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葫芦育苗期安全控害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凡[1](2018)在《MED隐种烟粉虱抗性监测、抗性风险评估及防控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属半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是一个由至少40个隐种组成的物种复合体,在非洲、中东、美国等多个国家地区发生为害。在已发现的隐种中,以MEAM1隐种(B型)和MED隐种(Q型)为代表的烟粉虱入侵隐种为害最严重。烟粉虱除了通过刺吸植物汁液、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还能传播植物病毒为害农作物、蔬菜和观赏花卉,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当前烟粉虱的主要防治措施是化学药剂防治,大量使用会导致抗药性发生、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为了解烟粉虱隐种的地理分布及遗传分化,明确山东地区田间种群对常用农药的抗性水平,本研究通过采集山东不同地区烟粉虱地理种群样本,对烟粉虱隐种的种类、分布及种群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同时进行了烟粉虱对新烟碱类、阿维菌素等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和抗性生化机理方面的研究。在室内连代筛选了烟粉虱抗吡蚜酮品系,系统评估了MED隐种烟粉虱对吡蚜酮的抗性风险、交互抗性及抗性生化机理。为解决生产上防治烟粉虱存在的突出问题,还研究了以物理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20162017年山东省6个地区采集的烟粉虱隐种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4个地点(青岛、济南、泰安和德州种群)采集的样品全部为烟粉虱MED隐种;其它2个地点(潍坊种群和临沂种群)的烟粉虱MED隐种所占比例大于94.3%,MEAM1隐种比例均低于5.7%。田间调查显示烟粉虱MED隐种已在山东基本取代MEAM1隐种成为绝对优势种群。2.比较了室内饲养的相对敏感烟粉虱MEAM1种群(SS-B)和MED种群(SS-Q)对8种杀虫剂(阿维菌素、噻虫嗪、啶虫脒、烯啶虫胺、吡虫啉、吡蚜酮、吡丙醚和毒死蜱)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SS-Q种群对8种杀虫剂的LC50值均高于SS-B种群。与SS-B种群相比,SS-Q种群对烯啶虫胺和吡虫啉的抗药性最高,抗性倍数分别为3.95倍和3.57倍;对吡蚜酮的抗性倍数最小,仅为1.06倍,表明在敏感状态下,SS-Q种群比SS-B种群具有较高的耐药性。3.为明确山东烟粉虱田间种群抗药性水平,以室内饲养的SS-Q种群为对照,测定了6个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啶虫脒、毒死蜱、吡丙醚和吡蚜酮的抗性。结果表明,6个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仍处于敏感状态,LC50值均低于0.8mg/L。对吡蚜酮的抗性与敏感种群抗性倍数差异不大,LC50范围为148.68 mg/L439.59mg/L,只有泰安种群(TA)出现敏感性下降情况(3.27倍)。吡丙醚对不同烟粉虱种群卵的毒力效果不同:临沂、青岛和济南种群处于敏感状态,LC50范围为15.28mg/L29.91 mg/L;德州和泰安种群表现为敏感性下降(3.89和4.48倍),潍坊种群已达到低抗水平(5.55倍)。对烟碱类杀虫剂各个地方种群有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对于吡虫啉,6个地理种群产生了敏感性下降到中水平的抗性(4.2916.56倍);4个地理种群对噻虫嗪产生了低到中水平的抗性(8.3915.81倍);4个地理种群对啶虫脒出现敏感性下降或低抗水平(4.108.35倍);潍坊和济南种群对烯啶虫胺出现低水平抗性(5.87倍和6.79倍)。对传统杀虫剂毒死蜱,德州和潍坊种群出现敏感性下降(3.44和4.80倍),济南达到低抗水平(6.74倍)。因此,推荐使用阿维菌素、吡蚜酮与烟碱类杀虫剂交替或轮换使用,以延缓其抗药性的发展。4.为明确抗性生化机理,测定了田间种群的解毒代谢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力。结果表明,烟粉虱种群的多功能氧化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随种群抗性水平的增高而增强。青岛种群的羧酸酯酶活力最高,其次为潍坊种群,德州、济南、泰安、临沂种群却出现略低于敏感种群的现象。田间种群抗药性升高与多功能氧化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升高有关。5.用吡蚜酮对相对敏感SS-Q种群进行了连续18代抗性筛选,获得了MED烟粉虱抗吡蚜酮品系(R-F18)。在筛选的前10代(R-F1R-F10)抗性发展非常缓慢,抗性只增长至2.16倍,第11至18代,抗性增长速度加快,由第11代的4.19倍增长到第18代的10.70倍。抗性风险分析结果表明,烟粉虱抗吡蚜酮品系的抗性现实遗传力h2为0.1158,假设在田间烟粉虱对吡蚜酮的抗性显示遗传力为实验室估计值的一半,即h2为0.0579,若田间杀死率为70%90%时,预计烟粉虱对吡蚜酮的抗性增长10倍需要1320代,烟粉虱对吡蚜酮存在产生抗性的风险。6.以敏感SS-Q和吡蚜酮抗性筛选过程中的R-F11和R-F18为试虫,通过交互抗性和解毒代谢酶活力测定,分析烟粉虱对吡蚜酮的抗性生化机制。交互抗性结果表明,抗性品系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啶虫脒、烯啶虫胺和吡虫啉均表现有交互抗性,交互抗性倍数分别为10.43、6.22、4.64和3.61倍,对吡丙醚、毒死蜱和阿维菌素无交互抗性。表明烟粉虱抗吡蚜酮品系对上述烟碱类杀虫剂有潜在抗性风险。与SS-Q品系相比,R-F11和R-F18的多功能氧化酶活力分别升高了1.88和2.77倍,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没有明显变化,表明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增强是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7.采用3种不同处理方式:在常规番茄日光温室(CK)的前通风口和上通风口罩以60目防虫网、80目防虫网和80目防虫网加后墙通风管(分别称为Ⅰ、Ⅱ、Ⅲ),研究了不同网目防虫网及后墙通风管对温室温湿度、烟粉虱虫量及番茄褪绿病毒病的影响。结果表明,80目防虫网对烟粉虱阻隔为98.4%,且相对100目防虫网有更好的通风效果,推荐田间使用。2014年试验发现,温室Ⅱ虽烟粉虱虫量和番茄发病率低于其它处理温室,但罩网会提高温室内温度,80目增温更明显。20152016年试验中,经过后墙凿洞处理,使得防虫网温室温度明显降低。2015年8月25日2015年10月29日每日10:0016:00时间段的平均温度,温室Ⅲ为26.55℃,比温室Ⅱ低7.27℃,2016年8月20日2016年10月29日每日相同时间段的平均温度,温室Ⅲ为27.11℃,比温室Ⅱ低5.63℃;温室Ⅲ与温室Ⅱ的日平均相对湿度差别不大。同时,温室Ⅲ能有效的控制烟粉虱虫量和番茄发病率,使得ToCV发病率仅为6.67%。因此,日光温室前、上通风口罩80目防虫网阻隔烟粉虱,加后墙通风管降温,可有效降低烟粉虱数量和防治ToCV发生危害,此技术推荐在日光温室使用。
宋建新[2](2005)在《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蔬菜产业是近年来河北省种植业中农民自主投入比较多、经济效益较高、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并已经成为河北省种植业的第一大产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本文从河北省蔬菜产业现状入手,全面分析本省蔬菜产业在区域布局、生产现状、加工出口和蔬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指导河北蔬菜生产实践和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本研究以亲身推广蔬菜生产技术的实际经验为例,采用亲自推广、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结合查阅的大量资料数据,比较深入的对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蔬菜产业在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起步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先进省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河北省蔬菜业仍然处于数量增长型阶段,仍然处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阶段,在数量已经居于全国第二位情况下,仍然在无公害蔬菜生产、设施生产、产品质量、产业化经营等诸多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和不足,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如下对策:调整区域布局,实现规模和特色新突破;调整品种结构,实现良种引进、繁育、推广新突破;调整种植方式,实现良种良法结合新突破;调整栽培方式,实现设施蔬菜新突破;调整质量结构,实现质量安全水平新突破。
张美贤[3](2004)在《提高河北省蔬菜产品竞争力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发展的经验表明,一国或地区农产品竞争力及贸易地位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寻找到适合本国国情或地区特色的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方法。尤其是随着农业越来越溶入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我国各地都在寻求实现农业资源利用的效率最高化,尝试利用分工合作、专业化生产、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蔬菜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倍受关注的焦点,而现实存在的蔬菜产品质量差、供给过于集中、精深加工产品少、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缺乏国际市场竞争经验等问题都阻碍了蔬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河北省作为蔬菜生产大省,其蔬菜产品亦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产品竞争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着河北省蔬菜在国内外市场上产品竞争力的发挥。因此需要不断探索有利于提高该类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研究提高河北省蔬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在现阶段就具有了极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的研究思路是:首先,以比较优势理论和方法综合分析河北省蔬菜产品生产,发现较其它省区是真正具有生产比较优势的,这足以说明河北省在蔬菜生产方面有提高其产品竞争力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其次,结合当前河北省蔬菜生产的现状,在阐述其所具有的蔬菜竞争力优势和存在着劣势的同时,再分析挖掘出不利于河北省蔬菜产品竞争力发挥的潜在制约因素及其原因;最后针对妨碍竞争力提高的影响因素提出符合河北省省情的应对策略。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采用了当前被广泛应用于评价产品竞争力优势的“比较优势指数法”,因为考虑到比率变量较之于数据原值更能体现地区蔬菜生产在全国的相应地位或比较优势,故选取蔬菜播种面积、单位产量水平占全国相应指标的比率作为基本分析变量,并根据分析需要计算出蔬菜播种面积与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率及蔬菜单位产量比率,即通过对河北省蔬菜生产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评价,说明河北省蔬菜生产在全国范围内的确具有蔬菜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在提出对策时,分别针对提高河北省蔬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质量竞争力、营销竞争力、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内容展开了论述;在保持河北省蔬菜生产已有竞争力优势的前提下,寻找进一步提升其蔬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对策。
周文华[4](2003)在《县级无公害蔬菜产业规划的方法与实践——以河北曲周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人们对蔬菜的要求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而城乡工业的发展所导致的工业废料的大量排放和农药、化肥、农膜的大量使用,使蔬菜产品内的有害物质含量增加,质量下降。因此大力开展无公害蔬菜的研究与生产,尤其是保证无公害蔬菜全过程安全生产的规划研究,对于保证居民身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县或县级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其它地区(县或县级市)的无公害蔬菜产业规划的制定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县域为单位,对无公害蔬菜产业规划的步骤和方法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四个层面(发展战略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项目规划)的县级无公害蔬菜产业规划的步骤和方法体系,其中方法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背景分析、区位分析、SWOT分析、蔬菜种植区的自然资源现状分析、蔬菜生产、加工和流通现状分析、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污染源调查和评价、农民的环境意识的调查分析等。在此基础上,本文又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对上述步骤和方法进行了实践,提出了曲周县无公害蔬菜产业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曲周县政府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河北省植保总站[5](2001)在《西葫芦育苗期安全控害技术》文中研究指明
二、西葫芦育苗期安全控害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葫芦育苗期安全控害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MED隐种烟粉虱抗性监测、抗性风险评估及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烟粉虱概况 |
1.1.1 起源和分布 |
1.1.2 生物学特性 |
1.1.3 寄主范围 |
1.1.4 取食行为 |
1.1.5 寄主危害 |
1.2 烟粉虱的分类地位 |
1.2.1 烟粉虱生物型的研究 |
1.2.2 烟粉虱隐种的研究 |
1.2.3 烟粉虱隐种鉴别方法 |
1.3 烟粉虱传播病毒病情况 |
1.3.1 双生病毒简介 |
1.3.2 番茄褪绿病毒 |
1.4 烟粉虱抗药性现状 |
1.4.1 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性 |
1.4.2 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 |
1.4.3 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 |
1.4.4 对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农药的抗性 |
1.5 吡蚜酮研究概况 |
1.5.1 吡蚜酮作用特点 |
1.5.2 吡蚜酮作用机制 |
1.6 烟粉虱抗药性机制 |
1.7 烟粉虱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
1.7.1 虫情监测和预报 |
1.7.2 农业防治 |
1.7.3 物理防治 |
1.7.4 生物防治 |
1.7.5 化学防治 |
1.8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9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昆虫 |
2.1.2 供试药剂 |
2.1.3 供试试剂 |
2.1.4 主要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基于mtDNA COI基因的烟粉虱隐种鉴定方法 |
2.2.2 抗药性监测方法 |
2.2.3 烟粉虱种群吡蚜酮抗性选育 |
2.2.4 抗性现实遗传力(h2)的估算与抗性风险评估 |
2.2.5 吡蚜酮筛选种群的交互抗性谱测定 |
2.2.6 样品蛋白含量测定 |
2.2.6.1 蛋白标准曲线绘制 |
2.2.6.2 待测酶源蛋白质含量测定 |
2.2.7 解毒酶活性测定 |
2.2.7.1 羧酸酯酶(CarE)活力测定 |
2.2.7.2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测定 |
2.2.7.3 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测定 |
2.2.8 利用防虫网防控温室番茄烟粉虱及番茄褪绿病毒病的技术研究方法 |
2.2.8.1 不同网目防虫网对烟粉虱隔离试验 |
2.2.8.2 试验温室处理 |
2.2.8.3 日光温室温湿度记录 |
2.2.8.4 日光温室中烟粉虱种群动态及番茄褪绿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 |
2.2.8.5 疑似感病植株室内带毒情况检测 |
2.3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山东省各地烟粉虱MEAM1 隐种与MED隐种比例 |
3.2 相对敏感品系对不同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结果 |
3.3 山东省不同烟粉虱种群的抗药性监测结果 |
3.4 不同地区烟粉虱种群解毒酶活性测定结果 |
3.5 烟粉虱MED隐种对吡蚜酮抗性风险及生化机理 |
3.5.1 吡蚜酮对烟粉虱室内抗性筛选结果 |
3.5.2 烟粉虱MED隐种对吡蚜酮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分析 |
3.5.3 烟粉虱MED隐种对吡蚜酮的抗性风险评估 |
3.5.4 烟粉虱抗吡蚜酮品系对不同杀虫剂的交互抗性 |
3.5.5 烟粉虱解毒酶在抗性筛选中作用 |
3.6 利用防虫网防控温室番茄烟粉虱及番茄褪绿病毒病研究结果 |
3.6.1 田间使用防虫网网目筛选结果 |
3.6.2 罩网对日光温室温湿度的影响 |
3.6.3 后墙增加通风管对日光温室温湿度的影响 |
3.6.4 不同处理后日光温室内烟粉虱种群数量情况 |
3.6.5 不同处理后日光温室内番茄ToCV发病情况 |
4 讨论 |
4.1 烟粉虱MED隐种取代MEAM1 隐种的竞争取代机制 |
4.2 烟粉虱田间种群抗药性情况 |
4.3 烟粉虱田间种群生化抗性机理 |
4.4 烟粉虱对吡蚜酮的抗性风险 |
4.4.1 烟粉虱抗吡蚜酮品系的筛选 |
4.4.2 烟粉虱抗吡蚜酮品系的交互抗性 |
4.4.3 烟粉虱抗吡蚜酮品系的生化机理 |
4.5 利用防虫网防控温室番茄烟粉虱及番茄褪绿病毒病 |
5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2)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河北省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分析 |
2.1 河北省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 |
2.2 蔬菜产业自身的优势 |
2.3 蔬菜产业在河北省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
第三章 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状况 |
3.1 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总体状况 |
3.2 河北省各类蔬菜产业分类状况 |
第四章 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自身制约因素 |
4.2 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环境制约因素 |
第五章 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对策及政策性建议 |
5.1 发展思路和规划目标 |
5.2 调整方向 |
5.3 发展重点 |
5.4 实现蔬菜大省向蔬菜强省的跨越 |
5.5 河北省蔬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保障措施 |
5.6 加快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提高河北省蔬菜产品竞争力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蔬菜产品竞争力的界定 |
2.1 当前蔬菜产品生产现状 |
2.2 蔬菜产品市场的特点 |
2.3 蔬菜产品竞争力的内涵 |
2.4 蔬菜产品竞争力的构成 |
3 河北省蔬菜发展现状 |
3.1 河北省蔬菜市场特点 |
3.2 河北省错季蔬菜发展现状 |
3.3 设施蔬菜现状 |
3.4 河北省蔬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的现状 |
4 河北省蔬菜生产比较优势实证分析 |
4.1 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分析 |
4.2 蔬菜生产的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
4.3 全国蔬菜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
4.4 河北省蔬菜生产的比较优势分析 |
5 河北省蔬菜产品竞争力优劣势分析 |
5.1 河北省蔬菜产品竞争力优势 |
5.2 提高河北省蔬菜产品竞争力面临的问题 |
5.3 河北省蔬菜产品竞争力不易提高的原因 |
6 提高河北省蔬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 |
6.1 依靠科技,全面提高蔬菜产品质量竞争力 |
6.2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带动蔬菜企业竞争力 |
6.3 突出特色,开创名牌,提升河北省蔬菜品牌竞争力 |
6.4 完善质量检测体系,逐步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
6.5 强化配套服务,全面提高蔬菜产业化竞争力 |
6.6 扩大蔬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提高蔬菜产品国际竞争力 |
6.7 提高蔬菜产品的市场营销竞争力 |
7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历 |
致谢 |
(4)县级无公害蔬菜产业规划的方法与实践——以河北曲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规划与区域规划 |
1.3 产业规划的概念及其类型 |
1.4 农业规划的概念及其类型 |
1.5 县级无公害蔬菜产业规划的界定 |
1.6 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发展状况 |
1.7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县级无公害蔬菜产业规划的步骤与方法 |
2.1 县级无公害蔬菜产业规划的阶段 |
2.2 县级无公害蔬菜产业规划资料的步骤与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县级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的实践-以河北曲周为例 |
3.1 研究方法 |
3.2 资料分析 |
3.3 曲周无公害蔬菜产业总体和分区规划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西葫芦育苗期安全控害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MED隐种烟粉虱抗性监测、抗性风险评估及防控技术研究[D]. 王凡. 山东农业大学, 2018(01)
- [2]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D]. 宋建新.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6)
- [3]提高河北省蔬菜产品竞争力对策研究[D]. 张美贤. 河北农业大学, 2004(04)
- [4]县级无公害蔬菜产业规划的方法与实践——以河北曲周为例[D]. 周文华. 中国农业大学, 2003(03)
- [5]西葫芦育苗期安全控害技术[J]. 河北省植保总站. 北京农业,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