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脂消炎膜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109例

脱脂消炎膜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109例

一、脱脂消炎膜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109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1](2020)在《小金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痰瘀结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小金胶囊联合中药面膜与丹参酮胶囊联合中药面膜治疗中重度痤疮(痰瘀结聚证)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组药物的疗效与痤疮分级(Ⅱ、Ⅲ、Ⅳ级)的相关性,并观察两组在研究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本试验为前瞻性随机阳性平行对照临床试验,将纳入的80例受试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予小金胶囊口服,每次5粒,每日2次,对照组予丹参酮胶囊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同时两组均予中药面膜外敷,每次30分钟,每周2次,疗程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三个时间节点进行访视,采用评价量表记录受试者的皮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并及时记录和处理受试者的不良反应。观察结束后将收集的数据通过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有效病例73例,其中试验组38例,对照组35例。治疗2周时,对于皮损的总有效率,试验组为68.4%,对照组为14.3%;对于中医证候的总有效率,试验组为55.3%,对照组为25.7%。治疗4周时,对于皮损的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2.1%,对照组为68.6%;对于中医证候的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4.7%,对照组为68.6%。疗效分析:经组内对比,治疗前与治疗4周时,两组的皮损、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经组间对比,治疗前,两组的皮损、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2周时,两组的皮损、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4周时,两组的皮损、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且试验组的皮损、中医证候、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治疗4周时,经组内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不同痤疮分级的皮损评分变化率、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不同痤疮分级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变化率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不同痤疮分级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变化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Ⅱ级的变化率高于Ⅳ级,Ⅲ级的变化率高于Ⅳ级,Ⅱ级与Ⅲ级的变化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情况:研究期间试验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停药后症状缓解。结论:小金胶囊联合中药面膜与丹参酮胶囊联合中药面膜对中重度痰瘀结聚型痤疮均有疗效,且小金胶囊联合中药面膜对皮损、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均明显优于丹参酮胶囊联合中药面膜。在治疗4周时,小金胶囊组对患者皮损、生活质量的治疗效果与痤疮分级无关,对中医证候的治疗效果与痤疮分级有关,且对Ⅱ级、Ⅲ级患者的治疗效果比Ⅳ级患者更明显;丹参酮胶囊组对患者皮损、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的治疗效果均与痤疮分级无关。试验期间小金胶囊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大敏[2](2020)在《祛痘中草药的筛选及其在治疗痤疮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以抑菌和抑酶效果为筛选依据,从天然中草药中选取出丹参、黄芩和连翘作为功效成分用于化妆品。丹参、黄芩和连翘提取物对痤疮丙酸杆菌(P.acnes)的最低抑制浓度(MIC,%,w/w)分别为1.25%、5.00%、5.0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MIC值分别为0.781%、2.50%、0.625%;在5 mg/mL浓度下对5α-还原酶的抑制率分别为28.6%、19.8%、20.5%。以上述三种中药提取物配制的复方对痤疮丙酸杆菌(P.acne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分别为0.313%,0.313%;在5 mg/mL浓度下对5α-还原酶的抑制率为46.5%。由此可见中药复方对痤疮主要致病菌(P.acnes和S.aureus)和5α-还原酶抑制效果优于中药单方;而且中药复方对皮肤益生菌乳酸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5.00%,说明祛痘啫喱将有益于痤疮皮肤微生物群趋于微生态平衡。根据起效量和稳定性观察确定中药复方在祛痘啫喱中的添加量为5%。随机招募23名痤疮患者开展为期4周的临床测评,检验祛痘啫喱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有95.65%的受试者痤疮情况得到缓解。与使用之前相比,皮肤表面的卟啉值、痤疮数量、油脂含量等指标都呈下降趋势,皮肤表面水分含量呈上升趋势。

杨栩[3](2019)在《中药野菊花提取物治疗小儿湿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是基于本课题组前期对野菊花水提取物和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对于湿疹模型小鼠皮肤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而进一步提出,目的在于探寻野菊花水提取物及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对湿疹动物模型的抑制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对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体化合物,并对其抗炎相关药理活性进行研究,以求能找到对湿疹有抑制作用的有效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用蒸馏水、95%乙醇、70%乙醇、50%乙醇四种溶剂在冷凝回流提装置内将野菊花的全冠状花朵干品进行浸泡,加热提取,浓缩提取液至冷冻干燥机冻干后得到野菊花固态浸膏。根据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和前期动物整体药效评价结果对蒸馏水提取物进行了主要单体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使用大孔树脂(HP20),反相硅胶(ODS),微孔树脂(MCI),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 20)等填料,实现单体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随后采用ESI-MS/HR-ESI-MS、NMR、UV、IR、HPLC等波谱分析手段对获得单体化合物纯度及结构进行了确定,总共从野菊花水提液中分析鉴定出15个单体化合物(1号-15号),并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的体外细胞炎症模型实验对上述单体化合物的抗炎活性进行了验证,主要观察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率的变化。研究结果:1.野菊花的水和95%、70%、50%浓度的乙醇水溶液提取物对小鼠湿疹急性期的局部皮损和免疫炎症有抑制作用,其中野菊花水提液的抑制活性最优。2.采用植物化学分离纯化手段从野菊花水提液中分离鉴定出15个化合物,其中1号化合物为新型葡萄糖苷倍半萜化合物,其余14个均为已知化合物,其中8个化合物(3号,4号,8号,10-14号)为首次从野菊花中分离而得;3.15个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其中有三个化合物(2号,3号,7号)在100 μM浓度时均表现出对RAW264.7细胞产生NO率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号和7号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6.09 μ M和9.59 μ M。由此得出,化合物2、3和7在野菊花水提物抗炎活性中发挥了一定药效作用,可能为其临床发挥治疗湿疹的关键成分之一。研究结论:1.野菊花外用有治疗湿疹的疗效,其有效物质主要存在于野菊花水提取物中,进一步从该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得到15个化合物。2.野菊花提取物分离出的2、3、7号化合物为野菊花抗炎治疗湿疹的重要药效物质。

周媛媛[4](2018)在《祛脂汤治疗湿热型头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以湿热型头部脂溢性皮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导师自拟祛脂经验方的疗效进行观察,了解其疗效及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湿热型脂溢性皮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来自江苏省中医院皮肤科自2017年04月至2018年01月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祛脂汤药治疗组及祛风换肌丸对照组,各30例。方药由本院药房统一煎煮,每日2次;对照组予本院制剂祛风换肌丸口服,每次5g,每日2次。两组均联合白屑风酊及肤舒止痒膏外用,白屑风酊每日2次,肤舒止痒膏每周3次。以2周为一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对患者红斑、鳞屑、脂溢、面积及瘙痒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红斑、鳞屑、脂溢、面积、瘙痒各项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在鳞屑及皮损面积的改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在红斑、脂溢及瘙痒情况的改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脂汤治疗湿热型头部脂溢性皮炎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皮损及自觉症状,副作用少,具有探讨价值。

王丹,叶俊儒,陈力,陈灿,陈静[5](2017)在《他克莫司联合红光对脂溢性皮炎的疗效及其对皮肤生理参数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红光对脂溢性皮炎的疗效及其对皮肤生理参数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6年3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诊治的74例脂溢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他克莫司组(单独组)和他克莫司+红光治疗组(联合组),每组各37例。单独组患者予以0.03%他克莫司乳膏,每日2次,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加用红光照射,疗程共4周。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皮肤生理参数和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变。结果单独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27%(26/37),显着低于联合组的91.89%(34/37)(χ2=5.638,P=0.018);联合组的复发率为5.41%(2/37),明显低于单独组的21.62%(8/37)(χ2=4.163,P=0.041),而且联合组真菌镜检阴性率明显高于单独组(P<0.0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马拉色菌检出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皮肤含水量和p H值显着增加,TEWL、皮脂分泌率和IFN-γ水平明显降低,而且联合组皮肤含水量、皮脂分泌率、TEWL和IFN-γ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单独组(P<0.05);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IL-6、IL-8和TNF-α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别(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红光可显着提高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增加皮肤含水量,降低皮脂分泌率、TEWL和IFN-γ水平。

王瑞选[6](2017)在《温胆汤治疗脂溢性皮炎胆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总结温胆汤治疗脂溢性皮炎胆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观察所有病例均来自于2016年6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脂溢性皮炎患者,从中选取符合脂溢性皮炎胆胃湿热证标准的62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门诊小包装中药温胆汤治疗,日一剂,煎出400ml,每次200mml,分别于早饭后半小时、晚饭后半小时服用。对照组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10mg/次,2日一次;伴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10m g/次,一日三次,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服用。四周为一疗程,治疗期间,二组患者饮食结构均为主食70%,蔬果20%,蛋白类食物10%,并完全忌辛辣、烟酒、鱼虾、牛羊肉、甜食以及干果类食物。四周为一疗程,经过一完整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皮损面积、红斑、油脂溢出、鳞屑、糜烂渗出和瘙痒的症状积分,统计分析治疗后症状积分下降指数并对比。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四周后,对痊愈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治疗后的复发率。结果:疗程结束后,数据完整的病例共60例(治疗组2例脱落),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经过统计,治疗前两组的病例在年龄、性别、面积、红斑、油脂溢出、鳞屑渗出、瘙痒各类目的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及症状积分均有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1),疗程对总疗效有明显影响(P<0.01),随着疗程的增加,总评分逐渐降低;处理因素和疗效之间存在交互效应(P<0.01),随着疗程的变化,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评分下降的幅度存在差异。治疗组痊愈5例(16.66%),显效17例(56.67%),有效6例(20%),无效2例(6.67%),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痊愈1例(3.33%),显效3例(10%),有效18例(60%),无效8例(26.67%),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疗效对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果提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疗程结束四周后对痊愈患者进行随访,采用Fisher精确卡方检验,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治疗组的复发率有较对照组低的趋势,这可能还需下一步扩大样本量继续研究。治疗过程中并未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温胆汤治疗脂溢性皮炎胆胃湿热证疗效显着,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皮损面积、红斑、油脂溢出、鳞屑和瘙痒的临床症状;温胆汤治疗脂溢性皮炎胆胃湿热证具有见效快,复发率低的特点;温胆汤治疗脂溢性皮炎胆胃湿热证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张健梅[7](2016)在《茵陈抑脂汤治疗脂溢性皮炎(湿热内盛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茵陈抑脂汤治疗脂溢性皮炎(湿热内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定符合试验标准的6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湿热内盛证)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茵陈抑脂汤口服,对照组给予口服维胺酯胶囊,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两组间疗效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组治疗前后病情总积分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3.对照组治疗前后病情总积分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茵陈抑脂汤是治疗脂溢性皮炎湿热内盛证的有效方剂。2.茵陈抑脂汤治疗脂溢性皮炎湿热内盛证的疗效优于维胺酯胶囊。

潘翠翠[8](2016)在《十灰散加减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血热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十灰散为主方,对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血热证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与疗效观察,初步探讨十灰散加减治疗和改善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症状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门诊患者,随机分到治疗组和对照组中,每组分别5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中药十灰散加减的免煎颗粒,对照组则口服盐酸依匹斯汀胶囊。治疗组和对照组同时外用皮肤保湿剂薇诺娜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四周为一个疗程,八周疗程结束,分别记录治疗前、四周、八周后的积分,然后对各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作疗效判定。结果:1、临床疗效方面,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50例,其中痊愈19例(38%)、显效15例(30%)、有效12例(24%)、无效4例(8%),八周后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50例,其中痊愈9例(18%)、显效11例(22%)、有效17例(34%)、无效13例(26%),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为74%。经卡方检验,得出P=0.02<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2、症状改善方面,统计结果显示:主观症状,治疗组在瘙痒、灼热、疼痛、干燥、紧绷感的改善要优于对照组;客观症状,治疗组在红斑、丘疹脓疱、肿胀、脱屑、毛细血管扩张的改善要优于对照组,在色素沉着、表皮萎缩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3、安全性方面,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其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肝功、肾功均未发现明显异常。4、病情复发方面,疗程结束两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复发率为10%,对照组复发率为4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十灰散加减,在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血热证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能缩短疗程,缓解症状,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孔宇虹[9](2016)在《香柏酊外用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湿热证)的临床及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客观评价香柏酊对头部脂溢性皮炎(湿热证)的临床疗效,确立头部脂溢性皮炎(湿热证)外用药治疗的研究规范;通过动物实验及药敏实验探讨香柏酊对脂溢性皮炎治疗的作用机理。通过测定香柏酊有效成分含量进行质量监控。为外用中药制剂治疗脂溢性皮炎的研发和推广奠定基础。2方法临床研究部分:采用完全随机平行对照单盲的方法对符合头部脂溢性皮炎(湿热证)入选标准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阳性对照组36例以及阴性对照组18例。三组分别外用香柏酊、联苯苄唑溶液以及安慰剂,治疗期间均使用统一发放的洗发液,隔日洗头1次,每组均每日早晚各涂药1次,疗程为4周。治疗期间,患者均需保证规律作息,饮食清淡。分别于用药0天、14±3天、28-1-3天,痊愈者停药后28±3天进行访视,对访视节点中患者的靶皮损拍照,并且记录红斑程度、靶皮损面积、鳞屑程度、瘙痒程度以及脂溢程度积分,评价各组疗效。并于用药第28-1-3天进行靶皮损真菌学镜检或培养,评价真菌学疗效。实验研究部分:①抗炎实验:取30只小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10只,在右耳外耳廓分别外涂香柏酊、哈西奈德以及生理盐水,采用二甲苯外涂建立右耳外耳廓炎性肿胀模型,通过观察耳片肿胀度(.两只耳片重量差值),.评价各组抗炎疗效:②止痒实验:取30只小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1 0只,各组将右后腿剃毛后外涂香柏酊、苯海拉明以及生理盐水,将剃毛处擦伤后以浓度递增的方式外涂磷酸组织胺,建立小鼠瘙痒模型,以小鼠舔右后腿时磷酸组织胺总量为致痒阈,观察各组的止痒疗效;③抑菌实验:动物实验:取豚鼠30只,采用连续7天涂菌法建立豚鼠皮肤马拉色菌感染模型,后采用自身对照法将药物外涂于感染马拉色菌的豚鼠背部皮肤,实验共分为4组,即治疗组(采用香柏酊外用)、阳性对照组(联苯苄唑溶液外用)、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外用)以及空白对照组(不外用药物),分别观察连续用药4天与连续用药7天时(随机分组,每组15只),各组的培养菌落数和真菌学治愈率。体外药敏实验;采用浓度稀释法分别检测香柏酊及联苯苄唑溶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④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香柏酊有效成分槲皮苷及α-香附酮的含量,从而进行药物质控。3结果临床研究部分:符合方案集中各组治疗4周后,香柏酊组36例,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愈显率44.44%,总有效率为88.89%;联苯苄唑组35例,痊愈2例,显效5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愈显率20.0%,总有效率68.57%:安慰剂组16例,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3例,无效12例,愈显率6.25%,总有效率25.0%。经统计学比较,三组总有效率有显着差异,各组间疗效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疗效比较:香柏酊组>联苯苄唑组>安慰剂组。治疗4周后,各组症状积分(靶皮损面积、红斑、鳞屑、脂溢以及瘙瘁)均较治疗前有一定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鳞屑及瘙痒方面的改善程度,香柏酊组明显优于联苯苄唑组(P<0.05),其余各症状两组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证明香柏酊和联苯苄唑溶液的治疗均是安全有效的。在真菌清除率方面,三组疗效差异显着(P<0.01),香柏酊组和联苯苄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香柏酊组=联苯苄唑组>安慰剂组。实验研究部分:在小鼠耳廓炎性肿胀实验中证实,香柏酊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其作用与哈西奈德溶液相当(P>0.05);在小鼠致痒实验中证实,香柏酊具有较好的止痒作用,其作用与苯海拉明溶液相当(P>0.05);马拉色菌感染豚鼠抑菌实验证实,香柏酊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连续用药7天疗效明显优于4天,但疗效不及联苯苄唑(P<0.05),香柏酊连续用药4天真菌学治愈率为26.67%,连续用药7天真菌学治愈率为60%,而联苯苄唑的这一数据分别为53.33%和93.33%;香柏酊的最小抑菌浓度为70mg/ml,联苯苄唑溶液的最小抑菌浓度为78.125 μg/ml。经测定,香柏酊中有效成分槲皮苷的含量为0.1050mg/ml, α-香附酮的含量为0.0147mg/ml。4结论香柏酊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总疗效优于联苯苄唑溶液,在抑制鳞屑及缓解瘙痒等方面效果均优于联苯苄唑。香柏酊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和止痒效果,抗炎作用与哈西奈德溶液相当,止痒疗效与苯海拉明相当,对糠秕马拉色菌具有良好的抑菌疗效。

左川梅[10](2014)在《护肤品联合倒膜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薇诺娜医学护肤品防敏系列联合倒膜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0月门诊就诊的脂溢性皮炎患者60例,应用薇诺娜防敏系列联合倒膜治疗60例。结果总有效率85%,治疗时及治疗后无不良反应。结论薇诺娜护肤品防敏系列联合倒膜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高、安全、患者依从性高。

二、脱脂消炎膜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109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脱脂消炎膜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109例(论文提纲范文)

(1)小金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痰瘀结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痤疮西医研究进展
        1 概述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治疗现状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祖国医学对痤疮的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治疗进展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小金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痰瘀结聚证)的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病例的脱落、剔除和终止
    3 研究方法
        3.1 样本量的估算
        3.2 随机分组方法
        3.3 治疗方案
        3.4 观察方法
        3.5 疗效评价
        3.6 安全性评价
        3.7 统计学方法
        3.8 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
        4.1 病例完成情况
        4.2 基线资料比较
        4.3 疗效比较
        4.4 疗效与痤疮分级相关性分析
        4.5 不同痤疮分级的各项评分变化率比较
        4.6 不良反应情况
    5 讨论与分析
        5.1 痰瘀结聚型痤疮论述
        5.2 用药依据
        5.3 疗效分析
        5.4 安全性评价
        5.5 不足与展望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2)祛痘中草药的筛选及其在治疗痤疮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痤疮的概念
    1.2 痤疮在全球的流行状况
    1.3 痤疮对心理的影响
    1.4 痤疮的发病机理
        1.4.1 中医研究
        1.4.2 西医研究
    1.5 皮肤微生物群对痤疮的影响
    1.6 痤疮的治疗措施
        1.6.1 西医治疗
        1.6.2 中医治疗
    1.7 5α-还原酶及其抑制物
    1.8 5α-还原酶抑制剂的研究概况
    1.9 5α-还原酶的活性测定方法
    1.10 中草药在化妆品中的利用形式
    1.1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2章 建立体外5α-还原酶抑制剂筛选体系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及设备
    2.3 实验相关溶液的配制
    2.4 实验方法
        2.4.1 实验原理
        2.4.2 底物的处理方法
        2.4.3 样品的处理方法
        2.4.4 反应条件的优化
        2.4.4.1 确定对酶活性影响的最适底物睾酮浓度和底物量
        2.4.4.2 确定最适的辅酶NADPH浓度和辅酶量
        2.4.4.3 确定最合适的酶量
    2.5 实验结果
        2.5.1 最适的底物睾酮浓度和底物量
        2.5.2 最适的辅酶NADPH浓度和辅酶量
        2.5.3 最适的酶量
        2.5.4 确立的5α-还原酶体外筛选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祛痘中草药的筛选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及设备
    3.3 培养基的配置
    3.4 实验方法
        3.4.1 中草药提取物的制备
        3.4.2 筛选祛痘功效的中草药
        3.4.2.1 中草药抑菌效果实验
        3.4.2.2 中草药抑制5α-还原酶活性效果实验
    3.5 实验结果
        3.5.1 中草药提取结果
        3.5.2 祛痘中草药的筛选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祛痘啫喱设计
    4.1 引言
    4.2 实验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中药复方配置依据
        4.3.2 最低抑菌浓度测定
        4.3.3 祛痘啫喱的配置及稳定性观察
    4.4 实验结果
        4.4.1 祛痘中草药的抑菌和抑酶效果
        4.4.2 祛痘啫喱的稳定性观察及主观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祛痘啫喱的功效性评价
    5.1 引言
    5.2 实验器材
    5.3 实验方法
        5.3.1 安全性评价
        5.3.2 祛痘啫喱功效检测
        5.3.2.1 检测流程
        5.3.2.2 受试者招募的标准
    5.4 数据分析
    5.5 实验结果
        5.5.1 安全性测评结果
        5.5.2 皮肤表面水分含量
        5.5.3 经皮水分散失速率
        5.5.4 皮肤表面油脂含量
        5.5.5 面部卟啉值
        5.5.6 痤疮数量
        5.5.7 痤疮面积
        5.5.8 受试者自我评价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中药野菊花提取物治疗小儿湿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与理论概述
    1. 中医对小儿湿疹的认识
        1.1 小儿湿疹的中医文献研究
    2. 西方医学对小儿湿疹疾病的认识研究
        2.1 概述
        2.2 流行病学研究
        2.3 病因学和病理学研究
        2.4 小儿湿疹的临床表现及鉴别
        2.5 小儿湿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6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和非医学治疗方法
        2.7 小儿湿疹的患者教育和干预措施
    3. 野菊花本草及分离提取的文献研究
        3.1 野菊花的本草文献研究
        3.2 野菊花化学成分文献研究
        3.3 野菊花现代药理作用研究
        3.4 野菊花的临床应用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实验一 野菊花水及95%、70%、50%乙醇提取物对湿疹小鼠模型的药效观察
        1. 实验器材与仪器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使用仪器
        1.3 使用试剂
        1.4 实验使用药材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路线图
        2.2 动物组别
        2.3 动物湿疹模型建立
        2.4 动物给药方法
        2.5 动物取材
        2.6 处理标本制作病理切片
        2.7 录入数据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外观观察
        3.2 数据统计结果及肿胀度柱状图(表1和图1)
        3.3 病理切片显微镜观察结果(见附图)
        3.4 讨论与总结
    实验二 野菊花水和95%、70%、50%三种浓度乙醇水溶液提取物分离纯化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化学和生物实验所用主要试剂
        1.3 实验所用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植物来源
        2.2 化合物分离纯化
        3. 实验结果
        4. 实验讨论及小结
    实验三 RAW264.7体外细胞系筛选分离纯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研究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1 实验材料和试剂
        1.2 实验所需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建立Raw264.7细胞系
        2.2 细胞转染
        2.3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2.4 WST-1检测
        2.5 对化合物活性筛选
        2.6 验证筛选结果
        3. 实验流程图
        4. 筛选结果
        4.1 单体化合物的NO分泌效率
        5. 结论与讨论
第三部分 实验讨论
    1. 实验研究药材的选取
    2. 模型及分离手段的选取
    3. 对照组的选择
第四部分 问题与展望
    1. 问题
    2. 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文献综述 现代医学对小儿湿疹的研究进展
    1. 对小儿湿疹认识的进展
    2. 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研究进展
    3. 疾病日常管理的研究进展
    4. 非处方药物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5. 讨论
    参考文献
附件三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4)祛脂汤治疗湿热型头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传统医学理论研究
        1.1 病名概述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措施
    2. 现代医学理论研究
        2.1 病因
        2.2 发病机制
        2.3 临床表现
        2.4 治疗措施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资料来源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3. 研究方案
        3.1 实验设计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指标
        3.4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两组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
        4.2 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
        4.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4.4 两组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
        4.5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4.6 两组治疗后病情程度比较
        4.7 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4.8 复发情况比较
        4.9 治疗组疗效与一般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组方依据及药物分析
    2. 对照药物及联合用药
    3. 临床研究分析
    4. 存在问题及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温胆汤治疗脂溢性皮炎胆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祖国医学对脂溢性皮炎的认识
        1 病名
        2 古代医家对脂溢性皮炎的认识与治疗
        3 近现代中医医家对脂溢性皮炎的认识与治疗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脂溢性皮炎的认识
        1 S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 SD的流行病学研究
        3 SD的西医疗法
        4 SD的预防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一、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选入标准
        4 排除标准与剔除及脱落标准
        5 临床观察指标
        6 疗效评定
        7 安全性观察
        8 随访情况
    二、治疗方法
        1 分组
        2 治疗组用药
        3 对照组用药
        4 注意事项
    三、统计分析
    四、结果
        1 治疗前两组基线比较
        2 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比较
    五、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一、立题依据
    二、治疗组方药组成
    二、治疗组方药分析
        1 温胆汤的起源与认识
        2 药物分析
    四、饮食结构
    五、疗效及评价治疗结果分析
    六、安全性观察与随访
    七、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个人简历

(7)茵陈抑脂汤治疗脂溢性皮炎(湿热内盛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脂溢性皮炎的认识
        1.1 病名沿革
        1.2 中医对脂溢性皮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对脂溢性皮炎治疗进展的综述
    2 西医对脂溢性皮炎的认识
        2.1 概述
        2.2 SD的病因
        2.3 SD的治疗
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1.6 临床观察指标
        1.7 疗效评定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2 对照组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8)十灰散加减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血热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资料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法
        (二)对照方法
        (三)治疗方法
        (四)观察方法
        (五)观察内容指标
        (六)评定方法
        (七)评定标准
        (八)统计方法
        (九)不良反应观察
        (十)复发情况
    三、临床结果
        (一)一般资料分析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积分比较
        (三)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四)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情况比较
        (五)安全性评价
讨论与分析
    一、选题目的
    二、立法依据
    三、药物组成及方药分析
        (一)组方依据
        (二)方药组成及加减
        (三)组方分析
        (四)十灰散方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五)盐酸依匹斯汀胶囊的作用机理
        (六)外用药透明质酸生物膜的作用机理分析
    四、面部HDD患者的注意事项与日常护理
    五、结果分析
    六、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理论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临床证候评分表
附录二:临床评分记录表
附录三:临床治疗效果图 1
附录四:临床治疗效果图 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9)香柏酊外用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湿热证)的临床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传统医学对脂溢性皮炎的认识与治疗概述
        1 古代文献对脂溢性皮炎的论述
        1.1 病名释义
        1.2 病因病机探讨
        1.3 治疗方药
        2 现代中医对脂溢性皮炎的内服药物治疗
        2.1 近现代名家诊治经验
        2.2 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脂溢性皮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1.1 皮脂溢出
        1.2 马拉色菌感染因素
        1.3 微量元素
        1.4 精神、神经因素
        1.5 免疫因素
        1.6 其他因素
        2 脂溢性皮炎的治疗
        2.1 全身治疗
        2.2 局部治疗
        2.3 物理治疗
        2.4 胶原蛋白
        2.5 其他
        3 脂溢性皮炎的实验研究进展
        3.1 马拉色菌相关实验研究
        3.2 脂溢性皮炎相关动物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脂溢性皮炎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1 中医外治法的概念
        2 中医外治法在脂溢性皮炎中的应用
        2.1 古代医家对脂溢性皮炎外治法的记载
        2.2 近年来脂溢性皮炎外治法的研究概况
        2.3 香柏酊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3.4 研究病例的终止
        3.5 研究病例的剔除
        3.6 合并用药处理
        3.7 不良事件观察与分析
        3.8 不良反应处理方案、报告
    4 研究方法
        4.1 基本研究方法
        4.2 研究药物
        4.3 用药方法
        4.4 观察疗程及时间
        4.5 观察指标
    5 疗效判定
        5.1 皮损症状指标疗效判断
        5.2 综合疗效评价
    6 统计方法
        6.1 统计分析数据集
        6.2 统计方法
    7 结果
        7.1 病例基本情况
        7.2 临床疗效数据
        7.3 复发
        7.4 不良反应
    8 小结
    9 讨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节 香柏酊抗炎实验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
        1.3 仪器与试剂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第二节 香柏酊止痒实验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
        1.3 仪器与试剂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第三节 香柏酊抑菌实验
        1 动物实验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小结
        2 体外抑菌实验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判读
        2.4 小结
        3 讨论
    第四节 香柏酊有效成分测定
        1 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2 药物成分的质量标准研究
        2.1 药品名称
        2.2 处方
        2.3 制法
        2.4 性状
        2.5 香柏酊有效成分HPLC检测
        3 小结
结语
    结语
    本研究的创新点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10)护肤品联合倒膜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条件
    1.2 不入选条件
    1.3 一般资料
    1.4 治疗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2.2 疗效治疗
    2.3 不良反应
3 讨论

四、脱脂消炎膜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109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小金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痰瘀结聚证)的临床研究[D]. 李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祛痘中草药的筛选及其在治疗痤疮中的应用[D]. 赵大敏.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1)
  • [3]中药野菊花提取物治疗小儿湿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 杨栩.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
  • [4]祛脂汤治疗湿热型头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研究[D]. 周媛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1)
  • [5]他克莫司联合红光对脂溢性皮炎的疗效及其对皮肤生理参数和炎性因子的影响[J]. 王丹,叶俊儒,陈力,陈灿,陈静. 医学研究杂志, 2017(06)
  • [6]温胆汤治疗脂溢性皮炎胆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D]. 王瑞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7]茵陈抑脂汤治疗脂溢性皮炎(湿热内盛证)的临床观察[D]. 张健梅.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8)
  • [8]十灰散加减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血热证)的临床观察[D]. 潘翠翠.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16(11)
  • [9]香柏酊外用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湿热证)的临床及机理研究[D]. 孔宇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10]护肤品联合倒膜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J]. 左川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07)

标签:;  ;  ;  ;  ;  

脱脂消炎膜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109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