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51例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邓穗超[1](2021)在《定喘汤加味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外寒内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采用定喘汤加味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外寒内热证病例进行临床观察研究,探讨该方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依从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循证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纳入符合喘息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6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雾化治疗联合孟鲁司特钠或常规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定喘汤加味方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用药3天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以中医症候积分为主要依据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检测治疗前后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停药后1个月进行随访。研究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表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加用定喘汤加味方改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2)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两组患儿主症及次症的症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主症(喘息、咳嗽、喉间痰鸣)及次症(喷嚏、鼻塞、流涕、出汗、大便、咽部查体)的症候积分,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主症、次症积分进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症候总积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加用定喘汤加味方改善症候的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3)实验室指标:两组白细胞计数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前后两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未见明显差异。(4)安全性:临床观察期间两组患儿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近期复发率:两组近期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近期复发率低于对照组。(6)依从性:在临床研究观察期间,两组无脱落病例,无拒绝治疗,无自行停药,能坚持整个疗程,依从性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定喘汤加味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外寒内热证,能有效缓解喘息、咳嗽、喉间痰鸣等主要症状,同时改善流涕、大便症状。(2)定喘汤加味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外寒内热证临床疗效确切,近期复发率低,安全性好,依从性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赵成凤[2](2021)在《小青龙汤对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及对JAGGED1/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小青龙汤治疗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研究小青龙汤治疗寒哮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前后外周血中IL-4、IL-13、IFN-γ、Notch1、Jagged1水平,初步探讨小青龙汤对Jagged1/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及与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关系,为小青龙汤在治疗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证据。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安徽中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喘息性支气管炎证属寒哮证的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止咳、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口服,两组均治疗7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4、IL-13、IFN-γ、Notch1、Jagged1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变化,采用SPA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7天后治疗组愈显率(痊愈率+显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愈显率(痊愈率+显效率)为63.3%,两组间疗效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两组患儿经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这说明了两组患儿经这两种治疗方式治疗后都能有效改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症状与体征,且治疗组较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更佳。3.血清中IL-4、IL-13水平的的比较: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儿的血清指标IL-4、IL-13水平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前IL-4、IL-13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治疗前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儿治疗后IL-4、IL-13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儿IL-4、IL-13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可降低患儿IL-4、IL-13水平,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IL-4、IL-13水平更明显。4.血清中IFN-γ水平的的比较: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儿的血清指标IFN-γ水平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前IFN-γ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前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分别比较两组患儿血清IFN-γ的表达水平,治疗后两组患儿IFN-γ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患儿IFN-γ水平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可升高患儿IFN-γ水平,且治疗组升高IFN-γ幅度更明显。5.血清中Notch1、Jagged1水平的的比较: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儿的血清指标中Notch1、Jagged1水平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前Notch1、Jagged1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前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儿Notch1、Jagged1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Notch1、Jagged1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可降低患儿Notch1、Jagged1水平;两组组间治疗后Notch1、Jagged1水平相较,治疗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Notch1、Jagged1幅度更明显。6.安全性观察:60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仅个别案例出现一过性大便偏稀,未予特殊处理后症状消失,说明小青龙汤治疗小儿寒哮型喘息性支气管炎安全可靠。结论:1.小青龙汤治疗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可明显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2.小青龙汤治疗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中医临床症状;3.小青龙汤能够明显降低患儿血清IL-4、IL-13水平,升高IFN-γ水平,减轻患儿气道炎症,调节Th1/Th2平衡;4.小青龙汤可以通过影响Jagged1/Notch1信号通路的表达,改善气道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为小青龙汤的临床使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郭淳[3](2020)在《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评价中药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用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作用并探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通过开展体外抑菌试验及动物体内试验进行研究。一、体外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勒马回注射液作用于6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标准株及临床株在两种不同菌液浓度下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研究勒马回注射液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二、体内试验通过建立大鼠干酵母致发热模型、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小鼠氨水引咳模型、小鼠气管酚红排泄模型进行药效学试验,研究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大鼠肛温的影响、对小鼠耳肿胀度的影响、对小鼠咳嗽潜伏期及咳嗽次数的影响、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的影响,明确勒马回注射液解热、抗炎、镇咳、祛痰的药效学作用。此外,对干酵母致发热模型大鼠及氨水引咳模型小鼠进行药效学研究的同时,应用ELISA技术,检测动物体内细胞因子表达:以大鼠血清IL-6、TNF-αα、IL-1β含量、下丘脑中PGE2含量为观察目标,以小鼠血清中IL-10含量为观察目标,探究勒马回注射液解热及镇咳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一、体外试验1.勒马回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标准株和临床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281.25~562.5μg/ml,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281.25~1125μg/ml,且在1.0×104与1.0×105两种菌悬液浓度下,MIC值随菌悬液的浓度升高而升高;同时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与标准株测定的MIC值相差不大,二者结果相等或相差一个稀释度。2.勒马回注射液对于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未表现出明显抑菌效应。二、体内试验1.对大鼠干酵母致发热模型的影响(1)通过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能够成功复制大鼠发热模型,其热势存在典型的体温下降期、体温上升期、体温高峰平台期,于造模后7h达到最高升温幅度。造模后每小时测定大鼠肛温,观测共10小时的体温变化。在造模后第3h、第4h两个体温测定点,与模型组(雾化生理盐水)相比,勒马回注射液中剂量组体温差值显着降低(P<0.05),第4h的发热抑制率高达197.56%。但10小时体温反应指数(TRI10)较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2)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的血清中1L-1β、IL-6和TNF-α含量及下丘脑中PGE2含量检测后发现:①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1L-1β含量均低于模型组,有降低1L-1β含量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勒马回注射液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可降低大鼠血清中IL-6、TNF-α含量。③勒马回注射液各剂量组大鼠下丘脑中PGE2含量较模型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的影响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中,勒马回注射液高剂量组的耳肿胀度极显着低于模型组(雾化生理盐水,P<0.01),耳肿胀抑制率达29.35%;中、低剂量组的耳肿胀度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小鼠氨水引咳模型的影响(1)在减少咳嗽次数方面:①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的小鼠咳嗽次数均少于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高、低剂量组对比模型组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高、低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可显着减少氨水致咳小鼠咳嗽次数。②阳性药组(灌胃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小鼠咳嗽次数与模型组二(灌胃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勒马回注射液高、低剂量组的咳嗽次数高于阳性药组,药物活性分别为阳性药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的76.97%、77.27%,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在减少咳嗽次数上的效果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相当。(2)在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①模型组一与模型组二分别为雾化盐水及灌胃盐水给药,雾化盐水组较灌胃盐水组的小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延长,二者差异显着(P<0.01);阳性药组(灌胃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与模型组二(灌胃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但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雾化吸入方式本身具有良好的镇咳作用。②勒马回注射液高剂量组小鼠的咳嗽潜伏期与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与阳性药组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药物活性达阳性药的137.72%。表明高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在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优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③勒马回注射液中、低剂量组小鼠咳嗽潜伏期与阳性药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药物活性分别为阳性药的101.77%、96.94%。表明中、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镇咳效果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相当。(3)IL-10含量测定: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IL-10含量均较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显着增加(P<0.01,P<0.05,P<0.01),较阳性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剂量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中、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均可显着增加氨水致咳小鼠血清中IL-10的表达。4.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模型的影响勒马回注射液高、中剂量组的小鼠酚红排泄量均较模型组显着(P<0.05、P<0.01)升高,较阳性药组(雾化氨溴索注射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勒马回注射液低剂量组的小鼠酚红排泄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高、中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祛痰效果。结论:1.勒马回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标准株和临床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抑菌作用受细菌接种量影响。勒马回注射液对于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无明显抑制作用。2.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一定解热作用,其解热效果可能与降低发热大鼠血清中IL-6、TNF-α水平有关。3.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减轻急性炎症反应。4.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显着镇咳作用,在减少氨水引咳小鼠的咳嗽次数、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均有较好疗效,且高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总体镇咳效果优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其镇咳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中IL-10水平有关。5.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祛痰作用,能够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
辛秀丽[4](2020)在《胡氏定喘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风寒束肺证)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胡氏定喘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风寒束肺证)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外周血中炎症指标的影响,为小儿喘支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临床思路。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儿科门诊的急性喘支患儿80例,随机分为40例治疗组和40例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对照组患儿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抗炎平喘等药物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胡氏定喘汤治疗。通过7天的临床观察,评估其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症候量表观察表评价患儿临床症状,记录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候体征积分,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并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比值、CRP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得到的实验数据,使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结果统计并分析。结果:1、主要中医症候积分分析:治疗前两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喘息、咳嗽、喉间痰鸣、肺部喘鸣音或哮鸣音)中医症候积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主要中医症候积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胡氏定喘汤在缓解患儿主要症状、体征(喘息、咳嗽、喉间痰鸣、肺部喘鸣音或哮鸣音)方面疗效可观,并优于对照组。2、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治疗前两组患儿淋巴细胞比值、CRP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淋巴细胞比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CRP两组比较差异则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治疗后治疗组淋巴细胞比值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而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RP比较则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3、临床疗效分析:80例急性喘支患儿,其中治疗组40例,25例治愈,13例好转,有效率95.00%;对照组40例,18例治愈,13例好转,有效率77.50%,两组的疗效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胡氏定喘汤治疗小儿喘支的临床效果显着优于对照组。4、再发率及不良反应分析:对两组痊愈患儿进行随访3个月,治疗组痊愈25例中,3例再发喘息性疾病,再发率12.00%;对照组痊愈18例中,14例再发喘息性疾病,再发率77.78%,治疗组的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1、胡氏定喘汤治疗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风寒束肺证)临床疗效明显。2、胡氏定喘汤在缓解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主要症候喘息、咳嗽、喉间痰鸣、肺部喘鸣音或哮鸣音方面疗效可观。3、胡氏定喘汤治疗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可以明显减少患儿喘息性疾病的发生。
陈元珠[5](2020)在《小青龙汤治疗小儿寒哮型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一氧化氮、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小青龙汤对小儿寒哮型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同时在小青龙汤治疗寒哮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前后检测外周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嗜酸性粒细胞(Eosnophils.EOS)水平,初步探索小青龙汤对寒哮型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作用机制,为小青龙汤治疗寒哮型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8.12-2019.12于安徽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喘息性支气管炎证属寒哮证的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即小青龙汤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另设30例健康儿童为空白组。对照组予以抗炎平喘、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口服,两组患儿疗程均为7天。疗程结束后,结合两组患儿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变化进行疗效判定,并对治疗前后血清NO、EOS水平的变化进行比较,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总疗效比较:治疗7d后观察组总有效人数共有28人,其中痊愈14人、显效10人、有效4人,无效2人,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疗7d后总有效人数共有24人,其中痊愈7人、显效11人、有效8人,无效4人,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有效治疗小儿寒哮型喘息性支气管炎,且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更优。2.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证候积分明显升高(P<0.01),说明寒哮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较健康儿童中医证候积分明显升高;两组患儿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1),提示两组患儿经不同的方法治疗后都能明显改善其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且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更优。3.血清NO水平相较: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P<0.01),说明寒哮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较健康儿童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NO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可降低患儿血清NO水平;两组组间治疗前后血清NO水平差值相较,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血清NO幅度更明显。4.EOS水平相较: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EOS水平明显升高(P<0.01),说明寒哮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较健康儿童EOS水平明显升高;两组患儿治疗后EOS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可降低患儿EOS水平;两组组间治疗前后EOS水平差值相较,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EOS幅度更明显。5.安全性观察:本次研究过程中,参与的60例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显现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仅对照组出现1例患儿消化系统症状(腹痛、腹泻),未予特殊处理后症状消失。两组患儿于治疗前后均检测肝、肾功能及大、小便常规,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说明临床上使用小青龙汤治疗小儿寒哮型喘息性支气管炎安全可靠。结论:1.两种治疗方案均可改善寒哮型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2.小青龙汤用于寒哮型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中医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3.小青龙汤可明显降低患儿血清NO、EOS水平,并减轻患儿气道炎症,为小青龙汤的临床使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喻燕[6](2019)在《氧气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护理》文中提出目的分析研讨氧气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4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中抽取97例,均接受氧气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按护理方式分对照组(常规护理46例)和研究组(综合护理51例),比较护理效果,如症状消失时间、疗效等。结果研究组疗效94.12%高于对照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症状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88.24%高于对照组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支气管炎患儿接受氧气雾化吸入辅助治疗过程中,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可促进症状改善,提升疗效,改善护患关系。
刘新学[7](2012)在《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我远自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治疗组患儿给予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地塞米松磷酸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统计两组患儿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2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2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0.85%。结论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显着,值得推广应用。
李园白[8](2010)在《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往利用信息学方法研究中医药数据时主要是发现共性规律,但中医医案文献的主要贡献却恰恰在其所具有的特殊性方面,因而需要建立一套不同于以往的信息学方法来评价中医数据。医案传千载而不衰,古今文献中关于医案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角度纷繁多样,然而当研究者需要获取医案中某些特殊的辨证及处方情况时,还存在一定困难。故本研究以哮喘医案为范例,利用现有的信息相似度比较技术,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医医案特殊性评价方法,为测度医案的辨证和处方的特殊性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需求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进行小规模调查。调查对象为三级甲等医院初、中、高级临床医师,共收回86份有效问卷,经统计分析后认为:医案特殊性评价研究受到临床医师的肯定,并认为“辨证”和“处方”这两点较适于作为医案特殊性的评价点。第二部分确定研究对象:在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分为被评价对象和参照对象,被评价对象是被评价的主体,而参照对象是凸显被评价对象特殊性的参照物。通过调查425种中医疾病文献发表量,分析不同疾病诊治复杂程度等因素后,最终确定哮喘作为被评价病种;同时比较分析了期刊医案、专着医案等不同载体的医案特点,发现期刊医案最具有特殊性这一特色,故最终确定以发表于期刊的中草药治疗哮喘有效医案为被评价对象,并制定了筛选细则,共筛选文献1347篇,时间限定为20年(1988年至2007年)。参照对象需要具有“普遍性”特征,故选择公认度较高、研究病例数较大、流传较久的哮喘诊疗文献信息作为参照对象。经调研确定参照对象信息来源为:中国方剂数据库(涉及书籍240种)、10例以上哮喘临床研究文献(涉及文献1293篇)、书籍中记载哮喘的相关知识(涉及书籍44种)。第三部分确定评价具体目标:遵循评价目标有意义及有可比性的原则,并根据调查结果,最终确定“中药处方的特殊性”及“辨证特殊性”作为评价具体目标。第四部分遴选评价指标:本研究以筛选有效信息为目标,故中药处方特殊性评价指标确定为:中药名称、中药剂量、中药功效、证候的特殊性评价指标确定为证素及基本证候。第五部分评价指标的预处理:由于评价指标之间的(量纲)度量单位及变化幅度不同,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例如:中药的常用剂量不同。故本研究对中药名称、中药剂量、处方功效、证候名称四个方面的指标信息进行了预处理,即规范化处理:①中药名称规范处理:采用词典排序、正异名顺序标注建立标准表的方法处理中药名称,原文的中药名称被规范修动的比例为20%左右,处理后的规范数据占总数据的95%左右。②中药剂量规范处理:在以往指标标准化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本研究的中药剂量规范化公式,对中药剂量进行处理,消除了中药之间不同常用剂量范围所造成的计算误差。③中药功效预处理:根据中药功效、剂量信息,提出了功效信息处理方式,形成处方的功效信息集合。④证候指标预处理:运用从简单到复杂多层次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对证候指标进行预处理,共提取“病位”、“病性”、“病位-病性”等证候单元565个。第六部分评价模型的确定:本研究的评价模型使用相似度模型来计算特殊性。根据两个主要评价目标即“中药处方特殊性评价”和“证候特殊性评价”的不同特性,分别使用了不同的相似度模型进行计算。其中中药处方的特殊性评价模型采用了三层分析法:一层为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二层为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三层处方功效相似度。其中一层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通过比较Jaccard算法和Dice算法两种集合相似度计算方法,认为对于被比较双方的相似部分与非相似部分应设置相同权重,故最终选择Jaccard相似系数作为计算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方法。二层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通过比较“相关系数比较法”和“夹角余弦比较法”这两种矢量相似度计算方法,认为“夹角余弦比较法”的计算结果取值范围、取值趋向等方面特点比较适合组成剂量相似度比较,故最终选择“夹角余弦比较法”进行处方组成剂量的比较。三层处方功效相似度:处方功效被评价信息与处方组成剂量信息类似,故同样选择“夹角余弦比较法”计算处方功效相似度。而证候相似度的计算模型,与处方信息不同,是文本信息比较,故选择欧式距离相异度计算模型、空间向量模型、本体中概念相似度计算模型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欧式距离相异度方法敏感度较好、操作性较强,故选择欧式距离相异度方法计算进行证候相似度计算。第七部分评价结果计算:本研究按照评价指标采集、指标预处理、评价模型计算一系列步骤,进行哮喘医案被评价对象及参照对象的相似度比较,并制订出结果划分规则,筛选出有特殊性意义的被评价对象。被评价的中药处方信息共2779个,通过计算得出结论:①“全特殊处方信息”为0个,即被评价对象中没有处方组成、剂量、功效三方面信息均为特殊的处方信息。②“部分特殊处方信息”中:“特殊处方药物组成信息”557个、“特殊处方组成剂量信息”16个,“特殊处方功效信息”0个。此类信息是从组成、剂量、功效三个角度分别独立分析,其中特殊处方药物组成及特殊处方组成剂量,均有部分阳性结果,而特殊处方功效信息方面并没有阳性结果。③“一般处方信息”为375个,即有375个处方信息基本没有新意,与普通成熟的处方信息基本雷同。另外除了上述三类处方结果外,还存在一些其他处方信息,本研究认为无意义故未予分类。证候信息共1506个,其中特殊证候为0,部分特殊证候为258个,常见证候为1248个。第八部分辅助软件开发:本研究开发了三个软件以辅助课题的评价工作,主要用于处理本研究中计算量大、手工难以处理、易出错的几个环节,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率。其中“中药规范系统”辅助中药名称、剂量、功效标准表的建立,“正异名修正系统”可以辅助中药名称等规范工作,“方剂相似识别系统”可以进行相关方剂相似度的计算。小结:本研究的创新性贡献在于利用信息学分析方法从特殊性角度分析医案,包括从处方药物组成、处方组成剂量、处方功效、证候四方面进行医案特殊性研究,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探求医案中特殊辨证和用药的信息。从研究结果分析,医案在辨证方面特殊性不高,大多数医案的辨证信息都在以往成熟文献中提及过;而在方剂特殊性方面具有阳性结果,其组成和剂量都筛选出一些较特异的处方,这些特异性用药信息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开拓思路,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新视角。本研究在特殊性评价方法学上进行了探索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特定的评价指标处理方法、处方多层次相似计算方式及证候单元相似度的计算思路,最终确定了较为合理的相似度度量方法,并提出了特殊性计算结果的分类规则,在中医药处方和辨证信息相似性研究方面,提供了有意义的方法学上的探索和实践应用范例。
陈荣,杨少华,刘丹[9](1999)在《中药超声雾化吸入疗法临床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 超声雾化是利用超声波发生器所产生的超声能,破坏雾化罐内液体的表面张力和惯性,击散液体,产生雾滴,形成直径5μm以下的雾滴微粒,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咽喉、气管、支气管及肺泡等部位。此疗法不仅具有药物的直接作用,减轻药物对全身的副作用,而且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随时加减药物,具有用药省、作用快、疗效好以及小儿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近年中药超声雾化吸入有较多的应用,兹综述于下。1 呼吸系统疾病1.1 上呼吸道感染 冯氏等报道,采用蒲公英、黄芩、板蓝根各15g,金银花、野菊花各9g,川贝6g,制成无菌水溶液,雾化吸入,每日2次,治疗50例(对照组50例不用本法治疗,2组
李王圭[10](1996)在《双黄连粉针临床应用现状》文中认为双黄连粉针临床应用现状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药研究所李王圭(南宁530001)双黄连粉针是由金银花、连翘、黄芩三味中药提取制成的无菌粉针剂,药理研究证明该药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和抑菌作用,并能提高机体的自身免疫力,近年来该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现将其应...
二、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51例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51例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定喘汤加味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外寒内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祖国医学的认识 |
1.1 病名的认识 |
1.2 病因病机 |
1.3 治则治法 |
1.4 古方常今用 |
2 现代医学相关认识 |
2.1 流行病学的研究 |
2.2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致病因素 |
2.3 病理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
2.4 西医治疗的不足 |
2.5 实验室指标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对象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临床观察的知情告知 |
2.4 观察指标与方法 |
3 临床观察疗效评估 |
3.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
3.2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
3.3 复发率评定 |
4 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基本资料分析 |
1.1 两组患儿性别分布比较 |
1.2 两组患儿平均年龄的比较 |
2 发病诱因及过敏性疾病史 |
3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
4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 |
5 两组症候积分比较 |
5.1 两组主症积分比较 |
5.2 两组次症积分比较 |
5.3 两组症候总积分比较 |
6 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的比较 |
6.1 两组白细胞计数的比较 |
6.2 两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比较 |
6.3 两组C-反应蛋白的比较 |
7 安全性分析 |
8 近期复发率比较 |
9 依从性分析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外寒内热证的证型探讨 |
2 立题依据 |
2.1 方药组成及方义分析 |
2.2 药物分析 |
3 研究结果分析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疗效分析 |
3.3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
3.4 实验室指标分析 |
3.5 近期复发率分析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中医药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2)小青龙汤对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及对JAGGED1/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例终止或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及疗程 |
2.2.1 治疗方法 |
2.2.2 疗程 |
2.3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及试剂 |
2.4 观察项目与指标 |
2.4.1 一般资料项目 |
2.4.2 观察指标 |
2.5 疗效评定标准 |
2.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资料临床分析 |
1.1 两组儿童性别构成分析 |
1.2 两组儿童年龄分布比较 |
2.观察指标分析 |
2.1 中医证候总积分分析 |
2.2 中医临床疗效分析 |
2.3 外周血中IL-4、IL-13、IFN-γ、Notch1、Jagged1 水平的变化 |
2.3.1 血清IL-4 水平的比较 |
2.3.2 血清IL-13 水平的比较 |
2.3.3 血清IFN-γ水平的比较 |
2.3.3 血清Notch1、Jagged1 水平的比较 |
2.4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西医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气道炎症的认识 |
1.1 Jagged1/Notch1 信号通路与气道炎症及喘息的关系 |
1.2 IL-4、IL-13、IFN-γ与气道炎症和喘息的关系 |
2 中医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气道炎症的认识 |
2.1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病因病机与气道炎症 |
2.2 中医药对气道炎症及喘息的研究 |
3 小青龙汤 |
3.1 立方依据 |
3.2 小青龙汤配伍中的药对分析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不足与分析 |
参考文献 |
附表 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表 |
附表 2 中医证候积分表 |
附表 3 随机数字表 |
附录 4 |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疗 |
一. 中医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
二. 中医药治疗进展 |
(一) 内治法 |
1 中药汤剂治疗 |
1.1 诊疗思路 |
1.1.1 辨疾病分期治疗 |
1.1.2 辨证分型治疗 |
1.1.3 其他诊治思路 |
1.2 对不同病原体的治疗 |
1.2.1 对病毒引起的ALRTI的治疗 |
1.2.2 对细菌引起的ALRTI的治疗 |
1.2.3 对支原体引起的ALRTI的治疗 |
1.3 对特殊发病人群的治疗 |
1.3.1 对老年人的治疗 |
1.3.2 对小儿的治疗 |
2 口服中成药治疗 |
3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
(二) 外治法 |
1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
2 中药外敷治疗 |
3 中药雾化治疗 |
4 经皮给药治疗 |
5 TDP仪照射治疗 |
6 推拿疗法 |
7 拔罐疗法 |
(三) 中医内外合治(综合治疗) |
(四) 重大传染病的防治 |
三.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试验一 勒马回注射液的体外抑菌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供试菌种 |
1.1.2 试验药物 |
1.1.3 培养基 |
1.1.4 主要试剂与耗材 |
1.1.5 主要仪器设备 |
1.2 试验方法 |
1.2.1 MIC的测定 |
1.2.2 药液制备 |
1.2.3 细菌的复活及纯化 |
1.2.4 细菌悬菌液的制备 |
1.2.5 操作步骤 |
1.2.6 结果判读 |
1.2.7 注意事项 |
2 试验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试验二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动物 |
1.1.2 试验药物 |
1.1.3 试剂与主要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2.1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
1.2.1.1 动物分组 |
1.2.1.2 给药方法 |
1.2.1.3 酵母混悬液的制备 |
1.2.1.4 造模 |
1.2.1.5 体温测定 |
1.2.1.6 标本采集与检测 |
1.2.1.7 统计分析 |
1.2.2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的影响 |
1.2.2.1 动物分组 |
1.2.2.2 给药方法 |
1.2.2.3 造模及取材 |
1.2.2.4 检测指标 |
1.2.2.5 统计分析 |
1.2.3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浓氨水引咳小鼠模型的影响 |
1.2.3.1 引咳初筛与动物分组 |
1.2.3.2 给药方法 |
1.2.3.3 造模及取材 |
1.2.3.4 检测指标 |
1.2.3.5 统计分析 |
1.2.4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
1.2.4.1 动物分组 |
1.2.4.2 给药方法 |
1.2.4.3 酚红标准曲线的绘制 |
1.2.4.4 造模及取材 |
1.2.4.5 统计分析 |
2 试验结果 |
2.1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
2.1.1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体温的影响 |
2.1.2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体温反应指数的影响 |
2.1.3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发热抑制率的影响 |
2.1.4 勒马回注射液对发热大鼠血清中1L-1β、1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 |
2.1.5 勒马回注射液对发热大鼠下丘脑中PGE2含量的影响 |
2.2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的影响 |
2.3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浓氨水引咳小鼠模型的影响 |
2.3.1 勒马回注射液对氨水致小鼠咳嗽模型咳嗽次数及咳嗽潜伏期的影响 |
2.3.2 勒马回注射液对氨水致咳嗽小鼠血清中IL-10的影响 |
2.4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
2.4.1 酚红的标准曲线 |
2.4.2 勒马回注射液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胡氏定喘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风寒束肺证)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认识方面的研究进展 |
1.1.1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 |
1.1.2 现代医学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 |
1.2 祖国医学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认识方面的研究进展 |
1.2.1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病因病机 |
1.2.2 祖国医学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病例选择 |
2.3.1 纳入标准 |
2.3.2 排除标准 |
2.3.3 脱落标准 |
2.4 研究方法 |
2.4.1 分组方法 |
2.4.2 治疗方案 |
2.4.3 疗效观察指标 |
2.4.4 疗效评定标准 |
2.4.5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统计结果 |
3.1 基线水平分析 |
3.1.1 两组患儿性别分布情况比较 |
3.1.2 两组患儿年龄分布情况比较 |
3.1.3 两组患儿病程分布情况比较 |
3.2 两组治疗前后的各指标情况 |
3.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喘息症候评分比较 |
3.2.2 两组治疗前后咳嗽症候评分的比较 |
3.2.3 两组治疗前后喉间痰鸣症候评分的比较 |
3.2.4 两组治疗前后肺部喘鸣音或哮鸣音评分的比较 |
3.2.5 两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比值水平比较 |
3.2.6 两组治疗前后CRP水平比较 |
3.2.7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
3.3 两组再发率比较 |
3.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结果分析 |
4.1.1 患儿一般情况分析 |
4.1.2 主要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析 |
4.1.3 实验室指标结果比较分析 |
4.1.4 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
4.1.5 再发率及不良反应分析 |
4.2 立题依据 |
4.3 方药组成及配伍分析 |
4.4 方剂中各味中药作用分析 |
4.5 不足和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5)小青龙汤治疗小儿寒哮型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一氧化氮、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2.3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例脱落或终止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及疗程 |
2.2.1 治疗方法 |
2.2.2 疗程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2.5 统计学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1.一般资料临床分析 |
1.1 三组儿童性别构成分析 |
1.2 三组儿童年龄分布 |
2.观察指标分析 |
2.1 中医证候总积分分析 |
2.2 两组患儿总疗效分析 |
2.3 血清NO水平比较 |
2.4 EOS水平比较 |
2.5 安全性指标分析 |
讨论 |
1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认识和研究 |
1.1 历史沿革 |
1.2 病因病机 |
1.3 中医治疗 |
1.3.1 中医内治法 |
1.3.2 中医外治法 |
2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西医认识和研究 |
2.1 病因 |
2.2 发病机制 |
2.3 西医治疗 |
3 小青龙汤 |
3.1 立方依据 |
3.2 方药分析 |
3.2.1 麻黄 |
3.2.2 桂枝 |
3.2.3 干姜 |
3.2.4 细辛 |
3.2.5 芍药 |
3.2.6 五味子 |
3.2.7 半夏 |
3.2.8 甘草 |
4.所选指标的意义 |
4.1 血清NO |
4.2 EOS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不足与分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中医外治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6)氧气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及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指标判定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疗效 |
2.2 症状改善时间 |
2.3 护理满意度 |
3 讨论 |
(7)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前言 |
正文 |
1 评价目的和意义 |
1.1 探索医案特殊性评价方法 |
1.2 筛选出辨证治疗独特的哮喘医案 |
2 技术路线 |
3 需求调查 |
3.1 调查目的 |
3.2 被调查对象 |
3.3 调查方式 |
3.4 调查结果 |
3.5 调查结论 |
4 研究对象 |
4.1 病种及文献来源的确定 |
4.1.1 病种确定 |
4.1.2 被评价对象文献类型 |
4.1.3 参照对象文献来源 |
4.2 被评价对象 |
4.2.1 入选及排除条件 |
4.2.2 被评价对象概况 |
4.3 参照对象 |
4.3.1 入选条件 |
4.3.2 参照对象概况 |
4.4 检索来源及方式 |
4.4.1 公开信息检索来源 |
4.4.2 评价对象检索方式 |
5 评价目标 |
6 评价指标 |
6.1 特殊性指标选择 |
6.1.1 中药处方的特殊性指标 |
6.1.2 证候的特殊性指标 |
6.2 指标预处理 |
6.2.1 中药指标预处理 |
6.2.1.1 中药名称的预处理 |
6.2.1.1.1 中药名称标准表的建立 |
6.2.1.1.2 其他不规范现象处理 |
6.2.1.1.3 规范处理概况 |
6.2.1.2 中药剂量的预处理 |
6.2.1.3 处方功效的预处理 |
6.2.2 证候指标预处理 |
7 评价模型 |
7.1 中药处方相似度评价模型 |
7.1.1 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 |
7.1.2 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 |
7.1.3 处方功效相似度 |
7.2 证候相似度评价模型 |
7.2.1 三种评价模型比较 |
7.2.1.1 空间向量模型计算 |
7.2.1.2 本体概念相似度计算 |
7.3 证候相似度评价模型 |
7.3.1 三种评价模型比较 |
7.3.1.1 空间向量模型计算 |
7.3.1.2 本体概念相似度计算 |
7.3.1.3 欧式距离计算 |
7.3.2 证候评价模型选择 |
8 评价结果 |
8.1 评价结果处理 |
8.1.1 中药处方相似度 |
8.1.2 证候相似度 |
8.2 评价结果概况 |
8.2.1 中药处方评价结果 |
8.2.2 证候评价结果 |
9 辅助软件 |
9.1 中药规范系统 |
9.2 正异名修正系统 |
9.3 方剂的相似识别系统 |
结论 |
1 从特殊性角度分析医案 |
2 评价方法学上进行探索 |
3 数据规范上进行探索 |
展望 |
1 方剂的查新工作可以开展 |
2 中药、证侯信息的标准化工作待大力开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 |
附录B 《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统计报告 |
附录C 被评价对象文献名称详表 |
附录D 参照对象书籍详表 |
附录E 中医疾病临床研究数据库来源文献详表 |
附录F 中国方剂数据库方剂来源详表 |
附录G 证候单元详表 |
附录H 处方特殊度结果(部分) |
表H-1 处方组成特殊度前50名 |
表H-2 处方组成剂量特殊度前50名 |
表H-3 处方功效特殊度前50名 |
附录Ⅰ 证候特殊性前50名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51例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定喘汤加味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外寒内热证的临床研究[D]. 邓穗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小青龙汤对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及对JAGGED1/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D]. 赵成凤.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D]. 郭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胡氏定喘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风寒束肺证)疗效观察[D]. 辛秀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5]小青龙汤治疗小儿寒哮型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一氧化氮、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影响[D]. 陈元珠.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6]氧气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护理[J]. 喻燕.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33)
- [7]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J]. 刘新学. 中国实用医药, 2012(30)
- [8]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D]. 李园白.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08)
- [9]中药超声雾化吸入疗法临床应用进展[J]. 陈荣,杨少华,刘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999(05)
- [10]双黄连粉针临床应用现状[J]. 李王圭.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