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天山造山带型成矿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方维萱,王寿成,贾润幸,李天成,王磊,郭玉乾[1](2021)在《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学填图理论创新、技术研发与发展方向》文中研究表明国家社会需求是构造岩相学创新技术研发和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泉,构造岩相学填图技术研发过程推动了理论创新实现,逐渐形成了"五步式"研发范式为:解剖建相与技术研发→应用试验和深度研发→示范应用和理论创新→推广示范和普适验证→集成创新和融合建模。经对盆山原镶嵌构造区重要金属成矿盆地进行基底构造层(前盆地期)、成盆期、盆地改造期、盆内岩浆叠加期、盆地表生变化期与成岩相系的构造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岩相学综合研究,取得主要进展为:建立了沉积盆地内成岩相系划分新方案,创建了盆地构造变形史研究新方法,揭示了构造-岩浆-热事件形成机制,创建了复杂叠加成矿系统的构造岩相学解析研究方法技术,提出了"还原性流体成矿与预测"新理论,将塔西盆山原镶嵌构造区砂砾岩型铜铅锌成矿系统划分为三个成矿亚系统,开拓了盆山原镶嵌构造区研究的新领域。在回顾前期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学填图创新技术研发和理论创新研究基础上,认为聚焦于矿山和金属矿集区的生态环境资源等国家需求,探索构造岩相学与深部地球物理等多学科综合探测和融合预测建模、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平台技术进行创新技术研发和理论创新研究等是今后主要发展方向。
刘桂萍[2](2021)在《南天山造山带古生代地壳生长与演化 ——来自现代河流碎屑锆石年代学及Hf同位素的约束》文中指出增生造山带形成于汇聚板块边缘,是研究地壳生长和演化的关键地区。中亚造山带是世界上典型的增生造山带,但在增生造山作用过程中是否有大规模的地壳生长仍然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南天山造山带作为中亚造山带重要组成部分,古生代期间卷入到中亚造山带的形成历史,是探讨中亚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地壳生长和地壳深部物质组成的重要窗口。本文以流经南天山造山带南部(渭干河、克孜尔河、库车河、迪娜尔河和策得尔河)、中天山地块南缘(乌拉斯台河及东塔西台河)和塔里木克拉通北缘(吉格代河)的8条河流沉积物中的碎屑锆石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分析,并结合区域上已有数据,探讨了南天山造山带及其邻区构造单元的河流碎屑锆石来源及古生代地壳生长与演化过程,本论文取得如下成果:(1)报道了现代河流碎屑锆石的年龄组成。来自南天山造山带南部的河流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310~260 Ma、460~380 Ma、840~600 Ma、2100~1800Ma和2500~2300 Ma等年龄区间,塔里木克拉通北缘河流中碎屑锆石年龄区间主要为320~290 Ma、460~400 Ma、820~600 Ma、2100~1800 Ma和2500~2200Ma;中天山地块南缘河流碎屑锆石年龄分布主要为320~260 Ma、380~320 Ma、470~390 Ma、1000~800 Ma、2500~2200 Ma,与南天山造山带和塔里木克拉通相比,含有丰富的380~320 Ma的年龄记录。(2)物源分析表明南天山造山带南部河流中碎屑锆石主要来自于南天山造山带和塔里木克拉通北缘。河砂中前寒武纪碎屑锆石的CL图像显示其形态大多为近圆形,自形程度较差,表明锆石经过了长距离的搬运过程,且这些锆石年龄上与塔里木克拉通北缘前寒武纪岩体年龄相一致,暗示南天山造山带南部河流中的前寒武纪锆石来源于塔里木克拉通北缘;河砂中460~380 Ma和310~260 Ma的碎屑锆石多为自形-半自形,具有典型的岩浆环带,且Th/U比值较高(多数大于0.2),结合上翘型的重稀土元素特征和明显的Eu负异常及Ce正异常,表明它们均为岩浆锆石。样品中460~380 Ma锆石部分为长柱状,部分呈次圆状,分选性较差且这些锆石年龄分布与河流流域内的沉积岩碎屑锆石年龄和南天山造山带南部及塔里木克拉通北缘的岩浆岩年龄分布相吻合,此外,该年龄区间的锆石εHf(t)值(-15.4~+17.7),均与南天山造山带南部和塔里木克拉通北缘早古生代岩浆岩锆石Hf同位素组成一致,表明其来源于南天山造山带南部和塔里木克拉通北缘;310~260 Ma的锆石多长柱状,磨圆度较差,表明其搬运距离有限,该年龄段锆石年龄分布特征与南天山造山带晚古生代岩体年龄分布一致,且其εHf(t)值(-11.1~+15.2),与南天山造山带晚古生代岩浆岩锆石Hf同位素组成相似,表明南天山造山带为其提供物源。综合碎屑锆石形貌学、岩浆岩锆石U-Pb年龄分布及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分析表明,中天山地块南缘乌拉斯台河及东塔西台河河流碎屑物质主要来自于中天山地块西段的巴伦台地区,塔里木克拉通东北缘的库鲁克塔格地区是吉格代河河流碎屑锆石的物源区。(3)依据南天山造山带及其邻区构造单元河流碎屑锆石U-Pb年龄,确立了岩浆活动的年代学框架,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南天山造山带的古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中天山地块南缘年龄在470~390 Ma的河流碎屑锆石,南天山造山带南部460~380 Ma的河流碎屑锆石很可能记录了南天山洋在中奥陶-晚泥盆世期间发生南北双向俯冲的弧岩浆作用。南天山造山带南部与塔里木克拉通北缘的河流中明显缺少380~320 Ma的锆石颗粒,而该年龄段的碎屑锆石在中天山南缘河流河砂样品中大量出现,暗示晚泥盆-晚石炭世塔里木克拉通北缘处于岩浆活动沉寂期,而在这一时期,伊犁-中天山地块南缘岩浆活动却依然频繁。南天山洋闭合以及塔里木克拉通与伊犁-中天山地块的最终碰撞可能发生在晚石炭世,随后发生同碰撞和后碰撞岩浆作用,以样品中大量310~260 Ma的碎屑锆石为代表。(4)探讨了早古生代南天山造山带大陆地壳生长及其动力学内因。根据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特征,并结合地壳厚度演化、锆石结晶温度以及岩浆岩性质和时空分布规律,推测南天山造山带早古生代地壳演化与南天山洋前进式和后撤式俯冲有关。中奥陶-中志留世(约460~435 Ma)在南天山洋前进式俯冲形成的挤压环境下,南天山造山带南部和塔里木克拉通北缘地壳逐渐增厚,古老地壳物质逐渐加入到岩浆形成过程中,表现为锆石εHf(t)值随年龄的减小呈下降趋势,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则呈上升趋势,以地壳再造作用为主;中志留-晚泥盆世(约435~380 Ma)南天山洋进入后撤式俯冲阶段,在伸展环境下,地壳减薄,岩浆岩源区年轻物质占比逐渐增加,表现为锆石εHf(t)值随年龄变小呈上升趋势,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呈下降趋势,以地壳生长作用为主。在约435 Ma表现出Hf同位素演化趋势的明显差异,推测南天山造山带南部和塔里木克拉通北缘在中志留世发生构造转换,可能由前进式向后撤式造山类型转换。(5)探讨了南天山造山带晚古生代地壳演化方式及其动力学机制。在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锆石微量元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推测南天山洋闭合时间为晚石炭世,晚石炭-早二叠世期间(约300~290 Ma),南天山造山带和伊犁-中天山地块南缘在同碰撞挤压环境下,地壳逐渐增厚,导致岩浆岩源区古老地壳物质的占比显着增加,表现为同期锆石的εHf(t)值随年龄减小呈下降趋势,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值呈上升趋势,以地壳改造作用为主;约290~265 Ma期间,南天山造山带和伊犁-中天山地块南缘处于后碰撞伸展环境并伴随着地壳减薄,导致岩浆岩源区新生物质占比逐渐增加,同期锆石显示出εHf(t)随年龄的减小呈上升趋势,相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呈下降趋势。(6)一般认为中亚造山带在古生代发生显着的地壳增生,但通过对南天山造山带的研究表明其经历了阶段性的大陆地壳再造与生长。早古生代南天山造山带与中亚造山带其他构造单元(如伊犁地块、中天山地块及北天山造山带)地壳演化相似,均以古老地壳的再造和新生地幔物质的加入为主,但在晚古生代,南天山造山带地壳演化主要以古老基底岩石的再造为主,相对有限的新生组分加入到岩浆的形成过程中,较中亚造山带其他组成单元,晚古生代南天山造山带并没有显着的地壳增长。该论文有图49幅,表10个,参考文献317篇
汤贺军[3](2021)在《新疆东准噶尔扎河坝及邻区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岩成矿研究》文中认为东准噶尔地区地处中国新疆北部,作为中亚造山带(CAOB)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地构造演化是中亚造山带显生宙大陆增长和古亚洲洋演化的重要研究课题。该区自古生代来经历了大洋扩张、板块俯冲、碰撞和后碰撞等构造演化历史,形成了一系列岛弧杂岩带和增生杂岩。关于东准噶尔的板块边界、物质组成、基底属性、洋盆闭合时限及矿产发育特征等,前人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许多进展和共识。但对该地区古生代构造属性、大地构造演化模式存在多种不同的见解;在典型矿床研究方面,未能将区域构造演化与成岩、成矿作用及区域成矿规律统一进行研究。本文选取东准噶尔北缘扎河坝及邻区作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区古生代成岩成矿作用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矿床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晚古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厘定了成岩成矿时代,阐明了岩浆岩的性质、源区特征及其岩石成因,进而探讨了大地构造环境及区域成矿作用等关键科学问题,以期为东准噶尔古生代构造演化和成岩成矿作用提供新的资料。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如下:1、通过1:1万实测地质剖面,对扎河坝蛇绿岩各个岩石单元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对产于扎河坝蛇绿岩中蕴都卡拉铜金钴矿含矿岩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蕴都卡拉含矿闪长岩及辉长闪长岩侵位时间为401?Ma,远小于扎河坝蛇绿岩的形成时代(488~498 Ma)。扎河坝蛇绿岩中的各个岩石单元都具有受俯冲带流体影响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了一个洋内岛弧逐渐成熟的过程。扎河坝蛇绿岩形成于俯冲带之上(SSZ)的弧前环境,较晚形成的产物如蕴都卡拉含矿闪长岩、辉长闪长岩、闪长玢岩等为俯冲消减不同时期的产物。2、蕴都卡拉含矿闪长岩及辉长闪长岩属于钙碱性及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岩类,Mg#中等(0.39~0.50)。二者表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模式,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U、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全岩(87Sr/86Sr)i为0.704966~0.707395,εNd(t)介于1.29~3.84之间,锆石εHf(t)为-1.7~18.8,平均值为5.6,δ18O为5.25‰~10.17‰,平均值为7.71‰。蕴都卡拉含矿闪长岩及辉长闪长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岩浆源区主要来自亏损地幔,混染了约20%~40%的壳源物质。二者锆石U-Pb年龄为401 Ma左右,且均捕获了前寒武系的老锆石,说明本区可能存在前寒武纪基底。3、本区泥盆纪侵入岩呈较小面积分布,但火山岩非常发育。玉伊塔斯矿床含矿石英闪长岩的年龄为384.6Ma,索东角闪辉长岩年龄为387.2Ma,全岩(87Sr/86Sr)i为0.703512~0.704076,εNd(t)介于4.98~5.36之间,锆石εHf(t)值为9.8~12.9,δ18O同位素6.32‰~6.66‰。喀腊哲腊玻基辉橄岩及碱性玄武岩年龄为393.5Ma,其磷灰石(87Sr/86Sr)i为0.703066~0.703332,εNd(t)为5.26~7.51。泥盆纪侵入岩及火山岩研究表明其构造背景为洋内弧有关的俯冲消减环境,索东角闪辉长岩及玉伊塔斯含矿岩体岩浆源区主要来自亏损地幔,为岛弧背景下俯冲板片流体及俯冲沉积物熔体共同交代上部地幔楔形成。玻基辉橄岩及碱性玄武岩源区来自亏损地幔,受地壳污染程度较小,可能是石榴石橄榄岩熔融的产物。4、本区石炭纪-二叠纪侵入岩较为发育,但火山岩发育一般。碱性花岗岩带中扎河坝西岩体年龄为321Ma,早于卡拉麦里碱性花岗岩带,其具有A2型碱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构造背景为后碰撞环境,暗示其侵位时该地区造山作用已结束。从早到晚,从北向南,东准噶尔乌伦古到卡拉麦里地区A型花岗岩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逐渐降低,而εNd(t)的值逐渐增高,表明岩浆源区不断亏损,中亚造山带有不断向南增生的趋势。库拉比也含矿岩体及卡拉岗组含矿流纹岩锆石年龄为274~278Ma。主微量元素及Sr-Nd-Hf同位素显示,前者源区主要为亏损地幔且有壳源物质的加入,后者与扎河坝西碱性花岗岩为亏损地幔中新增生的年轻地壳物质重熔的产物,构造背景为后碰撞拉张环境。5、对东准噶尔地区古生代构造演化划分了4个阶段:晚寒武世-早奥陶世(503~480Ma)为大洋扩张期,早奥陶世-早石炭世(480~360Ma)为俯冲消减期,早石炭世-晚石炭世(360~330Ma)为碰撞期,晚石炭世-二叠纪(330~252Ma)为后碰撞期。成矿作用为:奥陶纪与蛇绿岩有关的铬铁矿床,泥盆纪与中酸性、中基性岩体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石炭纪与中酸性岩体有关的铜矿床,二叠纪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二叠纪与剪切作用有关的热液型金矿床,二叠纪与流纹岩有关的萤石、珍珠岩等非金属矿床。
文斌[4](2021)在《新疆东天山阿奇山铅锌矿床成矿时代及成因》文中认为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的聚合地区,其中的阿奇山铅锌矿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东南方向,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阿奇山-雅满苏岛弧火山带。自2013年发现以来学者们对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矿区周围的花岗岩年龄等进行了探讨。本文在对阿奇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和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方法对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石榴子石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和U-Pb同位素分析;为了详细了解该矿床的成因,本次对矿体南部的花岗斑岩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分析和锆石U-Pb定年研究。结合下石炭统雅满苏组火山岩地球化学分析和大地构造环境研究,对阿奇山铅锌矿床及石榴子石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并取得如下认识:下石炭统雅满苏组是阿奇山铅锌矿的重要赋矿层位,分布在康古尔剪切带与阿其克库都克断裂之间。其下部以黄绿色凝灰质碎屑岩与英安质凝灰岩、石榴子石安山质凝灰岩夹少量薄层灰岩为主;中部以灰黑色含砾凝灰质粉砂岩、英安质凝灰岩夹灰岩透镜体为特征;上部为灰绿色绿帘石化安山岩,安山质含角砾晶屑凝灰岩等,夹少量薄层玄武岩、灰岩透镜体。阿奇山铅锌矿矿体赋存于早石炭世的雅满苏组海相火山凝灰岩中。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阿奇山地区雅满苏组火山岩为一套钙碱性岩石系列,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L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为典型的岛弧火山岩。花岗斑岩,SiO2含量为55.63%~65.83%,K2O含量为1.35%~1.76%,K2O+Na2O含量为4.30%~8.88%,主要为中钾钙碱性系列、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稀土元素一致的右倾,其中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Eu具有较明显的负异常特征,Ce无明显的异常特征。如微量元素标准化图解中可见,样品具有右倾多峰值特征,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与岛弧环境形成的花岗斑岩具有相似特征。本次对花岗斑岩进行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花岗斑岩形成时间为318±1.4 Ma,与雅满苏组地层形成时间一致。尽管如此,地质观察表明,与其相近的雅满苏组含矿地层中的灰岩未见有大理岩化和矽卡岩化。阿奇山铅锌矿地表圈出矿体42条,铅锌矿体长80~3000 m、厚度2~106 m。Zn平均品位0.5%~1.21%,Pb平均品位0.3%~0.9%,Pb+Zn平均0.63%~1.77%。局部钻孔岩芯的炭质泥岩中,Pb、Zn和Cu品位较高,Pb+Zn+Cu品位可达矿床规模为中到大型。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石构造具有上部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矿体倾向SE、倾角40°-60°,产状与火山凝灰岩围岩的产状一致;下部发育脉状、网脉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磁铁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石榴子石化,石膏化和重晶石化。石榴子石呈层状、似层状产于近矿体上部,与矿化关系密切。空间上,阿奇山铅锌矿床与赋存于雅满苏组海相火山岩中的锰铁矿伴生。上述阿奇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均可与世界典型的VMS型矿床特征对比,即为海底VMS的成矿系统属性。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石榴子石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与雅满苏组地层及矿体产状一致,部分矿体赋存于石榴子石中。石榴子石主要分为两种类型:褐色石榴子石、灰绿色石榴子石。显微镜下,灰绿色的石榴子石晶间及其内部空隙中充填有大量的金硫化物。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褐色石榴子石主要为钙铁榴石,灰绿色石榴子石为铁铝榴石系列。SiO2含量为34.791%~37.8%,Ca O含量为32.493%~34.274%,两者整体具有正相关。Fe O含量为8.454%~27.275%,Al2O3含量为0.012%~15.293%,含量变化较大,两者的含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TiO2含量为0.013%~1.057%,含量较低,Mn O含量为0.323%~1.413%。ICP–MS分析结果显示,稀土元素总量为ΣREE=71.405~826.52×10-6,LREE/HREE=8.66~4157.75,La N/Yb N=23.51~984.34。稀土元素总体具有右倾,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与含矿的流纹质火山岩的REE特征相似,明显的Eu正异常,Ce正异常,δCe=0.94~1.85,表明石榴子石形成于氧化环境中,明显与海底热水活动有关。利用LA-ICP-MS方法对石榴子石进行原位U-Pb同位素定年,获得结果为316.6±4.4Ma,与雅满苏组地层形成时间一致。综上所述,石榴子石原位U-Pb同位素年龄和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结果表明,阿奇山铅锌矿床与雅满苏组火山岩喷发沉积作用以及花岗斑岩体的侵入近于同时进行,形成于大陆边缘岛弧环境中,为热水喷流沉积矿床成因的VMS型矿床。石榴子石主量元素、稀土元素测试结果表明,石榴子石形成于海底热水活动的氧化环境,不同于碰撞造山带中矽卡岩型矿床中的石榴子石成因。
杜尚泽[5](2021)在《新疆东天山彩珠山自然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彩珠山自然铜矿床位于新疆鄯善县东南,大地构造位置属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板块聚合部位的阿奇山-雅满苏岛弧,与十里坡、长城山自然铜矿床以及红云滩、铁岭、双龙山、黑尖山、雅满苏等铁铜(金)矿床共同构成了东天山觉罗塔格晚古生代成矿带的南亚带。前人已对该成矿带内十里坡、长城山等自然铜矿床以及黑尖山、雅满苏等铁铜(金)矿床进行了许多的地质研究工作,但彩珠山自然铜矿床自2015年发现以来,其研究工作甚少。本文在查明了彩珠山自然铜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铜同位素分析为手段,对彩珠山自然铜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以下认识:上石炭统土古土布拉克组下部的玄武岩段是彩珠山自然铜矿床重要赋矿层位,该组为一套基性到酸性火山熔岩、中酸性火山凝灰岩组合,该组火山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钙碱性到高钾钙碱性系列,反映了由挤压到拉伸转换过程中陆缘弧火山岩特征。彩珠山铜矿体形态呈透镜状、放射状脉状产出,地表上长120~150m,矿体视厚度2.1~25.6m,铜品位0.15%~22.38%,伴生金、银,金品位为1.16g/t,银品位为70.3g/t,空间上伴生锰铁矿化、同城黝帘石型铅矿床及银矿床。矿石矿物有自然铜、赤铜矿、辉铜矿、蓝辉铜矿、铜蓝、孔雀石、氯铜矿、磁铁矿、钛铁矿和硬锰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绿帘石、绿泥石、绿纤石、阳起石、纤闪石、绢云母、葡萄石、方解石、硬石膏、高岭土。矿石结构有不规则粒状结构、包含结构、斑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填隙结构。矿石构造有团块状构造、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星点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及皮壳状构造。蚀变类型主要有绿帘石化、绿泥石化、透闪石化、硅化、绿纤石化、葡萄石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镜下观察到碎裂状石榴子石、透辉石和部分透闪石、方解石形成于自然铜矿化之前,代表了原生硫化物矿床的产物。与自然铜矿化密切相关的绿帘石化、硅化、碳酸盐化局部穿切了二叠系的红柳沟组地层,这一特征反映了本矿床应形成于二叠纪。镜下观察表明自然铜有2种产出状态,一种为豆粒状产出于硅酸盐矿物中与辉铜矿伴生;另一种呈脉状或块状产于硅酸盐矿物之间,与赤铜矿伴生。扫描电镜分析显示自然铜和钛铁矿、磁铁矿等分布上与硅酸盐矿物伴生;自然铜内部是由更多细小的球状自然铜组成的,自然铜的形成与辉铜矿有关;球状自然铜边部形成富S带;块状自然铜包裹辉铜矿和硅酸盐矿物,S集中于自然铜边部或硅酸盐矿物中。这些特征均表明彩珠山自然铜矿床中自然铜和辉铜矿均来自原生铜硫化物,铜硫化物中S逐渐向外析出形成自然铜。镜下观察表明,赤铜矿常分布于脉状或块状自然铜周边,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赤铜矿形成时有Si O2、Ca SO4、Ca Cl2和K元素等物质参入,伴随着硅化、钾化和硬石膏化蚀变。这说明在石英、钾长石和卤化物等参入下,自然铜形成了赤铜矿,斜长石和钾长石等发生了分解形成了硬石膏和钾化现象,局部赤铜矿转变为氯铜矿。电子探针测试结果显示彩珠山自然铜含Cu量在92%~99%之间,含有Ag、Au、Mn、Fe、Co、Ni、Pb、Hg、Bi、Sb、Cr,局部含Ag量为69.47%,形成Cu-Ag-Hg合金;局部原始含铜硫化物形成自然铜时,因含有Ag、Fe、Mn、Co等元素,继承硫化物的形态呈蓝灰色调;辉铜矿含Cu量为74.51%~81.15%,含S量为16.42%~20.86%,其中还含有Mn、Fe、Co、Ni、Zn、Pb、Ag、Cr元素。自然铜和辉铜矿中的微量元素一致性,说明了自然铜与辉铜矿等硫化物之间的成因联系,与镜下观察到的现象一致;赤铜矿含Cu量为84.21%~89.15%,含O量为11.02%~22.34%,还含有Fe、Mn、Au、Ag、Co、Ni、Pb、Ca、Cl、S;氯铜矿沿着赤铜矿的裂隙和颗粒之间交代赤铜矿,赤铜矿Cl/S比值0.15~81.75,具有富Cl特征,说明赤铜矿的形成与富Cl的卤水有关。钛铁矿和磁铁矿分布于硅酸盐矿物中,含有Mn O、V2O5、Mg O、Al2O3、Cr2O3、Co O、Ni O。彩珠山自然铜矿床铜同位素组成为0.55‰~0.61‰,与VMS型矿床铜同位素组成接近。结合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彩珠山自然铜矿区非矿化体比矿化体更加富S。因此在成矿物质来源方面,彩珠山铜同位素组成反映了彩珠山自然铜矿化与该带内VMS矿床相关。结合成矿时代、蚀变特征和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彩珠山自然铜矿床中的赤铜矿和氯铜矿的形成过程,与阿奇山-雅满苏岛弧带内IOCG型铁铜矿床具有相似的特征,可能与矿带内的铁铜金矿床具有相同的成因。因此,本文认为东天山晚石炭世末期大洋板片向南侧中天山地块下俯冲,形成了阿奇山-雅满苏岛弧带,带内产出有雅满苏组VMS型矿床;二叠纪侵入体作为热源,以石英作为缓冲剂,流体沿断裂向上运移,经海相火山岩中VMS矿体,熔融作用使铜硫化物中大量的S向外析出,形成辉铜矿和自然铜;流体携带成矿物质至IOCG型矿床赤铁矿-磁铁矿氧化还原界面,自然铜被氧化为赤铜矿,硅酸盐物质和卤水的加入使长石等硅酸盐矿物形成了硬石膏、硅化和高岭土化,使赤铜矿形成氯铜矿。Fe、Mn形成了矿区内铁锰矿化蚀变带;Au、Ag在局部有利地段形成了金矿点和银矿点。
李顺庭,龙灵利,王宁[6](2021)在《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是一种重要的金矿成因类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2)矿体呈上部陡倾、下部平缓的脉状分布,垂向延伸远大于水平延伸;(3)不同矿化类型在同一部位叠加出现;(4)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呈多源性。区域深大断裂和大规模韧性剪切带控制着金矿田的展布,次级的韧性剪切带控制了金矿床的产出,韧性剪切带是这类型金矿的主要控矿因素。具较高金背景值的古老绿岩带和韧性剪切带中的岩浆作用,是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矿的有利条件。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中金的活化迁移是伴随着韧性剪切作用进行的。成矿流体的闪蒸作用和沸腾作用是金卸载和富集的重要机制。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作用过程经历了多期次、多阶段的复杂过程。此外,本文对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有效勘查手段进行了归纳,并展望了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研究的发展。
高荣臻,薛春纪,满荣浩,代俊峰,赵晓波,赵云,亚夏尔·亚力坤,Bakhtiar NURTAEV,Nikolay PAK,莫宣学[7](2021)在《中国及境外天山铅锌成矿作用与找矿方向》文中指出中国及境外天山铅锌矿床多有发现,如哈萨克斯坦Tekeli、Shalkiya和Achisai,乌兹别克斯坦Kurgashinkan和Uchkulach,塔吉克斯坦Altyntopkan,中国新疆乌拉根、彩霞山、阿齐山、阿尔恰勒等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构成了天山巨型铅锌成矿带。这些铅锌矿床形成于怎样的地球动力学背景?铅锌成矿的基本地质特征是什么?有哪些重要成矿类型?受何要素控制?未来找矿突破方向在哪里?这些都是颇受关注的地质找矿问题。在广泛矿产地质调查和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国及境外天山作为整体,综述了天山造山带构造演化和重要铅锌成矿环境、典型矿床特征与成矿系统/成矿类型,总结了天山地区铅锌成矿演化过程,并分析了区域铅锌成矿特点与找矿突破方向。结果表明:天山造山带经历了前寒武纪古陆形成、洋-陆俯冲增生、陆-陆碰撞造山和陆内成盆4个地球动力学过程,先后出现了元古宙古陆边缘裂陷盆地、古生代洋-陆俯冲增生岛弧、晚古生代陆-陆碰撞造山与中—新生代山前/山间盆地4类重要铅锌成矿环境。在元古宙古陆边缘裂陷盆地环境,主要受同生断层、还原性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等控制,形成了古陆边缘裂陷盆地铅锌成矿系统与SEDEX型铅锌矿床;在古生代洋-陆俯冲增生岛弧环境,主要受弧岩浆活动、断裂构造、地层等控制,形成了增生岛弧铅锌成矿系统与矽卡岩型、斑岩型、岩浆热液脉型、VMS型铅锌矿床;在晚古生代陆-陆碰撞造山环境,主要受被动陆缘海相碳酸盐岩、张性开放空间、逆冲推覆构造等控制,形成了碰撞造山铅锌成矿系统与MVT型铅锌矿床;在中—新生代山前/山间盆地环境,主要受盆地三元结构、油气运移与红层"漂白"、硫酸盐岩等控制,形成了山前/山间盆地铅锌成矿系统与砂岩型铅锌矿床。由此可见,天山地区存在多种铅锌成矿环境和不同铅锌成矿系统与成矿类型,其铅锌成矿表现出长时间、多期次、多类型叠合成矿和一定继承性的演化特点。尽管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包括SEDEX型、MVT型和砂岩型)在全球铅锌矿产资源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天山地区增生岛弧铅锌成矿系统则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北天山岛弧带,哈萨克斯坦—伊犁板块南、北缘和中天山地块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伊犁板块北缘与东天山中天山地块元古界SEDEX型铅锌找矿、境外中天山地块北缘与南天山造山带古生代被动陆缘碳酸盐岩地层MVT型铅锌找矿、新疆西南天山山前/山间盆地砂岩型铅锌找矿前景良好,也仍值得持续关注。
张连昌,董志国,陈博,张新,张帮禄,朱明田,计文化,冯京[8](2021)在《东天山重要成矿区带、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文中研究说明成矿区带一般指具有矿产资源潜力的成矿地质单元,而成矿系统主要从成矿要素、成矿作用过程角度研究成矿的总体特征,包括矿床组合、成矿系列及其联系,是划分成矿区带及总结成矿规律的重要依据。东天山造山带位于吐哈盆地与塔里木地块之间,可划分为大南湖—头苏泉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康古尔塔格—黄山金铜镍成矿带、阿齐山—雅满苏铁铜多金属成矿带及彩霞山—吉源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东天山构造演化与成矿具有明显的多阶段性,并形成多个成矿系统:(1)中—晚元古代古陆缘伸展环境形成铅锌银沉积矿床成矿系统;(2)奥陶纪—石炭纪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形成VMS型铜锌矿床和斑岩型铜矿床成矿系统;(3)石炭纪岛弧环境形成火山岩型铁铜矿床成矿系统;(4)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后碰撞造山及地幔柱叠加阶段,形成岩浆型铜镍矿床成矿系统和与剪切活动有关的金矿床成矿系统。
杜尚泽,张元厚,杨万志,文斌,王鹏[9](2020)在《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带中康古尔金矿床成因的再认识》文中研究说明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中康古尔金矿因其独特的成矿地质特征,成因一直备受争议。文章立足于康古尔金矿地质特征,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通过探讨觉罗塔格带的构造演化,重新审视康古尔金矿的成因。笔者总结了觉罗塔格构造带晚古生代地层时代及火山-沉积建造特征,认为晚古生代早期大洋板块向北俯冲,发育奥陶纪—泥盆纪弧火山岩及火山-沉积岩系,石炭纪康古尔洋发生双向洋-陆俯冲,在两侧形成对称岛弧带,局部平稳拉张环境为铜-铅-锌-金成矿的有利环境。野外地质观察及室内研究结果表明其成因不仅仅与韧性剪切作用有关。康古尔金矿体位于海相安山岩、凝灰岩的交替部位,上部富金-中部铅锌-下部富铜的金属分带特征,与VMS矿床特征一致。矿体呈板状且与围岩截然接触,明显受挤压变形的网脉状矿化表明矿体形成早于韧性剪切作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康古尔金矿成矿作用具有多期多阶段性。通过详细对比康古尔金矿和造山型金矿、小热泉子VMS铜矿的特征,笔者认为康古尔金矿具有原生VMS矿床的特征,并且被二叠纪韧性变形所改造,为喷流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富金多金属矿床。
方维萱[10](2020)在《论沉积盆地内成岩相系划分及类型》文中指出沉积盆地内成岩作用和成岩相系划分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对沉积盆地内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煤和铀矿)等同盆共存富集与协同成岩成矿成藏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水平,也有助于提升对沉积盆地形成演化历史、盆山和盆山原耦合转换等大陆动力学过程的深入研究。将沉积盆地内成岩作用和成岩相系划分与地球化学岩相学识别技术紧密结合,采用构造岩相学与地球化学岩相学研究思路和方法,以成岩事件序列为主线,将沉积盆地内成岩相系划分为:①成盆期埋深压实物理-化学成岩作用和成岩相系;②盆地改造期构造-热事件成岩作用与构造热事件改造成岩相系;③盆内岩浆叠加期构造-岩浆-热事件成岩作用和岩浆叠加成岩相系;④盆地表生变化期表生成岩作用和表生成岩相系。从地球化学岩相学成岩机理上,对成岩相系的成岩环境和成岩机理进行识别,促进非金属矿产、金属矿产-油气资源-煤-铀等同盆共存与协同富集成矿成藏机理研究和深部矿产资源预测。
二、东天山造山带型成矿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天山造山带型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学填图理论创新、技术研发与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构造岩相学技术研发与理论创新 |
1.1 构造岩相学理论内容 |
1.1.1 系统整体论 |
1.1.2 多维场空间拓扑学结构解析 |
1.1.3 五维构造岩相学解析研究与建相建模 |
1.1.4 深部隐伏构造岩相体综合探测、实体填图和建模预测 |
1.2 技术研发与理论创新的驱动因素 |
1.3 技术研发与理论创新的思维方法 |
1.4 重要的创新研发视角 |
1.5 深部构造岩相体综合探测和建模预测的相关视角 |
2 主要新进展 |
2.1 建立了沉积盆地内成岩相系划分的新方案 |
2.2 创建盆地构造变形史研究新方法,揭示了构造-岩浆-热事件形成机制 |
2.2.1 前盆地期的物质组成与基底构造层 |
2.2.2 成盆期同生和准同生构造岩相带与成岩相系 |
2.2.3 盆地改造期变形构造岩相学样式与构造成岩相系 |
2.2.4 构造-岩浆-热事件叠加样式与盆内岩浆叠加成岩相系 |
2.2.5 盆地表生变化期构造样式与成岩相系 |
2.3 创建了复杂叠加成矿系统的构造岩相学解析研究方法技术 |
2.4 提出了“还原流体成矿与预测”新理论,开拓了盆山原镶嵌构造区研究的新领域 |
3 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
4 结论 |
(2)南天山造山带古生代地壳生长与演化 ——来自现代河流碎屑锆石年代学及Hf同位素的约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主要工作量 |
1.4 创新点 |
2 地质背景及样品采集 |
2.1 区域地质背景 |
2.2 样品采集 |
3 实验测试与结果分析 |
3.1 实验测试方法 |
3.2 结果分析 |
3.3 小结 |
4 碎屑锆石物源分析 |
4.1 南天山造山带南部河流碎屑锆石物源分析 |
4.2 塔里木克拉通北缘河流碎屑锆石物源分析 |
4.3 中天山地块南缘河流碎屑锆石物源分析 |
4.4 小结 |
5 南天山造山带古生代地壳演化 |
5.1 早古生代地壳演化 |
5.2 晚古生代地壳演化历史 |
5.3 对中亚造山带地壳生长的意义 |
5.4 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新疆东准噶尔扎河坝及邻区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岩成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项目依托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东准噶尔地区研究现状 |
1.2.2 扎河坝地区研究现状 |
1.2.3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完成工作量 |
1.6 测试方法 |
1.6.1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
1.6.2 锆石SIMS U-Pb定年 |
1.6.3 锆石Hf同位素分析 |
1.6.4 锆石O同位素分析 |
1.6.5 全岩主微量分析 |
1.6.6 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东准噶尔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
2.2 区域地层 |
2.3 区域构造 |
2.4 区域岩浆岩 |
2.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
2.6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第三章 扎河坝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 |
3.1 东准噶尔蛇绿混杂岩概况 |
3.2 扎河坝蛇绿混杂岩物质组成及地质特征 |
3.2.1 地质剖面概况 |
3.2.2 岩石学特征 |
3.2.3 矿产及矿化特征 |
3.2.4 构造变形特征 |
3.3 蕴都卡拉铜金钴矿床 |
3.3.1 矿床地质特征 |
3.3.2 含矿岩体特征 |
3.3.3 含矿岩体锆石U-Pb年代学 |
3.3.4 含矿岩体锆石Hf-O同位素 |
3.3.5 主微量地球化学 |
3.3.6 Sr-Nd同位素组成 |
3.4 讨论 |
3.4.1 蕴都卡拉含矿岩体形成时代 |
3.4.2 蕴都卡拉含矿岩体地球化学意义及构造背景 |
3.4.3 扎河坝蛇绿岩地球化学意义及构造背景 |
第四章 泥盆纪岩浆演化 |
4.1 侵入岩及火山岩时空分布特征 |
4.2 索东角闪辉长岩 |
4.2.1 岩石学特征 |
4.2.2 锆石年代学特征 |
4.2.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2.4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4.2.5 讨论 |
4.3 玉伊塔斯铜金矿床 |
4.3.1 矿床地质特征 |
4.3.2 含矿岩体特征 |
4.3.3 锆石年代学特征 |
4.3.4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3.5 讨论 |
4.4 喀拉哲腊玻基辉橄岩及碱性玄武岩 |
4.4.1 岩石学特征 |
4.4.2 锆石年代学特征 |
4.4.3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4.4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4.4.5 讨论 |
第五章 石炭-二叠纪岩浆演化 |
5.1 侵入岩及火山岩时空分布特征 |
5.2 扎河坝西石炭纪碱性花岗岩 |
5.2.1 岩石学特征 |
5.2.2 锆石年代学特征 |
5.2.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5.2.4 Sr-Nd同位素特征 |
5.2.5 讨论 |
5.3 库拉比也铜镍硫化物矿床 |
5.3.1 矿床地质特征 |
5.3.2 含矿岩石特征 |
5.3.3 锆石年代学特征 |
5.3.4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5.3.5 同位素地球化学 |
5.3.6 讨论 |
5.4 恰库尔图珍珠岩、萤石矿床 |
5.4.1 矿床地质特征 |
5.4.2 岩石学特征 |
5.4.3 锆石年代学特征 |
5.4.4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5.4.5 同位素地球化学 |
5.4.6 讨论 |
第六章 扎河坝及邻区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
6.1 扎河坝及邻区构造演化 |
6.1.1 晚寒武世-早奥陶世(503-480Ma):大洋扩张期 |
6.1.2 早奥陶世-早石炭世(480-360Ma):俯冲消减期 |
6.1.3 早石炭世-晚石炭世(360-330Ma):碰撞期 |
6.1.4 晚石炭世-二叠纪(330-252Ma):后碰撞期 |
6.2 扎河坝及邻区古生代岩浆演化序列 |
6.2.1 火山岩时空分布规律 |
6.2.2 侵入岩时空分布规律 |
6.3 区域成矿作用 |
6.3.1 奥陶纪与蛇绿岩有关的铬铁矿床 |
6.3.2 泥盆纪与中酸性、中基性岩体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 |
6.3.3 石炭纪与中酸性岩体有关的铜矿床 |
6.3.4 二叠纪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 |
6.3.5 二叠纪与剪切作用有关的热液型金矿床 |
6.3.6 二叠纪与流纹岩有关的萤石、珍珠岩等非金属矿床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4)新疆东天山阿奇山铅锌矿床成矿时代及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现状 |
1.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1.3 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完成实物工作量 |
第2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
2.1 区域地层 |
2.1.1 大南湖晚古生代岛弧带 |
2.1.2 阿奇山-雅满苏岛弧带 |
2.2 区域岩浆岩 |
2.3 区域构造 |
2.3.1 康古尔韧性剪切带 |
2.3.2 雅满苏断裂 |
2.3.3 阿其克库都克大断裂 |
2.4 区域矿产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
3.1 矿区地层 |
3.2 矿区岩浆岩 |
3.3 矿区构造 |
3.4 矿体特征 |
3.5 矿石特征 |
3.5.1 矿石类型 |
3.5.2 矿石结构构造 |
3.5.3 围岩蚀变特征 |
3.6 矿化阶段 |
第4章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时代 |
4.1 下石炭统雅满苏组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1.1 样品采集及实验方法 |
4.1.2 主量元素特征 |
4.1.3 微量元素特征 |
4.2 花岗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年龄 |
4.2.1 花岗斑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 |
4.2.2 花岗斑岩锆石U-Pb测年 |
4.3 石榴子石地球化学特征及石榴子石U-Pb年龄 |
4.3.1 石榴子石样品采集及实验方法 |
4.3.2 石榴子石主量元素分析结果 |
4.3.3 石榴子石稀土元素分析结果 |
4.3.4 石榴子石U-Pb同位素分析结果 |
4.3.5 小结 |
第5章 矿床成因探讨 |
5.1 地质构造背景 |
5.2 成岩成矿时代 |
5.3 成矿物质来源 |
5.4 矿床成因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新疆东天山彩珠山自然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自然铜矿化研究现状 |
1.2.1 基维诺自然铜矿床 |
1.2.2 峨眉山与玄武岩有关的自然铜矿床 |
1.2.3 洋壳中的自然铜 |
1.2.4 与VMS矿床有关的自然铜 |
1.2.5 对IOCG型矿床的认识 |
1.2.6 新疆东天山自然铜矿床的研究现状 |
1.3 交通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 |
1.4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工作量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4.3 实物工作量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区域地层 |
2.1.1 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 |
2.1.2 康古尔韧性剪切带 |
2.1.3 阿奇山-雅满苏岛弧带 |
2.1.4 中天山地块 |
2.2 区域岩浆岩 |
2.2.1 火山岩 |
2.2.2 侵入岩 |
2.3 区域构造 |
2.4 区域矿产 |
2.5 土古土布拉克组火山岩的产出的构造环境分析 |
2.5.1 主量元素特征 |
2.5.2 微量元素特征 |
2.5.3 构造环境判别 |
第3章 矿床地质 |
3.1 矿区地质 |
3.1.1 地层 |
3.1.2 岩浆岩 |
3.1.3 构造 |
3.2 矿化特征 |
3.2.1 矿体特征 |
3.2.2 矿石特征 |
3.3 蚀变特征 |
3.4 成矿阶段 |
3.5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
第4章 矿石矿物成分及元素分布特征 |
4.1 扫描电镜测试分析 |
4.1.1 样品采集 |
4.1.2 扫描电镜测试方法及条件 |
4.2 扫描电镜测试结果 |
4.2.1 豆粒状、脉状自然铜特征 |
4.2.2 自然铜与硫化物组合特征 |
4.2.3 自然铜与赤铜矿组合特征 |
4.2.4 赤铜矿与硫化物、氯化物和硅酸盐矿物组合 |
4.2.5 Fe和Ti及硅酸盐矿物组合 |
4.3 电子探针测试分析 |
4.3.1 样品采集 |
4.3.2 电子探针测试方法及条件 |
4.4 电子探针测试结果 |
4.4.1 自然铜 |
4.4.2 辉铜矿 |
4.4.3 赤铜矿 |
4.4.4 氯铜矿 |
4.4.5 铜-银-汞合金 |
4.4.6 钛铁氧化物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铜同位素分析 |
5.1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
5.2 铜同位素测试结果 |
5.3 彩珠山自然铜矿床铜同位素分析 |
5.3.1 铜同位素研究 |
5.3.2 不同地质储库中的铜同位素组成 |
5.3.3 不同类型矿床铜同位素组成 |
5.4 自然铜矿床铜同位素组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讨论 |
6.1 构造环境及成矿时代探讨 |
6.2 彩珠山自然铜矿床成因探讨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6)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主要特点 |
1.1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产出的大地构造位置 |
1.2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空间形态和矿化类型 |
1.3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 |
2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控矿因素和有利成矿条件 |
2.1 韧性剪切带 |
2.2 赋矿围岩 |
2.3 岩浆作用 |
3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作用过程和成因机制 |
3.1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中金的活化迁移 |
3.2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中金的沉淀富集机制 |
3.3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矿过程的复杂性 |
4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有效勘查手段 |
4.1 遥感 |
4.2 地球化学 |
4.3 地质找矿理论 |
4.4 三维模拟分析 |
5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研究展望 |
(7)中国及境外天山铅锌成矿作用与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区域构造单元划分 |
2 天山构造演化与重要铅锌成矿环境 |
2.1 元古宙古陆边缘裂陷盆地 |
2.2 古生代洋-陆俯冲增生岛弧 |
2.3 晚古生代陆-陆碰撞造山 |
2.4 中—新生代山前/山间盆地 |
3 重要铅锌矿床与成矿系统 |
3.1 元古宙古陆边缘裂陷盆地铅锌成矿系统 |
3.1.1 哈萨克斯坦Tekeli铅锌矿床 |
3.1.2 中国新疆托克赛铅锌矿床 |
3.1.3 中国新疆哈尔达坂铅锌矿床 |
3.2 古生代增生岛弧铅锌成矿系统 |
3.2.1 乌兹别克斯坦Kurgashinkan铅锌矿床 |
3.2.2 中国新疆阿尔恰勒铅锌矿床 |
3.2.3 中国新疆阿齐山铅锌矿床 |
3.3 晚古生代碰撞造山铅锌成矿系统 |
3.3.1 乌兹别克斯坦Uchkulach铅锌矿床 |
3.3.2 中国新疆霍什布拉克铅锌矿床 |
3.4 中—新生代山前/山间盆地铅锌成矿系统 |
4 讨 论 |
4.1 天山构造演化与铅锌成矿过程 |
4.1.1 古陆边缘裂陷盆地环境铅锌成矿 |
4.1.2 洋-陆俯冲增生岛弧环境铅锌成矿 |
4.1.3 陆-陆碰撞造山环境铅锌成矿 |
4.1.4 山前/山间盆地环境Zn-Pb成矿 |
4.2 天山地区铅锌成矿特点 |
4.3 天山地区铅锌找矿突破方向 |
5 结 语 |
(8)东天山重要成矿区带、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区域构造地质 |
2 成矿区带地质特征 |
2.1 彩霞山—吉源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 |
2.2 大南湖—头苏泉铜金多金属成矿带 |
2.2.1 卡拉塔格铜金多金属成矿带 |
2.2.2 土屋—延东铜成矿带 |
2.3 阿齐山—雅满苏铁铜多金属成矿带 |
2.4 康古尔塔格—黄山金铜镍成矿带 |
2.4.1 黄山—镜儿泉铜镍成矿带 |
2.4.2 康古尔金成矿带 |
3 主要成矿系统及其结构特征 |
3.1 沉积-热液改造型铅锌矿床成矿系统 |
3.2 卡拉塔格叠加复合矿床成矿系统 |
3.3 土屋—延东叠加复合矿床成矿系统 |
3.4 海相火山岩(矽卡岩)型铁铜矿床成矿系统 |
3.5 造山带(剪切带)型金矿床成矿系统 |
3.6 岩浆型铜镍矿床成矿系统 |
4 区域成矿规律 |
4.1 矿床类型 |
4.2 矿床空间展布规律 |
4.3 成矿时代 |
4.4 区域构造与成矿演化 |
5 结 语 |
(1)东天山构造演化具有多阶段性。 |
(2)东天山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区域成矿具有明显的区带性。 |
(3)初步总结的成矿系统主要包括: |
(4)成矿时代具有多阶段性。 |
(9)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带中康古尔金矿床成因的再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地质背景 |
1.1大地构造与矿产 |
1.2地层及火山-沉积建造 |
1.2.1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 |
1.2.2康古尔剪切带 |
1.2.3阿奇山-雅满苏岛弧带 |
1.3觉罗塔格带构造背景 |
2康古尔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
3讨论 |
4结论 |
(10)论沉积盆地内成岩相系划分及类型(论文提纲范文)
1 沉积盆地内成岩作用与成岩相系划分 |
1.1 成岩作用类型与成岩相系 |
1.2 成岩相系的相类型与预测功能 |
2 成盆期埋深压实物理-化学成岩作用和相系类型 |
2.1 酸性成岩相系与相类型 |
2.2 碱性成岩相系与相类型 |
2.3 氧化-还原成岩相系与相类型 |
2.4 酸碱耦合反应成岩相系与相类型 |
2.5 化学溶蚀-充填成岩相系与相类型 |
2.6 同生断裂带-热化学反应界面相系与相类型 |
2.7 标型成岩矿物相系及矿物地球化学岩相学指示意义 |
3 盆地改造期构造-热事件成岩作用与相系类型 |
3.1 构造压实固结成岩相系与微裂缝相 |
3.2 节理-裂隙-劈理化成岩相系 |
3.3 碎裂岩-碎裂岩化相系 |
3.4 碎斑岩化相-热液角砾岩化相系 |
3.5 初糜棱岩化相-热流角砾岩化相系 |
3.6 糜棱岩相系和热液蚀变糜棱岩相系 |
3.7 构造成岩相系的相变规律与构造-热事件场 |
4 盆内岩浆叠加期、构造-岩浆-热事件与岩浆叠加成岩相系 |
4.1 盆内岩浆叠加成岩作用 |
4.2 构造-岩浆-热事件与古地热场结构类型 |
4.3 盆内岩浆叠加期构造-壳源岩浆-热事件与岩浆叠加成岩相系 |
4.4 盆内岩浆叠加期构造-幔源岩浆-热事件与岩浆叠加成岩相系 |
4.5 盆内岩浆叠加期构造-幔壳混源-热事件与岩浆叠加成岩相系 |
5 表生成岩相系与盆地表生变化期 |
5.1 古表生成岩相系 |
5.2 同构造抬升期表生成岩相系 |
5.3 盆地表生变化期表生成岩相系 |
5.4 尾闾湖盆表生成岩成矿相系 |
6 结论 |
四、东天山造山带型成矿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学填图理论创新、技术研发与发展方向[J]. 方维萱,王寿成,贾润幸,李天成,王磊,郭玉乾. 矿产勘查, 2021(07)
- [2]南天山造山带古生代地壳生长与演化 ——来自现代河流碎屑锆石年代学及Hf同位素的约束[D]. 刘桂萍.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新疆东准噶尔扎河坝及邻区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岩成矿研究[D]. 汤贺军.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21(01)
- [4]新疆东天山阿奇山铅锌矿床成矿时代及成因[D]. 文斌. 吉林大学, 2021(01)
- [5]新疆东天山彩珠山自然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D]. 杜尚泽. 吉林大学, 2021(01)
- [6]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研究进展[J]. 李顺庭,龙灵利,王宁. 矿产勘查, 2021(04)
- [7]中国及境外天山铅锌成矿作用与找矿方向[J]. 高荣臻,薛春纪,满荣浩,代俊峰,赵晓波,赵云,亚夏尔·亚力坤,Bakhtiar NURTAEV,Nikolay PAK,莫宣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21(01)
- [8]东天山重要成矿区带、成矿系统与成矿规律[J]. 张连昌,董志国,陈博,张新,张帮禄,朱明田,计文化,冯京.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21(01)
- [9]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带中康古尔金矿床成因的再认识[J]. 杜尚泽,张元厚,杨万志,文斌,王鹏. 矿床地质, 2020(06)
- [10]论沉积盆地内成岩相系划分及类型[J]. 方维萱. 地质通报,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