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目的论——《忠孝全书》研究

精明目的论——《忠孝全书》研究

一、净明宗旨论——《净明忠孝全书》研读(论文文献综述)

黄永锋,李刚[1](2020)在《净明道孝道感应心性观辨析》文中提出净明道依据天人感应原理,认为孝道感应意味着人心与天心的契合。心性论视域下的孝道感应,由"元气"贯通人心与天道,并藉此而作用于天地。元气因人心"内营"而引发,孝道感应的关键转向人的主体性。净明道以"天心"印证"人心"所产生的孝道感应效果,并用"公心"强调心性的普遍存在。通过观念的层累建构,净明道形成了"天人合心"的孝道感应理论。

谢晨云[2](2020)在《净明道的“孝”观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孝”已然成为生活中习焉不察的存在,而在现今人情关系日渐淡薄的原子化社会时期,它的地位较以往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净明道经典——《净明忠孝全书》倡导“忠孝,大道之本”、修道必先务其本,通过提炼孝的纯度靠近“成仙”目标。无论是儒家还是道教,它们都将“孝”置于更为根本的地位:孝始终是仁的根本之义,也是净明道修仙的根本途径。区别在于净明道侧重从仪式角度阐发“孝”观念,即孝在净明道里的指归并非家族层面的示后人、政治层面的安天下,而是终极意义上的成仙得道。鉴于此,本文首先以道教支派——净明道为出发点。净明道融合了儒家伦理思想与道教修仙理论,兼具母文化中的此岸性与彼岸性特征,具有自身的理论特色。进而具体至“孝”观念,期望通过研究孝增强人们对孝的认识,从而对母文化有更为清晰的了解。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通过文献梳理综合有关净明道的研究理论,为后文撰写提供诸多方便;再次,从《道德经》、《老子想尔注》等典籍中理出早期道教思想中的“孝”;第三,通过梳理净明道的历史发展概况,以及根据《净明忠孝全书》分析其“孝”观念的来源;最后则是从本体论、功夫论两方面阐明净明道“孝”思想的内容结构。最后两章节是本文最为重要的章节,主要探讨净明道“孝”观念的来源,并试图借助理学以及内丹等的思想资源解决该问题;此外,援引本体论、认识论的思维模式明晰净明道内部的思想架构。

谢强,章德林,黄冰林[3](2019)在《旴江医派志略(续一)》文中研究指明旴江医学流派,萌芽于先秦,分布于江西境内旴江(抚河)流域的16个县市,通过对旴江医学史的新近考证,证实从西汉迄民国旴江流域有医药家2016人、医籍711种,孕育杏林文化、建昌药帮、樟树药帮。旴江流域是道教的诞生地,道教的兴起促进了旴江医派的形成和发展,旴江医派形成了独特的道家医学流派风格。旴江医派的鲜明特点是:道教传道施医是旴江医派的起源特点,医道医药兼通相传是旴江医派的传承特点,道医思想是旴江医派的学术特点,杏林春暖为医精诚是旴江医派的医学文化特点,气候湿暖形成旴江流域药用资源繁茂和药业繁盛特点,三面环山温热难散易发热病是旴江流域的发病学特点,寒温统一辨治热病是旴江医派的诊疗学特点。纵观旴江医派历史,旴江医派因方士修真炼丹而萌芽于先秦、因黄老修行施医而起源于秦代、因高道创教传医而兴起于汉晋、因高僧创教传医而弘扬于隋唐、因崇儒尚医而发展于宋元、因政治中心南移而兴盛于明清、因战乱诸因而停滞于民国、因政府重视而繁荣于当代。旴江流域,名医代出,学说纷呈,流传域外,远播寰宇,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医学的发展、创新、走向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叶剑华[4](2012)在《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范畴“孝”的语义分析及文化阐释》文中研究指明“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范畴,是一个重要的汉语观念词。孝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父系氏族公社时代。伴随着悠久的历史,孝的内涵愈来愈丰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演进,“孝”的语义重心从远古到现代经历了从“祭祀祖先神”到“善事父母”的演变。其行为对象也经历了“神一人”的转换。正是这个关键性的转换激发了“孝”的语义活性,拓展了语素“孝”参构词语的广阔发展空间。而“爱敬、等级”作为语素“孝”参构词语语义中的“共享义素”,贯穿在“孝”语义变迁和语素“孝”参构词语发展的整个过程。“孝”行为对象的“神一人”转换,既是人类认知发展的结果,又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趋势的重要体现。尊祖敬宗、爱亲敬亲则是“孝”语义的总旨。贯穿“孝”语义始终的“爱敬”义素和大量的含“孝”词语表明汉语的重“孝”。汉语重“孝”是汉民族重“孝”在语言上的体现。汉民族重“孝”,归根结底在于“孝”亲亲、尊尊的原则既体现了朴素血亲的人情之实,又与汉民族家国同构的家体、国体相辅相成。孝文化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儒家文化并非一成不变,其发展特征同样在孝文化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因此,对照分析儒家孝道形成期的《论语》中的“孝”、完成期的《孝经》中的“孝”与语素“孝”参构词语的语义特征和文化内涵,既可以了解语素“孝”参构词语所受的儒家孝道文化影响,又可以以此反观儒家孝道文化的发展演变。

张圣才[5](2003)在《净明宗旨论——《净明忠孝全书》研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圣才[6](2002)在《净明宗旨论——《净明忠孝全书》研读》文中提出

二、净明宗旨论——《净明忠孝全书》研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净明宗旨论——《净明忠孝全书》研读(论文提纲范文)

(1)净明道孝道感应心性观辨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元气贯通
二、心性内营
三、天心印可
四、结语

(2)净明道的“孝”观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目的
    研究综述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早期道教思想中的“孝”
    第一节 孝之名,撄乱人心
    第二节 道用时,家家有孝慈
    第三节 人道之孝,仙道之要
    小结
第二章 净明道孝观念的来源
    第一节 净明道的历史概况
    第二节 净明道“孝”思想的提出
    第三节 孝的来源
        以孝扩充心体
        以正心得其一
    小结
第三章 净明道“孝”思想的内容分析
    第一节 净明道的思想内容:以忠孝固本,达净明成仙
        无形大道之净明
        固本净心之忠孝
    第二节 孝的内容结构
        以“净明”为本体
        孝养父母、善待吾身为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范畴“孝”的语义分析及文化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有研究成果概述
    第二节 本文的选题意义、语料来源、研究对象和写作思路
第二章 “孝”的语义分析
    第一节 “孝”的字形演变及其语义
    第二节 “孝”的辞典释义及其分析
    第三节 “孝”各义项之间的关系及其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语素“孝”参构词语的语义分析及文化阐释
    第一节 “孝_1”参构词语的语义分析及文化阐释
    第二节 “孝_2”参构词语的语义分析及文化阐释
    第三节 “孝_3、孝_4”参构词语的语义分析及文化阐释
    第四节 “孝_5”参构词语的语义分析及文化阐释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论语》《孝经》中的孝道文化
    第一节 《论语》中的“孝”:重人轻鬼/以敬主养/上慈下孝/以孝辅忠/居丧主哀
    第二节 《孝经》中的“孝”:孝感应天/养敬全体/居丧则哀/忠孝混同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本文主要观点
    第二节 本文不足之处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净明宗旨论——《净明忠孝全书》研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儒学宗教化问题
二、关于道教伦理化问题
三、混融儒道的净明宗旨

四、净明宗旨论——《净明忠孝全书》研读(论文参考文献)

  • [1]净明道孝道感应心性观辨析[J]. 黄永锋,李刚. 世界宗教研究, 2020(03)
  • [2]净明道的“孝”观念研究[D]. 谢晨云.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3]旴江医派志略(续一)[J]. 谢强,章德林,黄冰林. 江西中医药, 2019(09)
  • [4]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范畴“孝”的语义分析及文化阐释[D]. 叶剑华. 福建师范大学, 2012(04)
  • [5]净明宗旨论——《净明忠孝全书》研读[J]. 张圣才. 中国哲学史, 2003(01)
  • [6]净明宗旨论——《净明忠孝全书》研读[J]. 张圣才. 中国道教, 2002(06)

标签:;  ;  ;  ;  

精明目的论——《忠孝全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