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少数民族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职业差异

贵州省少数民族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职业差异

一、贵州省少数民族公众基本科学素养的职业差异(论文文献综述)

文中晴[1](2021)在《贵州省苗汉汉语教师专业发展探析 ——以黔东南州L县Y民族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冰[2](2021)在《民族地区中学校长领导力研究 ——以贵州省某民族自治州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弘扬文化的现实选择,也是我国民族政策基本原则和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环境的必然要求。校长是学校的领导核心,其领导能力是决定学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通过阅读与梳理文献,在借鉴香港学者郑燕祥教授的校长领导力“五向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成熟量表展开调查研究。并通过综合分析问卷调查数据与深度访谈资料发现:首先,民族地区中学校长领导力整体水平较好,普遍重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通过开展多种途径的与发达地区结对帮扶等形式,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且男女校长在具体得分上没有显着性差异。但初级中学校长平均分显着高于高级中学,且除教育和文化领导力外,在其他三个维度初级中学校长得分均显着高于高级中学校长;除结构领导力外的其他各维度,40-45岁及50岁以上校长表现显着优于46-50岁校长。就教师的情况来看,中间年龄层的教师,尤其是30-39岁的教师感知到的校长领导力最弱。其次,民族地区中学校长普遍重视教育领导力的发挥,但过度追逐升学率,且多依赖外部学习、帮扶等资源,而缺乏学校自身团队通过诊断、反思,从而改进、提升的内生力量。第三,民族地区中学校长普遍对学校教师的人性关怀、学校的矛盾冲突及人际气氛调节等用力不足,导致人际领导力及政治领导力稍显弱势。第四,民族地区中学校长已逐渐意识到文化领导力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对学校的文化挖掘及建设,仍停留于“形象工程”阶段,文化领导浮于表面。研究的最后,针对民族地区中学校长领导力的以上问题,并分析背后根源,从制度和主体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制度视角,包括校长选拔方式、校长培训制度和校长的评价方式三个方面;主体视角,包括主管教育的行政领导和校长自身两个主体:首先,作为行政领导,要深入学校,了解当地的教育实情,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引领当地教育发展;其次,放权赋权,给予学校更多的管理自主权,避免过多插手与干预,束缚学校发展。作为学校主要管理者的校长:第一,需正确认识领导力,注重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发挥,尊重教师及学校其他主要利益相关者参与管理学校的权力。其次,勤学多思,提升自身专业化领导水平。

马莹莹[3](2021)在《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理地区白族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大理地区白族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索其健康素养与健康结局间的联系,对该人群当前的健康素养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为建设健康大理,全方位提高当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今后少数民族居民的健康素养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2019版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问卷》对大理地区白族农村中15~69岁的常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和影响因素的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文献资料、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人口学特征,健康素养和健康结局三者关系的理论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健康素养与健康结局间的联系,通过AMOS 24.0实现。结果:本研究发放并回收问卷1200份,有效回收率为95.4%。具体结果如下:1.健康素养水平及慢性病情况:健康素养水平为16.2%;3维度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基本知识和理念21.7%,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25.3%,基本技能27.9%;6维度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科学健康观43.8%,传染病防治33.5%,慢性病防治14.1%,安全与急救68.0%,基本医疗16.9%,健康信息27.9%。大理地区白族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17.7%,以高血压为主,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0.1%。2.影响因素:大理地区白族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及各维度健康素养水平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性别差异只体现在基本技能(P=0.028)、传染病防治(P=0.002)、安全与急救(P=0.015)、基本医疗(P=0.017)这4类健康素养中。健康素养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降低,随着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的增高而提升。职业对健康水平的影响主要与文化程度相关,医生、学生、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健康素养水平较高,农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最低。3.结构方程模型:人口学特征、健康素养、健康结局三者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显示人口学特征对健康素养有直接效应,对健康结局既有直接效应也有间接效应,而健康素养对健康结局有直接效应。结论:1.大理地区白族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远低于全国水平,尤其是基本知识和理念维度。2.大理地区白族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人口学特征的影响,但性别这一特征仅影响部分健康素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程度。3.大理地区白族农村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较低,健康自评情况较好,但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仍是高血压,饮酒是该人群患慢性病的危险因素。4.健康素养水平对健康结局有直接影响作用,提升健康素养水平可以降低患慢性病的风险。

廖璇[4](2020)在《民族艺术、集体记忆、符号象征 ——贵州水族马尾绣研究》文中认为水族马尾绣堪称刺绣活化石,不仅是水族文化的物化形式,更是水族文化的重要传承基因,本文及通过马尾绣研究可以透析水族传统文化建构。本文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出发,采用艺术学、人类学、符号学、社会学、传播学等研究范畴与方法,再现水族马尾绣,对其发展衍生的整体背景做出判断,理性认识并把握其当代价值,提出艺术转换的可行路径,涵盖马尾绣历史,产生的人文与地理环境,解读材料、工艺、纹饰与人文、环境等的关系,并提出马尾绣在文化变迁中的已具备自我调适的能力,呈现出由物质形态拓展至文化归属、价值观念等层面。研究将促发水族传统手工艺可持续性发展道路的挖掘,十分契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目的。在水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因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科技环境适应与改变而习来的民族习惯,直接呈现了水族人民应时应景的造物观。马尾绣的传承发展受到来自水族民间生活的影响,马尾绣的形态、工艺演变均因社会组织、经济结构、科技条件等现实环境的变迁而变化,如若脱离水族民间文化与民俗文化的研究,则马尾绣研究将不成立。如鲁迅先生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悄然改变,如何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手工艺,如何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如何推动民族文化适应当代环境的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的热议话题。对少数民族的传统手工艺进行研究,已势在必行,需探索其形成的先决条件和存在目的,舍其形方得其神,要论述其工艺的保护传承,更要诠释其在现代生活生产中的审美适应。因此,水族马尾绣的传承研究是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本文对水族马尾绣的研究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细致的论述。指出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在于,运用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二重论证法,解读图案传承文化,将隐藏在马尾绣背后的“意义之网”剥丝抽茧。接下来对马尾绣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总结,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简述水族的分布与识别,诠释其族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为水族马尾绣的研究提供基础的族群背景。第三部分,论述水族马尾绣的本源文化特征,马尾绣因水族的生存环境而演变,充分反映了水族社会的礼俗、信仰,通过其功能的解读,反应水族社会的文化内涵。第四部分,阐释水族马尾绣的纹饰象征含义,以及其艺术与工艺特征。水族马尾绣的纹饰图案不仅承载了水族文化的象征,同时还存在涵化的样式流变。马尾绣作为水族女性普遍掌握的技艺形式,随时空变化,马尾绣工艺亦发生变迁。第五部分,论证不同场域下的马尾绣存在,原生场域促生“本真”产业雏形,非物质文化遗产场域“隐形”推动传承与保护,产业化场域“显性”助推产业发展,透过观察记录三个场域的交叉重叠,根据多元场域下地方性知识促发“习惯”变迁,探析马尾绣社会功能的变迁。第六部分,量化分析马尾绣互联网活跃度,对大数据中的马尾绣关注度及其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可持续性发展的对应策略,为水族马尾绣的活化找出方法和路径。最后,对本文分析进行总结,马尾绣意义之网得以破译分析。

黄丽娟[5](2020)在《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媒体是新的科学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不同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旧媒体”的新型媒体形态,如电子杂志、电子报纸、移动电视、互联网络、智能手机、触摸媒体等,也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时下,学界普遍认为新媒体已成为促发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之一,对广大受众的思想意识、社会认知、行为举止等等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社会思潮作为意识形态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反映社会矛盾显隐、社会主题转换、社会发展趋向、社会动态进程、时代精神变迁的“感应器”和“晴雨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仍然存在着诸如利益多元依旧明显、贫富差距依旧存在、生态环境仍有破坏、贪污腐败仍有滋生等问题。这些问题为各种社会思潮兴风作浪提供口实,并为其利用新媒体肆意传播提供了先决条件。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三观”尚未完全定型,且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的重要时节,正处于从青涩懵懂走向成熟稳重的重要阶段,极易被新媒体包裹的各种社会思潮所影响而不察觉。传播媒介一直以来就承担着意识形态功能,“大众媒介给人的初始印象是传播信息和提供娱乐的载体,但实质上大众媒介在现代社会却发挥着思想引领、政治控制等功能。”①社会思潮与新媒体“携手同行”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产生了更深刻的影响。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信息的传播更加亲民、平等、渗透、无障碍等。这些特点为各种社会思潮在网络空间的大肆传播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同时,各种社会思潮又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诸多特点进行广泛传播并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运用的普及,大学生受到社会思潮影响的程度在不断加深,反过来又为社会思潮的传播和影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形成某种恶性循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产生影响。“思想催生行为、激发行为,也限定行为。”①思想意识是行为的先导,人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在思想意识的指导之下进行的。思想意识,尤其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政治观,将直接决定着人的行为取向、行为方式和行为力度。因此,本研究从新媒体和社会思潮基本概念入手,研究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政治观)的影响。通过开展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影响的问卷调查研究,系统梳理和研究影响的表象和本质,总结不同国家在不同时代应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影响的经验教训。最后,思考新媒体时代消除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不良影响的对策,尝试破解和应对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理论和实际难题,拓展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领域,丰富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内容,掌握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话语权和领导权。文章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其中包括绪论、五章正文和结语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从四个部分进行总体概述,包括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创新与不足。第一章,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思潮与大学生。本章主要从国内及国外众多学者的研究出发,阐释什么是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到来的深远影响,同时也对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思潮传播的特点和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阐述了借助新媒体广泛传播的12种社会思潮和新媒体时代易受社会思潮影响的大学生。第二章,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调查。本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调查说明。第二部分主要通过对1724份问卷调查情况的统计分析,整理出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及相关数据。第三部分是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双重影响,即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第四部分是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特征,主要是受众的广泛化与路径的裂变性、信息的碎片化与观点的完整性、语言的大众化与内容的政治性、形式的多变化与目标的一致性。第三章,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内容、方式及原因。本章主要从三个部分入手展开论述。一是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四个方面;二是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四种主要方式: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并行;显性方式与隐性方式重叠;单一方式与综合方式交叉;平面方式与立体方式同步;三是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原因分析。即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现实问题为重点,着重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不同原因,主要包括国际原因、社会原因、教育原因、新媒体原因、大学生自身原因等五个方面。第四章,应对社会思潮利用媒体传播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经验教训借鉴。首先,中国共产党利用媒体加强青年社会主义教育的历史经验教训总结。这一部分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利用媒体教育引导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的经验与教训、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利用媒体教育引导青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改革开放时期利用媒体教育引导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与教训。其次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错误应对社会思潮利用媒体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教训反思。再次是以埃及和突尼斯为例,反思中东北非部分国家应对社会思潮利用媒体影响大学生不力而导致社会动荡的原因以吸取教训。最后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四个发达国家借助媒体应对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经验借鉴。第五章,新媒体时代消除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不良影响的对策。这一章主要针对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五个方面原因,从高度重视新媒体时代和正确对待社会思潮的影响、凝聚价值目标共识、回应社会热点问题、遵循思政工作“三大规律”并抓好思政课改革创新、用好新媒体以切实提高舆论引导和网络治理水平、提升大学生媒体素养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消除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不良影响。结语部分对文章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提出了文章中的不足之处和今后可能拓展的研究及未来的展望。

李欢[6](2020)在《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社会支持研究 ——以贵州省X县为例》文中指出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肩负着教育民族地区乡镇幼儿的使命,更担负着民族地区乡镇学前教育的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在提高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加强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由于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的文化背景与民族地区乡镇幼儿的文化背景不一致且幼儿教师缺乏跨民族文化教育教学的技能,导致在民族地区乡镇幼儿园工作的幼儿教师存在生活不适应、心理不适应和工作不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依靠幼儿教师自身来解决,还需要社会各界参与其中,为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提供合理、科学、有效的社会支持。为了解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社会支持的现状,本研究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贵州省X县四所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的社会支持现状进行调查,并进一步分析贵州省X县四所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及探究其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当前,贵州省X县四所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的社会支持存在政府支持薄弱、幼儿园支持单一、社会支持匮乏、个人支持有效性不足等问题。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有政府、幼儿园、社区及个人层面的原因。针对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需进一步改善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的社会支持。改善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的社会支持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应该进一步明确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社会支持的主体、内容、运行机制及实施路径等。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社会支持的主体应该包含政府、幼儿园、社会及个体;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社会支持的内容应该包含政策支持、情感支持、物质支持、信息支持和价值肯定支持等。为保障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社会支持主体的有效运行,需建立和完善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社会支持的整合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评价机制等。为增强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社会支持的有效性,需改善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社会支持的实施路径,具体为政府引领: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引导型的制度环境;幼儿园主导:整合幼儿园资源,营造育人环境;社会衔接:整合社会力量,优化社会支持环境;个体辅助:激发个体动力,建设支持型环境。由此构建以政府支持为引导、幼儿园支持为主导、社会支持为衔接、个体支持为辅助的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四位一体”的社会支持。

林坤[7](2019)在《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个案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苗族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如何在学校课程教学中得到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课程建设改革中,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来临,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与适宜的苗族文化课程进行整合,有利于建设学校特色课程,提升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及保护,并可持续推进学校课程信息化建设。本研究围绕着苗族文化课程的课程实践,探索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进行整合和建设。在本研究中,主要以西部省区的一所省属重点高校G校为研究个案,通过观察和分析该校苗族文化课程设置、实施的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思考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应用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基础、条件及逻辑框架,在此逻辑框架下,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规划与设计,苗族文化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与重构,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信息化课程管理及评价等基本策略。通过研究发现:1.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传统课程资源的容量将会得到扩充,课程内容更多元、课程表现形式更多维、课程教学方式更多样……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课程结构发生变化。在此过程中,苗族文化经验、苗族文化活动在课程中得到更多的呈现,传统“学科中心”的课程结构得到改善。2.数字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的整合,并非只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传统课堂教学之中,实现辅助教学,帮助我们提升教学效果。而是要将信息技术适宜地应用于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学习环境创设、课程内容建构、课程教学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全过程之中,在这种深度的整合中,拓展课堂空间和时间,在提高学习者苗族文化素养、能力的同时,帮助课程参与者获得更好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力,实现“1+1>2”的效果。3.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在充分考虑课程本身的特点、课程内容的特点与信息技术、信息化学习之间的“匹配性”“适宜性”等基础上,合理地进行“整合”。将信息技术恰当应用于经验性、活动性特征突出的课程中,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获取更多直接经验或接近直接经验的条件。将信息技术恰当应用于课程内容具有“非语言符号”性、动态性特征的课程中,可以丰富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用最便捷的方式建立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整合于适宜具身化、创生性教学方式的课程之中,可以延展学习体验,丰富学习经验,帮助学习者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和建构知识。4.在充分把握苗族文化课程特征的基础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建设与重构苗族文化课程信息化资源库。这是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重要资源基础,包括建设课程资源素材库,积件式课程资源知识元,适宜课堂教学、适宜活动课程、适宜网络化学习、适宜移动学习的资源等。5.应结合课程及实践环境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合理的应用苗族文化信息化教学实践的策略及方法(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选择、组织信息化教学内容,探索苗族文化信息化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网络化学习、移动学习策略等),并合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苗族文化课程管理、课程评价中,实现科学化课程管理与评价。如分析信息化课程管理平台的内容、功能及用户,探讨UML用例视图、网络在线课程、微课程信息化管理策略,探讨在线学生成绩管理、搜集学习过程数据统计分析等信息化评价策略等。

付荣文[8](2019)在《公众参与视角下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研究 ——以贵州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为例》文中指出外语教育政策研究是新时代多元文化背景下语言教育政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世界各国及地区“国际行走”的重要语言战略规划,其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不少国家外语战略研究的核心命题。新时代背景下,作为传播文化和宣传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外语教育的“外向型”价值取向属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体现国家软实力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外语教育政策在区域性、地域性方面的相关规划还比较欠缺,“一刀切”式的政策模式难免会引起外语教育发展不均衡,甚至有可能造成因为外语问题导致的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在政策规划的主体方面,目前大多从政府决策或专家论证的视角进行,而从公众参与的视角对教育政策进行规划的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和探究。民族地区的外语教育属于语言政策与规划在教育领域的一个分支,关涉三语教育问题,需要观照民族学生在外语学习中认知和文化发展方面的现实困境,以及教师作为教育者在教育政策规划中的能动作用(educator acting as policy maker)。本论文基于外语教育政策研究的“新时代”背景以及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的现实困境,采用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设计,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及政策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公众参与(即教师、学生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考察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规划问题:贵州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在政策内容规划、政策过程规划及政策价值规划方面具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与国家基础阶段的教育政策对应衔接情况如何?从公众参与的视角如何规划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论文参考教育政策研究的内容、过程及价值模型,把民族地区的外语教育政策研究视为一个“动静结合”的系统,既有静态的政策文本及背景分析,也有关于政策制定、执行及评价的动态发展过程考察,从发展的角度规划基础外语教育政策。通过实证研究,主要发现包括:政策内容方面,绝大多数外语教师都认为有课程实施方案的指导会更有利于自己教学工作的开展,当前民族地区的外语教材中民族文化的内容比较缺乏,民族外语教师大多表示希望能有机会参加高级别的外语教育培训以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应该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部分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根据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工作计划。政策过程方面,工作年限在11-20年之间的外语教师表现出了在政策制定中积极参与的意愿。当前国家的外语教育政策在民族地区基础阶段的教育实践中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如教育理念及教学内容与考试导向的矛盾和冲突。超过半数的外语教师会在自己的外语教学活动中融入本民族文化的相关内容,但限于外语课时安排及教师考核等条件,这项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从政策价值的维度来看,民族地区外语教育的公共价值属性得到了普遍认同,多数教师认为需要关注民族学生的不同特点及个体差异,外语教育是传承传播本民族文化的方式和途径,应该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论文在研究方法上通过自下而上的实地调研来收集研究数据。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与教育部门的主管领导、基础阶段的外语教师和学生都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接触和交流,批判性的听取了相关行政领导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了相对客观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措施。在研究视角上,立足于外语教育政策研究的新时代背景及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的现实困境,从公众参与的视角,结合教育学、公共政策学等学科理论来研究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规划问题,从政策内容规划、政策过程规划及政策价值规划三个维度,考察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中的课程实施方案、教师教育、政策制定、公共价值追求等,为新时代民族地区基础阶段学生的外语教育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在研究选题上,关注民族地区基础阶段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问题,与现有研究形成互补。本研究建议,在政策过程规划中主张多元政策规划主体共同参与。将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的政策规划模式对应衔接,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政策主体在政策规划中的能动作用。在政策内容规划中凸显地方性与校本层面的特色,在政策价值规划方面观照教育公平与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研究的样本来源涵盖了贵州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所有学段,但初、高中部的样本较多,小学部分较少,样本不够均衡是本研究的局限之一。此外,本研究的文本分析均是通过人工归并分析的方式来完成的,在资料的深度挖掘和分析技术方面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今后的研究可尝试借助一些质性分析软件如Nvivo来帮助质性数据的分析,确保研究材料分析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彭文亮[9](2019)在《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生命教育传入国内以来,许多学校都尝试了不同形式的生命教育课程,积累了一定的课程经验与素材,唯有职业学校,特别是中职学校极少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与此同时,少数民族地区,其特有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态,所在地区中职学校学生对于生命理解与认知的缺乏,成为当地中职教育发展的障碍之一。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能够满足地区特色教育需求,促进地区教育发展。本文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A中职学校为实践基地,通过构建具有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中职学生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就近选取课程素材,评估学生需求,明确课程开发方法,确定课程内容,在传承保护少数民族生命观及现有课程内容与课程开发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与完善,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地区生命教育课程开发思路,进一步构建少数民族地区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融合以及中职学生积极生命态度和全面自我认知发展,从而帮助中职学生树立积极学习、善意生活与进取人生的态度和意识。研究结论表明少数民族地区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模式,需突出实践活动、情境学习、系统设计、多元文化融合四大特点,基于现行成熟课程开发模式进行的优势整合与独特创新,在课程开发中既要考虑传统课程开发的需求,也需融合时代与地区教育的特征,才可获得学生认可,对课程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

周杰[10](2019)在《贵州省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查询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贵州省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查询行为特征,探究影响贵州省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查询行为的因素,提出对策,以期为贵州省及其它地区高血压防治工作的信息干预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贵州省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查询行为。采用偶遇抽样法,在贵州省辖区抽取5个样本区,每个样本区抽取1所三级甲等医院,每所医院发放问卷120份,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36份,问卷有效率89.33%。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查询行为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信息需求内容、信息获取渠道、信息查询障碍四方面。问卷的信效度良好,KM0系数为0.832,Cronbachα系数为0.778。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依据理论饱和原则,采用目的抽样法,在参与问卷调查的样本中抽取15名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提炼影响贵州省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查询行为的因素。结果贵州省高血压患者关注的健康信息内容排名前六位的是治疗、药物不良反应、预防与保健知识、其它治疗方法、大众对医生的评价、并发症;最受其欢迎的健康信息获取渠道依次为医务人员、传统媒体、宣教或讲座、家人或亲朋好友、纸质资料及网络,网络健康信息渠道使用频率总体较低;信息查询障碍主要是不会使用信息查询工具、不理解相关专业术语、身体因素、大量杂乱信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是影响贵州省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查询行为的主要因素。对定性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出影响贵州省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查询行为的7个包含因素,3个归总因素。包含因素指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电子健康信息素养、态度、信息资源易用性和可靠性,归总因素指社会人口学因素、心理因素、信息资源特征因素。结论贵州省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需求呈多样化;健康信息获取渠道主要以传统人际关系渠道(医务人员)为主,新媒体网络技术运用较少,存在“数字鸿沟”,尤其表现在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三个特征上;健康信息查询存在诸多障碍。社会人口学因素、心理因素、信息环境因素综合影响贵州省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查询行为。从针对不同特征高血压患者开展个性化电子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创新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服务模式、端正其健康信息查询态度、规范网络信息环境四个角度提出对策。

二、贵州省少数民族公众基本科学素养的职业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贵州省少数民族公众基本科学素养的职业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2)民族地区中学校长领导力研究 ——以贵州省某民族自治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文献综述
    (五)理论基础
    (六)研究思路和方法
二、民族地区中学校长领导力的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民族地区中学校长领导力整体水平及差异分析
    (二)民族地区中学校长领导力存在的问题
    (三)民族地区中学校长领导力的问题根源分析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提升民族地区中学校长领导力的策略及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理地区白族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注释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国内外健康素养研究现状
    1.2 国内少数民族健康素养研究现状
        1.2.1 少数民族健康素养文献的发表情况
        1.2.2 少数民族健康素养文献的地区分布
        1.2.3 文献研究内容特点
        1.2.4 少数民族健康素养研究的发展趋势
    1.3 研究意义
        1.3.1 研究的理论价值
        1.3.2 研究的实用价值
        1.3.3 研究的可及性探讨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质量控制
        1.4.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质量控制
        2.1.4 统计方法
    2.2 问卷信效度检验结果
    2.3 调查结果
        2.3.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分布
        2.3.2 3 维度健康素养水平
        2.3.3 6 维度健康素养水平
        2.3.4 健康素养水平及3 维度健康素养水平的单因素差异分析
        2.3.5 6 维度健康素养水平的单因素差异分析
        2.3.6 健康素养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2.3.7 3 维度健康素养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2.3.8 6 维度健康素养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2.3.9 慢性病特征分布
        2.3.10 吸烟饮酒习惯对慢性病的影响
    2.4 讨论
        2.4.1 健康素养水平
        2.4.2 3 维度健康素养水平
        2.4.3 6 维度健康素养水平
        2.4.4 性别对健康素养的影响
        2.4.5 年龄对健康素养的影响
        2.4.6 文化程度对健康素养的影响
        2.4.7 职业对健康素养的影响
        2.4.8 家庭年收入对健康素养的影响
        2.4.9 大理地区白族农村居民所患慢性病的现状
    2.5 建议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3.1 研究背景
        3.1.1 结构方程模型的应用范围
        3.1.2 结构方程模型的组成
        3.1.3 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过程
        3.1.4 提出假设
    3.2 资料与方法
        3.2.1 研究资料
        3.2.2 研究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4.1 结论与建议
        4.1.1 结论
        4.1.2 建议
    4.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大理地区白族农村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
综述 我国少数民族居民健康素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民族艺术、集体记忆、符号象征 ——贵州水族马尾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水民分布与识别
    第一节 睢、水家、水族
        一、人类学分析
        二、历史沿革
    第二节 族源传说考证
        一、百越后裔说
        二、殷人后裔说
        三、龙番后裔说
        四、东谢蛮后裔说
        五、土着民族说
        六、源于古治水部族说
        七、江南迁来说
        八、两广迁来说
        九、牙娲造人的族源神话
        十、洪荒遗民再造人烟的族源神话
    第三节 鱼图腾崇拜及鱼的传人信仰
        一、水族祖先影子说
        二、水族后裔变体说
第二章 马尾绣本元文化特征
    第一节 马尾绣诠释水族民俗
        一、母性内涵与马尾绣背带
        二、“民族记忆”下的图腾崇拜
        三、马尾绣的象征和禁忌
    第二节 马尾绣纹饰的文化内涵
        一、马尾绣纹饰的符号所指
        二、纹饰构成的指向来源
    第三节 马尾绣与民间信仰
        一、源与自然信仰的纹饰产生
        二、寄情于民间传说的马尾绣
第三章 水族马尾绣艺术与工艺特征
    第一节 水族马尾绣的分布、种类
        一、水族马尾绣的分布
        二、水族马尾绣的种类
    第二节 水族马尾绣的制作技艺
        一、马尾绣制作
        二、铜片的打造
        三、水族马尾绣的搭配绣法
    第三节 水族马尾绣的审美意味
        一、色彩衬托水族马尾绣情感内涵
        二、水族马尾绣的视觉符号象征
    第四节 水族马尾绣的功能变迁
        一、水族马尾绣传统艺术装饰功能及象征意义
        二、马尾绣在当代社会中的功能转变
第四章 场域聚集下的马尾绣
    第一节 原生族群场域下的马尾绣
        一、族群识别与身份认同
        二、礼俗文化与礼物经济
        三、社会角色与家庭地位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场域下的马尾绣
        一、非遗传承人手中的马尾绣
        二、教育平台助力下的马尾绣
    第三节 产业化场域下的马尾绣
        一、马尾绣产业化构建模式
        二、马尾绣产业化SWOT分析
        三、显性产业化,马尾绣文化产业
        四、隐形产业化,马尾绣旅游产业
第五章 互联网时代下马尾绣的发展路径
    第一节 “互联网+”马尾绣发展模式
        一、“互联网+”少数民族村落旅游——马尾绣的深度体验
        二、“互联网+”马尾绣拓宽旅游营销模式探索
        三、借助互联网咨询进行概念推广与文化传播
        四、购物平台推广与线下品牌传播
        五、与知名IP合作,进行概念文化传播
    第二节 “互联网+”马尾绣发展的优劣势
        一、马尾绣发展的优化路径
        二、“互联网+”马尾绣发展的机遇与优势
        三、“互联网+”马尾绣发展的瓶颈与劣势
    第三节 “互联网+”马尾绣的文化圈层对策
        一、马尾绣的文化圈层类型
        二、明确互联网文化圈层,对症文化受众
        三、对应互联网文化圈层,构建发展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项目
致谢

(5)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㈠选题缘由
        ㈡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㈠国内研究
        1. 有关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2. 有关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3. 有关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4. 有关“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5. 有关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㈡国外研究
        1. 关于互联网与意识形态传播的研究
        2. 关于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㈠研究思路
        ㈡研究方法
    四、 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㈠研究创新
        ㈡研究不足
第一章 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思潮与大学生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及其影响
        一、 新媒体时代
        二、 新媒体时代的影响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思潮
        一、 新媒体与社会思潮传播
        二、 借助新媒体传播的主要社会思潮
        三、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传播的特点
        四、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传播的影响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易受社会思潮影响的大学生
        一、 大学生是新媒体的忠实拥趸者
        二、 大学生是社会思潮的易感人群
        三、 大学生是社会思潮的再传播者
第二章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调查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调查说明
        一、 问卷设计说明
        二、 问卷调查说明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调查的情况
        一、 调查的基本情况
        二、 调查的具体情况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双重影响
        一、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正面影响
        二、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负面影响
    第四节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特征
        一、 受众的广泛化与路径的裂变性
        二、 信息的碎片化与观点的完整性
        三、 语言的大众化与内容的政治性
        四、 形式的多变化与目标的一致性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内容、方式及原因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主要内容
        一、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世界观
        二、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人生观
        三、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价值观
        四、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政治观
        (一) 淡化大学生政治情感
        (二) 动摇大学生政治意志
        (三) 颠覆大学生政治认同
        (四) 瓦解大学生政治信念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主要方式
        一、 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并行
        二、 显性方式与隐性方式重叠
        三、 单一方式与综合方式交叉
        四、 平面方式与立体方式同步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主要原因
        一、 国际原因:社会思潮成为西方国家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武器
        二、 社会原因:社会思潮以某些社会现实问题为基础影响大学生
        三、 教育原因:社会思潮放大主流意识形态的某些局限影响大学生
        四、 新媒体原因:社会思潮利用新媒体特点影响大学生
        五、 大学生自身原因:大学生易受社会思潮打造的“网络舆论场”影响
第四章 应对社会思潮利用媒体传播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经验与教训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利用媒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教育的历史经验教训
        一、 革命时期利用媒体教育引导青年走上中国革命道路
        二、 建设时期利用媒体教育引导大学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三、 改革开放时期利用媒体教育引导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节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中错误应对社会思潮利用媒体影响大学生的教训反思
        一、 国内舆论失控:苏联解体中的殷鉴昭示
        二、 西方操控媒体:东欧剧变中的惨痛教训
    第三节 中东北非部分国家应对社会思潮影响不力而导致社会动荡的警醒
        一、 维基革命:突尼斯政治动乱中新媒体为助推器
        二、 推特助力:埃及国家政变中新媒体变身组织者
    第四节 发达国家应对社会思潮利用媒体影响大学生的经验教训
        一、 意识形态渗透:媒体是美国意识形态渗透的新型武器
        二、 公众观点塑造:媒体是英国塑造公众观点的重要工具
        三、 教化教育推进:媒体是德国推进教化教育的特殊载体
        四、 普罗大众动员:媒体是法国动员民众斗争的主要战场
第五章 新媒体时代消除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不良影响的对策
    第一节 高度重视新媒体时代并正确对待社会思潮的影响
        一、 新媒体时代完全改变了信息的传递及其影响
        二、 实事求是地正确对待社会思潮的传播与影响
    第二节 价值引领:在凝聚价值目标共识中应对意识形态渗透
        一、 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元社会思潮
        二、 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社会思潮
        三、 用浩然正能量引导多元社会思潮
        四、 用豁达包容心对待多元社会思潮
    第三节 回应现实:在回应社会现实与热点问题中构建和谐社会环境
        一、 提高因事而化的针对性
        二、 增强因时而进的时代性
        三、 彰显因势而新的鲜活性
    第四节 守正创新:在遵循规律和思政课改革创新中补齐教育短板
        一、 遵循和运用“三大规律”以做好思政工作
        二、 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以提升铸魂育人实效
        三、 以“八个相统一”为要求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四、 以“三进和两入”为目标推进思政课话语体系重构
    第五节 化堵为疏:在用好新媒体中切实提高舆论引导和网络治理水平
        一、 创新宣传理念以占领新媒体宣传阵地
        二、 创新宣传手段以多渠道开展宣传工作
        三、 创新基层工作以努力贴近大学生实际
        四、 创新新媒体监管以清朗网络舆论空间
    第六节 提升素养:在提升大学生媒体素养中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 提升学生对新媒体上不良信息的应对能力
        二、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思潮的本质与危害
        三、 积极与各种新媒体上不良社会思潮作斗争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附录 二
    一、 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 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一、 发表论文
    二、 主持课题
    三、 参与课题

(6)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社会支持研究 ——以贵州省X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一)教育质量的改善需要教师具备文化适应素养
        (二)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存在诸多困难
        (三)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社会支持较为薄弱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文化适应
        (二)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
        (三)社会支持
    四、文献综述
        (一)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二)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三)教师文化适应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四)相关研究述评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维度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对象
第一章 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社会支持现状
    一、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的政府支持现状
        (一)政策支持现状
        (二)物质支持现状
        (三)信息支持现状
    二、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的幼儿园支持现状
        (一)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支持现状
        (二)情感支持现状
        (三)信息支持现状
    三、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的社会支持现状
        (一)物质支持现状
        (二)信息支持现状
        (三)情感支持现状
        (四)价值肯定支持现状
    四、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的个人支持现状
        (一)物质支持现状
        (二)情感支持现状
        (三)信息支持现状
第二章 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社会支持问题分析
    一、政府支持薄弱
        (一)政策支持的有效性不足
        (二)信息支持缺乏针对性
        (三)物质支持有待提高
    二、幼儿园支持单一
        (一)家校沟通信息不对称
        (二)民族文化信息支持缺失
        (三)民族文化教育教学资源缺乏
    三、社会支持匮乏
        (一)物质支持缺乏
        (二)信息支持缺乏
        (三)情感支持缺失
    四、个人支持有效性不足
        (一)情感支持有待提高
        (二)信息支持有效性不足
第三章 影响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社会支持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社会支持的政府原因分析
        (一)政府认识有待提高
        (二)政府忽视幼儿教师环境改善
    二、影响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社会支持的幼儿园原因分析
        (一)家校信息沟通平台不完善
        (二)教师园本培训的实效性不高
        (三)园际间教师资源共享受到限制
        (四)幼儿园可用于民族文化教育教学的经费较少
    三、影响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社会支持的社会原因分析
        (一)家长与幼儿教师联系较少
        (二)幼儿教师社区融入度不够
        (三)社会组织对幼儿教师缺乏关注
    四、影响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社会支持的个人原因分析
        (一)幼儿教师主动学习意识薄弱
        (二)幼儿教师寻求帮助意识薄弱
        (三)幼儿教师社会关系网络构成简单
        (四)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网络异质性低
第四章 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社会支持的结构构建
    一、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社会支持动力来源
        (一)政府支持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的合理性
        (二)幼儿园支持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的驱动力
        (三)社会支持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的作用力
        (四)个体支持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的自发性
    二、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社会支持内容分析
        (一)政策支持
        (二)情感支持
        (三)物质支持
        (四)信息支持
        (五)价值肯定支持
    三、完善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社会支持运行机制
        (一)建立社会支持的整合机制
        (二)完善社会支持激励保障机制
        (三)优化社会支持利益协调机制
        (四)改进社会支持评价机制
第五章 完善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社会支持实施路径
    一、政府引领: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引导型的制度环境
        (一)改进法律和政策的支持效应
        (二)增加资源供给
        (三)重构幼儿教师培训制度
    二、幼儿园主导:整合幼儿园资源,营造育人环境
        (一)加强幼儿园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二)增强幼儿园内部的“强连接”
        (三)搭建学习平台提高教师文化适应能力
    三、社会衔接:整合社会力量,优化社会支持环境
        (一)幼儿家长正确看待幼儿教师
        (二)社区整合资源构建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社会组织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文化适应服务
    四、个体辅助:激发个体动力,建设支持型环境
        (一)幼儿教师增强自我发展意识
        (二)幼儿教师构建积极良好的心态
        (三)家人给与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一)教育发展视角: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发展需求
        (二)文化传承视角:民族多元文化传承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教学改革视角:民族地区高校教学改革的具体需要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和目的
        (一)理论意义
        (二)实际意义
        (三)研究目的
    四、核心概念
        (一)苗族文化
        (二)课程整合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苗族文化课程研究文献
        (一)苗族文化课程
        (二)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理论
        (三)我国多元文化课程建设的主要理念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关研究
        (一)国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及述评
        (二)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及述评
    三、信息技术在民族文化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一)民族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研究
        (二)信息技术在苗族文化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三)信息技术与民族文化教育的整合应用模式研究
    四、文献综合评述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过程与资料分析
    五、研究信度、效度及研究伦理
第三章 样本学校苗族文化课程整合实施现状分析
    一、样本学校深描
        (一)具有苗族文化课程实践基础
        (二)苗族文化研究基础较好
        (三)具备课程与教学研究相关师资
        (四)构建了相应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五)苗族师生人数比例较高
    二、样本学校苗族文化课程开设概况
        (一)苗族语言文学类课程
        (二)苗族文化习俗类课程
        (三)苗族歌舞体育类课程
        (四)苗族工艺美术类课程
    三、问卷及访谈调查设计分析
        (一)学生问卷调查设计及分析
        (二)教师问卷调查设计及分析
        (三)师生访谈调查设计及分析
    四、苗族文化课程教学情况分析
        (一)师生对课程设置认可度较高
        (二)课程实施有利于苗族文化传承
        (三)课程学习有助于学生自我发展
        (四)师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有待提高
        (五)师生对课程信息化整合教改期望值较高
    五、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中的问题分析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规划不足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不足
        (三)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不足
        (四)信息化教学策略有待改进
        (五)信息化教学管理及评价跟进不力
第四章 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理论及实施框架分析
    一、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一)促进苗族文化保护传承
        (二)丰富课程内容多样化表征
        (三)优化整合文化课程资源
        (四)有益于课程教学方法多元化
    二、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可行性
        (一)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支撑协作
        (二)苗族文化课程资源丰富
        (三)师资具备课程信息化整合的信息素养
    三、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理论分析
        (一)行为主义理论及其对“整合”的影响
        (二)认知主义理论及其对“整合”的作用
        (三)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整合”的影响
        (四)关联主义理论对课程资源整合的作用
        (五)传播过程理论对“整合”的支撑
    四、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实施框架分析
        (一)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规划设计
        (二)苗族文化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建设与重构
        (三)苗族文化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实施策略及应用
        (四)苗族文化课程信息化管理与评价
第五章 整合起点: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规划及设计
    一、确立课程整合目标与路径
        (一)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目标定位
        (二)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基本路径
    二、选择适宜整合的课程
        (一)苗族文化课程分类
        (二)适宜整合的课程特点
        (三)适宜整合的课程示例
    三、分析学习者学习风格与特征
        (一)学习者情感态度特征分析
        (二)学习者认知特征分析
        (三)学习者学习风格分析
        (四)学习者学习动机分析
    四、课程整合所需的师资构建分析
        (一)课程整合所需的教师专业素养分析
        (二)课程整合所需的师资构建
第六章 整合基础:建设与重构苗族文化信息化课程资源
    一、苗族文化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与重构理念分析
        (一)树立教育信息时代信息化课程资源观
        (二)围绕教学要素搭建课程资源体系
        (三)整合重构现有苗族文化课程资源
    二、苗族文化信息化课程资源特征分析
        (一)内容形式丰富多样
        (二)地域差异性显着
        (三)动态性、生成性特征突出
    三、苗族文化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标准及规范
        (一)技术标准
        (二)元数据规范
    四、苗族文化信息化课程资源导航设计
        (一)课程导航作用
        (二)课程导航内容
    五、建设与重构信息化课程资源
        (一)构建课程资源素材库
        (二)设计积件式课程资源知识元
        (三)建设适宜课堂教学的资源
        (四)建设适宜活动课程的资源
        (五)适宜网络化教学的资源
        (六)适宜移动学习的资源
第七章 整合实施: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教学
    一、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
    二、选择及组织教学内容
        (一)构建关联型课程内容知识体系
        (二)优选苗族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
        (三)合理呈现苗族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
    三、教与学的基本策略
        (一)苗族文化课程信息化教学中“教”的策略
        (二)苗族文化课程信息化教学中“学”的策略
    四、整合教学模式及示例
        (一)“MOOC+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二)苗族文化微课网络教学模式
        (三)游戏引导型教学模式
        (四)基于虚拟现实(VR)的教学模式
        (五)智慧教学模式
    五、“活动学习”中的整合应用
        (一)信息技术在活动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二)信息技术在“任务驱动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三)信息技术在苗族文化活动创设中的应用
        (四)信息技术在苗族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第八章 整合的管理评价:苗族文化课程信息化管理及评价
    一、课程信息化管理
        (一)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内容及功能
        (二)信息化管理平台用户分析
        (三)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策略
        (四)网络在线课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策略
        (五)苗族文化微课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策略
    二、课程信息化评价
        (一)信息技术在学生成绩管理中的应用
        (二)信息技术在学习过程评价中的应用
        (三)课程教学大数据搜集、统计与分析
第九章 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的基本结论
    二、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的反思
        (二)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8)公众参与视角下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研究 ——以贵州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外语教育政策研究的“新时代”背景
        1.1.2 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现实困境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本论文体系架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外语教育政策规划:政策规划主体的视角
        2.1.1 政府决策层面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
        2.1.2 专家论证层面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
        2.1.3 公众参与层面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
    2.2 外语教育政策规划:政策规划的理论视角
        2.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2 多元文化理论
        2.2.3 语言政策与规划理论
        2.2.4 公共政策学理论
    2.3 基础外语教育政策规划路径
        2.3.1 政策内容规划
        2.3.2 政策过程规划
        2.3.3 政策价值规划
    2.4 本研究核心概念界定
        2.4.1 公众参与
        2.4.2 外语教育政策规划
        2.4.3 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
    2.5 本论文的研究分析框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贵州地区基础教育的基本概况
    3.1 贵州地区的基本概况
        3.1.1 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基本情况
        3.1.2 基础教育学校发展概况
        3.1.3 基础教育相关政策法规
    3.2 贵州民族地区的基本概况
        3.2.1 民族地区的基本分布
        3.2.2 民族地区学校发展概况
        3.2.3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经费投入
        3.2.4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相关政策法规
        3.2.5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及数据收集
    4.1 先导研究
        4.1.1 先导研究设计
        4.1.2 先导研究开放式访谈结果
        4.1.3 先导研究问卷的编制及修改
        4.1.4 先导问卷结果及问卷修正
    4.2 正式研究
        4.2.1 研究问题
        4.2.2 研究变量
        4.2.3 研究对象
    4.3 数据收集与整理
        4.3.1 量化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3.2 开放式问题的收集与整理
    4.4 研究方法
        4.4.1 内容分析法
        4.4.2 问卷调查法
        4.4.3 访谈法
    4.5 研究伦理考量
        4.5.1 事先告知
        4.5.2 公开身份
        4.5.3 保护隐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量化数据分析与讨论
    5.1 问卷信度及效度检验
        5.1.1 信度检验
        5.1.2 效度检验
    5.2 问卷背景信息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2.1 研究样本背景信息统计
        5.2.2 研究样本背景信息小结
    5.3 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内容研究
        5.3.1 英语课程实施方案
        5.3.2 教师教育培训
        5.3.3 外语考试测评
        5.3.4 外语教研工作计划
    5.4 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过程研究
        5.4.1 外语教育政策制定
        5.4.2 外语教育政策实施
        5.4.3 外语教育政策评价
    5.5 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价值研究
        5.5.1 教育政策公共价值追求
        5.5.2 政策主体的价值倡导
        5.5.3 利益群体的价值协调
    5.6 开放式问题统计分析
        5.6.1 开放式问题1统计分析
        5.6.2 开放式问题2统计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质性数据分析与讨论
    6.1 国家宏观层面教育政策
        6.1.1 课程育人
        6.1.2 外语语种规划
        6.1.3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6.2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内容考察
        6.2.1《英语课标2011版》修订依据、理念及原则
        6.2.2《英语课标2011版》价值考察
        6.2.3《英语课标2011版》修订对教学方面的建议
        6.2.4《英语课标2017版》修订依据
        6.2.5《英语课标2017版》修订对教学方面的建议
    6.3 访谈数据收集与分析
        6.3.1 半结构式访谈设计
        6.3.2 访谈数据的整理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规划
    7.1 民族地区外语教育政策过程规划的多元参与模式
        7.1.1 政府决策主体与公众参与的对应衔接
        7.1.2 民族外语教师作为政策主体在政策规划中的能动性
        7.1.3 专家论证与公众参与在政策规划中的协调
    7.2 政策内容规划中凸显地方性与校本层面的特色
        7.2.1 资源观视角下弥合外语课程中的民族文化缺位
        7.2.2 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
        7.2.3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7.3 政策价值规划观照教育公平与学生全面发展
        7.3.1 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与国内同步
        7.3.2 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与国际接轨
        7.3.3 民族地区学生的外语学习与个人成长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启示
    8.3 研究创新点
    8.4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贵州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研究调查问卷-中小学教师版
    附录 2: 贵州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研究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3: 贵州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研究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 4: A校的外语教研组集体备课方案
    附录 5: B校的英语组教研活动方案
    附录 6: B校7年级英语组计划
    附录 7: 本人田野调查的微信记录

(9)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之必要性
    第二节 少数民族地区生命教育现状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概念界定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生命教育的文献综述
    第二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文献综述
    第三节 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文献综述
第三章 《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的建构
    第一节 《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
第四章 《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第一节 课程标准的开发
    第二节 课程教学设计的开发
    第三节 课程实施指南的开发
    第四节 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
第五章 课程的应用与评价
    第一节 课程应用过程
    第二节 课程应用评价
第六章 研究结论
    第一节 课程开发获得的经验与启示
    第二节 课程开发研究中的不足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中职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开设需求及课程内容倾向调查
附录 B 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内容结构图
附录 C《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教学大纲(试行)
附录 D 生命教育校本课程项目一范式
附录 E《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标准(试行稿)
附录 F《生命教育》课程项目一2课时范式
附录 G《生命教育》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试行)
附录 H 课程实施过程控制方案(试行稿)
附录 I《生命教育》课程教学实施过程
附录 J 课程评价登记表
附录 K《生命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清单
附录 L 中职学生生命教育课程满意度情况调查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10)贵州省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查询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内容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健康信息
        二、信息查询行为
        三、健康信息查询行为
        四、数字鸿沟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Wilson信息查询行为模型
        二、计划行为理论
        三、最小努力原则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抽样设计
        二、质量控制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统计分析法
        五、主题分析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健康信息查询行为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二、健康信息需求
        三、健康信息获取渠道
        四、健康信息查询障碍
    第二节 健康信息查询行为影响因素
        一、影响因素之定量分析
        二、影响因素之定性分析
第四章 结论及讨论
    第一节 健康信息查询行为特征分析
        一、健康信息需求多样化
        二、贵州省高血压患者存在“数字鸿沟”
        三、健康信息查询行为反映群体特点
    第二节 健康信息查询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一、信息人
        二、信息环境
第五章 对策及展望
    第一节 对策
        一、开展个性化电子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缩小“数字鸿沟”
        二、创新贵州省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服务模式
        三、端正高血压患者的健康信息查询态度
        四、规范网络信息环境,提高信息质量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作者简介

四、贵州省少数民族公众基本科学素养的职业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省苗汉汉语教师专业发展探析 ——以黔东南州L县Y民族小学为例[D]. 文中晴.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民族地区中学校长领导力研究 ——以贵州省某民族自治州为例[D]. 李冰.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理地区白族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D]. 马莹莹. 大理大学, 2021(09)
  • [4]民族艺术、集体记忆、符号象征 ——贵州水族马尾绣研究[D]. 廖璇. 西南民族大学, 2020(12)
  • [5]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研究[D]. 黄丽娟.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7)
  • [6]民族地区乡镇幼儿教师文化适应社会支持研究 ——以贵州省X县为例[D]. 李欢.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7]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个案研究[D]. 林坤.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8]公众参与视角下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研究 ——以贵州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为例[D]. 付荣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7)
  • [9]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D]. 彭文亮.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19(02)
  • [10]贵州省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查询行为研究[D]. 周杰. 遵义医科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贵州省少数民族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职业差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