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校系统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经验交流会总结

全国党校系统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经验交流会总结

一、全国党校系统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经验交流会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马星远[1](2021)在《回顾光辉历程 谱写崭新篇章——写在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建校70周年之际》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全国全省革命、建设、改革的步伐,中共青海省委党校(以下简称"省委党校")走过了整整70载。她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艰苦岁月,兴于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滚滚浪潮,强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孜孜以求,为青海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回望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看清来时路、更好把握前行路。在建党100周年、建校70周年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我们回顾省委党校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教训,汲取前进动力,展望美好未来,

白欣[2](2021)在《新时代地方党校智库建设研究 ——以S省委党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将“加强中国特色新智库建设”的重要战略规划作为促进国家治理体制和能力现代化以及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计划方针。地方党校智库作为其中一份子,在咨政建言方面任重道远。一方面,研究新时期的地方党校智库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有利于丰富和拓展新型智库的研究理论与研究成果,有助于构建起新型智库建设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研究地方党校智库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为地方党校智库建设探索发展路径,提高地方党校智库能力,从而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决策咨询体系的发展完善,促进更加科学、专业、民主的决策,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治理系统的现代化水平。本文将S省委党校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研究综述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地方党校智库建设的内涵定位等进行了明确。通过对S省委党校智库建设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地方党校智库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地方党校开展智库建设具有政治职能明确、学科体系完整、学员资源丰富、组织系统完备等优势,但在新时代对地方党校智库建设提出新要求的背景下,S省委党校存在自主性、发展性、效能性等方面的困境。通过分析,找出产生困境的原因主要有:定位不清晰、特色不鲜明,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体制机制不健全等方面。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新型智库建设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讲话精神和关于党校工作的《条列》《意见》以及自身工作实际,提出发挥定位优势,强化机制建设、建强人才队伍、构建多元平台等路径选择,为S地区党校及其他地方党校智库建设提供发展思路和参考借鉴。

王蔚[3](2019)在《基于质量管理方法的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研究 ——以HZ党校图书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党校图书馆作为党校的文献情报信息中心,如何能更好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变革。图书馆现有的组织结构、服务内容以及读者的期望都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模式、质量、层次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多元化趋势明显,对图书馆服务质量产生一定程度影响的因素也愈加的多和复杂,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适时对图书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将质量管理所形成的相关模式实现全面的引入,同时在于与图书馆相关的诸多工作任务对服务质量可控制体系构建评价方案,以此来推动图书馆的高效、积极发展。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以及理论与实际结合等,同时运用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相关理论和方法,以HZ党校图书馆为例进行分析,经调查问卷、读者访谈等方式得到反馈,分析出当前HZ党校图书馆存在的主要是“人”、“资源”、“服务”三方面的问题,即馆员服务能力和专业素质不高;资源不能满足读者使用需求,个性化不足;服务方式单一,阅读推广不足,读者到馆率低等方面的问题,根据以上问题提出依照大数据时代发展需要修改组织架构;利用目标考核管理体系,提高馆员能力;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读者移动信息素养;引入移动图书馆,拓展多元化系统服务;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参与数据库共建共享;扩展数字资源访问方式等方面的服务质量提升方案,并运用PDCA方法针对HZ党校移动图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服务体系进行持续改进。目前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研究虽然在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有所开展,但是在党校图书馆系统研究还是基本空白的。通过运用全面质量管理对HZ党校图书馆服务的研究,分析出当前HZ党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服务质量提升方案,HZ党校图书馆在执行服务质量提升方案后,系统用户数增加,学员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读者对图书馆提供的服务质量满意度也有所加强。

孔放[4](2017)在《我国奖励制度和荣誉档案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奖励作为一种治国理政、维护社会稳定的方式,自古有之。封建社会时期,"奖惩"一直是统治者治理国家、巩固政权的两大权柄,现代社会奖励更是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发展与创新,以及形成社会良好风气的重要手段。奖励制度作为界定、规范奖励行为的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部分,建立系统、完善的奖励制度是发挥奖励作用与价值的重要举措。授奖环节产生的文件、实物,从获奖客体角度而言,是真实记录获奖成果的荣誉档案,是获奖者、获奖机构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对奖励及奖励制度的研究多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综合研究我国宏观奖励活动、奖励分类体系及奖励制度的理论和成果较少,针对荣誉档案的研究也较为宽泛。论文基于以往具体领域的奖励理论研究成果,将奖励、奖励制度与荣誉档案三者相联系,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我国目前具体奖项及奖励分类体系,从纵向角度提出以授奖主体为分类标准的奖励分类体系,并基于此分类体系分析我国荣誉档案的管理工作。论文共分为以下六个章节:第一章从研究背景出发,提出选题的研究意义,分析国内外奖励制度和荣誉档案管理的文献研究现状,并对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法进行了说明,最后提出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概括论文研究的三大主要对象——奖励、奖励制度和荣誉档案。一方面从奖励含义入手,重点介绍奖励的社会历史性、目的明确性和行为流程化的特点,以及奖励活动的四大阶段及其各阶段形成文件档案材料,随后分析了奖励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其重要意义,并分析奖励分类体系对奖励制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提出荣誉档案的概念,介绍其特征和重要价值,并分析荣誉档案与奖励类档案的关系,为第四章和第五章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从古代法家和儒家的奖励思想出发,回顾了奖励制度、荣誉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历史,划分两者发展的三大历史阶段:先秦时期、封建时期和近现代时期,通过列举每一历史阶段典型的奖励制度、荣誉档案种类以及最常见的荣誉档案管理方式,为第四章奖励分类体系和第五章荣誉档案管理工作提供背景信息和史料参考。第四章和第五章是论文研究的重点,第四章主要介绍奖励分类体系,此体系是在现有奖励分类的基础上,以授奖主体为分类标准而形成的,并列举了每一类奖励的典型奖项,加深对该类型奖励的了解。此外,利用"中国智库索引(CTTI)"数据库中数千条"荣誉"、"奖励"的数据,分析了具体奖项分布的特点。第五章将第四章的奖励分类体系和我国荣誉档案管理工作相结合,提出荣誉档案管理工作的对象既包括机构以整体名义获奖而形成的荣誉档案,又包括重要的个人荣誉档案;在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下,重视荣誉档案管理工作的成套性、开放性和效益性原则;结合奖励分类体系,界定荣誉档案的收集范围和分类,综合利用多种方法鉴定荣誉档案的真伪和价值,并对荣誉档案保管和利用工作提出些许建议。第六章结语回顾全文,总结了论文研究的主要对象和主要观点,并概括了论文的不足之处,并为未来深入研究提供了思路。

彭恋[5](2017)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的党校智库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文中指出因智库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愈发突出,智库发展水准成为国家软实力、国家治理能力的具体展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已被列入我国国家整体规划并占据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旨在对党校智库进行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全面阐述,着重思考和探究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视阈下,党校智库原有的优势与内在运作模式,剖析影响其发展的症结所在,探寻优化党校智库发展的路径。本文作者力求用论证、实例、对比、访谈等多种方式清晰表达行文思路,力图准确、全面地描述党校智库当前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的发展现状与不足,从政治学、哲学、传播学等多学科角度分析党校智库模式在运行过程中的实践与发展路径,探索党校智库模式未来的发展策略与前景。本文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与国内实践经验,认为优化党校智库发展的路径要从理念、外部环境、内部建设三个角度进行细化探究,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对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十分重要,而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是促进智库发展的有力推手,加强党校智库内部建设则是最为关键的工程。

徐亚男[6](2016)在《“文献情报学发展趋势与智库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大会”纪要》文中指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强力推动,我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正迎来发展的春天。"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宏观环境和国家政策双重推动的大好局面下,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迎来了三十周年诞辰。2016年9月2223日,以"文献情报学发展趋势与智库研究"为主题的中国社

李祯[7](2016)在《甘肃省新型智库建设研究 ——以甘肃省委党校为例》文中提出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发展历程,智库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智库建设事业快速发展,为党委和政府决策咨询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当前,甘肃省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和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在立足省情的基础上,迫切需要大力建设一批符合甘肃实际,体现甘肃风格、甘肃气派的特色新型智库,不断地以及时有效的科学咨询服务科学决策,以高质量的科学决策指导全省社会各项工作目标科学发展。在甘肃众多的特色新型智库中,省委党校新型智库是一个有其自身特点的智库.它作为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参训学员既可以是党校决策咨询的作用对象,又可以是决策咨询服务信息的提供者。因此,新形势下加强省委党校新型智库建设,对推动甘肃省新型智库建设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全文以智库的基础理论为研究起点,深入探讨了省委党校新型智库的建设现状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继而,从内外两方面解构该问题并提出较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宋俊成[8](2015)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 ——以学科政策内容分析为视角》文中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在国家政策性安排与自身发展规律辩证统—的矛盾运动中,不断走向成熟和繁荣。本研究正是从学科政策内容分析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展开系统研究,一方面努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研究空间,丰富和完善学科建设内容体系;另一方面准确把握学科建设与学科政策之间的张力,提高政策内容的针对性,为科学指导学科建设活动,提供政策制定理论依据与合理建议。本研究依据教育政策学、学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比较研究法、资料分析法、政策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展开研究。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科建设、学科政策等概念的科学界定基础上,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实际和理论研究现状,构建了其学科建设内容要素的结构体系。同时,依据学科政策内容分析的结构性标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内容进行结构化分类。进而按照学科组织建设、学科知识建设、学科活动建设三个大方面,具体包括学科体制、师资、经费、专业、课程、教材以及学科规划、实施与评价等九个子系统,共计三十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具体要素,构建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与分析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展开整体性研究,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学科建设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历史背景依据:阐述了学科建设各要素的演进过程与时代特征:分析了其学科政策的历史特点及其对学科建设的影响。本研究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主张和价值取向,其学科政策必然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权威价值观和国家法定意图的可操作性表述。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斗争越是激烈,经济建设越是快速,文化发展越是多样,越是要加快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凸显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而学科建设越是快速发展,越需要学科政策的规范、约束和指导。本研究从学科政策内容分析的视角,准确把握学科建设与学科政策的辩证关系。并在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社会历史依据、总结学科建设的基本经验、分析学科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对学科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认为要解决学科建设的现实问题,必须把党的政治需要、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统一起来,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与意识,坚持内涵发展的路径与方向,把握并遵循学科自身发展规律,依靠学科政策保障并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学科建设的各方面要素协调发展,建立“教、科、研、服”协同发展机制。如此才能实现学科建设的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创新发展。

周程[9](2012)在《中共中央党校结构功能的嬗变》文中研究说明党校,是在各级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干部的学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党员和干部的重要基地,是中央和各级党委的助手。中央党校是轮训培训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最高学府,是党中央直属的重要部门,被誉为“中国未来接班人的摇篮”、“中国政坛风向的窗口”、“中共重要理论创新研究基地”。中央党校在革命时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时它的主要目标是协助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因此它的职能在于意识形态和干部培训功能,而随着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中央党校的职能和功能也逐步发生变化,拓展了国民教育和业务指导功能,职能的变化导致机构设置、课程设置也随之发生变化,而从中央党校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能更好地分析、研究其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央党校的前身是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成立于土地革命时期,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机构设置十分简单,没有专门的教员,延安整风运动时期,中央党校的结构逐步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机构体系,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党校的职能开始发生变化,其机构设置也逐步完善,最终形成意识形态机构、干部培训机构、国民教育机构和综合职能机构,它的班级和课程也随着职能的变化而发展、完善。本文主要采取理论分析、历史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央党校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研究中央党校的职能、结构的嬗变,从中分析中央党校在当今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即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解放思想的阵地和改革的“根据地”、政策吹风的重要阵地、政治精英升迁的主渠道、理论创新的生力军和党中央决策的思想库。

叶绪江[10](2010)在《当代中国干部教育培训有效供给研究》文中提出教育培训历来是干部成长进步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保证。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干部,始终将其作为事关全党大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但同时,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求相比,当前干部教育培训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本文以审视当前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供需状况为出发点,借鉴经济学相关理论,立足行政学视角,从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和政策分析三个维度探讨和研究了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和供给的内涵特点、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现状、干部教育培训供需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路。文章首先从理论上阐释了干部教育培训需求与有效供给的内涵。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有效供给是指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相适应,在最大限度地满足、适应与引导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供给效率的干部教育培训供给。起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干部教育培训有效供给必须考虑消费需求,教育培训的数量、质量、类别结构必须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与干部学习需求趋于一致,即供给是考虑了需求并让需求可以接受的供给;二是干部教育培训有效供给不仅要满足需求,而且要引领需求、创造需求;三是干部教育培训有效供给不仅包括教育培训产品或服务的有效性,而且包括供给效率的有效性,即供给的高效率。反之,有效供给不足则表现为供不应求、供非所求、供不合求、供不促求、供给效率低下。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揭示了当前我国干部教育培训需求与供给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干部教育培训产品供给总量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干部教育培训产品质量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求不相适应,干部教育培训产品单一与多样化个性化培训需求不相适应,干部教育培训产品供给效率低下与资源有限性的现状不相适应,干部参加学习培训需求动力不足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干部能力素质的要求不相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干部的学习培训需求趋同与差别化的岗位要求不相适应。导致这些问题的体制根源在于供给主体职责错位抑制了干部学习培训需求,计划调训式培训模式导致了供给需求的偏差,供给主体单一限制了干部教育培训供给能力,归根结底在于干部教育培训有效供给不足。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干部教育培训的非赢利性、正外部性决定了其公共产品属性,同时干部教育培训具有的竞争性和排他性有决定了其私人产品的特性,这种准公共产品完全可以通过政府及以外的多元主体进行供给。主张在政府管理中采纳企业管理模式来提高效率、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服务水平、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来改善行政绩效的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体制改革贡献了理论依据。从现实基础来看,党的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为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体制改革提供了政治基础,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为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体制改革提供了历史机遇,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为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体制改革提供了现实条件,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为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体制改革提供了制度空间。从比较研究视角来看,近年来西方国家在公务员培训领域中广泛引入顾客意识、竞争理念和市场机制,公务员培训供给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绩。其中的许多经验无疑可以为我国改革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体制提供借鉴。根据干部教育培训供需现状和问题,借鉴国外公务员培训供给体制改革的经验,对照有效供给的三层含义,文章对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进行了具体阐述,包括以参学为主线创造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创造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再造干部教育培训流程(满足需求)和以有限市场化重构干部教育培训供给模式(高效供给)。供给决定需求,需求也影响供给。激发干部旺盛的学习需求不仅是干部教育培训有效供给的前提,也是保证干部教育培训供给效果的基础。有必要创新激励机制,做到干部教育培训与使用相结合,以目标预期激发学习热情,解决干部不愿学、不想学的问题;创新参训机制,以灵活多样的参训形式为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解决干部没有时间学、没有机会学的问题;创新约束机制,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引进竞争督促机制,增强学习的外在压力,解决干部不真学、学不好的问题。产品要为消费者所接受,核心是要适销对路、符合需求。判断干部教育培训供给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样要看供给适合需求的程度。所以,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需要坚持“需求主导供给”、“供给满足需求”、“供给引导需求”的观念,打破既有的官僚制调训体制,从按计划培训转到按需求培养上来,从统一的无差别培训转到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培训上来。以需求为导向的干部教育培训流程强调,从培训需求分析入手,以满足需求和引导需求为依据进行培训设计,组织实施培训计划,并对培训目标、实施程序及供给效果进行及时评估及追踪反馈,培训效果评估既是原一轮培训的终点,又作为新一轮培训的起点,如此形成一个包括计划循环、实施循环和评估循环三个互相衔接阶段构成的培训循环系统。“没有任何逻辑理由证明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官僚机构来提供。摆脱困境的最好出路是打破政府的垄断地位,建立公私机构之间的竞争。”单纯由政府提供干部教育培训产品会导致供给效率和质量的双重低下,而纯粹的市场运作则又有可能导致供给与需求的双重短缺。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干部教育培训所要追求的根本目标,经济效益又是其维持生存与发展所必需。所以,干部教育培训产品供给应该是有限政府和有限市场的统一。通过适度的市场调节,引入竞争开放的市场机制,将有利于改变传统政府主导下相对封闭的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体制,促进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培训机构为培训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同时由于干部教育培训产品政治性、公共性的特点,市场介入体现为不充分的有限市场化。适应市场需求,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多元主体并存的干部教育培训供给模式、多种渠道互补的经费保障体制、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发展机制和多中心互动的合作治理机制,是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产品有效供给改革的具体路径。

二、全国党校系统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经验交流会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党校系统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经验交流会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回顾光辉历程 谱写崭新篇章——写在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建校70周年之际(论文提纲范文)

一、坚持党校姓党原则、厚植党校红色底蕴
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培训能力显着增强
三、理论创新不断推进、科研工作成果丰硕
四、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师素质大幅提升
五、业务指导持续强化、系统合力不断整合
六、基础设施日益改善、办学条件蒸蒸日上

(2)新时代地方党校智库建设研究 ——以S省委党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选题背景
    研究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新时代对地方党校智库建设提出新要求
    1.1 地方党校智库建设的内涵
        1.1.1 智库及地方党校智库内涵
        1.1.2 新时代地方党校智库建设的内涵
    1.2 地方党校智库建设的独特优势
        1.2.1 政治属性优势
        1.2.2 学科体系优势
        1.2.3 学员资源优势
        1.2.4 组织系统优势
    1.3 新时代对地方党校智库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1.3.1 为党委政府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1.3.2 为党校事业全面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1.3.3 为新型智库建设贡献创新动力
第二章 新时代S省委党校智库建设的现状及困境
    2.1 S省委党校智库情况
        2.1.1 S省委党校基本情况
        2.1.2 决策咨询部基本情况
        2.1.3 《决策建议报告》运行模式
    2.2 S省委党校智库建设现状
        2.2.1 构筑“三位一体”工作格局
        2.2.2 参与地方决策层规划的课题研究
        2.2.3 建立联合协作机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
        2.2.4 加大智库成果激励力度
        2.2.5 加强科研集体攻关,发挥团队资政力量
        2.2.6 强化市县党校业务指导
    2.3 S省委党校智库建设中存在的困境
        2.3.1 主体性困境
        2.3.2 发展性困境
        2.3.3 效能性困境
第三章 新时代影响S省委党校智库建设的因素
    3.1 定位特色不明确
        3.1.1 职能定位不清晰
        3.1.2 地方特色不鲜明
    3.2 体制机制不健全
        3.2.1 信息资源的获取滞后
        3.2.2 组织运转方式不够合理
        3.2.3 体制保障和内生动力存在冲突
        3.2.4 智库成果追踪机制不健全
    3.3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3.3.1 人才储备不足
        3.3.2 年龄结构不合理
        3.3.3 高学历人才和学科名师不足
        3.3.4 人才引进和人才流失的双重困境
第四章 新时代地方党校智库建设的路径
    4.1 发挥定位优势,打造智库高地
        4.1.1 坚持党校姓党
        4.1.2 增强学术自觉
        4.1.3 强化理论武装
        4.1.4 聚焦热点难点
    4.2 强化机制建设,增强智库内驱力
        4.2.1 完善组织管理机制
        4.2.2 强化供需对接机制
        4.2.3 优化课题管理机制
        4.2.4 健全成果转化机制
        4.2.5 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4.3 创新人才队伍培养,增强智库竞争力
        4.3.1 培养新型智库人才
        4.3.2 探索多元人才引进合作模式
        4.3.3 积极推进人才的旋转流动机制
        4.3.4 加快智库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革新
    4.4 构建媒介平台,提升智库影响力
        4.4.1 筹建智库联盟,搭建信息共建共享平台
        4.4.2 培植舆论“磁场”,借助媒体加强传播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基于质量管理方法的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研究 ——以HZ党校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框架
    1.3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及理论方法
        2.1.1 图书馆服务质量及评价
        2.1.2 质量管理
    2.2 国内外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2.2.1 国外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研究
        2.2.2 国内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研究
    2.3 现有研究的不足
第三章 HZ党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现状分析
    3.1 HZ党校图书馆情况介绍
    3.2 HZ党校图书馆人员情况调查
    3.3 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情况调查分析
        3.3.1 调查样本的选择
        3.3.2 由问卷样本分析图书馆资源满意度情况
        3.3.3 由问卷样本分析图书馆服务满意度情况
    3.4 HZ党校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服务分析
        3.4.1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和准备
        3.4.2 图书馆目前服务情况分析
    3.5 HZ党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5.1 HZ党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
        3.5.2 造成HZ党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 HZ党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4.1 党校图书馆读者的特点
    4.2 HZ党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的方案
        4.2.1 人员结构管理质量提升
        4.2.2 资源建设管理质量提升
        4.2.3 服务管理质量提升
第五章 HZ党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落实措施
    5.1 制定移动图书馆实施计划(P阶段)
        5.1.1 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5.1.2 方案设计思路
    5.2 制定移动图书馆实施方案(D阶段)
        5.2.1 制定计划方案的基本步骤
        5.2.2 移动图书馆解决方案的选择
        5.2.3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方案
    5.3 检查移动图书馆实施方案执行情况(C阶段)
        5.3.1 开发模式单一,没有体现个性化元素
        5.3.2 宣传力度较弱,用户认知程度偏低
        5.3.3 服务缺乏针对性,服务功能不全面
        5.3.4 数字资源集成性差,多数服务利用受限制
        5.3.5 效益不明显,对服务质量提升没有体现
    5.4 改善移动图书馆提升服务质量实施方案(A阶段)
        5.4.1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用户移动信息素养
        5.4.2 扩展数字资源集成性,提升资源整合能力
        5.4.3 优化用户终端界面设计
        5.4.4 加强馆员培训,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5.5 实施方案调整后对服务质量的优化
        5.5.1 个性化展示
        5.5.2 增强培训
        5.5.3 应用新设备
        5.5.4 学科馆员服务
    5.6 结论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我国奖励制度和荣誉档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总体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3 创新之处
2 奖励、奖励制度及荣誉档案概述
    2.1 奖励及其制度
        2.1.1 奖励概念
        2.1.2 奖励的特点
        2.1.3 奖励流程和奖励类档案
        2.1.4 奖励制度
    2.2 荣誉档案
        2.2.1 概念
        2.2.2 特征及其价值
        2.2.3 荣誉档案与奖励类档案的关系
    2.3 奖励、奖励制度与荣誉档案的联系
3 奖励制度和荣誉档案的历史沿革
    3.1 古代典型的奖励思想
        3.1.1 先秦法家的"信赏必罚"、"重刑厚赏"思想
        3.1.2 先秦儒家的"明德慎罚"、"赏罚必信"思想
        3.1.3 封建社会儒家的"阳赏阴刑"、"赏不逾时"思想
    3.2 奖励制度发展的历史阶段
        3.2.1 先秦萌芽时期
        3.2.2 封建发展成熟时期
        3.2.3 民国重构时期
        3.2.4 新中国新发展时期
    3.3 荣誉档案及其管理工作的历史沿革
        3.3.1 先秦时期
        3.3.2 封建社会时期
        3.3.3 民国成立后至今
4 奖励分类体系研究
    4.1 奖励分类的含义、标准与原则
    4.2 我国奖励的具体分类
        4.2.1 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奖励种类
        4.2.2 奖励分类体系——按照授奖主体标准划分
        4.2.3 具体奖项分布特点
5 荣誉档案管理工作——以奖励分类体系为基础
    5.1 荣誉档案管理工作的对象与原则
        5.1.1 对象
        5.1.2 原则
    5.2 荣誉档案的收集
    5.3 荣誉档案的分类
        5.3.1 奖励分类体系标准
        5.3.2 载体形态标准
    5.4 荣誉档案的鉴定方法
        5.4.1 真伪鉴定
        5.4.2 价值鉴定
    5.5 荣誉档案的保管与利用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名单表
附录2 基于奖项分类体系的具体奖项分布表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论文发表情况简介
致谢

(5)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的党校智库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 核心概念与研究述评
    (三)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四) 研究框架与研究创新
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党校智库的内涵探析
    (一) 党校智库的含义与特征
    (二) 党校智库的特色与优势
    (三) 党校智库的模式与运行
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党校智库发展的现状
    (一) 省级党校智库发展情况
    (二) 市级党校智库发展情况
    (三) 县(区)级党校智库发展情况
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党校智库内在的问题
    (一) 整体发展不均衡
    (二) 智库所需人才不足
    (三) 管理体制不完善
    (四) 社会影响力不足
    (五) 整体优势未充分发挥
五、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党校智库优化的路径
    (一) 理念决定行为:树立党校智库发展的新型理念
    (二) 环境影响行为:营造党校智库发展的外部环境
    (三) 内因改变行为:全方位加强党校智库内部建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访谈提纲
致谢

(6)“文献情报学发展趋势与智库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大会”纪要(论文提纲范文)

1 纪念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成立三十周年
2 学术专题报告,开展学术研讨与业务交流
3 会议总结

(7)甘肃省新型智库建设研究 ——以甘肃省委党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简要评述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点
第一章 智库的内涵、特质、分类及功能
    一、智库的内涵解读及特质
        (一)智库的内涵解读
        (二)智库的特质
    二、智库的分类
        (一)基于组织隶属关系的划分
        (二)基于研究领域的划分
    三、智库的功能
        (一)提供决策智慧
        (二)扮演先行和认知角色
        (三)发挥人才培育功能
        (四)进行政策评估
        (五)充当缓冲地带
        (六)成为理论阵地的必要补充
第二章 甘肃省及甘肃省委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现状
    一、甘肃省新型智库组成体系
        (一)社科院、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等智库
        (二)高校智库
        (三)科技创新智库和企业智库
        (四)社会智库
        (五)省级机关所属政策研究机构
    二、甘肃省委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现状
        (一)甘肃省委党校基本情况
        (二)新型智库工作站基本情况
        (三)新型智库运行模式
        (四)基本定位和研究重点
        (五)新型智库研究项目
        (六)新型智库成果转化情况
        (七)借助“外脑”
    三、甘肃省委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特点
        (一)培训轮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
        (二)党的理论建设和党性教育的主阵地
        (三)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
        (四)宣传和舆论引导的重要平台
        (五)资政建言的有效途径
第三章 甘肃省委党校新型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甘肃省委党校新型智库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同类型智库中竞争力不明显
        (二)全国党校系统内决策咨询功能发展不平衡
        (三)教研咨三大职能中决策咨询职能相对薄弱
    二、甘肃省委党校新型智库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原因分析
        (二)外部原因分析
第四章 推进甘肃省委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精心筹备,及时发声
    二、直接参与,充分论证
    三、重视人力资源开发,配备高素质人才队伍
    四、坚持系统思维,加强资源的统筹整合
    五、加强沟通与联系,构建全国和全省党校系统新型智库
    六、注重绩效管理,成立省委党校第三方评估机构
    七、完善管理体制,优化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致谢

(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 ——以学科政策内容分析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现实背景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3 研究的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学科政策研究概况
        1.2.2 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现状
        1.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研究趋势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研究的理论依据
        2.1.1 学科学相关理论
        2.1.2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理论
        2.1.3 教育政策学相关理论
    2.2 重要概念界定与辨析
        2.2.1 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2.2.2 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2.2.3 学科政策和学科政策内容分析
        2.2.4 学科建设与学科政策辩证关系
    2.3 研究视角与研究范式的确定
        2.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内容的构成要素
        2.3.2 学科政策内容分析的具体结构性标准
        2.3.3 学科政策内容分析的步骤与文本选择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组织建设
    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制建设
        3.1.1 想政治教育学科组织机构设置与职能
        3.1.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管理体制
    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师资建设
        3.2.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师的职业要求
        3.2.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师职业培训
        3.2.3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师的待遇
        3.2.4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师的“双肩挑”管理
    3.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费建设
        3.3.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经费投入
        3.3.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费的分配及使用
        3.3.3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费的管理与监督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建设
    4.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建设
        4.1.1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4.1.2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要求
        4.1.3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招生与就业
    4.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建设
        4.2.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目标
        4.2.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4.2.3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内容的组织
        4.2.4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课程管理与考核
    4.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材建设
        4.3.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材的组织机构设置
        4.3.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材建设原则与目标
        4.3.3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材管理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活动建设
    5.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规划
        5.1.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目标规划
        5.1.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向设置
        5.1.3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
    5.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活动的组织实施
        5.2.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活动的实施主体
        5.2.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活动的实施客体
        5.2.3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活动的实施环境
    5.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评价
        5.3.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评价组织机构
        5.3.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评价目标与任务
        5.3.3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
        5.3.4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评价结果利用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发展对策
    6.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经验
        6.1.1 依靠党的领导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6.1.2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服务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6.1.3 服务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6.1.4 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特殊规律
        6.1.5 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为重要保障
        6.1.6 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规律
        6.1.7 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实践工作
    6.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面临的挑战
        6.2.1 学科组织方面建设亟待优化与调控
        6.2.2 学科知识方面建设需要规范与深化
        6.2.3 学科活动方面建设有待督导与提升
    6.3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6.3.1 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发展的理念与意识
        6.3.2 认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发展的路径与趋势
        6.3.3 把握并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规律
        6.3.4 协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内容要素均衡发展
        6.3.5 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保障并优化学科发展环境
        6.3.6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法与基础理论研究
        6.3.7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科、研、服”协同发展机制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论文创新点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统计表
附录B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及学时表
附录C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表
附录D 1950-2013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教学大纲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中共中央党校结构功能的嬗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央党校的发展历程
    2.1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党校成立
        2.1.1 成立的时代背景
        2.1.2 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的成立
    2.2 延安整风运动前后:中央党校蓬勃发展
        2.2.1 时代背景
        2.2.2 延安中央党校的发展
        2.2.3 延安中央党校与延安整风运动
    2.3 建国后中央党校的发展
        2.3.1 马列学院的成立
        2.3.2 改革开放后的中央党校
第3章 中央党校职能的发展
    3.1 意识形态的宣传与再生产
        3.1.1 建国前的意识形态宣传与再生产
        3.1.2 改革开放以来职能的继承与发展
    3.2 政治精英再生产
        3.2.1 建国前的干部培训
        3.2.2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央党校与精英再生产
    3.3 中央党校职能的拓展
        3.3.1 国民教育职能
        3.3.2 务指导职能
第4章 中央党校机构的嬗变
    4.1 中央党校机构的历史发展
        4.1.1 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的机构设置
        4.1.2 延安整风时期中央党校的机构设置
        4.1.3 马列学院的机构设置
    4.2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央党校机构体系
        4.2.1 意识形态机构——教研部与研究所
        4.2.2 学员管理机构——进修部、培训部和函授学院
        4.2.3 国民教育机构——研究生院和成人教育学院
        4.2.4 综合职能机构——教务部、科研部、人事部以及行政后勤部
    4.3 中央党校机构的设置原则与运行方式
        4.3.1 中央党校机构的设置原则
        4.3.2 校务委员会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的运行方式
第5章 中央党校课程设置与教学形式的嬗变
    5.1 中央党校的课程设置
        5.1.1 中央党校的教学原则
        5.1.2 建国前中央党校的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
        5.1.3 改革开放后中央党校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的发展与完善
    5.2 中央党校的教学形式
        5.2.1 中共中央领导讲授课程
        5.2.2 班次设置逐步正规化、专业化
第6章 中央党校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6.1 中央党校的地位
        6.1.1 历任中央党校校长
        6.1.2 中央党校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变化
        6.1.3 中央党校与国家行政学院
        6.1.4 中央党校与党的治理结构
    6.2 中央党校的作用
        6.2.1 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
        6.2.2 解放思想的阵地和改革的“根据地”
        6.2.3 政策吹风的重要阵地
        6.2.4 政治精英升迁的主渠道
        6.2.5 理论创新的生力军和党中央决策的思想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当代中国干部教育培训有效供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的缘起
        (二) 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一) 研究思路
        (二) 结构安排
        (三) 技术路线
    四、研究方法及可能创新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之处
        (三) 存在不足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
    一、干部与干部教育培训
        (一) 干部
        (二) 干部教育培训
        (三) 干部教育培训与普通教育的区别
    二、干部教育培训需求与供给
        (一) 供给与需求
        (二) 干部教育培训需求与干部教育培训供给
    三、干部教育培训有效供给
        (一) 干部教育培训的供需矛盾与均衡
        (二) 干部教育培训有效供给
        (三) 干部教育培训有效供给不足
第二章 干部教育培训供需现状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一) 调查对象
        (二) 问卷内容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供给总量不够
        (二) 供给质量不高
        (三) 供给结构失衡
        (四) 供给效率低下
        (五) 需求动力不足
        (六) 需求结构趋同
    三、供需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供给主体职责错位抑制了干部学习培训需求
        (二) 计划调训式培训模式导致了供给与需求偏差
        (三) 供给主体单一限制了干部教育培训供给能力
第三章 干部教育培训有效供给改革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
    一、理论依据
        (一) 学习型政党理论
        (二) 新公共管理理论
        (三) 公共产品理论
        (四) 成人学习理论
    二、现实基础
        (一) 党的历史方位深刻变化奠定了政治基础
        (二) 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任务提供了历史机遇
        (三) 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 政治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形成了制度空间
第四章 国外公务员培训供给的特点与借鉴
    一、国外公务员培训供给的主要特点
        (一) 新公共管理的培训理念
        (二) 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
        (三) 多元供给主体间的有序竞争
        (四) 多方分担的培训经费投入体制
        (五) 注重供给效果评估与培训结果使用
        (六) 法制化的培训管理体制
    二、国外公务员培训供给的经验借鉴
        (一) 把满足培训需求作为改革的重点
        (二) 把激发主体活力作为改革的核心
        (三) 把社会教育资源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补充
        (四) 把破除路径依赖作为变革的关键
        (五) 把干部教育培训改革与干部管理制度统筹考虑
第五章 以参学为主线创造干部教育培训需求
    一、激发参学动力
        (一)“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増强对干部的吸引力
        (二)“学以致用”,加强学习成果的实践转化
        (三)“才位相符”,运用教育培训成果提拔使用干部
    二、创新参学形式: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相结合
        (一) 组织调训模式
        (二) 自主选学模式
        (三)有机综合模式: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相结合的干部参学机制
    三、增强参学压力:学习培训与考核相结合
        (一) 对干部学习态度考核
        (二) 对干部学习效果考核
        (三)学习组织考核:对组织干部教育培训活动的考核
第六章 以需求为导向再造干部教育培训流程
    一、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分析
        (一) 学习动机分析
        (二) 学习方式分析
        (三) 学习内容分析
    二、需求导向型干部教育培训流程再造
        (一) 计划循环
    (二) 实施循环
        (三) 评估循环
第七章 以有限市场化重构干部教育培训供给模式
    一、干部教育培训有限市场化供给的发展思路
        (一) 把握有限原则
        (二) 坚持有序推进
        (三) 实现有效目标
    二、干部教育培训有限市场化供给模式选择
        (一) 契约外包
        (二) 特许经营
        (三) 内部市场
        (四) 教育培训凭证
        (五) 用者付费
        (六) 中外合作
    三、干部教育培训多元主体间的合作治理
        (一) 政府、市场、社会与干部教育机构的新型关系
        (二) 多元主体间的合作治理
结语
参考文献

四、全国党校系统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经验交流会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回顾光辉历程 谱写崭新篇章——写在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建校70周年之际[J]. 马星远. 攀登, 2021(04)
  • [2]新时代地方党校智库建设研究 ——以S省委党校为例[D]. 白欣. 山西大学, 2021
  • [3]基于质量管理方法的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研究 ——以HZ党校图书馆为例[D]. 王蔚.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3)
  • [4]我国奖励制度和荣誉档案管理研究[D]. 孔放. 南京大学, 2017(09)
  • [5]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的党校智库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D]. 彭恋. 厦门大学, 2017(08)
  • [6]“文献情报学发展趋势与智库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大会”纪要[J]. 徐亚男. 情报资料工作, 2016(06)
  • [7]甘肃省新型智库建设研究 ——以甘肃省委党校为例[D]. 李祯. 西北师范大学, 2016(01)
  • [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 ——以学科政策内容分析为视角[D]. 宋俊成.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3)
  • [9]中共中央党校结构功能的嬗变[D]. 周程. 南京大学, 2012(10)
  • [10]当代中国干部教育培训有效供给研究[D]. 叶绪江.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1)

标签:;  ;  ;  ;  ;  

全国党校系统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经验交流会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