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果蔬涂膜保鲜剂的配制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韩佳琳,陈小宇,李晓磊,马艳丽,马福敏[1](2021)在《涂膜保鲜在果蔬贮藏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鲜切水果具有新鲜、营养、便捷等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由于其易被微生物污染,销售量受到了很大限制。涂膜保鲜技术简单易行,成本低,是果蔬保鲜常用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果蔬涂膜保鲜的技术特点,涂膜保鲜剂的种类及其应用,为果蔬保鲜提供新思路。
李雪[2](2021)在《壳聚糖与纳米TiO2对淀粉复合膜力学强度和阻隔性能的影响及复合膜在果蔬中的涂膜保鲜应用》文中认为以马铃薯淀粉为成膜基材,壳聚糖和纳米TiO2为增强相,通过溶液共混法将1%(w/w)壳聚糖乙酸溶液与5%(w/w)马铃薯淀粉糊化液,按照4:6(w/w)的比例均匀混合后,加入0.1%(w/w)纳米TiO2流延成膜,制备马铃薯淀粉单膜(P)、马铃薯淀粉/壳聚糖复合膜(P+Ch)、马铃薯淀粉/纳米TiO2复合膜(P+TiO2)、马铃薯淀粉/壳聚糖/纳米TiO2复合膜(P+Ch+TiO2)。通过SEM、FTIR和XRD表征复合膜的结构与形态,探究壳聚糖与纳米TiO2对马铃薯淀粉成膜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复合膜的阻氧性,水蒸气透过性、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析壳聚糖、纳米TiO2的复合添加对马铃薯淀粉膜阻隔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将复合涂膜应用到圣女果、青椒、萝卜、蚕豆、青豆、豌豆、和竹笋鲜切片7种果蔬的贮藏保鲜中,通过测定贮藏期果蔬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失重率、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评估复合涂膜对果蔬贮藏的保鲜效果;将涂膜组的果蔬保鲜效果与空白对照组和PE保鲜组进行比较,分析涂膜保鲜的优劣;最终对四组膜的透湿性、力学强度和保鲜效果进行比较,选出最优组合。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壳聚糖和纳米TiO2组分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壳聚糖和纳米TiO2的复合添加能有效改善淀粉膜水蒸气透过性和阻氧性,提高其力学强度;四组膜中,纳米TiO2/壳聚糖/马铃薯淀粉复合膜表现出最佳理化性能,其阻氧性比马铃薯淀粉单膜(P)、马铃薯淀粉/壳聚糖复合膜(P+Ch)、马铃薯淀粉/纳米TiO2复合膜(P+TiO2)高43.38%、7.56%、19.14%;水蒸气透过率低32.41%、39.18%、30.89%;吸湿性低58.07%、22.66%、60.91%;力学强度高47.68%、43.75%、45.89%。室温15℃贮藏12天后,果蔬涂膜组的失重率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维生素、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高于对照组,丙二醛含量和POD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表现出一定的保鲜性能;涂膜处理组中,纳米TiO2/壳聚糖/马铃薯淀粉复合涂膜(P+Ch+TiO2)表现出最佳保鲜效果。结论:壳聚糖、纳米TiO2与马铃薯淀粉共混制膜,能有效改善淀粉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增强淀粉膜的力学强度和阻隔性,提高其贮存保鲜效果;壳聚糖、纳米TiO2复合添加效果优于单一组分的添加;四组膜中,纳米TiO2/壳聚糖/马铃薯淀粉复合膜(P+Ch+TiO2),理化性能最优,保鲜效果最佳。
李保祥[3](2021)在《壳聚糖/纳米纤维素复合涂膜对柑橘贮藏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柑橘(Citrus sinensis L.Osbeck)采后易受病原菌侵染,在贮运过程中的损耗很高。目前我国柑橘采后保鲜措施仍以施加化学保鲜剂为主,而化学保鲜剂存在滥用风险,且长期使用将导致果实产生抗药性。在此背景下,可食性涂膜保鲜技术以其绿色安全、易于操作、效果显着等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涂覆在果实表面的可食性涂膜通过其半透性来调节果实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降低果实的呼吸速率,减少其蒸腾作用,延缓果实的成熟和衰老,从而起到良好的保鲜效果。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发现,果实的呼吸和蒸腾会导致涂膜出现微孔,削弱其对果实的保鲜效果。为此,在壳聚糖涂膜液中添加了结晶纳米纤维素(Nanocrystal Cellulose,NCC)对壳聚糖(Chitosan,CS)涂膜的透过性进行了调节,并增强了其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其对柑橘果实的保鲜效果。同时,涂膜的透过性应与果实的采后呼吸速率相匹配,防止过度抑制。若涂膜的阻隔性过高,可能导致果实的无氧呼吸,从而对果实的品质造成不利影响。而不同品种的柑橘其个体大小、果皮结构和采后生理活动等差异较大,因此对涂膜透过性的要求也不同,涂膜在不同果实表面出现微孔的时间也不同。因此,本研究选取了三种不同品种的柑橘(椪柑、沙糖桔、红桔),分别探究了涂膜中NCC的含量对上述品种柑橘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并观察了涂膜中微孔的出现时间;其次,采用NCC含量最优的复合涂膜对沙糖桔和红桔分别在贮藏的不同时间点进行二次涂膜,以此探究对不同品种的柑橘果实而言,微孔的出现时间与果实贮藏品质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壳聚糖/纳米纤维素复合涂膜对椪柑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组、CS组相比,NCC含量为2%和4%的复合涂膜可在贮藏后期显着降低果实的失重率和腐烂率。贮藏16天时,2%NCC复合涂膜组果实的腐烂率相较于CK组下降了55%,相较于纯CS组下降了43.7%。该组也较好地保持了果实中的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可溶性蛋白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同时,相较于CK组,所有涂膜组均可在贮藏后期(第10天后)显着抑制果皮中丙二醛含量的增加,说明涂膜可抑制果实的膜脂过氧化,延缓果实的衰老。综合而言,涂膜中添加2%NCC的复合涂膜对椪柑果实的保鲜效果最佳。2、壳聚糖/纳米纤维素复合涂膜对沙糖桔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涂膜不能降低果实的水分散失,但可较好地抑制果实的腐烂。添加NCC的复合涂膜组在贮藏后期的腐烂率均低于CS组和FA组。贮藏24天时,4%NCC复合涂膜组的腐烂率相较于CK组、FA组分别降低了50%、9%。说明复合涂膜的保鲜效果优于咪酰胺(FA)。各组果实的可滴定酸等营养物质在贮藏期间的波动较大,无明显变化规律。但4%NCC复合涂膜组果皮中的丙二醛含量最低,且能够在贮藏期间保持较高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说明该复合涂膜可显着延缓果实的膜脂过氧化,增强果实的抗衰老能力。从涂膜的微观形貌可看出,果皮表面的涂膜在贮藏第1天便出现微孔,这可能是由于沙糖桔果实的呼吸强度较高(20~48 mg·kg-1·h-1)。但涂膜中添加4%的NCC有助于减少微孔的出现。综合而言,涂膜中添加4%NCC的复合涂膜对沙糖桔果实的保鲜效果最佳。3、壳聚糖/纳米纤维素复合二次涂膜对沙糖桔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涂膜均可较好地降低沙糖桔的腐烂率,但二次涂膜后,果实在贮藏后期的腐烂率快速升高,虽仍然低于CK组,但高于一次涂膜组和FA组。相较于一次涂膜,二次涂膜对果肉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无显着保持效果,同时也不能降低果皮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二次涂膜组在贮藏后期保持了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但POD活性低于一次涂膜组。果皮表面微观形貌的变化表明,二次涂膜推迟了涂膜表面微孔的出现,其在第4天仍未观察到微孔的出现。但由于沙糖桔呼吸强度高,生理活动非常活跃。因此,二次涂膜虽然提高了膜结构的稳定性,但并不利于果实的生理代谢,对沙糖桔的保鲜效果反而不如一次涂膜。4、壳聚糖/纳米纤维素复合二次涂膜对红桔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含6%NCC的复合涂膜可抑制果实失重率和腐烂率的增加,尤其是二次涂膜组的腐烂率大大低于FA组。贮藏11天后,CS-6%NCC4组腐烂率较CK组、FA组分别降低了40.0%、28.5%。CS-6%NCC4组能较好地保持果实中的可滴定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同时,复合涂膜组可较好的抑制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的增加,且在贮藏后期可维持较高的POD和CAT酶活性。SEM结果表明,红桔表面的壳聚糖涂膜在第3天便出现微孔,添加NCC的复合涂膜较纯CS涂膜表面出现微孔的时间推迟了2天。二次涂膜后,贮藏后期微孔会再次出现,但CS-6%NCC6组的微孔较少。由此说明,二次涂膜的确可延缓微孔的出现,保持涂膜结构的稳定,有利于提高涂膜对红桔保鲜效果的持久性。综上而言,本研究明确了三个品种柑橘果实各自最佳的壳聚糖/纳米纤维素复合涂膜配方,并利用二次涂膜延缓了涂膜微孔的出现,考察了不同品种果实中,涂膜结构稳定性与果实贮藏品质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可食性涂膜的透过性应与果实的生理活动特点相匹配才能起到良好的保鲜效果,为可食性涂膜在果实保鲜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周志强[4](2020)在《漂白紫胶基复合涂膜对常温贮藏鲜果呼吸抑制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统的采后保鲜技术在追求较好的外观品质时,往往忽略了果蔬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由于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人们更加注重采后果蔬的内在营养品质和安全性,所以开发绿色、高效和安全的采后保鲜技术成为了新的研究趋势。可食性涂膜保鲜技术因其保鲜效果好和天然可食用等优点,在果蔬采后保鲜方面优势明显。但是,大多数可食性膜缺少生物活性,导致保鲜效果有限;同时,针对具有不同呼吸特点的果蔬,膜的透气性不可调控,针对的果蔬种类单一。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做了如下研究工作:(1)单宁酸/漂白紫胶复合涂层对芒果常温贮藏的保鲜效果:该实验制备了单宁酸/漂白紫胶复合保鲜剂用于芒果常温保鲜,通过响应面Central Composite试验设计对此保鲜剂进行配方优化,并检测了复合保鲜剂的理化指标。结果显示:最优配比为漂白紫胶7.30 wt%、单宁酸0.30 wt%、甘油2.00 wt%,贮藏第18 d后,失重率和黑斑发生率分别为24.38%和29.91%,其保鲜效果优于单独的漂白紫胶保鲜剂,同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货架期延长了约7~10天。复合保鲜剂的各项感官和理化指标均符合国标要求,说明此保鲜剂绿色、安全、无毒。(2)单宁酸/漂白紫胶复合涂层对采后芒果的品质影响及保鲜机理探究:该实验探究单宁酸/漂白紫胶复合保鲜剂的特性及其对芒果常温贮藏期间的贮藏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宁酸的加入使复合涂层具有更低的水蒸气渗透率,以及更好的抗氧化作用,抑制了芒果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和细胞膜渗透率。使其在在抑制常温贮藏芒果的呼吸作用,减少质量损失和氧化褐变,保持较高的营养物质含量方面比漂白紫胶保鲜剂和无处理组表现更好。体外实验表明复合复合涂层对芒果的炭疽病菌和蒂腐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减少了病菌的侵染,从而延长了芒果的货架期。(3)聚乳酸多孔微球对可食性膜气体调控性能的研究及其对水果的气调保鲜:实验通过热致相法制备聚乳酸多孔微球,然后将其与漂白紫胶复合制备得到聚乳酸多孔微球/漂白紫胶气调膜并研究了微球的特性及其在调节复合膜透气性中的作用。并初探气调膜对橙子呼吸代谢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条件制备得到的聚乳酸多孔微球孔隙率超过77%,同时,微球具有一定的抑菌性,小鼠体内毒理实验表明微球属实际无毒。通过改变微球添加量能够调控多孔微球/漂白紫胶复合膜的气体渗透性以及对CO2和O2的选择性,同时气调膜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透光性。将聚乳酸多孔微球/漂白紫胶复合涂层用于橙子常温贮藏保鲜,发现微球添加量与橙子的失重率、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成正相关。这说明此气调膜有望作为可食性气调包装材料自发调控果蔬的呼吸代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4)载单宁酸壳聚糖多孔微球对可食性膜的调控作用及其对水果的气调保鲜:本实验以聚乙二醇(PEG)为致孔剂,开发出一种新的方法制备得到壳聚糖多孔微球,并通过界面自组装负载单宁酸,然后与漂白紫胶复合制备得到具有生物活性的气调膜,并研究了微球的特性及其在调节复合膜透气性中的作用,并初探其对橙子呼吸代谢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以PEG为致孔剂制备得到的壳聚糖多孔微球具有丰富的介孔结构,其比表面积为62.06 m2/g,负载单宁酸后多孔微球的比表面积略有下降,但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能力增强,小鼠体内毒理实验表明微球属实际无毒;通过改变微球添加量和单宁酸负载量能够调控复合膜的气体渗透性以及对CO2和O2的选择性;应用于橙子的保鲜实验结果表明此复合膜能够有效调节橙子的呼吸代谢作用,有望为不同果蔬提供适宜的微环境,自发调控果蔬的呼吸代谢从而达到最佳保鲜效果。
许嘉琍[5](2020)在《果蔬涂膜保鲜用松香树脂的制备及其保鲜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松香是一种天然树脂,具有无毒、透明、良好的成膜性和膜剂稳定性等特点,且其产量大,价格相对低廉,在果蔬保鲜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松香为原料,通过酯化、加成和聚合等化学反应,在松香分子中引入亲水基团制备了马来海松酸聚乙二醇柠檬酸酯(MRPC)、马来松香季戊四醇酯(MRPE)及松香马来酸酐聚合物(RP)等3种松香树脂,再以椪柑、草莓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松香树脂涂膜保鲜剂对水果采后失重率、硬度、呼吸强度以及酶活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3种松香树脂对椪柑、草莓均有较好的保鲜效果。1)以松香为原料制备马来海松酸,并与PEG200进行酯化反应后再与柠檬酸反应,合成MRPC,通过红外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对其毒性进行了研究。毒性研究结果表明,MRPC属无毒级。以松香为原料,与马来酸酐进行D-A加成反应后再与季戊四醇进行酯化反应,制备MRPE,通过凝胶色谱对其进行表征,并得到优化的反应条件:马来酸酐用量为松香的15%,季戊四醇用量为松香质量的11.0%,反应温度为230℃,反应时间为3h。以松香为原料,与马来酸酐进行共聚合反应制备RP,通过红外、凝胶色谱和核磁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确定优化制备工艺条件为:松香/马来酸酐摩尔比为1:1,引发剂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AIBME)为原料总质量1.2%,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4 h。2)对椪柑果实采后保鲜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松香树脂涂膜保鲜剂均可不同程度的提高椪柑的贮藏品质。在贮藏期内,松香树脂涂膜保鲜剂可有效维持果实的硬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有效抑制椪柑可溶性固性物含量的上升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积累,且通过扫描电镜可发现,MRPC、MRPE和RP均能在椪柑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膜。通过探究不同浓度MRPC保鲜剂(5%、10%和15%)对椪柑的保鲜性能发现:不同浓度的MRPC保鲜剂涂膜均能有效抑制椪柑的水分流失,减缓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经5%、10%和15%MRPC保鲜剂涂膜处理的椪柑POD活性分别为1.65 U/g、1.16 U/g和1.07 U/g;SOD活性分别为8.78 U/g、8.92 U/g和8.28 U/g;CAT活性分别为1.31 U/g、1.32 U/g和1.33 U/g。综合各指标发现,5%的MRPC保鲜剂对椪柑果实的保鲜效果最佳。3)对草莓果实采后保鲜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松香树脂涂膜保鲜剂可在草莓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膜,从而有效减少草莓水分的散失。当贮藏至第11 d,对照组草莓的失重率为24.40%,而RP、MRPE和MRPC等保鲜剂涂膜处理的草莓的失重率分别为14.78%、17.05%和16.79%,显着低于对照组。同时不同松香树脂涂膜保鲜剂均可较好的维持草莓的硬度,并抑制草莓呼吸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和MDA的积累。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MRPC、MRPE和RP保鲜剂均可不同程度的抑制总酚含量的上升。这说明,松香树脂涂膜保鲜剂可有效延缓草莓的成熟,从而延长货架期。
许嘉琍,张海波,姚姝凤,高宏,商士斌[6](2019)在《林业生物质基果蔬涂膜保鲜剂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由于果蔬极易腐烂、保质期短,如果贮藏不当容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果蔬进行保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保鲜方法是低温贮藏和保鲜剂处理,其中涂膜保鲜技术因其成本较低、保鲜效果良好而备受关注。但常用的化学保鲜剂如二溴四氯乙烷、三唑类等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林业生物质具有来源广泛、绿色环保、可持续性等特点,在果蔬涂膜保鲜剂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主要介绍了多糖、紫胶、松香及其衍生物等林业生物质资源作为涂膜保鲜材料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着重探讨其涂膜保鲜的效果,分析了目前林业生物质基果蔬保鲜剂存在的问题,并对林业生物质基涂膜保鲜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王璐[7](2019)在《肉桂酸复合保鲜剂对海鲜菇采后保鲜研究》文中认为海鲜菇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因其营养价值高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海鲜菇在采后贮藏的过程中极易遭受微生物侵染,从而造成海鲜菇腐烂,其中,木霉菌是海鲜菇主要的病原真菌之一。然而,海鲜菇木霉病尚未引起广泛关注,使得海鲜菇的食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目前以海鲜菇为试验对象的防腐保鲜研究较少,为寻求安全有效的防腐保鲜方法,开发天然广谱有效的保鲜剂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本实验室已经筛选出双孢蘑菇保鲜配方(原儿茶酸118.0 mg·L-1、普鲁兰多糖0.3%、CaCl2 0.83%、NaCl0.55%、温度4℃、喷洒量13:1),其在海鲜菇上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但防腐效果不佳,为了扩大该配方在其他食用菌保鲜应用,以便进一步推广使用,本文在双孢蘑菇保鲜配方的基础上添加对海鲜菇采后病原菌抑制效果较佳的植物活性物质,以降低海鲜菇的腐烂、延缓海鲜菇的衰老、减少海鲜菇营养价值的损失,从而延长海鲜菇的保鲜期。本试验以海鲜菇病菇中分离出来的致病哈茨木霉菌为供试菌,用生长速率法对肉桂酸、没食子酸、齐墩果酸、五味子甲素、紫苏醛、原儿茶酸等9种植物源活性物质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筛选对哈茨木霉菌抑菌活性好的植物源活性物质;以失重率、腐烂率、色差为评价指标进行初筛,正交试验法优化植物源活性物质复合基础保鲜剂配方,并研究其对海鲜菇采后保鲜效果及诱导海鲜菇对致病菌哈茨木霉菌抗性作用。本文试验得出结果如下:(1)从具有典型木霉病症的海鲜菇上分离纯化出致病木霉真菌,致病菌检测以及ITS鉴定为致病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登录号为MH284140.1);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植物源活性物质对致病哈茨木霉菌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肉桂酸对致病哈茨木霉菌抑制率最高82.10%;平皿打孔法测定肉桂酸对致病哈茨木霉菌生长抑制EC502.6414 mg·mL-1与化学农药克霉灵(2.3865 mg·mL-1)相近;孢子萌发抑制EC500 0.1283mg·mL-1低于化学农药克霉灵(0.1519 mg·mL-1),表明肉桂酸对致病哈茨木霉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2)在已得具有良好效果的双孢蘑菇保鲜剂配方的基础上,添加肉桂酸。以海鲜菇失重率、腐烂率和色差为评价指标,对肉桂酸浓度进行单因素筛选,确定肉桂酸的最佳浓度为113.0 mg·L-1。以海鲜菇失重率、腐烂率和色差为加权综合保鲜指标,对原儿茶酸、NaCl、CaCl2、普鲁兰多糖、肉桂酸质量浓度进行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优化复合保鲜剂,得到最佳保鲜配方组合:原儿茶酸质量浓度121.0 mg·L-1、肉桂酸质量浓度113.0 mg·L-1、NaCl质量浓度0.65%、CaCl2质量浓度0.83%、普鲁兰多糖质量浓度0.35%。(3)应用此配方,各组以温度4℃、喷洒量13:1处理新鲜海鲜菇,重复验证试验得:第12 d时,肉桂酸复合保鲜剂组与CK1(不做任何处理)、CK2(清水组)和阳性组(1 g·L-1二氧化氯)相比,失重率分别下降了29.29%、22.35%、8.66%(P<0.05);腐烂率分别下降了43.90%、40.73%、27.67%(P<0.05);色差变化分别下降了35.30%、33.71%、16.68%(P<0.05)。生理生化指标:褐变度分别下降了17.28%、14.36%、4.5%(P<0.05);呼吸强度分别降低22.68%、21.40%、7.27%(P<0.05);总酚分别减少下降36.51%、17.81%、7.50%(P<0.05);丙二醛含量分别下降24.55%、20.25%、11.27%(P<0.05)。抗性相关酶指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升高46.81%、48.88%、20.60%(P<0.05);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分别升高29.11%、29.11%、10.87%;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升高61.51%、46.46%、14.92%(P<0.05);主要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可溶性蛋白分别减少下降49.42%、52.94%、18.18%(P<0.05);核酸分别减少下降45.24%、35.56%、23.23%(P<0.05);游离氨基酸分别降低4.25%、4.49%(P<0.05)、0.60%(P>0.05)(4)研究肉桂酸复合保鲜剂诱导新鲜海鲜菇对致病哈茨木霉菌抗性作用。刺伤后注射无菌水为CK1组,刺伤后接种致病哈茨木霉孢子为CK2组,经肉桂酸复合保鲜剂喷洒处理后并刺伤接种致病哈茨木霉孢子为处理组。结果显示:接种致病哈茨木霉菌孢子第9 d,肉桂酸复合保鲜剂能有效降低海鲜菇发病率,与CK2相比发病率降低了16.50%;肉桂酸复合保鲜剂组与CK1、CK2相比,PAL活性分别提高50.96%、18.97%(P<0.05);POD活性分别提高20.07%、15.11%(P<0.05);PPO活性分别提高24.43%、12.58%(P<0.05);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分别提高6.47%、3.64%(P<0.05);相对电导率分别低出20.27%、10.61%(P<0.05);几丁质酶(CHI)活性分别提高43.02%、10.31%(P<0.05);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分别提高71.87%、13.01%(P<0.05);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减少下降29.37%、22.12%(P<0.05);MDA含量分别下降23.83%、39.93%(P<0.05)。由上可知,肉桂酸复合保鲜剂增强了海鲜菇的抗病性。
孙正烜[8](2019)在《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涂膜保鲜剂的制备及其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纳米技术因其优良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领域以及化妆品行业等多个领域。目前以吗啉脂肪酸盐果蜡为主的果蔬涂膜保鲜剂在欧洲已经被禁用。本研究拟开发安全性高、可食用的新型果蔬涂膜保鲜剂,并选取牛奶枣、枇杷以及鸡蛋进行涂膜保鲜实验,为新型果蔬涂膜保鲜剂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氨水代替吗啉、以巴西棕榈蜡为成膜材料制备纳米涂膜保鲜剂,优化了制备工艺。通过粒径、Zeta电位、PDI、接触角、pH值、粘度以及毒理实验等指标评价新型涂膜剂的性能和安全性。结果表明,新型涂膜保鲜剂达到了纳米级水平,粘度小,接触角小,稳定性良好且无毒无害。在牛奶枣上的应用研究表明: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涂膜保鲜剂能有效抑制牛奶枣贮藏期间失重率和呼吸速率的上升,贮藏20 d时,对照组的失重率达到了18.05%,比涂膜组高出了63.0%,贮藏16 d时,对照组呼吸速率为44.6 mg/(kg·h),高出涂膜组51.2%,并能延缓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的下降,较好的维持了果实的颜色以及感官品质,有效延长了牛奶枣果实的货架期。在枇杷上的应用研究表明:相比于单一的新型涂膜剂处理和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除了新型涂膜保鲜剂组显着的延缓Vc含量的降低外,新型涂膜剂和1-MCP复合处理能更好的减少贮藏期间枇杷果实的失重率和腐烂率,贮藏30d时,复合处理组的失重率和腐烂率分别为2.83%和13.58%,显着低于其它各组,并能抑制硬度、木质素含量以及相关酶活性的上升,延缓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阻碍了枇杷果实的褐变衰老,延长了货架期。在鲜鸡蛋上的应用该研究表明: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涂膜保鲜剂比壳聚糖涂膜处理更能有效的减少鸡蛋的失重率,延缓哈夫单位、蛋黄指数以及溶菌酶活性的下降,贮藏35 d时,涂膜组的鸡蛋失重率为4.31%,低出壳聚糖涂膜组41.2%,低出对照组41.0%,且35 d时,对照组和壳聚糖涂膜组鸡蛋已开始出现散黄现象,而涂膜组的哈夫单位为56.964,依然还能达到B级蛋的标准,更能抑制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蛋清pH以及菌落总数的上升。从而保持了鸡蛋的品质,延长了货架期。总之,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涂膜保鲜剂具有无毒性,良好的稳定性和保鲜性能。对牛奶枣、鸡蛋、枇杷保鲜有良好的效果。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应用前景。
腾维,何彬语,田亚龙,安斌,王桂雪,杨富婧[9](2016)在《酒石酸改性壳聚糖涂膜保鲜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涂膜保鲜是果蔬贮藏保鲜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通过酒石酸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复配,得到一种成膜性良好的壳聚糖水性涂膜保鲜剂。以草莓为保鲜对象,通过测定涂膜组和未涂膜组草莓在储藏期间的失重率、Vc含量、总酸含量的变化,研究了该保鲜剂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由质量分数为1.2%酒石酸和质量分数为1.5%壳聚糖改性复配的保鲜剂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侯春燕[10](2016)在《圣女果的常温保鲜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圣女果因其含水量大,果皮薄,采后容易出现腐烂变质,有损其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目前,在现有的果蔬保鲜方法中,大都采用低温保鲜,对于圣女果而言,低温保鲜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圣女果的营养价值,但其最大缺点就是能耗大,成本高,冷链运输环节的温度失衡。本文在常温条件下对圣女果进行涂膜、钙处理和自发气调包装保鲜试验,以实现降低能耗,降低运输成本的目的。同时,通过对涂膜剂的优化,使得节能减排的同时,产品品质得以很好的保存。本试验利用涂膜保鲜、氯化钙处理保鲜以及自发气调包装的技术,对圣女果的常温保鲜进行了探索。通过对圣女果的失重率、腐烂率、硬度、感官、Vitamin 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还原糖含量、细胞质膜透性、色差变化、O2及CO2的浓度变化等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得到有利于圣女果常温贮藏的保鲜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将圣女果分别进行浓度为0.5%-1.5%的壳聚糖,浓度为1%-2.5%的海藻酸钠,浓度为3%-9%的黄原胶涂膜,能一定程度上抑制圣女果的呼吸作用和乙烯的合成,延缓圣女果的后熟和衰老。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对三种涂膜剂进行复配,得到最佳涂膜条件为:壳聚糖1%,海藻酸钠1.5%,黄原胶0.9%,此条件下涂膜保藏效果最佳,验证结果为圣女果的感官综合评分为9,保鲜时间为30天。当用浓度为1.5%的氯化钙溶液浸泡后的圣女果,在第12天的腐烂率为18.7%,空白对照组在第12天腐烂率最高,达到35.6%,且其腐烂率和失重率降低速率较为缓慢,硬度、还原糖含量均得到了有效的保持,在第12天时的值为硬度3.43kg/cm2,还原糖3.11%。经过厚度为30μm的PE保鲜袋气调保鲜处理的圣女果,袋内保持了气体的适宜浓度和较高的相对湿度,在贮藏前期包装袋内O2体积分数迅速降至5%左右,CO2浓度在7%左右,在贮藏后期的气体浓度波动较小,趋于动态平衡,减少了圣女果的失水,有较好的保鲜效果。本试验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圣女果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并适当的解决了运输过程中的腐败变质问题,节省了冷链运输环节的能耗和成本,为圣女果的常温贮藏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果蔬涂膜保鲜剂的配制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果蔬涂膜保鲜剂的配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涂膜保鲜在果蔬贮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涂膜技术 |
1.1 涂膜剂的选择标准 |
1.2 涂膜方法 |
2 果蔬保鲜剂的种类及应用技术 |
2.1 果蜡 |
2.2 可食用膜 |
2.2.1 淀粉膜 |
2.2.2 蛋白质膜 |
2.2.3 非淀粉多糖膜 |
2.2.4 复合膜 |
3 结语 |
(2)壳聚糖与纳米TiO2对淀粉复合膜力学强度和阻隔性能的影响及复合膜在果蔬中的涂膜保鲜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淀粉可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 |
1.1 淀粉基膜成膜组分简介 |
1.1.1 淀粉 |
1.1.2 壳聚糖 |
1.1.3 纳米TiO_2 |
1.2 可降解性淀粉复合膜的介绍 |
1.2.1 淀粉单膜 |
1.2.2 淀粉/壳聚糖复合膜 |
1.2.3 淀粉/纳米TiO_2膜 |
1.3 淀粉复合膜研究现状 |
1.4 复合膜与涂膜 |
1.5 淀粉复合涂膜的保鲜应用现状 |
1.5.1 涂膜保鲜技术简介 |
1.5.2 淀粉基膜的涂膜保鲜 |
小结 |
第2章 淀粉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2.1.2 淀粉复合膜的制备 |
2.1.3 淀粉复合膜表征方法 |
2.1.4 淀粉复合膜理化检测指标 |
2.1.5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淀粉复合膜结构表征结果 |
2.2.2 淀粉复合膜理化性能检测结果 |
小结 |
第3章 淀粉复合涂膜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3.1.2 淀粉复合涂膜液的制备 |
3.1.3 淀粉复合膜的果蔬涂膜保鲜处理 |
3.1.4 涂膜果蔬贮藏期检测指标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淀粉复合涂膜保鲜示意图 |
3.2.2 圣女果涂膜保鲜结果 |
3.2.3 青椒涂膜保鲜结果 |
3.2.4 樱桃萝卜涂膜保鲜结果 |
3.2.5 蚕豆涂膜保鲜结果 |
3.2.6 青豆涂膜保鲜结果 |
3.2.7 豌豆涂膜保鲜结果 |
3.2.8 竹笋鲜切片涂膜保鲜结果 |
小结 |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
4.1 总结 |
4.2 创新点 |
4.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获奖情况 |
(3)壳聚糖/纳米纤维素复合涂膜对柑橘贮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柑橘 |
1.1.1 柑橘概况 |
1.1.2 柑橘采后生理 |
1.2 可食性涂膜保鲜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
1.2.1 可食性涂膜保鲜的机理与原料 |
1.2.2 壳聚糖涂膜在果蔬贮藏中的应用 |
1.2.3 壳聚糖复合涂膜在果实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
1.3 纳米纤维素的特性及其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
1.3.1 纳米纤维素的特性 |
1.3.2 纳米纤维素复合涂膜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壳聚糖/纳米纤维素复合涂膜对椪柑贮藏品质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2.1.2 涂膜液制备及果实涂膜处理 |
2.1.3 果实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2.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椪柑果实失重率与腐烂率的变化 |
2.2.2 椪柑果实呼吸强度的变化 |
2.2.3 椪柑果肉营养品质的变化 |
2.2.4 椪柑果皮中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壳聚糖/纳米纤维素复合涂膜对沙糖桔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3.1.2 涂膜液制备及果实涂膜处理 |
3.1.3 试验方法 |
3.1.4 数据分析与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沙糖桔失重率、腐烂率与果实外观的变化 |
3.2.2 沙糖桔果实呼吸强度的变化 |
3.2.3 沙糖桔果肉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
3.2.4 沙糖桔果皮中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
3.2.5 沙糖桔果皮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
3.2.6 沙糖桔果皮表面微观形态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壳聚糖/纳米纤维素二次涂膜对沙糖桔保鲜效果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4.1.2 涂膜液制备及果实涂膜处理 |
4.1.3 试验方法 |
4.1.4 数据分析与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二次涂膜对沙糖桔失重率和腐烂率的影响 |
4.2.2 二次涂膜对沙糖桔果实呼吸强度的影响 |
4.2.3 二次涂膜对沙糖桔果肉营养品质的影响 |
4.2.4 二次涂膜对沙糖桔果皮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4.2.5 二次涂膜对沙糖桔果皮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2.6 二次涂膜对沙糖桔果皮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
4.2.7 二次涂膜后沙糖桔果皮表面微观形貌的变化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壳聚糖/纳米纤维素二次涂膜对红桔贮藏品质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5.1.2 涂膜液制备及果实涂膜处理 |
5.1.3 试验方法 |
5.1.4 数据分析与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二次涂膜对红桔失重率和腐烂率的影响 |
5.2.2 二次涂膜对红桔果实外观的影响 |
5.2.3 二次涂膜对红桔果实呼吸强度的影响 |
5.2.4 二次涂膜对红桔果肉营养品质的影响 |
5.2.5 二次涂膜对红桔果皮相对电导率与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5.2.6 二次涂膜对红桔果皮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5.2.7 二次涂膜对红桔果皮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 |
(4)漂白紫胶基复合涂膜对常温贮藏鲜果呼吸抑制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采后果蔬生理变化机制 |
1.2.2 贮藏保鲜技术 |
1.2.3 可食性膜包装材料 |
1.2.4 单宁酸 |
1.2.5 高分子膜透气性的调控及其在果蔬保鲜的应用 |
1.2.6 生物可降解多孔微球 |
1.2.7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
1.3.1 主要研究目标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2 单宁酸/漂白紫胶复合涂层对芒果常温贮藏的保鲜效果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仪器与设备 |
2.2 方法 |
2.2.1 保鲜剂的制备及涂膜处理 |
2.2.2 失重率和黑斑发生率的测定 |
2.2.3 单因素实验 |
2.2.4 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 |
2.2.5 模型验证 |
2.2.6 单宁酸/漂白紫胶复合保鲜剂的感官和理化指标测定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单因素实验结果 |
2.3.2 响应面优化配方 |
2.3.3 回归模型的验证结果 |
2.3.4 单宁酸/漂白紫胶复合保鲜剂的感官和理化指标 |
2.4 小结 |
3 单宁酸/漂白紫胶复合涂层对采后芒果的品质影响及保鲜机理探究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仪器与设备 |
3.2 方法 |
3.2.1 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涂膜处理 |
3.2.2 贮藏芒果的质地和外观品质测定 |
3.2.3 贮藏芒果的呼吸代谢测定 |
3.2.4 贮藏芒果的营养品质和风味测定 |
3.2.5 生物化学变化测定 |
3.2.6 涂层特性的测试 |
3.2.7 毒理性测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芒果的质地和外观品质变化 |
3.3.2 芒果的呼吸代谢变化 |
3.3.3 芒果的营养品质和风味变化 |
3.3.4 芒果的生物化学变化分析 |
3.3.5 涂层特性分析 |
3.3.6 毒理性分析 |
3.4 小结 |
4 聚乳酸多孔微球对可食性膜气体调控性能的研究及其对水果的气调保鲜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仪器与设备 |
4.2 方法 |
4.2.1 聚乳酸多孔微球的制备 |
4.2.2 聚乳酸微球的制备 |
4.2.3 聚乳酸多孔微球/漂白紫胶复合膜的制备 |
4.2.4 涂膜处理 |
4.2.5 微观形貌表征 |
4.2.6 粒径分析 |
4.2.7 孔径结构表征 |
4.2.8 薄膜厚度测试 |
4.2.9 薄膜的透气性能测试 |
4.2.10 机械性能测试 |
4.2.11 透光性测试 |
4.2.12 毒理性测试 |
4.2.13 抑菌性测试 |
4.2.14 贮藏期橙子的指标测定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聚乳酸多孔微球制备的单因素分析 |
4.3.2 优化后的聚乳酸多孔微球的形貌和孔结构分析 |
4.3.3 聚乳酸微球的粒径分析 |
4.3.4 聚乳酸多孔微球/漂白紫胶复合膜的形貌及性能分析 |
4.3.5 抑菌性分析 |
4.3.6 毒理性分析 |
4.3.7 涂层对橙子呼吸代谢的影响 |
4.4 小结 |
5 载单宁酸壳聚糖多孔微球对可食性膜的调控作用及其对水果的气调保鲜 |
5.1 材料与仪器 |
5.1.1 材料与试剂 |
5.1.2 仪器与设备 |
5.2 方法 |
5.2.1 壳聚糖多孔微球的制备 |
5.2.2 单宁酸/壳聚糖多孔微球的制备 |
5.2.3 多孔微球/漂白紫胶复合膜的制备 |
5.2.4 涂膜处理 |
5.2.5 单宁酸负载量的测定 |
5.2.6 单宁酸与壳聚糖的作用力分析测定 |
5.2.7 微观形貌表征 |
5.2.8 粒径分析 |
5.2.9 孔径结构表征 |
5.2.10 薄膜厚度测试 |
5.2.11 薄膜的透气性能测试 |
5.2.12 机械性能测试 |
5.2.13 透光性测试 |
5.2.14 毒理性测试 |
5.2.15 抑菌性测试 |
5.2.16 贮藏期橙子的指标测定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壳聚糖多孔微球制备的条件优化分析 |
5.3.2 壳聚糖负载单宁酸的作用力及负载量分析 |
5.3.3 多孔微球的微观形貌和孔结构分析 |
5.3.4 多孔微球/漂白紫胶复合膜形貌及性能分析 |
5.3.5 抑菌性分析 |
5.3.6 毒理性分析 |
5.3.7 涂层对采后橙子呼吸代谢的调控作用 |
5.4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致谢 |
(5)果蔬涂膜保鲜用松香树脂的制备及其保鲜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1.1 研究背景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主要研究内容 |
1.3 研究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1.5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2 松香树脂的制备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2.2.2 不同树脂的制备 |
2.2.3 表征与测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松香树脂的结构表征 |
2.3.2 松香树脂制备条件优化 |
2.3.3 毒性测试 |
2.4 本章小结 |
3 松香树脂涂膜保鲜剂对椪柑保鲜性能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3.2.2 椪柑保鲜实验 |
3.2.3 表征与测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松香树脂涂膜保鲜剂对椪柑的保鲜效果 |
3.3.2 不同浓度MRPC保鲜剂对椪柑的保鲜效果 |
3.4 本章小结 |
4 松香树脂涂膜保鲜剂对草莓保鲜性能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4.2.2 草莓保鲜实验 |
4.2.3 表征与测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草莓表面微观形貌测定 |
4.3.2 松香树脂涂膜保鲜剂对草莓失重率的影响 |
4.3.3 松香树脂涂膜保鲜剂对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4.3.4 松香树脂涂膜保鲜剂对草莓硬度的影响 |
4.3.5 松香树脂涂膜保鲜剂对草莓呼吸速率的影响 |
4.3.6 松香树脂涂膜保鲜剂对草莓MDA含量的影响 |
4.3.7 松香树脂涂膜保鲜剂对草莓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
4.3.8 松香树脂涂膜保鲜剂对草莓TPC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致谢 |
(6)林业生物质基果蔬涂膜保鲜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多糖基果蔬涂膜保鲜剂 |
2 紫胶基果蔬涂膜保鲜剂 |
3 松香基果蔬涂膜保鲜剂 |
4 结 语 |
(7)肉桂酸复合保鲜剂对海鲜菇采后保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食用菌采后损失的主要因素 |
1.2.1 贮藏环境 |
1.2.2 食用菌病害 |
1.3 食用菌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1.3.1 低温冷藏 |
1.3.2 化学保鲜 |
1.3.3 气调贮藏保鲜 |
1.3.4 辐射保鲜 |
1.3.5 复合涂膜保鲜 |
1.4 肉桂酸研究进展 |
1.4.1 肉桂酸简介 |
1.4.2 肉桂酸在食品防腐保鲜上的应用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第2章 抑制海鲜菇采后哈茨木霉菌植物源活性物质筛选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致病哈茨木霉菌分离纯化鉴定 |
2.2.2 抑菌植物源活性物质筛选 |
2.2.3 肉桂酸抑制致病哈茨木霉菌生长EC_(50) |
2.2.4 肉桂酸抑制致病哈茨木霉菌孢子萌发EC_(50) |
2.3 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肉桂酸复合保鲜剂配方优化及保鲜作用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浓度肉桂酸对海鲜菇采后腐烂率、失重率和色差影响 |
3.2.2 正交试验结果 |
3.2.3 验证试验结果 |
3.2.4 肉桂酸复合保鲜剂对海鲜菇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肉桂酸复合保鲜剂诱导海鲜菇对致病哈茨木霉菌抗性作用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3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肉桂酸复合保鲜剂对损伤接种海鲜菇发病率的影响 |
4.2.2 肉桂酸复合保鲜剂对损伤接种海鲜菇PAL活性的影响 |
4.2.3 肉桂酸复合保鲜剂对损伤接种海鲜菇POD活性的影响 |
4.2.4 肉桂酸复合保鲜剂对损伤接种海鲜菇PPO活性的影响 |
4.2.5 肉桂酸复合保鲜剂对损伤接种海鲜菇游离脯氨酸的影响 |
4.2.6 肉桂酸复合保鲜剂对损伤接种海鲜菇APX活性的影响 |
4.2.7 肉桂酸复合保鲜剂对损伤接种海鲜菇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4.2.8 肉桂酸复合保鲜剂对损伤接种海鲜菇MDA的影响 |
4.2.9 肉桂酸复合保鲜剂对损伤接种海鲜菇CHI的影响 |
4.2.10 肉桂酸复合保鲜剂对损伤接种海鲜菇GLU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表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涂膜保鲜剂的制备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纳米乳 |
1.1.1 纳米乳的形成机理 |
1.1.2 纳米乳的制备方法 |
1.2 纳米乳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展 |
1.2.1 纳米乳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
1.2.2 纳米乳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1.2.3 纳米乳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 |
1.2.4 纳米乳在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
1.3 涂膜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1.3.1 涂膜保鲜技术机理 |
1.3.2 涂膜保鲜的种类及其应用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2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涂膜剂的制备及其性能测定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设备 |
2.2.1 试验材料 |
2.2.2 仪器与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的制备方法 |
2.3.2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pH值和粘度测定 |
2.3.3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粒径、PDI(分散系数)和 Zeta 电位的测定 |
2.3.4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稳定性测定 |
2.3.5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接触角的测定 |
2.3.6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毒理实验检测方法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的pH值、粘度和稳定性 |
2.4.2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的粒径,PDI,Zeta 电位 |
2.4.3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的稳定性 |
2.4.4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的接触角测定 |
2.4.5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的毒理试验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3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在牛奶枣上的应用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和处理方法 |
3.2.2 试剂、仪器与设备 |
3.3 试验方法 |
3.3.1 失重率的测定 |
3.3.2 可滴定酸的测定 |
3.3.3 抗坏血酸(VC)含量的测定 |
3.3.4 呼吸速率的测定 |
3.3.5 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
3.3.6 色差的测定 |
3.3.7 感官评定 |
3.3.8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涂膜剂对牛奶枣贮藏期间失重率的影响 |
3.4.2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涂膜剂对牛奶枣贮藏期间VC含量的影响 |
3.4.3 新型纳米乳涂膜保鲜剂对牛奶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3.4.4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涂膜保鲜剂对牛奶枣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
3.4.5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涂膜保鲜剂对牛奶枣呼吸速率的影响 |
3.4.6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涂膜保鲜剂对贮藏期间牛奶枣色差的影响 |
3.4.7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涂膜保鲜剂对牛奶枣感官品质的影响 |
3.5 本章讨论与总结 |
4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涂膜保鲜剂在枇杷上的应用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材料和处理方法 |
4.2.2 试剂,仪器与设备 |
4.3 试验方法 |
4.3.1 失重率的测定 |
4.3.2 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
4.3.3 VC含量的测定 |
4.3.4 可滴定酸、糖度的测定 |
4.3.5 硬度的测定 |
4.3.6 腐烂率的测定 |
4.3.7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
4.3.8 多酚氧化酶活性(PPO)的测定 |
4.3.9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 |
4.3.10 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
4.3.11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枇杷果实贮藏期间失重率和腐烂率的变化 |
4.4.2 枇杷果实贮藏期间硬度的变化 |
4.4.3 枇杷果实贮藏期间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 |
4.4.4 枇杷果实贮藏期间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 |
4.4.5 枇杷果实贮藏期间木质素含量变化 |
4.4.6 枇杷果实贮藏期间PAL活性的变化 |
4.4.7 枇杷果实贮藏期间VC含量的变化 |
4.4.8 枇杷果实贮藏期间TSS含量的变化 |
4.4.9 枇杷果实贮藏期间糖酸比的变化 |
4.5 本章讨论与总结 |
5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涂膜保鲜剂在鸡蛋上的应用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方法 |
5.2.2 试剂、仪器与设备 |
5.3 试验方法 |
5.3.1 失重率的测定 |
5.3.2 哈夫单位的测定 |
5.3.3 蛋清pH测定 |
5.3.4 蛋黄指数 |
5.3.5 挥发性氮含量的测定 |
5.3.6 菌落总数 |
5.3.7 溶菌酶活性 |
5.3.8 数据统计与分析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贮藏期间鸡蛋失重率的变化 |
5.4.2 贮藏期间鸡蛋哈夫单位的变化 |
5.4.3 贮藏期间鸡蛋溶菌酶活性的变化 |
5.4.4 贮藏期间鸡蛋pH值的变化 |
5.4.5 贮藏期间鸡蛋蛋黄指数的变化 |
5.4.6 贮藏期间鸡蛋菌落总数的变化 |
5.4.7 贮藏期间鸡蛋中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变化 |
5.5 本章讨论与总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9)酒石酸改性壳聚糖涂膜保鲜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
1.1 材料与主要仪器 |
1.2 失重率的测定 |
1.3 Vc含量的测定 |
1.4 总酸的测定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酒石酸改性壳聚糖涂膜保鲜剂的制备 |
2.1.1 壳聚糖的改性实验 |
2.1.2 壳聚糖浓度对成膜性能的影响 |
2.1.3 壳聚糖涂膜保鲜剂的复配 |
2.1.4 壳聚糖涂膜扫描电镜分析 |
2.2 壳聚糖复合溶液对草莓的保鲜效果评定 |
2.2.1 草莓失重率的变化 |
2.2.2 草莓Vc含量的变化 |
2.2.3 草莓总酸含量的变化 |
3 结论 |
(10)圣女果的常温保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果蔬采后生理变化及商品化处理 |
1.1.1 果蔬采后的代谢及品质变化 |
1.1.2 采后果蔬的商品化处理 |
1.2 果蔬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
1.2.1 常用保鲜技术 |
1.2.1.1 涂膜保鲜技术 |
1.2.1.2 钙处理保鲜技术 |
1.2.1.3 气调保鲜技术 |
1.2.1.4 其他保鲜技术 |
1.2.2 果蔬保鲜存在的问题 |
1.3 圣女果的研究进展 |
1.3.1 圣女果的营养价值 |
1.3.2 圣女果的保鲜技术及优缺点 |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圣女果的涂膜保鲜及涂膜保鲜剂的工艺优化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仪器与设备 |
2.2.3 圣女果涂膜的试验方法 |
2.2.3.1 涂膜液的配制 |
2.2.3.2 圣女果的涂膜 |
2.2.3.3 评价指标及测定方法 |
2.2.4 涂膜保鲜剂的工艺优化 |
2.2.4.1 单因素实验设计 |
2.2.4.2 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的涂膜处理对圣女果的影响 |
2.3.1.1 不同涂膜处理对圣女果腐烂率的影响 |
2.3.1.2 不同涂膜处理对圣女果失重率的影响 |
2.3.1.3 不同涂膜处理对圣女果色差的影响 |
2.3.1.4 不同涂膜处理对圣女果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 |
2.3.1.5 不同涂膜处理对圣女果硬度的影响 |
2.3.1.6 不同涂膜处理对圣女果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
2.3.1.7 不同涂膜处理对圣女果Vitamin C含量的影响 |
2.3.1.8 不同涂膜处理对圣女果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2.3.2 单因素试验结果 |
2.3.2.1 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涂膜对圣女果感官综合评分的影响 |
2.3.2.2 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钠涂膜对圣女果感官综合评分的影响 |
2.3.2.3 不同浓度的黄原胶涂膜对圣女果感官综合评分的影响 |
2.3.3 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 |
2.3.3.1 响应面实验设计与结果 |
2.3.3.2 模型的建立 |
2.3.3.3 响应面分析 |
2.3.3.4 最佳保鲜工艺的确定以及验证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不同浓度的钙处理对圣女果保鲜效果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2 仪器与设备 |
3.2.3 试验方法 |
3.2.3.1 氯化钙溶液的配制 |
3.2.3.2 圣女果的保鲜处理 |
3.2.3.3 评价指标与测定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氯化钙处理对圣女果腐烂率的影响 |
3.3.2 不同氯化钙处理对圣女果失重率的影响 |
3.3.3 不同氯化钙处理对圣女果色差的影响 |
3.3.4 不同氯化钙处理对圣女果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 |
3.3.5 不同氯化钙处理对圣女果硬度的影响 |
3.3.6 不同氯化钙处理对圣女果还原糖的影响 |
3.3.7 不同氯化钙处理对圣女果Vitamin C含量的影响 |
3.3.8 不同氯化钙处理对圣女果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自发气调包装对圣女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主要实验材料 |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4.2.3 试验方法 |
4.2.3.1 圣女果的保鲜处理 |
4.2.3.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保鲜袋对圣女果失重率的影响 |
4.3.2 不同保鲜袋对圣女果硬度的影响 |
4.3.3 不同保鲜袋对圣女果可滴定酸的影响 |
4.3.4 不同保鲜袋对圣女果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4.3.5 不同保鲜袋对圣女果Vitamin C含量的影响 |
4.3.6 不同保鲜袋对圣女果果肉组织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 |
4.3.7 不同保鲜袋内O2及CO2 的浓度变化 |
4.3.8 不同保鲜袋对圣女果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
4.4 本章结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四、果蔬涂膜保鲜剂的配制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涂膜保鲜在果蔬贮藏中的应用[J]. 韩佳琳,陈小宇,李晓磊,马艳丽,马福敏. 现代食品, 2021(09)
- [2]壳聚糖与纳米TiO2对淀粉复合膜力学强度和阻隔性能的影响及复合膜在果蔬中的涂膜保鲜应用[D]. 李雪.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1)
- [3]壳聚糖/纳米纤维素复合涂膜对柑橘贮藏品质的影响[D]. 李保祥. 西南大学, 2021(01)
- [4]漂白紫胶基复合涂膜对常温贮藏鲜果呼吸抑制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D]. 周志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0
- [5]果蔬涂膜保鲜用松香树脂的制备及其保鲜性能研究[D]. 许嘉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0
- [6]林业生物质基果蔬涂膜保鲜剂的研究进展[J]. 许嘉琍,张海波,姚姝凤,高宏,商士斌.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9(03)
- [7]肉桂酸复合保鲜剂对海鲜菇采后保鲜研究[D]. 王璐.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1)
- [8]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涂膜保鲜剂的制备及其应用[D]. 孙正烜.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6)
- [9]酒石酸改性壳聚糖涂膜保鲜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J]. 腾维,何彬语,田亚龙,安斌,王桂雪,杨富婧. 广州化工, 2016(17)
- [10]圣女果的常温保鲜技术研究[D]. 侯春燕.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