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延长光照时间对韭菜抽薹开花结实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白国梁[1](2021)在《不同处理对老山芹抽薹及老化的影响》文中提出
米月华[2](2020)在《葱属若干地方品种特性与分类的研究》文中提出葱是我国重要的保健蔬菜,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我国葱栽培历史悠久,地方品种资源丰富,但人们对葱地方品种资源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在葱的分类方面也有争议。本研究以搜集到的18个葱地方品种(其中多数为浙江省地方品种)为材料,对其形态性状、品质性状进行分析测定,并根据形态性状及其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利用ITS序列分析探讨其间的亲缘关系,为地方葱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并为葱的分类研究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测定结果发现,干物质、可溶性糖、蛋白质,特别是丙酮酸含量在不同的种(变种)间差异明显,其中楼葱的干物质及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但丙酮酸含量较低;分葱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但干物质及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低;胡葱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较低,而干物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介于楼葱与分葱之间;多数胡葱和分葱品种其丙酮酸含量高于楼葱。在18个葱品种中均可以检测到17种氨基酸及1种基本氨基酸(gABA),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多数品种Thr、Tyr和Ala含量较高,而Lys、Gly、和His含量较低;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均是胡葱高于分葱,楼葱氨基酸含量远低于胡葱、分葱。2.运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对18个葱地方品种及1个大葱品种、1个洋葱品种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变种)或同一种(或变种)内不同品种中硫化物占挥发性成分的比例不同(956%);共检测到31种硫化物,其中烷基取代硫化物占总硫化物含量的61.33%,在这些烷基取代硫化物的组分中,丙基硫化物占比最高(48.53%),而烯丙基硫化物占比最低(0.76%);葱属的种类、品种之间在硫化物的种类和含量方面存在显着差异,胡葱、大葱、洋葱最多的硫化物是一硫化物,而分葱和楼葱是二硫化物。苯并噻唑(benzothiazole)是唯一能够在所有20个品种(材料)中检测到的硫化物。3.对18个葱品种的9个数量性状、21个质量性状的田间调查发现,所有调查的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在不同的种质之间表现出高度多样性;利用调查的30个形态性状和4个主成分分别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均在最小分支分成5类,即抽薹的胡葱类群、不抽薹的胡葱类群、抽薹开花的分葱类群、不抽薹不开花的分葱类群和楼葱类群。4.运用ITS序列比对法对20个葱品种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个葱属品种的ITS序列总长度为613-616 bp,GC含量均为46%。共发现包含插入、缺失和替换的20个突变位点,A20、A4、A1、A5、A19分别有18、17、12、10和1个突变位点,其它品种未检测到突变位点;聚类结果表明,A1、A4、A5与A20(洋葱)的亲缘关系较近,A2、A3、A6A18与大葱(A19)聚为一类。5.综合形态性状分类和ITS序列分类的结果,本研究支持大葱、分葱、楼葱均属于A.fistulosum L.的观点;但依据形态性状划分的胡葱类群(8个品种,与其它10个品种的最大区别是鳞茎的有无)在ITS序列比对中被分开,其中的3个品种与A.cepa L.亲缘关系较近,而5种与A.fistulosum L.关系较近,从而认为胡葱起源进化较为复杂,需要利用更多的分类方法综合判断。
张莹[3](2020)在《不同环境因子对菠菜生长发育及生理效应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是典型的长日照植物,雌雄异株抽薹开花期的早晚及雌雄株的比率与杂交育种纯度和产量密切相关。温度、光照和激素等因素是调控植物花芽分化和开花的重要因素,目前光质、光周期和激素对菠菜的生长及性别分化影响的研究尚少,对菠菜抽薹开花期的调控利用不足。因此,研究光质、光周期和激素对菠菜生长与性别表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比较在不同红蓝光配比、光周期和激素处理下,菠菜栽培种材料间在营养品质、抽薹开花时间以及性别表现等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并结合生殖发育相关的MADS-box基因表达分析,初步探究了光和激素等外界条件对菠菜的生长发育、营养品质及性别表现等影响的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不同比例红蓝光处理表明,菠菜的株高、株幅、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叶片数量等生长指标显着高于白光对照。其中R4B1和R5B1光质条件更有利于耐抽薹菠菜材料SP75和GS6菠菜植株的营养生长;而R5B1和R3B1光质条件更有利于不耐抽薹菠菜材料SP73和GS8植株的营养生长。另外,红蓝光处理显着提高了菠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菠菜中的硝态氮含量和β胡萝卜素含量。此外,红蓝光处理菠菜的抽薹开花时间提前显着,其中R4B1和R5B1促进抽薹开花,分别比白光对照组提早抽薹13.3d和15.2 d,开花时间提前32.7 d和21.0 d,同时可诱导雌株产生雄花。2)通过光周期处理表明长光处理增加菠菜植株高度和叶片数量,并且菠菜叶片中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硝态氮含量低于对照。同时长光处理后菠菜的抽薹开花时间显着提前。对耐抽薹品种来说,长光处理显着提早了菠菜抽薹和开花时间,分别提前了40.2 d和72.1 d;对不耐抽薹品种来说,长光处理也显着提早了菠菜抽薹和开花时间,分别提前7.7 d和52.1 d。3)通过赤霉素处理表明,50 mg/L和100 mg/L GA处理对菠菜的生长发育有积极的影响。喷施GA3处理后菠菜叶片中营养物质变化显着,但不同菠菜材料对赤霉素的影响不尽相同。50和100 mg/L赤霉素使耐抽薹菠菜分别提前抽薹和开花时间32.6 d和4.5 d;对不耐抽薹材料来说,分别提早了菠菜抽薹和开花时间8.7 d和16.7 d。此外,本研究表明乙烯利处理对菠菜的植株大小有影响,但对菠菜抽薹开花期没有明显的影响,对开花期菠菜性别表现也没有明显的影响,并且浓度高时抑制生长,甚至促进菠菜叶片衰老。4)在菠菜中共鉴定出52个MADS-box蛋白,其中I型有16个,II型有36个,其中I型MADS-box基因有14个不含内含子;I型MADS-box蛋白的保守基序数目比II型多;启动子分析显示菠菜MADS-box家族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大量光诱导和响应顺式元件;表达模式分析显示菠菜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具有一定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它们在菠菜的根中表达量较低,大部分基因在莲座叶柄、抽薹叶、抽薹叶柄、茎、雄花和雌花中表达都较高,其中So MADS26在抽薹叶和抽薹叶柄中有较高表达量,So MADS33、So MADS49和So MADS51在雄花和雌花中有较高表达量。光质处理可以诱导菠菜MADS-box基因的表达,且So MADS22、So MADS28、So MADS32和So MADS49表达丰度较高,在R4B1、R5B1和R6B1处理下表达较高。
任慧女[4](2019)在《不同抽薹性萝卜春化及抽薹前后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萝卜,属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根茎类蔬菜,原产于我国,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大众化蔬菜,但春萝卜和高山越夏萝卜在生产栽培过程中极易通过低温春化而抽薹、开花,从而失去商品价值。本研究以‘17LS1-11’、‘17LS9-26’、‘17LS19-9’、‘17LS37-32’和‘17LS46-14’等5份不同抽薹性萝卜材料作为研究试材,通过人工控制其春化温度和光照条件,研究不同春化温度和不同春化时间对5份萝卜抽薹开花影响以及对其拉十字期、现蕾期、抽薹期和开花期生理指标的影响。通过太白高山地区耐抽薹萝卜品比试验,一方面为筛选适合太白高山地区推广的萝卜新品种提供技术支撑,一方面为萝卜的反季节栽培和遗传育种工作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春化处理对于不同耐抽薹性萝卜抽薹及开花起到了不同的促进作用。萝卜开花最适宜的春化温度为3℃-6℃,一定范围内春化时间(28d)越长,对萝卜促进成花作用越明显。耐抽薹极弱萝卜材料‘17LS1-11’开花时间远远早于耐抽薹性极强萝卜‘17LS46-14’,其它萝卜材料依据抽薹性强弱依次排列。2.春化处理对萝卜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有明显影响,对叶绿素含量并没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春化处理时间的增加,萝卜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出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萝卜叶绿素含量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在植株生长期间,从拉十字时期到开花期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均持续升高,叶绿素含量仅在抽薹期有轻微的下降;在不同萝卜材料间,耐抽薹性弱的植株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高于耐抽薹性强的植株,叶绿素含量则与抽薹性无太大关系。3.春化处理对萝卜中CAT(过氧化氢酶)、POD(过氧化物酶)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以及MDA(丙二醛)的含量有一定影响。在植株生长期间,萝卜叶片中CAT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春化处理后萝卜叶片的CAT活性低于未经春化处理的萝卜,但其不同萝卜材料间差异不显着,春化时间亦对其影响甚微。POD活性和SOD活性随着生育进程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耐抽薹萝卜叶片中POD活性明显高于不耐抽薹萝卜。随着春化时间的增加,萝卜体内SOD活性趋于稳定,无明显变化。萝卜叶片中MDA含量随着春化时间的增加以及在植株生长期间,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与耐抽薹性无关。4.基于目前太白高山蔬菜产区萝卜品种存在多、乱、杂现象,开展了引种试验,综合耐抽薹性、抗病性以及商品性等因素,从参试的16个品种中筛选出‘蔬谷雪玉’、‘白雪春2号’、‘秦萝2号’、‘亚美白春’、‘秦萝5号’和‘HZ-39’等6个优良品种,适宜太白高山蔬菜产区示范推广。
王陆州[5](2019)在《西藏韭菜野生资源主要性状评价与迟抽薹新品系选育》文中研究表明西藏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被誉为植物资源宝库。在藏东南有韭菜野生居群(木许居群、曲孜卡居群、绕金居群)分布,将其引种至林芝市巴宜区并开展初步研究后发现,这些资源在很多性状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尤其在抽薹开花期方面差异巨大。因韭菜的抽薹、开花、结实会对韭叶产量造成一定影响,故培育迟抽薹韭菜品种对韭菜生产具有积极意义,但目前鲜见迟抽薹韭菜品种的报道。因此,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其元素含量等性状进行评价,并运用选择育种法开展了迟抽薹韭菜新品系的选育,取得如下成果:(1)西藏韭菜野生资源的元素含量为:生境对3个居群各元素的含量有一定影响;3个居群在原始和资源圃栽培两种生境下P、Ca、K、Na、Mg、Fe、Zn、Cu、B、Mn、Cr、Al等元素含量均高于文献报道的栽培韭菜;Cd和As含量均小于国标规定限值,但Hg和Cr含量均超过国标。(2)以藏东南3个韭菜野生居群为原始材料,以迟抽薹为主要育种目标,利用选择育种法开展了韭菜新品系选育,初步选育出2个迟抽薹韭菜新品系:绕金品系和木许品系。绕金品系在高海拔的塑料日光温室环境下初始抽薹开花期在6月中旬左右;2年生苗龄株分蘖数10-25个,在1月10日、4月9日、6月7日刈割时平均单株产量分别达到33.20 g、113.11 g、196.77 g,按单株定植、每亩2万株折算,则亩产分别为664 kg、2 262 kg、3 935 kg;按全年刈割采收6次计算,总产量预计在13 700 kg/亩左右;不同刈割期的蛋白质含量在14.9-15.7 mg/g、VC含量在1.3-2.8 mg/g、可溶性总糖含量在4.5%-6.5%、干物质含量在9.0%-12.6%。3年苗龄分蘖数10-40个、总叶片数150个左右、平均叶片宽1.3 cm左右、叶片长36 cm左右、叶片厚1.6 mm左右,4月上旬平均株高45 cm左右,叶色浓绿、株型紧凑、直立性好,耐低温性能强,光合效率高。木许品系在同样生境下初始抽薹开花期在6月上旬左右;2年生苗龄株分蘖数17-34个,在1月10日、4月9日、6月7日刈割时平均单株产量分别达到20.34 g、225.91 g、268.49 g,按单株定植、每亩2万株折算,则亩产分别为407 kg、4 518 kg、5 370 kg;按全年刈割采收6次计算,总产量预计在20 000 kg/亩左右;不同刈割期的蛋白质含量在16.6-19.9 mg/g、VC含量在1.5-2.2 mg/g、可溶性总糖含量在5.3%-6.0%、干物质含量在9.0%-12.6%。3年苗龄分蘖数29-53个、总叶片数180个左右、平均叶片宽1 cm左右、叶片长37 cm左右、叶片厚1.23 mm左右,4月上旬平均株高46 cm左右,叶色浓绿、株型较紧凑、直立性较好,耐低温性能较强,光合效率较高。(3)韭菜抽薹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为:以中华韭王等品种为对照,以种子不同生长发育状态、不同低温对迟抽薹韭菜新品系进行处理,4月中旬播种,在当年未出现抽薹植株。开展的韭菜抽薹基因调控研究初步获得与调控韭菜抽薹相关的基因,但仍需进一步验证。
陈菲,张娜,于晓莹[6](2018)在《秋冬季延长保护地光照时间重要性的理论分析》文中指出为了探讨秋冬季延长保护地光照时间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该文从作物根、茎、叶、叶绿素含量、作物抽薹开花等方面,综述了延长光照时间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黄碧阳[7](2018)在《光质与光周期环境对菠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论文以菠菜品种‘三季丰菠菜王F1’为试材,采用新型LED固态照明精准调控光质,研究不同LED光质和光周期对菠菜种子萌发、叶片光合生理、植株生长形态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在红蓝混合光下,讨论不同光周期对菠菜抽薹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促进菠菜种子的萌发、提高菠菜的生长和品质提供适宜光质环境;揭示影响菠菜抽薹过程中的相关生理生化物质的变化;为设施菠菜生产光环境调控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光质和光周期对菠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光(W)处理菠菜种子的发芽效果比黑暗(CK)处理好,说明菠菜在有光的条件下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其中,红光(R)促进种子萌发作用最大;红蓝混合光(1R1B)能提高种子发芽率,但发芽较慢,活力指数低于黑暗处理;蓝光(B)则抑制种子的发芽。随着光周期中光照期的延长,光质与光周期互作对种子萌发的作用更为复杂,且促进作用逐渐明显。红光(R)在16h/d光周期处理最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其次为红光(R)和白光(W)在14h/d光周期处理。2.不同LED光质对菠菜生物产量、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蓝混合光(1R1B)与对照白光(W)相比能提高菠菜叶片叶绿素含量,红、蓝单色光则相反。蓝光(B)对菠菜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促进作用最大,其次为红蓝混合光(1R1B),而红光(R)对类胡萝卜素合成促进作用最小。红蓝混合光(1R1B)处理Y(Ⅱ)、qP最高,Y(NO)变化稳定,qN最低。红蓝混合光(1R1B)比红、蓝单色光及白光更有利于叶片的生长发育,能有效地提高菠菜生物量积累,维持地下部和地上部生长平衡。由此可知,菠菜对红蓝混合光(1R1B)的吸收和利用率较高,利于菠菜的生长。3.不同红、蓝光配比对菠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红、蓝光配比处理菠菜的生长品质均优于对照白光处理。其中,红光/蓝光=3:1的光质环境下,菠菜地上部生长形态最好,产量最高。同时菠菜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硝酸盐最低,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对照白光处理。从菠菜地上部形态、生物产量以及营养品质综合分析得出,红光/蓝光=3:1的光质环境最适合菠菜生长栽培。4.在12h/d光周期下,与白光相比,LED红蓝混合光对菠菜发生抽薹不存在明显差异,但在红蓝混合光(3R1B)光环境下菠菜的叶片鲜重显着大于白光处理。这说明红蓝混合光(3R1B)对菠菜生殖生长(花芽分化、抽薹)影响不大,但能影响菠菜的营养生长。菠菜在温度为18~20℃、光周期>12h/d光环境下均出现先期抽薹现象,以光周期为14h/d处理菠菜出现抽薹最明显,证实菠菜为典型的长日照植物,花芽分化并不严格要求低温条件。5.红蓝混合光(3R1B)下,不同光周期对菠菜抽薹的影响有差异。光周期>12h/d处理均能使菠菜产生先期抽薹,减少菠菜地上部产品营养器官的生成,降低产量。16h/d、18h/d、14h/d光周期处理菠菜出现抽薹的时间依次为处理后第25d、23d和22d。在抽薹前期,菠菜含有较高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且大于12h/d光周期处理。综上所述,在红蓝混合光下,菠菜于2叶1心定植后,在14h/d、16h/d、18h/d光周期环境生长栽培时,其生长周期长度不宜超过22d、25d和23d,即在菠菜的实际生产当中通过控制采收期来有效地防止先期抽薹的发生。6.不同光周期对菠菜抽薹过程中相关生理生化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GA含量在抽薹前逐渐增大,抽薹时达到最高,抽薹后明显下降;而可溶性蛋白质在抽薹前期含量较少,抽薹时明显下降,抽薹后期有所上升。POD活性、SOD活性在菠菜抽薹前期逐渐增大,抽薹时达到最大,抽薹后期均明显下降。CAT活性在菠菜抽薹前期减小,抽薹时增大,抽薹后,各处理CAT活性明显减小。可见,可溶性糖含量与GA含量的积累、蛋白质含量下降和POD活性、SOD活性的升高以及CAT活性减少均有可能是诱导菠菜发生抽薹的重要因素。
穆大伟[8](2017)在《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耕地紧张局势越加严重,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开展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城市建筑环境适应性与种植技术研究,能够有效补偿耕地面积,减少资源消耗,改善城市生态,使城市产生从单纯的资源消耗型向生产型的革新性转变,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和学术意义。课题以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地调研、理论整合、种植试验、计算机模型建构等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面: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农业城市环境适应性、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品种选择技术研究、屋顶温室有农建筑范式研究。研究内容:(1)在生产性城市理论指导下,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有农建筑是在传统民用建筑基础上,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环境调控手段,系统耦合人居生活与农业生产活动,构筑“建筑—农业—人”一体化生态系统,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2)城市环境与传统农田环境差异较大,论文以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条件下蔬菜适应性为切入点进行种植试验研究,测量蔬菜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维生素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蔬菜品质指标和生理指标,探讨农业在城市环境中的适应性。(3)对比分析蔬菜和人体对环境的要求,提出人菜共生空间光照、温度、湿度、气流等环境指标。测量客厅、办公室、阳台、屋顶的光照强度、温度、湿度、CO2浓度,分析蔬菜在建筑环境中的适应性。进行建筑蔬菜种植试验,测量生理指标与产量,计算蔬菜绿量和固碳吸氧量,探讨蔬菜生产建筑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4)结合设施农业技术和立体绿化技术,筛选建筑农业种植技术:覆土种植、栽培槽种植、栽培块种植、水培种植。提出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该技术可实现不更换栽培基质持续生产,是更加适宜建筑环境的农业种植技术。进行透气型砂栽培生菜种植试验研究,论证透气型砂栽培技术可行性。(5)提出建筑农业品种选择基本原则,系统整理120种蔬菜环境要求数据,建立建筑蔬菜品种选择专家系统。以建筑农业微空间和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为基础,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6)进行屋顶温室有农建筑专题研究,探索日光温室、现代温室和建筑屋顶结合的具体模式,并将光伏与屋顶温室进行结合,使建筑具备能源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功能。利用Design Builder模拟屋顶温室、屋顶农业和普通建筑的能耗,探讨屋顶温室的节能性。论文阐述了有农建筑的内涵,通过调查研究、理论研究、试验研究、模拟研究对农业城市适应性、建筑适应性、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建筑蔬菜品种选择技术、屋顶温室有农建筑模型与能耗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环境下的蔬菜生长势弱,商品产量低,营养品质较好,重金属As、Cd、Pb含量满足国家标准食品安全要求,城市雨水可作为农业灌溉用水,交通路口不宜进行蔬菜商品生产;在人菜共生建筑空间中,蔬菜要求光照强度3000lux以上,远高于人居环境要求,需要解决补光而不产生眩光的问题,人菜温度、湿度、通风环境要求范围较为接近,人菜CO2和O2具有互补作用;通过办公建筑和居住建筑环境测量试验和种植试验研究证明人菜共生是可行的,种植试验表明,南向窗台、南向阳台和西向阳台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63.15g、138.08g、132.42g,显着高于北向窗台19.01g和屋顶31.67g,不同空间蔬菜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固碳吸氧量和绿量差异明显。(2)提出建筑农业三原则:对人工作和生活影响小、对建筑环境影响小、种植管理简单,筛选出建筑农业适宜技术:覆土栽培技术、栽培槽技术、栽培块种植技术、栽培箱种植技术、水培技术;提供新的建筑农业种植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证明透气型砂栽培技术是可行的;建立120种蔬菜环境指标数据库,建立品种选择专家系统,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解决了建筑蔬菜品种选择问题。(3)探索通过屋顶温室进行农业、能源复合式生产的有农建筑范式;Design Builder软件模拟表明屋顶现代温室和相连建筑顶层的全年能耗为80802 Kwh,露地现代温室+没有屋顶温室的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90429 Kwh,全年节能9627 Kwh,露地日光温室+普通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8806 Kwh,屋顶日光温室和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6924 Kwh,全年节能1882 Kwh,证明屋顶温室是节能的。论文为有农建筑和生产型建筑系统构筑做了部分工作,属于生产性城市理论体系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垂直农业的生产型民用建筑系统构筑》(项目批准号:51568017)的部分研究成果,为生态建筑设计探索新方法,为可持续城镇建设提供新思路。
孔曜,姚焱,郭培国,李荣华,张平,黄红弟,李光光,张华[9](2017)在《植物快速加代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获得遗传稳定的植物永久分离群体或新品种需要多年时间,成为限制作物遗传研究及育种的瓶颈。研究者利用多种方法加速植物世代的进程,尤其是人工调控生长条件与幼胚培养结合法的研究和应用,使植物短时间内建成遗传稳定的群体或品系成为可能。应进一步开展该技术规范化、工厂化实施的应用研究,提高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同时与分子标记技术结合,提高我国农作物遗传改良的效率和水平。
孔曜[10](2017)在《菜心快速加代技术研究及加代后代DNA位点纯合率鉴定》文中研究表明菜心(Brassica rapa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 et Lee),华南地区受欢迎的蔬菜类型。为获取遗传稳定的菜心新品种,需要对菜心杂交组合进行多代自交纯化、筛选。选育周期长是限制菜心育种与遗传研究进程的主要因素。植物快速加代技术,即通过适当的调控生长条件,加速植物的营养生长,促进开花结实,缩短世代周期,实现植物一年繁殖多代,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本研究以菜心多个品种及杂交种为实验材料,开展菜心的快速加代技术研究,通过对人工调控环境因子以及胚培养因素进行筛选,建立快速加代方法;并对快速加代后代进行DNA位点纯合度鉴定。研究结果如下:1.人工调控生长条件下土壤生长法可有效缩短菜心的世代周期:温度2530℃,光照强度350μmol·m-2·s-1,24 h光照,有效促进菜心开花。早、中和晚熟品种平均开花时间在3045天。1年内加代4代。2.人工调控生长条件下土壤生长与胚培养结合的方法,将花后12 d胚龄的幼胚接种于MS+10%椰青汁+1%蔗糖培养基上培养7 d,即可将胚苗移栽入土壤开始下一世代生长。该方法菜心早、中和晚熟品种一代时间5264 d左右,比种子成熟后采收方法缩短时间近30天。1年内实现加代56代。3.离体培养下菜心在MS培养基内添加GA、改变蔗糖浓度等因素下未能实现诱导开花,表明菜心离体成花的复杂性。4.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菜心杂交组合(四九-19×3T-6)快速加代4代后获得的7个株系进行DNA位点纯合率鉴定。有71.4%株系DNA位点纯合率在83.3%,还需继续增加自交代数提高株系遗传纯合率。SSR分子标记与快速加代技术相结合,可以准确筛选目标株系,同时也达到缩短育种年限的目的。
二、延长光照时间对韭菜抽薹开花结实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延长光照时间对韭菜抽薹开花结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葱属若干地方品种特性与分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葱概述 |
1.1.1 葱属系统学研究沿革 |
1.1.1.1 葱属系统位置 |
1.1.1.2 中国栽培葱的分类 |
1.1.2 中国几种葱的起源与演化 |
1.1.3 葱的地位与作用 |
1.2 葱属植物的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
1.2.1 葱属植物的营养成分与药用价值 |
1.2.2 葱蒜的挥发性成分 |
1.2.2.1 葱蒜的风味特征 |
1.2.2.2 葱蒜挥发成分代谢途径 |
1.2.2.3 葱蒜中挥发成分的物种间差异 |
1.3 中国栽培葱分类研究进展 |
1.3.1 利用传统分类方法进行栽培葱的分类 |
1.3.1.1 形态分类 |
1.3.1.2 孢粉学分类 |
1.3.1.3 细胞学分类 |
1.3.1.4 生物化学分类 |
1.3.1.5 分子系统学分类 |
1.3.2 利用ITS序列进行分类研究进展 |
1.4 本研究内容与目的意义 |
2 营养成分的品种(种、变种)间差异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品质成分测定方法 |
2.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各营养成分在不同品种间的变异 |
2.2.2 各营养成分的品种(种、变种)间的差异 |
2.2.3 各种氨基酸含量及组分占比的品种(种、变种)间差异 |
2.3 讨论与小结 |
3 挥发性硫化物的品种(种、变种)间差异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3.1.2 样品前处理 |
3.1.3 HS条件 |
3.1.4 GC-MS分析条件 |
3.1.5 定性与定量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挥发性物质的总离子流图 |
3.2.2 各葱品种挥发性硫化物的组分构成 |
3.2.3 挥发性硫化物在品种间的差异 |
3.3 讨论与小结 |
4 依据植物学形态性状的葱亲缘关系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及种植 |
4.1.2 调查性状及方法 |
4.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形态性状在各种质间的分布 |
4.2.1.1 数量性状的品种间差异 |
4.2.1.2 质量性状的品种间差异 |
4.2.2 主成分分析 |
4.2.3 聚类分析 |
4.3 讨论与小结 |
5 依据ITS序列的葱亲缘关系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5.1.2 DNA提取、目的片段的PCR扩增和凝胶电泳 |
5.1.3 测序与数据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PCR扩增结果 |
5.2.2 序列分析 |
5.2.3 遗传距离分析与分子进化树的构建 |
5.3 讨论与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不同环境因子对菠菜生长发育及生理效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光对植物生长及抽薹开花期的影响 |
1.2.1 光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2.2 光周期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3 外源激素对植物生长及抽薹开花期的影响 |
1.3.1 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3.2 乙烯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4 LED灯在植物生产中的应用 |
1.5 菠菜的性别决定机制研究 |
1.6 植物花发育相关MADS-box基因功能探究进展 |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8 技术路线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植物材料与培养条件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1.4 溶液配制 |
2.2 试验方法 |
2.2.1 菠菜的处理与采样 |
2.2.2 菠菜DNA的提取和分子标记检测 |
2.2.3 菠菜营养品质指标的测定 |
2.2.4 菠菜MADS-box基因鉴定及分析 |
2.2.5 菠菜总RNA的提取及反转录 |
2.2.6 荧光定量PCR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光质处理对菠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
3.1.1 光质处理对SP75 菠菜生长的影响 |
3.1.2 光质处理对GS6 菠菜生长的影响 |
3.1.3 光质处理对SP73 菠菜生长的影响 |
3.1.4 光质处理对GS8 菠菜生长的影响 |
3.2 光质处理对菠菜品质的影响 |
3.2.1 光质处理对SP75 菠菜品质的影响 |
3.2.2 光质处理对GS6 菠菜品质的影响 |
3.2.3 光质处理对SP73 菠菜品质的影响 |
3.2.4 光质处理对GS8 菠菜品质的影响 |
3.3 光质处理对菠菜抽薹开花期的影响 |
3.4 光照时间处理对菠菜生长的影响 |
3.4.1 光照时间处理对SP75 菠菜生长的影响 |
3.4.2 光照时间处理对GS6 菠菜生长的影响 |
3.4.3 光照时间处理对SP73 菠菜生长的影响 |
3.4.4 光照时间处理对GS8 菠菜生长的影响 |
3.5 光照时间处理对菠菜品质的影响 |
3.5.1 光照时间处理对SP75 菠菜品质的影响 |
3.5.2 光照时间处理对GS6 菠菜品质的影响 |
3.5.3 光照时间处理对SP73 菠菜品质的影响 |
3.5.4 光照时间处理对GS8 菠菜品质的影响 |
3.6 光照时间处理对菠菜抽薹开花期的影响 |
3.7 激素处理对菠菜生长的影响 |
3.7.1 激素处理对SP75 菠菜生长的影响 |
3.7.2 激素处理对GS6 菠菜生长的影响 |
3.7.3 激素处理对SP73 菠菜生长的影响 |
3.7.4 激素处理对GS8 菠菜生长的影响 |
3.8 激素处理对菠菜品质的影响 |
3.8.1 激素处理对SP75 菠菜品质的影响 |
3.8.2 激素处理对GS6 菠菜品质的影响 |
3.8.3 激素处理对SP73 菠菜品质的影响 |
3.8.4 激素处理对GS8 菠菜品质的影响 |
3.9 激素处理对菠菜生殖生长的影响 |
3.9.1 赤霉素(GA)处理对菠菜抽薹开花期的影响 |
3.9.2 乙烯利(ETH)处理对菠菜抽薹开花期的影响 |
3.10 菠菜SoMADSs基因家族鉴定与分析 |
3.10.1 菠菜MADS-box基因鉴定 |
3.10.2 菠菜MADS-box基因定位与基因结构分析 |
3.10.3 菠菜MADS-box家族蛋白保守基序分析 |
3.10.4 菠菜MADS-box基因启动子分析 |
3.10.5 菠菜MADS-box蛋白的进化分析 |
3.10.6 菠菜MADS-box家族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3.10.7 菠菜MADS-box家族基因在光质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光质对菠菜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
4.1.1 光质处理对菠菜生长的影响 |
4.1.2 光质处理对菠菜品质的影响 |
4.1.3 光质处理对菠菜抽薹开花时间的影响 |
4.2 光长对菠菜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
4.2.1 光长处理对菠菜生长的影响 |
4.2.2 光长处理对菠菜品质的影响 |
4.2.3 光长处理对菠菜抽薹开花时间的影响 |
4.3 激素在菠菜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
4.3.1 赤霉素对菠菜生长及生理效应的影响 |
4.3.2 乙烯利对菠菜生长及生理效应的影响 |
4.4 菠菜SoMADS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
4.4.1 菠菜SoMADS基因家族鉴定 |
4.4.2 菠菜SoMADS基因表达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不同抽薹性萝卜春化及抽薹前后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外界条件对抽薹及成花的影响 |
1.1.1 温度 |
1.1.2 光照 |
1.1.3 矿质营养与水 |
1.1.4 土壤条件 |
1.1.5 苗龄 |
1.1.6 播种期 |
1.2 植物成花过程中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
1.2.1 碳水化合物 |
1.2.2 糖代谢 |
1.2.3 可溶性蛋白代谢 |
1.2.4 酶活性的变化 |
1.3 萝卜耐抽薹性育种研究 |
1.3.1 防止未熟抽薹的措施 |
1.3.2 温光调节 |
1.3.3 外源激素调节 |
1.3.4 田间管理 |
第二章 春化处理对不同萝卜材料抽薹及开花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材料培养 |
2.1.3 试验处理 |
2.1.4 数据处理 |
2.2 结果分析 |
2.2.1 春化处理对不同萝卜抽薹的影响 |
2.2.2 春化处理对不同萝卜开花的影响 |
第三章 春化处理对不同萝卜材料生长期生理指标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
3.1.3 使用仪器 |
3.1.4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春化处理对萝卜生长期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3.2.2 春化处理对萝卜生长期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2.3 春化处理对萝卜生长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2.4 春化处理对萝卜生长期CAT活性变化的影响 |
3.2.5 春化处理对萝卜生长期POD活性变化的影响 |
3.2.6 春化处理对萝卜生长期SOD活性变化的影响 |
3.2.7 春化处理对萝卜生长期MDA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四章 太白高山蔬菜产区耐抽薹萝卜引种试验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3 试验结果 |
第五章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西藏韭菜野生资源主要性状评价与迟抽薹新品系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韭菜概述 |
1.2 韭菜的价值 |
1.2.1 营养价值 |
1.2.2 医疗价值 |
1.2.3 其它价值 |
1.3 韭菜栽培面积与种植区域 |
1.4 韭菜产品开发利用 |
1.5 韭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1.6 韭菜种质资源研究 |
1.6.1 种质资源研究的意义 |
1.6.2 韭菜种质资源概况 |
1.6.3 韭菜种质资源评价 |
1.6.4 韭菜种质资源创新利用 |
1.6.5 韭菜种质资源研究的不足与趋势 |
1.7 韭菜育种 |
1.7.1 中国韭菜育种简史 |
1.7.2 韭菜育种目标 |
1.7.3 韭菜育种方法研究 |
1.7.4 韭菜育种中存在的问题 |
1.8 选题背景 |
1.9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10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西藏韭菜野生资源元素含量评价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西藏韭菜野生居群原始生境及移栽圃地概况 |
2.1.3 试验方法 |
2.2 结果分析 |
2.2.1 生境对西藏韭菜野生居群人体必需常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2.2.2 生境对西藏韭菜野生居群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2.2.3 生境对西藏韭菜野生居群其它元素含量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章 迟抽薹韭菜新品系选育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育种材料 |
3.1.2 育种目标 |
3.1.3 选育方法 |
3.2 结果分析 |
3.2.1 入选群体的幼苗形态差异情况 |
3.2.2 入选群体抽薹开花差异情况 |
3.2.3 入选群体的生长发育动态差异分析 |
3.2.4 入选群体产量与品质差异分析 |
3.2.5 入选群体抽薹开花差异的进一步选择 |
3.3 讨论 |
3.4 结论 |
第四章 迟抽薹韭菜新品系抽薹特性及韭苔品质分析 |
4.1 试验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3 数据分析 |
4.2 结果分析 |
4.2.1 不同种质材料抽薹差异分析 |
4.2.2 不同种质材料韭苔形态特征差异分析 |
4.2.3 不同种质材料韭苔/花蕾品质差异分析 |
4.3 讨论 |
4.4 结论 |
第五章 迟抽薹韭菜新品系光合-光响应特性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设计 |
5.1.3 数据处理 |
5.2 结果分析 |
5.2.1 不同韭菜品系功能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差异性分析 |
5.2.2 不同地方品种对光强的响应差异 |
5.3 讨论 |
5.4 结论 |
第六章 迟抽薹韭菜新品系抗性评价 |
6.1 迟抽薹韭菜新品系种子萌发期耐低温性鉴定 |
6.1.1 材料与方法 |
6.1.2 结果分析 |
6.2 迟抽薹韭菜群体苗期耐低温性鉴定 |
6.2.1 材料与方法 |
6.2.2 结果分析 |
6.3 讨论 |
6.4 结论 |
第七章 韭菜抽薹性鉴定 |
7.1 种子萌发期低温诱导抽薹开花研究 |
7.1.1 材料与方法 |
7.1.2 结果分析 |
7.2 韭菜抽薹的转录组分析 |
7.2.1 材料与方法 |
7.2.2 结果分析 |
7.3 讨论 |
7.4 结论 |
第八章 全文结论 |
8.1 野生群体的矿质元素含量 |
8.2 迟抽薹韭菜新品系选育 |
8.3 迟抽薹韭菜新品系评价与鉴定 |
8.4 本研究的创新点 |
8.5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秋冬季延长保护地光照时间重要性的理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延长光照时间的理论依据 |
2 延长光照时间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2.1 光照时间对作物根系的影响 |
2.2 光照时间对作物茎粗及株高的影响 |
2.3 光照时间对作物叶片生长及叶绿色含量的影响 |
2.4 光照时间对作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5 光照时间对作物抽薹开花的影响 |
3 结论 |
(7)光质与光周期环境对菠菜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章综述 |
1 光环境与植物 |
2 设施农业的发展 |
3 LED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与研究 |
4 光质与光周期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5 光质对植物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
6 光质对植物光合生理的影响 |
6.1 光质对植物光合色素的影响 |
6.2 光质对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7 光周期对植物抽薹相关生理生化物质的影响 |
8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光质及光周期对菠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光源设计 |
1.2.1 光源选择 |
1.2.2 光质处理 |
1.3 试验处理 |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4.1 菠菜种子萌发相关指标测定 |
1.4.2 评价方法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光质与光周期对菠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2.2 光质与光周期对菠菜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
2.3 光质与光周期对菠菜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
2.4 光质与光周期对菠菜种子活力指数的影响 |
2.5 综合分析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LED红蓝光对菠菜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试验光源 |
1.3 试验处理 |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LED光质对菠菜最大叶面积的影响 |
2.2 不同LED光质对菠菜叶片数的影响 |
2.3 不同LED光质对菠菜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影响 |
2.4 不同LED光质对菠菜叶片光合生理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LED光质对菠菜最大叶面积和叶片数的影响 |
3.2 不同LED光质对菠菜生物量积累和根冠比的影响 |
3.3 不同LED光质对菠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3.4 不同LED光质对菠菜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LE红蓝光配比对菠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光源 |
1.3 试验处理 |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红蓝光配比对菠菜生长形态的影响 |
2.2 不同红蓝光配比对菠菜生物量及根冠比的影响 |
2.3 不同红蓝光配比对菠菜产品品质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红蓝光质配比对菠菜生长形态的影响 |
3.2 不同红蓝光质配比对菠菜生物量及根冠比的影响 |
3.3 不同红蓝光质配比对菠菜营养品质的影响 |
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光周期影响菠菜抽薹及相关生理基础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光源 |
1.3 试验处理 |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4.1 菠菜叶片鲜重以及开始抽薹所需天数的测定 |
1.4.2 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1.4.3 抗氧化性酶活性的测定 |
1.4.4 赤霉素GA含量的测定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光处理对菠菜抽薹情况的影响 |
2.1.1 LED红蓝混合光对菠菜抽薹的影响 |
2.1.2 不同光周期对菠菜抽薹的影响 |
2.2 不同光周期处理过程中菠菜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2.3 不同光周期处理过程中菠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2.4 不同光周期处理过程中菠菜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 |
2.5 不同光周期处理过程中菠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 |
2.6 不同光周期处理过程中菠菜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 |
2.7 不同光周期处理过程中菠菜赤霉素GA含量的变化 |
3 讨论 |
3.1 光质及光周期对菠菜抽薹的影响 |
3.2 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对菠菜抽薹的影响 |
3.3 抗氧化酶活性对菠菜抽薹的影响 |
3.4 赤霉素GA含量对菠菜抽薹的影响 |
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都市农业 |
1.2.2 设施农业 |
1.2.3 立体绿化 |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1.6 创新点 |
第2章 有农建筑与产能建筑 |
2.1 有农建筑 |
2.1.1 垂直农场 |
2.1.2 有农建筑 |
2.2 产能建筑 |
2.2.1 被动房 |
2.2.2 产能房 |
2.3 生产型建筑 |
第3章 农业的城市环境适应性研究 |
3.1 城市雨水种菜可行性试验研究 |
3.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3.1.2 材料与方法 |
3.1.3 结果与分析 |
3.1.4 结论 |
3.2 城市道路环境生菜环境适应性研究 |
3.2.1 材料与方法 |
3.2.2 结果与分析 |
3.2.3 讨论 |
3.2.4 结论 |
第4章 农业的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 |
4.1 建筑农业环境理论分析 |
4.1.1 蔬菜对环境的要求 |
4.1.2 人菜共生环境研究 |
4.2 建筑农业环境试验研究 |
4.2.1 材料与方法 |
4.2.2 结果与分析 |
4.3 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研究 |
4.3.1 材料与方法 |
4.3.2 结果与分析 |
4.3.3 讨论 |
4.3.4 结论 |
第5章 建筑农业种植技术研究 |
5.1 建筑农业蔬菜种植技术 |
5.1.1 覆土种植 |
5.1.2 栽培槽 |
5.1.3 栽培块 |
5.1.4 栽培箱 |
5.1.5 水培 |
5.1.6 栽培基质 |
5.2 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 |
5.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2 透气型砂栽培床 |
5.2.3 砂的理化指标研究 |
5.2.4 水肥控制技术研究 |
5.2.5 砂栽培的特点 |
5.3 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
5.3.1 研究现状 |
5.3.2 材料与方法 |
5.3.3 结果与分析 |
5.3.4 讨论与结论 |
第6章 建筑农业品种选择技术研究 |
6.1 品种选择原则 |
6.1.1 研究现状 |
6.1.2 品种选择原则 |
6.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
6.2.1 蔬菜品种数据库 |
6.2.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
6.3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
6.3.1 建筑农业空间微气候类型 |
6.3.2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
6.3.3 建筑农业气候区评述 |
第7章 温室与屋顶温室 |
7.1 温室 |
7.1.1 日光温室 |
7.1.2 现代温室 |
7.1.3 温室环境调控系统 |
7.2 光伏温室:农业与能源复合式生产 |
7.2.1 研究现状 |
7.2.2 农业光伏电池 |
7.2.3 光伏温室的光环境 |
7.2.4 光伏温室设计 |
7.2.5 实践案例 |
7.3 温室环境试验研究 |
7.3.1 材料与方法 |
7.3.2 结果与分析 |
7.3.3 结论 |
7.4 屋顶温室 |
7.4.1 研究现状 |
7.4.2 实践案例 |
7.4.3 屋顶温室类型 |
7.5 屋顶温室模型构建 |
7.5.1 生产性设计理念 |
7.5.2 屋顶日光温室 |
7.5.3 屋顶现代温室 |
7.5.4 屋顶温室透明覆盖材料 |
7.6 屋顶温室生产潜力研究 |
7.6.1 评估模型的建立 |
7.6.2 天津市屋顶温室面积 |
7.6.3 屋顶温室的生产潜力 |
7.6.4 自给率分析 |
7.6.5 结果与讨论 |
7.7 屋顶温室能耗模拟研究 |
7.7.1 能耗模拟分析软件 |
7.7.2 建筑能耗模型 |
7.7.3 能耗模拟参数设置 |
7.7.4 能耗模拟结果与分析 |
7.7.5 能耗模拟结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9)植物快速加代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田间快速加代方法 |
1.1 异地加代法 |
1.2 当地保护地设施加代法 |
2 人工调控生长条件与幼胚培养结合法 |
2.1 人工调控生长条件 |
2.2 幼胚培养 |
2.3 加速春化过程 |
3 展望 |
(10)菜心快速加代技术研究及加代后代DNA位点纯合率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菜心栽培现状 |
2 菜心育种现状 |
3 快速加代技术 |
3.1 田间快速加代法 |
3.1.1 异地加代法 |
3.1.2 当地保护地设施加代法 |
3.2 幼胚培养结合人工调控生长条件法 |
3.2.1 人工调控生长条件 |
3.2.2 幼胚培养 |
3.2.3 加速春化作用 |
3.3 离体培养加代法 |
4 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种子杂合度 |
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菜心快速加代方法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2.1 土壤生长法 |
1.2.2 幼胚培养结合土壤生长法 |
1.2.2.1 土壤生长法 |
1.2.2.2 幼胚培养 |
1.2.2.2.1 幼胚培养中适宜胚龄的确定 |
1.2.2.2.2 幼胚培养基椰青汁的选择 |
1.2.3 离体培养法 |
1.2.3.1 种子表面灭菌 |
1.2.3.2 培养基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土壤生长法的应用效果 |
2.2 幼胚培养法关键因素的确定 |
2.2.1 菜心不同龄期种子和幼胚的解剖观察 |
2.2.2 幼胚培养基椰青汁选择 |
2.2.3 幼胚胚龄的选择 |
2.3 幼胚培养结合土壤生长法的应用效果 |
2.4 离体培养法 |
3 讨论 |
3.1 土壤生长法 |
3.2 幼胚培养结合土壤生长法 |
3.3 两种加代方法比较 |
3.4 离体培养诱导成花 |
第三章 SSR分子标记鉴定加代后代DNA位点纯合率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及基因组的DNA提取 |
1.2 菜心SSR标记引物 |
1.3 SSR标记的PCR扩增及检测 |
1.3.1 PCR扩增 |
1.3.2 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及电泳 |
1.3.3 银染及显色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四、延长光照时间对韭菜抽薹开花结实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处理对老山芹抽薹及老化的影响[D]. 白国梁.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葱属若干地方品种特性与分类的研究[D]. 米月华. 浙江大学, 2020(01)
- [3]不同环境因子对菠菜生长发育及生理效应的影响[D]. 张莹.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4]不同抽薹性萝卜春化及抽薹前后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D]. 任慧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5]西藏韭菜野生资源主要性状评价与迟抽薹新品系选育[D]. 王陆州. 西藏大学, 2019
- [6]秋冬季延长保护地光照时间重要性的理论分析[J]. 陈菲,张娜,于晓莹. 现代农业, 2018(11)
- [7]光质与光周期环境对菠菜生长发育的影响[D]. 黄碧阳. 福建农林大学, 2018(02)
- [8]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D]. 穆大伟. 天津大学, 2017
- [9]植物快速加代技术研究及应用[J]. 孔曜,姚焱,郭培国,李荣华,张平,黄红弟,李光光,张华. 种子, 2017(07)
- [10]菜心快速加代技术研究及加代后代DNA位点纯合率鉴定[D]. 孔曜. 广州大学,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