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真菌性尿路感染23例分析

糖尿病合并真菌性尿路感染23例分析

一、23例糖尿病合并霉菌性尿路感染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宋婷婷[1](2021)在《糖尿病尿路感染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和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1.对糖尿病尿路感染的患者的危险因素做文献计量学分析,了解我国糖尿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情况,为进一步的研究的做好前期准备;2.分析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提供依据。3.构建并验证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方法:1.糖尿病尿路感染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检索建库-2020年12月的四大主要的中文数据库中关于糖尿病尿路感染的研究,由课题组的研究者利用Note Express 3.2.0软件筛选文献,用Excel2019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2.采用病例回顾性方法,从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连续入选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的糖尿病患者共12528例,其中确诊为尿路感染的患者228例为观察组。分别从观察组和对照组中按7:3比例系统抽样随机分为建模组(尿路感染:160例,无尿路感染:430例)和验证组(尿路感染:68例,无尿路感染:185例),回顾性分析建模组5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建模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3.基于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验证组以检验预测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共纳入65篇有效文献,发文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发文地区聚集于东南沿海等省份;2013年开始基金资助,起步较晚;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社会人口学、疾病、既往史及个人史、生物学标志物、医源性因素、治疗相关性因素。2.建模组中590例患者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合并症、脑血管疾病、痴呆、病程、住院天数、BMI、Hb A1c、ALB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而其他因素,糖尿病类型、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消化性溃疡、甲状腺功能异常,空腹血糖、BUN、Scr、24小时尿蛋白、药物治疗等方面与糖尿病患者无尿路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3.建模组中590例患者多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脑血管疾病(OR=2.884,P=0.012)、痴呆(OR=0.12,P<0.005)、住院天数(OR=1.104,P=0.006)、BMI(OR=0.826,P<0.005)、Hb A1c(OR=1.429,P<0.005)、ALB(OR=1.089,P=0.013)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4.将6个危险因素纳入回归模型,构建并验证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预测模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Logit(P|发生尿路感染)=-2.541+0.099×住院天数-0.192×BMI+1.059×脑血管疾病的赋值+2.122×痴呆的赋值+0.357×Hb AIC-0.026×ALB。结论:1.我国对糖尿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已逐渐受到重视,但发文量较少,文献计量学分析能够充分揭示糖尿病尿路感染研究领域的演化脉络和发展态势,以支撑相关科研选题,但所分析的风险因素不具有全面性和严谨的代表性。2.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有以下6个:脑血管疾病、痴呆、住院天数、BMI、Hb A1c、ALB。3.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在建模组和验证组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为预防性治疗和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谢兆桃[2](2021)在《中药内外合治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五苓散加味联合中药封包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病例临床观察,探讨中药内外合治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治疗提供新思路和诊疗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降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配合抗生素治疗,共治疗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五苓散加味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共治疗2周。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C-反应蛋白(CRP)、中段尿培养、膀胱残余尿量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记录发生不良反应的次数。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为73.3%,治疗组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1%,对照组80%。治疗组在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3.中医症状积分: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疗效指标:(1)尿常规:临床观察发现,两组治疗后患者尿常规白细胞数均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着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在降低尿常规白细胞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尿细菌培养:两组患者治疗后尿细菌转阴方面对比,治疗组尿细菌转阴率为96.6%,对照组尿细菌转阴率为80%,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膀胱残余尿量:经治疗后,两组膀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在降低膀胱残余尿量方面较对照组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FPG、2h PBG、Hb A1c: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h PBG、Hb A1c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FPG、2h PBG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 A1c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CRP: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在降低CRP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苓散加味联合中药封包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方面效果明显,在改善临床症状、FPG、2h PBG,有效降低尿白细胞数、膀胱残余尿量、CRP,提高尿菌转阴率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中药内外合治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李雯雯,朱肖露,朴文花,张立平[3](2020)在《478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478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控制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78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标本的病原菌,用VITEK-2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用K-B法或MIC法进行药敏监测。结果 478例感染的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检出350株,占73.2%;革兰阳性球菌101株,占21.1%;真菌27株,占5.7%。根据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相对高于肺炎克雷伯菌,但均未发现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的菌株。三种主要的革兰阳性菌中未发现有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屎肠球菌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均达到90%以上。结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分离的病原菌呈多样化,且耐药性强。

薛秀云[4](2017)在《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尿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院收治的268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清洁中段尿进行细菌分离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68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经尿细菌培养后,共发现革兰氏阳性球菌(G+)61株,以肠球菌属最多,革兰氏阴性杆菌(G-)203株,以大肠埃希氏菌最多,真菌4株。G+球菌耐药性试验中,万古霉素的耐药率最低(0.00%),其次为呋喃妥因(7.27%),而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72.22%),其次为克林霉素(55.36%)。G-杆菌耐药性试验中,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1.08%),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4.05%),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81.82%),其次为左氧氟沙星(48.37%)。结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应积极进行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临床医生应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抗生素选择,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避免毒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孙默[5](2017)在《糖尿病并发感染临床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可诱发多种类型并发感染,感染类型与病患的高血糖症状和机体防御能力有关。糖尿病病人感染可以分为一般性感染和特殊性感染。一般性感染主要有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肝胆系统感染及皮肤黏膜感染等类型,特殊性感染主要包括侵袭性外耳道炎、鼻脑毛霉菌病、坏死性筋膜炎、气肿性感染等。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并发感染症,治疗过程会变得极为复杂,而且很少能够痊愈,因此需要患者家属与医生做好预防处理。

莫银羚[6](2016)在《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以单纯尿路感染患者和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为糖尿病尿路感染病人选用适宜的抗生素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并且以糖尿病是否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1)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细菌学分析:通过检索2014年7月-2016年7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接诊的全部尿细菌学培养阳性病人,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研究305例样本,其中单纯尿路感染尿培养阳性212例,糖尿病尿培养阳性93例。严格按照实验室及说明书操作流程,检测其尿液样本所含致病菌,以及大肠埃希菌对常见抗生药物的耐药性,比较其致病菌分布情况以及常见菌的耐药情况。(2)探究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在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中,筛选资料齐全的糖尿病患者163例,其中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66例,同期糖尿病非尿路感染患者97例,获取其年龄、性别、绝经状况、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是否尿糖、肌酐、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尿蛋白等信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在93例糖尿病尿培养阳性患者中,尿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93株(革兰阴性杆菌89株、革兰阳性菌2株、真菌2株);占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为67例(72.04%)、12例(12.90%)、2例(2.15%)。(2)通过比较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和单纯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标本,发现大肠埃希菌为两者最主要的致病菌,所占比例分别为72.04%和60.32%,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12.90%vs 8.96%)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15%vs 1.89%),但两组比较,各致病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和单纯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标本中,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现象均较为普遍,尤其对环丙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均高达50%以上,但两者在各抗生药物的耐药性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糖尿病患者中,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8.62%。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相比无尿路感染的患者,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女性更多,平均年龄更高,病程更长,留置导管率更高,卧床率更高,平均GFR水平更低,尿蛋白阳性率更高,以上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水平、Hb A1c、尿糖率以及肌酐水平在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OR=3.89,95%CI=1.11-11.12)、女性(OR=4.46,95%CI=1.44-13.83)、尿蛋白阳性(OR=6.92,95%CI=2.43-19.69)、病程(OR=3.61,95%CI=2.21-18.12)为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大肠埃希菌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在尿路感染的患者中,是否存在糖尿病对致病菌的分布和抗生素耐药性并无影响。(2)女性、老年、尿蛋白阳性和糖尿病病程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蒋多云[7](2016)在《真菌性尿路感染的调查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并分析我院近3年来真菌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探讨诱发尿路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各临床科室出院诊断为尿路感染或泌尿系感染的5147例次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将尿培养确诊为尿路真菌感染的377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了解其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分析,按1:1比例选择同期同科室非真菌尿路感染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对可能的影响因素用卡方检验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P<0.05)的变量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行多因素分析。结果5147例尿路感染患者,检出377例为真菌性尿路感染,男性195例,女性182例,检出率为7.3%,检出时间多为入院后1-2周内占40.2%,病死率为19.4%(含自动出院),3年间真菌检出率从6.9%、7.2%升至7.7%,四季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液细菌或真菌培养及鉴定后共分离出388株真菌,白色念珠菌168株占43.3%,其次热带念珠菌86株占22.8%,光滑念珠菌70株占18.0%;49例患者同时合并细菌尿路感染,同时合并血行真菌感染8例;377例患者主要集中在综合ICU、泌尿外科、中医科、肾内科、康复科及神经内科等科室,检出率最高的科室是综合ICU为28.9%,其次是感染科、中医科、肾内科等;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卡方检验显示11个变量是影响真菌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将这11个变量纳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按OR值的大小,依次为尿路医源有创操作、合并其他危重基础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疗程、合并长期卧床疾病、尿管留置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年龄。结论我院真菌在尿路感染中的检出率有逐年升高趋势,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以及光滑念珠菌是我院真菌性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真菌。对于有上述危险因素的病人,应警惕真菌感染的发生,同时应针对上述因素予预防性措施。

高铭阳[8](2016)在《交通心肾法治疗消渴并淋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是由于长期的糖代谢紊乱,导致人体的防御功能减弱,或继发神经源性膀胱致尿潴留,使各种病原微生物侵犯尿路粘膜或组织引起的炎性疾病,通常伴有菌尿和脓尿。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现已成为糖尿病并发感染性疾病中发病率第二的感染性疾病,仅次于呼吸道感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吾师高天舒教授,从事临床工作及科研教学二十余年,在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有着独到的见解。高教授认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属于祖国医学的“消渴并淋证”范畴,是临床以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心烦、腰痛、少腹胀痛等为主症的一种疾病。高天舒教授认为本病多因饮食、起居等摄生防护不当,肾阴亏虚,心火亢盛,下移小肠,膀胱气化失常,进而导致淋证。故其发生与心、肾、小肠、膀胱关系密切,是本病的复发根源,并指出临床治疗上当以交通心肾之法去心火以清小肠之热,进而清除膀胱之热,从而消除复发之虑,而非独从肾、膀胱论治。急性期肾水亏虚不能上济心火,心火亢盛下移小肠,治疗当以泻心火为主,引火归元,用八正散合黄连阿胶汤加减;缓解期肾阴亏虚,湿热留恋,治疗当以滋肾水为主,防止心火亢盛,佐以清热,用六味地黄汤合导赤散加减。

王明坤[9](2012)在《清热通络饮治疗糖尿病合并下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清热通络饮治疗糖尿病合并下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下尿路感染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可行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在基础降糖的基础上,将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合并下尿路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银花泌炎灵治疗;治疗组给予清热通络饮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结果:经临床观察,治疗组综合疗效为83.3%.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本病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降低患者的尿白细胞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观察表明清热通络饮在治疗糖尿病合并下尿路感染的疗效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廖慧华[10](2011)在《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在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临床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糖尿病这一基础疾病对感染疾病的影响。2.为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的早期发现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选自对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住院患者。通过对住院病例进行检索,筛选出符合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的住院病例,以ID号按升序排列随机抽取523份,其中肺部感染165份、尿路感染202份住院病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170份住院病例,同时具有两个及以上部位感染的有14份。依据有无糖尿病史分成两组。2.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参考国内外关于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皮肽及软组织感染研究的文献,结合本院病人的特点自行设计调查表。其内容包括:ID号、性别、年龄,糖尿病史的有无、糖尿病类型、感染部位、感染症状、血白细胞计数、病原体培养的取材、培养的菌种、药敏试验、转归、住院天数。通过查阅病历获取信息,填写调查表。[结果]1.非糖尿病组患者364人,糖尿病组患者159人。糖尿病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4.65±19.557天,高于非糖尿病组的17.75±13.256天。糖尿病组的两个及以上部位感染率高(6.3%),治愈率仅为32.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01)。2.糖尿病组无感染症状的占8.2%,高于非糖尿病组的1.1%;糖尿病组有发热的全身症状仅有17.6%,较非糖尿病组(42.0%)低;糖尿病组出现坏疽的比例达7.5%,远远高于非糖尿病组的0.3%;以上差异有显着性(P<0.001)。糖尿病组有87例进行了病原菌培养,共获得57株菌株。非糖尿病组有217例进行了病原菌培养,共获得106株菌株。糖尿病组培养的阳性率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的肺部感染的菌种以白色念珠菌最多;在尿路感染中,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均以大肠埃希菌(包括ESBLS株)为主,但糖尿病组大肠埃希菌(ESBLS株)的比例达17.9%,较非糖尿病组(9.5%)高,且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最敏感。糖尿病皮肤及软组织感染以糖尿病足感染居多,菌种以普通变形杆菌(30.0%)为主,对亚胺硫霉素最敏感,对头孢唑啉耐药率最高。[结论]1.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的治愈率低,平均住院天数长,感染的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2.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容易扩散、恶化,肺部感染以两肺为主,尿路感染以上尿路为主,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易出现坏疽。且出现多部位感染的比率增高。3.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的病原菌培养阳性率高,本研究中,肺部感染检出的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对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耐药菌株比例升高;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三个部位均发现白色念珠菌感染占有相当比重,临床须重视病原菌培养,结合药敏情况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及(或)抗真菌药物。

二、23例糖尿病合并霉菌性尿路感染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3例糖尿病合并霉菌性尿路感染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糖尿病尿路感染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和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研究背景
    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3.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一部分 糖尿病尿路感染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1.3 文献倒入与筛选
        1.4 文献分析方法
    2.结果
        2.1 出版年度分布
        2.2 出版地区地区分布
        2.3 期刊发行分布
        2.4 基金资助
        2.5 我国糖尿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
    3.讨论
        3.1 我国糖尿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研究的发文年份及发文地区分析
        3.2 我国糖尿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研究的发文期刊分布及基金资助分析
        3.3 我国糖尿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研究的分析
    4.小结
第二部分 糖尿病尿路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临床资料收集
        1.3 统计学方法
        1.4 技术路线图
    2.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
        2.2 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
        2.3 建模组中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2.4 建模组中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5 建模组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及检验
        2.6 验证组验证预测模型
    3.讨论
        3.1 Hb A1c对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的影响
        3.2 白蛋白对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的影响
        3.3 合并症对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的影响
        3.4 BMI对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的影响
        3.5 住院天数对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的影响
        3.6 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中药内外合治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内容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脱落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 病例分组
        2 治疗方案
        2.1 基础治疗
        2.2 对照组
        2.3 治疗组
        2.4 注意事项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观察项目
        3.2 安全性指标
        3.3 疗效性指标
        4 疗效评定标准
        4.1 临床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4.2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5 安全性评价标准
        6 统计学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基本资料
        2 治疗前相关观察指标
        3 治疗后相关指标比较
        4 安全性观察
第二部分 讨论
    1 西医对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认识
        1.1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流行病学
        1.2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
        1.3 西医治疗
    2 中医对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治疗
    3 立题依据
    4 结果分析
        4.1 临床疗效方面
        4.2 血糖代谢情况方面
        4.3 膀胱残余尿量方面
        4.4 尿细菌学方面
        4.5 尿常规白细胞数、CRP疗效方面
        4.6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不足
    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478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
    1.2 仪器与试剂
    1.3 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
    1.4 质控菌株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病原菌的分布
    2.2 细菌的耐药性
3 讨论

(4)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尿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方法
2 结果
    2.1 菌群分布情况
    2.2 G+球菌的耐药情况分析
    2.3 G-杆菌耐药情况分析
3 讨论

(5)糖尿病并发感染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机制
2 临床特点
    2.1 糖尿病并发一般感染
    2.2 糖尿病并发特殊感染
        2.2.1 恶性外耳道炎
        2.2.2 鼻脑型毛霉菌病
        2.2.3 坏死性筋膜炎
        2.2.4 气肿性感染
3 结语

(6)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选择
    2 研究对象
    3 诊断标准
    4 排除标准
    5 临床资料收集
    6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结果
    2.1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学分析
        2.1.1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致病菌分布情况
        2.1.2 糖尿病尿路感染和单纯尿路感染患者的致病菌分布比较
        2.1.3 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
    2.2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2.2.1 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
        2.2.2 一般资料的单因素分析
        2.2.3 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细菌学分析
        3.1.1 发生情况
        3.1.2 细菌学分析
    3.2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3.2.1 年龄
        3.2.2 性别
        3.2.3 糖尿病肾病
        3.2.4 病程及血糖控制
        3.2.5 其它
    3.3 防治措施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7)真菌性尿路感染的调查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3.1 分布、临床特点及预后的讨论
    3.2 危险因素
        3.2.1 宿主因素
        3.2.2 医源性因素
    3.3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后续建议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交通心肾法治疗消渴并淋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高天舒教授认为消渴并淋证的基本病机为心肾不交,湿热下注
    1.1 心、肾功能对膀胱气化功能的重要影响
    1.2 心肾不交,湿热下注是消渴并淋证基本病机
    1.3 高天舒教授用交通心肾法治疗消渴并淋证的理论依据
2.高天舒教授治疗消渴并淋证的用药经验
    2.1 急性期治疗
    2.2 缓解期治疗
3.高天舒教授对本病饮食调护述要
4.临床验案举隅
结语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清热通络饮治疗糖尿病合并下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研究对象
        (一) 病例来源
        (二) 病例选择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试验病例的终止条件
        (六) 一般资料
    二、 研究方法
        (一) 治疗方法
        (二) 临床观察指标
        (三)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四) 安全性评价标准
        (五) 统计方法
    三、 治疗结果分析
        (一)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
        (二)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三)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比
        (四)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次要症状的比较
        (五) 两组患者尿白细胞,尿细菌治疗后的比较
        (六)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治疗后的比较
    四、 安全性观察
讨论
    一、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合并下尿路感染的认识
    二、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合并下尿路感染的认识
        (一)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合并下尿路感染病因的认识
        (二) 糖尿病合并下尿路感染治疗方法
    三、 方药探讨
        (一) 方药组成
        (二) 中药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
        (三) 清热通络饮组方分析
    四、 清热通络饮治疗糖尿病合并下尿路感染的疗效及机理探讨
        (一) 疗效分析
        (二) 治疗机理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10)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结果
    一、人群的基线特征
    二、感染的临床症状
    三、感染部位
    四、病原菌培养
    五、病原菌分布
    六、药敏情况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附录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统计学证明

四、23例糖尿病合并霉菌性尿路感染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糖尿病尿路感染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和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D]. 宋婷婷.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中药内外合治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临床研究[D]. 谢兆桃.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3]478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李雯雯,朱肖露,朴文花,张立平.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0(04)
  • [4]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尿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J]. 薛秀云. 青岛医药卫生, 2017(06)
  • [5]糖尿病并发感染临床研究进展[J]. 孙默. 饮食科学, 2017(18)
  • [6]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D]. 莫银羚. 南华大学, 2016(04)
  • [7]真菌性尿路感染的调查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D]. 蒋多云. 广西医科大学, 2016(02)
  • [8]交通心肾法治疗消渴并淋证[D]. 高铭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2)
  • [9]清热通络饮治疗糖尿病合并下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D]. 王明坤.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10]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D]. 廖慧华. 南方医科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糖尿病合并真菌性尿路感染23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