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冠状动脉病变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杜金凤,赵刚[1](2021)在《累及右冠状动脉的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心率变异性评价冠心病单支血管病变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并探讨其与右冠状动脉病变(RCA)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8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单支血管病变患者128例作为观察组[进一步分为RCA组(44例)、前降支病变组(54例)和回旋支病变组(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各组患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5min 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SDNN指数(SDNNidx)、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相差大于或等于50 ms占总窦性心搏的百分数(pNN50)]和频域指标[极低频(VLF)、低频(LF)、高频、LF/高频值]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SDNN、SDANN、SDNNidx、pNN50、RMSSD、VLF、L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CA组患者SDNN、SDNNidx较前降支病变组降低,VLF较回旋支病变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心率变异性降低与RCA密切相关,通过心率变异性分析可能对RCA具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姚连珂[2](2021)在《冠心病心室复极变异性分析及其辅助诊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冠心病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如何在患病前控制冠心病的发生,如何在患病后降低冠心病的危害,已成为亟需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心电图检查是冠心病临床诊断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无创性方法。由于心肌缺血可造成心室复极异常和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升高,反映心室复极变化的心电学标志物受到普遍关注,具有代表性的包括QT间期变异性(QTV)、TpTe间期变异性(TpTeV)、校正QT间期、TpTe/QT比值。本文将以上四类标志物称为心室复极化指标;将QTV和TpTeV称为心室复极变异性指标,分别表示心室复极时程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逐搏变化。在诸多变异性分析方法中,虽然基于符号动力学的排列熵应用广泛,但存在三点不足。尽管学者们相继提出了多种改进算法,然而这些算法只针对某一点或两点不足进行改进,缺乏综合改进方案。现有冠心病心室复极变异性研究主要关注健康个体与无心梗冠心病或心梗患者之间,缺乏对于无心梗冠心病与心梗患者之间的心室复极变异性分析。对于健康个体与无心梗冠心病或心梗患者之间的心室复极变异性研究也存在较多空白。另外,虽然许多临床研究已证实上述心室复极化指标和反映心室复极过程的心电图ST-T段形态异常(如T波倒置、ST段抬高或压低)与心肌缺血或梗死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冠心病危险分层和指导预后中的作用,但它们在辅助基于静息心电图的冠心病自动诊断方面的效果尚未明确。本文围绕以上三方面问题展开,以心室复极变异性研究为核心,提出了排列熵综合改进算法,系统分析了上述心室复极化指标在健康人群、无心梗冠心病和心梗患者之间的变化、心室复极变异性指标与校正QT间期和TpTe/QT比值的关系、性别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上述心室复极化指标的影响,评估了心室复极化指标和ST-T段形态特征在辅助基于静息心电图的冠心病自动诊断方面的效果。主要工作及创新点总结如下。(1)提出了排列熵综合改进算法——边沿散布熵,并引入多尺度理念,将边沿散布熵扩展为多尺度边沿散布熵。边沿散布熵是在边沿排列熵基础上结合散布熵理念发展而来的。边沿散布熵不仅考虑到了元素幅值信息和序列整体波动情况,还消除了幅值相等元素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在不同参数取值情况下,边沿散布熵和多尺度边沿散布熵可分别有效衡量序列不规则度和复杂度;边沿散布熵的辨识能力较排列熵和边沿排列熵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在低维度高类别数情况下,边沿散布熵的辨识性能较散布熵也有所提高。(2)系统分析了心室复极变异性在健康个体、无心梗冠心病与心梗患者之间的变化,以及它们与心率变异性、性别、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本文研究表明,心肌缺血与TpTeV升高存在一定联系;与心肌缺血相比,心梗可使QTV进一步升高,这与心梗后左室重构有关;单纯的心肌缺血并不能显着影响QT-RR耦合性,而心梗可使QT-RR耦合程度显着降低;QTV和TpTeV时域和频域指标表征心肌缺血和梗死的能力较非线性指标更强,作为风险评估因子的效果也更好;在不同人群中,QTV和TpTeV与校正QT间期和TpTe/QT比值的相关性不同;女性校正QT间期和TpTe/QT比值均比男性显着升高,而其他心室复极化指标均无显着性别差异;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以上心室复极化指标的相关性较小。(3)分别设计了基于心室复极化指标以及融合其与ST-T段波形特征的冠心病自动诊断系统,证实了心室复极化指标和ST-T段波形特征均可有效提升冠心病自动诊断精度。基于特征融合的系统取得了 96.16%、95.75%和96.40%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心率变异性特征、心室复极化指标特征或ST-T段波形特征的分类效果。本文填补了冠心病患者心室复极变异性研究部分空白,不仅为心室复极变异性研究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客观依据和有力技术支持,还为基于静息心电图的冠心病自动诊断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杜金凤[3](2021)在《累及右冠状动脉的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心率变异性分析评价单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并探讨心率变异性与右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8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单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128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进一步分为右冠状动脉病变组(44例)、前降支病变组(54例)和回旋支病变组(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5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间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 index、RMSSD、p NN50)和频域指标(VLF、LF、HF、LF/HF)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SDNN、SDANN、SDNN index、PNN50、VLF、L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右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SDNN、SDANN、SDNN index、PNN50、VLF、LF均降低,右冠状动脉脉病变组SDNN值低于左前降支病变组,VLF值低于左回旋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前降支病变组与左回旋支病变组心率变异性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交感神经亢进为主;心率变异性降低与右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SDNN、SDANN、VLF等指标值下降;通过心率变异性分析可能对右冠状动脉病变具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李瑞菡[4](2021)在《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患者心率变异性及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由文献综述与临床研究两部分组成。一、文献综述综述一主要论述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心血管疾病作为我国四类重大慢性病之一,老年心血管病的负担日益加重。慢性便秘作为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疾病,可通过影响血液流变学、影响脂类代谢吸收、触发炎症免疫反应、诱导氧化应激和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等多个途径影响到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冠心病和慢性便秘两个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之一。心率变异性作为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在临床中也被广泛应用,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与心率变异性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综述二主要论述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中医研究进展。冠心病在中医中归属“胸痹心痛”范畴,其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心脉痹阻。在中医证型分布上诸多医家对其有不同的经验和总结。基于中医整体观念、心与小肠相表里、心主神明和肠脑理论可解释临床中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两者之间的病因病机。阴阳失衡作为多数疾病的基本病机,在西医中对应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中医理论在解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中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在治疗上,中医辨证论治的中药汤药内服和中医特色外治疗法被临床诸多研究证实了其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二、临床研究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研究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对其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以及与其既往病史、相关实验室指标、冠脉病变情况、胃肠道症状、睡眠情况和焦虑抑郁情况等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来自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科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期间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206例,其中合并慢性便秘103例,单纯冠心病103例。通过问卷调查表的形式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一般情况、病史信息、中医证候信息、睡眠焦虑抑郁情况和入院的检查化验结果等临床资料。通过对临床资料数据进行Excel表格录入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性统计分析。结果:①入组临床资料分布:入组的20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1岁,男性121人,女性85人,平均BMI为25.23kg/m2,89.81%居住在北方,68%存在长期精神紧张,饮食口味上半数以上偏肥甘厚味、油炸饮食、腌制食品和偏咸。病史方面:中位病程是1年,半数以上为NSTE-ACS类型冠心病,37.9%合并糖尿病,30.6%合并高脂血症,25.7%合并脑血管疾病。46.1%有早发心血管家族史,35%合并吸烟史,27.2%合并饮酒史,67.1%的女性合并早发停经史。多数患者的冠心病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处于低危至中危之间。中医证素分布上,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证占68%、痰浊证占36.4%、阳虚证占36.4%、气滞证占25.2%、血瘀证占20.9%、其他证素(阴虚证、热蕴证、寒凝证)占17.5%,半数以上患者为双证素。在中医证素组合得出的中医证候分布上,单纯实证占17%,单纯虚证占28.2%,虚实夹杂证占54.9%。单纯实证中以气滞血瘀证多见,单纯虚证中以阳气虚衰证和心气亏虚证多见,虚实夹杂证中以气虚痰阻证、阳虚痰阻证、阳虚寒凝证和气虚血瘀证多见。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间在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体力活动情况、饮食口味及种类、日饮水量、体育锻炼情况)及病史资料(冠心病病程、是否支架术后、冠心病类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脑血管疾病病史、合并用药史、早发心血管家族史、烟酒史和早发停经史)的比较上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基线资料相当。在冠心病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危险分层方面,合并便秘组的患者基础疾病处于高危的人群较单纯冠心病组患者多(P<0.05)。在大便分型上,患者大便多为布里斯托2型、3型,而单纯冠心病组患者大便多为4型、5型(P<0.001)。胃肠道症状上,合并便秘组的患者胃肠道症状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患者(P<0.001)。睡眠、心理情况上,合并便秘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老年焦虑评分和老年抑郁评分均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01)。化验检查方面,合并便秘组的空腹血糖、Apo-A1、Apo-E水平均低于单纯冠心病组,NT-proBNP水平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冠脉病变情况上,合并便秘组患者的冠脉Gensini积分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在中医证素上,合并便秘组的其他证素(热蕴证、阴虚证、寒凝证)较单纯冠心病组的多(P<0.05)。在心率变异性上,合并便秘组的患者SDNN、SDANN Index、SDNN Index、rMSSD、pNN50、三角指数、总功率、极低频、LF、HF、最小频域功率小时、最大频域功率小时的中位数均较单纯冠心病组患者的低,最大QTc间期的中位数较单纯冠心病组的高(P<0.05)。③合并便秘组患者便秘情况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合并便秘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得分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包括SDNN、SDANN Index、SDNNIndex、三角指数、总功率、极低频、LF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④合并便秘组中医证素分析:合并便秘组冠心病中医证素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证、阳虚证、痰浊证、气滞证、其他证素、血瘀证。便秘中医证候由高到低依次为肺脾气虚证、肠道气滞证、脾肾阳虚证等。相关性分析发现,随着年龄增大、服用利尿剂类药物,气虚证增多(P<0.05)。随着抑郁倾向增加、大便干硬程度增加、便秘程度增加,其他证素增多(P<0.05)。随着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倾向增加,气滞证增多(P<0.05)。随着饮食肥甘厚味、服用他汀类药物,血瘀证增多(P<0.05)。随着冠心病由不稳定心绞痛到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指标的异常,痰浊证逐渐减少(P<0.05)。随着肾功能指标的异常增高,阳虚证增多(P<0.05)。⑤老年冠心病冠脉严重程度的回归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冠脉Gensini积分的影响因素,得出线性回归方程:冠脉Gensini积分=67.489+(7.123 ×TSH)-(31.722×HDL-C)-(0.161×SDNN),以上3个指标可以解释冠脉Gensini积分变异的35.4%。TSH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HDL-C、SDNN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⑥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回归分析: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阳虚证、其他证素(热蕴证、阴虚证、寒凝证)、合并抑郁倾向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Apo-A1、pNN50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保护因素。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合并抑郁倾向、Apo-A1的下降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①合并便秘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共患病增多,睡眠及心理障碍增多,血脂异常增多,自主神经功能更低,冠脉病变更严重。②在中医证素上,老年冠心病患者以气虚证、痰浊证、阳虚证为主,虚实夹杂证多见。合并慢性便秘患者以气虚证、阳虚证居多,中医证素更加复杂。③TSH是老年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HDL-C、SDNN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④阳虚证、气滞证、其他证素(热蕴证、阴虚证、寒凝证)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pNN50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保护因素。合并抑郁倾向、Apo-A1的下降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赛赛[5](2021)在《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HRV和血浆CA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饮食结构的改变等,痰热痹阻在胸痹的发生发展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临床应重视痰热型冠心病患者的存在。临床观察发现,冠心病痰热证患者表现症状与现代医学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状态相符合。研究表明,自主神经系统在“心主血脉”与“心主神明”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介导作用,冠心病痰热证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关系密切。导师李平教授创立连夏宁心方,共奏清热化痰以畅血脉,宁心安神以调神明,达到血脉-神明共治之效。本研究临床部分从自主神经角度阐述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血浆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的干预作用。团队前期通过高效液相-电喷雾-三重四级杆质谱法(HPLC-ESI-MS/MS)分析,显示连夏宁心方的重要有效组分来自黄连、半夏。基础实验以连夏颗粒给药干预,明确对心梗大鼠HRV、血浆CA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并从NGF/TrKA/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连夏颗粒改善交感神经重构的作用机制。研究一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HRV和血浆CA影响目的:初步评价连夏宁心方治疗冠心病痰热证患者HRV和血浆C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共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冠心病痰热证患者80例,随机分配至连夏宁心方治疗组与安慰剂对照组,两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连夏宁心方,对照组则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安慰剂,均治疗4周。通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RV指标(SDNN、SDNN index、SDANN、rMSSD、PNN50)、血浆C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和多巴胺(Dopamine,DA))和痰热证量表评分,验证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血浆儿茶酚胺及中医证候的有效性。结果:(1)在心率变异性方面,治疗4周后,治疗组SDNN、SDANN、PNN50均有增高趋势,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各指标变化不一,变化趋势均不显着(P>0.05)。治疗4周后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SDNN、SDANN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血浆儿茶酚胺方面,治疗4周后,组内比较,治疗组NE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变化无显着性(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组间比较,治疗组NE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痰热证评分方面,组内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治疗4周与治疗2周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治疗4周与治疗2周比较不具有显着性差异。组间比较,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痰热证评分疗效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0.795,P=0.378);治疗4周时,治疗组患者痰热证评分较对照组患者痰热证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789,P=0.003)。(4)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连夏宁心方可提高冠心病痰热证患者的HRV,降低血浆CA,改善自主神经功能,但有待于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研究二连夏颗粒对心肌梗死大鼠HRV、血浆CA和炎症反应的影响目的:观察连夏颗粒对心肌梗死大鼠HRV、血浆CA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连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另设假手术组。连续给予相应药物干预30天后,记录大鼠Ⅱ导联心电图,测定大鼠HRV低频功率(Low-frequency power,LF)、高频功率(High-frequency power,HF)和 LF/HF 比值,ELISA法检测血浆CA和血清TNF-α、IL-Iβ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心肌P38蛋白表达,RT-PCR检测心肌P38mRNA水平,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学改变。结果:(1)HRV: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F、LF/HF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LF显着提高(P<0.01),连夏颗粒高剂量组LF/HF显着提高(P<0.01),连夏颗粒中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LF/HF明显提高(P<0.05)。各组之间HF未见明显差异(P>0.05)。(2)血浆CA: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CA含量显着升高(P<0.01)。连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大鼠血浆CA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3)血清TNF-α、IL-Iβ: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Iβ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中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大鼠血清TNF-α、IL-Iβ显着降低(P<0.01),连夏颗粒低剂量组血清TNF-α显着降低(P<0.01),连夏颗粒低剂量组IL-Iβ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4)心肌P38蛋白和mRNA: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梗周围区心肌组织P38蛋白和mRNA表达显着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剂量组P38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余组P38蛋白表达有降低趋势,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中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的P38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连夏颗粒低剂量组P38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6)HE染色: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梗周围区心肌细胞肿胀、排列紊乱,心肌间质出现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连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心肌纤维排列较为整齐,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连夏颗粒可改善心梗大鼠HRV,降低血浆CA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研究三基于NGF/TrKA/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连夏颗粒对心肌梗死大鼠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目的:探讨连夏颗粒对心肌梗死大鼠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连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另设假手术组。干预30天后干预30天后采用在体程控电刺激检测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运用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大鼠心梗周围区TH、NGF/TrKA/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和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H神经纤维的分布。结果:(1)TH蛋白和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梗周围区TH蛋白和mRNA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TH蛋白和mRNA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2)免疫组化TH表达及分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H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增多,形态粗大,分布紊乱,部分聚集成束,模型组TH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显着增加(P<0.01)。连夏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TH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TH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显着降低(P<0.01)。(3)心律失常发生率:电生理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显着提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P<0.01,P<0.05),连夏颗粒中、低剂量组心律失常诱发率有降低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4)NGF/TrKA/PI3K/AKT信号通路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梗周围区心肌组织NGF和TrKA mRNA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NGF和TrKA 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连夏颗粒中剂量组NGF和TrKA mRNA表达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P<0.05),连夏颗粒低剂量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梗周围区PI3K mRNA和AKT mRNA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中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PI3K mRNA和AKT mRNA表达显着下降(P<0.01)。连夏颗粒低剂量组PI3K mRNA和AKT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5)NGF/TrKA/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GF和TrKA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中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NGF和TrKA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连夏颗粒低剂量组NGF和TrKA蛋白表达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PI3K蛋白、P-AKT蛋白、P-Bad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托洛尔组P-PI3K蛋白、P-AKT蛋白、P-Bad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结论:连夏颗粒可能通过调控NGF/TrKA/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了心梗后交感神经重构。
牛增辉[6](2021)在《基于心率变异性的益气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通过文献研究,对中药治疗冠心病安全性的现状进行评价。2.通过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益气中药治疗冠心病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3.通过回顾性研究,评价益气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方法1.第一部分文献研究通过在国内医药期刊检索近年来中药治疗冠心病出现的不良反应报道及中药安全性评价体系的文献,评价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程度。2.第二部分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根据Cochrane实践手册进行,纳入中药治疗冠心病中观察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其是否提高HRV水平进行评价。3.第三部分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室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情况(冠心病/非冠心病)、病程、中药使用情况、心率变异性(HRV)指标进行登记、汇总、分析。结果1.第一部分文献研究结果提示益气中药在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报道较少,安全性较高。目前在对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中药安全评价体系中,缺乏能够进行早期发现和监测心律失常等较为严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评价指标进行早期预判。2.第二部分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结果提示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提高SDNN、S DANN、RMSSD、PNN50、LF、HF水平上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药能够通过提高HR V水平降低心律失常、心脏猝死等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提高用药安全性。3.第三部分回顾性研究结果3.1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的HRV水平相比,冠心病患者的HRV水平低于非冠心病患者(p<0.05),患病病程超过10年以上的冠心病患者HRV水平低于5年以下、5-10年的HRV水平(p<0.05)。3.2使用益气中药治疗冠心病的患者HRV水平高于不使用益气中药治疗冠心病的患者(p<0.05)。3.3冠心病病程超过10年以上的患者使用益气中药和不使用益气中药的HRV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1.第一部分文献研究提示使用益气中药治疗冠心病不良反应报道较少,安全性较高。2.第二部分Meta分析结果提示治疗冠心病的各中药不同剂型能提高冠心病患者的HRV水平,来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中药治疗冠心病安全性。3.第三部分回顾性研究结果提示患有冠心病后HRV水平的降低,增加了心律失常、心脏猝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病程超过10年后风险更高。益气中药的使用能够提高冠心病患者的HRV水平,来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在早期用药提高HR V水平,使患者受益更显着。在冠心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的中医药治疗中单纯以益气法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效果不显着,需要以益气为主,兼以温阳、活血、利水的综合治法的长期治疗。
陈晓琴[7](2021)在《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氧化应激对冠脉病变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及目的近年来随着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升高,冠心病及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复杂,其中氧化应激是重要机制之一,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目前已知的具有明显抗氧化应激作用的一类金属蛋白酶,其水平下降直接提示机体抗氧化应激功能的下降,近年来SOD的水平变化和2型糖尿病及冠心病的关系逐渐被重视。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目前认为心率变异性(HRV)是能准确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其动态平衡的指标。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合并冠心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可呈无痛性,因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如何及时地发现冠心病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冠心病诊断仍依靠有创检查即冠脉造影,我们旨在寻找一种简便且相对无创的检测方式便于冠心病患者高危人群的筛查,而SOD及HRV指标均与2型糖尿病及冠心病有关,因此本研究欲通过分析单纯冠心病及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SOD及HRV指标的变化特点,研究其心脏自主神经损伤和氧化应激的特点;同时通过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SOD和HRV之间的关系研究,探讨两者在筛查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月至11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61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既往史及血糖分为三组: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CHD+T2DM):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08例;2.单纯冠心病组(CHD):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既往无糖尿病史,现也未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共210例;3.正常对照组(CK):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为非冠心病,既往无糖尿病史现也未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共192例。所有患者均排除1型糖尿病、急性感染、重度心衰、急性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研究方法:1.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既往有无吸烟史以及2型糖尿病病程(DM病程),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2.所有患者均空腹12h,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由医院临床检验中心统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化指标。3.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HRV指标来评估心脏自主神经的损害特征,数值由配套软件自动计算生成。4.对入选对象的冠脉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一、三组间基础特征比较三组患者 BMI、SBP、DBP、TC、结果相似(P>0.05);CHD 组和 CHD+T2DM组年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明显高于CK组(P<0.05);与CHD及CK组相比,CHD+T2DM组FBG、HbA1c、TG、LDL水平明显升高,而HDL水平明显降低(P<0.05)。二、三组间SOD、HRV指标、Gensini评分组间比较与CK组相比,CHD和CHD+T2DM组SOD、HRV指标降低,Gensini评分升高(P<0.05),且 CHD+T2DM 组 SOD、HRV 更低,Gensini 评分更高(P<0.05)。三、Gensini评分四分位数法分析依据Gensini评分将所有冠心病患者按照四分位数法分组,分为低、中、高、极高Gensini评分四组。各组间年龄、血压、BMI、TC、TG、LDL、HDL水平相似(P>0.05),高、极高Gensini评分组患者男性比例、吸烟人数比例、DM病程、FBG、HbA1c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SOD、HRV各指标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极高Gensini评分组DM病程、SOD、SDNN、SDANN、PNN50与高Gensini评分组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SDNN值在四组中均有显着差异(P<0.05)。四、Gensini评分、SOD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Genisini 评分与 FBG、HbA1c、DM 病程呈正相关(P<0.05),与 SOD、HRV 指标呈负相关(P<0.05);而SOD与DM病程、FBG、HbA1c呈负相关,与HRV指标呈正相关。五、Gensini评分与各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以Gensini评分为因变量,用逐步回归法筛选变量做多元线性回归,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Gensini’=127.75-0.31*(SOD)-0.28*(RMSSD)-0.13*(SDNN)-0.25*(SDANN)+1.86*(DM 病程)。六、ROC曲线分析2型糖尿病病程、Gensini’评分均对评估冠脉病变程度有意义,其中Gensini’评分灵敏度(0.96)及特异性(0.73)较高,对筛查冠心病的价值较大。结论1.冠心病患者抗氧化应激功能减退,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而2型糖尿病可加重这一趋势,且随着病程延长,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伤及冠脉病变程度进行性加重。2.联合检测SOD与HRV指标,结合2型糖尿病病程可评估冠脉病变程度,筛查冠心病高危人群。
李贞[8](2021)在《薄荷油耳穴压籽对气虚血瘀型非阻塞性冠心病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薄荷油耳穴压籽治疗非阻塞性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观察,来探究延长耳穴刺激时间以及增大耳穴刺激强度治疗该疾病的效果,同时也为新型的优化的耳穴压籽疗法提供初步的依据。方法:严格遵从本研究的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总共选取2020年07月至2021年01月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病房就诊的60例非阻塞性冠心病患者(气虚血瘀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西药治疗联合薄荷油耳穴压籽。对照组:西药治疗联合耳穴压籽。4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1.本研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患者均有良好的疗效,且总体上治疗组的效果比对照组更优越。2.治疗组在对患者症状的改善上比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3.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平均心率并且提高心率变异性(P<0.05)。4.治疗组比对照组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上效果更为显着(P<0.05)。结论:薄荷油耳穴压籽比单纯的耳穴压籽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和中医证候、降低平均心率、提高心率变异性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洪亮[9](2021)在《动态心电图联合BNP对心肌梗死程度的预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BNP、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的各项指标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程度的关系及相关性,并对其中具有相关性的指标做ROC曲线,联合预测重度AMI。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09例,并均进行PCI手术。依照冠脉病变的程度、部位等综合指标进行SYNTAX评分,依据2016年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分为3组,将≤22分归为轻度,23-32分归为中度,≥33分归为重度。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标包括: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 INDEX,简写为INDEX),连续5 min 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50毫秒间隔以上临近周期的比例(PNN50),高频(HF),低频(LF)等,分析HRV各指标在三组AMI患者间有无差异。并分析各组间BNP有无差异。结果:三组间BNP,SDNN,INDEX,HF,LF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RMSSD和PNN50无明显差异(P>0.05)。将BNP,SDNN,INDEX,HF,LF与SYNTAX积分之间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NP,SDNN,INDEX,LF与SYNTAX积分之间有相关性,HF与SYNTAX积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将具有相关性的指标BNP,SDNN,INDEX,LF以及四者联合的指标做ROC曲线预测重度AMI,结果显示三者联合的ROC曲线面积(0.86)明显大于单独各指标的ROC曲线面积。结论:BNP与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的多项指标在轻、中、重度AMI患者间有明显的差异性,且BNP联合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指标预测重度AMI效果明显好于各指标单独预测。
杨燕飞,吴玉芹,张兴[10](2020)在《川崎病患儿心率变异性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其对后者的预测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心率变异性(HRV)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CAL)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对患儿发生CAL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20例初发川崎病患儿,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有无CAL及CAL的严重程度,并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HRV指标。比较有无CAL组以及不同严重程度CAL组患儿HRV指标水平,并分析川崎病患儿发生CAL的影响因素,以及HRV指标对川崎病患儿发生CAL的预测价值。结果 220例川崎病患儿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CAL组(64例)和无CAL组(156例),CAL组的时域指标正常窦性N-N间期标准差(SDNN)、每5分钟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 MSSD)、相邻N-N间期之差超过50 ms的心搏数占N-N间期心搏总数的百分数(PNN50)和频域指标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均明显低于无CAL组,LF/HF比值明显高于无CAL组(均P <0.05)。根据CAL严重程度分为轻度CAL组(20例)、中度CAL组(24例)和重度CAL组(20例),不同严重程度CAL组患儿的SDNN、SDANN、r MSSD、VLF、LF/HF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DANN、VLF、LF/HF均为川崎病患儿发生CAL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2.843、4.641、5.262,95%置信区间:2.089~7.633、2.014~9.641、3.334~7.496,均P <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DANN+VLF+LF/HF比值三者联合预测川崎病患儿发生CAL的曲线下面积大于SDANN、VLF和LF/HF单独预测(0.918比0.857、0.820、0.817),且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92.7%、90.4%)。结论 HRV指标中的SDANN、VLF、LF/HF比值是川崎病患儿发生CAL的独立影响因素,三者联合可提高对川崎病患儿发生CAL的预测效能,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二、冠状动脉病变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状动脉病变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累及右冠状动脉的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1.1 一般资料 |
1.1.2 排除标准 |
1.2 方法 |
1.2.1 CAG及评估 |
1.2.2 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和心率变异性分析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
2.2 各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 |
3 讨论 |
(2)冠心病心室复极变异性分析及其辅助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冠心病心电图学概述 |
1.3 心室复极变异性研究进展 |
1.3.1 心室复极变异性影响因素 |
1.3.2 心室复极变异性分析方法 |
1.3.3 心室复极变异性临床价值 |
1.4 其他心室复极化指标研究进展 |
1.4.1 校正QT间期研究进展 |
1.4.2 TpTe/QT比值研究进展 |
1.5 基于静息心电图的冠心病自动诊断研究进展 |
1.6 现有问题和研究思路 |
1.6.1 现有问题 |
1.6.2 研究思路 |
1.7 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边沿散布熵及其多尺度扩展 |
2.1 引言 |
2.2 散布熵和边沿排列熵 |
2.3 边沿散布熵 |
2.4 多尺度边沿散布熵 |
2.5 仿真实验 |
2.5.1 边沿散布熵的参数影响 |
2.5.2 多尺度边沿散布熵的参数影响 |
2.6 辨识性能分析 |
2.6.1 边沿散布熵辨识性能分析 |
2.6.2 多尺度边沿散布熵辨识性能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冠心病患者心室复极变异性分析 |
3.1 引言 |
3.2 数据获取 |
3.2.1 试验对象筛选 |
3.2.2 临床资料收集 |
3.2.3 间期序列构建 |
3.3 冠心病患者心室复极变异性特点 |
3.3.1 QTV、TpTeV和HRV组间差异分析 |
3.3.2 QT-RR和TpTe-RR耦合性组间差异分析 |
3.3.3 校正QT间期和TpTe/QT比值组间差异分析 |
3.3.4 QTV、TpTeV与校正QT间期、TpTe/QT比值相关性分析 |
3.3.5 性别对心室复极化指标的影响 |
3.3.6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心室复极化指标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心室复极化特征辅助冠心病自动诊断研究 |
4.1 引言 |
4.2 基于心室复极化指标特征的冠心病自动诊断研究 |
4.2.1 系统整体架构 |
4.2.2 特征提取 |
4.2.3 分类模型 |
4.2.4 分类结果 |
4.3 融合心室复极化指标和ST-T段波形特征的冠心病自动诊断研究 |
4.3.1 系统整体架构 |
4.3.2 特征提取 |
4.3.3 分类模型 |
4.3.4 分类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1.1 工作创新 |
5.1.2 工作不足 |
5.2 工作展望 |
附录A |
A.1 多尺度熵算法 |
A.2 排列熵算法 |
A.3 心室复极化指标性别差异分析结果 |
A.4 心室复极化指标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差异分析结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和奖励 |
学术论文 |
荣誉或奖励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累及右冠状动脉的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文章 |
(4)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患者心率变异性及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概述 |
2 冠心病与慢性便秘之间的关系 |
3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与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 |
4 心率变异性评估自主神经功能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
2 中医对慢性便秘的病因病机认识 |
3 中医对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认识 |
4 中医阴阳理论与自主神经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对象 |
1.3 评估标准 |
2 方案与内容 |
2.1 临床资料收集 |
2.2 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
2.3 技术路线图 |
3 研究结果 |
3.1 入组患者临床资料分布 |
3.2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
3.3 合并便秘组便秘情况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 |
3.4 合并便秘组中医证素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 |
3.5 老年冠心病冠脉严重程度的回归分析 |
3.6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回归分析 |
4 讨论 |
4.1 老年冠心病一般情况分析 |
4.2 老年冠心病中医证侯分布规律 |
4.3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临床特点 |
4.4 合并慢性便秘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
4.5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中医证候分析 |
4.6 老年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
4.7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影响因素 |
5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患者心率变异性及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调查问卷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HRV和血浆CA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痰热证与冠心病 |
1 冠心病概述 |
1.1 中西医关于该病的认识 |
1.2 导师对该病的认识 |
2 从痰热论治冠心病依据 |
2.1 中医理论依据 |
2.2 现代研究依据 |
3 连夏宁心方治疗冠心病依据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自主神经系统与心脏节律的关系 |
1 心脏自主神经分布 |
2 心脏中的自主神经受体 |
3 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
4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与心律失常 |
4.1 房颤 |
4.2 室性心律失常 |
4.3 电风暴 |
4.4 心脏性猝死 |
5 自主神经功能评价指标 |
5.1 心率变异性 |
5.2 血浆儿茶酚胺 |
5.3 心率减速力 |
5.4 窦性心率震荡 |
6 干预自主神经防治心律失常的策略 |
6.1 β受体阻滞剂 |
6.2 迷走神经刺激 |
6.3 肾去神经术 |
6.4 针灸 |
6.5 中药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HRV和血浆CA的影响 |
前言 |
1 研究对象 |
1.1 患者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简单随机分组 |
2.3 随机方案隐藏 |
2.4 盲法设计 |
2.5 样本量计算 |
2.6 伦理学原则 |
2.7 治疗方案 |
2.8 观察时间点 |
2.9 观察指标 |
2.10 质量控制 |
2.11 统计分析 |
2.12 技术路线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纳入与完成情况 |
3.2 基线分析 |
3.3 疗效指标分析 |
3.4 安全性指标 |
4 讨论 |
4.1 冠心病痰热证型的探讨 |
4.2 冠心病痰热证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关系密切 |
4.3 HRV分析方法 |
4.4 一般资料分析 |
4.5 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HRV的影响 |
4.6 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血浆CA的影响 |
4.7 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连夏颗粒对心肌梗死大鼠HRV、血浆CA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
引言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适应性喂养 |
2.2 建立心肌梗死模型 |
2.3 分组及给药 |
2.4 心率变异性检测 |
2.5 取材及样品处理 |
2.6 HE染色 |
2.7 ELISA检测 |
2.8 Western Blot检测心肌P38蛋白 |
2.9 RT-PCR检测心肌P38mRNA |
2.10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 |
3.2 各组大鼠HRV结果比较 |
3.3 各组大鼠血浆儿茶酚胺的水平 |
3.4 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比较 |
3.5 各组大鼠心肌P38蛋白和mRNA表达比较 |
3.6 各组大鼠HE染色结果 |
3.7 HRV与血清TNF-α、IL-1β的相关性分析 |
3.8 HRV与心肌P38蛋白和mRNA的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基于NGF/TrKA/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连夏颗粒对心肌梗死大鼠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 |
引言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建立心肌梗死模型 |
2.2 分组及给药 |
2.3 电生理检测 |
2.4 心肌标本取材及处理 |
2.5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
2.6 Western blot检测 |
2.7 Real-time PCR检测 |
2.8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各组大鼠存活情况 |
3.2 连夏颗粒对心梗大鼠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 |
3.3 连夏颗粒对心梗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 |
3.4 连夏颗粒对心梗大鼠NGF/TrKA/PI3K/AKT信号通路mRNA表达的影响 |
3.5 连夏颗粒对心梗大鼠NGF/TrKA/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 |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基于心率变异性的益气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一 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文献研究 |
1.中药治疗冠心病不良反应报道 |
2.中药安全性评价现状 |
3.小结 |
研究二 中药治疗冠心病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
1.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研究三 益气中药对冠心病心率变异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
1.研究方案 |
2.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
1.病因病机 |
2.中医药治疗 |
3.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氧化应激对冠脉病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方案 |
2.1.1 研究对象和分组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一般基础资料收集 |
2.2.2 根据冠脉造影检查计算Gensini积分 |
2.2.3 心率变异性检测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三组间基础特征比较 |
3.2 三组间SOD、HRV指标、Gensini评分比较 |
3.3 Gensini评分四分位数法分组分析 |
3.4 Gensini评分、SOD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3.5 Gensini评分与各因素间的多元线性回归 |
3.6 ROC曲线分析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不同糖代谢状态对冠脉病变的影响 |
1.糖代谢异常 |
1.1 定义及概述 |
1.2 诊断及筛选 |
1.3 与疾病的关系 |
2.糖代谢异常引起冠脉病变的机制 |
2.1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 |
2.2 凝血机制障碍,促进血栓形成 |
2.3 脂类代谢障碍 |
2.4 增加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 |
3.糖代谢异常对冠脉病变的影响 |
3.1 糖尿病前期对冠脉病变的影响 |
3.2 糖尿病对冠脉病变的影响 |
3.3 糖代谢状态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影响 |
3.4 糖代谢异常与冠心病预后 |
4.低血糖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 |
5.应激性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
6.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薄荷油耳穴压籽对气虚血瘀型非阻塞性冠心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 |
1. 现代医学对非阻塞性冠心病的理论认识 |
1.1 非阻塞性冠心病的概念认识 |
1.2 非阻塞性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
1.3 非阻塞性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 |
2. 袓国医学对非阻塞性冠心病的理论认识 |
2.1 病因病机 |
2.2 辨证分型 |
2.3 辨证论治 |
3. 胸痹心痛的中医外治疗法 |
3.1 穴位贴敷 |
3.2 针灸疗法 |
3.3 推拿 |
3.4 耳穴压籽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临床资料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试验分组 |
3.2 穴位选取 |
3.3 选穴依据 |
3.4 具体操作步骤 |
3.5 疗程 |
3.6 观察指标 |
3.7 疗效评价标准 |
3.8 安全性评价标准 |
3.9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4.研究结果 |
4.1 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基线比较 |
4.2 主要疗效评价 |
4.3 次要疗效评价 |
4.4 安全性评价 |
5.结论 |
第三部分 讨论 |
1.中医对耳穴疗法机理探讨 |
2.西医对耳穴疗法机理探讨 |
3.心率变异性 |
4.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5.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耳穴压籽治疗胸痹心痛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动态心电图联合BNP对心肌梗死程度的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
本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Syntax评分、动态心电图、BNP对心肌梗死预后的指导和预测 |
参考文献 |
(10)川崎病患儿心率变异性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其对后者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CAL组与无CAL组患儿HRV指标水平比较 |
2.2 不同严重程度CAL组患儿HRV指标水平比较 |
2.3 川崎病患儿发生CAL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
2.4 HRV指标对川崎病患儿发生CAL的预测价值 |
3 讨论 |
四、冠状动脉病变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累及右冠状动脉的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研究[J]. 杜金凤,赵刚. 现代医药卫生, 2021(12)
- [2]冠心病心室复极变异性分析及其辅助诊断研究[D]. 姚连珂. 山东大学, 2021(10)
- [3]累及右冠状动脉的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D]. 杜金凤.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患者心率变异性及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D]. 李瑞菡.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连夏宁心方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HRV和血浆CA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D]. 李赛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基于心率变异性的益气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评价[D]. 牛增辉.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氧化应激对冠脉病变的影响[D]. 陈晓琴. 扬州大学, 2021(02)
- [8]薄荷油耳穴压籽对气虚血瘀型非阻塞性冠心病的疗效观察[D]. 李贞.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动态心电图联合BNP对心肌梗死程度的预测[D]. 洪亮.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10]川崎病患儿心率变异性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其对后者的预测价值[J]. 杨燕飞,吴玉芹,张兴. 中国医药,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