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干预和家庭支持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荆璇[1](2021)在《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在COPD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及需求,明确IKAP护理干预方案,探讨该护理干预方案对COPD患者自我管理方面的影响,以此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能力、促进其健康行为,帮助患者更好地从医院过渡到家庭,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本课题通过现状调查法掌握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现状及健康指导需求信息;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法构建基于IKAP模式的COPD患者护理干预方案;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在COPD患者自我管理方面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1.现况调查调查慢阻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便抽样山西省三甲综合教学医院的COPD住院患者180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自我效能量表、自我管理需求问卷进行现况调查,并进行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方案构建以IKAP健康教育模式为基础,结合前期现况调查、文献研究,小组讨论形成方案初稿,经7名专家三轮咨询和预实验形成IKAP护理干预方案终稿。3.实证研究方便抽样选取2020年7月-10月在山西省两所三甲综合教学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7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35)采用常规健康指导,实验组(n=35)在其基础上实施IKAP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mMRC评分、CAT评分、SGRQ评分以及疾病恶化和非计划再入院情况。结果:1.现状调查结果(1)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为143.52±8.47,处于中等偏低水平;(2)COPD患者自我效能得分为71.27±9.13,处于低水平;(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状况、人均收入、病情分级、自我效能是其影响因素,能解释自我管理能力分值总变异的74.2%。2.方案构建结果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包括患者个人信息掌握(I)4个条目、疾病相关知识干预(K)17个条目、疾病管理信念干预(A)5个条目、健康相关行为干预(P)10个条目共计4个模块36个条目的干预内容、干预形式、干预时间、干预地点、干预人员、干预效果等。3.实证研究结果(1)研究对象脱落情况:干预组选取对象36例,1例脱落,因拒绝随访退出研究;对照组选取对象36例,1例脱落,因病死亡退出研究。(2)干预前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m MRC评分、CAT评分、SGRQ评分、疾病恶化情况进行均衡性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自我效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m MRC评分和CA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SGR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疾病恶化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非计划性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COPD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改善呼吸困难症状,降低疾病对患者的影响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疾病恶化率和非计划再入院率,为临床护理健康指导和COPD患者自我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陈瑞[2](2020)在《MDT护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及疾病相关信息,通过分析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感受负担、生活质量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今后在院外开展MDT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2月至7月吉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中经住院治疗后出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99例,按出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将前49例定为对照组,后50例定为干预组。采用当面问答方式收集基线资料;从医院或社区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摘录研究对象的生化指标。对数据统计与分析选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的描述用选用了百分比;对研究对象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质量的差异选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对研究对象的生理生化指标差异选用了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本研究中,患者年龄在18岁~80岁之间,中年患者居多,占49.5%,青年和老年患者分别占比为11.1%和39.4%;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所占的比例略大,分别为53.5%和46.5%;朝鲜族、汉族和其他民族所占比例中朝鲜族占比略大,分别为50.5%、48.5%和1%;职业以退休/无业患者居多;占55.6%;有58.6%的患者直系亲属被确诊为糖尿病;60.6%的患者家庭月收入在(3000~5000)元;有医保的患者占94.9%:61.6%的患者病程在10年内;85.9%的患者有合并症;82.8%的患者出现并发症。本研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同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MDT护理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分别为(84.3±7.260)和(69.39±6.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MDT护理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分别为(25.98±2.454)和(29.08±4.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MDT护理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别为(58.18±9.014)和(65.45±11.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MDT护理干预后,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收缩压(SB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T护理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改善患者疾病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最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张敏[3](2020)在《基于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在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对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社会支持、自我感受负担、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天津市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且符合排纳标准的86名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干预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并接受以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糖尿病自我效能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测量两组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以及干预12周后三个时间点的得分。在干预前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以及干预12周后三个时间点收集各时段患者的血压、BMI以及空腹血糖,收集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收集糖化血红蛋白等临床相关生化指标。本研究数据由2位同学独立录入。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均数和标准差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主要统计学方法包括卡方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重复测量等方法,以双侧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组内差异比较,由于需要进行三次配对t检验,故检验水准应为p<0.05/3,即以p<0.017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干预结束时,共81例患者完成了住院期间的干预和出院随访。干预组脱落2例,共计41例,对照组脱落3例,共计40例。干预前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自我管理行为以及各维度得分、自我效能得分、自我感受负担得分、社会支持水平得分、生活质量及各维度得分以及临床生化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4周后,干预组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97.27±5.2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得分(82.58±4.42)分,干预12周后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103.46±7.52)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得分(72.65±5.96)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在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以及交互效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以及干预12周后各时间点的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对照组患者干预4周后自我管理行为得分高于干预前和干预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但干预12周后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4周后,干预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为(47.83±3.70)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得分(41.48±4.99)分,干预12周后干预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为(52.19±3.94)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得分(41.50±5.04)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在干预主效应、在时间主效应以及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以及干预12周后各时间点的两两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对照组患者干预4周后与12周后自我效能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但干预12周后与干预4周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4周后,干预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26.93±3.60)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得分(29.08±3.04)分,干预12周后干预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25.46±3.43)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得分(29.80±3.65)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总分在干预主效应、在时间主效应以及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以及干预12周后各时间点的两两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对照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干预4周后与干预前的得分、干预12周后以及干预4周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但干预12周后与干预前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4周后,干预组患者社会支持得分为(40.54±3.70)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得分(37.21±3.35)分,干预12周后,干预组患者社会支持得分为(41.98±3.60)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得分(35.93±3.38)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在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以及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社会支持得分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以及干预12周后各时间点的得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对照组患者社会支持得分干预4周后与干预前、干预12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12周后与干预前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4周后,干预组患者生命质量得分为(67.63±5.14)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得分(73.70±8.09)分,干预12周后干预组患者生命质量得分为(64.71±5.43)分,低于对照组患者(74.50±9.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生命质量总分在干预主效应上,时间主效应上和以及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生命质量总分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以及干预12周后各时间点得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对照组患者生命质量得分干预4周后与干预前、干预12周后与干预前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12周后与干预4周后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压、BMI水平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以及干预12周后各时间点的两组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为(7.61±1.13)mmol/L低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8.50±2.34)mmol/L,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为(7.00±1.32)mmol/L,低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79±1.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减轻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提高其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水平;(2)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控制空腹血糖水平和减少机体糖化血红蛋白含量。
邓凤英[4](2019)在《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构建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并将其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探讨其临床实践应用效果,以期为不同时期的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容量管理行为和自我护理能力,改善预后,减轻抑郁情绪,降低并发症。方法(1)采用目的取样法选择衡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7月1日-2018年8月15日符合纳入标准的血液透析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查阅法、专家咨询法、半结构式访谈、专家会议法等方法构建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2)采用便利整群抽样法抽取衡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符合纳入标准的12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61例)与对照组(61例)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容量管理行为、自我护理能力、抑郁情绪、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钾离子、血肌酐值(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再入院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全部数据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卡方/Z检验,两组患者容量管理行为得分、自我护理能力测定得分、抑郁自评得分应用配对t检验,5个阶段血液学检测指标采用Greenhouse-Geisser校正检验,两组患者再次入院率、急性左心衰发生率、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采用Fisher’检验,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质性研究结果:按时机理论提炼出5个关于血液透析患者不同阶段自我体验和需求的主题,分别为:(1)诊断期:否认与无助感;(2)稳定期:经济困难与信息支持不足;(3)准备期:担心应对不良;(4)实施期:知识缺乏;(5)适应期:知识缺乏,生活孤立,抑郁无法排解。(2)干预前,两组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轻度抑郁,患者的容量管理行为能力总得分、自我护理能力总得分普遍较低,经分析,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容量管理行为能力总得分、自我护理能力总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抑郁自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容量管理行为能力、自我护理能力、减轻抑郁情绪。(3)干预后,实验组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值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血清钾离子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其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BUN、SCr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实验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值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血清钾离子值、SCr、BUN值呈现逐步下降趋势,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钾离子值、SCr值在五个不同阶段之间的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值在前4个阶段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而第5个阶段上升不明显,血清白蛋白值在前4个阶段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在第5个阶段反而下降,血清钾离子在前3个阶段逐步下降,在后2个阶段反而明显上升,BUN、SCr值在前3个阶段逐步下降,在后2个阶段有所上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钾离子值、SCr值的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状态、降低高钾血症的发生,且干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4)干预后实验组血液透析患者的再次入院率、急性左心衰发生率、血管通路并发症(堵塞、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再入院率、急性左心衰发生率、血管通路并发症(堵塞、感染)发生率。结论(1)血液透析患者在诊断期、稳定期、准备期、实施期、适应期对疾病认知和心理社会支持有巨大需求,且不同阶段其需求不同,护理人员应对不同阶段的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2)构建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并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能为不同时期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容量管理行为和自我护理能力,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状态,降低高钾血症的发生,降低再次入院率、急性左心衰发生率、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
孟沙沙[5](2019)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贵州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水平及生活质量现状;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T2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抽取贵州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210例T2DM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糖尿病患者知识量表(ADKnowl)、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修订版以及研究者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调查T2DM住院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水平及生活质量现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8年6月在贵州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符合干预研究标准的7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由经过培训的护士实施基于IMB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糖尿病信息输送,个人及社会动机构建以及行为技巧训练。分别在干预3个月、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自我管理水平,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调查研究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10份,实际回收201份,回收有效率为95.71%。(1)在糖尿病患者知识掌握情况问卷调查中:口服药组61人,ADKnowl平均得分为(53.07±18.06)分;胰岛素组53人,ADKnowl平均得分为(50.81±20.75)分;口服药+胰岛素组87人,ADKnowl平均得分为(60.75±16.07)分。201例T2DM住院患者ADKnowl各维度回答正确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减少并发症的危险(63.34%)、足部护理(60.53%)、病情变化(54.86%)、低血糖(53.45%)、锻炼身体的影响(52.19%)、饮食/食物(49.81%)、吸烟/饮酒的影响(41.17%)。(2)201例T2DM住院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24.81±11.09)分,总体得分指标为29.54%。其余各维度得分指标依次是:饮食(39.73%)、遵医嘱用药(35.86%)、运动(27.83%)、血糖监测(17.34%)、足部护理(16.49%)。(3)201例T2DM住院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143.75±20.11)分,总体得分指标为73.72%。其余各维度得分指标依次是:社会(80.52%)、生理(78.58%)、心理(72.99%)、疾病(72.21%)、满意度(66.60%)。2.干预研究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76例,因搬家、出国、主动退出等原因共失访4例,最终完成研究的患者共72例,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人。(1)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SDSCA得分以及各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3个月,干预组患者SDSCA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干预组患者SDSCA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SDSCA量表中除吸烟(吸烟支数)外,其余各维度得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3个月,干预组患者血糖水平(FPG、2hPG、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干预组患者血糖水平(FPG、2hPG、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地区T2DM住院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不足,自我管理水平相对偏低,患者生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2.基于IMB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提高T2DM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并改善患者血糖控制状况。
张帆[6](2018)在《家庭支持、自我感受负担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水平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老年T2DM患者抑郁水平的现状,分析老年T2DM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家庭支持和抑郁水平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探讨更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用于改善老年T2DM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横断面研究,通过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在湖北省十堰市三甲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老年T2DM患者,应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家庭关怀度量表(APGAR)、老年抑郁量表(GDS)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性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使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然后运用R语言建立检验模型及进行路径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收回300份有效问卷,研究对象年龄为69.99±6.76(60~89)岁,老年T2DM患者GDS总分为(9.26±5.74)分,老年T2DM患者的抑郁总发生率为38.3%(115/300)。性别、年龄、居住方式、主要照顾者为子女或保姆、并发症数量是老年T2DM患者GDS评分的影响因素。2.老年T2DM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总分的水平为(19.76±6.44)分,身体负担维度平均得分(5.75±2.18)分,情感负担维度平均得分(9.46±3.22)分,经济负担维度平均得分(4.55±2.03)分。文化程度、居住方式、主要照顾者为自己、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慢性病数量是老年T2DM患者SPB评分的影响因素。3.老年T2DM患者家庭支持的总体均分为(7.16±2.05)分,其中61.7%患者的家庭支持程度较高,适应度平均得分为(1.50±0.54)分,合作度平均得分为(1.20±0.56)分,成长度平均得分为(1.17±0.62)分,情感度平均得分为(1.57±0.55)分,亲密度平均得分为(1.72±0.46)分。年龄、居住方式、主要照顾者为子女或保姆或自己、并发症数量是老年T2DM患者APGAR指数的影响因素。4.相关分析显示老年T2DM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与家庭支持程度呈负相关(r=-0.682,P<0.01),与抑郁水平呈正相关(r=0.707,P<0.01),家庭支持程度与抑郁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r=-0.811,P<0.01)。5.结构方程模型显示自我感受负担对家庭支持具有直接负向效应(=-0.74,P<0.01),家庭支持对抑郁水平具有直接负向效应(=-0.90,P<0.01);自我感受负担可直接影响抑郁水平(=0.70,P<0.01),也能够通过影响患者对家庭支持的获得感间接影响抑郁水平,中介效应大小为0.67(-0.74×-0.90),占总效应的48.9%。结论:1.老年T2DM患者存在自我感受负担,目前处于轻度水平。文化程度越低、与子女同住、主要照顾者为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越低、合并慢性病数量越多的老年T2DM患者SPB得分越高。2.老年T2DM患者的家庭支持程度较高,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年龄越大、夫妻两人同住、主要照顾者为配偶、并发症数量越少的老年T2DM患者APGAR指数越高。3.老年T2DM患者的抑郁水平目前较低,处于轻度水平。女性、年龄越大、与子女同住、主要照顾者为保姆、并发症数量越多的老年T2DM患者GDS得分越高。4.结构方程模型基本验证了自我感受负担、家庭支持和抑郁水平之间的关系,老年T2DM患者的抑郁水平与自我感受负担呈正相关,与家庭支持呈负相关,家庭支持在自我感受负担和抑郁水平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自我感受负担不仅直接影响老年T2DM患者的抑郁水平,还可通过影响老年T2DM患者对家庭支持的感知程度而影响其抑郁水平。通过增加老年T2DM患者的家庭支持能够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
骆朝辉[7](2016)在《乌鲁木齐市居家老人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引导式护理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糖尿病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自理能力和预期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糖尿病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并发症率的发展趋势所导致的老年人群、家庭和社会的疾病负担不断增加。如何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在现有社区管理模式下,积极探索和寻找更加适宜的糖尿病管理方法,以减少糖尿病对老年人口的危害,促进健康老龄化社会,是当前卫生领域面临的焦点问题。目的:新疆地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该地区的老龄化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病问题同样突出。本研究选取新疆地区老龄化程度高且社区卫生服务较为规范的乌鲁木齐市作为研究现场,调查了解该市60岁以上居家老人的糖尿病及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及接受社区慢性病管理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知信行及社会支持状况,探究目前社区开展糖尿病管理的成效及不足,为制定和实施老年糖尿病健康管理奠定基础;同时学习和引进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成熟的引导式护理(guided care)技术,制定和实施乌鲁木齐市社区老年糖尿病人引导式护理干预模式,并评价该模式对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从而为完善社区糖尿病管理策略,促进社区慢性病的防治效果,构建居家健康养老服务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1)本研究“乌鲁木齐居家老人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部分,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开展问卷调查,先对乌鲁木齐市六个行政区的街道进行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从每个行政区随机抽取三个街道,共18个街道,然后对街道所辖社区进行编号后,每个街道再随机抽取一个社区,共18个社区。随机选取社区内≥60岁居家老人共计1901名,进行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问卷调查;(2)“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知信行及社会支持现状研究”部分,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上述18个调查社区内,随机抽取4个社区,由社区卫生中心提供并接受社区慢性病管理的≥60岁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共计219人,对其开展糖尿病知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社会支持的问卷调查;(3)“引导式护理干预”研究部分,将上述4个社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个社区),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糖尿病患者149名(干预组73名,对照组76名);对照组患者继续按照社区卫生机构糖尿病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干预组患者在社区慢性病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再接受为期6个月的引导式护理模式干预;同时对干预组73名家庭照顾者开展同步干预。干预结束后,收集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尿病知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社会支持以及生理指标问卷,以及干预组家庭照顾者干预前后糖尿病知识以及健康行为问卷。结果:(1)1901名居家老年人中,患糖尿病者386人,总患病率为20.31%。不同年龄、不同居住现状、不同职业现状、不同月收入、不同经济来源的居家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患糖尿病的老人在BMI、腰围、腹围、收缩压、空腹血糖等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乌鲁木齐居家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因素为不同职业状态、居住状况,月收入以及体质指数和腰围。(2)对219名接受社区卫生机构糖尿病管理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调查显示:采用美国密歇西根糖尿病知识测评问卷(DKT)开展糖尿病知识调查显示:本次研究对象的糖尿病知识水平较低,总得分为7.07±2.92,得分率为30.73%(实际得分与应得分的百分比)。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居住状况、体质指数、是否规范治疗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的影响因素(P<0.05)。采用斯坦福大学Lorig等设计的糖尿病自我效能问卷进行调查后显示:本次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为中等水平,总得分为14.50±3.21,得分率为72.5%。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民族、月收入、血糖分组、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P<0.05)。采用Toobert等设计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调查显示:本次研究对象的自我管理总得分为20.21±5.77,得分率为57.7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照顾现状、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否规范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P<0.05)。采用糖尿病管理评定量表(DCP)中的社会支持量表调查后显示:本次研究对象的社会支持总得分为10.64±1.75,得分率为59.1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照顾现状、腰围、体质指数、是否规范治疗是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P<0.05)。本次研究对象的糖尿病知识、自我效能、社会支持、自我管理相关性分析显示:糖尿病知识和自我效能呈正相关(r=0.413 P<0.05);糖尿病知识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446 P<0.05);糖尿病知识与自我管理呈正相关(r=0.283P<0.05);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呈正相关(r=0.508 P<0.05);自我管理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183 P<0.05)。(3)运用引导式护理对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家庭照顾者干预结果如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干预前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总分及各维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干预后知识总分以及血糖、饮食、并发症、体育以及胰岛素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糖尿病知识总得分及血糖、饮食、并发症、体育锻炼、胰岛素知识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干预后仅运动自我效能维度得分低于干预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总得分及饮食管理、运动维度得分均显着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自我效能总分及饮食管理、运动、血糖、病情控制自我效能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干预前两组患者在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总得以及三个维度得分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干预后总得分及三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总得分及在患者需要的支持、目前得到的支持以及对支持的认识三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在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总分及五个维度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干预后自我管理总分及饮食控制、运动依从性、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总得分及运动依从性、血糖监测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体格及血糖指标:干预前两组患者在体格及血糖指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干预后仅腰围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值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家庭照顾者:干预后照顾者在糖尿病知识总得分及血糖知识、饮食知识、并发症知识、胰岛素知识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健康行为总得分及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锻炼、营养、人际关系、压力管理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乌鲁木齐市居家老人糖尿病患病率较高,糖尿病患病危险因素较多。本次研究显示,乌鲁木齐市居家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接近全国水平,居家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离退休赋闲在家的老年人患病率高于退休后返聘在岗人员,独居或者与配偶同住的空巢老人患病率高于与子女同住的非空巢老人,低收入老人患病率高于高收入老人,患糖尿病老人中肥胖比例高于未患糖尿病老人。因此,要积极开发社区卫生资源,加强糖尿病的早期预防和管理,并依据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身心特征和生活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糖尿病管理,切实预防和控制老年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对老年群体的危害。(2)样本地区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管理效果尚需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不高。本次研究显示,样本地区由社区卫生机构实施慢性病管理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水平较低,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总体水平较低,自我管理水平较低且上述内容受多重因素影响。因此,要针对目前糖尿病社区管理的现状,积极探索和完善现有管理方法和措施,既要持续开展老年糖尿病患者知信行的强化管理,还要关注老年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体系对疾病管理的协同促进作用,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机构糖尿病管理效果。(3)引导式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提高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以及自我管理水平,提高了家庭照顾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和健康行为。因此,在社区现有慢性病管理模式中可积极借鉴引导式护理模式的有益经验,完善和构建社区医护人员、患者、家庭照顾者共同参与的糖尿病管理模式,以此改善和提高社区卫生机构老年慢性病管理效果,促进居家老年糖尿病人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
郑丽忠,梁红,张宏,王继彦[8](2009)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健康行为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降低个体医疗费用;降低社会负担。方法:对病人进行糖尿病有关监测项目的检查,了解患病情况;收集被调查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信息;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遵循WHO倡导的"饮食、运动、能量平衡促健康"的理念,建立对糖尿病病人健康行为的护理干预模式;以Orem"自我照顾"的理论为指导,将其应用于对糖尿病病人的健康行为指导之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提高病人的自护能力。结果:对94例糖尿病病人实施12个月的健康行为管理结果是:①糖化血红蛋白百分比均数由8.64下降为7.76,空腹血糖均数值(mmol/L)由8.94下降为6.68,提高了糖尿病的治疗有效率;②病人的自护能力由干预前的33.16%,提高到83.33%,自护缺陷明显改善;③病人遵医行为平均率由干预前的51.83%,提高到82.14%,使血糖平均降低了2.26mmol/L。结论:病人对饮食、运动指导、合理用药等知识有教育需求,表明医院内的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是不够的,社区护理干预是护理工作的延续,对病人的支持更有针对性。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的病人对疾病防治知识认识较前提高,纠正了不良生活习惯,自我监测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理指标、并发症指标、生活质量较前改善,住院率下降,表明护理干预对病人具有支持作用,可以提醒和帮助病人遵从医嘱,达到很好控制疾病,重塑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黄青青[9](2021)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首发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以保护动机理论为依据,制定首发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案。研究该护理干预方案对首发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脑卒中防治知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为临床实施护理干预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研究对于首发脑卒中患者的自我管理干预方案,并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和预实验的方式制定最终干预方案。研究于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某三甲医院进行,将该院神经内科两病区住院的82名首发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1名患者。通过抽签方式随机选取十病区为对照组,九病区为干预组。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和健康教育;对于干预组患者,实施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在干预前、干预一个月、干预两个月后使用脑卒中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脑卒中防治知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价。应用SPSS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首发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共79例患者参与本研究,其中干预组40例,对照组39例。干预前,对两组患者的一般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干预后1个月及干预后2个月,干预组脑卒中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分别为(178.38±3.16)分、(196.85±7.81)分;对照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总分分别为(168.67±3.67)分、(177.77±3.95)分。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p<0.05),且在干预后的1个月、2个月,除安全用药管理得分在干预后无意义(p>0.05),自我管理各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均提高,组内各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2个月后,干预组患者脑卒中防治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脑卒中防治知识均提高,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2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分别为(69.63±7.28)分、(74.50±6.58)分,对照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分别为(64.87±7.02)分、(70.00±7.07)分;干预后1个月、2个月,干预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均提高,组内各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首发脑卒中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能力;加强患者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学习;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
李玉静[10](2021)在《医共体背景下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在哮喘患者中的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医共体背景下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TC)在哮喘患者中的干预效果,为医共体内开展哮喘患者的过渡期护理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参考。研究方法:查阅国内外过渡期护理的相关文献,以2019GINA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与防治指南、自我管理专家共识为标准,并结合湖州市医共体的现状,对哮喘患者过渡期护理内容进行梳理,选择健康赋权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初步拟定以护士为主导的哮喘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的基本框架,通过专家会议讨论,确立本研究过渡期护理的干预内容。选取湖州市某医疗保健集团自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住院治疗的哮喘患者60例,依据区组随机法,研究对象按照季节(冬12-2月;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分成四组,每组通过暗箱抽签法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呼吸科常规出院前教育+电话随访,实验组按照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内容对进行干预。本研究以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哮喘控制水平、生活质量为主要结局指标(分别于出院前、出院后1个月、2个月进行测定),医疗卫生资源使用情况为次要结局指标。采用SPSS24.0对各项数据分析处理,P<0.05表示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自我护理能力: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显示,不管实验组还是对照组,任意两个时间点自我护理能力的平均值差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随着干预时间延长,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均存在差异;两组患者对比,出院前、出院后1个月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2个月过渡期护理干预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哮喘控制水平;出院前两组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2个月的平均值差值分别为0.901、1.733,过渡期护理干预组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时差异更显着。(3)生活质量:出院前两组患者的哮喘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2个月两组平均值差值分别为8.275、20.274,对照组均低于过渡期护理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个月时差异更显着。(4)医疗资源利用情况:干预结束后,在按要求复诊人数上两组存在差异,干预组88.9%患者复诊,对照组64.3%(P<0.05),在非预约门诊次数、急诊次数、再入院次数以及入院天数上两组均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研究结论: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可提升哮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哮喘控制水平和哮喘生活质量,且干预后2个月比干预后1个月的效果更显着。其次,过渡期护理干预还可提升按要求复诊的人次。
二、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干预和家庭支持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干预和家庭支持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在COPD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我国慢病防控面临严峻形势 |
1.2 慢病患者自我管理亟待重视 |
1.3 COPD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特点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国外COPD自我管理研究现状 |
2.2 国内COPD患者自我管理现状 |
2.3 国外IKAP模式应用现状 |
2.4 国内IKAP模式应用现状 |
3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意义 |
3.3 研究内容 |
4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依据 |
4.1 操作性定义 |
4.2 理论依据 |
5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调查 |
1 目的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工具 |
2.3 调查方法 |
2.4 统计方法 |
2.5 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和自我效能得分情况 |
3.2 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相关性分析 |
3.3 COPD患者自我管理需求现状 |
3.4 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5 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4 讨论 |
4.1 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分析 |
4.2 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COPD患者自我管理护理干预方案构建(基于IKAP模式) |
1 目的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组建课题小组 |
2.2 文献研究法 |
2.3 专家咨询法 |
2.4 统计分析 |
2.5 预实验 |
3 结果 |
3.1 干预方案初稿的构建 |
3.2 专家咨询结果 |
3.3 预实验方案调整 |
3.4 干预方案终稿 |
4 讨论 |
4.1 基于IKAP模式的COPD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构建必要性 |
4.2 基于IKAP模式COPD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构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COPD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初步应用 |
1 目的 |
2 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类型 |
2.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3 干预方法 |
2.4 研究工具 |
2.5 资料收集 |
2.6 统计学方法 |
2.7 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基线资料比较 |
3.2 干预后两组资料比较 |
4 讨论 |
4.1 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方案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
4.2 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方案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 |
4.3 基于IKAP模式护理干预方案可改善患者呼吸困难、降低疾病对患者影响 |
4.4 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方案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4.5 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方案可减少疾病恶化、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事件 |
5 小结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IKAP 模式在国内慢病管理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MDT护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主要概念 |
1.5 文献回顾 |
1.6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调查工具 |
2.4 干预方案 |
2.5 资料收集 |
2.6 统计分析 |
2.7 质量控制 |
2.8 伦理问题 |
2.9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同质性检验 |
3.2 MDT护理模式对T2DM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和疾病相关情况分析 |
4.2 实施MDT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
4.3 MDT护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前景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创新性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B (调查问卷) |
附录C (综述) MDT护理模式在2型糠尿病患者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3)基于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在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糖尿病的概述 |
1.2 糖尿病自我管理 |
1.3 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4 研究假设 |
5 理论及操作性定义 |
6 理论依据 |
6.1 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概述 |
6.2 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国内外应用现状 |
6.3 理论框架 |
7 研究路线图 |
研究设计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对象 |
2.1 抽样方法 |
2.2 排除与纳入标准 |
2.3 样本量的估算 |
2.4 分组方法 |
3 制定干预方案 |
3.1 成立课题小组 |
3.2 制定健康教育手册 |
3.3 构建干预方案 |
4 干预措施 |
4.1 对照组干预措施 |
4.2 干预组干预措施 |
5 研究工具和结局指标 |
5.1 研究工具 |
5.2 临床指标 |
5.3 资料收集 |
6 统计分析方法 |
6.1 人口社会学与疾病相关资料 |
6.2 干预前各指标基线资料 |
6.3 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变化 |
7 质量控制 |
7.1 设计阶段 |
7.2 预实验 |
7.3 实施阶段 |
7.4 资料收集阶段 |
7.5 资料的统计与分析阶段 |
8 伦理学原则 |
结果 |
1 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的基本情况 |
2 两组研究对象基线比较 |
2.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基线比较 |
2.2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评价指标基线比较 |
3 干预效果评价 |
3.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的比较 |
3.2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的比较 |
3.3 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的比较 |
3.4 两组患者社会支持水平得分的比较 |
3.5 两组患者生命质量得分的比较 |
3.6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干预效果分析 |
讨论 |
1 基于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对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
2 基于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对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
3 基于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对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
4 基于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对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 |
5 基于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对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
6 基于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对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的影响 |
7 基于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对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
8 基于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对中年2 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和BMI的影响 |
结论与局限性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年2型糖尿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操作性定义 |
1.5 研究理论基础与框架 |
第2章 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工具 |
2.4 资料分析 |
2.5 质量控制 |
2.6 研究路线 |
2.7 结果 |
2.8 讨论 |
第3章 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的应用 |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第4章 结论 |
第5章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研究局限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家庭支持、自我感受负担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一、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理论框架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工具 |
3 资料收集方法 |
4 质量控制方法 |
5 技术路线图 |
6 数据处理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2 老年T2DM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家庭支持、抑郁水平及各维度得分 |
3 老年T2DM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家庭支持、抑郁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
4 自我感受负担、家庭支持对抑郁水平的影响分析 |
5 家庭支持在自我感受负担与抑郁水平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四、讨论 |
1 老年T2DM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家庭支持及抑郁水平现状 |
2 老年T2DM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家庭支持及抑郁水平影响因素的探讨 |
3 自我感受负担、家庭支持与抑郁水平的关系 |
4 自我感受负担、家庭支持与抑郁水平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5 对策和建议 |
五、结论 |
六、小结 |
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七、参考文献 |
八、综述 老年糖尿病患者罹患抑郁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九、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十、致谢 |
十一、附录 |
(7)乌鲁木齐市居家老人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引导式护理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健康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
1.1.2 老年糖尿病的危害不容忽视 |
1.1.3 社区开展老年糖尿病管理现状需完善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糖尿病健康行为干预理论研究现状 |
2.1 糖尿病健康行为应用理论基础 |
2.1.1 知-信-行理论模式 |
2.1.2 健康信念理论模式 |
2.1.3 自我效能理论模式 |
2.1.4 健康行为相关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
2.2 糖尿病社区干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糖尿病社区干预的现状 |
2.2.2 糖尿病社区干预的主要模式 |
2.2.3 糖尿病社区干预的内容及方法 |
2.2.4 糖尿病社区干预评价指标及工具 |
第3章 乌鲁木齐市居家老人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内容与方法 |
3.1.3 统计分析 |
3.1.4 质量控制 |
3.1.5 医学伦理原则 |
3.2 研究结果 |
3.2.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3.2.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家老年人糖尿病患病差异 |
3.2.3 是否患糖尿病的居家老人体格检查指标的差异 |
3.2.4 是否患糖尿病的居家老人生存质量得分的差异 |
3.2.5 是否患糖尿病的居家老人社会支持的差异 |
3.2.6 乌鲁木齐市居家老人糖尿病患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3 讨论 |
3.3.1 乌鲁木齐市居家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接近全国水平 |
3.3.2 不同人口学因素居家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的差异 |
3.3.3 是否患糖尿病的居家老年人体格指标的差异 |
3.3.4 是否患糖尿病的居家老人生活质量差异比较 |
3.3.5 是否患糖尿病的居家老人社会支持差异比较 |
3.3.6 乌鲁木齐市居家老年糖尿病患病影响因素 |
3.4 小结 |
第4章 乌鲁木齐市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知信行及社会支持现状研究 |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4.1.1 研究对象 |
4.1.2 内容与方法 |
4.1.3 质量控制 |
4.1.4 统计方法 |
4.1.5 伦理原则 |
4.2 研究结果 |
4.2.1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情况描述 |
4.2.2 研究对象糖尿病病情现状 |
4.2.3 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社会支持现状 |
4.2.4 不同人口学特征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社会支持得分差异比较分析 |
4.2.5 不同病情特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及社会支持得分差异 |
4.2.6 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4.2.7 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4.2.8 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影响因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4.2.9 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4.2.10 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知识、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相关性分析 |
4.3 讨论 |
4.3.1 乌鲁木齐市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人口学情况 |
4.3.2 乌鲁木齐市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现状 |
4.3.3 乌鲁木齐市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 |
4.3.4 乌鲁木齐市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 |
4.3.5 乌鲁木齐市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 |
4.3.6 乌鲁木齐市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
4.3.7 乌鲁木齐市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及社会支持相关性 |
4.4 小结 |
第5章 运用引导式护理模式对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干预研究 |
5.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5.1.1 研究对象 |
5.1.2 内容与方法 |
5.1.3 干预评价 |
5.1.4 统计分析 |
5.1.5 质量控制 |
5.1.6 伦理原则 |
5.2 研究结果 |
5.2.1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
5.2.2 干预前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社会支持得分对比 |
5.2.3 运用引导式护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的干预效果分析 |
5.2.4 运用引导式护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干预效果的分析 |
5.2.5 运用引导式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效果的分析 |
5.2.6 运用引导式护理对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干预效果的分析 |
5.2.7 运用引导式护理对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体格检查指标的干预效果分析 |
5.2.8 运用引导式护理干预模式对干预组家庭照顾者干预效果分析 |
5.3 讨论 |
5.3.1 引导式护理干预模式有效提高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知识水平 |
5.3.2 引导式护理干预模式增强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水平 |
5.3.3 引导式护理干预模式改善了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水平 |
5.3.4 运用引导式护理干预模式促进了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
5.3.5 运用引导式护理模式改善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体格检查指标 |
5.3.6 运用引导式护理增强了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 |
5.4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创新 |
6.1 研究结论 |
6.1.1 乌鲁木齐市居家老人糖尿病患病率较高,糖尿病患病危险因素较多 |
6.1.2 样本地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疾病管理效果不佳,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不高 |
6.1.3 引导式护理干预模式对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家庭照者干预效果明显 |
6.2 创新与不足 |
6.2.1 研究创新点 |
6.2.2 研究不足 |
第7章 建议与对策 |
7.1 重视糖尿病危害,有效控制其发病率 |
7.2 正视现状及差距,完善社区糖尿病健康服务体系 |
7.3 加强宣传教育,倡导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 |
7.4 丰富方法和措施,提升社区老年健康服务能力 |
7.5 借鉴引导式护理模式,完善现有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健康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4 预期结果 |
2 护理干预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
2.1 护理干预模式 |
2.2 干预的方法与步骤 |
2.2.1 健康状况及行为信息收集 |
2.2.2 制订干预方法和措施 |
2.2.3 干预措施的实施 |
3 结果 |
4 讨论 |
4.1 护理干预模式在本研究中作用 |
4.2 护理干预对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
4.3 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病人遵医率及很好地控制血糖有重要作用 |
4.4 强化对病人在医院内外的健康教育 |
4.5 护理干预 |
4.6 注重家庭对病人的支持 |
4.7 重视心理与生活质量提高的关系 |
4.8 针对不同研究对象选择干预方式和措施 |
(9)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首发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现状 |
1.2.2 国外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现状 |
1.3 理论依据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意义 |
1.5.1 现实意义 |
1.5.2 理论意义 |
1.6 技术路线图 |
2 干预方案构建 |
2.1 成立研究小组 |
2.2 理论框架 |
2.2.1 威胁评估 |
2.2.2 应对评估 |
2.3 初步构建方案 |
2.3.1 文献回顾 |
2.3.2 小组讨论 |
2.3.3 专家咨询 |
2.3.4 预实验 |
2.4 确立干预方案 |
2.4.1 强化严重性与易感性 |
2.4.2 弱化内部收益与外部收益 |
2.4.3 增加反应效能与自我效能 |
2.4.4 降低反应代价 |
3 干预方案的应用研究 |
3.1 研究资料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纳入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1.4 剔除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2.1 研究性质 |
3.2.2 样本量计算 |
3.2.3 抽样方法 |
3.3 研究干预 |
3.3.1 对照组 |
3.3.2 干预组 |
3.4 研究工具 |
3.4.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调查表 |
3.4.2 脑卒中自我管理行为评价量表 |
3.4.3 脑卒中防治知识问卷 |
3.4.4 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 |
3.5 资料收集 |
3.6 统计分析 |
3.7 质量控制 |
3.8 伦理原则 |
4 研究结果 |
4.1 干预前比较 |
4.1.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4.1.2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比较 |
4.1.3 干预前两组患者脑卒中防治知识得分比较 |
4.1.4 干预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比较 |
4.2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
4.2.1 干预前后两组组内各时间点自我管理行为比较 |
4.2.2 干预后两组组间各时间点自我管理行为比较 |
4.3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患者脑卒中防治知识的影响 |
4.3.1 干预前后两组组内各时间点脑卒中防治知识比较 |
4.3.2 干预后两组组间各时间点脑卒中防治知识比较 |
4.4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
4.4.1 干预前后两组组内各时间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
4.4.2 干预后两组组间各时间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
5 讨论 |
5.1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干预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
5.2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干预对患者脑卒中防治知识的影响 |
5.3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干预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医共体背景下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在哮喘患者中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哮喘疾病现状 |
1.1.2 过渡期护理 |
1.1.3 医共体概述 |
1.2 健康赋权的相关概念及作用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内容 |
2.1 形成哮喘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的干预方案 |
2.1.1 初拟过渡期护理干预的基本内容 |
2.1.2 专家小组讨论 |
2.1.3 确立护理干预方案 |
2.2 研究对象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2.3 终止标准 |
2.2.4 样本量估算 |
2.2.5 分组方法 |
2.3 研究工具 |
2.3.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2.3.2 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 |
2.3.3 哮喘控制测试表(ACT) |
2.3.4 成人哮喘生活质量评分表(AQLQ) |
2.3.5 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情况表 |
2.4 伦理原则 |
2.5 研究实施 |
2.5.1 实施前准备 |
2.5.2 对照组 |
2.5.3 实验组 |
2.6 评价指标 |
2.7 资料发放与收集 |
2.8 数据统计处理 |
2.9 技术路线 |
3 质量控制 |
4 结果 |
4.1 研究对象流失情况统计 |
4.2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
4.3 两组哮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价 |
4.4 两组患者哮喘控制测试评价 |
4.5 两组患者哮喘生活质量评价 |
4.6 两组患者医疗资源利用情况比较 |
5 讨论 |
5.1 哮喘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
5.2 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提高了哮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
5.3 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提升了患者哮喘控制水平 |
5.4 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改善了患者哮喘生活质量 |
5.5 过渡期护理对患者哮喘医疗资源利用的影响 |
6 总结 |
6.1 结论 |
6.2 研究的创新性 |
6.3 局限性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过渡期护理在临床中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干预和家庭支持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在COPD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荆璇.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MDT护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D]. 陈瑞. 延边大学, 2020(05)
- [3]基于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在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张敏.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3)
- [4]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D]. 邓凤英. 南华大学, 2019(01)
- [5]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孟沙沙. 遵义医科大学, 2019(02)
- [6]家庭支持、自我感受负担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水平的影响[D]. 张帆. 湖北医药学院, 2018(02)
- [7]乌鲁木齐市居家老人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引导式护理干预研究[D]. 骆朝辉. 吉林大学, 2016(03)
- [8]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健康行为的影响[J]. 郑丽忠,梁红,张宏,王继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06)
- [9]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首发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研究[D]. 黄青青.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10]医共体背景下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在哮喘患者中的干预研究[D]. 李玉静.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标签:糖尿病论文; 自我管理论文; 统计学论文; 社会支持论文;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