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究日本养鸡业一体化经营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任晓琳[1](2021)在《无为县中等规模乡村鸡舍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主体为中等规模乡村鸡舍,属乡村生产性建筑的一类。笔者聚焦于安徽省无为县乡村地区,基于大量实地调研、走访,记录当地乡村生产建筑独特性,并通过研究当地气候、地质地貌、家禽习性、生产流程、经济现状、政策趋势等因素,深度剖析乡村生产建筑与生产工艺、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尝试总结基于产业发展的营建策略,并从建筑学视角提出基于产业发展的可行性设计策略。本文主体分为基础资料收集、发展研究、生产工艺研究、设计研究四部分。基础资料收集部分:主要通过实地考察进行资料搜集,对我国中等规模乡村鸡舍的营建技术进行深度田野调查并进行记录。发展研究部分:基于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中等规模乡村鸡舍在研究背景下的发展优劣势、面对机遇及挑战并绘制SWOT矩阵图尝试提出中等规模乡村鸡舍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发展策略:构建乡村生产性景观、构建多产融合的生产容器、构建保障动物权利的生产容器;构建乡村鸡舍建设材料清单、构建生态循环的生产容器,并在不同发展目标下对鸡舍设计与建造提出不同要求。生产工艺研究:基于田野调查的见闻与访谈记录整理无为县乡村养殖业的生产主体和生产流程的相关资料,如养殖品种和生活习性和生产中的工作内容等;据此抽象出生产中的各项功能要素,并依据相关工艺流程整合成功能气泡图;设计研究部分:中等规模乡村鸡舍的发展方向和工艺流程研究,探索无为县中等规模乡村鸡舍的设计方法。本文尝试依据生态要求和鸡群的行为学特征进行选址,在当前中等规模乡村鸡舍营建的基础上优化舍内的排粪和和舍外的排水设计;依据产业升级的功能需要进行场地的总体设计;在鸡舍的空间设计上则从鸡舍空间尺度的基本要求出发,采用空间单元组合和空间要素限定两种不同的手法创造多元丰富的鸡舍空间形式,为中等规模乡村鸡舍营建时提供设计参考。在产业、科技、建造技术高速变更的当今时代,本研究试图对乡村生产与乡村生产建筑有机结合的模式进行探索,为乡村生产建筑如何立足自身产业特色、通过建筑设计的手段实现自然环境与乡村产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中等规模乡村鸡舍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多样性可能。
陈齐畅[2](2020)在《社会资本、契约选择与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 ——以中国白羽肉鸡生产为例》文中认为畜牧养殖行业因为投资大、技术水平要求高,是高风险行业。高风险的行业与低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关系水平之间的落差又给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带来巨大隐患。表现出来的畜牧养殖不标准、不规范,严重制约了我国畜牧产业的发展。白羽肉鸡产业因为生产周期短,生产规模大,将不标准、不规范的生产后果放大。白羽肉鸡养殖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对于解决我国肉鸡产业发展问题,促进畜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尝试揭示社会资本、契约选择对肉鸡养殖户进行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影响以及白羽肉鸡养殖户采纳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内在机制。第一章对科学问题以及所处的背景作介绍,并简要描述研究的目标、范围和内容、框架等。第二章梳理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文献回顾。第三章介绍了我国肉鸡产业发展现状及数据来源。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章分别是本研究的四个主要内容。第四章肉鸡养殖户的社会资本对契约选择的影响。运用超博弈理论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嵌入有益于增加公司和农户的合作。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从信任、规范、人际网络等方面考察社会资本对契约选择的影响。基于肉鸡养殖户的调研数据,对社会资本对契约选择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得出(1)养殖户进行市场模式还是公司+农户模式选择时,社会资本的三个方面,人际网络社会资本、信任社会资本、互惠规范社会资本均起到显着性影响;并且信任社会资本与人际网络社会资本对养殖户选择公司+农户模式有着显着正向影响;互惠规范社会资本对养殖户选择公司+农户模式有着显着负向影响。(2)养殖户在选择合作社模式还是公司+农户模式时,互惠规范社会资本越大,养殖户就越倾向于选择合作社+农户模式。(3)养殖户在选择垂直一体化模式还是公司+农户模式时,信任社会资本越高,养殖户就越倾向于选择稳定性程度更高的垂直一体化模式。因此社会资本中不同维度对养殖户契约选择行为带来不同的影响。增加信任社会资本和人际网络社会资本会促成选择公司+农户,增加互惠规范社会资本会促成选择合作社+农户。提高信任社会资本,会促成垂直一体化模式。第五章契约选择对肉鸡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影响。本文首先基于契约理论将契约稳定性分解为组织服务、契约激励和资产专用性,并结合调研数据进行量化;然后基于农业部标准化评估标准将白羽肉鸡生产的标准化行为划分为六个分项标准,并对该六个分项标准进行打分。其中完全标准化率分别为:肉鸡品种良种化76.6%,养殖设施化78.1%,生产规范化57.7%,防疫制度化68.9%,污染无害化75.5%,监管常态化75.4%。然后使用组织服务、契约激励和资产专用性作为解释变量,个体特征、生产特征、交易特征、风险特征、家庭特征等作为控制变量分别对肉鸡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污染无害化、监管常态化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出结论如下:(1)在对标准化生产的分项六化的影响中,控制变量包括养殖户个体特征、生产特征、交易特征、家庭特征、风险特征基本上对于标准化生产的行为选择无太大影响。(2)契约选择模式对标准化生产的分项六化影响均表现出至少一方面的显着性正向影响。(3)契约激励、组织服务、资产专用性对标准化六化影响程度表出现差异。契约激励和资产专用性对污染无害化无显着性影响,组织服务对资产专用性有显着影响;组织服务对监管常态化无显着性影响,而契约激励和资产专用性对监管常态化有显着的影响。因此在对标准化生产行为推广时,需要针对性着力,比如对污染无害化的提升更要着力在组织服务,对于肉鸡良种化、养殖设施化、防疫制度化就可以在契约选择模式的三个方面整体着力,对于监管的常态化就可以重点提升契约激励以及资产专用性。第六章社会资本、契约选择对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影响。基于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对社会资本、契约选择对标准化生产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构建标准化生产行为决策模型。基于肉鸡养殖户的调研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对肉鸡养殖户的社会资本、契约选择以及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影响路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全样本模型之中,肉鸡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受标准化生产主观规范的直接影响和综合影响都是最大。社会资本和契约稳定性通过影响标准化生产意向,标准化生产态度以及感知行为控制等中介变量而发生作用,其中社会资本中的互惠规范社会资本对标准化生产意向的影响最为明显。按契约选择模式进行群组划分的实证模型检验,也验证了全样本的研究规律。按地域进行群组划分的实证模型检验,四个区域表现出和全样本模型相似的规律。由此说明社会资本认知以及契约强制性、组织服务性认知均会最终影响到肉鸡养殖户的标准化生产行为。第七章养殖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首先对肉鸡生产的技术投入产出指标,经济投入产出指标进行核算和比较分析。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去探讨肉鸡生产绩效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肉鸡生产绩效和契约稳定性程度之间的关系,肉鸡生产绩效和标准化生产程度之间的关系。结论分别是:(1)信任社会资本在1%水平上对每只鸡的总生产成本有负的显着性影响;互惠规范社会资本在10%水平上对每只鸡的总生产成本有负的显着性影响;人际网络社会资本在1%水平上对每只鸡的总生产成本有正的显着性影响,验证了更高社会资本对应更高生产绩效的前提假设。(2)契约选择模式对只鸡的总生产成本具有在1%水平上显着的正向影响。(3)肉鸡良种化在1%水平正向影响,养殖设施化在5%水平上负向影响,生产规范化在5%水平上正向影响,污染无害化在5%水平上负向影响,验证了标准化对生产绩效有显着影响的假设。由此说明了加强社会资本有益于提高契约选择模式的稳定性,有益于标准化生产行为,有益于提高生产绩效。第八章是本文的总结与政策建议。在对全文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分别是:(1)针对性的提高社会资本;(2)完善组织服务,促成高稳定性契约选择模式生产的发展;(3)加大对更稳定契约选择生产模式的宣传和引导;(4)从政府、企业、养殖户多角度出发,促进肉鸡行业标准化生产的发展。
朱冠楠[3](2020)在《市场拓展与政府缺位:全球贸易体系中的中国近代蛋粉业》文中指出中国是世界蛋粉生产的创始国和主产地,机制蛋粉是我国第一个主要用于出口的全产业链制成品。然而,近代的所谓蛋品贸易,实际上只是在中国境内的洋商与蛋厂之间的交易,我国没有真实意义上的贸易自主权,"国民政府缺位"严重。将我国近代蛋粉业置于全球化贸易体系之下进行历史考察,能从中国近代蛋粉业的市场拓展、挽回利权和国际竞争等方面进行历史梳理,剖析我国近代蛋粉业在国际贸易战中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讨论全球化体系中的政府缺位以及近代蛋粉贸易战的历史启示。科技实力虽是贸易战克敌制胜的法宝,但近代乃至今天全球化体系中的贸易战,归根到底是国家实力的较量,国民政府应对失宜,致使蛋粉业日渐衰落。时至今日,全球化体系中的中国近代蛋粉业仍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侯晶[4](2019)在《农户契约农业参与行为及契约关系稳定性研究 ——基于时间偏好与风险偏好实验的实证分析》文中提出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国际运行经验来看,契约农业在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的链接、降低农户市场风险、节约交易成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户增收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学者们对中国契约农业的现实考察发现,在契约实践过程中不断涌现出契约参与率低、违约率高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契约关系稳定性方面令人堪忧。“参与率低”和“履约困难”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同时也凸显了当前“龙头企业+农户”契约模式的推广对正处于深度转型期的中国而言,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并再次引发人们的思考:龙头企业带动型契约农业为何在中国难以有效实施?影响农户契约农业参与行为及契约关系稳定性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中国农业产业化政策需回答的现实问题。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梳理发现,影响农户契约参与、违约的因素包括农户的特征、所处的交易环境、与农户特征和交易环境相关的交易特性以及产品属性和契约形式等。然而,已有文献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市场风险、交易成本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忽视了农户的个体内在特征(即代理人的行为偏好、贴现、风险态度等因素)。由于心理特征测量的困难性,尚缺乏从个体内在偏好等微观视角的专门分析,特别是没有基于农户行为动机背后的心理因素对农户契约参与和违约行为等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事实上,农户契约参与、违约、续约等行为决策本质上可以视为心理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经济行为决策,其中心理因素是行为发生的内因,对于行为决策的产生过程会产生系统性的影响。因此要深入探究农户契约参与、违约等行为的决策机制,需要融合心理因素和外部因素来构建其整体分析框架。行为经济学是传统经济学和认知心理学相结合的学科,仍将成本收益分析视为基本的逻辑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入心理“认知偏差”来分析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试图在统一的逻辑分析框架下,探究心理因素和外部因素对个体行为决策的综合作用机制,能够较为有效的分析和预测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提高经济学模型的现实解释力。基于以上考虑,本文立足于行为经济学视角,以时间偏好理论、前景理论及有限理性下的成本收益分析框架为基础,通过系统、深入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探究农户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对农户契约参与行为、违约行为与长期续约意愿的影响机制与路径,剖析异质性农户的行为决策的差异特点,解释中国契约农业实践中的农户契约参与及契约关系稳定性问题,为政府和龙头企业促进农户契约参与率、降低农户违约率、提高契约关系长期稳定性和保障农户收入制定相关政策、优化契约机制设计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在研究内容方面,本文按照契约农业中龙头企业与农户契约关系的发展过程,从契约签订、契约执行、契约延续三个层面,深入剖析了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对农户契约参与行为、农户违约行为、农户长期续约意愿的影响机制,进而建立了“个体偏好一契约参与—违约一续约”这一研究路径,为系统研究基于农户个体偏好视角的契约农业参与及契约关系提供了较为完整的逻辑分析框架。随后,采用实验经济学方法并构建贴现效用模型测量和估算农户的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在此基础上采用计量方法围绕农户契约决策展开了一系列实证研究,从而深入系统地阐释了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对农户契约参与行为及契约关系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相应研究结论归纳如下。(1)在对中国肉鸡产业链生产环节及契约农业发展的基本态势进行深入考察的基础上,采用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当前契约农业模式对肉鸡养殖农户绩效的影响。首先在从总体层次上分析契约农业的农户收入效应,其次采用分位数回归进一步分析契约农业对不同收入层次农户绩效影响的差异性,为深入理解农户参与契约农业的行为决策提供基础和依据。该部分的研究结论显示:契约农业在整体上能够显着提升肉鸡养殖农户的收入水平,但对不同收入层次农户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性,即契约农业仅对低收入层次农户的收入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并对欠发达地区农户的增收效应更为明显。此外,在生产合同模式下,龙头企业提供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对契约农户的收入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2)基于实验经济学方法测度农户的时间偏好与风险偏好。首先分别设计农户的时间偏好实验与风险偏好实验,然后构建融合前景理论和准双曲线贴现理论的贴现效用模型,采用最大似然估计共同估算农户的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进而对基于实验获取的偏好特征与农户现实中契约行为决策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对农户时间与风险偏好的估计结果发现:从总体上看,中国肉鸡养殖农户缺乏耐心且存在短视认知偏差、农户通常无法准确评估概率事件、并倾向于规避风险和损失;但是农户之间的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异质性较为明显。具体而言,与契约农户相比,独立养殖户整体具有更高的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程度,即更加缺乏耐心并富有冒险精神;与履约农户相比,违约农户具有更高的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程度;以及与具有长期续约意愿的农户相比,不愿意续约的农户具有,更高的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程度。(3)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对农户契约农业参与行为的影响,以及契约参与行为决策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样本进行分类,探讨不同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类型的农户其契约参与决策的差异性。此外,进一步运用多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农户对契约属性的选择偏好。农户契约农业参与行为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对农户契约参与行为均具有显着负向影响,即农户的短视认知偏差越小、耐心程度越高,以及农户的风险规避程度和损失规避程度越高、评估概率事件越准确,则农户参与契约农业的可能性越大。②农户契约参与行为存在空间相关性,即农户在做出契约参与决策时具有正相关的空间溢出效应,体现了农户行为决策的同群性。③考虑农户偏好异质性后发现,市场风险仅对时间偏好程度和风险偏好程度较低的农户的契约参与行为具有显着影响。即对于短视程度与冒险程度较低的农户而言,市场风险越大,农户参与契约农业的概率越大。④针对农户契约属性选择偏好的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显着影响农户对契约条款的选择偏好。具体而言,短视程度和冒险程度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选择短期契约;而风险规避程度和损失规避程度越高的农户,更加偏好于具有固定价格条款及固定补贴方式的契约。(4)采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对农户生产阶段违约和销售阶段违约的影响,并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异质性偏好农户的违约行为决策的差异特点。此外,进一步基于交易成本角度分析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对不同群体农户违约行为的影响。农户违约行为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对农户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的违约行为均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具体而言,农户短视认知偏差越大、耐心程度越小,以及农户的风险规避程度越低,则农户违约的概率越大;并且与销售阶段的违约行为相比,农户生产阶段的违约行为受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的影响程度更明显。②考虑农户偏好的异质性后发现,交易成本和专用性资产仅对时间偏好程度和风险偏好程度较低的农户的违约行为具有显着影响,这表明农户的短视态度和风险倾向削弱了交易成本、专用性资产等传统机制对契约稳定性的作用。③考虑农户交易成本异质性后发现,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对不同交易成本农户违约行为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相对而言,养殖场距离龙头企业较近的农户,其违约行为决策受到风险偏好的影响较大,而养殖场距离龙头企业较远的农户,其违约行为决策受到时间偏好的影响较大。(5)在考虑时间偏好与风险偏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感知价值理论中的两个重要变量——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和分析时间偏好、风险偏好和感知价值对农户续约意愿的影响机理,并考虑了感知价值在农户个体偏好与续约决策之间的中介作用。此外,进一步以农户的生产规模特征为调节变量,通过分群组结构方程模型深入挖掘农户续约决策的差异。农户续约意愿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显着影响农户的续约意愿。具体而言,农户对契约农业参与绩效的感知程度越高,以及对契约农业参与成本或风险的感知程度越低,则其续约意愿越强烈;且与感知利益相比,农户对契约参与的风险感知对农户续约意愿的影响更为明显。②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显着负向影响农户的续约意愿,表明农户的短视程度和冒险程度越高,则越不倾向于长期续约。并且农户的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对感知利益的影响均显着,表明农户的感知利益对个体偏好和续约意愿间的关系产生中介作用。③进一步的分群组分析结果发现,时间偏好、风险偏好和家庭禀赋潜变量显着影响中小规模农户的续约意愿,但对大规模农户的作用不明显。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建议加强对契约执行的监管力度、提高契约条款的透明度,引导龙头企业制定有利于农户的具有多样化属性的契约;基于农户的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特性完善契约农业的履约约束机制,设计有利于增加农户当期履约收益和短期违约成本的制度等;加强欠发达地区契约农业宣传,提高小规模农户对契约农业的认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契约农业的示范作用,发挥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积极扶持和推进契约农业组织模式创新和发展,建立合理的盈余分配制度和风险分担机制,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并提出相关具体政策建议。
欧阳斌,雷永庆,王蓓[5](2011)在《农村养殖业专业化组织效益分析——以三原县养鸡业为例》文中指出通过对三原县养鸡业现有专业化组织经营模式的分析,对比国外先进养鸡业运营模式,结合专业化组织效益分析方法,试图探明制约三原县养鸡业瓶颈问题的一体化组织对策。通过大力发展专业化合作组织,实行"社会分工、分段饲养、全进全出"的养殖新模式,辅之于户户(养鸡户)联保的家禽业保险机制创新模式,并希望藉此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胡定寰[6](2010)在《养鸡一体化模式的实践与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养鸡业在实现一体化的过程中,诞生了很多经营模式,比如"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这些模式对延长养鸡业产业链条,降低农户养
谢永刚[7](2009)在《我国蛋品行业的发展策略》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民养鸡还受到许多困扰,那时的鸡蛋一直是市场上的紧缺商品;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冲破了在商品生产上的种种束缚,他们在各级政府的鼓励下,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兴办让世人瞩目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蛋品产业。中国的蛋品产业是涉农产业,又是关乎老百姓菜篮子质量的民生工程;如何推动养鸡业从传统、简单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规
于萍[8](2008)在《中外蛋业产业化演变轨迹及特征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尽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蛋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限于发展条件及传统农业产业结构的制约,理应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前导产业的中国蛋业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与国际蛋品产业化发展过程相比,中国蛋品的生产与销售仍然停留在主要依赖于大量的处于分散状态的农业养殖户的粗放式经营方式,其产业化程度严重滞后。本文分析了国际蛋品产业化发展过程及基本特征,以及中国蛋品产业发展过程、现状及未来趋势,并提出中国蛋品企业发展出路和政策建议。
麦琳娜[9](2008)在《养禽企业“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的研究 ——以广州市穗深家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州市穗深家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贸易于一身,以优质土鸡养殖为主导产业的一体化农业企业,是广州市最大的养禽企业,也是广东省较大的优质土鸡生产基地。本文通过对穗深公司在新形势下探讨发展“公司+农产”产业化过程中其经营情况的调查,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穗深公司“公司+合作社+农产”产业化运营的组织管理、控制技术、培训教育、利益分配、风险保障及稳定约束模式,深入探讨了穗深公司产业化经营的取得初步成功的机制,归纳总结了穗深公司产业化经营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本调研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穗深公司“公司+合作社+农产”产业化经营的过程是一个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过程。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种经营形式,必然在一定的组织制度下运作。穗深公司的初步成功在于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并随着公司产业化经营的不断发展,因地制宜地做出各种有效的制度安排,从单一的养鸡业企业发展到跨地区、跨行业的中大型农业企业,从无到有设立风险保障基金,从建立合作社到进行生产风险投保,无不显示制度创新的成功与效益。在经营过程中,注重技术创新,通过与高校、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紧密合作,成功开发出新的杏花鸡品种,改善了以前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的局面,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次,穗深公司产业化经营的核心运行机制是利益分配机制,在公司与农产之间的利益分配上,公司采取了产品收益和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体现了按劳动分配和按贡献分配相结合的“二位一体”分配模式,是新时期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分配形式的创新,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第三,穗深公司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抓住机遇,适时创制出扶贫养鸡新模式,既充分挖掘了政府资源,又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特长和优势,这种积极开拓的创新精神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所必需。第四,在推进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穗深公司注重管理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注重自身科技创新和科技协作,注重产业化经营全过程的技术指导服务,成为穗深公司取得快速发展和良好业绩的重要保证。穗深公司的“六统一”的技术服务模式适应了“公司+农产”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值得推广应用。第五,穗深公司必须抓住机遇进行杏花鸡品牌的树立和推广工作,延长和加固公司经营的产业链,尤其要加强鸡产品加工领域的科研攻关和产品开发,创造机遇从传统的农业领域向现代工业领域迈进,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升级换代,提高综合竞争力。最后,穗深公司“公司+合作社+农产”模式,是在消费者注重食品安全和质量、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公司+农户”的模式进行完善和变革之后形成的,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它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适合推广到产业化经营的农业企业中。
于萍[10](2007)在《中国蛋业产业化发展趋势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在与国际蛋品产业比较中,研究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蛋品产业发展的特殊轨迹,分析目前由于中国蛋品产业化程度过低所导致的一系列产业绩效较差的问题,阐述中国蛋品产业逐步从分散到集中的产业化发展必然趋势,以及在此发展进程中中国蛋品企业的发展出路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探究日本养鸡业一体化经营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探究日本养鸡业一体化经营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无为县中等规模乡村鸡舍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从传统农业到生态农业 |
1.1.2. 鸡禽产业的现状 |
1.1.3. 课题的提出: 中等规模的乡村鸡舍设计研究 |
1.2. 研究对象 |
1.2.1. 乡村鸡舍的概念界定 |
1.2.2. 中等规模的概念界定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综述总结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区域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4.4. 研究框架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1.6. 本章小结 |
2. 无为县中等规模乡村鸡舍的生产营建现状 |
2.1. 无为县中等规模乡村养鸡的生产概况 |
2.1.1. 无为县中等规模乡村养殖对象概况 |
2.1.2. 无为县中等规模乡村鸡舍生产活动 |
2.2. 无为县中等规模乡村鸡舍的建设现状 |
2.2.1. 鸡舍选址 |
2.2.2. 鸡舍场地 |
2.2.3. 鸡舍类型 |
2.2.4. 鸡舍平面布局 |
2.2.5. 鸡舍结构形式 |
2.2.6. 鸡舍剖面形式 |
2.3. 本章小结 |
3. 中等规模乡村鸡舍的发展方向探析 |
3.1. 中等规模乡村鸡舍发展的态势分析 |
3.1.1. 中等规模乡村鸡舍发展的优势分析 |
3.1.2. 中等规模乡村鸡舍发展的劣势分析 |
3.1.3. 中等规模乡村鸡舍发展的机会分析 |
3.1.4. 中等规模乡村鸡舍发展的威胁分析 |
3.2. 中等规模乡村鸡舍的发展策略及要求 |
3.2.1. 中等规模乡村鸡舍的发展策略 |
3.2.2. 中等规模乡村鸡舍的发展要求 |
3.2.3. 乡村鸡舍的相关案例 |
3.3. 本章小结 |
4. 中等规模乡村鸡舍的工艺流程设计 |
4.1. 依据生产流程抽象功能要素 |
4.1.1. 鸡为主体 |
4.1.2. 人为主体 |
4.2. 结合生产动线的功能融合 |
4.2.1. 以养殖业为主 |
4.2.2. 养殖业+加工业 |
4.2.3. 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 |
4.3. 本章小结 |
5. 无为县中等规模乡村鸡舍的设计研究 |
5.1. 乡村鸡舍的选址设计 |
5.1.1. 面积要求 |
5.1.2. 位置要求 |
5.2. 乡村鸡舍的总体设计 |
5.2.1. 场地功能分区 |
5.2.2. 场地交通组织 |
5.3. 生产区鸡舍的空间形式设计 |
5.3.1. 空间尺度的基本要求 |
5.3.2. 由小到大:空间单元组合 |
5.3.3. 由大到小:空间要素组合 |
5.4. 生产区鸡舍的通风设计 |
5.4.1. 调节环境温度的通风设计 |
5.4.2. 保障空气质量的通风设计 |
5.5. 生产区鸡舍的卫生设计 |
5.5.1. 舍内环境设计:清粪洗消 |
5.5.2. 舍外环境设计:雨污排水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 |
6.1. 主要研究价值 |
6.2. 后续研究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表录 |
图录 |
附录1:调研对象资料整理 |
附录2:乡村鸡舍选址的相关要素分析 |
附录3:乡村鸡舍平面布局汇总表 |
致谢 |
(2)社会资本、契约选择与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 ——以中国白羽肉鸡生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和方法 |
1.4 数据来源 |
1.5 技术路线 |
1.6 可能的创新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白羽肉鸡行业及行为主体 |
2.1.2 社会资本 |
2.1.3 契约选择及其稳定性 |
2.1.4 垂直协作模式 |
2.1.5 标准化生产 |
2.2 相关理论回顾 |
2.2.1 产业组织理论 |
2.2.2 交易成本决定论 |
2.2.3 契约理论 |
2.2.4 生产者行为理论 |
2.2.5 计划行为理论 |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3.1 农业产业化组织中契约关系的研究综述 |
2.3.2 产业链组织与养殖户生产行为研究综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肉鸡产业发展现状及数据统计分析 |
3.1 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发展现状 |
3.1.1 白羽肉鸡起源、生产及消费 |
3.1.2 白羽肉鸡的垂直一体化和标准化生产进程 |
3.2 四省白羽肉鸡产业现状 |
3.2.1 规模现状 |
3.2.2 产量与企业现状 |
3.3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
3.3.1 样本选择 |
3.3.2 问卷设计与调查内容 |
3.3.3 变量选择 |
3.3.4 样本与数据特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肉鸡养殖的社会资本对契约选择的影响 |
4.1 社会资本与契约选择的静态博弈 |
4.2 社会资本对契约选择影响的理论及实证模型构建 |
4.3 社会资本的因子分析 |
4.4 社会资本对契约选择的影响实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契约选择与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实证分析 |
5.1 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认知及采纳情况 |
5.2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说 |
5.3 实证模型构建及其结果分析 |
5.3.1 模型设定 |
5.3.2 统计性描述 |
5.3.3 卡方检验 |
5.3.4 模型估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社会资本、契约选择与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实证分析 |
6.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说 |
6.2 结构方程模型介绍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
6.2.1 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 |
6.2.2 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步骤 |
6.2.3 问卷设计与描述统计 |
6.2.4 信度与效度分析 |
6.3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
6.3.1 模型的拟合结果 |
6.3.2 假说的检验 |
6.3.3 结果分析 |
6.4 不同契约选择模式养殖户标准化生产心理决策机制比较分析 |
6.4.1 样本的特征分析 |
6.4.2 基于契约稳定性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
6.4.3 基于契约稳定性的模型结果分析 |
6.5 不同地区的养殖户标准化生产心理决策机制比较分析 |
6.5.1 样本的特征分析 |
6.5.2 基于地域划分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
6.5.3 基于地域划分的模型结果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因素与实证 |
7.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说 |
7.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7.2.1 技术投入产出指标 |
7.2.2 成本收益指标 |
7.2.3 基于契约选择模式的影响因素的统计性分析 |
7.3 生产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
7.3.1 社会资本对生产绩效的影响 |
7.3.2 契约选择对生产绩效的影响 |
7.3.3 标准化生产行为对生产绩效的影响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及建议 |
8.1 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2.1 针对性的提高社会资本 |
8.2.2 完善组织服务,促成高稳定性契约选择模式生产的发展 |
8.2.3 加大对更稳定契约选择模式的宣传和引导 |
8.2.4 从政府、企业、养殖户多角度出发,促进肉鸡行业标准化生产发展 |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4)农户契约农业参与行为及契约关系稳定性研究 ——基于时间偏好与风险偏好实验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具体问题的提出 |
1.2 概念界定 |
1.2.1 研究主体 |
1.2.2 核心概念界定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图 |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
1.6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1.6.1 可能的创新 |
1.6.2 不足之处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农户行为理论 |
2.1.2 现代契约理论 |
2.1.3 行为经济学 |
2.1.4 实验经济学 |
2.1.5 感知价值理论 |
2.1.6 简要评述 |
2.2 文献综述 |
2.2.1 农户契约农业参与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
2.2.2 契约关系稳定性、农户违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
2.2.3 契约农业对农户绩效的影响研究 |
2.2.4 简要评述 |
3 理论分析框架 |
3.1 逻辑分析思路 |
3.2 时间偏好与风险偏好对农户契约参与、违约、续约决策的影响机制分析 |
3.2.1 时间偏好与风险偏好对农户契约农业参与行为的影响机制 |
3.2.2 时间偏好与风险偏好对农户违约行为的影响机制 |
3.2.3 时间偏好、风险偏好与感知价值对农户续约意愿的影响机制 |
3.3 数据来源 |
3.3.1 微观调查数据 |
3.3.2 宏观统计数据 |
3.4 本章小结 |
4 中国肉鸡产业契约农业发展现状及实施效果分析 |
4.1 中国契约农业的发展、功能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1 契约农业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
4.1.2 契约农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功能及存在的问题 |
4.2 肉鸡产业的生产与发展状况考察 |
4.2.1 世界肉鸡生产与贸易情况 |
4.2.2 中国肉鸡生产与贸易情况 |
4.2.3 江苏省肉鸡产业的生产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
4.3 中国肉鸡产业契约农业的发展历程及主要形式 |
4.4 契约农业对肉鸡养殖农户的收入效应分析 |
4.4.1 理论机制与计量模型设定 |
4.4.2 自变量说明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
4.4.3 实证结果分析 |
4.4.4 稳健性检验 |
4.4.5 进—步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5 农户时间偏好与风险偏好的测度: 基于实验经济学方法 |
5.1 时间偏好与风险偏好的实验设计 |
5.1.1 时间偏好实验设计 |
5.1.2 风险偏好实验设计 |
5.1.3 实验补充说明 |
5.2 时间偏好与风险偏好的概念框架 |
5.3 时间偏好与风险偏好的估计方法 |
5.4 偏好参数的估计结果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
5.4.1 农户时间偏好与风险偏好的总体估计结果 |
5.4.2 契约农户和独立养殖户的时间偏好与风险偏好对比 |
5.4.3 履约农户和违约农户的时间偏好与风险偏好对比 |
5.4.4 不同续约意愿农户的时间偏好与风险偏好对比 |
5.5 本章小结 |
6 时间偏好与风险偏好对农户契约农业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 |
6.1 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
6.1.1 计量模型设定 |
6.1.2 变量选取和描述性统计 |
6.2 时间偏好与风险偏好对农户契约农业参与行为的实证分析 |
6.2.1 农户契约农业参与行为的空间计量模型估计结果 |
6.2.2 基于异质性偏好的农户契约农业参与行为分析 |
6.2.3 潜在内生性讨论 |
6.2.4 稳健性检验 |
6.3 进一步讨论: 农户对契约属性的选择偏好研究 |
6.3.1 变量说明 |
6.3.2 计量模型设定 |
6.3.3 农户契约属性选择偏好的实证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时间偏好与风险偏好对农户违约行为的影响研究 |
7.1 计量模型设定和变量选取 |
7.1.1 计量模型设定 |
7.1.2 变量选取 |
7.2 样本描述性统计 |
7.3 时间偏好与风险偏好对农户违约行为的实证分析 |
7.3.1 农户违约行为的双变量Probit模型估计结果 |
7.3.2 基于异质性偏好的农户违约行为分析 |
7.3.3 潜在内生性讨论 |
7.3.4 稳健性检验 |
7.4 时间偏好与风险偏好对异质性农户违约行为的影响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8 时间偏好、风险偏好与感知价值对农户续约意愿的影响研究 |
8.1 理论模型构建 |
8.2 变量设计与样本特征分析 |
8.2.1 变量设计 |
8.2.2 样本特征分析 |
8.3 计量模型设定 |
8.4 时间偏好、风险偏好与感知价值对农户续约意愿的实证分析 |
8.4.1 信度检验和探索性因子分析 |
8.4.2 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度检验 |
8.4.3 结构方程模型的估计结果 |
8.5 时间偏好、风险偏好与感知价值对异质性农户续约意愿的影响 |
8.5.1 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度检验 |
8.5.2 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的估计结果 |
8.6 本章小结 |
9 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涵义 |
9.1 主要研究结论 |
9.2 政策涵义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农村养殖业专业化组织效益分析——以三原县养鸡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三原县养鸡业背景及存在的问题 |
2 三原县养鸡业的利润分配 |
2.1 饲料生产企业的利润 |
2.2 鸡蛋运输户的利润 |
2.3 鸡蛋购销户的利润 |
2.4 淘汰鸡运输户的利润 |
2.5 淘汰鸡屠宰户的利润 |
2.6 运输户的利润 |
3 国外养鸡业经验借鉴 |
3.1“孵化场”型的一体化 |
3.2“鸡蛋批发商社”型一体化 |
3.3“饲料商社”型一体化 |
3.4“综合商社”型一体化 |
3.5“鸡农协会”型一体化 |
4 专业合作社管理模式效益分析 |
4.1 鸡蛋效益 |
4.2 节约成本 |
4.3 肉鸡效益 |
4.4 社会效益 |
5 户户 (养鸡户) 联保模式效益分析 |
5.1 投资分析 |
5.2 收益分析 |
5.3 保险理赔 |
(6)养鸡一体化模式的实践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企业与农户的关系 |
外国的养鸡一体化经营 |
(一) 美国 |
(二) 日本 |
(三) 韩国 |
(四) 泰国 |
三、结论 |
(7)我国蛋品行业的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际蛋品行业发展过程 |
二、集约化是国际蛋品生产的发展趋势 |
三、我国蛋品行业的发展途径 |
四、我国蛋品市场的发展前景 |
(8)中外蛋业产业化演变轨迹及特征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际蛋品产业化演变轨迹及基本特征 |
1.国际蛋品产业市场集中度高 |
2.蛋品深加工制品比重大 |
3.追求食品安全、蛋品品质和动物福利 |
4.科技投入及研发能力强 |
二、中国蛋品产业发展轨迹及现状 |
1.生产经营高度分散, 产业化程度不明显 |
2.加工制品率过低, 产品结构单一 |
3.蛋品市场消费量大, 标准绿色蛋品比重失衡 |
4.企业科技开发后劲不足, 蛋品加工技术落后 |
5.缺乏蛋品品质的国家控制标准, 形成蛋品出口瓶颈 |
6.中国蛋业未来发展趋势明显, 产业化道路任重道远 |
三、中国蛋品产业化的发展建议 |
1.蛋品企业的经营策略建议 |
(1) 建立高效集约化产销体系。 |
(2) 提高蛋业经营管理的国际竞争力。 |
(3) 加强深加工蛋制品比率。 |
(4) 加大研制高附加值的蛋品投资力度。 |
(5) 加大蛋品及蛋制品出口量。 |
2.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建议 |
(1) 加大对蛋品行业的政策扶持的力度。 |
(2) 加快蛋品行业质量安全标准的出台。 |
(3) 尽快成立国家蛋品产业协会。 |
(9)养禽企业“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的研究 ——以广州市穗深家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2 "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基础理论分析 |
2.1 "公司+农户"的涵义 |
2.2 "公司+农户"模式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
2.3 "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分类 |
2.4 国外"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及模式 |
2.5 国内""公司+农户"模式运行的实践 |
2.6 "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制度缺陷 |
2.6.1 经济主体利益目标的不一致 |
2.6.2 双方的主体地位不对称 |
2.6.3 "理性人"导致经常发生投机行为 |
2.6.4 保证合同履约的外在影响力差异悬殊 |
2.6.5 适应产品的有限性 |
2.7 "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及发展趋势 |
3 穗深公司产业化经营运行方式 |
3.1 穗深公司"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情况 |
3.1.1 穗深公司寻求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动因 |
3.1.2 穗深公司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及基本流程 |
3.1.3 "公司+农户"迅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
3.2 组织管理模式 |
3.2.1 穗深公司的内部组织架构 |
3.2.2 穗深公司的产权模式 |
3.3 控制技术模式 |
3.4 培训教育模式 |
3.4.1 管理技术人员层面的培训 |
3.4.2 合作农户层面的培训 |
3.5 利益分配模式 |
3.5.1 公司内部利益分配 |
3.5.2 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 |
3.6 风险保障模式 |
3.7 稳定约束模式 |
3.8 探索创新经营管理与发展模式 |
4 穗深公司产业化经营运行模式的分析与讨论 |
4.1 穗深公司产业化经营模式的优势分析 |
4.1.1 组织管理科学 |
4.1.2 经营效率提高 |
4.1.3 利益分配合理 |
4.1.4 规避风险有效 |
4.2 穗深公司产业化运行模式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 |
4.2.1 公司与农户的利益分配不完全符合市场规律 |
4.2.2 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 |
4.2.3 风险保障能力薄弱 |
4.2.4 公司管理人才背景单一 |
4.2.5 产业化经营遭遇到的系统制度外因素的制约 |
5 完善与发展产业化经营运行机制的结论和对策 |
5.1 结论 |
5.2 强化中介评价评判机制,完善公司与农户的利益分配机制 |
5.3 强化风险保障机制 |
5.4 大力加强企业人才建设 |
5.5 加强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
5.6 完善政府对市场的调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中国蛋业产业化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提出问题 |
二、中国蛋品产业发展历程及特征演变 |
三、中国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国际比较 |
(一) 市场需求空间巨大, 绿色蛋品市场供给比重失衡 |
(二) 生产经营高度分散, 产业化经营程度不明显 |
(三) 加工制品率过低, 产品结构单一 |
(四) 企业科技开发资金投入不足, 蛋品加工技术落后 |
(五) 国家缺乏蛋品品质的控制标准, 形成国家蛋品出口瓶颈 |
(六) 国际蛋业高度集约化趋势明显, 中国蛋业产业化任重道远 |
1.强者生存——蛋业具有越来越集中的发展趋势。 |
2.加工趋深——蛋制品消费将逐渐成为主要方式。 |
3.追求品质——蛋品消费趋向高品质。 |
4.中国蛋业产业化道路任重道远。 |
四、中国蛋业产业化发展出路 |
1.加快产业集中步伐, 建立高效集约化产销体系。 |
2.提高蛋业经营管理水平, 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
3.扩大深加工蛋制品比率, 广泛满足国内外市场不同需求。 |
4.加大资金投入, 研制高附加值的蛋品。 |
5.发展国际贸易, 加大蛋品及蛋制品出口量。 |
6.尽快建立国家蛋品产业协会。 |
五、政策建议 |
1.加大对蛋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
2.加速蛋品行业质量安全标准的出台。 |
3.加大蛋品产业科技资金的投入。 |
4.制定全面的禽流感防范措施。 |
四、探究日本养鸡业一体化经营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无为县中等规模乡村鸡舍设计研究[D]. 任晓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社会资本、契约选择与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 ——以中国白羽肉鸡生产为例[D]. 陈齐畅.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3]市场拓展与政府缺位:全球贸易体系中的中国近代蛋粉业[J]. 朱冠楠.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4]农户契约农业参与行为及契约关系稳定性研究 ——基于时间偏好与风险偏好实验的实证分析[D]. 侯晶.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5]农村养殖业专业化组织效益分析——以三原县养鸡业为例[J]. 欧阳斌,雷永庆,王蓓. 湖北农业科学, 2011(01)
- [6]养鸡一体化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 胡定寰. 农村养殖技术, 2010(23)
- [7]我国蛋品行业的发展策略[J]. 谢永刚. 饲料博览, 2009(02)
- [8]中外蛋业产业化演变轨迹及特征比较研究[J]. 于萍. 财经问题研究, 2008(09)
- [9]养禽企业“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的研究 ——以广州市穗深家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例[D]. 麦琳娜.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
- [10]中国蛋业产业化发展趋势研究[J]. 于萍. 农业经济问题, 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