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重吊装作业指挥人员的基本要求(论文文献综述)
陈刚[1](2021)在《浅谈海上平台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管理》文中指出海上平台起重吊装作业中,由于恶劣的作业环境和受限的空间条件,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起重吊装作业前、中、后对其作业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安全控制措施,强化现场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管理,能够有效的保护作业人员生命健康、财产安全、降低起重吊装作业事故的发生频率。
姜田甜[2](2021)在《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评价及管控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效率高、人工依赖度低、干法现场施工环境影响小等优势,近些年受到我国政府的大力推广。在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中存在大量预制构件的吊装工作,且构件重量大、体积大、形状复杂,造成吊装工作的困难。施工现场吊装作业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就会伴随着巨大的人员与经济损失,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为此,要提高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管理水平,对影响吊装安全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在事故发生前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开展研究,首先对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并通过安全风险影响因素筛选修订从而构建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安全风险影响因素权重,使用物元分析法对各层级影响因素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进而建立吊装作业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并在实例中进行应用。此外基于ISM解释结构模型对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因素间的结构层次关系分析,找出吊装作业安全风险根本影响因素,为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管控提供依据。最后,从各层级影响因素风险等级大小和根本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风险管控,使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管控更加全面。具体研究过程如下:(1)构建吊装作业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研究和深入施工现场访谈调研对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统计吊装作业安全事故类型,应用事故树模型对吊装作业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潜在原因进行分析,并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将直接原因和潜在原因归纳为“人-机-管-环”四大类,从而构建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2)构建吊装作业安全风险评价模型。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采用专家问卷,逐层确定吊装作业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并构建基于物元分析法的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评价模型,从而对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等级进行量化分析和等级评价。同时,本文通过对淄博市的施工项目进行评价模型的实例应用,运用物元分析评价模型对该项目的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等级进行风险等级划分,找出该项目的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管控要素。(3)提出风险管控对策。基于ISM结构解释模型对评价指标进行指标间结构层次关系分析,找出影响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的表层、中间层、根本层原因,从而在安全风险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管控提供理论依据,使安全风险管控更加全面科学。本文的创新点:(1)基于文献研究、事故树模型进行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影响因素进行识别与归纳,对吊装作业安全风险影响因素的认知更加透彻与全面。(2)基于物元分析法构建了吊装作业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实现了对安全风险等级的量化分析和评价,为制定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3)基于ISM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结构和制约关系,找出影响吊装作业安全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为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管控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4)基于安全风险评价和风险因素层级结构分析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策略和建议,真正将风险影响因素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管控有效紧密地结合起来。
王乔乔[3](2021)在《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装配式构件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动态管理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凭借建筑部品工厂预制、工地现场装配的高质量、低污染工业化生产模式正迎来发展的利好阶段。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式能够消除大量传统现浇施工方式产生的安全隐患,但是其工业化的施工流程、复杂的施工技术,加之装配化施工整体水平不高,导致新的施工安全风险产生,尤其吊装阶段塔机作业大幅增加,不论起吊还是安装过程,都有多因素同时作用于施工系统,风险耦合特征明显。因此,对装配式吊装施工系统的风险进行耦合分析、有效评估和管理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首先,本论文参照《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276-2012中起重吊装作业划分方式,将装配式吊装施工作业划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完成阶段,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法)结合文本挖掘识别各作业阶段风险源,附加风险源分析、潜在危害及后果分析,从人员风险、物的风险(材料、机械)、环境风险及管理风险4方面对风险源进行了梳理和整合,得到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因素清单;在此基础上,运用Vensim软件和CM模型相结合的方法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分析风险因素间的耦合作用;随之,基于解耦思想提出了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建议及应对措施。其次,为实现装配式构件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动态管理,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利用BP-神经网络的强自学习能力、自适应能力和容错能力模拟风险因素耦合效应,预判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并针对强耦合水平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直至风险可接受,方可吊装;同时,针对以上过程提出一套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动态管理流程;在此基础上,引入BIM技术和Io T技术,对装配式吊装施工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并完善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动态管理体系,并对过程管理、隐患管理、检查验收管理三个模块进行分析,实现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相结合,以达到对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动态管理的目的。最后,以某安置房项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科学合理、可靠有效、符合实际,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也大有提高,并应用BIM技术、Io T技术等,实现了装配式吊装施工过程管理以及隐患排查、检查验收等难题的动态流程化管理,有效提高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动态管理水平。
张玮韬[4](2021)在《浩吉铁路S段四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发布和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工程项目在国家大型基建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高,对铁路建设提出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其中,四电工程由于施工时牵扯到的专业工程多,施工复杂,技术水平要求高等特征的影响,使得面临的风险因素有其独特性,对于其施工安全风险的管理也具有较高的要求。虽然近年来我们国家铁路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在四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应用仍处在一个瓶颈阶段。本文以浩吉铁路S段四电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对本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具体工作有:(一)在充分梳理本项目施工特点的基础上,利用“WBS-RBS”法和专家调查法对本项目的工作结构和风险因素进行分解和分类;然后将归类的结果与分解的工作结构组合得到风险因素矩阵,通过进一步分析该矩阵得到每个工序所面临的实际风险都是什么,最终得到风险因素清单。(二)基于风险识别的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所识别的主要风险展开定性、定量的综合评价。首先对风险识别的结果进行分析,由于各风险因素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通过对其归类,得到以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和作业环境四种类别的风险指标,以此为依据,建立浩吉铁路S段四电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依据专家打分的结果,计算获得各风险因素的权重和排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将风险水平由低到高划分为5个层次,经专家调查后,得到每个风险因素对应风险水平层次的隶属度,依据该结果,计算得到本项目的综合风险评价。计算结果显示,本项目施工安全风险介于中高等风险水平和中等级风险水平之间,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风险,以防遭受严重损失。(三)依据风险分析评价的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在不同施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需采取的有效措施,并分析每一项风险因素会导致的伤害类型,将这些伤害进行归类总结,得到多种类型的伤害,根据结果,提出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施工安全风险应对措施和管理保障机制。进而可以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本文通过对浩吉铁路S段四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细致科学的分析,得到该项目风险水平等级和各风险因素对项目安全施工影响的大小,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有助于本项目的顺利开展,并希望对类似项目有借鉴意义。
王毅霞[5](2021)在《风电项目风机安装安全管控要点》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鼓励开发清洁能源,促使风电、光伏发电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风力发电行业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在风电建设项目过程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企业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总结风电项目安全管控经验,从设备、人员、管理、自然条件等多方面分析风机在安装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原因,为今后风电项目的安全管控积累经验。
田志勇,骆双,廖重阳[6](2020)在《高原峡谷大型水电站起重设备交叉作业安全管理》文中研究表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多建于高山峡谷之中,受施工场地局限性及地质条件复杂性影响,起重设备设计布置相对密集,交叉作业频繁,且施工所需材料、设备等均依靠起重设备转运,起重作业任务重强度大,使得设备运行安全风险高、管理难度大。通过分析大古水电站项目起重设备运行管理现状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对应措施,并对措施进行实施性效果检查,反复验证及改进措施,使得措施能够满足本项目起重设备安全运行的要求,确保现场设备安全、有序运行,提高了本项目起重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为实现年度安全、生产目标提供有力的保障。
董祺纲[7](2020)在《华龙一号核电站土建工程塔式起重机施工安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董少敏[8](2020)在《受限环境下超高大跨龙门架施工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交通量不断增加,城市重要节点地区的桥梁改造工程不断增多。特别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些城市,桥梁高度大,现场场地小,项目受场地等环境影响,常规建设方法无法实施。对于此类受地理环境、工期限制等诸多因素影响的高桥墩、大跨径桥梁架设工程,采用超高大跨龙门架的方案,相对于使用其他类型的吊装方式,可有效节约成本,缩短工期,并可有效减少不良环境对施工的影响。目前,虽然国内龙门架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还有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龙门架技术的发展。例如设计手段不完善,专业化协作水平较低,新型材料的发展跟不上要求,施工安全性问题等,这些都是国内超高大跨龙门架发展过程中需要研究克服的难点。龙门架在安装过程中的基坑处理,地基开挖,土石方的移挖作填,天然土或当地自然气候对土质的短期影响,风荷载对超高大跨重荷混凝土支撑体系和龙门架吊装设备安全施工的影响,都是影响龙门架安装以及施工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总结龙门架的类型及特点的基础上,系统的对超高大跨龙门架在受限环境下的安装以及施工安全性进行分析,并采用Midas Civil 2015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对龙门架结构进行了龙门架结构整体稳定性和立柱钢管的局部稳定性、不利荷载位置作用下结构的整体变形分析、龙门架立柱基础的承载力、抗滑移和稳定性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建立灰色关联度安全性评价体系,对超高大跨龙门架吊装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分析论证,提出了基于权重的灰色关联度超高大跨龙门架安全性评价等级,对超高大跨龙门架的安全性评价效果进行进一步分析验证。最后通过工程应用,阐述了采用超高大跨龙门架进行小箱梁的吊装、移梁、安装等施工工序及施工注意事项,并通过施工过程中对超高大跨龙门架的监控,进一步增加施工安全性,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将超高大跨龙门架合理的运用到桥梁工程的吊装施工当中,不但能够快速、有效的解决高桥墩、大跨度桥梁的安装拼接问题,使用此设备还能够相应的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成本的投入,降低了外界条件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并且可以连续使用,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本研究将超高大跨龙门架安装小箱梁桥技术应用到类似安装高度超过60m,跨径超过30m的桥墩高、跨径大的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对城市重要节点地区同类型高墩大跨桥梁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和巨大的推广价值。
杜鹏[9](2020)在《基于WBS-RBS法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因其在节能、节水、节材等方面的明显优势而得到大力推广。装配式结构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其施工过程中运用大量的新工艺新技术,且施工阶段是安全事故的易发高发阶段,因此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突出。本文首先对杭州市滨江区某装配式建筑施工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点进行辨识,基于工作-风险分解(WBS-RBS)的基本理论,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工序与风险进行分解,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WBS-RBS风险辨识矩阵。并针对耦合矩阵结果找出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环节,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再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更加契合施工实际地对上述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分析,总结出各风险环节中影响较大的危险因素。最后以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为目的,对各风险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结合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实际,有针对性的对施工各风险环节提出防护措施,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具有很好的参考性,可以为其他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时的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图[21]表[10]参[43]
颜路梦[10](2020)在《群决策视角下跨海斜拉桥主塔承台施工风险模糊评价与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跨海斜拉桥海上承台施工环境复杂、施工不确定性因素多,所以在跨海斜拉桥承台施工期间会有大量不安全因素存在。因此对跨海桥梁施工风险进行评估与控制,提前辨识潜在风险、改善工程建设方案、完善风险控制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跨海桥梁主塔承台施工为对象,针对主塔承台施工过程中不同部位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研究,在层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群判断理论分层次对风险指标进行评估分析,确定各指标风险发生概率,再通过模糊综合评判计算跨海桥梁主塔承台施工风险严重程度,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桥梁施工风险评估必要性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桥梁施工风险分析研究现状的相关文献,了解到目前针对跨海桥梁施工风险分析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需要建立出一套适合跨海桥梁主塔承台施工风险评价方法,在现有的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的基础上加入群判断的方法来改进。(2)跨海桥梁主塔承台施工风险评估方法研究。通过分析常见定性定量的风险分析方法,考虑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结合跨海桥梁施工的特殊性给出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3)跨海桥梁施工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采用专家调查法识别跨海桥梁承台施工风险因素,建立跨海桥梁施工风险评估模型,运用层次法计算出各因素的可能性权重和严重程度权重,引入群判断理论弱化评估结果的主观性,最后运用模糊数学理论确定风险指标隶属度函数,计算总体风险水平。通过建立的风险评估方法,对实际跨海桥梁施工案例进行分析,得出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重大风险源,依据研究结果制定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二、起重吊装作业指挥人员的基本要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起重吊装作业指挥人员的基本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海上平台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海上吊装作业风险分析 |
1.1 现场违规指挥风险 |
1.2 作业人员风险 |
1.3 司索风险 |
1.4 环境风险 |
2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
2.1 事故树的确立 |
2.2 结构重要度分析 |
2.3 事故预防分析 |
3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管理分析 |
3.1 作业前风险管控 |
3.2 作业中风险控制 |
3.3 作业后安全管理 |
4 结语 |
(2)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评价及管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本文创新点 |
1.4.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
2.1 相关理论 |
2.1.1 装配式建筑相关理论 |
2.1.2 装配式建筑吊装工艺 |
2.1.3 安全风险管理理论 |
2.2 相关研究方法 |
2.2.1 事故树模型 |
2.2.2 解释结构模型(ISM) |
2.2.3 物元分析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评价指标构建 |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2 安全风险影响因素确定 |
3.2.1 安全风险影响因素选取维度确定 |
3.2.2 安全风险影响因素识别 |
3.2.3 安全风险影响因素筛选确定 |
3.3 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
4.1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1.1 层次分析法分析过程 |
4.1.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2 基于物元分析法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
4.2.1 物元分析法分析过程 |
4.2.2 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
4.2.3 实例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管控对策 |
5.1 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结构层次关系分析 |
5.1.1 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 |
5.1.2 结构层次关系分析 |
5.2 管控对策 |
5.2.1 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控制原则 |
5.2.2 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控制策略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致谢 |
(3)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装配式构件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动态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 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研究现状 |
1.2.2 信息化技术在装配式吊装施工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2 章 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相关理论 |
2.1 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1.1 装配式吊装施工系统构成及作业特征 |
2.1.2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2 信息化技术相关理论 |
2.2.1 BIM技术及IoT技术 |
2.2.2 BIM技术和IoT技术集成应用优势 |
2.3 装配式吊装施工信息化管理优势 |
2.4 本章小结 |
第3 章 装配式吊装施工系统风险耦合研究 |
3.1 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识别 |
3.1.1 装配式吊装施工阶段划分及施工要点 |
3.1.2 基于JHA法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安全风险源识别 |
3.1.3 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因素清单 |
3.2 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耦合分析 |
3.2.1 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耦合机理 |
3.2.2 基于CM模型的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耦合度量 |
3.3 基于解耦思想的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
3.4 本章小结 |
第4 章 构建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
4.1 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
4.1.1 BP-神经网络风险评估原理 |
4.1.2 BP-神经网络的建立 |
4.1.3 BP-神经网络的训练 |
4.2 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模型的构建 |
4.2.1 构建基于BIM+Io T技术的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
4.2.2 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应用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 章 案例分析 |
5.1 工程概况 |
5.2 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耦合度量 |
5.2.1 风险权重排序 |
5.2.2 风险因素耦合度量及分级 |
5.2.3 风险耦合度量结果分析 |
5.3 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
5.3.1 BP-神经网络的样本训练 |
5.3.2 BP-神经网络的风险评估 |
5.3.3 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
5.4 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动态管理流程 |
5.5 BIM及IoT技术在装配式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B 装配式吊装施工阶段风险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C BP-神经网络样本训练程序 |
(4)浩吉铁路S段四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铁路四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理论 |
2.1 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理论 |
2.1.1 安全风险的定义 |
2.1.2 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概念 |
2.1.3 施工的特征 |
2.1.4 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程序及处理风险的方法 |
2.2 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方法 |
2.2.1 风险识别方法 |
2.2.2 风险评价方法 |
3 浩吉铁路S段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指标体系构建 |
3.1 工程概况和工程特点分析 |
3.1.1 自然特征及可利用资源情况 |
3.1.2 主要工程概况 |
3.2 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识别 |
3.2.1 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识别方法的选取 |
3.2.2 工作分解结构(WBS) |
3.2.3 施工安全风险调查和分类 |
3.2.4 建立WBS-RBS矩阵和风险因素清单 |
4 浩吉铁路S段四电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
4.1 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
4.1.1 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 |
4.1.2 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
4.2 风险评价模型在项目中的应用 |
4.2.1 施工安全风险因素权重的计算 |
4.2.2 施工安全风险模糊评价矩阵计算 |
5 浩吉铁路S段四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应对 |
5.1 施工安全风险应对概述 |
5.2 施工安全风险应对措施 |
5.3 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保障机制 |
5.3.1 施工安全组织机构及职责体系 |
5.3.2 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
5.3.3 施工安全考核奖惩制度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浩吉铁路S段四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评分调查表 |
附录 B 浩吉铁路S段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等级调查表 |
附录 C 浩吉铁路S段四电工程安全风险因素筛选调查问卷 |
(5)风电项目风机安装安全管控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 运输道路 |
2 吊装场地 |
3 吊装设备的检查验收 |
4 人员安全及技术的交底 |
5 吊装期间瞬时侧风及风速突变后的应急措施 |
6 极端天气状况下的作业 |
7 吊装方案的落实 |
8 吊装协同作业的检查 |
9 杜绝违章指挥 |
1 0 结语 |
(6)高原峡谷大型水电站起重设备交叉作业安全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起重设备管理难点 |
2.1 管理难度大 |
2.2 安全风险高 |
2.3 施工任务重 |
2.4 起重设备种类多 |
3 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
3.1 起重交叉作业频繁 |
3.2 作业人员经验不足 |
3.3 检查维护保养不勤 |
3.4 地处峡谷气候复杂 |
4 采取的安全措施 |
4.1 安全运行方案 |
4.2 定期检查维保 |
4.3 安装防撞系统 |
4.4 夜间警示系统 |
4.5 监控值守系统 |
4.6 专人指挥系统 |
4.7 安全警示教育 |
4.8 应急预案演练 |
4.9 外部因素防范 |
4.9.1 防风措施 |
4.9.2 防高原反应 |
4.9.3 防寒措施 |
5 措施效果检查 |
5.1 安全运行方案 |
5.2 定期检查维保 |
5.3 安装防撞系统 |
5.4 夜间警示系统 |
5.5 监控值守系统 |
5.6 专人指挥系统 |
5.7 安全警示教育 |
6 工程建设管理现状 |
6.1 人员素质提升 |
6.2 违章现象减少 |
6.3 施工进度提高 |
6.4 事故发生率低 |
7 改进措施意见 |
7.1 设备平面布置合理 |
7.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
7.3 提高作业人员素质 |
7.4 强化过程监督管理 |
8 结语 |
(8)受限环境下超高大跨龙门架施工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龙门架的类型与特点 |
1.3 龙门架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龙门架的技术限制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超高大跨龙门架总体设计与安装方法研究 |
2.1 超高大跨龙门架总体设计 |
2.1.1 主梁桁架 |
2.1.2 立柱 |
2.1.3 平联 |
2.1.4 分配梁 |
2.1.5 基础 |
2.1.6 导轨架 |
2.1.7 动力系统 |
2.1.8 悬吊系统 |
2.2 超高大跨龙门架的安装 |
2.2.1 基础 |
2.2.2 底架 |
2.2.3 立柱标准节 |
2.2.4 分配梁 |
2.2.5 贝雷主梁 |
2.2.6 走道分配梁 |
2.2.7 轨道分配梁 |
2.2.8 提升天车 |
2.2.9 试吊 |
2.3 龙门架安装注意事项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超高大跨龙门架结构安全性分析 |
3.1 模型构建及计算 |
3.1.1 模型构建 |
3.1.2 荷载及工况 |
3.2 龙门架结构总体验算(1.1×(1.1×自重+天车荷载)) |
3.2.1 应力值分析 |
3.2.2 应力云图 |
3.3 阵型周期 |
3.4 几种工况下龙门架的应力及稳定性分析 |
3.4.1 强度验算 |
3.4.2 稳定性验算 |
3.4.3 变形验算 |
3.5 立柱基础分析 |
3.5.1 中立柱基础验算 |
3.5.2 边立柱基础验算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超高大跨龙门架运行状态安全性分析 |
4.1 龙门架安全性影响因素分析 |
4.1.1 安装隐患问题 |
4.1.2 安全防护问题 |
4.2 龙门架安全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
4.3 基于权重的灰色关联模型安全评价分析 |
4.3.1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
4.3.2 层次分析法 |
4.3.3 基于权重的灰色关联度的计算 |
4.4 实例分析 |
4.4.1 确定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 |
4.4.2 数据的无量纲化 |
4.4.3 进行灰色关联度的计算 |
4.4.4 安全评估及分析 |
4.5 龙门架施工组织优化 |
第5章 超高大跨龙门架吊装小箱梁工程应用 |
5.1 依托工程介绍 |
5.2 小箱梁的运输 |
5.2.1 小箱梁的运输过程 |
5.2.2 小箱梁运输时的注意事项 |
5.3 小箱梁的吊装 |
5.3.1 小箱梁的吊装过程 |
5.3.2 小箱梁吊装时的注意事项 |
5.4 小箱梁的安装 |
5.4.1 小箱梁的安装过程 |
5.4.2 箱梁安装时的注意事项 |
5.5 龙门架施工监控 |
5.5.1 工程监测验证 |
5.5.2 施工监控注意事项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WBS-RBS法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2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相关理论 |
2.1 装配式建筑基本概念 |
2.1.1 装配式建筑概念 |
2.1.2 装配式建筑优点与缺点 |
2.1.3 建筑施工方式对比 |
2.1.4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特点 |
2.2 施工安全风险相关理论 |
2.2.1 风险的界定 |
2.2.2 风险辨识方法 |
2.2.3 风险评价 |
2.3 本章小结 |
3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辨识 |
3.1 工程概况 |
3.2 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辨识 |
3.2.1 WBS-RBS原理 |
3.2.2 装配式建筑施工工作环节分解 |
3.2.3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分解 |
3.2.4 构建工作-风险分解耦合矩阵 |
3.3 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环节 |
3.4 本章小结 |
4 风险环节安全评估 |
4.1 影响程度问卷调查 |
4.1.1 调查问卷设计原则 |
4.1.2 调查问卷内容设计 |
4.1.3 调查问卷发放与收集 |
4.1.4 基本信息统计 |
4.1.5 确定数据权重 |
4.2 调查结果分析 |
4.2.1 预制构件装运过程安全管理调查分析 |
4.2.2 预制构件堆码存放过程安全管理调查分析 |
4.2.3 预制构件吊装过程安全管理调查分析 |
4.2.4 支护作业安全管理调查分析 |
4.2.5 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调查分析 |
4.2.6 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调查分析 |
4.2.7 安全标准化建设程度调查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
5.1 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
5.1.1 预制构件运输安全问题分析 |
5.1.2 预制构件堆码存放安全问题分析 |
5.1.3 预制构件起吊安全问题分析 |
5.1.4 支护作业安全问题分析 |
5.1.5 高处作业安全问题分析 |
5.1.6 施工用电安全问题分析 |
5.1.7 施工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的问题分析 |
5.2 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
5.2.1 预制构件运输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
5.2.2 预制构件堆码存放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
5.2.3 吊装作业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
5.2.4 支护作业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
5.2.5 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
5.2.6 施工用电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
5.2.7 安全标准化建设对策建议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附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10)群决策视角下跨海斜拉桥主塔承台施工风险模糊评价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桥梁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
1.2.2 国内桥梁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论文研究基本理论与方法 |
2.1 风险理论 |
2.1.1 风险评估基本原理 |
2.1.2 风险识别的原则 |
2.1.3 风险识别的程序 |
2.2 常见的风险评估方法 |
2.2.1 定量风险分析 |
2.2.2 定性风险分析 |
2.3 基于群决策的层次分析法 |
2.3.1 AHP分析法 |
2.3.2 群决策理论 |
2.3.3 群决策运用 |
2.3.4 多层次群决策方法 |
2.4 模糊综合评判法 |
2.4.1 模糊数学理论 |
2.4.2 模糊综合评判 |
2.4.3 隶属的确定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跨海斜拉桥承台施工风险分析 |
3.1 风险识别 |
3.1.1 跨海桥梁承台施工项目常见风险事件识别 |
3.1.2 跨海桥梁海上承台施工风险源分析 |
3.2 群视角下跨海桥梁承台施工风险评估模型 |
3.2.1 群视角下跨海桥梁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思路 |
3.2.2 群视角下跨海桥梁承台施工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4.1 工程概况 |
4.1.1 工程简介 |
4.1.2 工程地质与自然条件 |
4.2 舟岱跨海大桥主塔承台施工风险源的确定与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2.1 承台施工风险源识别 |
4.2.2 舟岱跨海大桥海上承台施工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
4.2.3 风险专家调查法 |
4.3 基于群决策的模糊综合评价 |
4.3.1 风险发生可能性权值的确定 |
4.3.2 构造评价矩阵 |
4.3.3 专家差异度与相似度 |
4.3.4 评价等级的确定 |
4.4 研究结果及分析 |
4.5 风险控制建议 |
4.5.1 一般风险源控制措施 |
4.5.2 重大风险源控制措施 |
4.5.3 安全保证措施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四、起重吊装作业指挥人员的基本要求(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海上平台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管理[J]. 陈刚.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1(22)
- [2]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风险评价及管控对策研究[D]. 姜田甜.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3]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装配式构件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动态管理研究[D]. 王乔乔.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4]浩吉铁路S段四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张玮韬.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5]风电项目风机安装安全管控要点[J]. 王毅霞. 建设监理, 2021(02)
- [6]高原峡谷大型水电站起重设备交叉作业安全管理[J]. 田志勇,骆双,廖重阳. 四川水利, 2020(06)
- [7]华龙一号核电站土建工程塔式起重机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 董祺纲. 南华大学, 2020
- [8]受限环境下超高大跨龙门架施工安全性研究[D]. 董少敏.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6)
- [9]基于WBS-RBS法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 杜鹏.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3)
- [10]群决策视角下跨海斜拉桥主塔承台施工风险模糊评价与控制[D]. 颜路梦.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