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外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护理29例(论文文献综述)
陈永龄[1](2021)在《交感神经兴奋性调节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早期炎症因子及肺损伤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习书晗[2](2021)在《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针刺疗效评估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根据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回顾性资料研究,分析患者的一般特征、受伤原因、损伤类型等临床数据,以期为总结颅脑损伤的发生类别及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明确针刺结合现代医学、现代康复等治疗方法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判断针刺对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促醒的具体改善情况,为针刺运用于该类疾病的救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以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为研究对象,其中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加常规西医治疗,不限定选穴、补泻手法、留针时间及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依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后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内容包括样本量、随机方法、治疗方案、结局指标、治疗时间、病程、随访等,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4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2.2376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量表评分分析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近5年来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受伤原因、主要诊断、入院后治疗方式、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等信息。使用SAS9.4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3.针刺对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研究采用临床研究,以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患者,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31例)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加常规西医治疗,针刺方案为针刺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取穴操作参照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实施手法后,留针30min。每天1次,每周6次,治疗周期为4周一疗程,治疗一疗程后以GCS评分为主要结局指标,CRS-R评分、苏醒率、苏醒时间为次要指标,评价两组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3个月后,以有效率评价两组的治疗疗效。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两组结果。结果:1.Meta分析结果初步检索得到文献894篇,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最终纳入13篇随机对照研究,共861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Meta结果显示:针刺结合常规西医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GCS评分、苏醒率均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疾病特征分析及量表评分分析结果疾病特征分析结果:共纳入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男性患者约为女性患者的4.2倍,其中青春期至青年晚期患者(14岁~45岁)所占比例最高(52.9%)。职业方面,工人最多,所占比例为49.62%;文化程度方面,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最多,所占比例为79.5%;受伤原因以车祸为主,所占比例为91.16%。损伤类型方面,占位性血肿占比最高,为37.3%,其次是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颅骨骨折等;接近50%的患者同时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损伤类型。在急性期,有42.5%的患者接受过神经外科手术,44.2%的患者曾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63%的患者曾行胃管插管,48.4%的患者曾行尿管插管。出院时,超过86.48%的患者出院时情况好转,13.51%的患者未愈。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各量表评分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的颅脑损伤患者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的颅脑损伤患者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职业的颅脑损伤患者所有量表评分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外伤原因的颅脑损伤患者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睁眼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运动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颅脑损伤患者在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程的颅脑损伤患者在所有量表评分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084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各类量表评分差值分析: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差值对比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差值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言语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运动反应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的差值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外伤原因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言语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运动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差值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832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住院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析: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各项评分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轻、中、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各项评分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临床研究结果临床研究显示:1.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数据比较(年龄、性别、病程等)各项对比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2.试验组和对照组经过治疗后,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有效率在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经过治疗后,意识恢复量表(CRS-R)评分在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经过治疗后,试验组的苏醒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苏醒时间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住院资料显示: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以男性居多,以处于青春期至青年晚期的中青年患者为主,职业以工人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以下为主,受伤原因以车祸为主。因此,应加大对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的中青年男性群体的道路安全宣传。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合并症较多,急性期临床表现比较严重。2.针刺不仅能够治疗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方面的后遗症,还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具有一定的促醒作用。3.针刺能够提高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苏醒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王媛[3](2021)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基于中医辨证体系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并分析SAP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提高临床对SAP风险的早期辨识能力和卒中不良预后的预警能力。方法:1.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卒中后肺部感染的基本信息特点、证候要素分布情况及证候组合规律。2.采用前瞻性调查结合横断面调查的方式,共纳入194例发病72小时内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和并发症);入院时、发病7天(或发生SAP)时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指标、血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吞咽筛查量表;入院时、发病7天(或发生SAP)时中医证候量表;将采集的信息录入CRF表并建立数据库。根据SAP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采用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以及证候要素分布和组合规律;采用卡方检验及点二列方法分析差异参数与SAP发生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方法分析SAP的危险因素。结果:1.文献研究发现卒中后肺部感染的患者以男性偏多,类型以脑梗死为主,合并病例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等,中医证候要素占比依次为痰湿、内火、气虚、血瘀、内风、阴虚,证候组合规律多为单证、二证,以痰湿、内火为主。2.临床研究中患者基本资料比较:SAP组(38例)与非SAP组(156例)患者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患者的年龄79.50(65.50-84.25)岁,高于非SAP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非首次卒中患者例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既往卒中患者mRS评分3.00(3.00-3.00)分,高于非SAP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患有既往病史例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既往发生房颤患者9例(23.7%),与非SAP组12例(7.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吸烟人数、饮酒人数、含有家族史患者例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患者合并并发症38例(100%),与非SAP组77例(49.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SAP组合并吞咽困难35例(92.1%),与非SAP组49例(31.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合并尿潴留患者6例(15.8%),与非SAP组1例(0.6%)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合并尿失禁患者7例(18.4%),与非SAP组8例(5.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3.入院时实验室指标比较:SAP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高于非SAP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N)高于非SAP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L)低于非SAP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高于非SAP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糖(Glucose,GLU)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4.入院时SAP组NIHSS评分10.00(7.75-14.00)分,高于非SAP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NIHSS评分按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两组评分轻度(0-4分)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5分)时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吞咽困难等级3(1-3)级,与非SAP组4(3-4)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5.相关分析表明,年龄、吞咽困难、尿潴留、NLR、NIHSS评分和吞咽困难等级与SAP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0.3)。其中,年龄(β=0.122,OR=1.130,P<0.01)、NLR(β=0.275,OR=1.317,P<0.01)、NIHSS评分(β=0.451,OR=1.570,P<0.01)和吞咽困难等级(评分越高,吞咽困难程度越轻)(β=-1.268,OR=0.281,P<0.05)是SAP的危险因素。6.入院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1)SAP组内风证34例(89.5%)、痰湿证34例(89.5%)、气虚证36例(94.7%),与非SAP组内风证102例(65.4%)、痰湿证37例(23.7%)、气虚证115例(73.7%)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内火证、血瘀证、阴虚证无统计学意义(P>0.05);(2)SAP组内风证10.00(10.00-20.00)分、痰湿证15.50(13.00-18.00)分、气虚证25.00(23.00-30.00)分,与非SAP组内风证10.00(0-20.00)分、痰湿证7.00(4.25-9.00)分、气虚证14.00(9.00-23.00)分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内火证、血瘀证、阴虚证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3)SAP组四证组合24例(63.2%)、五证组合4例(10.5%)较非SAP组多,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SAP组二证组合52例(33.3%)、三证组合65例(41.7%)较SAP组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证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7.发病7天(或发生SAP)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1)SAP组内风证28例(73.7%)、内火证18例(47.4%)、痰湿证38例(100%)、气虚证35例(92.1%)、阴虚证14例(36.8%),与非SAP组内风证23例(14.7%)、内火证22例(14.1%)、痰湿证28例(17.9%)、气虚证75例(48.1%),阴虚证3例(1.9%)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瘀证无统计学意义(P>0.05);(2)SAP组内风证10.00(0-20.00)分、内火证8.00(3.75-14.25)分、血瘀证18.00(9.50-18.00)分、痰湿证23.50(18.75-27.25)分、气虚证25.00(21.75-31.00)分、阴虚证5.00(5.00-15.00)分,与非SAP组内风证0(0-0)分、内火证3.00(3.00-4.00)分、血瘀证14.00(10.00-18.00)分、痰湿证6.00(2.25-8.00)分、气虚证9.00(0-14.00)分,阴虚证5.00(5.00-5.00)分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3)SAP组四证组合14例(36.8%)、五证组合17例(44.7%)较非SAP组多,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SAP组单证型52例(33.3%)、二证组合81例(51.9%)较SAP组多,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无证型、三证组合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中医证候要素的演变规律:(1)SAP组入院时内火证5例(13.2%)、阴虚证5例(13.2%),与发生肺炎时内火证18例(47.4%)、阴虚证14例(36.8%)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患者发生肺炎前后的内风证、血瘀证、痰湿证、气虚证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SAP组入院时内风证102例(65.4%)、气虚证115例(73.7%),与发病7天时内风证23例(14.7%)、气虚证75例(48.1%)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SAP组患者入院与发病7天时的内火证、血瘀证、痰湿证、阴虚证无统计学意义(P>0.05);(2)SAP组入院时内火证3.50(3.00-7.00)分、痰湿证15.50(13.00-18.00)分、阴虚证5.00(5.00-5.00)分,与发生肺炎时内火证8.00(3.75-14.25)分、痰湿证23.50(18.75-27.25)分、阴虚证5.00(5.00-15.00)分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患者发生肺炎前后的内风证、血瘀证、气虚证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SAP组入院时内风证10.00(0-20.00)分、内火证3.00(3.00-8.75)分、血瘀证18.00(10.00-18.00)分、痰湿证7.00(4.25-9.00)分、气虚证14.00(9.00-23.00)分,与发病7天时内风证0(0-0)分、内火证3.00(3.00-4.00)分、血瘀证14.00(10.00-18.00)分、痰湿证6.00(2.25-8.00)分、气虚证9.00(0-14.00)分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SAP组患者入院与发病7天时的阴虚证无统计学意义(P>0.05);(3)SAP组入院时四证组合24例(63.2%)、五证组合4例(10.5%),与发生肺炎时四证组合14例(36.8%)、五证组合17例(44.7%)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患者发生肺炎前后的二证组合2例、三证组合8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SAP组入院时单证型10例(6.4%)、二证组合52例(33.3%)、三证组合65例(41.7%)、四证组合29例(18.6%),与发病7天时单证型52例(33.3%)、二证组合81例(51.9%)、三证组合20例(12.8%)、四证组合1例(0.6%),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SAP组患者入院与发病7天时的无证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组患者的年龄、mRS评分、房颤、吞咽困难、尿潴留、尿失禁、WBC、N、L、NLR、NIHSS评分和吞咽困难等级有显着差异;年龄、吞咽困难、尿潴留、NLR、NIHSS评分和吞咽困难等级与SAP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其中,年龄,NLR,NIHSS评分和吞咽困难是SAP发生的危险因素。2.SAP组入院时的证素主要以内风、血瘀、痰湿、气虚为主,组合规律以四证组合为主,发生SAP后内火证和阴虚证加重,证素组合更为复杂;非SAP组入院时的证素主要以内风、血瘀、气虚为主,组合规律以二证、三证组合为主,发病7天时内风证和气虚证减轻,证素组合趋于简化。
向兵兵[4](2021)在《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 的]调查研究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和病原学分布情况,明确围术期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及术后肺部感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优化临床围术期管理和院内感染防治策略。[方 法]本研究为院内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共纳入了 17190例手术患者,其中发生术后肺部感染的手术患者有264名,将其设置为POP组,并按照1:1的比例随机抽取未发生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264名设置为非POP组,收集并记录患者有关病历资料。调查分析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学分布特点、围术期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患者预后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确定术后肺部感染围术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 果]1.共17190例手术患者中确诊术后肺部感染264例,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54%,各手术科室术后肺部感染率差异极大,其中神经外科(17.00%)和胸外科(8.67%)远高于其它科室。2.在分离出的153株病原菌当中,革兰阳性细菌、革兰阴性细菌和真菌各占了 27.45%、64.05%和8.50%。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其中多重耐药菌有26株,占比约16.99%。3.男性患者、年龄超过60岁、体质指数超过24kg/m2、有饮酒史、吸烟史、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恶性肿瘤、意识障碍、四级手术、急诊手术、夜间手术、手术时长超过3h、手术失血超过400ml、深静脉穿刺、胃管置入、ASA麻醉分级、术中输血、术中液体入量超过4000ml、气管导管留置时间超过24h、术后血红蛋白低于100g/L、术后白蛋白低于35g/L、术后卧床时间超过3天等24项围术期相关因素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显着相关。(P<0.05)4.其中年龄≥60岁、合并慢阻肺、急诊手术、术后白蛋白<35g/L、气管导管留置时间≥24h、术后卧床时间≥3天是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POP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24.32±14.64)明显长于非POP组(16.16±8.36)。同时,POP组患者的术后ICU入住率、二次手术率以及术后病死率显着高于非POP组。(P<0.05)[结 论]1.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菌分布均具有显着的特征,严格防控神经外科和胸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积极覆盖革兰阴性细菌,对于院内感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术后肺部感染的围术期危险因素非常多,其中年龄≥60岁、合并慢阻肺、急诊手术、术后白蛋白<35g/L、气管导管留置时间≥24h、术后卧床时间≥3天是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3.术后肺部感染与手术患者发生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围术期积极采取充分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手术患者的临床转归和结局。
闫超超[5](2021)在《单纯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世界范围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重型颅脑损伤后常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持续的低氧与神经细胞继发损伤之间的恶性循环导致临床治疗的复杂化,加重社会及家庭负担。尽管目前创伤后ARDS的危险因素被广泛关注。但单纯颅脑损伤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创伤类型,ARDS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究单纯重型颅脑损伤后ARDS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相关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治疗颅脑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近4年间符合筛选条件的单纯重型颅脑损伤住院TBI患者共210例进行了亚组分析。选取入院后发生ARDS的TBI患者共62例,为观察组;选取4年间的未发生ARDS的住院TBI患者共148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既往吸烟史,呕吐史,休克史)、创伤程度(AIS评分、ISS评分、GCS评分)、相关化验指标(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PT、INR,碱剩余),相关治疗(颅脑手术、输血、补液)以及临床结局(MODS、住院日、死亡人数)等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研究单纯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中210例单纯重型颅脑损伤中有62例患者中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约为29.52%。在观察组中72.58%患者出现ARDS时间在受伤4天内,几乎所有的病例出现ARDS时间在颅脑创伤后9天内。在单因素分析中发现7种因素(男性、误吸、GCS评分、输注血小板、颅脑手术、入院12小时内BE<-6、休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些因素可能与重型颅脑损伤后ARDS的发生有关。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4种因素GCS低评分、男性、血小板输注和休克是重型TBI后ARDS的发生的危险因素。尽管两组之间的全因死亡率并没有显着差异,但单纯重型颅脑损伤后合并ARDS组的患者MODS发生率、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单纯重型颅脑损伤后ARDS的发生率约29.52%。GCS低评分、男性、早期输注血小板、休克是单纯重型颅脑损伤后AR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颅脑损伤早期后注意识别GCS评分较低的男性患者,对患者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早期输注血小板可能是单纯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ARDS的可改变危险因素,对颅脑损伤早期止血复苏时应注意识别与输血有关的风险,通过联合干预可能降低颅脑损伤合并症的发生。
蒋暑雨[6](2020)在《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依据北京市所有医院的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得出二十四节气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为临床预测、防治疾病提供依据,并与《素问·脉解篇》相关论述对比、印证,为探索各节气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的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据2015至2019年120个节气间同疾病急诊率的比较,得到各年各节气高于120个节气的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易发疾病,及低于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不易发疾病,再将高于平均急诊率1.5倍的易发疾病单独分出,依此找出5年内在相同节气反复出现的易发疾病作为1.5倍选择标准下年年或多数年于此节气易发的疾病,此即因此节气的气化特点所导致的高危疾病。≥1.5倍选择标准下高危疾病的具体确定方法为:针对每一种疾病,若在5年中相同的节气内作为≥1.5倍易发出现≧3次,或作为易发出现2次而另外3次都>1倍提示易发倾向,认为该疾病为该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同法得某节气每年不易发疾病。结果:1.在≥1.5倍选择标准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详见论文正文。依此可见,男女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的节气即立冬~冬至较易发,消化系统疾病及肠道传染病在小满~处暑即夏秋季易发,一氧化碳中毒见于小雪~惊蛰,中暑见于小满~立秋。这些结果与常识性事实及各科教科书中所提供的疾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基本吻合,说明本研究在数据采集、统计学分析方法方面是无误的,结果是可信的,1.5倍的选择标准初步看来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2.对照《素问·脉解篇》对立春雨水、清明谷雨、芒种夏至、立秋处暑、寒露霜降、大雪冬至六个月节气为代表的三阴三阳病的论述,本研究在1.5倍的选择标准下得到的反复易发疾病也能与之达到较高的符合度:正月立春雨水太阳病月份,易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腰臀痛等太阳经部位病症、上实下虚之瘖啡失语、狂证等;三月清明谷雨厥阴病月份,易发病为阴囊肿物、咽喉不适等厥阴肝经病症,及阳气振发而不畅之腰脊痛病症;五月芒种夏至阳明病月阳盛之阴/一阴来复、阳明闭郁,易发病为胃肠道疾病、阳盛于上而邪并于外之躁狂、心神阳气突伤之惊恐障碍、焦虑性抑郁,及阳伤水停之下肢水肿、哮喘等病症;七月立秋处暑少阴病月,阳杀于外、阴气盛于下,易发病为腰部、下腹部疾病、厌食、肝胆病、视力视觉障碍类、肺水肿喘咳、心律失常等病症;九月寒露霜降少阳病月,少阳不伸,易发病见肋软骨痛、肋间神经痛、多部位关节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肝胆疾病及消化道溃疡等;十一月大雪冬至太阴病月,脾运受抑,易发病为腹胀呕吐类消化系统、泌尿及代谢类病症等。本研究结果中,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全面、广泛,疾病种类细致,对《素问·脉解篇》的论述既有印证又有拓展,且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更利于临床实用与进一步开展相关的中西医结合研究。3.上述结果证明了本研究的可信度的同时,所呈现的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可以作为临床预测、预防、诊治疾病的有效参考,在与经典得到了相互印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中未论述到的节气的致病特点的缺憾,为下一步对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规律的分析,提供了较为可信、可靠的大数据依据。结论:本研究得出的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与事实基本吻合,且印证了《素问·脉解篇》中的相关论述,有助于指导各节气易发疾病的预测预防和诊疗、弥补经典中相关论述的不足,为进一步探索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挖掘节气在中医学中的价值,提供了大数据依据。
郭敏[7](2020)在《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在创伤性ARDS及肺部感染和胸部手术患者的差异性分析及临床预后》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IL-6,IL-10,IFN-γ和TNF-α,IL-1β,IL-4,IL-8在创伤性ARDS患者和肺部感染及胸部手术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差异性及相关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1)选取2017年05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4例创伤性ARDS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参考2012年柏林标准将入组患者划分为轻度组(A组)、中度组(B组)以及重度组(C组)。对比各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气分析结果、病情最重时的APACHEⅡ评分水平和ICU入住时间;通过CT扫描观察3组患者肺部影像结果;采用ELISA检测方法,检测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和治疗后第2、5、7天清晨空腹静脉血血清中IL-6、IL-10、IFN-γ的水平;(2)健康对照组(D组):选择在同一时期在同一医院的健康查体的40名健康成人,采用ELISA检测方法,检测清晨空腹静脉血血清中IL-6、IL-10、IFN-γ的水平;(3)肺部感染患者组(E组):选取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肺部感染患者32例为平行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法对其入院第2天和治疗7天后分别进行细胞因子检测;(4)胸部手术患者组(F组):选取同期住院的胸部手术患者24例,采用流式细胞法对术前和手术后2天分别进行细胞因子检测作为平行对照研究。结果:(1)比较实验组三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气分析:pH、PO2和PCO2水平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比较表明,肺损伤程度越重,血清p H水平和动脉血氧分压越低,二氧化碳分压越高。对各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ICU入住时间分析,提示随疾病程度增加,患者评分水平不断上升,ICU入住时间不断延长;(2)各组创伤性ARDS患者血清IL-6、IL-10和IFN-γ平均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3)各实验组患者血清IL-6表达水平比较:三组患者血清IL-6含量自创伤后开始增高,在第1~2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C组较A、B组达峰时间更长,增高程度更高,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4)各实验组患者血清IL-10表达水平分析:自创伤后血清IL-10含量开始增高,在第1~2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C组较A、B组达峰时间更长,增高程度更高。但其在早期差异明显(P<0.05),5天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损伤后期血清IL-10表达水平与损伤程度无相关性;(5)各实验组患者血清IFN-γ表达水平分析:自创伤后血清IFN-γ含量开始增高,在第1天即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病情越重,增高程度越大,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6)对各实验组患者血清中IL-6、IL-10、IFN-γ的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APACHE II)行相关性分析,均呈正相关(均P<0.05);(7)各实验组肺部CT影像:A组患者CT影像提示肺组织密度较正常组织无明显改变,B组患者CT影像表现为双肺透过性减低,部分肺叶可见多发斑片状磨玻璃状密度影,C组患者影像提示斑片状磨玻璃影范围较B组增大,可有合并肺不张或血气胸。(8)E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血IL-1β,IL-4,IL-6,IFN-γ在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治疗7天前后表达水平没有差异性(P>0.05),而IL-8,IL-10和TNF-α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F组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肺部创伤手术患者术前与术后第2天血IL-6,IL-8,IL-10,IFN-γ和TNF-α的表达水平具有差异性(P<0.05),而IL-1β,IL-4表达水平无差异性(P>0.05)。结论:(1)IL-6、IL-10、IFN-γ在创伤性ARD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且在不同程度的创伤性ARDS患者的血清中表达量不同;通过联合检测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对创伤性ARDS的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细胞因子IL-8,IL-10和TNF-α表达水平可以预测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治疗效果,而IL-6,IL-8,IL-10,IFN-γ和TNF-α表达水平可以评估胸外科创伤手术后患者疗效和指导用药。
沈芳[8](2020)在《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早期患者排痰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探究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以促进脑卒中气管切开早期患者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患者提供一种新的简单有效的促排痰方式,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气管切开早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最终共纳入68例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气管切开后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62.5μmol/L的辣椒素溶液雾化,每天4次,单次雾化持续时间不超过1min(若雾化1min内,患者产生5次咳嗽后停上雾化;若1min内患者咳嗽<5次,雾化持续1min后停止),持续1周。观察干预前以及雾化干预期间两组患者每日的排痰量和吸痰次数,比较干预前、干预1周后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咳嗽功能、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P物质(SP)、格拉斯哥评分(GCS)和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的差异,以及患者在辣椒素雾化时和吸痰时生命体征的差异。所有的资料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1)排痰效果:①每日排痰量:干预前,两组患者每日排痰量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期间,干预组患者每天的排痰量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每日吸痰次数:干预前,两组患者每日吸痰次数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期间,干预组患者每日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但在雾化干预的第1天和第2天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3天到第7天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③痰液粘稠度: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咳嗽能力: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咳嗽反射能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周后,两组患者在可以被诱导产生咳嗽反射的人数上无差异(P>0.05),但干预组患者被诱导产生咳嗽反射的程度要强于对照组(P<0.05)。(3)CPIS:干预前,两组患者的CPIS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周后,干预组患者CPIS得分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SP: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清SP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1周后,干预组患者血清中SP 水平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5)生命体征:患者在辣椒素雾化时的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与吸痰时的无统计学差异(P>0.05)。(6)其他: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间意识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论(1)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后可以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排痰,减少被动吸痰的次数,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2)辣椒素雾化可以提高患者血清SP水平,改善患者的咳嗽功能,缓解肺部感染的发展。(3)辣椒素雾化对患者的痰液粘稠度、意识状态、住院时间无显着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潘超[9](2020)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肺部损伤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创伤性脑损伤(TBI)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部造成脑组织器质性损伤。而作为其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继发性急性肺损伤,在创伤性脑损伤(TBI)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文献表明炎症反应是创伤性脑损伤(TBI)引起的急性肺损伤的重要因素。促炎和抗炎系统之间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颅脑损伤患者的继发性改变。不同炎性细胞在TBI中的作用,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已经被广泛研究。在这些细胞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引起了特别的关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率(NLR)已被证明是可靠且简单的炎症指标。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率(NLR)能否作为预测创伤性脑损伤(TBI)引起急性肺损伤的证据尚未得知。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率(NLR)对颅脑损伤后继发性急性肺部损伤(TBI-ALI)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创伤救治中心颅脑损伤的患者58例。联合使用电子病历系统、检验报告系统和影像系统等收集基线人口学资料及临床影像学数据。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及基础疾病等);临床体征及检验检查结果入院时的体温,胸部X线检查结果,第一次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计算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水平;继发肺部损伤情况。根据临床肺部损伤诊断标准,将两组患者分为创伤性脑损伤(TBI)组和创伤性脑损伤继发肺部损伤(TBI-ALI)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PCT、NLR、WBC、CRP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肺部损伤与各研究因素的相关性。通过多变量逻辑回归,线性回归分析以估计NLR与TBI-ALI的关系。按NLR中位数2.92水平,将患者分为高NLR组,低NLR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差异、Murray评分、PCT、WBC、CRP水平。Spearman相关分析NLR与各研究因素的相关性。通过多变量逻辑回归,线性回归分析以估计NLR与TBI-ALI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纳入了 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创伤救治中心颅脑损伤的患者58例。以有无继发肺部损伤为标准进行分组。创伤性脑损伤组(TBI)29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61.62± 14.90)岁;创伤性脑损伤继发肺部损伤组(TBI-ALI)29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58.56 ± 10.74)岁,两组年龄比较无差异(P>0.05)。创伤性脑损伤组(TBI)男性18例,女性11例;创伤性脑损伤继发肺部损伤组(TBI-ALI)男性20例,女性9例。两组患者性别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及吸烟史例数无差异(P>0.05)。创伤性脑损伤组(TBI)的患者NLR水平低于创伤性脑损伤继发肺部损伤组(TBI-ALI)(P<0.05)。创伤性脑损伤组(TBI)的患者WBC及CRP水平均低于创伤性脑损伤继发肺部损伤组(TBI-ALI)(P<0.05)。高NLR组,低NLR组在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RP等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NLR中位数为标准分为NLR<2.92组和NLR>2.92组。NLR<2.92组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61.62±14.90)岁;NLR>2.92组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58.56± 10.74)岁,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NLR<2.92组男性12例,女性11例;NLR>2.92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及吸烟史例数无差异(P>0.05)。NLR<2.92组继发肺部损伤患者11例,占比43.2%;NLR>2.92组继发肺部损伤患者20例,占比56.3%。NLR>2.92 组继发肺部损伤高于 NLR<2.92 组(P<0.01)。NLR<2.92 组的患者WBC及NEU水平均低于NLR>2.92组(P<0.01)。结论:1、NLR与部分炎性反应相关指标呈正相关。2、NLR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损伤正相关,可能作为预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之一,较NEU、CRP更具有优势。
石长青,许剑峰[10](2014)在《创伤性下丘脑损伤临床相关问题讨论》文中提出创伤性下丘脑损伤(traumatic hypothalamic injury,THI)是重症颅脑外伤的一个特殊类型,除颅脑外伤外,还伴有因下丘脑功能受损引发的一系列特殊临床综合征,病死率和致残率居全身性创伤首位[1]。为了解和提高THI的临床救治水平,本文对国内相关医学文献中有关THI的资料进行检索分析。1文献检索策略及分类检索中国知网从建库到2013年10月与THI相
二、脑外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护理29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外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护理29例(论文提纲范文)
(2)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针刺疗效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颅脑损伤的认识 |
一、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 |
二、颅脑损伤的病因研究 |
三、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
四、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
五、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 |
六、现代医学对颅脑损伤的治疗 |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颅脑损伤的认识 |
一、颅脑损伤的病因病机 |
二、颅脑损伤的辨证分型 |
三、颅脑损伤的中药治疗 |
四、颅脑损伤的针刺治疗 |
五、颅脑损伤的其他针灸治疗 |
第二章 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
一、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二、研究对象 |
三、干预措施 |
四、文献检索 |
五、检索方法 |
六、数据收集与提取 |
七、统计分析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一、文献检索流程与结果 |
二、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三、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
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
第四节 讨论 |
一、结果分析 |
二、存在问题 |
三、展望 |
第三章 疾病特征及量表评分分析研究 |
第一节 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 |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第二节 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各量表评分分析 |
一、各量表基本描述 |
二、不同性别量表分析 |
三、不同年龄量表分析 |
四、不同职业量表分析 |
五、不同外伤原因量表分析 |
六、不同文化程度量表分析 |
七、不同病程量表分析 |
八、讨论 |
第三节 1084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前后各类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
一、综合治疗前后各量表的差值对比分析 |
二、不同性别综合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
三、不同年龄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
四、不同职业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
五、不同文化程度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
六、不同外伤原因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
七、讨论 |
第四节 832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分析 |
第四章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剔除或脱落标准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样本量估算 |
二、分组方案 |
三、盲法实施 |
四、治疗方案 |
五、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六、研究流程图 |
七、统计学方法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比较 |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 |
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S-R评分比较 |
四、两组患者治疗后苏醒率及苏醒时间的比较 |
五、有效率 |
六、不良事件及安全性报告 |
七、脱落报道 |
第四节 讨论 |
一、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的可能机制 |
二、醒脑开窍针法的选取 |
三、醒脑开窍针法应用于颅脑损伤后昏迷的治疗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3)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基于文献研究卒中后肺部感染的证候要素组合规律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小结 |
第二部分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
1.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 |
2.研究路线 |
3.研究结果 |
4.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
5.小结 |
第三部分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证候要素分布及演变规律 |
1.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 |
2.研究路线 |
3.研究结果 |
4.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综述一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西医认识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中医认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单纯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及临床特征比较 |
2.2 分析表明7种因素可能与单纯重型TBI后ARDS的发生有关 |
2.3 多因素分析表明:4种因素是可能是单纯重型TBI后ARDS发生的危险因素 |
2.4 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
2.5 临床结局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颅脑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单纯重型颅脑损伤发生ARDS相关危险因素研究的病例资料表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二十四节气简介 |
1 节气的由来 |
2 二十四节气总体气机特点 |
3 二十四节气对人体气化的影响 |
文献综述一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及其现代研究 |
1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 |
2 中医时间医学的现代研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研究 |
1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2 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3 循环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4 神经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5 其他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资料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总体设计 |
2.2 具体步骤 |
3 结果 |
3.1 北京市急诊患者的疾病分布规律 |
3.2 以男性大寒为例演示大寒节气反复易发疾病的判定——举例 |
3.3 男性、女性二十四节气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
3.4 2级分类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个数总结 |
3.5 结果总评价 |
3.6 男性、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总体特点 |
3.7 印证经典中的论述 |
3.8 弥补经典中的不足 |
3.9 结论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研究的可信度分析 |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
3 研究意义 |
4 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男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
附录2 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
简历 |
(7)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在创伤性ARDS及肺部感染和胸部手术患者的差异性分析及临床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血清IL-6、IL-10、IFN-γ与创伤性ARDS差异性及相关性 |
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方法 |
3、疗效观察 |
4、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临床指标监测结果 |
2、影像学结果 |
3、各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IL-6、IL-10、IFN-的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
4、各组患者血清中IL-6的表达情况 |
5、各组患者血清中IL-10的表达情况 |
6、各组患者血清中IFN-γ的表达情况 |
7、血清中IL-6、IL-10、IFN-γ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二部分 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4、IL-6、IL-8、IL-10、TNF-α和IFN-γ与肺部感染性疾病及胸部手术患者的差异性及相关性 |
材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方法 |
3、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E组:肺部感染者抗炎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4,IL-6,IL-8,IL-10 和TNF-α,IFN-γ表达水平 |
2、F组:肺部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1β,IL-4,IL-6,IL-8,IL-10和TNF-α,IFN-γ表达水平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8)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早期患者排痰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文献回顾 |
1. 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排痰的相关概述 |
2. 咳嗽与排痰 |
3. 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目的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第五节 操作性定义 |
第六节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辣椒素诱导咳嗽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早期患者排痰中的应用研究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设计 |
3. 干预方法 |
4. 研究仪器与材料 |
5. 研究工具 |
6. 评价指标 |
7. 资料收集方法 |
8. 统计学处理 |
9. 质量控制 |
10. 伦理考量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比较 |
2. 两组患者排痰情况比较 |
3. 两组患者咳嗽能力比较 |
4.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比较 |
5. 两组患者SP水平比较 |
6. 两组患者预后比较 |
7. 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的安全性评价 |
第三节 讨论 |
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分析 |
2. 辣椒素雾化对咳嗽的影响 |
3. 辣椒素雾化对排痰的影响 |
4. 辣椒素雾化对肺部感染的影响 |
5. 辣椒素雾化对SP的影响 |
6. 辣椒素雾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
7. 辣椒素雾化的安全性 |
第三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启示 |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排痰护理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附录 |
附录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附录2 格拉斯哥评分 |
附录3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9)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肺部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TBI继发性肺损伤 |
1.2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创伤性脑损伤诊断标准 |
2.3 肺部损伤诊断标准 |
2.4 研究方法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以有无继发肺部损伤为标准 |
3.2 以NLR为标准 |
3.3 各指标预测TBI继发肺部损伤的ROC曲线 |
3.4 多因素分析TBI继发肺部损伤影响因素 |
3.5 分析NLR与NEU相关性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总结 |
第六章 参考文献 |
笫七章 附录 |
中英文缩略词 |
AIS-90评分(简明损伤评分)与ISS评分(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 |
第八章 致谢 |
(10)创伤性下丘脑损伤临床相关问题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检索策略及分类 |
2 THI的定义 |
3 THI的分型 |
3.1 原发性THI |
3.2 继发性THI |
4 流行病学特点 |
4.1 THI的发生率 |
4.2 THI的预后 |
4.3 THI的病死率 |
5 THI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
5.1 高热 |
5.2 尿崩症 |
5.3 电解质平衡紊乱 |
5.3.1 低钠血症: |
5.3.1. 1 抗利尿激素 (ADH) 分泌不适当综合征 (等容量性低钠血症) : |
5.3.1. 2 脑性耗盐综合征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 |
5.3.2 高钠血症: |
5.3.2. 1 原发性高钠血症: |
5.3.2. 2 中枢性尿崩症相关联性高钠血症: |
5.3.2. 3 渴感觉减退性高钠血症: |
5.3.2. 4 医源性因素相关联性高钠血症: |
5.4 消化道出血 |
5.5 糖代谢紊乱 (高血糖和糖尿病高渗性状态) |
5.6 肺水肿及呼吸窘迫综合征 |
四、脑外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护理29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交感神经兴奋性调节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早期炎症因子及肺损伤的影响[D]. 陈永龄. 南华大学, 2021
- [2]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针刺疗效评估研究[D]. 习书晗.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3]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王媛.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D]. 向兵兵.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5]单纯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D]. 闫超超.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6]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D]. 蒋暑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在创伤性ARDS及肺部感染和胸部手术患者的差异性分析及临床预后[D]. 郭敏. 青岛大学, 2020(01)
- [8]辣椒素雾化诱导咳嗽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早期患者排痰中的应用研究[D]. 沈芳. 苏州大学, 2020(02)
- [9]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肺部损伤的相关性研究[D]. 潘超.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10]创伤性下丘脑损伤临床相关问题讨论[J]. 石长青,许剑峰. 临床误诊误治, 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