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属硫蛋白对大鼠硝酸甘油耐药性的影响(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章迪[1](2013)在《SOD活性与心肌梗死面积在缺血预适应监测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5OD)活性与心肌梗死面积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监测中的相关性。方法:将4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B组、缺血预适应组;C组、远端缺血预适应组,A组阻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分钟,再灌注120分钟;B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5分钟,再灌注15分钟,循环3次后,余同A组;C组给予单侧下肢根部结扎5分钟,再松开15分钟,循环3次后,余同A组,再灌注结束后抽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取心脏做心肌梗死面积的测定。结果:B组与C组心肌梗死面积较A组小,B组与C组的SOD活性较A组高,且心肌梗死面积与SOD活性呈正相关。结论:缺血预适应与远端缺血预适应对SD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保护作用,作为评价其保护效果的两个监测指标,SOD活性与心肌梗死面积有较好的相关性。图4幅;表2个;参考文献37篇;
谈林华[2](2011)在《婴幼儿心内直视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与血浆亚硝基硫醇水平的相关性》文中指出一氧化氮(NO)在调控氧化还原信号和心血管功能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源性NO在体内的半衰期很短,限制了它的生物学作用的有效性和持续性。除了经典NO激活依赖环鸟苷酸(cGMP)通路外,目前较多热点研究发现NO通过非依赖cGMP的途径发挥作用,其调节细胞功能是通过NO与蛋白质亲核巯基翻译后修饰发生亚硝基化反应(S-nitrosylation)介导,生成蛋白质亚硝基硫醇(S-nitrosothiols, RSNO,分子通式为R-S-N=O)而实现的。Stamler等在1992年提出硫醇类物质是NO的储存体的学说。Gabor等通过对中性pH条件下RSNO形成和降解的速率研究证明RSNO的形式有助于NO的储存。NO可以和硫醇类物质的巯基以共价键的方式结合形成RSNO,它的性质相对稳定。RSNO是蛋白、多肽或硫醇的巯基亚硝基化的产物,在体内广泛存在,有些以游离的形式存在,有些作为蛋白结构的一部分存在。蛋白S-亚硝基化不仅导致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变化,而且防止这些巯基发生进一步不可逆的氧化/硝基化修饰。许多蛋白质巯基一旦硝基化后,蛋白质的活性被增强或抑制,这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方式,从而介导NO的广泛功能。RSNO既担任第二信使又作为效应器发挥NO的核心作用。S-亚硝基化的机制帮助解释NO在心血管系统的广泛影响,与信号传导密切相关的蛋白包括离子通道蛋白、受体蛋白G蛋白以及核调节蛋白都含有巯基基团,转硝基化反应调节细胞信号传递,参与发挥NO对心血管系统的所有重大作用。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与活性氮簇(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 RNS)的失衡与心血管疾病和功能密切相关。ROS与RNS通过化学相互作用水平或协同作用于靶蛋白,交互调节信号通路。氧自由基攻击生物组织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引发脂质过氧化作用,形成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等。脂质过氧化作用不仅可以将活性氧ROS转化成活性化学剂,而且可以通过链式或链式支链反应,放大活性氧的作用。各种抗氧化机制如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具有防止这种类型的损伤的作用。氧化/硝化失衡反映在心脏(黄嘌呤氧化酶)、血管(NADPH氧化酶)、红细胞(血红蛋白氧化酶)的氧化活性增加,抑制内源性基于NO信号通路,促进心血管功能衰竭。对黄嘌呤氧化酶的靶向治疗能够逆转大鼠扩张型心肌病的重塑。因此,恢复NO/氧化还原平衡提供了一个潜在有效改善心血管功能的方法。本课题选取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包括室间隔缺损不合并肺动脉高压(VSD组)、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VSD+PH组)、法乐四联症(TOF组),研究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以及围术期血浆NO/cGMP通路分子和RSNO活性、氧化应激水平,并分析NO/cGMP通路分子和RSNO活性以及氧化应激水平与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探讨蛋白质亚硝基化/氧化应激平衡与先心病心内直视围术期心血管功能调节的分子机制关系。第一部分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法(PiCCO)测定婴幼儿心内直视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目的:1.临床应用PiCCO方法研究和探索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2.明确VSD、VSD+PH、TOF,患者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围术期各自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为指导临床正确判断和有效治疗提供更为客观、直接的理论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的选择:前瞻性研究,连续选取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9年8月-2010年6月期间经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0-3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3岁;男女不限;诊断为法乐四联症(10例)、室间隔缺损(20例);根据术前心超及术中体外循环前测定肺动脉压力将室间隔缺损病人分入:室间隔缺损组(mPAP≤25mmHg)、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组(mPAP>25mmHg)。排除标准:严重凝血功能异常;股动脉穿刺和热稀释导管置入禁忌症;对术后存在残余心内分流及心脏严重瓣膜功能不全等可能对本研究结果有影响者不列入本研究范围。麻醉诱导后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和经股动脉置入热稀释导管供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用;术中置入左房和肺动脉测压管以进行左房压力和肺动脉压力监测,并计算肺循环阻力。2.PiCCO测定方法所有患儿均在麻醉诱导后常规行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作为热稀释测量的冷生理盐水注入端。置入3F PiCCO动脉热稀释导管(PV2013L07,德国Pulsion医疗系统公司)作为血压监测和心指数等测定。连接PiCCO plus循环监测仪(德国Pulsion公司),将PiCCO热稀释导管温度接口与监测仪血温传感电缆连接,压力接口经压力传感器(PV8015)与监测仪压力传感电缆连接;同时将监测仪的注入温度感受装置(PV4046)连接至中心静脉导管外接端。输入患者体重、身高、中心静脉压等信息,进行动脉压力调零。PiCCO测定仪连续测定术后0h、4h、8h、12h、24h、48h、72h共7个时间点血流动力学监测,每个时间点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指数(C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透性指数(PVPI)。3.pHi测定方法自动空气张力法测定导管(Tonometric catheter,8F,芬兰)为一双腔导管,其中一腔与其顶端的硅胶气囊(CO2可自由弥散进入)相通,可与Datex Ohmeda监护仪的PgCO2测定模块(芬兰)相连,用于测定PgCO2;另一腔与胃腔相通,用于胃肠减压引流或抽取胃液。4.监测记录术后0h、4h、8h、12h、24h、48h、72h各时间点的LAP、CVP、胃黏膜pHi、PAP、PVRI;记录和计算术后0h、4h、8h、12h、24h、48h、72h各时间点的血管活性药评分(inotropic score):(计算公式:多巴胺±1x多巴酚丁胺+10x米力农±100x肾上腺素,药物剂量单位ug/kg/min)。5.检测术前、术后4h、24h、48h、72h各时点的血浆CKMB活性、CKMB质量、肌钙蛋白水平。6.术后病程和临床转归(1)记录术后0h、4h、8h、12h、24h、48h、72h各时间点的血浆乳酸水平和PaO2/FiO2。(2)并发症的发生:低心排、心律失常、反应性肺高压、肺高压危象、毛细渗漏综合征、肺不张、胸腔积液、大出血、感染、气胸、无创CPAP应用、二次插管等。(3)记录呼吸机机械通气应用时间、ICU入住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结果:1.入选研究病人的基本资料(1)VSD组患者10人,其中男5例,女5例,年龄15.6+3.2月,体重9.9±1kg;VSD+PH组患者10人,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11.4±3.2月,体重7.1±0.8kg;TOF组患者10例,其中男5例,女5例,年龄13.6±2.8月,体重8.7±0.9kg。(2)三组病人年龄无显着性差异(P>0.05);VSD组和TOF组病人的体重显着高于VSD+PH组(P<0.05),而VSD组体重与TOF组无显着差异(P>0.05);VSD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天数、总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均显着短于VSD+PH组和TOF组(P<0.05),而VSD+PH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天数、总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与TOF组患者无显着差异(P>0.05)。(3)并发症的总发生率:VSD+PH组为21例次,TOF组为13例次,VSD组为7例次。2.本研究显示先心病VSD、VSD+PH、TOF组患者血浆CKMB活性、CKMB质量、肌钙蛋白均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4h达到最高值,后逐渐下降恢复。3组患者术前血浆CKMB活性、CKMB质量、肌钙蛋白水平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TOF组患者术后CKMB活性、CKMB质量、肌钙蛋白水平显着高于VSD组,而VSD+PH组患者术后肌钙蛋白水平也显着高于VSD组,提示相比VSD组,TOF组和VSD+PH组患者心内直视术后心肌受损的程度较重。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显示CKMB活性、CKMB质量、肌钙蛋白呈正相关,并与SVRI、PVRI、血管活性药评分、乳酸等存在正相关,与CI、ITBVI、GEDVI、PaO2/FiO2存在负相关。3.TOF组病人术后早期心指数显着下降,以术后8h-12h为最低,术后24h以后显着好转。TOF组病人在术后0h、4h、8h、12h、24h、48h的CI均低于VSD组(P<0.05)和VSD+PH组(P>0.05),同时TOF组患者术后4h、8h、12h、24h、48h的SVRI显着高于VSD组(P<0.05),TOF组和VSD+PH组病人的需要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显着比VSD组大(P<0.05),TOF组术后Oh、12h、24h的乳酸水平显着高于VSD组(P<0.05)。4.所有3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mPAP和PVRI与术前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显示VSD+PH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mPAP和PVRI均显着高于VSD组和TOF组同时点的水平(P<0.05),而TOF组和VSD组患者术后同一时点的nPAP和PVRI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显示PVRI与PAP、SVRI、肌钙蛋白、CVP正相关,与CI、ITBVI、GEDVI、pHi、PaO2/FiO2负相关。5.TOF组患者术后早期ITBVI和GEDVI显着低于VSD组(P<0.05),VSD+PH组术后12h的ITBVI和GEDVI显着低于VSD组(P<0.05)。与术后Oh相比,VSD组患者术后12h的ITBVI和GEDVI显着增加恢复(P<0.05),TOF组术后24h的ITBVI和GEDVI开始显着增加(P<0.05),VSD+PH组病人ITBVI于术后48h显着增加恢复(P<0.05)。6.与术后Oh相比,仅VSD组患者在术后4hEVLWI显着下降(P<0.05),而VSD组其余时间点以及VSD+PH组、TOF组的各时点EVLWI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显示术后48h时,VSD+PH组EVLWI显着高于TOF组(P<0.05),而TOF组EVLWI显着高于VSD组(P<0.05)。VSD组在术后24h和48h的PVPI显着低于术后0h(P<0.05),组间比较VSD组术后24h和48h的PVPI显着低于VSD+PH组和TOF组(P<0.05),同一时点VSD+PH组和TOF组的PVPI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还显示EVLWI与PVPI正相关,EVLWI随ITBVI和GEDVI增加而增加,负性影响PaO2/FiO2。而PVPI与CI负相关,肺血管通透性增加,使ITBVI和GEDVI减少,也负性影响PaO2/FiO2。结论:1.TOF和VSD+PH组比VSD组病人在心内直视术后心肌受损的程度较重,与心指数下降、循环阻力增加、组织灌注差、血管活性药用量增大等密切相关。2.ITBVI和GEDVI在婴幼儿先心病术后较CVP更能准确反映心脏前负荷的变化,对于先心术后的患儿尤其是危重症者的补液治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3.TOF组和VSD组术后同时点的mPAP和PVRI间无显着性差异。4.术后48h VSD+PH组的EVLWI以VSD+PH组最高,其次TOF组,VSD组最低,EVLWI与PVPI正相关,与心脏前负荷正相关,与氧合水平负相关。第二部分婴幼儿心内直视围术期血浆NO/cGMP通路分子与亚硝基硫醇和氧化应激变化及与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目的:1.明确先心病VSD、VSD+PH、TOF病人心内直视围术期血浆NO/cGMP通路分子和RSNO水平变化。2.明确先心病VSD、VSD+PH、TOF病人心内直视围术期氧化应激水平变化。3.研究先心病心内直视围术期血浆RSNO水平与NO/cGMP通路分子活性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4.统计分析先心病心内直视围术期血浆RSNO水平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蛋白质亚硝基化/氧化失衡与先心病心内直视围术期心血管功能调节的分子机制关系方法:1.研究对象的选择见第一部分。2.血标本的采集对满足入选标准的先心病手术患儿,在1)术前;2)术后4h;3)术后24h;4)术后48h;5)术后72h五个时点分别采集同一部位静脉血标本3m1,用肝素钠(每1ml血内含肝素钠10u)抗凝,血标本采集后立即在4℃,以3000转/分速度离心10分钟,将血浆与红细胞分离后避光液氮或-80℃保存。3.分别测定各组各时点血浆RSNO, cGMP,亚硝酸盐/硝酸盐(NO2-/NO3-), MDA, SOD水平。4.实验结果的矫正为排除体外循环血液稀释对血浆各测定值的影响和结果偏差,作者采用红细胞压积(Hct)来数学矫正各血浆测定值,包括各组、各时点的血浆RSNO, cGMP,NO2-/NO3-,MDA,SOD值。5.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处理矫正的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误表示。数据经正态性检验符合非正态分布;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符号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血浆RSNO、cGMP、NO2-/NO3-、MDA、SOD水平间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显着性意义,在SPSS for windows 15.0统计软件上完成。结果:1.先心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围术期血浆RSNO水平的变化VSD、VSD+PH、TOF组病人的血浆RSNO水平的趋势均为术后4h最高,逐渐下降。组内比较:相比术前,VSD组术后4h的RSNO显着升高(190±21 pA vs129±16 pA,P<0.05),VSD+PH组和TOF组各时点的RSNO无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3组间在各同一时点的血浆RSNO水平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围术期血浆cGMP水平的变化3组患者的血浆cGMP趋势均于术后24h最高,逐渐下降。组内比较:与术前比,VSD组cGMP各时点无显着差异(P>0.05),VSD+PH组术后4h的cGMP显着降低(7.1±0.9 pmol/ml vs 8.3±0.9 pmol/ml, P<0.05),TOF组术后4h的cGMP也显着下降(5.6±0.8 pmol/ml vs 7.9±0.8 pmol/ml,P<0.05);组间比较:TOF组术后4h的cGMP显着低于VSD组(5.6±0.8 pmol/ml vs 8.6±1.0 pmol/ml,P<0.05)。3.围术期血浆NO2-/NO3-含量的变化血浆NO2-/NO3-术后下降至24小时达最低点,后逐渐回升。组内比较:与术前相比,VSD组术后24h、48h、72h的NO2-/NO3-显着降低(P<0.05),VSD+PH组术后24h、72h的NO2-/NO3-显着下降(P<0.05),TOF组术后24h、48h、72h的NO2-/NO3-均显着下降(P<0.05);组间比较:各组患者各时点的NO2-/NO3-水平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4.围术期血浆MDA的变化组内比较:与术前比较,VSD组患者血浆MDA水平于术后4h、72h显着增高(P<0.05),VSD+PH组患者各时点血浆MDA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TOF组患者各时点血浆MDA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显示VDS+PH组患者术前血浆MDA显着高于TOF组(3.3±0.7 nmol/ml vs 1.6±O.4nmol/ml,p<0.05)。5.围术期血浆SOD的变化组内比较:与术前比较,TOF组患者术后4h血浆SOD水平显着下降(67±8 U/ml vs 89±5 U/ml,P<0.05),VSD组和VSD+PH组患者各时点血浆SOD水平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VSD+PH组术后4h血浆SOD水平显着高于TOF组(87±8 U/ml vs 67±8 U/ml,p<0.05)。6.围术期血浆RSNO水平与NO/cGMP通路分子水平的相关性(1)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所有病人所有时点的血浆RSNO水平与其他血浆NO/cGMP通路分子(cGMP、NO2-/NO3-)、氧化应激(MDA、SOD)水平的相关性:1)血浆RSNO水平与血浆cGMP水平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0.22,P=0.0078;2)血浆RSNO水平与血浆MDA水平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0.35,P<0.0001;3)血浆cGMP水平与血浆MDA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22,P=0.0059。(2)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各组病人血浆RSNO水平与cGMP、NO2-/NO3-、MDA、SOD水平相关性:1)VSD组:血浆RSNO水平与cGMP水平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0.45,P=0.0015),血浆RSNO水平与MDA水平正相关(相关系数=0.42,P=0.0026),血浆cGMP水平与MDA水平正相关(相关系数=0.31,P=0.03);2)VSD+PH组:血浆RSNO水平与MDA水平正相关(相关系数=0.49,P=0.0004),血浆cGMP水平与SOD水平正相关(相关系数=0.37,P=0.0091);3)TOF组:无相关性(P>0.05)。7.围术期血浆RSNO水平与血液动力学的相关性(1)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显示3组先心病患者在心内直视围术期所有时点的血浆RSNO水平和各个血流动力学指标间无显着意义的相关性。(2)分别比较VSD组、VSD+PH组、TOF组病人的围术期血浆RSNO水平和各个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关系,组内不分时点,结果显示:1)VSD组:血浆RSNO水平与PVRI负相关(相关系数r=-0.66,P=0.0052)。2)VSD+PH组:血浆RSNO水平与CI负相关(相关系数r=-0.37,P=0.0230)。3)TOF组:血浆RSNO水平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相关性。(3)组内分时点,分别比较VSD组、VSD+PH组、TOF组病人的围术期血浆RSNO水平和各个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关系:1)VSD组:①术后Oh:血浆RSNO水平与pHi正相关(相关系数r=0.52,P=0.027);②术后4h:血浆RSNO水平与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相关;③术后24h:血浆RSNO水平与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相关;④术后48h:血浆RSNO水平与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相关;⑤术后72h:血浆RSNO水平与PVPI(相关系数r=0.58,P=0.022)正相关。2)VSD+PH组:①术后Oh:血浆RSNO水平与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相关;②术后4h:血浆RSNO水平与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相关;③术后24h:血浆RSNO水平与mPAP(相关系数r=-0.91,P=0.011)负相关;④术后48h:血浆RSNO水平与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相关;⑤术后72h:血浆RSNO水平与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相关。3)TOF组:①术后Oh:血浆RSNO水平与pHi(相关系数r=0.94,P=0.005)正相关;②术后4h:血浆RSNO水平与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相关;③术后24h:血浆RSNO水平与CKMB活性(相关系数r=-0.67,P=0.05)负相关;④术后48h:血浆RSNO水平与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相关;⑤术后72h:血浆RSNO水平与PVPI(相关系数r=0.76,P=0.031)正相关。结论:1.VSD、VSD+PH、TOF组患者心内直视术后早期均存在NO/cGMP通路抑制,其中VSD+PH和TOF组患者的抑制程度重于VSD组患者。2.心内直视围术期血浆RSNO水平与血浆NO/cGMP通路分子活性、氧化应激水平呈正相关的线性关系。3.血浆RSNO参与调节婴幼儿心内直视围术期心脏功能和肺血管张力改变等,发挥重要的心血管胜利作用。全文结论1.TOF和VSD+PH组比VSD组病人在心内直视术后心肌受损的程度较重,与心指数下降、循环阻力增加、组织灌注差、血管活性药用量增大等密切相关。2.ITBVI和GEDVI在婴幼儿先心病术后较CVP更能准确反映心脏前负荷的变化,对于先心病危重症者的补液治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3.TOF组和VSD组术后同时点的mPAP和PVRI间无显着性差异。4.术后48h VSD+PH组的EVLWI以VSD+PH组最高,其次TOF组,VSD组最低,EVLWI与PVPI正相关,与心脏前负荷正相关,与氧合水平负相关。5.VSD、VSD+PH、TOF组病人心内直视术后早期均存在NO/cGMP通路的抑制,其中VSD+PH组和TOF组病人的抑制程度重于VSD组病人。6.心内直视围术期血浆RSNO水平与血浆NO/cGMP通路分子活性、氧化应激水平呈正相关的线性关系。7.RSNO参与调节婴幼儿心内直视围术期心脏功能和肺血管张力改变,发挥重要的心血管生理作用。
崔华伟[3](2009)在《硫酸锌对仔猪摄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探讨》文中提出本课题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锌对仔猪摄食的影响,并从血液、肝脏相关酶活、抗氧化性能和免疫性能以及消化性能和血液相关神经肽和激素水平等方面探讨其作用机理。120头“杜长大”仔猪(平均体重26.66±2.45kg)按饲养要求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分别饲喂外源添加60mg/kg、300 mg/kg、1000mg/kg、3000 mg/kg锌(以ZnSO4·7H2O的形式添加)的饲料。预试7天后,进行了为期16天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前一周,以Cr2O3为外源指示剂进行消化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选取6头共24头仔猪进行屠宰试验、剖检,取样分析。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锌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高锌提高了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降低了料重比,并使仔猪生产性能优于对照组。并且发现ADG和ADFI间存在一种线性关系。300mg/kg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6.30%(P<0.05)、10.61%(P<0.05),料重比降低了4.90%(P<0.05);1000mg/kg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8.15%(P<0.05)、16.67%(P<0.05),料重比降低了9.39%(P<0.05);3000mg/kg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比对照组提高了48.89%(P<0.05)、24.24%(P<0.05),料重比降低了16.33%(P<0.05)。2.锌对仔猪采食量的影响1-6天高锌对仔猪采食量无明显影响;7-12天,3000mg/kg组采食量显着高于对照组,但300mg/kg、1000mg/kg组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13-16天,300mg/kg、1000mg/kg组与对照组也有显着差异,3000mg/kg组与对照组差异更显着,且与300mg/kg、1000mg/kg组也有了显着差异。说明高锌对仔猪采食量的影响具有阶段性。3.锌对仔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高锌提高了仔猪对饲料粗蛋白的消化率,3000mg/kg组比对照组提高了5.68%(P<0.05);高锌降低了仔猪对饲料粗纤维的利用率,1000mg/kg组比对照组降低了19.32%(P<0.05),3000mg/kg组比对照组降低了28.90%(P<0.05);锌对粗脂肪、Ca、P的利用率没有显着影响。4.锌对仔猪器官重率和组织锌浓度的影响相对肝脏重,3000mg/kg组比对照组提高了22.27%(P<0.05);相对脾脏重,300mg/kg、1000mg/kg、3000mg/kg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1.2%(P<0.05)、9.47%(P<0.05)、9.47%(P<0.05);相对股骨重,300mg/kg、1000mg/kg、3000mg/kg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3.0%(P<0.05)、18.6%(P<0.05)、29.4%(P<0.05);相对肾脏重,300mg/kg、1000mg/kg、3000mg/kg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3.5%(P<0.05)、24.1%(P<0.05)、29.2%(P<0.05);股骨长,300mg/kg、1000mg/kg、3000mg/kg组比对照组分别增长了5.4%(P<0.05)、8.3%(P<0.05)、12.6%(P<0.05)。血清中锌浓度,1000mg/kg、3000mg/kg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9.75%(P<0.01)、83.56%(P<0.01);肝脏中锌浓度,1000mg/kg、3000mg/kg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41.37%(P<0.01),911.47%(P<0.01);肾脏中锌浓度,1000mg/kg、3000mg/kg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83.91%(P<0.01),484.28%(P<0.01);股骨中锌浓度,1000mg/kg组比对照组提高了63.57%(P<0.01),3000mg/kg组比对照组提高了121.35%(P<0.01)。5.锌对仔猪血清和肝脏指标的影响高浓度锌对仔猪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无显着影响;免疫球蛋白IgG,3000mg/kg组比对照组提高了41.81%(P<0.05);免疫球蛋白IgM,1000mg/kg组和3000mg/kg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1.43%(P<0.01)、135.71%(P<0.01);碱性磷酸酶(ALP)活性,300mg/kg、1000mg/kg、3000mg/kg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7.04%(P<0.05)、58.58%(P<0.01)、84.17%(P<0.01);肝脏中Cu-Zn SOD活性,300mg/kg、1000mg/kg、3000mg/kg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38%(P<0.05)、34.16%(P<0.05)、49.86%(P<0.01);肝脏中MDA含量,1000mg/kg、3000mg/kg组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2.62%(P<0.05)、28.50%(P<0.05);肝脏金属硫蛋白(MT)含量,300mg/kg、1000mg/kg、3000mg/kg组分别是对照组的约3.09倍(P<0.01)、7.06倍(P<0.01)、12.59倍(P<0.01)。6.锌对仔猪消化性能和肠道组织形态学的影响高锌提高了仔猪的消化性能。十二指肠中淀粉酶活性,300mg/kg、1000mg/kg、3000mg/kg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8.26%(P<0.05)、61.17%(P<0.01)、78.84%(P<0.01);脂肪酶活性,3000mg/kg组比对照组提高了37.66%(P<0.05);蛋白酶活性四组差异不显着(P>0.05);但高锌对胰腺中消化酶活性无影响。高锌提高了仔猪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高度,降低了隐窝深度,但对回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无影响。十二指肠绒毛高度,1000mg/kg、3000mg/kg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1.31%(P<0.05)、45.52%(P<0.01);十二指肠隐窝深度,300mg/kg、1000mg/kg、3000mg/kg组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2.35%(P<0.05)、18.43%(P<0.05)、41.15%(P<0.01);空肠绒毛高度,1000mg/kg、3000mg/kg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8.15%(P<0.05)、36.07%(P<0.01);空肠隐窝深度,1000mg/kg、3000mg/kg组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4.31%(P<0.05)、19.43%(P<0.05)。7.锌对仔猪血浆中与摄食相关神经肽和激素的影响高锌提高了仔猪血浆中胃泌素、胰岛素、神经肽Y的浓度。3000mg/kg组仔猪血浆胃泌素、胰岛素、神经肽Y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2.52%(P<0.05)、55.19%(P<0.01)、26.53%(P<0.05);但胰高血糖素、T3、T4、瘦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胆囊收缩素(CCK)四组差异不显着(P>0.05)。
于立博[4](2005)在《植物金属硫蛋白提取液对小鼠镉中毒拮抗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测定新疆天然植物中金属硫蛋白(MT)的含量,同时观察金属硫蛋白提取液对镉中毒小鼠的拮抗作用。方法:采用镉-血红蛋白饱和法及火焰原子吸收(AAS)法对植物中MT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筛选出MT含量高的植物,然后进行动物实验,选用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4个干预组(4种不同植物的金属硫蛋白提取液对小鼠进行灌胃)。14天后,检测了肝,肾组织中金属离子含量,MDA含量及SOD活性,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了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链断裂情况。观察了小鼠肾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及肝,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1)20种植物中均含有MT,其中鹰嘴豆,肉苁蓉,阿魏菇及伊贝母4种植物中含量较高。(2)20种植物中微量元素Cu2+,Zn2+,的含量与金属硫蛋白的含量有相关性(p<0.05)。(3)干预组肾组织超微结构异常但较阳性对照组有明显改善。(4)干预组肝,肾组织及血清中SOD及MDA含量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组小鼠肝组织中金属硫蛋白含量较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6)干预组小鼠肝脏组织中微量元素Zn2+,Cu2+含量较阴性对照组均有明显增高(p<0.05),肝脏中金属硫蛋白含量与Zn2+离子
张建梅,陈永红,王晓红,齐永芬,唐朝枢[5](2002)在《内皮素拮抗剂对大鼠硝酸甘油耐药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osentan对大鼠硝酸甘油耐药的改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2 8只 ,随机分成对照组 (C组 ,n =10 ) ,硝酸甘油组 (NTG组 ,n =6 ) ,Bosentan组 (n =6 ) ,硝酸甘油 +Bosentan组 (NTG +Bosentan组 ,n =6 )。观察各组大鼠对硝普钠 (SNP)的降压反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各组血浆和血管组织的内皮素 1(ET 1)含量。结果 :NTG组大鼠对SNP的降压反应最弱 ,NTG +Bosentan组大鼠对SNP的降压反应明显强于NTG组大鼠 ,NTG +Bosentan组大鼠离体主动脉环对不同浓度SNP的舒张反应较NTG组大鼠有明显的改善。NTG +Bosentan组大鼠血浆及血管组织ET 1含量与NTG组大鼠比较差异无显着性 ,均明显高于C组大鼠。结论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osentan可以改善NTG耐药的发生
莎克尔,乌尔米拉,陈永红,王晓红,唐朝枢[6](2000)在《金属硫蛋白对大鼠硝酸甘油耐药性的影响(英文)》文中认为目的:评价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 Met)在体内是否能改善硝酸甘油耐药的发生。方法:大鼠给予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 Nit)贴剂治疗两天(0.05 mg·h-1)以产生耐药。于耐药大鼠预先给予ZnCl2以诱导内源性Met的合成及给予外源性Met15 mg·kg-1·d-1连续2 d。结果:Nit+ZnCl2组大鼠肝脏、血浆Met明显高于对照组(C组)。Nit组大鼠离体主动脉环的舒张反应最低。Nit+ZnCl2组大鼠及Nit+Met组大鼠对SNP的降压反应明显强于Nit组。结论:外源性Met或内源性诱导合成的Met可以改善大鼠Nit耐药的发生。
陈相[7](2008)在《心脉通含药血清对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时TNF-α和NF-kB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心肌缺血可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急性心肌缺血所导致的心肌梗死又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所以心肌缺血防治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心脉通为中药合剂,具有活血,化瘀功能。临床研究已经表明对缺血性心肌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可以抑制损伤性物质的产生,促进保护物质发挥作用。本实验通过观察在H2O2所致的缺血缺氧状态下,心肌细胞中的TNF-α和NF-kB表达情况的影响,从细胞学,分子生物学角度来探讨这两种药物对抗心肌缺血的损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心脉通给大鼠灌胃,腹主动脉取血,制备含药大鼠血清。所培养细胞接种于96孔板、24孔板和6孔板中,在37℃、5%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48小时后,将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5%无药大鼠血清+DMEM),模型组(15%无药大鼠血清+H2O2+DMEM),心脉通组(15%含药血清+H2O2+DMEM),去天冬氨酸血管紧张素Ⅰ(des asparticacid angiotensinⅠ,DAng-Ⅰ)组(DAng-Ⅰ+H2O2+DMEM)。在6h后(H2O2终浓度为200μmol/L)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改变,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免疫细胞化学法染色染色,封片,拍照。各标本拍20张照片随机选取10张用Leica对照片的指定区域核转位率进行测量,得到一个平均值作为该标本的核转位率,通过比较各组的核转位率值从而比较各组心肌细胞的NF-kB表达活化情况;按照trizol说明书提取细胞中的总RNA,取2μg总RNA进行RT-PCR扩增(按照RT-PCR说明书进行),测定比较TNF-α和NF-kB表达。结果1.MTT法检测H2O2所致的氧化损伤及心脉通和血管活性肽的抗损伤作用①.过氧化氢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正常心肌细胞培养3天后细胞呈梭形或菱形,细胞伸出伪足并交织成网,搏动同步化。H2O2作用6h后,心肌细胞较正常组比较,搏动率下降甚至搏动消失,细胞间的连接断开,细胞伪足回缩或消失,节律欠规整,频率不一致,细胞折光性差。MTT显示:正常组,模型组OD值分别为0.409±0.090,0.223±0.054。②.心脉通含药大鼠血清和DAng-Ⅰ抗心肌细胞损伤作用:含药血清组与模型组比较,心肌细胞的状态有所改善,伪足回缩不明显,搏动节律较规整,细胞折光性较好。MTT显示:H2O2+DAng-Ⅰ组,H2O2+心脉通组OD值分别为0.298±0.041,0.301±0.025。两药物组OD值明显高于模型组组,相比也具有统计学意义。两药物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2.NF-kB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染色和图像分析)NF-κB核转位:正常心肌细胞,NF-κB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其核转位率为:3.925±1.246;其它组心肌细胞在H2O2作用6h后,模型组的NF-κB大部分转移到细胞核,胞浆表达减少,核转位率为46.546±5.163,心脉通含药血清组和DAng-Ⅰ组心肌细胞中NF-κB主要表达于细胞浆,部分在核周表达,核转位率分别为31.124±5.582和33.977±3.925。正常组核转位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模型组核转位率明显高于各用药组,相比也具有统计学意义,H2O2+DAng-Ⅰ组和H2O2+心脉通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3.RT-PCR法测定(比较)TNF-αmRNA和NF-kBmRNA的表达正常组心肌细胞有一定量的NF-kBmRNA的表达,而模型组中有NF-kB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多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脉通组和活性肽组心肌细胞中的NF-kB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物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别。TNF-αmRNA在正常组中几乎不见表达,在模型组有明显增多,说明H2O2所致的氧化损伤引起了心肌细胞中TNF-αmRNA的大量表达;各药物组的TNF-αmRNA表达较模型组少(P<0.05),DAng-Ⅰ组和心脉通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实验提示DAng-Ⅰ和心脉通通过抑制TNF-αmRNA和NF-kBmRNA的表达而对抗H2O2所致的氧化损伤,从而达到保护受损心肌的目的。结论(1)过氧化氢确能对乳鼠心肌细胞造成氧化损伤。(2)心脉通含药血清具有抗过氧化氢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作用,可减轻细胞活力的下降,明显改善细胞的形态。(3)NF-κB、TNF-α的激活是过氧化氢诱导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重要机制。(4)心脉通含药血清可能通过抑制NF-κB、TNF-α的激活而发挥其抗过氧化氢导致的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
戴志琴[8](2007)在《卵巢癌铂类耐药细胞系线粒体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分析及其与临床耐药相关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和目的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在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基础上辅助化疗的治疗策略虽然使疾病的预后得到改善,但晚期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仍然徘徊在15-20%左右。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是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已知的卵巢癌耐药机制包括:1)化疗药物外流使肿瘤细胞内药物浓度降低。涉及的耐药基因和蛋白包括,MDR1,MRP和LRP等。2)肿瘤细胞对于抗肿瘤药物的转化和解毒功能增强。涉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P450家族等。3)化疗药物作用靶分子的改变,如拓扑异构酶Ⅱ、二氢叶酸还原酶等。4)DNA损伤修复功能加强,如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MGMT)活性增加。5)化疗药物不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耐药基因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并不能良好地预测肿瘤的耐药性和预后,结合有关逆转肿瘤耐药性的研究在体内达不到理想效果,说明还有许多未知的耐药机制没有认识。线粒体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的细胞器,是细胞进行氧化磷酸化,产生ATP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90%是由线粒体提供的。与其它存在于细胞浆的细胞器相比,其特别引人注目之处在于,线粒体是唯一一个含有DNA(mtDNA)并能进行转录和翻译的细胞器。mtDNA具有遗传功能,其转录和翻译过程受到核基因的控制。近年的研究表明mtDNA在肿瘤发生、信号传导和凋亡调节方面亦具有重要作用。线粒体的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其含量占线粒体干重的65%—70%。由于mtDNA所含有的信息量小,线粒体所具有的一系列繁复的生物功能所需的90%以上的酶及自身结构蛋白主要依赖于核基因组与细胞质的蛋白质合成。在上述五种卵巢癌化疗耐药的机制中,化疗药物外流使肿瘤细胞内药物浓度降低的机制,肿瘤细胞对于抗肿瘤药物的转化和解毒功能增强的机制等,直接与肿瘤细胞的氧化磷酸化,能量产生的过程有关。抑癌基因p53所具有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更是直接通过线粒体的活动而执行这一功能。与耐药机制相关的一些酶本身就位于线粒体内。探讨线粒体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在化疗耐药过程中的改变对于认识卵巢癌的耐药机制具有积极意义。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本课题组开展的线粒体基因组与卵巢癌耐药性及预后的研究,通过对初治和复发(耐药)的卵巢癌肿瘤标本各10例的mtDNA的全长测序,共发现69个基因库未记载的新的多态性位点和17个突变位点,突变率为0.54/10,000bp,初治与复发标本中mtDNA的突变率无明显的差别。由于临床标本受研究对象的个体差异、有无原发耐药性等因素的影响,其mtDNA的突变是否为肿瘤耐药特异性的改变仍不得而知,这些改变对于线粒体内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更无从答案。本研究在分别获得卵巢癌铂类敏感型细胞系SKOV3和A2780、及其顺铂和卡铂耐药型细胞株的基础上,以其作为体外化疗耐药的模型,全面探讨卵巢癌化疗耐药对于线粒体基因组和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在不同的临床标本上进一步验证化疗敏感和耐药细胞系差异表达蛋白质的改变。研究内容本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分别提取SKOV3和A2780化疗敏感型和顺铂/卡铂耐药型细胞株的mtDNA,PCR扩增并全长测序。分析化疗敏感型和耐药型细胞株mtDNA碱基突变数目及相应的氨基酸变化,观察化疗耐药性对mtDNA改变的影响。2.优化细胞系线粒体蛋白质提取技术。分别采用经典的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与反复差速离心法,提取卵巢癌敏感型细胞株SKOV3和A2780、及其顺铂和卡铂耐药型细胞株的线粒体蛋白质,经过电镜观察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对线粒体的形态和纯度进行鉴定。3.采用差示凝胶电泳(Difference Gel Electrophoresis,DIGE)制备卵巢癌敏感和耐药型细胞株的线粒体蛋白质表达谱。经过胶上蛋白原位酶切和MALDI—TOF—MS质谱仪对差异蛋白点进行肽质量指纹谱分析。通过Mascot软件在SwissPort和NCBInr数据库进行检索,判断可能与耐药相关的差异候选蛋白。以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ATP-α等三种差异表达蛋白质。4.选择卵巢上皮癌化疗敏感和耐药患者的肿瘤标本各21例,应用免疫组化法验证耐药型A2780/CDDP和A2780/CBP共同下调的线粒体蛋白质ATP-α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结果1.与基因库中正常细胞的mtDNA序列相比对,化疗敏感型SKOV3与顺铂/卡铂耐药型细胞株SKOV3/DDP、SKOV3/CBP碱基位点的突变数目分别为31、34、38;导致氨基酸改变的数目分别为5、8、10。化疗敏感型A2780与顺铂/卡铂耐药型细胞株A2780/DDP、A2780/CBP碱基位点改变的分别为43、37、40;导致氨基酸的改变数均为9。该6株卵巢癌细胞株mtDNA全长序列的碱基位点突变率为22.4/10,000bp。比较铂类敏感型与耐药型细胞株之间mtDNA碱基位点的突变情况,母代SKOV3(铂类敏感型)细胞经过体外铂类药物诱导耐药后,SKOV3/CDDP mtDNA的55个碱基位点较母本发生了突变;SKOV3/CBP中52个碱基位点较母本发生了突变。母代A2780经过体外铂类药物诱导耐药后,A2780/CDDP mtDNA的17个碱基位点较母本发生突变;A2780/CBP中12个碱基位点较母本发生突变。2.采用经典的差速离心/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和反复差速离心两种方法提取卵巢癌细胞系线粒体蛋白质均获成功。以Western Blotting法对线粒体特异性蛋白抗体COX4、细胞核蛋白抗体Lamin-B、膜蛋白抗体Flotillin-1、胞浆骨架系统蛋白抗体β-actin等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提取的线粒体纯度均较好。电镜观察线粒体的纯度和形态,前一种方法所得的纯度虽高,但线粒体碎片较多;而后者所得的线粒体纯度好、线粒体碎片较少。比较线粒体的得率,收集1*108个细胞,前者获得的蛋白量约50ug(±);后者约250ug(±)。本研究选择了反复差速离心法作为最终提取线粒体蛋白质的方法。3.通过差示凝胶电泳(Difference Gel Electrophoresis,DIGE)与MALDI—TOF—MS质谱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卵巢癌化疗敏感与耐顺铂和卡铂耐药细胞株,SKOV3与SKOV3/DDP、SKOV3与SKOV3/CBP、A2780与A2780/DDP、A2780与A2780/CBP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分析,共显示出236个差异表达点,其中表达上调点为108个,表达下调点为128个。以差异的倍数高或两个以上细胞株共同具备的差异表达点为依据,对其中的19个蛋白差异点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3个蛋白点。除3个为未明确蛋白外,其余10个均为下调蛋白,其中的5个为线粒体功能相关蛋白,分别为ATP-α、PRDX3、PHB、ETF、ALDH,均为核编码蛋白,多与线粒体的有氧能量代谢和呼吸链电子传递有关。在这5个差异蛋白质中,仅有ATP-α在A2780/CDDP和A2780/CBP耐药型细胞株中共下调。购得ATP-α、PRDX3、PHB三种抗体,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表明,三种蛋白质分别在耐药细胞株A2780/CDDP和A2780/CBP、SKOV3/CBP中表达下调。4.应用免疫组化法验证耐药型A2780/CDDP和A2780/CBP共同下调的线粒体蛋白质ATP-α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化疗敏感组和耐药组各2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分期和组织学分类无差异。从免疫组化结果的数值看,化疗敏感组中ATP-α的表达率高于化疗耐药组,但两组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25)。研究结论1.卵巢癌化疗敏感和耐药细胞株mtDNA全长序列的碱基位点的突变数目为31~41个,高于本课题组关于卵巢癌组织中mtDNA的碱基位点突变数(17个)。卵巢癌细胞系体外经过铂类药物诱导耐药后,mtDNA较母本发生较明显的突变。但是,化疗药物作用后mtDNA的突变数SKOV3较A2780明显增多。2.采用经典的差速离心/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和反复差速离心法提取卵巢癌细胞株线粒体均能获得高纯度的线粒体蛋白质。反复差速离心法用于细胞株线粒体蛋白质的提取具有线粒体得率较高,线粒体碎片相对较少的优点。3.差示凝胶电泳(DIGE)在传统双向电泳(2-D)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了多重荧光分析的方法,完成了本研究中线粒体蛋白质样本量较低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其所具备的独特的内标概念,使计算机软件系统全自动地根据每个蛋白点的内标对其表达量进行校准,从而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重复性。本研究中所鉴定出的部分细胞差异表达蛋白ATP-α、PRDX3、PHB、ETF、ALDH等均为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均表达下调的蛋白,多与细胞的能量代谢和呼吸链电子传递有关。研究中未观察到线粒体mtDNA所编码的蛋白质改变可能与mtDNA所具有的遗传信息有限以及实验技术的局限性有关。4.应用免疫组化法验证线粒体蛋白ATP-α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观察到ATP-α在化疗耐药组患者的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但是在统计学上未达到显着性意义。
陈松云[9](2002)在《舒冠滴丸治疗不稳定心绞痛阳虚痰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舒冠滴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阳虚痰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心功能、C-反应蛋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临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设计,将60例确诊为不稳定心绞痛阳虚痰瘀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舒冠滴丸(10粒,每天三次),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每天三次),疗程均为4周。根据治疗前后心绞痛及其主要症状积分,心电图变化和硝酸甘油停减情况,以及血脂、C-反应蛋白、心功能评定疗效。结果:两组速效止痛作用、心电图变化均有明显改变,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P<0.01),长效止痛作用,第4周硝酸甘油减少量(P<0.01),C-反应蛋白(P<0.01),血清胆固醇(P<0.01)的变化,左室排出量和左室射血分数(P<0.01)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而每搏量的改善不如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舒冠滴丸和复方丹参滴丸均有良好的速效止痛作用和改善心电图作用,在观察疗程内相对安全。而对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善、长效止痛作用、第4周硝酸甘油停减率,血胆固醇、左心室收缩功能(CO、EF)、C-反应蛋白的作用以舒冠滴丸为优。舒冠滴丸对不稳定心绞痛阳虚痰瘀证疗效确切,更适合于该证的长期治疗
金永生,刘超美[10](2002)在《金雀异黄素的药理作用》文中指出金雀异黄素是豆科植物中的一种异黄酮,具有抑制肿瘤、雌激素样作用、影响骨代谢和心血管系统及抗氧化等广泛药理活性。综述了近年来对金雀异黄素的药理研究新进展。
二、金属硫蛋白对大鼠硝酸甘油耐药性的影响(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属硫蛋白对大鼠硝酸甘油耐药性的影响(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SOD活性与心肌梗死面积在缺血预适应监测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
2.1.2 仪器与设备 |
2.1.3 试剂 |
2.2 方法 |
2.2.1 动物模型的制备 |
2.2.2 分组处理方法 |
2.3 测定指标 |
2.3.1 血清SOD活性测定 |
2.3.2 心肌梗死面积测定 |
2.3.3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各组血清SOD活性的变化 |
3.2 各组心肌缺血及梗死面积变化 |
3.3 血清SOD活性与心肌梗死面积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4.1 心肌缺血预适应 |
4.2 远端缺血预适应 |
4.3 SOD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校研究成果 |
致谢 |
(2)婴幼儿心内直视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与血浆亚硝基硫醇水平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表 |
目次 |
引言 |
第一部分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法(PiCCO)测定婴幼儿心内直视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 |
1.1 前言 |
1.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结论 |
第二部分 婴幼儿心内直视围术期血浆NO/cGMP通路分子与亚硝基硫醇和氧化应激变化及与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全文总结 |
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3)硫酸锌对仔猪摄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本文主要英文缩写词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1.1 锌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及其代谢 |
1.2 锌的生物学功能 |
1.2.1 锌对动物食欲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
1.2.2 锌对动物繁殖机能的影响 |
1.2.3 锌对动物免疫机能的影响 |
1.2.4 锌对动物生物膜的影响 |
1.2.5 锌对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 |
1.2.6 锌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
1.3 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2 锌在调控动物摄食行为中的作用 |
2.1 摄食的神经内分泌调控途径 |
2.1.1 下丘脑摄食中枢 |
2.1.2 与摄食调节有关的神经肽和激素 |
2.2 锌对动物摄食的影响 |
2.2.1 锌调节动物的生化代谢 |
2.2.2 锌与瘦素 |
2.2.3 锌与胰岛素 |
2.2.4 锌与NPY |
3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报告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日粮配制与动物饲养 |
1.2.2 消化试验 |
1.2.3 屠宰试验 |
1.2.4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1.2.5 神经内分泌因子 |
1.2.6 肠道光镜切片制作和显微测量 |
1.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 |
2.1 不同浓度锌对仔猪表征的影响 |
2.2 不同浓度锌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2.3 不同浓度锌对仔猪采食量的影响 |
2.4 不同浓度锌对仔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2.5 不同浓度锌对仔猪器官重率的影响 |
2.6 不同浓度锌对仔猪体内锌水平的影响 |
2.7 不同浓度锌对仔猪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 |
2.8 不同浓度锌对仔猪肠道光镜切片的影响 |
2.9 不同浓度锌对仔猪肠道形态的影响 |
2.10 不同浓度锌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3 讨论 |
3.1 锌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锌对仔猪采食量的影响 |
3.3 锌对仔猪器官重率和血清、组织锌含量的影响 |
3.4 锌对仔猪消化机能的影响 |
3.5 锌对仔猪血清指标的影响 |
3.6 锌对仔猪肝脏指标的影响 |
3.7 锌对仔猪血液中摄食相关神经肽和激素的影响 |
结论与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4)植物金属硫蛋白提取液对小鼠镉中毒拮抗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植物中金属硫蛋白含量测定 |
1.1 筛选以下植物,测定其中金属硫蛋白含量 |
1.2 试剂及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2 动物实验 |
2.1 动物分组及染毒 |
2.2 受试物 |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4 肝肾组织中微量元素Cu~(2+),Zn~(2+)含量的测定 |
2.5 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测定 |
3 统计分析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附图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5)内皮素拮抗剂对大鼠硝酸甘油耐药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NTG耐药大鼠模型的建立 |
1.3 动脉血压的测定 |
1.4 胸主动脉环对SNP的舒张反应[2] |
1.5 血浆和血管ET-1含量的测定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实验大鼠对SNP的降压反应 |
2.2 大鼠离体主动脉环对不同浓度 SNP的舒张反应 |
2.3 大鼠血浆和血管组织的ET-1含量 |
3 讨论 |
(6)金属硫蛋白对大鼠硝酸甘油耐药性的影响(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INTRODUCTION |
MATERIALS AND METHODS |
RESULTS |
DISCUSSION |
(7)心脉通含药血清对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时TNF-α和NF-kB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简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心脉通含药血清抗H_2O_2致心肌细胞损伤作用 |
1.原代培养 |
1.1 实验材料 |
1.1.1 主要试剂 |
1.1.2 主要设备和器材 |
1.1.3 实验动物 |
1.2 实验方法 |
1.2.1 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
1.2.2 消毒 |
1.2.3 心肌细胞培养 |
1.2.4 心肌细胞a-sarcomeric actin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
2.H_2O_2所致的氧化损伤及心脉通和血管活性肽的抗损伤作用 |
2.1 实验材料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设备和器材 |
2.1.3 实验动物 |
2.2 实验方法 |
2.2.1 试剂的配制 |
2.2.2 心脉通胶囊含药血清的制备 |
2.2.3 DAng-I的配制 |
2.2.4 原代心肌细胞的培养并接种 |
2.2.5 H_2O_2终浓度的筛选 |
2.2.6 MTT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细胞活力 |
2.2.7 统计学处理 |
2.3 实验结果 |
2.3.1 CMC的形态学观察 |
2.3.2 数据分析 |
3.论讨 |
3.1 心肌细胞培养技术: |
3.2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应用意义 |
3.3 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 |
3.4 心脉通、血管活性肽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二部分 心脉通含药血清抗H_2O_2致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机制的探讨 |
4.1 实验材料 |
4.1.1 主要试剂 |
4.1.2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
4.1.3 实验动物 |
4.2 实验方法 |
4.2.1 试剂的配制 |
4.2.2 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NF-κB核转位率的检测 |
4.2.3 RT-PCR法测定比较TNF-α和NF-kB表达 |
4.2.4 统计学处理 |
4.3.实验结果 |
4.3.1 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NF-κB核转位率的检测 |
4.3.2 RT-PCR检测细胞中NF-kB和TNF-α mRNA的表达 |
4.4 讨论 |
第三部分 实验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录 |
致谢 |
(8)卵巢癌铂类耐药细胞系线粒体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分析及其与临床耐药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卵巢癌化疗敏感和耐药细胞株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卵巢癌化疗敏感和耐药细胞株线粒体的提取——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反复差速离心法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卵巢癌铂类敏感与耐药细胞株线粒体的比较蛋白质组分析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第四部分 耐药相关差异蛋白ATP-Synthase α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的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卵巢癌与铂类药物耐药性的相关研究进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舒冠滴丸治疗不稳定心绞痛阳虚痰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
引言 |
l、临床资料 |
1.1 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2.1 不稳定心绞痛诊断标准 |
1.2.2 不稳定心绞痛分度标准 |
1.2.3 中医辨证标准 |
1.3 病例试验标准 |
1.3.1 纳入标准 |
1.3.2 排除病例标准 |
1.3.3 病例的剔除与脱落 |
1.3.4 中止试验标准 |
2. 治疗方法 |
2.1 观察方案 |
2.2 给药方案 |
2.3 疗程 |
2.4 观察指标 |
2.4.1 安全性指标 |
2.4.2 中医症状疗效标准 |
2.4.3 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 |
2.4.4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
2.4.5 硝酸甘油停减率 |
2.4.6 心功能 |
2.4.7 C反应蛋白 |
2.4.8 血脂 |
2.5 统计学处理 |
3、 试验结果 |
3.1 心绞痛速效止痛作用 |
3.2 心绞痛长效止痛作用比较 |
3.3 临床症状计分比较 |
3.4 心电图疗效比较 |
3.5 硝酸甘油停减比较 |
3.6 C反应蛋白疗效比较 |
3.7 血脂疗效 |
3.8 心脏收缩功能疗效 |
4、 分析与讨论 |
5、 致谢 |
6、 附录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
附录二 参考文献 |
附录三 近3年发表的相关论文 |
四、金属硫蛋白对大鼠硝酸甘油耐药性的影响(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SOD活性与心肌梗死面积在缺血预适应监测相关性研究[D]. 章迪. 中南大学, 2013(05)
- [2]婴幼儿心内直视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与血浆亚硝基硫醇水平的相关性[D]. 谈林华. 浙江大学, 2011(12)
- [3]硫酸锌对仔猪摄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探讨[D]. 崔华伟. 浙江大学, 2009(S1)
- [4]植物金属硫蛋白提取液对小鼠镉中毒拮抗作用的实验研究[D]. 于立博. 新疆医科大学, 2005(04)
- [5]内皮素拮抗剂对大鼠硝酸甘油耐药性的影响[J]. 张建梅,陈永红,王晓红,齐永芬,唐朝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04)
- [6]金属硫蛋白对大鼠硝酸甘油耐药性的影响(英文)[J]. 莎克尔,乌尔米拉,陈永红,王晓红,唐朝枢.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00(01)
- [7]心脉通含药血清对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时TNF-α和NF-kB表达的影响[D]. 陈相. 暨南大学, 2008(03)
- [8]卵巢癌铂类耐药细胞系线粒体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分析及其与临床耐药相关性的研究[D]. 戴志琴.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7(07)
- [9]舒冠滴丸治疗不稳定心绞痛阳虚痰瘀证的临床研究[D]. 陈松云. 湖南中医学院, 2002(02)
- [10]金雀异黄素的药理作用[J]. 金永生,刘超美.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