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光宇艺术——纪念装饰艺术大师张光宇(论文文献综述)
孙萌[1](2021)在《智慧与忧伤的画笔——回望张光宇《大闹天宫》动画电影美术设计》文中提出由张光宇担任美术设计的《大闹天宫》是世界动画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其刻画出的以孙悟空为首的众多动人的人物形象,映射着张光宇所处时代的背景和个人境遇、理想、精神、美感等投影,呈现出中国文化的自由光辉、仁和之爱与逍遥之美,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与中国气派,成为中国动画艺术难以回去的家乡,给人一种崇高的审美感受。
宋哲琦[2](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研究说明《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程怡珍[3](2020)在《《装饰》杂志封面设计时代性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创刊于1958年的《装饰》杂志,是国内唯一的工艺美术专业刊物。截止2018年,《装饰》杂志拥有近300个封面。在这60年的时间里,杂志经历了创刊、停刊、复刊的曲折历程。它的发展不仅和中国设计的发展同步,同时也见证了中国60年的风雨沧桑。封面设计作为最为直接的反映,它所传达出来的设计意识恰好反映出一个时代艺术的高度和成就。封面设计跟随时代不断发生变化,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也给封面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刻上了时代的烙印。本文以《装饰》作为切入点,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探寻时代对于设计类期刊封面设计的影响。共分为五个章节,每一章节都针对不同问题进行分析:第一章交代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指明创新点;第二章对杂志背景做调研,并运用统计学原理宏观上把握封面的形式构成;第三章对60年来的所有封面进行阶段性梳理,并举例分析,归纳其时代特征;第四章分析影响封面设计的内外部因素;第五章对封面设计的艺术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思考对于未来设计师的启示。《装饰》杂志封面设计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封面与时俱进,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互相融合,相互补充的发展格局。封面设计是平面设计师的必修课,封面跟随时代不断变化是一个必然结果,封面形式的多样化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看到的书籍景观世界,正是因为封面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以及其独特的设计,所以成为了集功能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视觉文本。《装饰》杂志封面设计见证了中国60年的风雨沧桑,既包含了新中国第一代设计师的创业理想,同时也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透过封面上图形,文字,色彩及构成形式,可以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当我弹去一本本封面的尘埃,突然窥见到中国几代工艺美术设计家的心路历程。由此而生敬意。此番研究不仅能够帮助今天的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封面设计,而且对其它期刊封面设计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也会有所帮助。
张玉花,刘洋[4](2020)在《张光宇对中国装饰艺术的影响探析》文中提出本文分析了张光宇艺术风格形成的三个因素(对中国京剧艺术的喜爱、作为天马会会员和晨光美术协会会员受西洋美术的影响、民国时期上海包容开放的文化交流环境)以及张光宇对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及艺术家的影响。希望可以做到以史为鉴,学习艺术创作中如何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艺术元素两者的关系,同时为将来中国艺术和设计的发展提供一点启示。
张南南[5](2019)在《流风余韵 ——张光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女性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自古以来就有,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媒介形式和题材展现。上世纪初至中叶女性身体形象作为最重要视觉图景之一,张光宇的作品广受欢迎,无非是他迎合了人们的某种心理需求,以漫画的形式很好的诠释了这些长久以来被压迫的女性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以女性身体来阐释所蕴含的思想启蒙。张光宇笔下的女性形象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和审美特征上独具特色,体现了在中西文化冲撞下艺术语言呈现的新方式。本文从张光宇艺术创作之路与作品发展历史入手,结合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下对女性形象的建构,通过女性形象这一符号表现上世纪初至中期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力量。梳理张光宇作品中女性形象设计风格和历史大事件、画报报刊业的脉络关系。对张光宇作品中女性形象深度解析,以张光宇作品中“都市女性”、“民间女性”、“劳作女性”形象为历史脉络从图像符号理论的造型信息、肖像信息、语言信息三个层面进行解读。首先对张光宇作品中女性形象符号的能指,分别从半裸与性感的女性形象表现、男女情爱的图像展现、女性时尚与服饰的表达、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女性形象,然后结合相关历史分析女性形象符号的第一层所指,根据第一层所指结合相关学科分析的第二层暗指。通过具有代表性女性作品局部微观的分析研究,探索其与图像叙事的内在联系,展现出当时社会女性形象审美、性别、消费观念的嬗变,向我们传达社会上比较严肃的政治议题和社会风尚的变迁,也表明现实社会对女性解放的一种矛盾心态。最后是对张光宇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艺术审美研究以及对现代艺术家创作的影响进行探讨。通过对以上的研究,张光宇笔下建构的女性形象,以漫画的形式向我们传达着女性意识的渐次觉醒,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启蒙与解放意义,展现社会风尚的变化,是西学东渐的很好范例。
杜亚宣[6](2018)在《张光宇美术字体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国时期美术字体具有独特的设计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直至现在仍然影响着中国的字体设计发展。张光宇美术字体是民国时期美术字体一个缩影与代表,而对于张光宇艺术的研究多集中在漫画、插画等方面,鲜有针对其美术字体的专项研究。本文通过对张光宇美术字体的发展背景、文化来源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极具装饰性、几何形、稳定性的设计特点和多元融合的设计风格,整理出一套较为系统的美术字体设计方法,完善了张光宇艺术的整体面貌。希望为日后字体设计的实践与应用提供方法上和思想上的指导。
李兆忠[7](2018)在《张仃:光宇有如陈酒》文中研究指明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1993年4月5日,"张光宇艺术回顾展"在中央工艺美院的展厅开幕,满头银白、76岁高龄的张仃在众人的簇拥下,现场讲解,如数家珍,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之后在"张光宇艺术研讨会"上,张仃首先发言,开门见山指出:"当代中国伟大的艺术家张光宇先生逝世30周年,但他的艺术还没有被社会充分认识,没有得到宏扬,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我们欠张光宇先生的账!"
王琳[8](2018)在《《时代漫画》与中国漫画的现代主义书写(1934-1937)》文中认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相对自由、开放的文化空间成就了中国现代主义美术的第一个启蒙和高峰期,漫画成为其中极为活跃的视觉力量,《时代漫画》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漫画期刊。有“中国唯一首创讽刺与幽默画刊”之称的《时代漫画》是由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出版的16开本月刊,内容以漫画图像为主,辅以摄影、小品文及原创文学作品。1934年创刊至1937年终刊期间,《时代漫画》共发行39期,单本销量逾万,是当时最为畅销的一本漫画期刊。本文对《时代漫画》进行专题探讨,将研究视角定位于“半殖民主义文化政治下的现代主义”进行刻画。在整理“时代”群体早期漫画期刊的出版编辑史实的基础上,择取女性漫画、纪实漫画、民谣与插图漫画、照相蒙太奇漫画等出现在《时代漫画》中的典型漫画样式,依次考察漫画现代主义在市场化、国族危机、新传统主义以及图像普及中融入民族与社会场景的具象形式。第一章分析《时代漫画》与漫画家群体对现代漫画的认知建构。以“时代”群体早期漫画期刊的出版编辑史实为主线,回溯从“时代”群体创办《上海漫画》推进漫画转型,到在时代图书公司时期正式创刊《时代漫画》,“时代”群体借鉴外来资源与调适本土化阅读需求,逐渐形成兼具社会批判与流行姿态的现代漫画认知。认为“时代”群体一方面接受了“五四”以来流行的线性时间观与进化论,另一方面又在广泛的商业美术实践中塑造了主体在全球语境中跨越国界的中介身份。第二章着重考察《时代漫画》中体现的女性身体意象与现代主义表达。通过梳理《时代漫画》中女性题材作品的身体表现模式,确认颇具争议性的色情漫画创作不仅是刊物生存、应对审查的权宜之策,更与西方漫画中色情叙事的现代性传统关联。产生于都市消费文化的新感觉派漫画则在与小说文本互文的同时,从美国生活风尚杂志获取视觉参考,构建超越媚俗市民艺术的先锋文本。第三章集中讨论了由“时代”群体及《时代漫画》所引领的纪实型漫画创作的兴起。纪实漫画是对20世纪上半叶建构现代民族国家宏大主题的回应,国族危机下漫画家群体渴望能从视觉层面把握一个真实的中国,借由图像确立国族的自我身份,由此“通讯漫画”、“旅行漫画”就具有了提供视觉认知的价值。国民性批判与边塞书写成为纪实类漫画最为热衷的题材。表现主义手法被用来展现流动空间中丑陋暴虐而不知觉醒的愚众,而在国族边缘地带,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被用来再现凝聚了国族情感的南洋与西北。两种看似不同的创作策略旨在唤起同一的国族情感。第四章分析存在于漫画现代主义创作中的传统转化策略。对现代性的接纳必然反映在对待传统的态度上,以张光宇、曹涵美分别执笔的《民间情歌》与《金瓶梅》系列漫画为个案,其创作均受到当时文学运动重新定义本土文学的影响,并经由西方审美经验重新发现了传统的艺术价值。他们的创作历程说明,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漫画家借由现代视角重新审视的艺术普遍性是造就他们艺术富有生命力与现代主义特质的原因。第五章关注20世纪30年代漫画的视觉性,翻检《时代漫画》中借鉴电影、摄影等传媒技术化语言而产生的照片蒙太奇漫画,可以认为,上海漫画的视觉性建立在当时上海都市传媒空间中大面积的图像普及之上。电影为漫画提供了强势的技术化视觉语言,极大丰富了作为平面艺术的漫画的叙事与表现维度,电影、摄影等关乎视觉再现的技术手法与审美体验成为漫画家群体的图像常识。由此,当欧洲的照相蒙太奇艺术传入时,“时代”漫画家们迅速掌握了这一艺术形式。他们大胆运用现成物、拼贴手法创造具有图像复合意义的漫画。在此基础上所创造的照相蒙太奇漫画,也在画面信息与情感表达方面模拟了早期电影的感官体验,并清晰地呈现为侧重于视觉消费的情色刺激与呼吁抗战的民族主义两种创作导向。《时代漫画》处于国民政府统治“黄金十年”的末端与中日战争爆发的前夕,其内容生产受到沪上现代主义摩登话语与逐渐高涨的民族主义话语的双重影响,且以其绝对的杂志平台优势集合了当时最为优秀的一批漫画家。既有的对民国漫画的研究多侧重于对漫画内容与主题的现代性伦理表达,而较为忽略漫画之于中国美术现代主义的主体地位——漫画作为一种流行的文化商品、高包容度的绘画类型以及自由的言论渠道,所代表的一种自由主义的、机敏的文化观察者视角。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颇具典型意义的《时代漫画》之现代主义价值的辨认、评析与溯源,规避民国漫画“必然现代”的论证,而从图像传统或惯例的截面入手,为1934年至1937年之间上海漫画何以现代的议题提供一个合理的、再语境化的框架。
武瑾[9](2018)在《张光宇字体艺术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张光宇的字体艺术设计作品,张光宇生于20世纪伊始,经历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我国现代字体设计在20世纪30年代、50年代、80年代经历过三次理论和实践上的浪潮,其中30年代中期尤为巅峰,张光宇便是其中的先锋人物,可以说张光宇是中国现代意义上字体设计的第一批艺术实践者。他一生涉足绘画、插图、装饰画、广告设计、包装设计、舞台美术、漫画、家具设计、动画美术等众多艺术领域,并不断吸收国内外传统的或新潮的艺术思想和表现手法。他一生在戏台学徒、绘图员、漫画家、设计师、合伙人、出版人、教授等多重职业身份间的转换。在艺术领域无所不能的张光宇被张仃誉为“张光宇先生的装饰艺术是亚洲人的骄傲”。纵观张光宇字体艺术实践经历可以梳理下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汉字字体书写形式变革的得与失及其现代性的借鉴意义。文章首先从张光宇本人的家族背景、印刷术与出版业、二十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文艺思潮和新型文字媒体三个方面剖析张光宇字体艺术形成的背景。其次通过梳理张光宇所有与字体艺术创作相关的经历与实践及其图例,对其字体设计实践作品从形式、手法、风格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试图寻找其艺术风格的规律性和特征。也希望借用视觉叙事的原理试图剖析其字体艺术的在形式审美角度的视觉叙事的可能性。最后尝试基于张光宇字体做字体实践以及探讨字库字体开发的可行性。
李兆忠[10](2017)在《天边的云彩冰峰——张仃与张光宇》文中研究说明我至今仍清楚记得:1993年4月5日,"张光宇艺术回顾展"在中央工艺美院的展厅开幕,满头银白、76岁高龄的张仃在众人簇拥下,现场讲解,如数家珍,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之后在"张光宇艺术研讨会"上,张仃首先发言,开门见山指出:"当代中国伟大的艺术家张光宇先生逝世30周年,但他的艺术还没有被社会充分认识,没有得到弘扬,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我
二、张光宇艺术——纪念装饰艺术大师张光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张光宇艺术——纪念装饰艺术大师张光宇(论文提纲范文)
(1)智慧与忧伤的画笔——回望张光宇《大闹天宫》动画电影美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2)《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1.2.1 期刊论文类 |
1.2.2 专着类 |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
1.3.1 研究的方法 |
1.3.2 研究的思路 |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
2.1 《装饰》创刊溯源 |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
2.2.1 封面文字 |
2.2.2 封面视觉图案 |
2.2.3 内页版面设计 |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
3.1 复刊时代背景 |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
3.3.2 “装饰热”的兴起 |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
4.1 走入“全球化” |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
4.2.1 和谐的整体性 |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
5 总结 |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
作者简介 |
(3)《装饰》杂志封面设计时代性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2 《装饰》杂志封面设计概况 |
2.1 《装饰》杂志背景 |
2.1.1 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2.1.2 创刊过程 从《万象》到《装饰》 |
2.1.3 《装饰》历程 |
2.2 《装饰》杂志封面纵览 |
2.2.1 封面设计的形式构成——色彩 |
2.2.2 封面设计的形式构成——图形 |
2.2.3 封面设计的形式构成——文字 |
2.2.4 封面设计的形式构成——构图 |
3 《装饰》杂志封面设计的演变及时代特征 |
3.1 《装饰》杂志封面设计演变过程 |
3.1.1 封面设计早期(1958-1987) |
3.1.2 封面设计中期(1988-1996) |
3.1.3 向现代设计过渡阶段(1997-2007) |
3.1.4 现代设计阶段(2008-2018) |
3.2 《装饰》杂志封面设计时代特征 |
3.2.1 衣食住行图像符号的再现 |
3.2.2 译名的回归 |
3.2.3 不变与变共存 |
4 影响封面设计的的因素 |
4.1 内部因素 |
4.1.1 个人设计观 |
4.1.2 办刊理念与编辑思想 |
4.2 外部因素 |
4.2.1 社会、经济、文化、市场 |
4.2.2 成本 |
5 《装饰》封面设计艺术特征以及对设计师的启示 |
5.1 艺术特征 |
5.2 对设计师的启示 |
结论 |
论文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装饰》历任主编、设计师及封面内容 |
附录2 《装饰》杂志创刊以来所有封面(2018 年止)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4)张光宇对中国装饰艺术的影响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张光宇艺术风格的形成 |
(一)对中国京剧艺术的喜爱 |
(二)从西方艺术中汲取养分 |
(三)地域文化和地域特点的影响 |
二、张光宇对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及艺术家的影响 |
(一)对中国现代装饰艺术的影响 |
(二)对中国现代艺术家的影响 |
三、结论 |
(5)流风余韵 ——张光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选题的缘起和张光宇的研究现状 |
1.1.1 选题的缘起 |
1.1.2 张光宇研究的现状 |
1.2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的思路 |
1.2.2 研究的方法 |
1.3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
1.3.1 研究的创新点 |
1.3.2 研究的难点 |
1.4 本文涉及的基本范畴与概念 |
1.4.1 张光宇作品的时间界定 |
1.4.2 关于女性形象的定义问题 |
第二章 张光宇艺术之路与女性作品分期概述 |
2.1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 |
2.1.1 张光宇的成长环境 |
2.1.2 张光宇与“新舞台” |
2.2 西方艺术的传播对张光宇早期艺术创作的滋养 |
2.2.1 “土三湾”的西洋技艺对上海时尚文化传播的影响 |
2.2.2 西方新艺术形式促进中国漫画群体的形成 |
2.3 女性作品分期概述 |
2.3.1 1918-1931年民国早期至九一八事件(都市女性) |
2.3.2 1931-1940年九一八事件至抗战爆发(民间女性) |
2.3.3 1950-1960年新中国成立至社会改造(劳作女性) |
第三章 流动的图像与凝视的历史—张光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3.1 张光宇作品的造型风格表现 |
3.1.1 张光宇作品对中国传统绘画形式语言的吸收 |
3.1.2 张光宇作品中西方绘画形式语言的吸收 |
3.1.3 张光宇作品中以点缀式的装饰性表达 |
3.2 张光宇作品中女性形象的风格表现 |
3.2.1 半裸与性感的女性形象表现 |
3.2.2 男女情爱方面的图像展现 |
3.2.3 女性时尚与服饰的表达 |
3.2.4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新女性形象的建构 |
3.3 张光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建构 |
第四章 张光宇艺术思想与审美 |
4.1 视觉现代性的审美观 |
4.2 极简符号的艺术审美 |
4.3 张光宇艺术思想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张光宇集相关作品》扫描) |
致谢 |
(6)张光宇美术字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
二、研究意义与目的 |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一章 美术字体的发端及兴起 |
第一节 美术字概述 |
第二节 美术字兴起的背景 |
一、工商业发展,城市文明兴盛 |
二、印刷业、出版业的发展 |
三、美术教育的发展 |
四、国际艺术氛围的影响 |
第三节 美术字的发展 |
一、西风初渐期 |
二、百花争艳期 |
三、逐渐衰弱期 |
第二章 张光宇美术字体多元文化来源 |
第一节 传统艺术的滋养 |
一、京剧艺术的影响 |
二、民间木刻、版画的借鉴 |
三、传统书法的吸收 |
第二节 外来文化的吸收 |
一、西文字体的借鉴 |
二、现代主义艺术流派的影响 |
第三章 极富装饰性和图案美的设计特点 |
第一节 结构稳定化 |
第二节 笔画几何化 |
第三节 装饰图案化 |
第四章 多元融合的设计风格 |
第一节 中外融合的艺术格调 |
第二节 方中寓圆、圆中寓方的设计理念 |
第五章 张光宇美术字体的启示和意义 |
第一节 关于如何对待“装饰”的启示 |
第二节 关于对外中外文化态度的启示 |
第三节 对中国字体设计的意义 |
第六章 民国时期美术字体的设计应用与实践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美术字体的当代设计应用 |
一、在品牌设计中的应用 |
二、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
三、在数字媒体设计中的应用 |
第二节 张光宇美术字体的再设计实践 |
一、主题与构思 |
二、思路与方法 |
三、延展与衍生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获奖项 |
附录1 |
附录2 |
图片来源 |
致谢 |
(7)张仃:光宇有如陈酒(论文提纲范文)
因漫画结缘 |
珠联璧合:二张的友情与默契 |
至性在真:张光宇的装饰艺术 |
“毕加索加城隍庙”:张仃的新探索 |
沉重与幽默:二张漫画的差异 |
(8)《时代漫画》与中国漫画的现代主义书写(1934-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附图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选题意义 |
二、相关概念说明 |
三、文献述评 |
四、研究视角 |
五、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一章 时代新声:《时代漫画》与现代漫画认知建构 |
第一节 早期漫画期刊出版与《时代漫画》的创办 |
一、早期漫画活动与漫画会 |
二、《上海漫画》:漫画同人“集团群的开拓” |
三、《时代漫画》:漫画新阵地 |
第二节 摩登文化形态中的漫画家:《时代漫画》核心作者的文化身份 |
一、漫画创作群体的商业美术定位 |
二、摩登:一种现代的文化生态 |
三、“时代”群体的文化身份 |
第三节 时代新声:《时代漫画》与现代漫画认知构建 |
一、“时代派”的时代观 |
二、《时代漫画》之于“时代” |
三、《时代漫画》的意识形态立场 |
小结 |
第二章 色情、现代与流行:女性漫画中的现代主义表达 |
第一节 色情与现代:《时代漫画》中的女性身体意象描摹 |
一、漫画中的女性身体意象 |
二、《时代漫画》的“色情漫画”观 |
第二节 多重都市经验转译中的新感觉派漫画 |
一、新感觉派:一个流行的都市文本 |
二、新感觉派漫画的视觉参考 |
小结 |
第三章 一种漫画新样式的兴起:国族危机与纪实漫画 |
第一节 漫画创作与国族意识 |
一、传媒空间中的国族认同 |
二、速写、报道与旅行:纪实型漫画的兴起 |
三、《时代漫画》的国族视野 |
第二节 国民性批判中的漫游者视觉策略 |
一、国民性批判视角 |
二、作为视觉策略的漫游者身份及其表达 |
第三节 基于现实主义的南洋与西北题材创作 |
一、彰显真实的南洋风景题材漫画 |
二、知识性优于视觉性:沈逸千的西北题材漫画 |
小结 |
第四章 传统的再造与转换:《民间情歌》与《金瓶梅》系列漫画 |
第一节 漫画与不曾退场的传统 |
一、保守主义者的新传统框架 |
二、绘画领域的传统转化 |
第二节 以现代对接民间:《民间情歌》系列漫画 |
一、张光宇的《民间情歌》系列漫画创作序列 |
二、《民间情歌》的创作释意与文本选择 |
三、现代图像经验下的民族艺术价值挖掘 |
第三节 旧章法里的新创造:《金瓶梅》系列漫画 |
一、曹涵美的《金瓶梅》创作 |
二、被重新定位的《金瓶梅》 |
三、《金瓶梅》系列漫画的结构设置 |
小结 |
第五章 光影入画:传媒技术化视觉语言与照相蒙太奇漫画 |
第一节 漫画与上海的可视化经验 |
一、上海印刷文化与电影中的图像普及 |
二、漫画家的光影体验 |
第二节 《时代漫画》中的照相蒙太奇漫画 |
一、作为艺术语言的照相蒙太奇 |
二、《时代漫画》中的照相蒙太奇漫画概况 |
三、现成物与拼贴:催生照相蒙太奇漫画创作的平面艺术手段 |
四、模仿电影感官经验的照相蒙太奇漫画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插图目录 |
附录2 20世纪30年代上海漫画刊物名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9)张光宇字体艺术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选题的立论依据 |
文献综述 |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传统与变革——张光宇字体艺术的背景 |
第一节 家族文化的熏陶与职业经历的塑造 |
一、家族文化的熏陶 |
二、职业经历的塑造 |
第二节 “文化班底”与多重艺术身份 |
一、共同协作的“文化班底” |
二、张光宇多重艺术身份与字体艺术的多样性 |
第三节 先进印刷技术的引进和出版业的兴盛 |
一、先进印刷技术的引进 |
二、出版业的兴盛 |
第四节 国内外文艺思潮的影响 |
一、“新艺术”运动的影响 |
二、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 |
三、先锋派艺术风格的影响 |
四、新文化运动和左翼文艺思想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传统与摩登——张光宇字体艺术历程与特征 |
第一节 张光宇字体艺术历程 |
一、广告中的张光宇字体 |
二、书籍装帧、期刊、画报等刊物中的张光宇字体 |
三、漫画、插图中的张光宇字体 |
四、标志中的张光宇字体 |
第二节 张光宇字体艺术特征 |
一、几何化字体 |
二、网格构建式字体 |
三、装饰化字体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传统与先锋——张光宇字体艺术形式、手法与风格 |
第一节 张光宇字体设计的形式 |
一、中国传统书法 |
二、现代印刷字体的变体 |
三、现代装饰字体:点线面体 |
四、张光宇字体设计手法 |
第二节 张光宇字体设计的风格 |
一、基于传统艺术的字体风格 |
二、中西合璧的民族化字体风格 |
第三节 与鲁迅、陈之佛时期的字体设计比较 |
一、文人设计与专业设计 |
二、艺术审美与技法的异同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内化与融合——赋予字体个性化的视觉叙事 |
第一节 文字的视觉叙事 |
第二节 张光宇字体的视觉叙事性表达 |
一、象形字体的视觉叙事表达 |
二、字体空间的视觉叙事表达 |
三、叙事性图案与字体的结合的视觉叙事表达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借鉴与实验——张光宇字体艺术研究的字体实验 |
第一节 张光宇字体设计作品的字体实验 |
一、笔画的统一与呼应 |
二、结构的均称与稳定 |
三、字体中的方圆之道 |
第二节 张光宇字库字体设计可行性试验 |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张光宇艺术年表 |
作者简介 |
(10)天边的云彩冰峰——张仃与张光宇(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四、张光宇艺术——纪念装饰艺术大师张光宇(论文参考文献)
- [1]智慧与忧伤的画笔——回望张光宇《大闹天宫》动画电影美术设计[J]. 孙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1(02)
- [2]《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3]《装饰》杂志封面设计时代性艺术研究[D]. 程怡珍.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4]张光宇对中国装饰艺术的影响探析[J]. 张玉花,刘洋. 中国民族博览, 2020(10)
- [5]流风余韵 ——张光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 张南南. 浙江理工大学, 2019(02)
- [6]张光宇美术字体研究[D]. 杜亚宣. 苏州大学, 2018(01)
- [7]张仃:光宇有如陈酒[J]. 李兆忠. 收藏, 2018(05)
- [8]《时代漫画》与中国漫画的现代主义书写(1934-1937)[D]. 王琳. 陕西师范大学, 2018(12)
- [9]张光宇字体艺术设计研究[D]. 武瑾. 南京艺术学院, 2018(02)
- [10]天边的云彩冰峰——张仃与张光宇[J]. 李兆忠. 南方文坛,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