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纯音听阈正常飞行员诱发性耳声发射检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兰兰,陈露静,丁海娜,吴鹏琦,韩冰,王秋菊[1](2021)在《987例成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在成人体检人群中听力初筛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9年医院入职体检的987例成人行筛查型DPOAE检查,未通过者1个月内复查DPOAE,复查仍未通过者行听力诊断,包括常规频率及扩展高频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和诊断型DPOAE测试,分析听力筛查及诊断结果。结果 987例中初筛通过960例(97.26%),未通过27例(2.74%);复筛通过2例(7.41%,2/27),未通过25例(92.59%,25/27,单耳17例,双耳8例);17例进行听力诊断性检查,常规频率和扩展高频纯音测听均异常12例(16耳),鼓室导抗图9耳为A型,4耳为As型,3耳为Ad型;纯音测听常规频率异常但扩展高频正常1例(1耳),鼓室导抗图为As型;纯音测听扩展高频异常但常规频率正常2例(3耳),鼓室导抗图分别为A型、Ad型和C型;常规频率及扩展高频纯音测听均正常2例(4耳),鼓室导抗图均为A型。结论筛查型DPOAE可有效筛选出听力损失及潜在听力损失的受试者,在体检人群中作为普遍听力初筛的方法是可行的。
王振,付涛,刘丽庭[2](2019)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听功能改变》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听功能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5例(50耳)作为试验对象,在血液透析开始前1h和结束后1h分别进行纯音测听检查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检查,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血液透析前后纯音测听在0.25、0.5、1.0 kHz处平均阈值分别为(26.67±9.55)dB和(16.39±6.14)dB、(24.72±7.17)dB和(17.22±5.208)dB、(23.61±7.03)dB和(21.39±5.64)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液透析前后DPOAE在0.7、1.0 kHz处的平均幅值分别为(-1.39±7.15)dB SPL和(3.28±7.72)dB SPL、(-4.39±12.19)dB SPL和(1.33±8.17)dB SP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频率幅值变化不明显(P>0.05)。(3)血液透析后DPOAE在0.7 kHz处通过率有明显提升(P<0.05)。结论透析治疗在短期内会对患者低频听功能产生正面影响,而对高频听功能的影响并不显着。
王振[3](2019)在《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听功能的短期影响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前1小时、血液透析后1小时及血液透析后第3天的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相关听功能(Hearing function)数据的分析,探究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听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尿毒症患者25人(50耳)作为研究对象。在某一次血液透析开始前1小时、结束后1小时、结束后第3天,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纯音测听、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分别记录0.25、0.5、1.0、2.0、4.0、8.0KHz处的三次纯音测听阈值;0.5、0.7、1.0、2.0、3.0、4.0、6.0、8.0KHz处的三次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反应幅值和通过情况。结果:1、血液透析前1小时纯音测听在0.25、0.5、1.0KHz处的平均听阈分别为(26.67±9.55)dB、(24.72±7.17)dB、(23.61±7.03)dB,血液透析结束后1小时纯音测听在0.25、0.5、1.0 kHz处的平均听阈分别为(22.22±6.47)dB、(21.39±4.47)dB、(21.39±5.64)dB,血液透析后1小时纯音测听在0.25、0.5、1.0KHz处的听阈较血液透析前1小时的对应频率听阈有所降低,对比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频率经统计学分析纯音测听阈值无明显变化,对比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血液透析结束后第3天纯音测听在0.25、0.5、1.0KHz处的听阈与前两次数据比较均未发现明显差异。2、血液透析前1小时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0.7、1.0KHz处的幅值分别为(-1.39±7.15dB)dB SPL、(-4.39±12.19)dB SPL,血液透析后1小时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0.7、1.0KHz处的幅值分别为(3.28±7.72)dB SPL、(1.33±8.17)dB SPL,0.7、1.0KHz处反应幅值在血液透析1小时有明显提升,对比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频率经统计学分析反应幅值无明显变化,对比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血液透析结束后第3天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0.7、1.0KHz处的幅值与前两次数据比较均未发现明显差异。3、血液透析后1小时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0.7KHz处通过率有明显提升,对比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5),其余频率经统计学分析通过率变化不明显,对比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血液透析在短期内对尿毒症患者低频听功能产生正面影响,表现为血液透析之后纯音听阈低频段(0.25、0.5、1.0 kHz)阈值变小、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低频段(0.7、1.0KHz)反应幅值提升;随着血液透析结束,患者低频听功能状态重新出现恶化,但是没有达到血液透析之前的状态;血液透析在短期内没有对患者高频听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武凯丽,赵乌兰,周静,蒋浩贤,张美辨,邱伟[4](2019)在《噪声致隐性听力损失听力学特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噪声导致的隐性听力损失在听力学检查中的特点,以及隐性听力损失有价值的诊断与检查手段。方法选取18~37岁的成年男性52名,有噪声接触史归入实验组,26名(26耳);无噪声接触史归入对照组,26名(26耳)。对其较好耳进行噪声下言语测听(speech-in-noise)、耳声发射(otoacousticemission,OAE)及耳蜗电图(electrocochleogram,EcochG)测试,比较分析各检查结果。结果扩展高频听阈测试(extended high-frequency audiometry)中,在8kHz以上频率实验组的听阈均大于对照组,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01);噪声下言语测听结果显示,实验组信噪比损失大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着性(P=0.006);耳声发射测试中,在6kHz及以上频率实验组信噪比低于对照组,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耳蜗电图测试中,实验组SP与AP幅值比在96、90、80、70dBnHL短声诱发的波形中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6dBnHL的短声刺激下,实验组SP与AP的面积比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纯音测听与DPOAE测试结果在高频(6、8、9、10kHz)具有相关性(6kHz:P<0.0001,r=-0.478;8kHz:P<0.0001,r=-0.491;9kHz:P<0.0001,r=-0.520;10kHz:P=0.002,r=-0.437);噪声下言语测听结果与DPOAE测试结果具有相关性(P=0.031,r=-0.299);耳蜗电图中96dBnHL强度下记录到的SP与AP幅值比与DPOAE中6kHz及以上频率的平均信噪比具有相关性(P=0.014,r=-0.339),且与扩展高频测听各频率平均听阈具有相关性(P=0.016,r=0.333)。结论纯音测听常规频率听阈正常,扩展高频听阈升高,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下降与纯音听阈不成比例,DPOAE正常引出但信噪比下降,耳蜗电图中SP与AP的幅值比和面积比升高,是隐性听力损失的主要特征,各听力学检查均对隐性听力损失的诊断具有价值,且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在早期诊断过程中可相互验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马峰杰,胡墨绳,王雷,秦彩虹,白银[5](2017)在《20~30岁民航飞行员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2030岁民航飞行员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特征,探讨DPOAE对于早期发现民航飞行员噪声性听力损失的价值。方法以39例2030岁民航飞行员为飞行员组,31例耳科正常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和DPOAE测试。依据纯音测听结果,飞行员组分为飞行员A组(各频率纯音听阈均≤20dB HL),飞行员B组(任何单一频率纯音听阈>20dB HL)。分析比较飞行员各组与对照组纯音听阈、DPOAE结果。结果 (1)飞行员组和飞行员B组纯音听阈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或P<0.01),飞行员A组纯音听阈较对照组无显着差异;(2)飞行员各组DPOAE幅值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3)DPOAE与纯音测听在0.5、6、8 k Hz有显着的负相关,其他频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DPOAE有助于民航飞行员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早期发现,可以作为纯音测听的补充,但不能完全替代纯音测听。
闫丽丽,傅绪珍[6](2016)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治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是一种针对耳蜗外毛细胞的检查,通过对它在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作用的分析,得出它具有检测客观、方法简便、无创伤、敏感等特点,结合纯音测听检查,能帮助鉴别伪聋、夸大聋等职业病诊断工作中常见情况,帮助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听力损害等,对职业性噪声聋的治疗和预防也有较好的作用,故在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治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林少莲[7](2016)在《听神经瘤患者的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我国健康正常青年人群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oVEMP)的特点,分析各项参数指标;观察听神经瘤患者的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特点;探讨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对听神经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1、选取40例(男20例,女20例)正常健康青年人群,年龄为2130岁,进行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测试,分析比对oVEMPs的引出率及各参数指标;2、对20例听神经瘤(AN)患者及30例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听力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均接受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测试,分析对比oVEMPs的引出率及各参数指标;听神经瘤患者均接受纯音听阈、声阻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冷热气试验等听力学检查,将各项听力学检查结果与oVEMP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40例正常健康青年人群均可引出oVEMP,引出率100%。统计各参数:N1潜伏期11.55±1.32ms,P1潜伏期16.43±1.27ms,N1-P1间期4.87±1.041ms,振幅4.36±2.43μV,振幅比(振幅大侧/振幅小)1.18±0.17,不对称性0.12±0.06;(2)30例健康对照组中,均可引出oVEMP,引出率100%。统计各参数:N1潜伏期11.98±0.99ms,P1潜伏期17.10±1.01ms,N1-P1间期5.11±0.88ms,振幅3.46±1.52μV,振幅比(振幅大侧/振幅小)1.19±0.16,不对称性0.09±0.08。20例听神经瘤患者,19例表现oVEMP异常,患侧引出率25%。其中患侧各参数:N1潜伏期11.83±1.23ms,P1潜伏期17.16±1.57ms,N1-P1间期4.46±1.42ms,振幅1.9±0.74μV;健侧各参数:N1潜伏期11.86±1.37ms,P1潜伏期17.05±1.53ms,N1-P1间期4.18±1.44ms,振幅2.66±1.85μV;振幅比(振幅大侧/振幅小)1.45±0.35,不对称性0.17±0.12。(3)振幅、引出率在患侧和健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听神经瘤患者的健耳和健康对照组间,振幅、引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神经瘤患者患耳、健侧以及健康对照组之间,P1潜伏期、N1潜伏期以及P1-N1间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青年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间P1潜伏期、N1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神经瘤患者听力损失程度不同组别间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神经瘤患者与对照组间振幅比和不对称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不同性别及年龄间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oVEMP诊断听神经瘤特异性高于纯音听阈、声阻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冷热气试验等听力学检查;结论oVEMP在正常人群引出率高,可以作为一项筛选检查,联合其它检查提高听神经瘤的检出率。
王佩杰[8](2015)在《健康青年人气导短纯音诱发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正常范围的建立及在突聋患者检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研究健康青年人气导短纯音诱发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o VEMP)P1、N1的潜伏期、P1-N1波间期、P1-N1复合波振幅、引发阈值的正常范围、左右耳间的变异度,及性别对各参数的影响。2.研究青年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患者健耳和患耳气导短纯音诱发的o VEMP P1、N1的潜伏期、P1-N1波间期、P1-N1复合波振幅;突聋患者患耳、对侧健耳及健康青年人分别进行o VEMP各参数的对比;伴发眩晕的患耳与不伴眩晕的患耳进行各参数对比。明确突聋患者椭圆囊及前庭上神经的受损程度,对突聋患者前庭系统受损范围客观定位。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55名健康青年人,均来自本院实习同学及工作人员,男31例,女24例,年龄1835岁。选取500Hz气导短纯音为刺激音,单侧刺激,对侧记录,记录55例(110耳)受试者的P1-N1复合波引出阈值,P1和N1的潜伏期,P1-N1波间期及P1-N1复合波振幅,以获得临床正常值范围及双耳变异度。2.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就诊我科门诊并接受治疗的单侧突聋患者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1839岁;左耳患病的是19例,右耳患病的是16例。选取500Hz气导短纯音为刺激音,单侧刺激,对侧记录,分别记录健耳和患耳o VEMP P1、N1的潜伏期、波间期、复合波振幅,并以55名健康青年人作为对照组。结果1.选取的55名健康青年人均引出P1-N1复合波形,引发率为100%;o VEMP的引出阈值(正常听力级n HL)为(82.23±2.92)d B(x±s下同);95d Bn HL气导短纯音刺激下获得P1的潜伏期(11.53±0.80)ms;N1的潜伏期(16.61±0.87)ms,P1-N1波间期(5.18±1.04)ms,P1-N1复合波振幅(5.96±2.59)μv;其中31名健康男性受试者获得P1-N1复合波振幅为(6.49±2.67)μv,24例健康女性为(5.28±2.34)μv,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5名突聋患者,其中31名双耳均引出o VEMP图形,4名患耳未引出,引出率88%。95d Bn HL气导短纯音刺激下健耳获得P1的潜伏期(11.92±0.85)ms,N1的潜伏期(17.07±1.04)ms,P1-N1波间期(5.15±0.69)ms,P1-N1复合波振幅(5.44±2.53)μv;患耳获得P1的潜伏期(12.16±0.76)ms;N1的潜伏期(16.94±2.57)ms,P1-N1波间期(5.16±0.73)ms,P1-N1复合波振幅(2.89±1.66)μv。3.P1、N1潜伏期、P1-N1波间期在患耳与健耳之间无明显差异,P1-N1复合波振幅在患耳、健耳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4.P1、N1潜伏期、P1-N1波间期在患耳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复合波振幅在患耳、健康对照组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5.P1、N1的潜伏期、P1-N1波间期、P1-N1复合波振幅在健耳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6.伴有眩晕的突聋患者与不伴眩晕的突聋患者进行o VEMP各参数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建立本实验室健康青年人气导短纯音诱发的o VEMP各参数的正常范围。2.o VEMP各参数可能存在性别差异,男性P1-N1复合波振幅大于女性,临床上应该分别建立正常值范围。3.单侧突聋患者患耳的P1-N1复合波振幅明显低于健康青年人及对侧健耳,P1-N1复合波振幅可能是评估椭圆囊及前庭上神经功能比较敏感的指标。4.突聋患者是否伴发眩晕对前庭功能的影响程度无明显差异。5.突聋患者可伴有椭圆囊及前庭上神经损害,这种损害可通过o VEMP检测进行客观评估。
向华,王纯巍,杨忠[9](2014)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飞行员早期听力损失诊断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噪声对飞行员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影响,以便及早发现听力损失,为空军卫生勤务保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纯音听力计和耳声发射测试仪,对30名低年龄段飞行员、7名高年龄段飞行员及30名健康青年分别进行纯音听阈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结果飞行员听力损失主要在38 kHz,可以出现单耳高频听力损失。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出现双耳高频听力损失。低年龄段飞行员和健康青年两组受试者0.58 kHz平均纯音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年龄段飞行员1 kHz和6 kHz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低于健康青年,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1,P<0.05;t=2.41,P<0.05)。低年龄段飞行人员2、3、4、8 kHz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与健康青年类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年龄段军事飞行员高频纯音听阈异常率(13.3%)和健康青年(6.7%)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低年龄段飞行人员高频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异常率(33.3%)高于健康青年(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0,P<0.05)。结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受噪声的影响较纯音听阈敏感,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可早期发现飞行员的噪声性听力损失。
武斐[10](2010)在《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闷患者诱发性耳声发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病程往往呈现不可逆的过程,听力损失一旦出现,很难恢复到发病前的状态。因此早期发现病变,争取在听力损失出现之前,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正是本着这一目的,研究排除了外耳、中耳、面神经病变的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闷患者,探讨其是否存在耳声发射(OAE)的异常,以早期发现耳蜗病变。方法选取单纯以耳闷、耳胀满感或压迫感为临床主诉,无耳鸣、眩晕等伴随症状且排除了外耳、中耳及面神经疾患的纯音听阈正常的患者43例(72耳)为耳闷组,并选择与之年龄、性别分布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60耳)为对照组。采用丹麦Madsen公司生产的Capella耳声发射仪分别对两组进行瞬态声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记录各频率DPOAE的检出率、幅值,TEOAE的通过率、反应波信噪比、波形重复性及各频带反应波信噪比和重复性,并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耳闷组与对照组4-8 kHz各频率的DPOAE检出率均为100%,其余频率中在0.5 kHz、0.75 kHz、1.0 kHz三频率点上耳闷组的DPOAE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频率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耳闷组DPOAE幅值在0.5 kHz、0.75 kHz、1.0 kHz、1.5 kHz、2.0 kHz、3.0 kHz、4.0 kHz、6.0 kHz、8.0 kHz各测试频率点上均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对照组60耳TEOAE通过率为100%(60/60),耳闷组72耳TEOAE通过率为90.28%(65/72),对两组TEOAE通过率进行x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16,P<0.05)。4.TEOAE反应波的总重复率及0.75~1.25kHz、1.25~1.75kHz、1.75~2.50kHz、2.50-3.50kHz、3.50-4.50kHz各频率带反应波的重复率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可以认为耳闷组TEOAE反应波的总重复率及0.75~1.25、1.25~1.75、1.75~2.50、2.50~3.50、3.50~4.50kHz各频率带反应波的重复率均低于对照组。5.TEOAE反应波的总信噪比及0.75~1.25、1.25~1.75、1.75~2.50、2.50~3.50、3.50~4.50kHz各频率带反应波的信噪比比较,结果显示两组信噪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以认为耳闷组TEOAE反应波的总信噪比及0.75~1.25、1.25~1.75、1.75~2.50、2.50~3.50、3.50~4.50kHz各频率带反应波的信噪比均低于对照组。结论1.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闷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并不能因为其纯音听阈测试正常就认定其听功能无异常。2.本研究选取的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闷患者TEOAE通过率、重复率、信噪比以及DPOAE通过率及幅值均下降,说明部分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闷患者已存在着早期的耳蜗病变。OAE可在患者纯音听阈出现改变之前,早期发现此类病变。3.对于这部分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闷患者,由于其还未出现听力损失,应把重点放在健康教育上,告诫其远离噪声、拒绝耳毒性药物,并注意睡眠,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生活习惯,并应长期随访,密切注意患者的听力状况。4.OAE这一快速、无创、客观的听力学检查手段能够敏感地了解内耳外毛细胞的功能状态,尤其在早期发现耳蜗病变方面,其较纯音测听有更大的优势。
二、纯音听阈正常飞行员诱发性耳声发射检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纯音听阈正常飞行员诱发性耳声发射检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987例成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DPOAE听力筛查方法 |
1.3 听力诊断性检查方法 |
2 结果 |
2.1 DPOAE筛查结果 |
2.2 DPOAE复筛未通过者听力诊断结果 |
2.3 DPOAE复筛未通过受试者的典型结果 |
3 讨论 |
3.1 DPOAE未通过者纯音测听常见特点 |
3.2 DPOAE未通过而纯音测听正常原因分析 |
3.3 DPOAE应用于体检人群听力筛查的优势与前景 |
(2)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听功能改变(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测方法 |
1.2.1 纯音听阈测试 |
1.2.2 DPOAE测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纯音测听测定结果 |
2.2 DPOAE测定结果 |
2.3 数据分析 |
3 讨论 |
(3)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听功能的短期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概述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 检测仪器与耗材 |
2.1 主要测试仪器 |
2.2 辅助设备及耗材 |
3 研究方法 |
3.1 概述 |
3.2 纯音听阈(PTA)相关数据采集 |
3.2.1 测试准备 |
3.2.2 纯音听阈测试 |
3.3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相关数据测试 |
3.3.1 测试准备 |
3.3.2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 |
4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纯音测听(PTA)相关数据结果 |
1.1 血液透析前后纯音测听各频率听阈 |
1.2 血液透析前后纯音测听各频率听阈统计学分析 |
2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相关数据结果 |
2.1 血液透析前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各频率幅值 |
2.2 血液透析前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各频率通过率 |
2.3 血液透析前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各频率数据统计学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录 |
致谢 |
(4)噪声致隐性听力损失听力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测试对象 |
1.2 方法 |
1.2.1 耳镜检查 |
1.2.2 纯音测听 |
1.2.3 噪声下言语测听 |
1.2.4 耳声发射 |
1.2.5 耳蜗电图 |
1.2.6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纯音测听 |
2.2 噪声下言语测听 |
2.3 耳声发射 |
2.4 耳蜗电图 |
2.4.1 幅值、幅值比 |
2.4.2 面积、面积比 |
2.5 相关性结果 |
3 讨论 |
3.1 隐性听力损失机制 |
3.2 噪声导致隐性听力损失“隐性”的原因 |
3.3 阈值测试结果分析 |
3.4 噪声下言语测听结果分析 |
3.5 耳蜗功能测试结果分析 |
3.6 测试间相关性分析 |
(5)20~30岁民航飞行员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各组纯音测听阈值 |
2.2 各组DPOAE幅值 |
2.3 DPOAE与纯音听阈的相关性检验 |
3 讨论 |
(6)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 |
1.1 帮助鉴别伪聋、夸大聋等职业病诊断中常见情况 |
1.2 帮助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听力损害 |
2 对职业性噪声聋的治疗 |
3 对职业性噪声聋的预防 |
4 小结 |
(7)听神经瘤患者的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一览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资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健康青年人气导短纯音诱发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正常范围的建立及在突聋患者检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健康青年人气导短纯音诱发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青年突聋患者气导短纯音诱发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9)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飞行员早期听力损失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对象 |
1.2方法 |
1.3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飞行员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率 |
2.2纯音听阈 |
2.3 DPOAE幅值 |
2.4高频纯音听阈和DPOAE幅值的异常比率 |
3 讨论 |
(10)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闷患者诱发性耳声发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闷患者诱发性耳声发射分析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实验仪器和环境 |
1.1.3 检测步骤 |
1.1.4 偏倚和干扰的防止 |
1.1.5 统计分析 |
1.2 结果 |
1.2.1 纯音测听检查 |
1.2.2 DPOAE测试 |
1.2.3 TEOAE测试 |
1.3 讨论 |
1.3.1 耳声发射的发现 |
1.3.2 耳声发射的分类和特点 |
1.3.3 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的影响因素 |
1.3.4 EOAE对耳蜗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 |
1.3.5 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闷患者诱发性耳声发射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
耳声发射的临床应用现状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纯音听阈正常飞行员诱发性耳声发射检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987例成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结果分析[J]. 兰兰,陈露静,丁海娜,吴鹏琦,韩冰,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21(06)
- [2]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听功能改变[J]. 王振,付涛,刘丽庭. 青岛医药卫生, 2019(03)
- [3]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听功能的短期影响分析[D]. 王振. 青岛大学, 2019(02)
- [4]噪声致隐性听力损失听力学特征[J]. 武凯丽,赵乌兰,周静,蒋浩贤,张美辨,邱伟.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9(03)
- [5]20~30岁民航飞行员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特征分析[J]. 马峰杰,胡墨绳,王雷,秦彩虹,白银.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7(06)
- [6]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治中的应用[J]. 闫丽丽,傅绪珍.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6(06)
- [7]听神经瘤患者的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特点研究[D]. 林少莲. 福建医科大学, 2016(07)
- [8]健康青年人气导短纯音诱发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正常范围的建立及在突聋患者检查中的应用[D]. 王佩杰. 安徽医科大学, 2015(02)
- [9]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飞行员早期听力损失诊断中的应用[J]. 向华,王纯巍,杨忠. 武警医学, 2014(05)
- [10]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闷患者诱发性耳声发射分析[D]. 武斐. 天津医科大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