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诊断脾肿块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诊断脾肿块

一、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诊断脾脏占位(论文文献综述)

徐裕亚,董彩娟,卢月飞[1](2020)在《高龄胰头癌患者1例漏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胰腺癌患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早期发现率极低,恶性程度高,临床确诊时大多已属中晚期,确诊病例中不足20%可行手术切除,术后复发率仍较高。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治疗胰腺癌的有效措施。胰腺癌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早期诊断十分困难,易误诊或漏诊。我科收治高龄胰头癌患者1例,报道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女性,83岁,因"头晕、乏力2个月"入院,当时无腹痛、恶心,无消瘦、新发糖尿病等症状。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常规生化检查提示血淀粉酶345U/L,

武瑞[2](2020)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10例病例分析并文献346例病例回顾分析》文中指出背景: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源性的脾脏良性肿瘤,起源于脾脏内窦岸细胞或称衬细胞,在1991年由Falk[1]等人首次报道。由于该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较低,人们对其缺乏深入的了解。目前国内外病例报道发现,LCA常常伴有恶性肿瘤及免疫性疾病发生。所以有必要对该疾病的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以加强对该病的全面认识。目的:本研究旨在收集山东人学齐鲁医院10例经病理证实的LCA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检索既往已公开发表的LCA相关文献,然后进行总结和分析,阐述我们对LCA这一疾病的认识。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9年11月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共有10例经病现确诊的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患者,我们对这10例病例的资料进行了收集,并通过数据库检索了直至2019年11月30日既往已公开发表的关于LCA的相关文献。从原始文献报告中检索整理并统计分析所有病人的病例资料,包括流行病学特点、既往病史、影像学特征、病理学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预后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中存在争议或者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讨论。结果:通过对文献报道的346例病例和我院10例病例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性分析,我们发现LCA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分布基本一致,男女发病率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患者发病年龄范围为1-86岁,其中以中老年人发病较多,中位年龄为49.6±17.1岁。从临床表现来看,无临床症状患者约占50.0%(123/246),其次以腹部隐痛或者不适为主,约占37.0%(91/246)。从体格检查及其他检查结果来看,脾肿大者约占59.5%(209/351),其中合并脾功能亢进者占所有脾肿大患者的50.7%(72/142)。在51例进行超声检查的病例中,约58.9%(30/51)的肿瘤表现为低回声肿块。在腹部平扫CT中,约88.5%(108/122)的肿瘤呈现低密度肿块,强化CT中表现为延迟强化者约占87.4%(76/87)。腹部MRI检查缺乏特异性表现。免疫组化标记物常表现为CD68(+)和第八因子相关抗原(+),所占比例分别为99.6%(227/228)和95.6%(152/159)。LCA的确诊,主要依赖于术后的病理学检查,也可在术前采用经皮穿刺活检术。统计发现有70例患者合并有75种恶性肿瘤,并有部分患者合并有戈谢病、克罗恩病等免疫性疾病,以及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肾移植术后患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对于LCA的治疗方案的选择,绝大多数患者采取了脾切除术,也有患者采用了脾动脉栓塞术。结论:LCA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良性肿瘤,但亦有少数病例存在有恶性倾向,有手术切除脾脏后LCA复发以及转移的情况。在术前诊断的方式中,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无特异性,经皮穿刺活检术对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有较大的帮助。LCA患者常合并有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并且与多种免疫性疾病可能存在关联,我们需要通过长期的随访来对患者进行监测。由于LCA病例报道较少,其病因、自然病程和预后等机制仍然不是非常明确,是今后进一步研究和调查的重点。

刘冠伊,蔡云龙,年卫东[3](2019)在《如何提高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阳性率》文中认为超声内镜自面世以来以广泛应用于胃肠道肿瘤的判读及分期、胆胰系统及其他壁外器官的扫查中,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的出现大大拓展了超声内镜的应用范围。如何提高EUS-FNA的阳性率一直是内镜医师关注的焦点。本文对EUS-FNA的操作过程、穿刺针选择、穿刺方法策略及快速现场病理评估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探讨提高EUS-FNA阳性率的方法。

石岚,邓磊,龙轶,李岩,王佳园,张培先[4](2017)在《细针穿刺活检在脾脏疾病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不明原因脾肿大或脾脏占位性病变,为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穿刺活检取得病理诊断对此类患者的诊断、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普遍的观点认为脾脏是富含血管的器官且质地脆,穿刺活检可能导致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而未被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了11例B超引导下脾脏细针穿刺活检病例,初步评价了其结果的阳性率,可行性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我院2012-2015

谭文佳[5](2015)在《常规超声联合增强CT对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脾脏占位性疾病的常规超声、增强CT的影像学表现。研究常规超声、增强CT、常规超声联合增强CT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脾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3月诊断为脾脏占位性病变的61例患者,均采取常规超声、增强CT、常规超声联合增强CT检查;以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回顾性分析脾脏占位性疾病常规超声、增强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对照分析常规超声、增强CT、常规超声联合增强CT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多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价值。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1.常规超声检查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72.1%(44/61)、80.0%(16/20)、68.2%(28/41)、31.8%(13/41)、20%(4/20)。P=0.049, P<0.05,有统计学意义,常规超声检查与病理结果有差异。2.增强CT检查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83.6%(51/61)、90.0%(18/20)、80.5%(33/41)、19.5%(8/41)、10.0%(2/20)。P=0.109,P>0.05,无统计学意义,增强CT检查与病理结果无明显差异。3.常规超声联合增强CT检查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0.2%(55/61)、95.0%(19/20)、87.8%(36/41)、12.2%(5/41)、5.0%(1/20)。P=0.219,P>0.05,无统计学意义,常规超声联合螺旋CT检查与病理结果无明显差异。4.常规超声和增强CT比较,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P>0.05,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常规超声和联合诊断比较,准确性、特异性P<0.05,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常规超声根据病变部位的回声、形态、血流等表现可初步判断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但准确性较低。2.常规超声联合增强CT检查提高了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李红,劳群,潘海鹏,徐剑儒[6](2013)在《合并艾滋病的脾脏结核CT表现》文中研究表明1材料与方法一般资料病例1女,58岁,CDC确认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176/ul,消瘦伴胸痛,无腹痛症状。体检:两侧腋窝多发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实验室检查:PPD试验(+),TB-SPOT有反应性。B超示脾内多发低回声团,性质待定。最后临床诊断:艾滋病伴脾脏结核、恶性胸膜间皮瘤、胸腔积液。抗痨治疗6月后脾脏低密度影消失。病例2男,49岁,CDC确认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116/ul,颈部肿块1月余,(颈部淋巴结活检:考虑结核)。纵隔淋巴结、双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后腹膜多发淋巴结肿大。B超脾脏多发占位。经抗结核治疗,颈部及纵隔淋巴结明显缩小、好转,脾脏多发占位复查明显好转。

陈庆民[7](2012)在《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及治疗》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脾脏占位性病变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经验,进一步提高对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水平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03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50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为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治疗方式,并随访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中良性占位30例,其中脾血管瘤8例,脾囊肿11例,脾脏错构瘤1例,脾脏结核2例,海绵状脉管瘤1例,淋巴管瘤2例,炎性假瘤2例,脾囊肿合并淋巴管瘤1例,脾脓肿2例,诊断准确率为42%。恶性肿瘤20例,其中脾脏恶性淋巴瘤12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内细胞肉瘤1例,脾脏转移性肿瘤7例,诊断准确率为86%。良性病例行单纯脾切除术,恶性病例行脾切除加脾门淋巴结清扫。50例患者中有38例随访成功。结论:脾脏占位性病变以原发病为主,原发病中又以良性多见;B超、CT或MRI是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诊断方法;良性肿瘤应行脾切除术,恶性肿瘤应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丁祥武,高山,廖晓锋,邢辉,易铁男,李泉,宁世清,张勤,梁晋军,聂世贵,韩芳,李建军,王合新[8](2011)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在消化道管壁及其周围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在消化道管壁及其周围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0年11月行EUS-FNA的133例患者(161处病灶)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61处穿刺部位中,实性病变142处,囊液性病变15处,胰腺囊实性病变4例。穿刺部位包括上消化道和直肠周围器官以及肛周疾病。161处病灶中,160处能作细胞学涂片(99.4%)。146处实性病变(包括胰腺囊实性病变4例),143处(97.9%)能作组织学切片,113处(77.4%)组织学切片能作免疫组化染色。19 G和22 G穿刺针比较以及不同部位间比较,穿刺物能作免疫组化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病灶(<1 cm)能作免疫组化的比例明显低于较大的病灶(≥1 cm)(P<0.05)。细胞学涂片、组织学切片和病理诊断的比例分别为81.2%(120/146)、82.9%(121/146)和89.7%(131/146);穿刺针针号、病变部位等因素对确定诊断无明显影响,但小病灶(<1 cm)确定诊断的比例低于较大的病灶(≥1 cm)。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的吻合度较强(κ=1.0,P=0.00);11例(42.3%)细胞学诊断不确定者可通过组织学确定诊断,10例(40.0%)组织学诊断不确定者可通过细胞学确定诊断。穿刺过程中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EUS-FNA对消化道管壁及其周围器官病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操作简便很安全。穿刺针大小(22 G和19 G)和穿刺部位对组织获得量以及确定诊断无明显影响;直径<1 cm病灶的组织获得量和确定诊断的比例明显低于更大的病灶。联合细胞学涂片和组织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丁祥武,高山,古丽芳[9](2010)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诊断宫颈鳞癌脾转移一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内镜超声细针穿刺术对脾脏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一例脾脏占位的47岁女性患者行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患者因上腹不适1月入院。2年前因子宫颈鳞癌在本院行子宫切除术。查体:生命体征稳定,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未见明显异常,下腹部见手术瘢痕,中上腹按压不适,肝脾未触及,余未发现明显异常。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在正常范围。经

徐琳,卞正乾,吴志勇[10](2007)在《原发性脾肿瘤39例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9例原发性脾肿瘤临床资料。结果:在脾良性肿瘤20例中,计有脾血管瘤10例,脾囊肿8例,脾淋巴管瘤1例及脾错构瘤1例。在恶性肿瘤19例中,有脾恶性淋巴瘤18例和血管肉瘤1例。B超和CT检查术前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均为100%;B超总的定性诊断率和对脾囊肿、脾血管瘤的定性诊断率分别为12.82%(5/39)、50%(4/8)和10%(1/10);CT总的定性诊断率和对脾囊肿、脾血管瘤的定性诊断率分别为32.43%(12/37)、83.33%(5/ 6)和70%(7/10),总体优于B超。B超和CT均不能肯定地作出恶性诊断。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主要为脾切除术。恶性淋巴瘤术后辅以CHOP化疗方案。良性肿瘤获随访者16例,失访4例,获随访的16例至今情况良好,最长随访时问9年。恶性淋巴瘤获随访的16例中.4例死亡;1例存活5年,3例生存期已超过5年。结论:原发性脾肿瘤术前定位诊断较易,定性诊断困难。治疗以脾切除术为主,原发性脾恶性淋巴瘤结合化疗时预后相对较好。

二、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诊断脾脏占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诊断脾脏占位(论文提纲范文)

(1)高龄胰头癌患者1例漏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资料
2 讨论
    2.1 临床表现
    2.2 淀粉酶及脂肪酶
    2.3肿瘤标志物
    2.4 腹部超声
    2.5 影像检查

(2)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10例病例分析并文献346例病例回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局限性
7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1. 摘要
    2. 病因机制
    3. 流行病学及症状
    4. 诊断
    5. 病理特点
    6. 治疗
    7. 预后
    8.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如何提高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阳性率(论文提纲范文)

1 EUS-FNA概念及流程
2 影响EUS-FNA组织获取的因素
    2.1 内镜医师的操作水平
    2.2 穿刺方式
    2.3 穿刺针的型号和类型
    2.4 是否存在快速现场病理评估(rapid on-site evaluation, ROSE)
    2.5 其他

(4)细针穿刺活检在脾脏疾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穿刺针和B超机
    三、方法
结果
    一、病理检查:
    二、穿刺相关不良事件:
讨论

(5)常规超声联合增强CT对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参考文献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病例资料
    3.2 仪器、方法和测量指标
        3.2.1 仪器
        3.2.2 方法
        3.2.3 测量指标
    3.3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病理结果
    4.2 常规超声检查声像图特征
    4.3 CT 平扫和增强图像特征
    4.4 常规超声联合增强 CT 的统计学分析(见表 4.4)
    4.5 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比较(见表 4.5)
第5章 讨论
    5.1 常规超声的结果分析
    5.2 增强 CT 的结果分析
    5.3 常规超声联合增强 CT 的结果分析
    5.4 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比较的结果分析
    5.5 展望与不足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概述
    2.2 影像学检查
    2.3 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2.4 脾脏占位性病变的治疗
    2.5 新进展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方法
    3.2 临床资料
    3.3 影像学表现
    3.4 治疗方法及疗效评判
    3.5 病理资料观察
第4章 结果
    4.1 辅助检查情况
    4.2 手术治疗效果
    4.3 病理结果
第5章 讨论
    5.1 脾脏占位性病变基本概况探讨
    5.2 临床症状、体征的分析
    5.3 影像学检查
    5.4 诊断与鉴别诊断
    5.5 治疗方法
    5.6 有关病理检查结果的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原发性脾肿瘤39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二、主要症状及辅助检查
    三、治疗及预后
讨论
    一、脾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
    二、脾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三、原发性脾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四、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诊断脾脏占位(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龄胰头癌患者1例漏诊分析[J]. 徐裕亚,董彩娟,卢月飞. 中国乡村医药, 2020(17)
  • [2]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10例病例分析并文献346例病例回顾分析[D]. 武瑞. 山东大学, 2020(11)
  • [3]如何提高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阳性率[J]. 刘冠伊,蔡云龙,年卫东. 临床荟萃, 2019(09)
  • [4]细针穿刺活检在脾脏疾病中的应用[J]. 石岚,邓磊,龙轶,李岩,王佳园,张培先. 云南医药, 2017(02)
  • [5]常规超声联合增强CT对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D]. 谭文佳. 吉林大学, 2015(08)
  • [6]合并艾滋病的脾脏结核CT表现[A]. 李红,劳群,潘海鹏,徐剑儒. 2013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3
  • [7]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及治疗[D]. 陈庆民. 吉林大学, 2012(09)
  • [8]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在消化道管壁及其周围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丁祥武,高山,廖晓锋,邢辉,易铁男,李泉,宁世清,张勤,梁晋军,聂世贵,韩芳,李建军,王合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1(09)
  • [9]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诊断宫颈鳞癌脾转移一例[A]. 丁祥武,高山,古丽芳. 第十届国际治疗内镜及消化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汇编, 2010
  • [10]原发性脾肿瘤39例诊治分析[J]. 徐琳,卞正乾,吴志勇.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02)

标签:;  ;  ;  ;  ;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诊断脾肿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