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理市桉树低值林分改造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冼世庆,冯光钦,王祥,刘有成[1](2020)在《桉树林地更新改造阔叶树种研究初报》文中提出桉树是中国速生丰产林引种推广的首选树种,在林业商品林中大面积种植,一方面极大地缓解了中国木材资源的紧张需求,保护了天然林免遭砍伐,维护了生态平衡。另一方面,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种植桉树会破坏土壤肥力和结构,使土壤变得干旱瘦脊、草木不长,进而破坏了生态环境[1-3]。为了解阔叶树种在桉树林地更新造林情况,本文在茂名市公馆镇村进行引种改造试验,在多年生桉树砍伐迹地上,经过挖除树头整地,采取常规造林的方式,种植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 Miq.等5个阔叶树种。
吴乐翔[2](2019)在《林相改造背景下城市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惠州市城市郊野公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自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而随着“美丽中国”事业的提出以及人民群众对郊野休闲需求的不断上升,有关郊野公园的各项建设工作也在不断开展。通过对城郊绿地原有的经济速生林地进行林相改造,进而营建郊野公园,能够有效地保护动植物生境、维护水土格局,满足民众对郊野休闲康乐与自然科普教育的需求。有鉴于此,本文以惠州市惠城区横沥镇郊野公园项目建设为契机,通过文献资料调查、案例调研分析与相关项目实践,开展了相关研究。本文在结构上包括三个部分共六章。第一部分为前两章,从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与协调以及论文实践项目现存的问题展开研究,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与基础、界定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对象、内容与方法,总结创新点。并从风景园林学学科角度出发,对郊野公园与林相改造的相关概念与理论的研究基础展开探讨。第二部分为三、四章,作者通过研读法律法规、翻阅相关文献,实地考察了香港城门郊野公园、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等五个与郊野公园规划设计、林相改造、植物景观造景手法相关的成功实践,走访当地管理机构、总结场所营造特点,提出基于林相改造下城市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内容。第三部分为最后两个章节,通过上述总结的规划设计原则、步骤与方法,指导惠州市惠城区横沥镇郊野公园规划设计,并进一步总结论述,得出以科技介入手段辅助前期勘察任务、以分期建设手法改造城郊绿地林相、以最小干预原则规划建设郊野公园等主要结论,为之后的有关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借鉴。
巴雪艳[3](2018)在《民国时期云南桉树的推广与生态效应》文中认为云南的桉树种植始于清末民国时期。经过初步推广、扩大推广和由试验转为造林三个阶段,云南的桉树种植得到发展,并呈现出种植区域"大分散,小集中"、推广主体和栽种参与者分工明晰等特点。由于当时种植数量和面积相对较少,且受生长期限制,桉树主要被用于绿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时的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并未对本土物种及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冲击和破坏。
李洁[4](2017)在《加勒比松林分改造生态效益评价》文中指出广东存在大量的低效纯林,林分改造是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在佛山市加勒比松林分别选择以黎蒴为主的改造样地,荷木为主的改造样地和没有改造的加勒比松林地(CK)样地,调查其树木生长状况(树高、胸径、冠幅)、光合生理和荧光特性、林下植物多样性、凋落物量、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状况。研究结果如下:1、黎蒴样地里,黎蒴的生长状况最好,树高、胸径及冠幅最大。荷木样地里,荷木长的最高,但油茶的在胸径和冠幅上生长更快。2、黎蒴样地各个树种植物净光合速率(Pn)、植物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及植物蒸腾速率(Tr)表现为大叶相思>红桂木>藜蒴>油茶,而在荷木样地为荷木>油茶>竹节树>光叶山矾。3、除PSII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外,黎蒴样地树木的最大荧光值(Fm)、PSII实际光量子效率Y(II)、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及非化学淬灭系数(NPQ)均为油茶>藜蒴>红桂木>大叶相思,荷木样地则是油茶>光叶山矾>荷木>竹节树。4、黎蒴样地4个树种的SPAD值为红桂木>油茶>大叶相思>藜蒴,荷木样地4个树种的SPAD值为竹节树>油茶>光叶山矾>荷木。黎蒴样地4个树种的比叶重为大叶相思>红桂木>藜蒴>油茶,荷木样地为荷木>竹节树>光叶山矾>油茶。5、黎蒴样地的4个树种叶片氮浓度为大叶相思>红桂木>藜蒴>油茶,荷木样地各树种为竹节树>光叶山矾>荷木>油茶。黎蒴样地的4个树种的叶片磷浓度为红桂木>大叶相思>藜蒴>油茶,荷木样地为竹节树>油茶>光叶山矾>荷木。黎蒴样地的叶片钾浓度为红桂木>大叶相思>藜蒴>油茶,荷木样地为竹节树>油茶>荷木>光叶山矾。6、对实施林分改造的两个样地的植物光合、荧光、叶片养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以确定光合效率较高且植物及生长状况好的植物。黎蒴样地的主成分得分为油茶>红桂木>大叶相思>黎蒴,荷木样地为竹节树>光叶山矾>油茶>荷木。7、对三个样地的土壤指标,微生物,酶及养分进行主成分分析,三个样地的土壤质量排序为荷木样地>黎蒴样地>CK样地。8、黎蒴样地和荷木样地重要值最大的灌木是野牡丹,CK样地重要值最大的灌木是黄毛润楠和光叶山黄麻,三个样地重要值最大的草本均为求米草。9、灌木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为荷木样地>藜蒴样地>CK,CK样地的均匀度指数Jsw和均匀度指数Jsi均最大;草本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藜蒴样地>荷木样地=CK,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藜蒴样地>荷木样地>CK,均匀度指数Jsw为藜蒴样地>CK>荷木样地,均匀度指数Jsi则是CK>荷木样地>藜蒴样地。10、三个样地单位面积的凋落物储量为荷木样地>藜蒴样地>CK样地,凋落物层的氮和磷含量均为CK样地>荷木样地>黎蒴样地,凋落物钾含量为荷木样地>黎蒴样地>CK样地。各样地凋落物层养分含量均为N>K>P。11、不同样地的不同土层土壤容重在1.50-1.66 g·cm-3间。三个样地上下层土壤毛管隙度没有显着差异。黎蒴样地和荷木样地的上层土壤毛管持水量、土壤总孔隙度、土壤非毛管隙度和土壤通气管隙度均高于下层土壤,CK样地与之相反。12、三个样地不同土层的土壤pH值均在4.0-4.5范围,属强酸性土壤。CK样地的土壤有机质显着低于其他样地,三个样地下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显着大于对应的上层土壤;三个样地上下层土壤的全氮含量均为荷木样地>黎蒴样地>CK样地,三个样地上层的全氮和全磷含量显着大于对应的下层土壤;上层土壤的全钾含量为CK样地>荷木样地>黎蒴样地,下层土壤相反;三个样地不同层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为荷木样地>黎蒴样地>CK样地;三个样地上层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大于下层土壤。13、相关分析表明,各树种叶片的单位叶面积氮含量和磷含量、氮含量和钾含量及磷含量和钾含量均显着相关;样地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全氮含量、碱解氮有机质为显着相关;磷酸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与速效磷为显着相关;脲酶活性表现为与pH值相关;pH值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为显着相关。
朱英娟[5](2016)在《基于林相改造的桉树人工林空间结构调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工林作为森林资源的一部分,其稳定健康的发展对林木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桉树人工林作为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在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长期掠夺式经营,使桉树人工林出现了生产力下降、地力衰退、病虫害严重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并出现大片低效林,而短轮伐期的桉树人工林尤为明显,本文通过对桉树人工林直径结构、树高结构及空间结构的分析,初步提出林分结构调控措施。主要研究结果有:(1)桉树人工林直径结构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分布曲线呈近直径算术平均数为峰值的单峰偏度曲线,且最大直径的林木株数最少,中小径阶的林木较多,随着林木生长,分布曲线逐渐右移,峰值两侧林木株数近似相等。用Normal分布拟合效果最好,而Gamma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的拟合效果差,不适合用于桉树直径分布拟合。(2)树高分布用分布函数拟合,拟合效果较差,Weibull分布的拟合效果较其他分布函数好。1、2年生林木最大树高与最小树高差别较小,林相比较整齐,到第3年树高差明显拉大,随后树高曲线右偏,聚集分布在林分均值附近并偏右侧。(3)以胸径为指标,调查样地均呈均匀分布。不同密度4、5年生林木株间距离有一定的规律性:石岭林场株距集中分布在1.52 m,北坡林场多为11.5 m。人工林纯林多为零度混交,部分林地有灌木或小乔木散生,与桉树形成弱度混交。桉树纯林大小比数平均值相差不大,林分都接近中庸状态;样地中处于劣势、绝对劣势的林木所占的比重高于处于优势、亚优势的林木所占的比重,即林分中中小直径的林木较多。(4)营建桉树混交林,有利于桉树的生长,且增加林分混交度。桉树与相思、团花、湿加松形成的混交林中,桉树的胸径、单株材积都显着高于纯林,且桉树与相思混交中桉树的树高显着高于桉树纯林及其他混交林。(5)以森林可持续经营、近自然经营、森林生态采伐为指导理论,纯林以直径的正态分布为目标,结构调整首先考虑角尺度,其次大小比数。下层疏伐以参照木与最近相邻木的距离较小且处于劣态或绝对劣态的林木作为采伐目标;以择伐取代皆伐,以参照木与最近相邻木的距离较小且处于绝对优势或亚优势的林木作为采伐目标。疏伐、择伐后引进耐阴树种,增加林分混交度,使纯林向着复层异龄混交的林分发展。桉树人工林应在第3年进行下层疏伐作业,石岭林场、北坡林场分别在第4年和第5年进行择伐作业。
柯欢,田雪琴,赵宏杰,薛克娜,陆耀东[6](2009)在《佛山高明区三洲巨尾桉林改造模式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文章通过调查高明区三洲的疏伐巨尾桉人工林后间种的16个树种生长6年时生长情况,并对比在旁侧同时疏伐改造的马尾松人工林中6个树种的生长情况,研究了巨尾桉林改造中的树种选择及改造模式。
袁军[7](2002)在《大理市桉树低值林分改造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据 2 0 0 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大理市有桉树 (主要是蓝桉 )林分面积 2 2 13hm2 ,其中低值、劣质林分占85 8% ,因此必须进行改造 ,其措施包括 :①用云南松、冲天柏、麻栎、栓皮栎、旱冬瓜、车桑子等更换蓝桉 ;②进行带状和块状整地、清林、造林 ,营造混交林。
二、大理市桉树低值林分改造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理市桉树低值林分改造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桉树林地更新改造阔叶树种研究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各树种的生长量情况 |
2.2 树种间生长量的差异性分析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桉树林地改种阔叶树无不良影响 |
3.2 红椎、格木生长表现最好 |
3.3 各树种生长量比较差异性显着 |
3.4 本土树种在桉树林地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 |
(2)林相改造背景下城市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惠州市城市郊野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基于经济发展导致生态受损的社会背景 |
1.1.2 攻读风景园林硕士学位以来的接触与思考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1.5.1 针对林相改造的郊野公园植物景观格局重塑 |
1.5.2 对惠州市郊野公园提出优化改进策略 |
1.5.3 结合参数化方法进行郊野公园规划设计实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的基础研究 |
2.1 郊野公园概述 |
2.1.1 郊野公园概念界定 |
2.1.2 郊野公园的特征 |
2.1.3 郊野公园的功能 |
2.1.4 郊野公园与其他绿地类型的比较 |
2.1.5 国内外郊野公园历史发展与研究现状 |
2.2 林相改造的概念与相关研究 |
2.2.1 林相与林相改造的概念界定 |
2.2.2 林相改造的意义 |
2.2.3 林相改造的相关理论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3 郊野公园与林相改造相关公园建设调研分析 |
3.1 香港郊野公园建设调研分析 |
3.1.1 城门郊野公园 |
3.1.2 金山郊野公园 |
3.1.3 狮子山郊野公园 |
3.1.4 香港郊野公园小结与借鉴意义 |
3.2 林相改造背景下的广州公园建设调研分析 |
3.2.1 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 |
3.2.2 广州市珠江公园 |
3.2.3 广州公园小结与借鉴意义 |
4 林相改造背景下的城市郊野公园规划设计内容 |
4.1 林相改造背景下的郊野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
4.1.1 系统整体性原则 |
4.1.2 生态多样性原则 |
4.1.3 分期建设原则 |
4.1.4 地域文化性原则 |
4.1.5 互动参与性原则 |
4.1.6 经济性原则 |
4.2 林相改造背景下的郊野公园设计步骤 |
4.2.1 文献阅读 |
4.2.2 实地勘察 |
4.2.3 总体布局 |
4.3 林相改造背景下的郊野公园设计方法 |
4.3.1 总体分区设计 |
4.3.2 道路游线规划 |
4.3.3 竖向规划设计 |
4.3.4 游憩场所与活动规划 |
4.3.5 构筑物与配套设施 |
4.3.6 植物景观规划 |
5 惠州市惠城区横沥镇郊野公园规划设计实践 |
5.1 项目概况 |
5.1.1 项目背景 |
5.1.2 市域自然资源要素概况 |
5.1.3 历史人文资源概况 |
5.1.4 市域交通系统概况(详图见附录B) |
5.2 基地现状分析 |
5.2.1 地形分析 |
5.2.2 道路分析 |
5.2.3 水体分析 |
5.2.4 植物分析 |
5.2.5 现存问题与规划重难点 |
5.3 规划设计说明 |
5.3.1 规划原则 |
5.3.2 规划理念 |
5.3.3 规划定位 |
5.3.4 规划愿景 |
5.3.5 分期建设目标 |
5.3.6 规划主题 |
5.4 规划策略 |
5.4.1 功能布局策略 |
5.4.2 三生融合策略 |
5.4.3 生态保育策略 |
5.4.4 景观营造策略 |
5.5 总体布局 |
5.5.1 功能分区规划(详图见附录B) |
5.5.2 景观结构规划(详图见附录B) |
5.5.3 竖向规划设计(详图见附录B) |
5.5.4 道路规划设计(详图见附录B) |
5.5.5 给排水系统规划(详图见附录B) |
5.5.6 游憩项目规划(详图见附录B) |
5.5.7 基础设施规划(详图见附录B) |
5.5.8 植物景观规划(具体植物名录详见附录B) |
5.6 林相改造专题 |
5.6.1 改造目标 |
5.6.2 潜在问题 |
5.6.3 改造策略与方法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最小干预,规划建设郊野公园 |
6.1.2 分期建设,改造城郊绿地林相 |
6.1.3 特优名优,名贵树种与经济产业相结合 |
6.2 存在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与珠江公园特色区域植物名录 |
附录B 惠州市惠城区横沥镇郊野公园景观规划方案设计图纸(部分) |
(3)民国时期云南桉树的推广与生态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国时期云南推广桉树的历程 |
(一) 第一阶段 (1912—1922) :初步推广阶段 |
(二) 第二阶段 (1923—1941) :扩大推广阶段 |
(三) 第三阶段 (1942—1949) :由试验转为造林阶段 |
二、民国时期云南桉树推广种植的特点 |
(一) 种植区域“大分散, 小集中” |
(二) 推广主体和栽种参与者分工明晰 |
(三) 民国时期云南桉树的推广仍处于试验阶段 |
三、民国时期云南桉树推广种植的生态效应 |
(一) 桉树栽种对人居环境的改善 |
(二) 桉树种植对自然环境的改善 |
(三) 与本土物种形成共处 |
(4)加勒比松林分改造生态效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国内外林分改造研究现状 |
1.1.1 国内林分改造研究概况 |
1.1.2 国外林分改造研究概况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地区概况 |
2.1.1 自然环境概况 |
2.1.2 社会经济状况 |
2.1.3 试验地基本概况 |
2.2 实验设计与方法 |
2.2.1 测定指标选择 |
2.2.2 采样方法 |
2.2.3 测定方法 |
2.3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各样地树种的生长状况 |
3.2 不同样地树种的光合特性分析 |
3.3 不同样地各树种的荧光特性分析 |
3.4 不同样地各树种叶片SPAD值分析 |
3.5 不同样地各树种的叶片比叶重分析 |
3.6 不同样地各树种的叶片氮、磷、钾浓度分析 |
3.7 林下植物多样性 |
3.7.1 林下植物组成和数量 |
3.7.2 林下植物组成多样性的变化 |
3.8 不同样地凋落物层的储量和养分含量分析 |
3.8.1 不同样地凋落物层的储量 |
3.8.2 不同样地凋落物层的养分含量 |
3.9 不同样地土壤物理性质分析 |
3.10 不同样地土壤生化性质分析 |
3.11 不同样地土壤微生物数量 |
3.12 不同样地土壤酶活性 |
3.13 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
3.13.1 各树种叶片养分间的相关关系 |
3.13.2 不同样地土壤酶和土壤养分指标间的相关分析 |
3.14 光合生理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主成分分析及其排序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1.1 不同样地植物生长 |
4.1.2 不同样地生物多样性 |
4.1.3 不同样地凋落物 |
4.1.4 不同样地土壤物理性质 |
4.1.5 不同样地土壤化学性质 |
4.1.6 不同样地土壤微生物 |
4.1.7 不同样地土壤酶活性 |
4.1.8 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
4.1.9 主成分分析 |
4.2 讨论 |
4.2.1 植物生长量特征 |
4.2.2 植物光合指标特征 |
4.2.4 植物SPAD值特征 |
4.2.5 植物荧光指标特征 |
4.2.6 植物养分指标特征 |
4.2.7 不同样地生物多样性 |
4.2.8 不同样地凋落物特性 |
4.2.9 不同样地土壤物理性质 |
4.2.10 不同样地土壤化学性质 |
4.2.11 不同样地土壤微生物 |
4.2.12 不同样地土壤酶活性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基于林相改造的桉树人工林空间结构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3 研究主要内容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低效林概念 |
2.2 林相改造 |
2.3 林分结构 |
2.3.1 非空间结构 |
2.3.2 空间结构 |
2.4 结构调控 |
3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区概况及调查 |
3.1.1 研究区概况 |
3.1.2 样地设置与调查 |
3.1.3 调查样地概况 |
3.2 研究方法 |
3.2.1 林分非空间结构研究方法 |
3.2.2 林分空间结构研究方法 |
4.结果与分析 |
4.1 纯林林分结构特征 |
4.1.1 直径结构 |
4.1.2 树高结构 |
4.1.3 林木空间分布格局 |
4.1.4 林木空间隔离程度 |
4.1.5 林木大小分化程度 |
4.2 混交林林分结构 |
4.2.1 非空间结构 |
4.2.2 空间结构 |
5 结构调控技术 |
5.1 调控原则 |
5.1.1 可持续原则 |
5.1.2 近自然经营原则 |
5.1.3 森林生态采伐原则 |
5.2 调控措施 |
5.2.1 密度控制 |
5.2.2 疏伐 |
5.2.3 择伐 |
5.2.4 林下更新 |
5.2.5 结构调整实例 |
6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佛山高明区三洲巨尾桉林改造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试验地概况 |
3 造林措施 |
4 研究方法 |
5 结果分析 |
5.1 林分中桉树和松树根际土的比较 |
5.2 桉林改造中16个树种的树高、胸径及冠幅的生长比较 |
5.3 桉林改造中16个树种的生长的聚类分析 |
5.4 松林与桉林改造中6个相同树种的生长比较 |
6 结论与讨论 |
(7)大理市桉树低值林分改造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大理市基本情况 |
2 桉树面积、蓄积及分布 |
3 桉树生长情况 |
4 桉树低值林分的立地分类 |
5 大理市桉树低值林分形成的原因分析 |
6 桉树低值林分改造的现实意义 |
6.1 旅游业 |
6.2 提高林地生产力及防护功能 |
7 林分改造的原则 |
8 林分改造的主要技术措施 |
8.1 更换树种 |
8.2 改造的方法 |
四、大理市桉树低值林分改造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桉树林地更新改造阔叶树种研究初报[J]. 冼世庆,冯光钦,王祥,刘有成.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0(10)
- [2]林相改造背景下城市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惠州市城市郊野公园为例[D]. 吴乐翔.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9(07)
- [3]民国时期云南桉树的推广与生态效应[J]. 巴雪艳. 鄱阳湖学刊, 2018(01)
- [4]加勒比松林分改造生态效益评价[D]. 李洁.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5]基于林相改造的桉树人工林空间结构调控技术研究[D]. 朱英娟.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3)
- [6]佛山高明区三洲巨尾桉林改造模式探讨[J]. 柯欢,田雪琴,赵宏杰,薛克娜,陆耀东. 中国城市林业, 2009(06)
- [7]大理市桉树低值林分改造初探[J]. 袁军. 林业调查规划, 200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