网的服务簇模型定义 |
4.4 构建基于逻辑Petri网的服务簇 |
4.5 基于逻辑Petri网服务簇的原子服务发现 |
4.6 服务发现算法复杂度分析 |
4.7 原子服务发现算法实验 |
4.8 本章小结 |
5 基于逻辑Petri网服务簇的服务组合体系与算法 |
5.1 基于逻辑Petri网服务簇的服务组合 |
5.2 基于逻辑Petri网服务簇的服务组合发现算法 |
5.3 基于逻辑Petri网服务簇的服务组合体系 |
5.4 基于服务簇组合体系的服务组合发现算法 |
5.5 服务组合发现算法实验 |
5.6 本章小结 |
6 基于QoS和逻辑运算的服务组合优化 |
6.1 服务组合的化简和QoS最优化 |
6.2 基于逻辑运算的服务组合化简 |
6.3 基于QoS和逻辑运算的服务组合优化算法 |
6.4 服务组合优化实验 |
6.5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工作总结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Web服务选择和供应商任务指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Web服务选择研究现状 |
1.3 供应商任务指派问题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基于VIKOR-GRA方法的Web服务选择 |
2.1 问题描述 |
2.2 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 |
2.2.1 直觉模糊集的基本概念 |
2.2.2 一致性检验算法 |
2.2.3 计算权重值 |
2.3 QoS的直觉模糊数描述 |
2.4 Web服务选择方法实现 |
2.5 应用实例 |
2.6 敏感性分析 |
2.7 与TOPSIS方法的对比分析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工作流的Web服务组合选择 |
3.1 问题描述 |
3.2 基于QoS属性的Web服务组合工作流模型 |
3.2.1 相关定义 |
3.2.2 服务组合模型 |
3.3 烟花算法 |
3.4 基于改进的烟花算法(IFWA)的Web服务组合选择 |
3.4.1 基于变邻域规则的搜索策略 |
3.4.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选择策略 |
3.4.3 服务组合选择算法建模 |
3.4.4 算法描述 |
3.4.5 算法收敛性分析 |
3.5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
3.5.1 实验数据 |
3.5.2 实验参数 |
3.5.3 收敛性 |
3.5.4 可行性 |
3.5.5 运行时间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用户需求的Web服务选择 |
4.1 问题描述 |
4.2 基于QFD-IFS的基础权重值计算方法 |
4.2.1 QFD的概念 |
4.2.2 直觉模糊集(IFS) |
4.2.3 基础权重值计算过程 |
4.3 基于Kano的满意度权重值计算方法 |
4.3.1 Kano分类设计 |
4.3.2 Kano问卷及处理规则 |
4.3.3 满意度权重值计算方法 |
4.4 基于用户需求的竞争性权重值计算方法 |
4.5 应用实例 |
4.6 实例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协同开发环境中Web服务供应商的模糊任务指派模型 |
5.1 问题描述 |
5.2 梯形模糊数 |
5.3 模糊任务指派模型构建 |
5.4 模糊任务指派模型求解 |
5.5 基于语言量化OWA算子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5.6 求解模糊任务指派模型算法设计 |
5.7 应用实例 |
5.7.1 评价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
5.7.2 模糊任务指派模型求解过程 |
5.8 重心法解模糊化方法 |
5.9 实例分析 |
5.10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面向Web服务组合的建模与映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动因 |
1.3 研究内容 |
1.4 创新点 |
1.5 组织结构及各章之间的关系 |
1.5.1 组织结构 |
1.5.2 各章之间的关系 |
第2章 相关工作和研究基础综述 |
2.1 引言 |
2.2 Web服务综述 |
2.2.1 Web服务 |
2.2.2 Web服务组合 |
2.2.3 Web服务组合建模 |
2.3 业务流程建模标注(BPMN) |
2.4 Petri网 |
2.5 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PEL) |
2.5.1 BPEL基本活动 |
2.5.2 BPEL结构化活动 |
2.6 小结 |
第3章 Web服务组合的规范化 |
3.1 引言 |
3.2 Web服务组合的形式定义 |
3.3 Web服务组合规范化的转换规则 |
3.4 案例 |
3.5 小结 |
第4章 Web服务组合到工作流网的映射 |
4.1 引言 |
4.2 Web服务组合片段到Petri网片段的映射 |
4.2.1 普通Web服务组合片段到Petri网片段的映射 |
4.2.2 循环任务到Petri网片段的映射 |
4.3 子流程的映射与初始状态的配置 |
4.4 映射的形式化定义 |
4.5 映射规则的一致性测试 |
4.6 小结 |
第5章 Web服务组合中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
5.1 引言 |
5.2 Web服务组合中存在的问题 |
5.2.1 Web服务组合中缺少开始事件或结束事件 |
5.2.2 Web服务组合中并行网关和排他网关混用 |
5.2.3 Web服务组合中排他网关和并行网关混用 |
5.2.4 Web服务组合不合理 |
5.3 Web服务组合中问题的分析 |
5.3.1 Web服务组合中缺少开始事件或结束事件的分析 |
5.3.2 Web服务组合中网关混用的分析 |
5.3.3 Web服务组合不合理的分析 |
5.4 Web服务组合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
5.4.1 Web服务组合中缺少开始事件或结束事件的解决方法 |
5.4.2 Web服务组合中网关混用的解决方法 |
5.4.3 Web服务组合不合理的解决方法 |
5.5 小结 |
第6章 工作流网到BPEL代码的映射 |
6.1 引言 |
6.2 工作流网到构件的分解 |
6.2.1 构件定义 |
6.2.2 构件的等价功能替换 |
6.3 工作流网到BPEL代码的映射 |
6.3.1 标注工作流网定义 |
6.3.2 构件到BPEL代码的映射 |
6.3.3 映射算法 |
6.4 案例 |
6.5 小结 |
第7章 综合案例研究 |
7.1 引言 |
7.2 Web服务组合到工作流网转换工具的实现 |
7.3 某运输公司案例 |
7.3.1 某运输公司Web服务组合模型的规范化 |
7.3.2 某运输公司Web服务组合模型到工作流网的映射与分析 |
7.3.3 某运输公司Web服务组合对应工作流网到BPEL代码的映射 |
7.3.4 某运输公司Web服务组合的实现 |
7.4 小结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8.1 工作总结 |
8.2 未来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基于服务网的Web服务组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文章组织结构 |
2 相关知识 |
2.1 Web服务 |
2.2 Web服务组合 |
2.3 逻辑Petri网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服务网的Web服务组合 |
3.1 服务网 |
3.2 服务网描述Web服务组合 |
3.3 Web服务组合合理性 |
3.4 基于SN建模电子供货系统的组合Web服务 |
3.5 电子供货系统Web服务组合仿真模型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时间服务网的Web服务组合 |
4.1 时间服务网 |
4.2 Web服务组合可调度性分析 |
4.3 Web服务组合时效性分析 |
4.4 基于TSN建模保险赔付系统Web服务组合 |
4.5 基于TSN的保险赔付系统模型分析 |
4.6 保险赔付系统Web服务组合仿真模型 |
4.7 本章小结 |
5 基于组合服务网的跨组织Web服务组合 |
5.1 组合服务网 |
5.2 静态网结构分析方法 |
5.3 跨组织Web服务组合合理性分析 |
5.4 基于CSN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型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6)基于工作流的Web服务组合模型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Web服务组合介绍 |
3 工作流Web服务组合模型设计 |
3.1 实验模型概述 |
3.2 实现技术与流程框架定义 |
3.2.1 Web Service项目生成并测试 |
3.2.2 Web服务的部署 |
3.2.3 将流程封装成Web Service,并写测试程序调用该Web Service |
3.2.4 调用Web Service的Client程序 |
3.3 Web服务定义与发布 |
4 实例分析及模型实现 |
4.1 实例设计 |
4.2 Web服务的设计与发布 |
4.3 工作流流程定义 |
5 结论与展望 |
(7)支持跨组织工作流应用的可靠服务计算模型及其优化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工作流调度优化模型及算法 |
1.2.2 服务性能预测与分析方法 |
1.2.3 基于反馈机制的服务信任评估 |
1.2.4 基于协同过滤技术的服务推荐 |
1.2.5 服务计算存在的问题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1.3.1 论文研究工作 |
1.3.2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二章 跨组织工作流可靠服务计算原理与分析 |
2.1 面向服务架构的跨组织工作流计算原理 |
2.1.1 面向服务计算的跨组织工作流 |
2.1.2 基于可靠服务计算的集成框架 |
2.2 跨组织工作流可靠服务计算模型 |
2.3 跨组织工作流可靠服务计算关键技术简介 |
2.3.1 跨组织工作流调度优化模型及算法 |
2.3.2 支持跨组织工作流的服务可靠性评估及优化 |
2.3.3 支持跨组织工作流的服务性能预测与分析 |
2.3.4 基于社会网络的跨组织工作流协同计算 |
2.3.5 支持跨组织工作流的可信企业服务推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跨组织工作流调度优化模型与算法 |
3.1 引言 |
3.2 问题描述 |
3.3 工作流调度优化算法 |
3.3.1 数据预处理 |
3.3.1.1 Skyline概念 |
3.3.1.2 并行Skyline数据过滤 |
3.3.2 基于Skyline分层调度的初始方案确定 |
3.3.3 基于Skyline的权值迭代优化 |
3.4 仿真实验 |
3.4.1 基于Skyline的工作流调度分析 |
3.4.2 基于Skyline的工作流调度算法性能分析 |
3.4.3 基于Skyline的工作流调度算法正确性分析 |
3.4.4 不同任务规模的工作流调度优化效果评估 |
3.4.5 余量时间变化对工作流调度优化效果影响评估 |
3.4.6 权值迭代对工作流调度优化效果影响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支持跨组织工作流的服务可靠性评估模型及优化算法 |
4.1 引言 |
4.2 问题描述 |
4.3 工作流可靠性计算模型 |
4.3.1 原子结构的可靠性计算 |
4.3.2 工作流的可靠性计算 |
4.4 基于双目标协同进化的可靠性约束优化算法 |
4.4.1 粒子编码 |
4.4.2 带扰动的粒子更新算子 |
4.4.3 多样性适应度函数设计 |
4.4.4 构造非支配集合 |
4.4.5 算法描述 |
4.5 仿真实验 |
4.5.1 仿真实验设计 |
4.5.2 算法性能分析 |
4.5.3 算法参数设置与解集质量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支持跨组织工作流的服务性能预测与分析 |
5.1 引言 |
5.2 基于SLA的服务性能效用计算 |
5.3 服务性能综合评估方法 |
5.3.1 服务当前性能计算 |
5.3.2 服务历史性能计算 |
5.3.3 服务性能预测 |
5.4 基于在线学习的服务性能预测方法 |
5.4.1 基于随机梯度下降的服务性能预测方法 |
5.4.2 基于小批量学习的服务性能预测方法 |
5.4.3 在线学习算法的收敛性分析 |
5.5 仿真实验 |
5.5.1 服务性能预测与分析方法 |
5.5.1.1 动态服务质量指标效用计算实验分析 |
5.5.1.2 综合计算与预测实验 |
5.5.2 基于在线学习的服务性能预测模型参数分析 |
5.5.2.1 学习率对梯度下降算法影响 |
5.5.2.2 批量规模选取分析 |
5.5.3 基于在线学习预测算法的性能分析 |
5.5.3.1 基于在线学习的预测精度分析 |
5.5.3.2 基于在线学习预测算法的时间性能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支持跨组织工作流的社会协同计算模型及优化算法 |
6.1 引言 |
6.2 基于任务的社会网络划分 |
6.3 成员社会关系评测算法 |
6.3.1 基于参考点的最短路径近似计算 |
6.3.2 基于任务子网划分的参考点选取 |
6.3.3 基于任务子网划分的数据存储 |
6.3.4 不同子网成员的社会关系评测 |
6.3.4.1 基于任务子网连接点的最短路径算法 |
6.3.4.2 基于任务子网连接点的分层最短路径算法 |
6.3.4.3 基于任务子网距离的最短路径近似算法 |
6.3.5 子网内部成员的社会关系评测 |
6.4 社会工作流的协同计算方法 |
6.5 仿真实验 |
6.5.1 数据准备与分析 |
6.5.2 社会关系评测算法分析 |
6.5.3 社会工作流的协同模型算法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支持跨组织工作流的可信服务推荐模型及算法 |
7.1 引言 |
7.2 基于改进更新规则的在线聚类算法 |
7.2.1 基于小批量学习的在线聚类分析 |
7.2.2 在线聚类算法的更新规则改进 |
7.3 基于复合检测机制的用户可信度评估 |
7.3.1 协同作弊行为检测 |
7.3.2 个体欺骗行为检测 |
7.4 可信服务推荐算法 |
7.5 仿真实验 |
7.5.1 基于在线学习的用户聚类分析 |
7.5.2 基于复合检测的用户可信度评估 |
7.5.3 基于改进在线聚类的服务推荐算法分析 |
7.5.4 作弊危害性对推荐算法的影响 |
7.6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束语 |
8.1 论文总结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8)随机QoS感知的Web服务组合概率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应用背景 |
1.1.2 Web服务 |
1.1.3 Web服务组合 |
1.2 Web服务的QoS风险 |
1.2.1 Web服务的QoS |
1.2.2 Web服务的QoS风险定义 |
1.2.3 服务计算QoS风险管理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现有研究不足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Web服务组合QoS概率分布获取 |
2.1 引言 |
2.2 问题描述 |
2.2.1 Web服务组合的结构 |
2.2.2 组合服务QoS计算方法 |
2.2.3 研究问题描述 |
2.3 Web服务组合QoS概率分布获取 |
2.3.1 随机PERT网络 |
2.3.2 重要性采样原理 |
2.3.3 组合服务QoS概率分布获取 |
2.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2.4.1 有效性验证 |
2.4.2 效率验证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Web服务组合QOS概率分布获取系统需求分析 |
3.1 背景介绍 |
3.2 需求分析 |
3.2.1 系统需求描述 |
3.2.1.1 活动图 |
3.2.1.2 用例图及用例描述 |
3.2.1.3 类图描述 |
3.2.1.4 时序图 |
3.2.2 对性能的规定 |
3.2.3 输入与输出要求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4.1 系统实现技术 |
4.2 用例实现 |
4.2.1 各用例实现 |
4.3 软件测试 |
4.4 用例测试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9)可信服务建模技术及其平台软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分析 |
1.2.1 服务选择的研究现状 |
1.2.2 服务组合框架研究的现状 |
1.2.3 服务可信的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工作与贡献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Web服务组合原理与相关技术 |
2.1 可信服务组合的研究 |
2.1.1 Web服务 |
2.1.2Web服务组合 |
2.1.3 可信服务组合 |
2.2 Web服务的语义描述 |
2.2.1 Service Profile |
2.2.2 Service Model |
2.2.3 ServiceGrounding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服务组合的可信度计算 |
3.1 定义 |
3.2 可信模型 |
3.2.1 动态贝叶斯网络 |
3.2.2 Web服务QoS模型 |
3.3 服务可信度的量化 |
3.4 服务可信度的计算 |
3.4.1 影响因子 |
3.4.2 可信度的计算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行为的可信服务选择建模 |
4.1 引言 |
4.2 服务间的关系 |
4.2.1 具体服务间的关系 |
4.2.2 抽象服务候选集间的关系 |
4.3 基于行为约束的可信服务选择的形式化 |
4.4 组合服务的服务动态选择 |
4.4.1 算法思想与约束条件 |
4.4.2 算法 |
4.5 实例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设计目标 |
5.2 系统总体架构 |
5.3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5.3.1 服务可信管理引擎 |
5.3.2 主要本体的构建 |
5.3.3 可视化过程建模 |
5.3.4 服务模型的映射结构 |
5.4 案例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基于Web服务的跨组织工作流性能预测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基于Web服务的跨组织工作流原理与相关技术 |
2.1 基于Web服务的跨组织工作流技术 |
2.1.1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 |
2.1.2 Web服务技术 |
2.1.3 基于Web服务的工作流技术 |
2.2 基于服务组合的工作流性能指标 |
2.3 工作流性能监控与预测过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评估QoS时间序列中的缺项值 |
3.1 基于时间关联程度评估QoS属性 |
3.2 基于矩阵分解的QoS属性评估 |
3.2.1 问题描述 |
3.2.2 基于矩阵分解的QoS评估算法 |
3.2.3 梯度下降法 |
3.2.4 利用梯度下降法优化评估算法 |
3.3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QoS属性评估 |
3.3.1 基本思想 |
3.3.2 粒子群优化算法 |
3.3.3 利用粒子群优化评估算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工作流性能预测与分析方法 |
4.1 基于时间序列的工作流性能预测方法 |
4.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工作流性能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
4.2.1 BP神经元 |
4.2.2 BP网络训练过程 |
4.2.3 BP神经网络算法的改进 |
4.2.4 利用BP神经网络预测工作流性能 |
4.3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工作流性能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
4.3.1 小波理论 |
4.3.2 小波神经网络 |
4.3.3 小波神经网络算法的改进 |
4.3.4 利用小波神经网络预测工作流性能 |
4.4 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神经网络模型 |
4.5 分析工作流性能冲突来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模拟实验与案例分析 |
5.1 实验设计 |
5.2 评价标准 |
5.3 QoS时间序列评估实验与分析 |
5.3.1 l值对评估精度的影响 |
5.3.2 矩阵密度对评估精度的影响 |
5.3.3 对比分析两种时间序列评估方法 |
5.4 工作流性能预测与分析 |
5.4.1 隐含层神经元数对预测精度的影响 |
5.4.2 不同神经网络优化方法的收敛速度和精度 |
5.4.3 检验预测性能冲突的有效性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基于跨组织工作流的Web服务组合技术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协同任务中关键资源服务链发现与概念漂移检测方法[D]. 林汤权. 华侨大学, 2019(01)
- [2]基于逻辑Petri网的Web服务组合与优化方法研究[D]. 邓式阳. 山东科技大学, 2019
- [3]Web服务选择和供应商任务指派问题研究[D]. 孙剑.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4)
- [4]面向Web服务组合的建模与映射研究[D]. 秦江龙. 云南大学, 2018(10)
- [5]基于服务网的Web服务组合研究[D]. 王露.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6]基于工作流的Web服务组合模型设计与实现[J]. 张键锋,王劲. 电脑与电信, 2017(03)
- [7]支持跨组织工作流应用的可靠服务计算模型及其优化算法[D]. 孙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12)
- [8]随机QoS感知的Web服务组合概率分析研究[D]. 汪潇洒. 昆明理工大学, 2016(02)
- [9]可信服务建模技术及其平台软件的研究[D]. 张子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5(07)
- [10]基于Web服务的跨组织工作流性能预测与分析[D]. 黎乐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