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规涤纶POY生产线技术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戚黎洲,杨银仙,张尚垛,范校华,沈洪良,庄剑锋[1](2021)在《熔体直纺扁平280 dtex/288 f涤纶预取向丝生产工艺探讨》文中研究表明采用熔体直纺生产扁平280 dtex/288 f涤纶预取向丝(POY),探讨了熔体输送条件、喷丝板、纺丝温度、组件、缓冷区高度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纺丝温度290℃,喷丝板孔尺寸0.4 mm×0.06 mm,组件金属砂配比及装砂量为60/80目、200 g,采用环吹风冷却,风压(25±2) Pa,集束高度900 mm,所纺涤纶POY断裂强度为2.40~2.58 c N/dtex,断裂伸长率为120.8%~123.9%,条干不匀率为0.72%~1.14%,上油率为0.32%。
曹宇恒[2](2020)在《聚丁二酸丁二醇酯长丝加弹过程的结构与性能变化》文中研究说明从二十世纪初成功合成高分子酚醛树脂,到二十世纪中期聚乙烯和聚丙烯等通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再到后来的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等,合成高分子材料已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大多数合成高分子材料在自然条件下降解缓慢,通过填埋、焚烧等处理方法又会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从而对环境治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研究开发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其中,脂肪族聚酯因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以及可在自然微生物作用下降解等特性,已成为研究生物可降解材料的主要方向之一。如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优良,被广泛应用于农用地膜、食品包装等塑料制品。但由于其熔体稳定性差、熔体强度低、结晶度高等原因,PBS的纺丝、后加工难度大,使得PBS在纤维领域应用较慢。近年来,PBS预取向丝(POY)和PBS牵伸丝(DY)的制备取得了较大突破,达到了中试规模。然而,在对PBS-POY(以下简称POY)或PBS-DY(以下简称DY)进行加弹制备PBS-DTY(以下简称DTY),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POY的集束性差,尤其是经牵伸后单丝间发散现象严重;(2)POY在牵伸加弹过程中易产生较多的“白粉”;(3)DTY的断裂强度不升反降,断裂强度仅为原丝的40%~60%,这与常规涤纶、锦纶等纤维加弹过程中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形成较大反差。为此,本课题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开展以下四方面的探讨。1.根据PBS纤维特性,选用三种不同的常用油剂:PET、PTT和PP纺丝油剂,对其成分和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三种油剂乳液的表面张力接近,但PTT油剂油膜强度、乳液电导率较高,用此油剂制得POY集束性较好。但得到的POY随存放时间延长,纤维表面油膜发生破裂,含油率降低,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增加,单纤维间发散现象变得严重,纤维的体积比电阻也有所增大。2.通过DSC、TG对生产车间收集到白粉与同一批次PBS切片进行测试,发现白粉熔点为121℃,略高于PBS切片(115℃),其熔融焓(128.04J/g)比PBS切片完全结晶熔融焓(110.3J/g)高;TG曲线出现三个平台,热失重率分别为74.8%、17.4%和7.8%。进一步对白粉进行核磁氢谱、碳谱以及红外分析,发现白粉与PBS切片具有相同的重复单元。对白粉进行特性黏度、GPC、质谱和XRD测试发现,白粉由不同聚合度的低聚物组成,其中低聚物中还有部分PBS环状二聚体存在。3.利用强伸度仪、自主研发捻度仪、二维X射线衍射仪等测试仪器,探讨不同牵伸倍数、假捻温度和假捻度(D/Y)对假捻丝性能与结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POY经牵伸后,DY的断裂强度随着拉伸倍数和拉伸温度的增加而增加。(b)POY经加捻-退捻后,DTYP(指POY加工成的DTY)断裂强度均低于POY;随着假捻温度升高,DTYP断裂强度先升后降,在假捻温度为80℃,强度损失率(6.95%)最低;随着D/Y增加,强度损失率提高,当D/Y=2.2时可达14%。(c)DY经加捻-退捻后,DTYD(指DY加工成的DTY)断裂强度均低于DY;随着假捻温度升高,DTYD断裂强度先升后降,在假捻温度为80℃,强度损失率为6.7%;随着D/Y增加,DTYD断裂强度降低,当D/Y=2.2时强度损失率为11%。综上所述,牵伸过程会提高PBS纤维的断裂强度,而假捻过程会使PBS纤维断裂强度降低,选择适当的温度可有效降低纤维强度损耗率。4.在中试加弹机上,分别用POY和DY制备了两种加弹丝(DTYP和DTYD),并对制得的DTY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DTYP的断裂强度均低于POY(强度损失率40%~60%),其断裂强度随着牵伸倍数、变形温度增大而增大,随着D/Y增加而降低。对于DY-DTY路线,牵伸倍数只能设定在1.01左右,所制备的DTYD断裂强度较低,强度损耗率高达74.8%。综上所述,中试试验机上制备的DTY强度损耗率高于实验室制备的DTY。
赵永霞[3](2016)在《化纤加工装备》文中提出纵观ITMA 2015上展出的化纤装备和技术,优质、高效、智能、柔性、"三省"(节能、节省人力、节省空间)仍是其主要发展方向。比如领先企业Oerlikon Manmade Fibers(欧瑞康化学纤维事业板块)继续推广其"e-save"节能理念,围绕其推出具有独特优势的技术、装备和解决方案;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推出了新一代卷绕头ECO ORCAⅡ,与前一代产品相比,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因此可节省人力。
邝活栋[4](2014)在《锦纶6超细旦FDY的开发与应用》文中认为锦纶6超细旦FDY由于单丝纤度小,其织物具有耐磨、手感轻薄、柔软细腻、舒适透气、防水性和悬垂性好等突出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仿真丝、高级礼服、高档内衣等高档面料和其它领域。随着纺织品向细旦、轻薄化的发展,锦纶6超细旦FDY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开发生产锦纶6超细旦FDY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必须加快其研究与开发。目前超细纤维主要的生产技术有:直接纺丝法、复合纺丝法和共混纺丝法等。与复合纺丝法、共混纺丝法相比,直接纺丝法具有生产流程简单、节约成本、质量稳定和绿色环保等优势。本文探讨了在直纺装置上开发PA6FDY156dtex/272f品种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本文着重对原料及油剂的选择、纺丝喷丝板的设计、纺丝组件工艺、纺丝温度的调节、侧吹风工艺、集束上油位置、含油率和卷绕速度等进行了摸索。在此直纺装置上,最佳工艺条件如下:纺丝温度控制在260℃,侧吹风风温度为21℃,风湿度为85%,风速为0.4m/s,丝条上油率为1.2%,集束上油位置为750mm,预网络风压为0.12MPa,后网络风压为0.30MPa,第一热辊不加热,第二热辊加热至115℃,第一热辊速度为4200m/min,第二热辊速度为5200m/min,卷绕速度为5000m/min;侧吹风在整个纺丝工艺调整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有更加稳定的风压,在侧吹风系统中增加两层20μm的无纺布。实践证明,在直纺装置上可实现PA6 FDY156dtex/272f批量生产,并对产品进行用户试用,产品质量满足用户要求。从这个新产品研究得到的经验,我们开发出系列新产品:如PA6 FDY22dtex/68f、FDY66dtex/136f和FDY78dtex/136f等。
沈惠宾,曾晓玲,阚新征[5](2013)在《83dtex/144f涤纶POY熔体直纺生产工艺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采用熔体直纺生产83 dtex/144 f超细旦涤纶POY,探讨了纺丝组件、冷却方式、集束上油高度、卷绕速度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纺丝温度289~291℃,喷丝板孔径0.17 mm,长度0.54 mm,组件装砂量为60~80目/150 g、40~60目/120 g,采用外环吹风冷却,风压为25~28 Pa,油嘴高度700 mm,上油率0.45%的条件下,纺制的涤纶POY断裂强度为2.55~2.65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15.9%~120.0%,条干不匀率为1.40%~1.60%。
王立军,何垒,廉军伟[6](2013)在《浙江省淘汰落后产能的路径与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浙江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起步早、力度大,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面临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形势,浙江省要进一步明确重点产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与路径,加快构建淘汰落后产能的长效机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朱怀英[7](2011)在《DIO组件环吹改造及多孔细旦涤纶预取向丝的生产工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纺丝箱体、组件等关键设备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将普通涤纶长丝侧吹纺丝生产线改造为环吹DIO组件纺丝生产线,并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生产出后加工性能优良的270 dtex/144 f涤纶细旦预取向丝。
朱怀英,吴忠亮[8](2010)在《粗旦涤纶POY侧吹风纺丝生产线的设备改造及工艺调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将粗旦涤纶POY侧吹风纺丝生产线改造为环吹风纺丝生产线,对空调、油剂管道、热媒管道、熔体输送管道、组件、第二网络器等进行技术改造,并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成功生产出满卷率高、断头少、后加工性能稳定的134dtex/144f涤纶细旦POY产品。
黄织嫦[9](2004)在《常规涤纶POY生产线技术改造》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了化纤行业目前的形势 ,指出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使产品更新换代的必要性。介绍了超细纤维的特点和用途。提出普通涤纶POY生产线改造成为超细涤纶POY生产线的必备条件和改造的主要内容
李喜亮[10](2002)在《织造用125dtex/96f涤纶POY质量的改进》文中指出采用双头纺生产技术 ,在NOY公司PET POY线生产直接用于织造 12 5dtex/ 96f涤纶POY ,通过纺丝温度、卷绕速度和冷却条件等方面的优化 ,解决了原丝毛丝多、沸水收缩率差异大、染色性能不稳定的问题 ,产品质量良好 ,满足后道织造用户要求。
二、常规涤纶POY生产线技术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常规涤纶POY生产线技术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熔体直纺扁平280 dtex/288 f涤纶预取向丝生产工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 |
1.1 原料 |
1.2 主要设备及测试仪器 |
1.3 生产工艺流程 |
2 结果与讨论 |
2.1 熔体输送条件 |
2.2 喷丝板的选择 |
2.3 纺丝温度 |
2.4 组件 |
2.5 缓冷区高度 |
2.6 冷却方式的选择 |
2.7 集束位置和上油 |
2.8 纺丝速度及产品物性指标 |
3 结语 |
(2)聚丁二酸丁二醇酯长丝加弹过程的结构与性能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可生物降解材料 |
1.2.1 可生物降解材料分类 |
1.2.2 可生物降解材料应用 |
1.3 可生物降解脂肪族聚酯 |
1.3.1 聚羟基烷酸酯(PHA) |
1.3.2 聚己内酯(PCL) |
1.3.3 聚乳酸(PLA) |
1.3.4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 |
1.4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研究进展 |
1.4.1 PBS结构与性能 |
1.4.2 PBS塑料改性研究进展 |
1.4.3 PBS纤维研究进展 |
1.5 纤维加弹技术发展 |
1.5.1 假捻原理 |
1.5.2 假捻器分类 |
1.5.3 影响加弹过程与产品质量的因素 |
1.5.3.1 POY质量 |
1.5.3.2 纺丝油剂性能 |
1.5.3.3 纤维制备过程中“白粉” |
1.5.3.4 加弹机工艺参数 |
1.6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二章 纺丝油剂对POY性能影响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 |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2.3 油剂乳液配制 |
2.2.4 测试与表征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纺丝油剂性能 |
2.3.1.1 原油和乳液外观及有效成分 |
2.3.1.2 原油和乳液pH值和电导率 |
2.3.1.3 原油红外光谱分析 |
2.3.1.4 原油运动粘度 |
2.3.1.5 原油和乳液表面张力 |
2.3.1.6 原油油膜强度 |
2.3.2 POY性能随存放时间的变化 |
2.3.2.1 表面形貌 |
2.3.2.2 含油率 |
2.3.2.3 动/静摩擦系数 |
2.3.2.4 体积比电阻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纤维制备过程白粉成因分析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原料 |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3.2.3 测试与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白粉结构与性能 |
3.3.1.1 ~1H NMR和~(13)C NMR分析 |
3.3.1.2 红外光谱图(FTIR)分析 |
3.3.1.3 DSC分析 |
3.3.1.4 TG分析 |
3.3.1.5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GPC) |
3.3.1.6 质谱分析 |
3.3.1.7 XRD分析 |
3.3.2 白粉产生与形成 |
3.3.2.1 低聚物的产生 |
3.3.2.2 PBS白粉迁移过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加捻-退捻模拟设备上DTY制备及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料设备 |
4.2.2 实验方法 |
4.2.2.1 拉伸丝(DY)制备工艺流程 |
4.2.2.2 假捻丝(DTY)制备工艺流程 |
4.2.3 纤维性能的测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POY拉伸前后结构与性能的变化 |
4.3.1.1 拉伸温度和拉伸倍数对DY力学性能的影响 |
4.3.1.2 拉伸温度和拉伸倍数对DY取向度的影响 |
4.3.1.3 拉伸温度和拉伸倍数对DY结晶性能的影响 |
4.3.2 POY假捻处理前后结构与性能的变化 |
4.3.2.1 假捻温度和假捻度对DTYP假捻张力的影响 |
4.3.2.2 假捻温度和假捻度对DTYP力学性能的影响 |
4.3.3 DY假捻处理前后结构与性能的变化 |
4.3.3.1 假捻温度和假捻度对DTYD假捻张力的影响 |
4.3.3.2 假捻温度和假捻度对DTYD力学性能的影响 |
4.3.3.3 假捻温度和假捻度对DTYD晶体取向度的影响 |
4.3.3.4 假捻温度和假捻度对DTYD结晶性能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PBS-DTY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原料与设备 |
5.2.2 纺丝 |
5.2.2.1 PBS-POY制备 |
5.2.3.2 PBS-DY制备 |
5.2.2.3 PBS-POY/DY制备DTY |
5.2.3 测试与表征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DY性能分析 |
5.3.1.1 拉伸温度对DY力学性能的影响 |
5.3.1.2 牵伸倍数对DY力学性能的影响 |
5.3.1.3 POY和DY的结晶和取向 |
5.3.2 POY-DTY性能分析 |
5.3.2.1 D/Y对DTYP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5.3.2.2 牵伸倍数对DTYP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5.3.2.3 变形温度对DTYP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5.3.3 DY-DTY性能分析 |
5.3.3.1 牵伸倍数对DTYD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3)化纤加工装备(论文提纲范文)
1 长丝生产设备 |
1.1 双组分长丝 |
1.2 纺前着色长丝 |
1.3 BCF纱 |
2 短纤设备 |
3 变形加工 |
(1)高效率 |
(2)节能 |
(3)柔性 |
(4)高品质 |
4 卷绕装置 |
5 其他专件和配件 |
5.1 牵伸辊等 |
5.2 喷嘴 |
5.3 在线监测及控制系统 |
6 智能控制系统 |
(1)工作和产品追踪 |
(2)更高效运营的工具 |
(3)模块化和可适应的全球网络化生产 |
(4)锦纶6超细旦FDY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纶 |
1.1 前言 |
1.2 超细纤维的定义、分类及特性 |
1.3 超细纤维的生产技术 |
1.3.1 直接纺丝法 |
1.3.2 复合纺丝法 |
1.3.3 共混纺丝法 |
1.3.4 其它方法 |
1.4 超细纤维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
1.5 直接纺丝法纺超细旦锦纶6纤维的生产现状 |
1.6 超细纤维的应用 |
1.7 课题的可行性、研究目的和内容 |
1.7.1 研究目的 |
1.7.2 可行性 |
1.7.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原料及其物理参数 |
2.2 主要设备及测试仪器 |
2.3 生产工艺流程 |
2.4 测试方法 |
第三章 生产工艺研究 |
3.1 原料的选择 |
3.2 油剂的选择 |
3.3 组件工艺设计 |
3.3.1 喷丝板孔的排列方式 |
3.3.2 喷丝板孔径的选择 |
3.3.3 喷丝板导孔的优化 |
3.3.4 组件滤质工艺的确定 |
3.4 纺丝温度的确定 |
3.5 侧吹风条件优化 |
3.6 集束位置及上油 |
3.6.1 油嘴高度的选择 |
3.6.2 油嘴前后位置的优化 |
3.6.3 上油工艺及上油率 |
3.7 网络工艺 |
3.8 热辊与卷绕 |
3.9 产品的物理指标及生产整体情况 |
第四章 性能评价 |
4.1 物性指标 |
4.2 外观指标 |
4.3 染色性能对比 |
第五章 市场应用反馈 |
5.1 产品概况 |
5.2 产品应用流程 |
5.2.1 静电植绒行业 |
5.2.2 经纬编织布行业 |
5.3 静电植绒客户应用反馈 |
5.4 其它行业应用反馈 |
第六章 总结 |
6.1 结论 |
6.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5)83dtex/144f涤纶POY熔体直纺生产工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 |
1.1 原料 |
1.2 主要设备及仪器 |
1.3 生产工艺控制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喷丝板 |
2.1.1 喷丝板孔的分布 |
2.1.2 喷丝孔长径比的选择 |
2.2 组件装砂量的选择 |
2.3 冷却方式的选择 |
2.4 环吹风压的选择 |
2.5 集束位置及上油率 |
2.6 卷绕速度的选择 |
2.7 产品质量主要指标 |
3 结论 |
(7)DIO组件环吹改造及多孔细旦涤纶预取向丝的生产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原料、设备及测试仪器 |
2 设备技改 |
2.1 箱体升级和热媒加热形式的优化 |
2.2 丝条冷却方式的升级提升 |
2.3 空调节能改造 |
2.4 适应高产量的新型组件改造 |
3 设备改造后270 dtex/144 f细旦POY产品的生产 |
3.1 工艺流程 |
3.2 生产工艺 |
3.2.1 熔体输送与纺丝温度的选择 |
3.2.2 纺丝速度 |
3.2.3 过滤条件、组件压力及喷丝头拉伸倍数的选择 |
3.3 物理指标及后加工状况 |
3.3.1 物理指标优化 |
3.3.2 DTY生产情况 |
4 结语 |
(8)粗旦涤纶POY侧吹风纺丝生产线的设备改造及工艺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1 设备现状及测试仪器和原料 |
2 设备改造 |
2.1 冷却吹风方式由侧吹风改造为环吹风 |
2.2 空调改造 |
2.3 油剂管道的改造 |
2.4 热媒及熔体管道的改造 |
2.5 组件的改造 |
2.6 网络器的改造 |
3 设备改造后134 dtex/144 f细旦POY的纺丝生产 |
3.1 工艺流程 |
3.2 134 dtex/144 f POY生产工艺参数的选择 |
3.2.1 纺丝速度 |
3.2.2 纺丝温度 |
3.2.3 管道温度 |
3.2.4 组件压力 |
3.3 纺制的134 dtex/144 f POY物理指标及产品生产状况指标 |
4 结语 |
(9)常规涤纶POY生产线技术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化纤行业概况 |
2 超细纤维的定义及主要生产方法 |
2.1 超细纤维的定义 |
2.2 超细纤维的主要生产方法 |
3 超细纤维的特性与用途 |
3.1 超细纤维的特性 |
3.1.1 覆盖性 |
3.1.2 手感柔软穿着舒适 |
3.1.3 织物光泽柔和 |
3.2 超细纤维主要用途 |
4利用常规生产线生产单组分超细纤维的技术改造 |
4.1 技术改造的必备条件 |
4.2 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 |
4.3 单组分涤纶超细纤维的主要工艺路线 |
5 关键性技术要求说明 |
5.1 切片结晶干燥 |
5.2 纺丝箱体 |
5.3 纺丝组件 |
5.4 冷却成形吹风系统 |
5.5 上油系统 |
5.6 POY网络 |
5.7 卷绕 |
6 主要经济效益及其优势 |
四、常规涤纶POY生产线技术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熔体直纺扁平280 dtex/288 f涤纶预取向丝生产工艺探讨[J]. 戚黎洲,杨银仙,张尚垛,范校华,沈洪良,庄剑锋. 合成纤维, 2021(09)
- [2]聚丁二酸丁二醇酯长丝加弹过程的结构与性能变化[D]. 曹宇恒.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2)
- [3]化纤加工装备[J]. 赵永霞. 纺织导报, 2016(01)
- [4]锦纶6超细旦FDY的开发与应用[D]. 邝活栋. 东华大学, 2014(05)
- [5]83dtex/144f涤纶POY熔体直纺生产工艺探讨[J]. 沈惠宾,曾晓玲,阚新征. 合成纤维工业, 2013(02)
- [6]浙江省淘汰落后产能的路径与机制研究[J]. 王立军,何垒,廉军伟.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3(02)
- [7]DIO组件环吹改造及多孔细旦涤纶预取向丝的生产工艺[J]. 朱怀英. 合成纤维, 2011(05)
- [8]粗旦涤纶POY侧吹风纺丝生产线的设备改造及工艺调整[J]. 朱怀英,吴忠亮. 合成纤维, 2010(04)
- [9]常规涤纶POY生产线技术改造[J]. 黄织嫦.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04(04)
- [10]织造用125dtex/96f涤纶POY质量的改进[J]. 李喜亮. 聚酯工业, 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