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吾尔语中词的重叠(论文文献综述)
姑丽那尔·买合木提[1](2021)在《现代维吾尔语喀群话的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维吾尔语方言分为中心方言、罗布方言与和田方言等三大方言。近几年来,由于现代媒体等外部因素的强烈影响下,维吾尔语方言土语正日益丧失其独有特点,趋于被标准语同化。喀群话属维吾尔语中心方言莎车土语,主要分布于莎车县喀群乡及其周围的区域。喀群乡地处昆仑山脚下、叶尔羌河出山处,地形险要。自然环境的恶劣限制了当地人与外地的来往,该土语很少受到外地的影响,因此语言中保留的古代成分较多。除此之外由于喀群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浓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方言土语的特有词汇。喀群话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具有跟维吾尔语标准语及其它方言土语不同的特点。因此及时对喀群话进行语言调查、对其进行记录与描写对方言土语的保留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运用田野语言学及方言学的相关理论,借鉴国内外学者们对维吾尔语方言的相关研究成果,在通过田野调查所获的第一手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对维吾尔语喀群话进行系统地分析与描写,归纳其与维吾尔语标准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的异同之处。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为正文,第三部分为结语,第四部分为附录,其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喀群乡概况、喀群话简介、喀群话的国内外研究情况、选题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调查地点与发音合作人简况、本文所使用的符号等。正文由第二章到第四章组成。第二章主要探讨喀群话的语音特点,对喀群话的元音和辅音分别进行分析和描写,讨论元音和辅音在语流中的种种音变现象;第三章讨论喀群话的词汇特点,对喀群话词汇与现代维吾尔标准语词汇进行共时比较,重点介绍喀群话中的特有词,分析喀群话词汇的来源,除此之外还论述喀群话词汇的文化内涵和词汇结构;第四章为喀群话的语法特点。由于喀群话在语法上跟现代维吾尔标准语基本一致,因此该论文只涉及到喀群话独有的语法特点。结语部分在前三章对喀群话语音、词汇、语法特点的描写与分析的基础上,对喀群话主要特点进行总结,并提出对有些问题的展望。附录部分包括通过田野调查搜集到的长篇语料、喀群话词汇表等。
祖力皮亚·买买提明[2](2021)在《论现代维吾尔语词的兼类问题 ——以现代汉语兼类词为参照》文中研究指明迄今为止的相关研究表明汉语和维吾尔语中同样存在静词与静词之间、静词与虚词之间或者虚词与虚词之间互相兼类的现象。所谓词的兼类现象指的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出现的一个词,在同形同音、意义有关联的条件下,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类的主要语法功能的现象。我们可以把这一类词称之为“兼类词”(英:Multi category words;维:qo∫umt∫ε tyrkymlyk s(?)z)。维吾尔语是以形态变化为主要语法手段的语言,而汉语恰恰相反,汉语是以语序和虚词为主要语法手段的语言①,不大用形态。虽然汉语和维吾尔语是语法表达手段不同的两种语言,但两者都同样存在着词的兼类现象。既然两种语言都存在词的兼类现象,说明两者之间肯定有某方面的共同之处。由于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兼类词的研究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研究方法等方面成果都比较多。而维吾尔语语法研究中关于词的兼类现象的研究成果为数不多,从以往的研究内容来看,运用的研究理论框架基本相似,需要更一步的探索。虽然汉语和维吾尔语词的兼类现象有些相似点,但大体来看仍存在很多不同点,进行对比比较困难。因此本文试图以现代汉语兼类词研究为参照,主要探究现代维吾尔语词的兼类现象并结合词典与一些文学作品中的实际例子,总结出维汉兼类词各自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从这种新的研究角度来研究,对维吾尔语兼类词研究理论的完善有所增益。本文内容由以下五章、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阐述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使用的研究理论及方法。其次,运用用文献研究法、统计法及归类法,对到目前为止维汉兼类词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及分类分析,对研究内容、研究进展、观点上的异同点及存在问题等内容进行概述。最后提供本文的语料来源,使用的转写符号、缩略语等内容。第二部分是二、三、四章的正文部分为本文的主体。第二章结合前人的研究理论提出兼类词的定义、判定标准、形成的原因及兼类词与同形词、词类活用的区别等内容。第三章是实词的兼类,结合各类词典和文学作品中搜集到的语料,以词的形态变化、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为判定标准,对维吾尔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拟声词的兼类现象,汉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的兼类现象进行分析及解释。第四章是虚词兼类词,主要探讨维吾尔语连词的兼类现象和汉语拟声词、介词的兼类现象。第三部分第五章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部分,对前面其他章节中阐述的内容进行梳理及概括。总结汉语和维吾尔语兼类词各自的特点及异同点。
唐小雪[3](2021)在《汉维词语的人机翻译对比研究 ——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机器翻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汉维翻译中,在翻译界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本论文以公开发行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卷一、卷二)原文及维吾尔语版人工译本、在线翻译后的机器译本共三个文本,借Ant Conc3.5.8(windows)、Em Editor等软件工具,建立三语平行语料库并获取语料数据,通过分析人机两个维译本的语料数据,进行基于词语的人机翻译对比研究,一方面考察汉维语词类的人机翻译情况,一方面为汉维机器翻译提供改进意见,以期汉维机器翻译在未来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全文共分为六部分,引言介绍选题相关情况,并对现有机器翻译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综述。第一章是语料库的研制及数据分析,包括类符/型符、词性分布、词频以及平均句长,以此总结译本词汇特征。第二章从实词和虚词中挑选占比最大的8个词类,通过数据分析并结合实例探讨人机译本的翻译情况。第三章是以前文的数据作为支撑发现人机翻译在词语翻译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语选择、词语形态及词类范畴三个方面。第四章是对机器翻译问题进行的探讨,总结出机器翻译具有过译、欠译、词序错误、选词错误及词形变化错误这5种错误类型,并根据本文反映出的问题为未来机器翻译提供了几点优化建议。结论部分概括总结全文。
黎顺[4](2021)在《现代汉语方式词维译研究》文中认为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只能作状语修饰动词或者动词性短语的词,它们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或状态,本文称之为方式词,这类词能够使文章的语言更加丰满,意义突出,形式更加完整。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大量方式词及其用例进行梳理发现,方式词主要表动作进行的状态方式以及动作行为发出者的情态等意义,根据方式词该特征,本文首先考察了方式的语义、语法、语用等使用情况,在对方式词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重点考察现代汉语方式词在维吾尔语中的翻译对应情况,在此部分中,本文根据方式词的语义特征,分别从状态、情态、方式类三个方面进行翻译的考察。在考察过程中本文从方式词的语义层面细致考察了方式词的翻译情况,并对同类语法构成的方式词进行归类分析然后进行了翻译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翻译规律。本文在句法功能和语义对等理论的基础下考察方式词翻译,并从深层次探讨了方式词翻译遵循的翻译理据,认为方式词在维译过程呈现两种理据:自身语义理据以及句法功能理据,通过对汉语方式词翻译理据的考察,较为全面地归纳了汉语方式词翻译时的外在和内在因素,以期为研究特殊语义词类的翻译方法提供一定的借鉴。
李春燕[5](2021)在《现代汉语全量范畴的维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根据现代汉语全量范畴的语义类型将其分为了四类,即全指全量、任指全量、逐指全量以及极指全量,并对各类进行了分段描述,描述其各自的特点,同时简介了现代汉语全量范畴的语义特征。根据对语料的观察,本文发现,汉语的全量范畴标记在维吾尔语中的翻译对应是有一定基础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全量范畴标记词与维吾尔语全量范畴标记词出现没有一一对应的现象,因此我们依据全量范畴的四类语义类型,在总结了它们相关的词汇形式、句法结构的基础上,分别描述了不同类型全量范畴表达的维译情况,并发现这种不对应关系包括不同类型的全量之间的形式转换,表达形式的混用意义转换。为进一步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本文对全量范畴的不同维译方法进行了归纳分类,解释了汉维翻译出现对应不一致的情况时,应该如何处理。研究最后,本文对全量范畴相关维译方法进行了总结,将其分为:标记直接对应法和省略标记翻译法这两个大的类别。标记直接对应法分为一致标记对应和改变标记对应,省略标记翻译法分为全指全量的非全量转译法、逐指全量的非全量转译法以及任指全量的非全量转译法。此外还总结归纳出该类句子在具体表达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些维译技巧,主要有引申译法、篇章衔接译法、反向译法,这使全量范畴的维译更具操作性,为全量范畴的维译及其丰富相关翻译理论奠定了基础。
姚家兴[6](2021)在《西部裕固语的对偶双部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偶双部词是西部裕固语词汇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从构成方式来看,西部裕固语对偶双部词可分为语义聚合类和语音聚合类两大类型,其中语音聚合类包括重叠式和谐音式两种模式。除虚词外,大部分实词均可由对偶双部式构词法构成,重叠式和谐音式的对偶双部词是摹拟词主要的构成手段。相较于古代文献语言,西部裕固语中的谐音式对偶双部词种类更加丰富,语音交替现象更为复杂,广泛在群众口语及口头文学作品中流传。
沙吉旦木·艾则孜[7](2020)在《汉语人体成语维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很重要的一类用语,是语言中的宝库。成语能体现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特征。汉语成语底蕴深厚,数量庞大,其中就有很多成语带有人体部位。由于不同民族在不同生活环境下使用的语言也不同,因此带有人体部位的成语所蕴含的意义和用法就有很大的差异。人类各种语言中都有相应的表示器官和部位的名词,人体部位成语无论在汉语中还是在维吾尔语中都很常见。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最初用以自己最熟悉的身体器官和部位投射到未知的目标上,通过丰富的联想来进行构词。人体各部位和器官都能构成丰富多彩的成语,这是人们观察自然,认识自身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体成语反映了人们的智慧,是语言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史、社会史和精神世界的最佳展现形式。本文以《汉维成语词典》(2000年版)为研究范围,对人体成语做了全面的整理统计,共整理出来的以含有头部类、躯体类、内脏类等三大类身体部位的1015条人体成语作为研究语料,以《水浒传》、《红楼梦》两大名着维译本中的人体成语为实例,以所学的现代翻译理论知识为手段,运用对比语言学方法,通过例证分析,对汉语人体成语维译原则和维译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探讨成语的活用及其翻译。本文主要由五个章节组成,包括绪论、正文、结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阐述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其次对相关论文的研究状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本文中涉及的人体成语范围进行了界定。界定出人体成语包含头部类、躯体类、内脏类等三大类,最后对所收集到的人体成语进行了统计。第二部分是正文,正文分为三章。根据汉语人体成语的语法关系分析了人体成语的结构类型并概述了主要运用的修辞格。从认知语言学和翻译学的角度入手,对汉语人体成语的维译原则和维译方法进行深入分析,以《水浒传》、《红楼梦》维译本为例,指出汉语人体成语的维译原则是“忠实原文、保持风格”,并具体分析汉语人体成语维译中采用的直译、意译、借用、仿译和缩译等几种常用的翻译方法。在此之后,再从成语的活用入手,实证分析具体对应的成语活用及其翻译。第三部分是结论,对本论文研究工作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忠实内容、保持风格”的原则,正确理解人体成语的意义,充分考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采用灵活的翻译方法来翻译人体成语。
阿卜杜外力·柯尤木(Abduwali Qiyum)[8](2020)在《阿里希尔·纳瓦依《少年的奇思》((?))的名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察哈台维吾尔语是从14世纪中至20世纪初生活在我国新疆和中亚地区的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等众多民族共同使用过的语言。使用察哈台语着述的好多文学和历史以及其它领域的着作流传至今,这为研究当时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察哈台维吾尔语作为古代维吾尔语的延伸,又是现代维吾尔语的前身,也可以说是在维吾尔语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学习并深入研究察哈台维吾尔语对研究现代维吾尔语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而这种变化是我们发现和挖掘语言的语法演变规律的视角之一。察哈台维吾尔语在整个维吾尔语言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语音、词汇和形态方面非常发达。因此,语言方面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探讨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察哈台维吾尔语也开始在国内外陆续有学者进行分析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绩,这些研究大都是从文学、哲学、历史、文化等方面着手,语言方面的研究确实较少,需要进行系统地研究。名词是语言中的基本词类之一,本论文选择维吾尔文学发展史上着名的思想家和诗人阿里希尔·纳瓦依(1441-1501)在1491-1498年间用察哈台维吾尔文写成的着作《少年的奇思》(??RāY?BU?-????R)的抄本—根据民族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的书籍为语言材料,描述在此着作中构成名词的附加成分、名词的分类、构成和形态特征,运用形态学研究和历史比较学的研究方法,细致地分析名词的格范畴、领属、数范畴与语言特点,以便更好地展现出纳瓦依的语言艺术,这将助于人们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纳瓦依的语言艺术,最终体现出察哈台维吾尔语在15世纪的语言特点。同时,本论文为此研究今后的察哈台维吾尔语更深层次的语言研究提供一个基础平台。着作《少年的奇思》是四个诗集合并而成的《四卷诗大全》其中的第一个诗集共840首诗。纳瓦依作品中作为一名思想家,展现了自己代表时代的先进思想、感情和愿望,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展现了纳瓦依诗歌的无限魅力。《少年的奇思》包含的内容丰富、形象鲜明、形式多样、语言流畅,无论是哪个方面都达到了那个时代的一流水平,因而被奉为文学史上抒情诗的典范。察哈台维吾尔文《少年的奇思》的手抄被发现以来,国内外至今尚未有学者对其语言方面进行过相关研究。因此,本论文对《少年的奇思》中构成名词的附加成分、名词的分类、构成和形态特征为重点进行了初步地分析和研究。本文总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阐述了着作《少年的奇思》、作者生平和文献综述以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除此之外,着作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准备工作以及本文所使用转写字母对照表等。第二章专门研究着作《少年的奇思》中构成名词的附加成分,主要是由名词构成的附加成分、由形容词构成的附加成分和由动词构成的附加成分等方面举例说明,同时对比分析现代维吾尔语的附加成分。着作中的附加成分具有双重性一既有屈折语的特征,又有粘着语的特征,附加成分具有前移性。附加成分具有叠用性,不仅同一类型的附加成分可以叠用,而且多种的附加成分也可以同时出现,附加成分中前缀比较少、后缀很多,构词附加成分可以构成新词、可以改变词义、可以改变词类,同样也可以与词根或词干连接。这说明了黏着语中词根前后缀接词缀可构成新词,以期为维吾尔语的附加成分研究提供了借鉴。第三章介绍了着作《少年的奇思》中名词的分类及构成特点。着作中的名词按其所指事物的不同,可分为普通名词、专有名词、实体名词、非实体名词、泛指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亲属称谓名词和身体器官名词等,着作中的名词还根据其构成方式分为单纯名词、派生名词和复合名词,同时进行了举例分析。第四章中对着作《少年的奇思》中出现的名词类词语的形态研究从“数范畴”、“属范畴”和“格范畴”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陈述,属范畴、数范畴和格范畴的附加成分一般在句子或词组中体现词与词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构形附加成分的语言特征。它们的附加成分主要连接在词的末尾,其后不能再缀加其他的附加成分了,可以说“词尾”为构形附加成分。并且这些附加成分在维吾尔语语法中,因它们完全具备上述功能,一直被人们当做构形附加成分看待,这一点从上面例子中可以看出来。同时展现出了察哈台维吾尔语在从属范畴、数范畴、格范畴方面的典型特征。第五章总结与展望部分主要阐述了此着作的研究价值,着作在语音学、句法学及其察哈台维吾尔语名词的有定与无定方面还有继续研究的必要性,从而进一步阐明了本研究的意义。察哈台维吾尔语无论是语音、词汇和语法,还是句法和句子都很发达的。这些语音、词汇、语法、句法和句子的系统研究,同时与其他的着作和文献语言对比起来进行的比较研究,为研究察哈台维吾尔语以及现代维吾尔语的历史演变过程是非常值得和有必要的。除此之外,名词的有定与无定不仅存在于察哈台维吾尔语中,同样存在于其他亲属语言和无冠词的非亲属语言中,因此该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在附录中提供了本人整理的小词典和词汇表。通过丰富的词汇资源,综合分析了语言使用,增加了原文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同时,察哈台维吾尔语中名词的语言特点证明了维吾尔语的语言活力。
王子亮[9](2020)在《维汉触觉形容词对比研究》文中提出触觉形容词属于感觉形容词的一种。汉语触觉形容词根据王安节,周殿龙主编的《形容词分类词典》分为肤感形容词、口感形容词和体感形容词。选取的研究对象是维汉中常用的肤感形容词。本文以对比语言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从构成特点、语义和语法特征的角度,在共时层面上对维汉触觉形容词进行对比和分析。全文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简要介绍感官词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触觉形容词研究范围作出了限定。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维汉触觉形容词的分类构成特点,并对选取的基本形容词的数量进行了分析对比。第三部分主要对比了维汉触觉形容词的语义部分。对比分析了维汉触觉形容词的基本义和引申义,并将维汉触觉形容词的隐喻模式进行了对比。维汉触觉形容词部分基本义有所不同,引申义方面维汉触觉形容词没有完全对应的部分。二者词汇隐喻义的丰富性差异较大,但就从隐喻投射的目标域来看,基本集中在情感域、心理域、社会生活域、生理域当中。第四部分对比了维汉触觉形容词的句法功能,分析了维汉触觉形容词充当句子成分的异同点和搭配功能的异同。维汉触觉形容词大部分可以作定语和谓语,还有一些可以作主语、状语、宾语,汉语触觉形容词还可以作补语。第五部分是结语。这部分对本文做概括和总结,指出本文的不足,并提出以后研究的方向。
袁耀辉[10](2019)在《《通俗常言疏证》及其所录通俗词语研究》文中认为《通俗常言疏证》是近代一部收集资料丰富的民俗语言珍惜文献,按内容分为四十卷,包括重复记录共计5978条,具有重要的语言学研究价值。目前,以《通俗常言疏证》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并不多见,缺乏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研究。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词汇学和民俗语言学的视角对该书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通俗常言疏证》主要通过列书证的方式以考证当时的“通俗常言”,为我们进行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熟语以及俗语词研究留下了珍稀的文本。书中还辑录了在我们今天看来熟语性程度不强的结构成分。论文在行文中采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分类的方法以及列疏证的研究方法,力图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通俗常言”进行直观具体地解读。民俗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是指导论文研究的基本理论,同时参考词汇学、民俗学、词典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研究现状、选题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进行了介绍。正文部分共计七章。第二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进行概述。第一节主要对该书作者孙锦标生平及学术成就进行介绍。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编纂体例进行介绍。第三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训释方式进行介绍。第四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引证文献进行分析。第五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词条特征进行阐述。第六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与明清俗语辞书的关系进行阐述。第三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概貌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从来源上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进行考察。第二节主要从内容上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进行考察。第三节主要从音节上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进行考察。第四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俗语词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俗语词的概念进行阐述。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的词义类聚进行分析。第三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的构词法进行分析。第四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词源进行考释。第五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熟语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熟语的来源、品类和特点进行阐述。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成语进行研究。第三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谚语进行研究。第四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惯用语进行研究。第五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俗语进行研究。第六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歇后语进行研究。第七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格言进行研究。第六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特殊词语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特殊词语的结构类型进行分析。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特殊词语的语义进行分析。第七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新词新义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新词进行研究。第二节主要对新义进行研究。第八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研究价值进行分析。分两节。第一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语言学价值进行阐述。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文化学价值进行阐述。第九章为结语,主要对论文研究的内容、创新之处、研究的不足以及后续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阐述。
二、维吾尔语中词的重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维吾尔语中词的重叠(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维吾尔语喀群话的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喀群乡概况 |
一、人文地理概貌 |
二、“喀群”地名含义 |
三、历史沿革 |
第二节 喀群话简介 |
第三节 喀群话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 |
二、国内研究 |
三、喀群话归属问题研究 |
第四节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六节 调查信息及发音合作人简况 |
一、调查信息 |
二、发音合作人信息 |
第七节 本文中所使用的转写符号及略语表 |
第二章 语音 |
第一节 音位系统 |
一、元音音位 |
二、辅音音位 |
第二节 语音和谐 |
一、词干内元音和谐 |
二、词干与词缀间和谐 |
第三节 语音变化 |
一、语音弱化 |
二、语音脱落 |
三、语音增加 |
四、语音交替 |
五、语音同化 |
六、语音换位 |
第三章 喀群话词汇特点 |
第一节 喀群话词汇与现代维吾尔标准语词汇的共时比较 |
一、与标准语有语音差别的词 |
二、与标准语异音同义的词 |
三、与标准语同音异义的词 |
四、词义范围与标准语有差别的词 |
五、喀群话中的特有词 |
第二节 喀群话词汇来源分析 |
一、维吾尔语喀群话中的古代词汇 |
二、借词 |
第三节 喀群话词汇结构 |
一、根词 |
二、派生词 |
三、合成词 |
第四节 喀群话词汇的文化内涵 |
一、地方文化词汇 |
二、地名词汇 |
三、亲属称谓语 |
四、饮食文化相关的词汇 |
五、布料与服饰词汇 |
六、有关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词汇 |
第四章 喀群话语法特点 |
第一节 名词 |
一、数范畴 |
二、领属人称范畴 |
三、格范畴 |
第二节 形容词 |
第三节 代词 |
一、指示代词 |
二、疑问代词 |
三、集合代词 |
第四节 副词 |
一、时间副词 |
二、情状副词 |
三、程度副词 |
第五节 量词 |
第六节 动词 |
一、动词的语态 |
二、动词的式和时 |
三、体助动词 |
四、静词性动词 |
第七节 连词 |
第八节 语气词 |
第九节 感叹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喀群话长篇语料 |
附录Ⅱ 喀群话词汇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论现代维吾尔语词的兼类问题 ——以现代汉语兼类词为参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目的及意义 |
一、选题目的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理论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维汉兼类词的研究现状 |
一、维吾尔语兼类词的研究综述 |
二、汉语兼类词的研究综述 |
三、维汉语兼类词对比研究综述 |
第四节 语料来源与使用的转写符号 |
一、语料来源 |
二、本文使用的转写符号 |
第二章 兼类词概述 |
第一节 兼类词的定义与兼类词形成的原因 |
一、兼类词的定义 |
二、兼类词的成因 |
第二节 兼类词的判断标准与辨析 |
一、兼类词的判断标准 |
二、兼类词的辨析 |
第三章 实词的兼类 |
第一节 名词的兼类 |
一、维吾尔语名词的兼类 |
二、汉语名词的兼类 |
第二节 动词的兼类 |
一、维吾尔语动词的兼类 |
二、汉语动词的兼类 |
第三节 形容词的兼类 |
一、维吾尔语形容词的兼类 |
二、汉语形容词的兼类 |
第四节 副词的兼类 |
一、维吾尔语副词的兼类 |
二、汉语副词的兼类 |
第五节 其他词的兼类 |
一、数词的兼类 |
二、维吾尔语量词的兼类 |
三、代词的兼类 |
四、拟声词的兼类 |
第四章 虚词的兼类 |
第一节 维吾尔语连词的兼类 |
第二节 汉语介词的兼类 |
第五章 结语 |
一、维吾尔语兼类词的基本特点 |
二、汉语兼类词的基本特点 |
三、最后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汉维词语的人机翻译对比研究 ——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创新之处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平行语料库的建立及数据分析 |
第一节 版本选择 |
一、汉语版本 |
二、维语译本 |
第二节 平行语料库的对齐与研制 |
第三节 平行语料库的检索分析工具简介 |
第四节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语料库数据分析 |
一、类符/形符比(TTR) |
二、词性分布 |
三、词频 |
四、平均句长 |
小结 |
第二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各类词语的人机翻译对比 |
第一节 实词的人机翻译对比 |
一、汉维实词翻译问题概述 |
二、各类实词的人机翻译对比探讨 |
(一)名词 |
(二)代词 |
(三)动词 |
(四)形容词 |
小结 |
第二节 虚词的人机翻译对比 |
一、汉维虚词翻译问题概述 |
二、各类虚词的人机翻译对比探讨 |
(一)介词 |
(二)副词 |
(三)助词 |
(四)连词 |
小结 |
第三章 汉维词类人机翻译的共性与差异 |
第一节 人机翻译的共性 |
第二节 人机翻译的差异 |
一、人机译本词语选择的差异 |
二、人机译本词语形态的差异 |
三、人机译本词类范畴差异 |
小结 |
第四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机器翻译问题探讨 |
第一节 机器翻译中的错误分析 |
一、过译 |
二、欠译 |
(一)隐化 |
(二)漏译 |
(三)缺失适应维语语法结构的词语 |
(四)缺失习惯性词语 |
三、词序错误 |
四、选词错误 |
五、词形变化错误 |
第二节 机器翻译的整体性效果评价 |
第三节 未来机器翻译工作的建议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致谢)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4)现代汉语方式词维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现代汉语状态类方式词维译探析 |
第一节 动作声貌类方式词维译 |
第二节 比况比喻类方式词维译 |
第三节 延续类方式词维译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二章 现代汉语情态类方式词维译探析 |
第一节 情貌样态类方式词维译 |
第二节 意欲情态类方式词维译 |
第三节 小结 |
第三章 现代汉语方式类方式词维译探析 |
第一节 凭借/时机类方式词维译 |
第二节 协同/躬亲类方式词维译 |
第三节 频率/顺序类方式词维译 |
第四节 随手/随意类方式词维译 |
第五节 时空度量类方式词维译 |
第六节 其它方式类方式词维译 |
第七节 小结 |
第四章 方式词翻译的理据考察 |
第一节 方式词自身的语义理据 |
一、方式词词义具体-抽象翻译理据 |
二、方式词语义指向理据 |
第二节 方式词维译的功能理据 |
第三节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5)现代汉语全量范畴的维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综述 |
(一)全量范畴表达的总体研究 |
(二)全量范畴表达的子类研究 |
三、研究目的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六、语料来源 |
第一章 汉语全量范畴探讨 |
第一节 现代汉语全量范畴概述 |
第二节 全量范畴子类探讨 |
一、全指全量 |
二、任指全量 |
(一)词汇表达形式 |
(二)句法表达形式 |
三、逐指全量 |
(一)词汇表达形式 |
(二)构形重叠 |
四、极指全量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汉语全量范畴的维译 |
第一节 全指全量的维译 |
第二节 任指全量的维译 |
一、词汇表达形式 |
(一)“任何”类任指形式的维译 |
(二)“随”类任指形式的维译 |
二、句法表达形式 |
(一)“疑问代词+都/也”的维译 |
(二)“无条件关联词词+疑问代词”形式的维译 |
(三)“疑问代词+反问句”的维译 |
第三节 逐指全量的维译 |
一、逐指全量限定词语表示全量的翻译 |
(一)“每”的维译 |
(二)“各”的维译 |
二、构形重叠的维译 |
(一)名词重叠表全量的维译 |
(二)数词重叠表全量的维译 |
(三)量词重叠表全量的维译 |
(四)数量词重叠表全量的维译 |
第四节 极指全量的维译 |
第五节 无标记全量的维译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汉语全量范畴维译方法多维探讨 |
第一节 标记直接对应法 |
一、一致标记对应 |
二、改变标记对应 |
第二节 全量标记省略翻译法 |
一、全指全量的非全量转换翻译 |
二、逐指全量的非全量转换翻译 |
三、任指全量的非全量转换译法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致谢)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6)西部裕固语的对偶双部词(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部裕固语对偶双部词的类型 |
(一)语义聚合类对偶双部词 |
(二)语音聚合类对偶双部词 |
二、西部裕固语对偶双部词的词性 |
三、西部裕固语对偶双部词的特点 |
(一)对偶双部词的结构特点 |
1. 一些重叠式对偶双部词需借助形态附加成分构成 |
2. 一些对偶双部词中的语素没有实义且不能单用 |
(二)对偶双部词的语音特点 |
(三)对偶双部词的表义特点 |
(四)对偶双部词词素语序的限制条件 |
四、西部裕固语对偶双部词的功能 |
(一)转变词义构成新词 |
(二)转变词性构成新词 |
五、西部裕固语对偶双部词的历时演变 |
六、小结 |
(7)汉语人体成语维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 |
一、选题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相关的研究综述 |
一、概念的界定 |
二、汉维人体成语研究综述 |
第四节 语料来源和转写符号 |
一、语料来源 |
二、转写符号 |
第二章 人体成语的特点 |
第一节 人体成语语法结构特点 |
一、联合结构 |
二、偏正结构 |
三、动宾结构 |
四、主谓结构 |
五、连谓结构 |
第二节 人体成语修辞特点 |
一、比喻 |
二、夸张 |
三、对比 |
四、对偶 |
五、借代 |
第三章 汉语人体成语维译原则和方法 |
第一节 汉语人体成语维译原则 |
一、有效性原则 |
二、风貌保留原则 |
三、接受性原则 |
四、美学保留原则 |
五、同质变通原则 |
第二节 汉语人体成语维译方法 |
一、直译法 |
二、意译法 |
三、借用法 |
四、仿译法 |
五、缩译法 |
第四章 文学作品中人体成语对应翻译及活用 |
第一节 同一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翻译 |
一、表达不同意义的同一成语的不同译法 |
二、表达相同意义的不同成语的翻译 |
第二节 文学作品中人体成语的活用 |
一、成语形式的改变 |
二、成语意义的改变 |
三、成语形式和意义同时改变 |
第三节 人体成语的活用及其翻译 |
一、抽换及其翻译 |
二、增添增减及其翻译 |
三、易序及其翻译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阿里希尔·纳瓦依《少年的奇思》((?))的名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着作《少年的奇思》与作者 |
1.1.1 着作《少年的奇思》的简介 |
1.1.2 阿里希尔·格雅斯丁·纳瓦依生平及其重要创作经历 |
第二节 《少年的奇思》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国内纳瓦依学研究 |
1.2.2 国内察哈台维吾尔语名词研究 |
1.2.3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三节 《少年的奇思》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3.3 研究方法与准备工作 |
1.3.4 本文所使用转写字母对照表 |
第二章 着作《少年的奇思》中构成名词的附加成分研究 |
第一节 《少年的奇思》中由名词构成名词的附加成分 |
第二节 《少年的奇思》中由形容词构成名词的附加成分 |
第三节 《少年的奇思》中由动词构成名词的附加成分 |
第三章 着作《少年的奇思》中名词的分类及构成研究 |
第一节 《少年的奇思》中名词的分类 |
3.1.1 普通名词 |
3.1.2 专有名词 |
3.1.3 实体名词 |
3.1.4 非实体名词 |
3.1.5 泛指名词 |
3.1.6 时间名词 |
3.1.7 方位名词 |
3.1.8 身体器官名词 |
第二节 《少年的奇思》中名词的构成方式 |
3.2.1 单纯名词 |
3.2.2 派生名词 |
3.2.3 复合名词 |
第四章 着作《少年的奇思》中名词的形态研究 |
第一节 《少年的奇思》中名词类词语的数范畴研究 |
4.1.1 单数和双数形式 |
4.1.2 名词复数的历史演变 |
4.1.3 复数形式与使用特点 |
第二节 《少年的奇思》中名词类词语的领属范畴研究 |
4.2.1 第一人称 |
4.2.2 第二人称 |
4.2.3 第三人称 |
第三节 《少年的奇思》中名词类词语的格范畴研究 |
4.3.1 主格 |
4.3.2 领属格 |
4.3.3 宾格 |
4.3.4 与格 |
4.3.5 从格 |
4.3.6 时位格 |
4.3.7 相似格 |
4.3.8 范围-特征格 |
4.3.9 界限格 |
4.3.10 量似格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着作的研究价值 |
一、附加成分的写法不同 |
二、借词的写法不同 |
第二节 着作需要几个方面进一步研究 |
一、语音学方面 |
二、句法学方面 |
第三节 着作中名词的有定与无定研究 |
一、亲属语言名词的有定与无定 |
二、有定与无定的体现手段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小词典 |
词汇表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参加的科研项目清单 |
致谢 |
(9)维汉触觉形容词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综述 |
(一)触觉形容词的语义研究 |
(二)触觉形容词的对比研究 |
(三)触觉形容词的句法研究 |
(四)触觉形容词的翻译研究 |
二、选题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
选题目的 |
选题意义 |
创新之处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四、触觉的界定 |
五、研究对象 |
六、语料来源 |
第一章 维汉触觉形容词的结构类型对比 |
一、维吾尔语触觉形容词的结构类型 |
(一)单纯词 |
(二)合成词 |
复合式 |
附加式 |
(三)重叠式 |
二、汉语触觉形容词的结构类型 |
(一)单纯词 |
(二)合成词 |
复合式 |
附加式 |
(三)重叠式 |
三、维汉触觉形容词构词法异同 |
第二章 维汉触觉形容词整体构成数量对比 |
第三章 维汉触觉形容词语义对比分析 |
一、维汉触觉词的基本义 |
(一)维吾尔语触觉形容词的基本义 |
(二)汉语触觉形容词的基本义 |
(三)维汉触觉形容词基本义的异同 |
二、维汉触觉词的引申义 |
(一)维吾尔语触觉形容词隐喻映射分析 |
(二)汉语触觉形容词隐喻映射分析 |
(四)维汉触觉形容词隐喻模式对比分析 |
(三)维汉触觉形容词引申义对比分析 |
第四章 维汉触觉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对比 |
一、维吾尔语触觉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
二、汉语触觉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
三、维汉触觉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异同 |
第五章 结语 |
一、结论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10)《通俗常言疏证》及其所录通俗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现状 |
1.2 选题缘起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相关说明 |
第二章 《通俗常言疏证》概述 |
2.1 孙锦标生平与学术成就 |
2.2 《通俗常言疏证》编纂体例 |
2.3 《通俗常言疏证》训释方式 |
2.4 《通俗常言疏证》引证文献 |
2.5 《通俗常言疏证》词条特征 |
2.6 《通俗常言疏证》与明清俗语辞书 |
2.7 小结 |
第三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概貌 |
3.1 从来源上看《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 |
3.2 从内容上看《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 |
3.3 从音节上看《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 |
3.4 小结 |
第四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上)——俗语词 |
4.1 俗语词概述 |
4.2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词义类聚 |
4.3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构词法 |
4.4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词源考释 |
4.5 小结 |
第五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中)——熟语 |
5.1 熟语的来源、品类和特点 |
5.2 《通俗常言疏证》成语研究 |
5.3 《通俗常言疏证》谚语研究 |
5.4 《通俗常言疏证》惯用语研究 |
5.5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研究 |
5.6 《通俗常言疏证》歇后语研究 |
5.7 《通俗常言疏证》格言研究 |
5.8 小结 |
第六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下)——特殊词语 |
6.1 《通俗常言疏证》特殊词语结构类型 |
6.2 《通俗常言疏证》特殊词语语义分析 |
6.3 小结 |
第七章 《通俗常言疏证》新词新义 |
7.1 《通俗常言疏证》中的新词 |
7.2 《通俗常言疏证》中的新义 |
7.3 小结 |
第八章 《通俗常言疏证》研究价值 |
8.1 语言学价值 |
8.2 文化学价值 |
8.3 小结 |
第九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通俗常言疏证》引用文献表 |
附录2 《通俗常言疏证》成语表 |
附录3 《通俗常言疏证》谚语表表 |
附录4 《通俗常言疏证》惯用语表 |
附录5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表 |
附录6 《通俗常言疏证》歇后语表 |
附录7 《通俗常言疏证》特殊词语表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维吾尔语中词的重叠(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维吾尔语喀群话的特点研究[D]. 姑丽那尔·买合木提. 中央民族大学, 2021
- [2]论现代维吾尔语词的兼类问题 ——以现代汉语兼类词为参照[D]. 祖力皮亚·买买提明. 中央民族大学, 2021
- [3]汉维词语的人机翻译对比研究 ——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例[D]. 唐小雪. 喀什大学, 2021(07)
- [4]现代汉语方式词维译研究[D]. 黎顺. 喀什大学, 2021(07)
- [5]现代汉语全量范畴的维译研究[D]. 李春燕. 喀什大学, 2021(07)
- [6]西部裕固语的对偶双部词[J]. 姚家兴.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01)
- [7]汉语人体成语维译研究[D]. 沙吉旦木·艾则孜.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8]阿里希尔·纳瓦依《少年的奇思》((?))的名词研究[D]. 阿卜杜外力·柯尤木(Abduwali Qiyum).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9]维汉触觉形容词对比研究[D]. 王子亮.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10]《通俗常言疏证》及其所录通俗词语研究[D]. 袁耀辉. 吉林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