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通网络“九五”发展概况

吉通网络“九五”发展概况

一、吉通网络“九五”发展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杨辉[1](2015)在《法定退休年龄延长对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现行退休制度及其关于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规定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为50周岁,并一直沿用至今。其制定依据是建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当时的人均预期寿命等。该制度的运行对中国老年人养老保障和老龄人口管理起到过积极且明显的作用,但自从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之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它的弊端和局限性就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偏低的法定退休年龄和不断提高的人口预期寿命、提前退休、退而不休的现象与劳动力供给造成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与人口老龄化之间的两个主要矛盾;另一方面,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主力军的知识型员工,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偏低以及退休年龄一刀切,造成就业年限与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职业生命周期和人力资本投入产出周期严重不匹配,导致激励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最终使得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失衡,大量的人才资源和人力资本被闲置和浪费,国家、社会和个人收益大大损失。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已正式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前提下,本文从延长退休年龄的各项政策效应中,将研究目光聚焦在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有效利用这一政策效应上,从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的视角出发,以人才激励、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本等为理论基础,构建分析框架,探究法定退休年龄延长对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产生的影响,发现延长退休年龄与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有效利用这一政策效应的内在关系,通过探索性的构建一套更为科学有效的知识型员工激励体系,作为两者之间的传导机制,激发企业和知识型员工的潜能,最终实现人力资源充分利用,人力资本贡献提升的良好结果,是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学术价值的。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文献综述;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对本文主题进行研究论述所基于的理论基础,并对文章中的一些核心关键概念进行厘清;第三章从五方面探讨了法定退休年龄延长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的影响;第四章以问卷调查、定量分析等方法,调查分析企业知识型员工对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激励因素重要性等的态度和评价;第五章对当前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在延长退休年龄影响下,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体系,发挥激励机制的良性传导作用,实现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充分利用这一积极的政策效应;第六章是主要结论和研究展望。

孙智[2](2010)在《合肥高新区用地规模与空间效益研究》文中提出合肥高新区,作为我国最早一批成立的高新区之一,自1991年正式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以来,历经了近20年的发展,已经完成了由“产业集群”向“产业主导”的“一次创业”,进入到了“二次创业”阶段,对于合肥高新区来说,是机遇也更是挑战,因此,我们应适时的对之前的发展做出评估和总结,以更好、更合理的迎接园区的“二次”发展。用地规模与空间效益,作为高新区发展的两大重要要素,历来是众多专家学者对高新区研究的重要领域,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理论研究中,却很少有学者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争取高的经济效益是我们发展高新区最原始的初衷之一,而用地规模则是高新区经济发展的土地承载容量,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天然的相关性。作为一名城市规划专业者,时常能听到、看到一些高新区用土地资源换经济效益的现象,令人痛惜,因为土地资源是有限宝贵的,尤其对我国这个人口大国而言!因此,本文以合肥高新区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和借鉴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石上,通过笔者的调查和走访,对合肥高新区的用地规模与空间效益,分别从总体和企业两个层次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分析,对合肥高新区的总体用地规模和对应用地规模面积上所产出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相关协调度调查;以基本用地规模、人均产业面积和企业投资密度三个衡量标准指标对合肥高新区内部分电子信息类企业的用地规模进行摸查。以空间效益的角度出发,对合肥高新区的用地规模的合理性进行客观的评价,以此判别其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程度。结合调查评价得出的结果,分别从土地的管理与开发体制,科研创新、产业发展等角度,分析当前合肥高新区就用地规模和空间效益方面存在的现状问题,最后,对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和对策。

李德明[3](2008)在《30年荣光--回首贵州通信业改革30年风雨与辉煌》文中提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掀开了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开放的序幕,贵州通信业也正是在这一充满勃勃生机和振兴希望的历史背景下开始了新的改革征途。30年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原邮电部、信息产业部的正确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贵州通信业全体职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集思广益的智慧和锐意进取的干劲谱写了一曲曲精彩的时代新乐章,贵州通信业精神风貌焕然一新,行业发展突发猛进,各项发展指标成百倍增长,通信服务惠及民生日渐凸显,其产业链的触角已经渗入社会各行各业,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支柱性的重要作用。

赵熠[4](2007)在《加速转型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政府经济职能是指政府所承担的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建设的功能,它是经济运行本身内生出来的对政府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政府的经济职能定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原来的“全能型”模式变为“效益型”模式。中国经济经过二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后,积累了不少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由于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不当。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进入了加速转型期,经济社会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特点。顺应加速转型期的特点,重新定位政府经济职能,成为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命题。本文运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方法,在对加速转型期新特点及现阶段中国政府经济职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政府在加速转型期内经济职能的定位提出自己的观点。本文认为,加速转型期政府经济职能应定位于: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符合的公共服务型财政体制;健全覆盖农村的社会保障体制;构筑经济安全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依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核心,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市化步伐等六个方面。

杨慧敏[5](2006)在《基于校园网的视频直播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以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浪潮,不但给现代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同时也给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计算机信息网络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组织,为广大教师学生提供网络化多媒体课件、信息交流平台、仿真教学系统和教学资源共享等。校园网作为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通用平台,为高等院校的信息交流与管理、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对基于校园网的视频直播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论文首先对校园网的概念、校园网的服务功能以及数字化校园概念进行阐述。由于流媒体传输技术是目前视音频数据在网络传输的重要技术之一,论文对流媒体的概念、流媒体的应用、流媒体系统组成、流媒体传输原理、流媒体的传输协议、流媒体的文件格式以及流媒体的平台等进行了研究。特别对流媒体的不同传输模式单播、广播和组播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其次,论文以五邑大学构建基于校园网的视频直播系统为背景,研究了基于校园网的视频直播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具体分析了五邑大学校园网的网络情况,给出了基于校园网的视频直播系统的设计规划,分析了系统的设备需求,包括数字摄录机、数字编辑录放机、视频非线性编辑计算机、视频直播工作站、视频发布服务器等设备。根据需求设计了合理的基于校园网的视频直播系统方案,具体给出了视频直播系统组建拓扑图、系统设备参数以及系统设置,并构建实现系统。同时,论文就系统在运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最后,论文对本次研究作了总结,对后续工作进行了展望。

刘春年[6](2005)在《电子政务发展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政务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均出现了迅猛发展的趋势。然而,综观国内外不同学科、各类流派学者的研究,笔者发现,目前有关电子政务发展的探讨仍停留在静态的模仿与移植阶段,缺乏对电子政务发展动态、系统的挖掘,研究成果则在泛化与具体化两个极端之间摇摆不定,难以形成对电子政务发展的理论指导。与此同时,政府信息化运动自兴起以来,其影响范围之广泛、变动程度之剧烈,在世界现代化变革史上十分罕见。在这种情况下,用孤立、静态的分析方法去考察电子政务的运行,则只适用于电子政务实施中一些短期的个别现象,而无力解释电子政务产生与发展的全部过程。 事实上,在复杂的管理组织和运营方式中研究电子政务发展问题,不是一个一般性的问题研究,而是整体中有个体,个体中有整体,个体与整体互相影响,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研究。所以电子政务发展问题的研究,从根本上说,要以集整体分析与个体分析、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于一体的制度个人主义方法论为基础,借用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分析方法,综合考察各国、各地区、各部门电子政务发展机制,这就相应奠定了本课题研究的立足点。 电子政务发展机制是指组成电子政务系统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推动整个系统从低级向高级、从初级电子政务向更高水平的电子政务发展的条件和功能,它存在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全过程。电子政务发展机制的基础是各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方式。在电子政务系统开放状态下,目标、动力、控制等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通过电子政务发展过程联系起来。 就内容而言,电子政务发展机制主要包括目标选择机制、动力机制与控制机制。 目标选择机制:电子政务发展目标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电子政务宏观目标指电子政务发展的导向性目标,其主要功能不在于为电子政务的建设提供可供操作的标准或模板,而在于为电子政务的建设提供航向或路标,为电子政务中观、微观目标的制定提供总的指导

王东方[7](2004)在《以小灵通案例研究中国制度企业家行为模式》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小灵通这一新兴的电信业务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为案例,详细探讨了以小灵通运营商管理者及设备供应商为主体构成的制度企业家在制度创新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并从中得出关于中国制度创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特点。小灵通是无线市话这一电信业务的商业名称,它是以日本的PHS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中国引进这种技术后,将其改造成为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无线市话具有有限的移动性,可以本地网范围内漫游使用,但在不同本地网间由于政策限制不能漫游使用。移动通信市场长期处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双寡头垄断之下,利润率较固定电话高出数倍,移动通信市场潜力巨大。对当时正为业绩增长乏力困扰的固定电话运营商中国电信而言这种收益是外部性的,小灵通的出现使固定电话运营商看到了外部性利润内部化的机会。在以固定电话运营商及UT斯达康中国公司总裁吴鹰为代表的制度企业家的努力下、在公众舆论及其他潜在获利者的压力下,信息产业部从不支持小灵通发展,特别是明确反对在大中城市发展小灵通,到最后不支持不干涉,并全面突破不允许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发展小灵通的政策底线,遍及全国各大中城市,并获得正式认可,标志着小灵通这一电信制度创新最终完成。通过对小灵通发展过程中制度企业家及潜在获利集团行为模式的分析,可以得出关于中国制度企业家行为模式及制度创新的以下几点结论:制度创新需要制度敏感性、创新及冒险精神并持之以恒;制度创新过程的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制度创新需要非公开试验新的制度逻辑;中国制度创新更多的依靠舆论的力量而非法律手段;中国制度创新的结果不具有普遍性。

方三乐[8](2003)在《我国移动电话业务资费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移动电话业务的发展经历了开拓、发展、普及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资费政策直接影响着业务的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价格杠杆调节作用。更重要的是,移动电话资费作为基础电信资费的一部分,涉及电信发展的资金需求、市场弹性和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对未来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文综合利用电信资费形成理论、规制经济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价格弹性理论,对国内外移动电话资费管制及运作模式、发展环境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研究,力图解决的问题是困扰我国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的核心问题。全文以“我国移动电话业务资费优化研究”立题,以“资费基本原理—国外资费管制及运作模式研究—国内资费管制及运作现状分析—加入WTO对我国移动电话及其资费产生的影响研究—国内资费管制及运作的优化对策研究”为主线。 本文在充分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移动电话资费管制办法、资费管制形成机制及资费监管机制的具体优化对策,并从运营成本管理、资费运作能力、资费决策机制、管理机制、资费竞争力及资费模式创新等角度提出对联通浙江分公司移动电话资费管理及运作的具体优化对策。

廖莎[9](2002)在《《案例》:广东省电信公司 ——建立科学的业务成本核算体系》文中认为我国的电信事业一直处于大发展的阶段,建设、发展是政府和企业的主要任务,内部管理跟不上发展步伐,基本上处于粗放型的经营管理阶段,而电信业务的特殊性,其成本的确定和核算往往难度很大,财务管理上基本没有详尽的专业核算体系,许多业务成本核算不清,因而要从现有企业的财务出发,详细区分各类业务成本有一定困难。所以,应当建立一套科学的业务成本核算体系,对各项业务的固定成本和可控成本支出进行具体核算和控制,以此作为制定资费和开展业务策略的基础。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中国电信面临的竞争环境、中国电信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提出广东电信本地网业务成本的测算办法,主要针对如何确定网络基本单元这个业务成本驱动因子,对目前的会计科目重新设计,提出建立电信业务成本核算体系的一些思路。本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案例描述,第二部分是案例分析。 本研究的结论是: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合理地寻找产生基本网络单元成本驱动因子来分摊成本费用,建立成本测算中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董学锋[10](2002)在《新时期中国电信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电信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尤其是近来随着网络经济的衰退,世界电信产业走向了百年不遇的低潮时期。然而,中国电信产业却是一个例外,目前中国的电信市场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较高的发展速度。今年中国已正式加入WTO,在未来的几年内中国的民族产业将面临一次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国家基础产业之一的电信产业势必也将面对来自国际电信市场的冲击。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市场考验,中国的电信产业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电信企业也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实力和丰富的经营管理与市场运营经验,但是由于我国的民族电信产业起步较晚,在技术上相对比较落后,因此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我国电信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本文较详细、客观的分析了我国电信产业的历史和现状,并在结合国际电信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尝试着对我国电信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加以客观的评述,并就我国电信产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二、吉通网络“九五”发展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吉通网络“九五”发展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法定退休年龄延长对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前言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延长法定退休年龄的文献综述
        1.3.2 关于知识型员工激励的文献综述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法思路和主要内容
        1.4.1 方法思路
        1.4.2 主要内容
2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人力资本理论
        2.1.2 激励理论
        2.1.3 职业生涯理论
    2.2 概念界定
        2.2.1 人口老龄化
        2.2.2 退休制度与法定退休年龄
        2.2.3 知识型员工
3 法定退休年龄延长对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当前退休年龄对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本的负面影响
    3.2 延长退休年龄对企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命周期的影响
    3.3 延长退休年龄对企业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本存量的影响
    3.4 延长退休年龄对企业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本质量的影响
    3.5 延长退休年龄对企业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本投入产出的影响
    3.6 延长退休年龄对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的影响
4 法定退休年龄延长对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影响的实证调查
    4.1 调查问卷设计思路
    4.2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4.3 问卷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
    4.4 问卷分析
        4.4.1 关于被调查对象对于延长退休年龄的态度和意愿调查分析
        4.4.2 关于被调查对象对于各项激励因素的重视程度调查
        4.4.3 关于被调查对象对于延长退休方式选择的调查
        4.4.4 综述
5 法定退休年龄延长影响下的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体系构建
    5.1 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
    5.2 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的原因分析
    5.3 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体系
        5.3.1 “金手铐”式的薪酬激励机制
        5.3.2 重视知识投资的培训激励机制
        5.3.3 多通道的晋升激励机制
        5.3.4 强调自我管理的工作激励机制
6 建议与研究展望
    6.1 建议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问卷调查
作者简历

(2)合肥高新区用地规模与空间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3.1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研究综述
        1.3.2 高新区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1.3.3 高新区用地规模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相关概念阐述及视角辨析
        1.4.1 相关概念阐述
        1.4.2 研究视角辨析
    1.5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合肥高新区发展概况
    2.1 合肥高新区的成立背景
    2.2 发展回顾
    2.3 经济及创新能力发展
        2.3.1 经济发展
        2.3.2 创新能力
    2.4 职能及产业定位
        2.4.1 职能定位
        2.4.2 产业定位
    2.5 合肥高新区用地规模与效益发展概况
        2.5.1、合肥高新区用地规模发展概况
        2.5.2、合肥高新区空间效益发展概况
第三章、合肥高新区总体用地规模及效益评价分析
    3.1 合肥高新区总体用地规模调查
        3.1.1 合肥高新区与国外高科技园区的用地规模比较研究
        3.1.2 合肥高新区与我国其他国家级高新区的用地规模比较研究
        3.1.3 简单小结
    3.2 合肥高新区总体空间效益调查
        3.2.1 单位空间效益对比研究
        3.2.2 综合空间效益对比研究
    3.3 合肥高新区空间效益与用地规模协调性评价
    3.4 小结及问题分析
        3.4.1、小结
        3.4.2、问题分析
第四章、合肥高新区企业用地规模调查分析
    4.1 企业基本用地规模调查
    4.2 人均产业用地面积调查
    4.3 企业投资密度调查
    4.4 小结及问题分析
        4.4.1、小结
        4.4.2、问题分析
第五章、提高合肥高新区空间效益的对策与建议
    5.1 政府由"管理"向"服务"角色转换
    5.2 建立土地规模与效益考核制度
        5.2.1 建立高效益招商门槛,严守入园标准
        5.2.2 对已投产企业建立土地利用考核制度,多手段挖潜土地资源
    5.3 提升园区的科技竞争力
        5.3.1 加强区域合作,整合区域资源
        5.3.2 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扶持力度
        5.3.3、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操作
第六章、结语
    6.1、总结与回顾
    6.2、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3)30年荣光--回首贵州通信业改革30年风雨与辉煌(论文提纲范文)

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邮电合营、经营体制改革探索启动发展期 (1978年~1998年)
    邮电分营、政企分开, 体制改革活力加快释放, 行业快速发展期 (1998年~2007年)
现代化通信网络四通八达
助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着
政府监管保障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4)加速转型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意义与现实背景
    1.2 政府经济职能研究的理论背景
    1.3 概念阐释
第2章 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的政府经济职能变迁
    2.1 中国经济转型背景的特殊性
    2.2 中国“渐进式”转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2.4 政府职能转变的近期进展
第3章 加速转型期需要政府经济职能创新
    3.1 加速转型期中国经济社会出现的新特征
    3.2 加速转型期的新特点要求政府经济职能进行转变
第4章 现阶段我国政府经济职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加速转型期政府经济职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对政府经济职能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5章 关于加速转型期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思考
    5.1 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制约因素分析
    5.2 加速转型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校园网的视频直播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基于校园网的视频直播系统的课题背景
        1.1.1 五邑大学20 周年校庆庆典会场直播需求
        1.1.2 五邑大学迎评促建的需求
    1.2 构建基于校园网的视频直播系统的总体目标
2 校园网
    2.1 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 简介
    2.2 校园网介绍
        2.2.1 校园网概念
        2.2.2 校园网的功能
    2.3 数字化校园
        2.3.1 数字化校园概念
        2.3.2 数字化校园的应用发展趋势
3 流媒体技术
    3.1 引言
    3.2 流媒体概念
    3.3 流媒体的应用
    3.4 流媒体系统组成
    3.5 流媒体传输原理
    3.6 流媒体传输协议
    3.7 流媒体的传输模式
        3.7.1 单播与广播
        3.7.2 组播(Multicast)
    3.8 流媒体文件格式
    3.9 有关流媒体平台
4 基于校园网的视频直播系统应用需求分析
    4.1 五邑大学现有网络环境分析
        4.1.1 形成了完整的校园网络环境
        4.1.2 五邑大学校园网组网方案
        4.1.3 五邑大学校园网应用情况
        4.1.4 五邑大学校园网建设管理模式
    4.2 基于校园网的视频直播系统应用规划
        4.2.1 网络直播
        4.2.2 校园新闻发布
        4.2.3 流媒体文件录制、保存
        4.2.4 直播节目无人值守定时录制和定时发布
        4.2.5 视音频课件的编辑和保存
    4.3 基于校园网的视频直播系统设备需求
        4.3.1 视频采集编辑系统
        4.3.2 视频直播工作站
        4.3.3 视频发布服务器
5 基于校园网的视频直播系统设计方案
    5.1 基于校园网的视频直播系统组建拓扑结构
    5.2 基于校园网的视频直播系统设备参数
        5.2.1 数字摄录机
        5.2.2 数字编辑录放机
        5.2.3 非线性编辑计算机
        5.2.4 视频直播工作站
        5.2.5 流媒体发布服务器
    5.3 系统设置
        5.3.1 安装Windows Media Services
        5.3.2 设置NOWSTREAM 的三种直播方式
6 基于校园网的视频直播系统应用问题分析
    6.1 系统测试运行中遇到的问题
    6.2 问题分析
    6.3 问题解决方案
        6.3.1 方案一
        6.3.2 方案二
        6.3.3 方案三
        6.3.4 方案四
        6.3.5 结论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电子政务发展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0 引言
    0.1 论文选题的目的及研究的意义
    0.2 本文研究现状
        0.2.1 电子政务总体研究情况
        0.2.2 本文所涉及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0.2.3 国外研究情况
    0.3 论文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0.3.1 论文研究框架与创作特点
        0.3.2 论文研究方法
1 电子政务发展概述
    1.1 电子政务的概念剖析
        1.1.1 电子政务概念的由来及其主要流派
        1.1.2 电子政务概念的本原追踪
    1.2 电子政务发展的内涵、意义
        1.2.1 电子政务发展的内涵
        1.2.2 电子政务发展的意义
    1.3 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1.3.1 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1.3.2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
    1.4 电子政务发展机制的内涵与结构
        1.4.1 电子政务发展机制的内涵与特征
        1.4.2 电子政务发展机制的结构
        1.4.3 本文声明
2 电子政务目标选择机制
    2.1 电子政务目标选择的一般评述
        2.1.1 关于电子政务目标分析的理解
        2.1.2 对几种基于不同角度的电子政务目标分析的评述
        2.1.3 启示与建议
    2.2 电子政务宏观目标的选择
        2.2.1 电子政务发展终极目标的选择
        2.2.2 电子政务发展根本目标的选择
    2.3 电子政务中观目标的选择
        2.3.1 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发挥支持作用
        2.3.2 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取得显着成效
        2.3.3 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
        2.3.4 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规和标准逐步完善
    2.4 电子政务微观目标的选择
        2.4.1 不同级别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目标选择
        2.4.2 不同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目标选择
        2.4.3 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多级目标的冲突与协调
    2.5 电子政务目标的相互作用机制
        2.5.1 电子政务目标相互作用机制模型的内容
        2.5.2 电子政务目标相互作用机制模型构造
3 电子政务动力机制
    3.1 电子政务动力的一般理论分析
        3.1.1 电子政务动力分析的必要
        3.1.2 电子政务动力分析的框架
        3.1.3 电子政务动力分析必须注意的问题
    3.2 来自社会一般系统层面的动力
        3.2.1 来自企业的推动力
        3.2.2 来自居民的推动力
        3.2.3 来自国外竞争者的推动力
    3.3 来自政治系统的动力
        3.3.1 各级政府部门内部自我发展的需要构成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发展的源动力之一
        3.3.2 政府部门高层官员的政治战略决策也推动着电子政务的发展
        3.3.3 政府官员认知范式的持续整合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内在动力
    3.4 来自科技系统的动力
        3.4.1 信息技术引致的传统政府体制的失衡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前提
        3.4.2 信息生产力提升引致政治上层建筑的调整与重构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根本动力
        3.4.3 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及其产业化,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3.5 来自学术研究系统的动力
        3.5.1 学科分类研究的发展促使了电子政务理论研究的进展
        3.5.2 电子政务政策制定者与政策研究者的磨合与适应促使了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的接轨与发展
    3.6 电子政务发展动力相互作用机制
4 电子政务控制机制
    4.1 电子政务控制的一般理论分析
        4.1.1 电子政务控制的必要
        4.1.2 控制的原则
        4.1.3 电子政务控制的框架
    4.2 基于整体的电子政务控制
        4.2.1 基于内部导向的电子政务控制
        4.2.2 基于外部导向的电子政务控制
    4.3 基于个体的电子政务控制
        4.3.1 理论分析工具
        4.3.2 电子政务系统的控制程序和政策
    4.4 电子政务控制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
论文图表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7)以小灵通案例研究中国制度企业家行为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
1 绪 论
    1.1 小灵通现象与中国电信改革
    1.2 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1.3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及论文结构
2 中国电信市场发展及改革历程回顾
    2.1 新中国电信业发展历程
    2.2 近十年来中国电信业的改革
3 做为电信业务的小灵通的前世今生
    3.1 小灵通简介
    3.2 小灵通在中国的发展
4 制度变迁理论及制度企业家行为模式分析
    4.1 制度与制度变迁
    4.2 制度企业家及推动制度变迁的利益集团
    4.3 制度企业家行为的理论框架
5 小灵通案例的分析
    5.1 与小灵通相关的制度企业家及利益集团
    5.2 小灵通案例中制度企业家制度创新模式分析
结 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8)我国移动电话业务资费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1.1 论文结构
    1.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3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移动电话业务资费基本原理
    2.1 移动电话业务资费的定义
    2.2 移动电话资费的特征
    2.3 制定移动电话资费的主要原则及影响因素
        2.3.1 主要原则
        2.3.2 影响因素
    2.4 移动电话业务价格体制
        2.4.1 直接价格决定
        2.4.2 价格管制
        2.4.3 运用法律手段
第三章 国外及香港移动电话资费及管制模式比较研究
    3.1 国外移动电话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3.1.1 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数增长迅速
        3.1.2 移动数据业务增长迅速
        3.1.3 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
        3.1.4 移动电话市场的开放和竞争
        3.1.5 美国电信运营商兼并热潮及引发的思考
    3.2 国外及香港移动电话资费水平现状及与我国的比较
        3.2.1 美国移动电话资费水平
        3.2.2 香港移动电话资费水平
        3.2.3 我国与其它国家移动电话资费水平比较
    3.3 国外及香港移动电话资费管制模式及可借鉴经验
        3.3.1 香港的移动电话资费管制模式
        3.3.2 美国的移动电话资费管制模式
        3.3.3 英国的移动电话资费管制模式
        3.3.4 可借鉴经验
第四章 我国移动电话业务现状及发展前景
    4.1 我国移动电话业务现状
        4.1.1 竞争历程
        4.1.2 网络建设
        4.1.3 用户发展
        4.1.4 业务开拓
        4.1.5 技术进步
    4.2 我国移动电话业务发展前景
第五章 我国移动电话资费管制及运营商资费管理研究
    5.1 我国移动电话现行收费项目和资费水平
        5.1.1 现行收费项目
        5.1.2 现行资费水平
    5.2 我国移动电话资费调整情况分析
        5.2.1 资费调整情况
        5.2.2 资费调整影响分析
    5.3 我国移动电话资费管制情况分析
        5.3.1 资费管制现状
        5.3.2 我国移动电话资费体制存在的问题
    5.4 移动电话“价格战”分析
        5.4.1 移动电话“价格战”现状
        5.4.2 “价格战”产生原因分析
        5.4.3 “价格战”影响分析
第六章 加入WTO对我国移动电话业及其资费产生的影响
    6.1 入世给我国移动电话运营商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6.2 入世后我国在电信资费领域需承担的义务
    6.3 我国移动电话运营商需要与国际接轨的环节
    6.4 入世对我国移动电话资费走势及管制产生的影响
第七章 政府资费管制及企业资费管理的优化对策研究
    7.1 我国移动电话资费走势预测
        7.1.1 影响我国移动电话资费走势的因素
        7.1.2 单向收费的条件
        7.1.3 资费走势总体预测
    7.2 政府资费管制优化对策研究
        7.2.1 主导运营商对管制的影响
        7.2.2 资费管制办法的优化
        7.2.3 优化资费管制的形成机制
        7.2.4 规范资费监管机制
    7.3 浙江联通移动电话资费管理优化对策研究
        7.3.1 浙江联通发展现状与竞争环境
        7.3.2 浙江联通资费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7.3.3 浙江联通资费管理须考虑因素
        7.3.4 资费管理及运作优化对策
第八章 结束语
    8.1 本文的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案例》:广东省电信公司 ——建立科学的业务成本核算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案例描述
    中国通信业
    中国通信新格局
    广东电信发展情况
    中国电信目前成本核算方式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1、 引言
    2、 中国电信面临的环境分析
        2.1 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2.2 国际性竞争不可避免
    3、 资费引发的问题
    4、 建立科学的业务核算体系
        4.1 成本的基本涵义
        4.2 电信业务成本测算的必要性
        4.3 电信业务成本测算的难点
    5、 成本测算基本思路分析
        5.1 成本测算需求分析
        5.2 计算方法
        5.3 成本划分分析
        5.4 成本模型分析
    6、 财务核算体系分析
        6.1 目前核算体系分析
        6.2 改进
        6.3 科目分类分析
    7、 模型分析
        7.1 电信成本模型
        7.2 本地网网络结构分析
    8、 成本的测算
        8.1 网络单元年建设成本测算
        8.2 网元单位年运营成本测算
    9、 成本数据管理
    10、 电信财务管理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10)新时期中国电信业的产业结构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第1章 电信产业概论
    1.1 电信产业的含义及界定
    1.2 电信产业的特点
    1.3 我国电信产业的发展
第2章 国内外电信产业的发展状况
    2.1 国外电信产业的发展状况
    2.2 我国电信产业的发展状况
    2.3 我国电信产业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和现实性
第3章 加入WTO后中国电信产业的前景展望
    3.1 WTO与电信产业
    3.2 WTO对中国电信产业的影响
    3.3 中国电信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第4章 新时期中国电信产业的发展对策
    4.1 中国电信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4.2 电信产业结构的调整
    4.3 电信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吉通网络“九五”发展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法定退休年龄延长对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的影响研究[D]. 杨辉. 浙江大学, 2015(03)
  • [2]合肥高新区用地规模与空间效益研究[D]. 孙智. 合肥工业大学, 2010(03)
  • [3]30年荣光--回首贵州通信业改革30年风雨与辉煌[J]. 李德明. 中国电信业, 2008(09)
  • [4]加速转型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研究[D]. 赵熠. 福建师范大学, 2007(02)
  • [5]基于校园网的视频直播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研究[D]. 杨慧敏. 重庆大学, 2006(05)
  • [6]电子政务发展机制研究[D]. 刘春年. 武汉大学, 2005(05)
  • [7]以小灵通案例研究中国制度企业家行为模式[D]. 王东方. 华中科技大学, 2004(02)
  • [8]我国移动电话业务资费优化研究[D]. 方三乐. 浙江工业大学, 2003(03)
  • [9]《案例》:广东省电信公司 ——建立科学的业务成本核算体系[D]. 廖莎. 暨南大学, 2002(02)
  • [10]新时期中国电信业的产业结构调整[D]. 董学锋. 武汉理工大学, 2002(02)

标签:;  ;  ;  ;  ;  

吉通网络“九五”发展概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