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农村会计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管淑慧[1](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研究说明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蒋美荣[2](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广西荔浦市为例》文中认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成为了全党工作的重要任务。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会计人员。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城市条件的先进性、优越性及工商业发展的迫切性,国家在会计人才的培养定位上也以工商业会计为主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大量的会计人才主要分布于城市地域,而农村会计人员却表现出数量不足、现有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等特点。因而,进行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培养社会急需的农村会计人才是时代的要求、国家的需求,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本文选取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广西荔浦县级市作为调查地域,以该地的会计管理机构、农村企业管理人员和农村会计从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问卷调查和采访调查的方式获取相关资料,目的在于通过调研,从农村会计人员的角度来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素质状况和培训状况。此外,还对农村当前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意图从国家决策部门和人才培养部门的角度来了解农村会计人才培养的情况,并分析现行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进而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切实可行的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研究发现:当前,农村会计人才在数量上有较大的缺口,在素质上还不能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需要。造成这一供求失衡现象的原因是农村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存在着如下问题:长期以来国家决策层面未对农村会计人才的培养足够重视,社会提供的条件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村会计人才的各层次需求;各种人才培养力量尚未形成合力;人才的继续教育条件和学习意识都尚待提高。为满足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必须对现行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从农村会计人才方面而言,不仅要培养他们的会计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普通职业素养,还要培养他们的政策素养、农村情怀、农业农村知识等方面的特殊职业素养。而从国家决策和培养机构而言,在农村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村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将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式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充分运用多方力量和现代信息科技,选取多元化的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方式。从整个社会尤其是农村企业而言,要创造条件、竭力满足农村会计人才的各层次需求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
魏物春[3](2017)在《会计仿真沙盘实训教学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始终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财政支农政策。考虑到财政支农政策落实的效果和政策贯彻的主要群体为农村财会人员的特殊性,财政部果断提出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培训的对象为农村财会人员,培训的内容为财政支农政策。在培训中如何有效进行培训教学,提高培训质量,这是财政支农政策培训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应探讨研究的首要问题。本文遵循行动研究的基本方法,以会计实训为基础,以不断解决培训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流程再造、建构主义、混合式学习等理论为依据,同时吸收理实一体化、业务流程导向和仿真情境等会计教学的最新理念,以“整体性、优效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总结概括出一套会计仿真沙盘实训方法,并列出实施会计仿真沙盘实训中应注意问题。本文围绕会计实训的理论建构和改进实训的行动方案及实施过程,解决了会计培训中长期存在的理论技能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加快了会计仿真沙盘实训在财政支农政策培训中的应用。通过行动研究,增强了培训对学员业务能力的科学规范提高,提升了培训的质量,促进了培训工作的良好发展。
刘花[4](2015)在《服务“三农”视角的农业类高职会计课程建设思考》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农村部分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相对独立性,村集体资金储备不断增加,"村账委托代理"制度对农业会计的需要越来越强烈,高校迫切需要加强对为"三农"服务的会计课程建设。本文以农商院为例,在介绍农业会计课程建设的背景及意义的基础上,从为"三农"服务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定位、教学内容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为农商院开设涉农会计专业及在现有基础上开设农业会计类相关课程提供借鉴。
王星竹,王积田,张笑涓,曹艺馨[5](2015)在《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农村经济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农村会计工作愈加重要,这就需要培养一批更加优秀、专业的复合型创新会计人才。然而,我国农村会计培养模式存在以下问题:目标同质化、模糊化;培养内容、途径较为落后,培养资源有限;师资力量薄弱。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农村会计的现状从职业会计院校以及涉农高等院校两个方面对构建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
白兆秀[6](2009)在《关于农业高职院校涉农会计课程建设的思考》文中提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增强高校为农输送人才和服务能力,办好涉农学科专业。随着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很快,但农业会计专门人才却较为缺乏,高等农业院校大多不重视对农业会计人才的培养。农业会计人才培养的缺失与我国农业经济的相悖发展,加剧了我国农业会计人才的供求矛盾。同时,涉农岗位对农村财务知识的需求,也对高等农业院校涉农会计课程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在学科建设存在一定困难的情况下,加强涉农会计课程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农村经济发展中对农业会计人才的需求。
李梅[7](2000)在《浅谈农村会计教学》文中研究表明
郑丽,陶戈鑫,杨园园[8](2021)在《国内外涉农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涉农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外从2010年至今与涉农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学术界对于涉农会计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的关注度在逐年提高。目前的研究学者主要以农林牧渔类高校、科研所和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主;研究主题内容集中在涉农会计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研究、涉农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和对策研究。
陈馨悦[9](2021)在《农村初中数学正高级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正高级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契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时代要求,也符合农村教育实践的诉求。已有的研究在研究内容上更多的与条件艰苦、“引不进”“留不住”相关联,在研究对象上多侧重群体研究,在研究方式上以调查为主,真正深入一线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多,研究农村环境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的更少。对农村初中数学正高级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能够深入挖掘农村初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数学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特征与人格品质,分析促进他们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带给相似环境下的教师一些共鸣与希望,给农村新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参考,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政策上的建议。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结合具体的访谈、课堂观察、作品分析以及运用Nvivo软件的质性分析等研究方法,访谈个案教师本人及同事亲人,走进课堂实地观察其教学情况,搜集分析其发表论文与教学反思,在获取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依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个案教师的专业发展从纵向(发展历程)和横向(发展表现)两个维度进行考察,全面呈现其发展历程与学科教学能力;基于Nvivo软件分析提炼个案教师专业发展的人格特征和专业特征;运用“ERG”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促进个案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成长起来的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个案教师的专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转变与适应、探索与积累、成熟与引领,专业发展表现在专业理念先进、师德高尚;专业知识扎实,拥有丰富的数学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专业能力出众,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切实高效,注重合作与反思,教学成绩优异。同时,在其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个案教师逐步形成了有数学学科特色的“四动教学”教学风格。2.个案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专业特征和人格特征,其专业特征表现在善于教学、甘于敬业、乐于钻研以及勤于反思;其人格特征表现在勤奋踏实、快速高效、专注执着、严格要求。3.影响个案教师专业发展的众多因素中,起根本作用的是内在因素,主要包括持久浓厚的从教兴趣、清晰明确的职业规划和不惧吃苦的个人品质等,尤其是持久浓厚的从教兴趣在内因中最为重要,是所有其他内因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4.外因也是促进个案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关键事件与重要人物、家庭、农村学校环境、职称评审政策等,其中关键事件与重要人物对于个案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提出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要立足农村教育大的背景,对教师来说,要热爱乡村教育,培养从教兴趣,调动自我内驱力,尽早制定职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各类教师培训,在工作与生活中乐于钻研、勤于反思、善于动笔、甘于吃苦;对学校等教育职能部门来说,要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增加职业发展类培训,发挥正高级教师传帮带作用,搭建发展平台,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倡导专业阅读与写作。
张磊[10](2021)在《国民政府对沈阳市教育的接收与重建研究(1945-1948)》文中指出对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而言,无论接收东北或统治东北,莫不以沈阳为大本营,沈阳成为当时国民党统治东北的军事政治重心。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东北所进行的接收重建工作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教育接收重建不仅具有特殊性,而且其成败影响人心向背和政权兴亡。本文研究时段集中在1945-1948年,研究地域集中在沈阳市,旨在运用档案、报刊等文献史料,重点考察国民政府对沈阳市教育的接收与重建,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国民党在东北统治的严重危机,进而揭示国民党以教育为其内战服务的本质以及国民党在国共东北争夺中失败的历史必然性。除绪论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六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抗战胜利后沈阳市教育接收的背景。抗战胜利后中共鉴于沈阳市重要的战略地位,先于国民党进驻沈阳。中共撤出沈阳后,国民政府派出董文琦等人于1945年12月底到达沈阳,直到1946年3月13日,驻沈苏军全部撤离,国民党军进驻沈阳,才开始正式接收。受日本十四年殖民统治,沈阳市教育呈现畸形发展状态,后又经苏军抢掠,各学校建筑设备饱受摧残。第二章,研究国民政府对沈阳市教育接收的政策与实施。为指导东北教育接收,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东北区教育复员辅导委员会,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通过《接收东北教育事业决议案》,国民党辽宁省政府也相继颁布各类学校复员暂行办法。辽宁省教育接收工作由东北敌伪事业物资统一接收委员会辽宁省分会教育组负责,该教育组由教育部东北区特派员办公处及辽宁省政府共同派员组成,专科以上学校由处派员接收,中等以下学校由省市派员接收。沈阳市教育接收工作逐次推进大体完成,但在接收中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等院校,都面临着经费短缺、师资不足、校舍残破、校具不全、教材匮乏等问题,尤其在高等教育方面,在东北临大学生分发过程中,由于东大开学日期未定,致使千余有为青年棉衣无着、煤斤无源、课业荒废,给教育重建带来极大困难。第三章,研究国民政府对沈阳市初等教育的重建。接收后国民党沈阳市划定教育辅导区设置国民学校,进行教材编审和课程的重新设置,但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在国民党沈阳市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文化支出以22.75%居于第二位,不仅并未达到市县不得少于35%的规定,且不及保安警察支出47.86%的一半,这与蒋介石喊出的“抗战时期,军事第一;建国时期,教育第一”的响亮口号严重不符。国民学校通过周会、课程内容、壁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戡乱”教育,教育为内战服务的目的昭然若揭。献校运动口号喊的轰轰烈烈,最终结果却是徒有虚名,每区试办两保国民学校的计划也未能实现。受战乱影响失学儿童日益增多,政府措施失当收容效果甚微。由于叙级未定1946年国民党沈阳市政府仅向教员发放维持费等生活补助,同时向学生征收尊师米。但维持费极其微薄,且存在拖欠发放、公教人员不平等问题。教员叙级甄审工作办理完竣后所发薪俸虽有增加,但仍不及物价升腾之速,教员生活难以为继,引发请愿罢教斗争。第四章,研究国民政府对沈阳市中等教育的重建。战后东北青年失学过多亟待收容,国民政府教育部筹办了大学先修班,国民党辽宁省设立临时中学,沈阳市接办东北青年中学并筹办暑期补习学校,并制定公立中等学校公助生暂行办法以及奖助金办法等。但中等教育重建中最大的问题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致使奖助金有名无实,教育救济收效甚微,教学设施匮乏,教师薪俸低微。甚至个别校长贪污公款以及一些教员教学无力、师德败坏等事件也屡有发生。为扭转军事战场颓势及补充兵源,国民党对沈阳市高中以上学生实施军事训练,初中以下学生实施童子军训练。发动知识青年从军,举办冬令营,动员学校组建青年工作队,为实施“戡乱”服务,其结果是教育环境更加恶化。第五章,研究国民政府对沈阳市高等教育的重建。国民政府对沈阳市高等院校的复员重建方式有回迁国立东北大学、接收国立沈阳医学院,以及创办私立东北中正大学、私立辽东学院、私立辽宁医学院和辽宁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国民政府教育部对沈阳市高等教育的支出捉襟见肘,教学设备奇缺,教职员待遇微薄。在教师管理上存在任人唯亲,师资不齐,教授缺少。教育部所欠学生公费不能全部下拨,学生生活难以为继。教育部实行奖学金制度,但因为奖学金名额数量较少,引起学生的抗议和不满。加之战后东北物价飞涨,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具有强烈爱国情怀和政治敏感性的学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第六章,研究国民政府对沈阳市社会教育的重建。为推行社会教育,在沈阳设置的社教机构有民众教育馆、图书馆、民众学校、学校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以及国民教育研究会等,这些社教机构相互配合,对民众实施识字教育、注音符号教育、电化教育、国民体育等。受经费限制沈阳市社会教育的推动十分困难,电化教育的器材设备不仅严重缺乏,对社会教育的人才培训也仍显不够。结语部分,对沈阳市教育接收与重建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在教育接收中缺乏计划,并以军方和政治势力插手为主要特征。在教育重建中由于国民党在东北率先挑起内战,导致战后物价飞涨,经济殆于破产,教育经费被军事挤占,失学儿童和青年益众,种种弊端致使教师学生对国民党政权的离心力加速运转,并将政治信任投向了共产党一方,加速了国民党在东北统治的灭亡。
二、浅谈农村会计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农村会计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广西荔浦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综述 |
1.2.2 关于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 |
1.4.1 研究难点 |
1.4.2 研究创新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人才 |
2.1.2 农村会计人才 |
2.1.3 人才培养模式 |
2.1.4 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
2.2 相关理论 |
2.2.1 乡村振兴战略理论 |
2.2.2 复合型人才培养理论 |
2.2.3 需求层次理论 |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
3.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会计人才的职业核心素养分析 |
3.1.1 农村会计从业人员的普通职业素养 |
3.1.2 农村会计从业人员的特殊职业素养 |
3.2 目前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方式 |
3.2.1 学校培养模式 |
3.2.2 社会培养模式 |
3.2.3 两种培养模式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
3.3 基于广西荔浦市农村会计人才培养状况的调查 |
3.3.1 调查问卷和调查地域基本情况 |
3.3.2 调查数据处理和分析 |
3.4 目前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国家决策层面对农村会计人才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
3.4.2 各种培养力量尚未形成合力 |
3.4.3 农村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条件和学习意识亟待提高 |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
4.1 推动农村会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 |
4.2 选取多元化的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方式 |
4.2.1 采用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方式 |
4.2.2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方式 |
4.3 利用农村会计人才培养的多方力量和现代信息技术 |
4.3.1 充分利用学校力量和社会力量 |
4.3.2 充分利用人才培养的传统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
4.4 竭力满足农村会计人才的多层次需求 |
4.4.1 完善农村会计人才的政策保障 |
4.4.2 加大农村会计人才的政策宣传 |
4.4.3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农村会计人员现状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3)会计仿真沙盘实训教学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财政支农政策培训 |
1.1.2 提高农村财会人员整体素质的客观要求 |
1.2 研究概况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步骤 |
1.2.3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行动法 |
1.3.3 调查法 |
1.4 文献综述 |
第2章 构建会计仿真沙盘实训的理论基础 |
2.1 会计仿真沙盘实训的理论依据 |
2.1.1 流程再造 |
2.1.2 建构主义 |
2.1.3 混合式学习理论 |
2.2 会计仿真沙盘实训的基础数据整理 |
2.2.1 培训对象现状分析 |
2.2.2 会计仿真沙盘实训环境简介 |
2.3 会计仿真沙盘实训的构建 |
2.3.1 理实一体化教学 |
2.3.2 业务流程导向的会计实验教学 |
2.3.3 仿真情境教学 |
2.3.4 构建会计仿真沙盘实训 |
第3章 会计仿真沙盘实训的行动研究 |
3.1 行动研究实施计划 |
3.2 行动研究 |
3.2.1 第一轮行动研究 |
3.2.2 第二轮行动研究 |
3.3 行动研究数据统计与分析 |
3.4 会计仿真沙盘实训的优势 |
3.4.1 有助于学员主动思考与理解知识 |
3.4.2 有助于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
3.4.3 有助于提高业务技能 |
3.5 会计仿真沙盘实训要注意的问题 |
3.5.1 会计仿真沙盘实训要注意的设计问题 |
3.5.2 会计仿真沙盘实训要注意的组织问题 |
3.5.3 会计仿真沙盘实训要注意的师资问题 |
3.5.4 会计仿真沙盘实训要注意的案例问题 |
第4章 结论 |
4.1 研究总结 |
4.2 问题与展望 |
附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服务“三农”视角的农业类高职会计课程建设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为“三农”服务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
1. 在目前非涉农会计专业前提下,为“三农”服务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
2. 在考虑未来开设涉农会计专业前提下,为“三农”服务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
三、为“三农”服务的会计课程建设定位 |
四、为“三农”服务的会计课程建设教学内容 |
五、为“三农”服务的会计课程设置 |
六、为“三农”服务的会计课程教材建设 |
七、为“三农”服务的会计课程建设创造良好实训条件 |
(5)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我国农村会计现状 |
2.1 我国农村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
2.2 我国农村会计行为不规范、监管乏力。 |
2.3 我国农村会计人才紧缺。 |
3. 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
3.1 农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模糊化。 |
3.2 农村会计人才培养内容、途径较为落后, 培养资源有限。 |
3.3 农村会计人才培养师资力量薄弱、“双师型”教师稀缺。 |
4. 构建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建议 |
4.1 明确多层次、专业化农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
4.2 完善差异化、专业化、实操化的高质量会计人才培养体系 |
4.2.1 完善差异化农村会计人才培养体系。 |
4.2.2 完善专业化农村会计人才培养体系。 |
4.2.3 完善实操化农村会计人才培养体系。 |
4.3 加强农村会计人才培养师资的优化建设 |
4.3.1 提高职业会计院校的教师待遇。 |
4.3.2 提高会计人才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 |
4.3.3 提高会计人才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 |
4.3.4 提高会计人才培养教师的竞争意识。 |
(6)关于农业高职院校涉农会计课程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业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 |
(一)农业高职院校没有对农业会计专门人才的培养 |
(二)专业课程设置忽视了涉农会计人才的特殊需求 |
(三)忽视涉农会计课程开发 |
二、涉农会计工作现状 |
(一)会计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不高,人员配备不合理 |
(二)会计从业人员培训与岗位实际脱离 |
(三)会计核算不规范 |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
三、加强涉农会计课程建设的紧迫性 |
(一)加强涉农会计课程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
(二)加强涉农会计课程建设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需要 |
(三)加强涉农会计课程建设是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需要 |
(四)加强涉农会计课程建设是涉农就业岗位的要求 |
(五)加强涉农会计课程建设是加强农村财务执法的需要 |
四、加强涉农会计课程建设的途径 |
(一)在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加入农业会计教学内容 |
1. 开设《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课程 |
2. 开设《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课程 |
3. 在农村经济管理等专业开设《涉农会计专题》课程 |
4. 开设《农村财务审计》课程 |
(二)与相关部门合作,加强农业会计课程实践 |
(三)以农业高职院校为依托,加强农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 |
(8)国内外涉农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研究现状 |
1.1 关于涉农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
1.2 关于涉农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
2 国外研究现状 |
2.1 关于涉农会计人力资源开发意义和影响因素的研究 |
2.2 关于涉农会计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对策的研究 |
3 文献述评 |
(9)农村初中数学正高级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社会时代发展呼唤优秀教师 |
1.1.2 农村教育发展需要优秀教师 |
1.1.3 个人专业发展追随优秀教师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农村初中教师 |
2.1.2 中小学正高级教师 |
2.1.3 教师专业发展 |
2.2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 |
2.3 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
2.4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
2.5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2.5.1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
2.5.2 “ERG”理论 |
2.5.3 唯物辩证法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1.1 研究对象的“典型性” |
3.1.2 研究对象愿意配合 |
3.2 研究方法 |
3.2.1 个案研究法 |
3.2.2 访谈法 |
3.2.3 观察法 |
3.2.4 作品分析法 |
3.2.5 软件分析法 |
3.3 研究框架 |
3.4 研究安排 |
3.4.1 研究现场的进入 |
3.4.2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
3.4.3 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 |
第4章 个案教师专业发展历程与表现 |
4.1 个案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 |
4.1.1 转变与适应(1997~2004) |
4.1.2 探索与积累(2005~2011) |
4.1.3 成熟与引领(2012至今) |
4.2 个案教师专业发展的表现 |
4.2.1 专业理念与师德 |
4.2.2 专业知识 |
4.2.3 专业能力 |
4.2.4 数学教学风格 |
第5章 个案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体特征 |
5.1 个案教师专业发展个体特征的筛选 |
5.2 个案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特征呈现 |
5.2.1 善于教学 |
5.2.2 甘于敬业 |
5.2.3 乐于钻研 |
5.2.4 勤于反思 |
5.3 个案教师专业发展的人格特征呈现 |
5.3.1 勤奋踏实 |
5.3.2 快速高效 |
5.3.3 专注执着 |
5.3.4 严格要求 |
第6章 个案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
6.1 个案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筛选 |
6.2 个案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因素分析 |
6.2.1 持久浓厚的从教兴趣 |
6.2.2 清晰明确的职业规划 |
6.2.3 不惧吃苦的个人品质 |
6.3 个案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因素分析 |
6.3.1 关键事件与重要人物 |
6.3.2 家庭环境 |
6.3.3 农村学校环境 |
6.3.4 职称评审政策 |
第7章 结论、启示与反思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启示 |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对Z老师的访谈实录(部分) |
附录 B:对X中学Z老师的三位同事的访谈实录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国民政府对沈阳市教育的接收与重建研究(1945-194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概念界定 |
三、研究综述 |
四、运用史料 |
五、研究方法 |
六、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抗战胜利后沈阳市教育接收的背景 |
第一节 伪满时期日本对东北的殖民教育 |
一、殖民教育的行政机构 |
二、殖民教育的基本方针 |
三、殖民教育的基本内容 |
第二节 接收前沈阳市的教育状况 |
一、学校教育破坏严重 |
二、社会教育残破不堪 |
第三节 国民政府接收沈阳 |
一、中共政权在沈阳的建立与撤出 |
二、国民政府人员抵达沈阳 |
三、国民党军对沈阳的军事接收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国民政府对沈阳市教育接收的政策与实施 |
第一节 国民政府对东北教育的接收政策 |
一、教育部东北青年救济处的《整理意见》 |
二、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的《东北教育议案》 |
三、国民党辽宁省政府制定《复员准则与办法》 |
第二节 沈阳市初等教育的接收 |
一、国民学校接收概况 |
二、对教职员以训练代甄审 |
第三节 沈阳市中等教育的接收 |
一、国立东北中山中学的回迁 |
二、省立中学接收概况 |
三、市立中学接收概况 |
第四节 沈阳市高等教育的复员 |
一、东北临大补习班的设立与困境 |
二、国立东北大学的回迁与窘境 |
三、专科以上学校师生的甄审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民政府对沈阳市初等教育的重建 |
第一节 沈阳市国民学校的重建 |
一、国民党沈阳市教育局的设置 |
二、市教育经费的来源与支出 |
三、划定辅导区设置国民学校 |
四、献校祝寿运动徒有虚名 |
五、整顿私立小学与私塾 |
六、行政组织与校务处理 |
第二节 教学重建 |
一、贯彻落实“戡乱”方针 |
二、教科书缺乏且价格昂贵 |
三、教学设备严重匮乏 |
第三节 师资训练与薪俸 |
一、重视师资训练 |
二、教师薪俸微薄 |
三、请愿罢教迭起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民政府对沈阳市中等教育的重建 |
第一节 沈阳市中等学校的重建 |
一、国民党辽宁省教育厅的设置 |
二、划分学区与学校设置 |
三、筹办东北大学先修班 |
四、设立临时中学收容流亡青年 |
五、创设市立师范学校 |
六、举办暑假补习学校 |
七、行政组织与校务处理 |
第二节 学生管理与训练 |
一、学生费用高昂 |
二、奖助金有名无实 |
三、救济学生收效甚微 |
四、实施童子军训练及军事训练 |
五、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补充兵源 |
六、组织青年工作队为“戡乱”服务 |
第三节 教学重建与师资薪俸 |
一、改订教学科目 |
二、教学设施匮乏 |
三、教师薪俸微薄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国民政府对沈阳市高等教育的重建 |
第一节 沈阳市高等院校的概况 |
一、国立东北大学 |
二、国立沈阳医学院 |
三、私立东北中正大学 |
四、私立辽东学院 |
五、私立辽宁医学院 |
六、辽宁省立师范专科学校 |
第二节 沈阳市高等院校的师生管理 |
一、招生与就业 |
二、公费及奖学金短缺 |
三、教师管理办法 |
四、教师薪俸低微 |
五、教学设施不足 |
第三节 沈阳市学生运动的浪潮 |
一、“六二”罢课斗争 |
二、反对冬令营的斗争 |
三、迁校与反迁校斗争 |
四、抗议“七五”惨案运动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国民政府对沈阳市社会教育的重建 |
第一节 社会教育机构 |
一、民众教育馆 |
二、图书馆 |
三、民众学校 |
四、其他机构 |
第二节 社会教育内容 |
一、识字教育 |
二、电化教育 |
三、其他教育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四、浅谈农村会计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广西荔浦市为例[D]. 蒋美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3]会计仿真沙盘实训教学行动研究[D]. 魏物春. 西北师范大学, 2017(01)
- [4]服务“三农”视角的农业类高职会计课程建设思考[J]. 刘花. 财会月刊, 2015(21)
- [5]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王星竹,王积田,张笑涓,曹艺馨. 商, 2015(22)
- [6]关于农业高职院校涉农会计课程建设的思考[J]. 白兆秀.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9(03)
- [7]浅谈农村会计教学[J]. 李梅.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0(S1)
- [8]国内外涉农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 郑丽,陶戈鑫,杨园园.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17)
- [9]农村初中数学正高级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D]. 陈馨悦.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10]国民政府对沈阳市教育的接收与重建研究(1945-1948)[D]. 张磊.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