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飞行员的时间压力及其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林梦霞[1](2021)在《G航空公司飞行员排队离职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李文毅[2](2021)在《基于循证的民航飞行员疲劳风险管理知识库设计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史乐[3](2020)在《S公司飞行员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我国航空运输市场能够快速发展,一方面,世界着名的航空公司纷纷开通中国航线,另一方面,国内航空公司的数量也大大增加,方便旅客出行的同时也带来了航空运输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对航空公司而言,企业的发展除了需要靠外部市场的积极开拓,积极增加航线数量和飞行班次,同时也得需要对企业内部进行科学管理,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和服务安全性。而企业竞争力离不开员工的有效执行力,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因此,能否有效提升飞行员的执行力将对航空公司的发展和效益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提出一套完整的影响飞行员执行力的因素指标体系,然后借助模糊层次分析的方法找出影响飞行员执行力的关键因素,从而以此为依据,提出提升飞行员执行力的有效策略。首先,本文将执行力的定义界定为企业员工贯彻企业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一种操作能力。飞行员执行力的提高除了自身主观意愿及能力的影响外,还受到与其工作相关的各方的影响。因此,本文从影响飞行员的利益相关方的角度出发,将影响飞行员执行力的因素归为执行意愿、执行能力、执行环境以及领导风格四类,然后系统寻找影响飞行员执行力的因素,从而建立完整的影响S航空公司飞行员执行力的因素指标体系。其次,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分析计算指标体系中各影响因素在所有影响执行力的因素中的权重,利用该权重,确定在S航空公司中,影响飞行员执行力的最主要的几个因素,利用该结果可以协助企业制订提升飞行员执行力的策略和方案。最后,利用本文提出的影响飞行员执行力的因素指标体系,找出对S航空公司飞行员执行力影响最重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策略建议,优化给出效率较高的执行力提升方案,从而协助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当前的方案进行调整,对预期实施效果好的策略增加投入,对实施效率低的策略降低实施频度或者提出改进。同时S航空公司可以根据本文提出的影响飞行员执行力的指标体系对当前的策略进行优化和完善,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有效的提升飞行员执行力的策略。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及专家判断的方式建立了 S公司飞行员执行力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赋予该体系中各因素权重,从而可以利用该指标体系对企业当前的策略进行优化,提升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相关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可以被直接运用到其他航空公司的具体实践中去。不足之处在于本文研究的执行力的执行力分析体系及策略仅适用于企业发展的某一阶段,缺乏策略的反馈及因素的动态调整,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作进一步探讨。
蒋刚毅[4](2020)在《通用航空维修分类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国家通航“十三五”规划及“放管服”政策的提出,通航产业在国内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通航维修体系的不完善和滞后性,航空维修、监察人员的不足,通航相关法规咨询通告数量少,更新速度缓慢。致使“放管服”政策不能较好的落实,本文从维修分类和管理的角度,对“放管服”的具体落实提供理论依据。论文首先介绍了通航国内外发展现状和通航维修和监管所面临的问题。接着按照飞机构型、通航业务类型、航空安全事故等级等多方面因素对飞机的维修进行了分类,把不同种类的航空器维修要求进行对比。再将飞机构型要素和通航业务要素其有机结合在一起,找出其共同点,建立通航维修框架便于维修企业参考。然后基于通航维修安全评估体系结果,从维修要素中得分较低且波动性大的要素为切入点,用熵值法计算关键维修要素的权重,确定关键要素并对其要素选择进行可行性验证。本文通过对飞机的结构、运营分类进行组合并简化构建了通航维修框架,使通航企业能够快速定位维修要求。对通航维修要素的分类、选择和分析,结果应当提升维修责任人的权限,降低维修人员的门槛,降低质量控制以提升放行率。将通航企业按照评估体系分成六个等级,对不同等级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通航企业能够对所管理的航空器维要求更加了解,同时可以适当缓解通航监察压力,以更好落实“放管结合,以放为主”的政策,促进通航的发展。同时对民航法规的修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刘洋[5](2020)在《C航空公司财务人员的激励机制优化》文中指出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西南地区的航空业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2018年12月,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实现了5000万人次的突破,标志着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继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之后国内第4个吞吐量破5000万人次的机场,也是中西部第一个跻身“全球5000万级机场俱乐部”的机场。这既彰显了成都在全球民航业影响力及地位的不断提升,又奠定了成都航空发展更加坚固的基础,对加快建设中国西部“互联互通、辐射全球”的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具有里程碑意义,成都“航空第四极”地位更加凸显。C航空公司是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9家基地航空公司中一员。本文将以C航空公司财务人员,这样的一个传统职业群体为研究对象,以经典的激励理论为学术论据,在前辈们对激励问题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部分C航空公司财务人员的内心需求和工作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访谈,并对财务部内部各项目进行实地走访,深入剖析当前C航空公司财务人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指出当前C航空公司在财务人员的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激励机制单一落后及激励的奖惩机制流于形式等问题与不足。同时,进一步调查分析得出当前C航空公司财务人员的激励效果欠佳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国有背景下的航空公司薪酬改革任重道远、财务工作得不到高度重视、飞行领域出身领导的管理方式、公司内部“双职工”与“单职工”的职业诉求差异及员工队伍年龄搭配不合理等。最后针对上述存在的激励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建议。公司针对员工的激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人力资源管理话题,要想公司发展得更好,必然需要激发出员工在工作中的创造性及积极性。本文所探讨的激励机制问题,是针对民航体系中从事财务工作的这类人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成果,需要对当前执行的激励机制进行不断优化与改进,从而展示出激励机制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C航空公司的未来更加宏伟发展提供人员管理上的有效理论支撑,也对于我国民航业中众多的航空公司针对财务从业人员的激励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肖琴[6](2019)在《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演化机理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我国通用航空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水上飞机因其依赖资源少,成为我国通用航空业的重点发展领域。然而,频繁的不安全事件和安全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水上飞机的发展。对近年来水上飞机不安全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分析可知,事故多发生于起降阶段且引发事故的风险因素错综复杂,加大了水上飞机安全管理的难度。为了明确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演化规律进而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本文综合运用复杂网络理论、传播动力学理论、演化博弈理论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演化机理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界定了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及风险演化的概念,梳理了相关理论,运用扎根理论识别了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因素,得到风险因素的概念模型。第二,基于风险因素概念模型,设计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调查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各风险因素对起降安全风险因素的作用路径。第三,以风险因素间的作用路径为基础,构建了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演化的有权有向网络拓扑结构,验证了该复杂网络的无标度特性;采用MATLAB编程仿真网络在随机攻击和蓄意攻击情况下的功能和结构鲁棒性;对比不同度量指标蓄意攻击下的网络鲁棒性效果,识别网络的关键风险因素,提出断链控制策略;采用链路预测方法对网络中未连接节点对间的连边进行预测,加强断链控制策略的效果。第四,根据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传染延迟效应分析,构建无标度网络上的风险传染延迟模型(D-SEIRS);利用Routh-Hurwitz判据分析模型平衡点的稳定性,求解模型的稳态密度及基本再生数;运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数值仿真,揭示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的动态传染规律,提出了控制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传播的目标免疫策略。第五,在对水上飞机起降安全监管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复杂网络的起降安全监管演化博弈模型,仿真分析了模型中的参数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了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的监管对策。本文的创新点包括:揭示了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因素间的作用机理,丰富了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因素作用关系的研究;构建了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网络结构,从鲁棒性和链路预测的角度揭示了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网络的演化规律;构建了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传染的D-SEIRS模型,实现了水上飞机安全风险动态研究的新突破;构建了基于复杂网络的水上飞机起降安全监管演化博弈模型,拓宽了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监管研究的思路。
刘瑞萑[7](2019)在《影响飞行员不安全行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飞行员的不安全行为仍是造成飞行事故的主因之一,航空公司对于飞行员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多采用完善规章、加强培训教育和加大处罚力度等通用措施,对于飞行员不安全行为的管理没有针对性,管理效率低、管理效果差,不安全行为发生的重复率大大提升,安全隐患日益增多。研究影响飞行员不安全行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对于提高管理的针对性,降低不安全行为发生的重复率,减少安全隐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研究飞行运行过程及其特征,结合各学科理论及文献分析,界定了内外因素的界限,初定了影响飞行员不安全行为的内外因素,并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研修正了影响飞行员不安全行为的内外因素,其中内在构成因素包括风险知觉、前瞻性记忆、决策、注意、危险态度、飞行技术、疲劳等7个因素;外在影响因素包括恶劣环境;驾驶舱布局、自动化系统;工作程序、培训教育、奖惩制度;外部沟通、机组协作等8个因素。通过对航空公司的调查,选择飞机快速存取记录器(QAR)数据作为衡量本文不安全行为的指标。依托于以上内外因素,提出了影响飞行员不安全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假设,使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理论构建假设模型,并通过实证来检验和修正作用机理模型。结果表明:风险知觉、前瞻性记忆、决策、注意、飞行技术对不安全行为产生显着的负向影响作用;危险态度和疲劳则对不安全行为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作用;影响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飞行技术、疲劳、前瞻性记忆、决策、危险态度、风险知觉、注意。驾驶舱布局、自动化系统、工作程序、培训教育、奖惩制度、外部沟通、机组协作对不安全行为产生显着的负向影响作用;而恶劣环境对不安全行为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作用;影响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恶劣环境、自动化系统、驾驶舱布局、外部沟通、工作程序、机组协作、奖惩制度、培训教育。内因在外因与不安全行为之间存在着显着的正向或者负向中介作用。
田磊[8](2018)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UPRT训练与评估程序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复杂状态导致的飞行中失控(Loss of Control Inflight In-Flight,LOC-I)已经成为商业运输飞行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国际运输协会(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IATA)在促进民航安全的六项安全策略中将LOC-I列为最高优先事项。为了预防复杂状态并能够从复杂状态中改出,开展UPRT训练与评估程序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论文依托中国民航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CAAC)安全能力基金项目“飞机复杂状态预防与改出训练培训体系建设”和“基于大数据的飞行学生心理健康/疾病风险管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AS2016-11),围绕飞行员如何预防、处置复杂状态,避免LOC-I事故等研究思路,开发了提高飞行员应对复杂状态核心能力的训练与评估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训练需求分析。在访谈、文献分析的基础之上,使用层次任务分析法(Hierarchical Task Analysis,HTA)对复杂状态典型工作场景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通过两轮问卷调查,得到了典型场景下预防与改出复杂状态分解任务的重要性、频繁性及困难性结果。根据所需执行任务的重要性、频繁性和困难性来判断任务的训练优先级,该结果可作为课程开发依据,为教员提供训练重点。(2)能力需求分析。根据工作分析结果,通过文献研究、访谈等方法,筛选出41项飞行员预防与改出复杂状态所需的胜任特征指标,并将其划分为知识、技能、认知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4个维度;然后,通过第一轮问卷筛选指标,第二轮问卷验证维度划分的正确性;最后,构建了包括4个维度24项胜任特征指标的预防与改出复杂状态胜任力模型。(3)复杂状态训练方案的研究。在胜任力模型基础之上,以能力提升为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开发了UPRT训练内容和方式,针对模拟机训练开发了基于姿态的训练场景和基于诱发因素的训练场景,并制定了训练科目开发流程,使训练科目开发更加科学、高效。(4)复杂状态训练效果评估方案的研究。首先,以柯氏模型为基本框架,分别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设计了复杂状态训练效果评估方案。其次,为了减小行为层评估的主观性,根据胜任力模型设计了飞行员UPRT模拟机训练评价表。最后,将空管系统中BOOM评价移植到复杂状态训练效果评估中,为UPRT教员提供了有效的训练效果评估规范和工具。(5)在线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jeesite快速开发平台基础之上,采用Java语言编写程序、搭建B/S系统架构、连接后台MySQL数据库,开发了UPRT在线学习系统,可实现UPRT理论学习、案例学习、在线测试、问卷调查、学习反馈、资料下载等功能,降低了UPRT训练成本,提高了训练效率。
万祥春[9](2018)在《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研究》文中提出自鸦片战争以来,旧中国在近现代历史上落后挨打,饱受列强的反复侵略,其中绝大多数侵略都来自于海洋。中国人民对这些海洋侵略深恶疼绝,对海洋安全的渴求十分强烈,无数仁人志士在反对海洋侵略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提出了各种海洋安全观,但这些探索受到种种制约,最后都失败了。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布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海洋争端,要实现海洋安全,就必须用海洋安全观来指导海洋安全实践,并在海洋安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更好地促进海洋安全目标的实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海洋安全观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实践、发展和完善,不仅有利于实现国家海洋安全,更有利于促进国家总体安全。本论文的研究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概念部分,为论文的研究奠定了概念基础,由第一章构成。安全是指主观和客观上没有威胁、事物保持平稳发展的状态。安全观是指安全主体对自身所面临的客观安全状况和环境的理性认识,是人们关于安全的信念、理想、追求、认识和评价的系统性认知。海洋安全观,是海岛国家和沿海国家对自身所面临的海洋安全状况和环境的理性认识,是涉海人们关于海洋安全的信念、理想、追求、认识和评价的系统性认知。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以海洋共同安全观为核心,由互利共赢的海洋经济安全观、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观、共同竞合的海洋军事安全观、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安全观和共同家园的海洋生态安全观五个子体系构成。第二部分是理论部分,由第二章构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了西方列强的弱肉强食的海洋争霸安全思想,强调其他国家要获得海洋安全,就必须学习西方一切先进的海洋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主张中国的海洋安全观以反对西方海洋霸权为主要任务,倡导建立新的海洋安全观。马克思主义海洋安全思想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本研究的理论指南。第三部分是外延体系部分,由第三、四、五、六章和第七章构成。第三章论述了中国积极倡导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观,愿意同世界有关海洋国家一起提供海洋公共安全产品,共同担负起维护世界海洋安全的共同责任,并把中国塑造成负责任的海洋政治大国。第四章阐述了互利共赢的海洋经济安全观是指,在海洋经济贸易活动中,中国把既坚决维护我国的海洋经济利益,又能促进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作为处理与各国各地区海洋经贸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观念。第五章阐释了奉行共同竞合的海洋军事安全观是指在海洋军事安全竞争合作力求双赢,在海洋军事竞争中努力谋求合作;在海洋军事合作中也不完全放弃竞争,通过有限度的海洋军事竞争促进本国海军的健康发展。第六章论述了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安全观是指在海洋世纪,中华民族既宣传弘扬民族传统海洋文化,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和吸收外国的先进海洋文化,推动海洋文化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和融合创新,努力促进世界各国各地海洋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第七章论述了全球海洋是一个大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一处地方遭到破坏,必然会影响到全世界其他地方。所以,建设共同家园的海洋生态安全观就是全世界国家和人民要团结一致,认识到海洋生态系统是全人类的共同的蓝色家园,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把海洋建设成为人类共同的美丽家园。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各国共有一个海洋。本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海洋安全思想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运用多学科研究的方法,对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世界海洋安全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提倡“中国海洋安全方案”,同世界各国共享海洋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理论和指导意义。
韩涪东[10](2016)在《S航空公司飞行员激励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面对我国民航业超出预期的经济收益空间以及发展机会,同时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市场竞争,如何提升我国民航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长期竞争优势是民航企业一直探索的问题。以提供交通运输服务为主营业务的民航企业,优质的人力资源是实现企业提升服务质量、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而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的重要模块。飞行员是民航企业的关键技术性稀缺人才,因此,分析企业目标与企业成员个体目标,根据飞行员需求构建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在整理、归纳激励理论的发展演进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S航空公司的飞行员激励理论。对S航空公司及其飞行员队伍的实际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明晰了飞行员的职业特性及S航空公司飞行员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对S航空公司吉林分公司飞行员群体的激励现状进行调研,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调研结果,遴选出现阶段对S航空公司飞行员激励效用具有显着作用的激励因素,分析其作用机理,评价其影响程度,深度发掘S航空公司飞行员激励机制的现存问题。最后,以相关理论基础及实证研究结果为依据,以促进企业目标和飞行员个体目标相统一为导向,设计并构建了S航空公司飞行员激励机制,同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建议。
二、飞行员的时间压力及其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飞行员的时间压力及其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3)S公司飞行员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路线、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路线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概述 |
2.1 执行力提升策略文献综述 |
2.1.1 执行力的内涵 |
2.1.2 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
2.1.3 执行力提升的途径 |
2.2 模糊层次分析法理论概述 |
2.2.1 模糊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
2.2.2 模糊层次分析法实施过程 |
2.2.3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实际应用浅析 |
第三章 S公司影响飞行员执行力的因素分析 |
3.1 影响飞行员执行力的因素分类 |
3.2 执行意愿 |
3.2.1 执行意愿与执行力的关系 |
3.2.2 影响飞行员执行意愿的因素分析 |
3.3 执行能力 |
3.3.1 执行能力与执行力的关系 |
3.3.2 影响飞行员执行能力的因素分析 |
3.4 执行环境 |
3.4.1 执行环境与执行力的关系 |
3.4.2 影响飞行员执行环境的因素分析 |
3.5 领导驱动力 |
3.5.1 领导驱动力与执行力的关系 |
3.5.2 影响飞行员领导驱动力的因素分析 |
第四章 执行力的影响因素优先序分析 |
4.1 构建影响飞行员执行力的因素指标体系 |
4.2 构建判断矩阵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
4.3 影响飞行员执行力提高的因素指标重要度排序 |
第五章 S公司飞行员执行力提升策略分析 |
5.1 执行力影响因素和排序结果分析 |
5.1.1 影响因素在S公司的特异性分析 |
5.1.2 影响因素的排序结果分析 |
5.2 执行力提升策略 |
5.2.1 提高执行意愿 |
5.2.2 改善执行环境 |
5.2.3 优化领导驱动力 |
5.3 执行力提升策略总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附件一: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通用航空维修分类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通航的定义 |
1.1.2 服务对象和作用 |
1.1.3 通航发展的矛盾和原因分析 |
1.1.4 通航企业规模 |
1.1.5 小结 |
1.2 国内外通航维修现状 |
1.2.1 法规层面原因 |
1.2.2 局方监管层面原因 |
1.2.3 企业层面原因 |
1.2.4 国外通航维修现状 |
1.2.5 小结 |
1.3 研究目的以及意义 |
1.4 技术路线以及创新点 |
1.5 论文的内容与安排 |
第2章 维修管理分析 |
2.1 维修原则 |
2.2 飞机种类分类 |
2.2.1 CCAR飞机分类 |
2.2.2 FAA飞机分类 |
2.2.3 EASA飞机分类 |
2.2.4 对比分析 |
2.2.5 分类修改建议 |
2.3 通航业务分类 |
2.3.1 中美通航运营对比 |
2.3.2 我国民航通航业务分类 |
2.3.3 通航业务分类调整建议 |
2.3.4 安全事故划分 |
2.4 维修分类 |
2.4.1 通航维修框架的建立 |
2.4.2 小结 |
第3章 通航维修评估分析 |
3.1 维修评估原则 |
3.2 维修评估数据解读 |
3.3 重要维修要素选择 |
3.3.1 选择原则 |
3.3.2 对比选择 |
3.3.3 熵值法权重计算 |
3.4 权重计算结果分析和验证 |
3.5 维修系统相关法规修改方向 |
3.5.1 维修系统 |
3.5.2 维修人员 |
3.5.3 维修责任人 |
3.5.4 维修方案 |
3.5.5 小结 |
3.6 评估体系不足与改进 |
3.6.1 评估体系不足分析 |
3.6.2 评估体系修改建议 |
3.7 小结 |
第4章 通航企业维修分类管理 |
4.1 模范型企业 |
4.2 优秀型企业 |
4.3 良好型企业 |
4.4 中等型企业 |
4.5 及格型企业 |
4.6 差劲型企业 |
4.7 小结 |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C航空公司财务人员的激励机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论文框架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激励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 激励的概念 |
2.2 激励的作用 |
2.3 重要的激励理论 |
2.3.1 内容激励理论 |
2.3.2 过程激励理论 |
2.3.3 行为后果理论 |
2.3.4 综合激励理论 |
2.4 关于财务人员的激励机制研究情况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财务人员及财务部门在企业的职能 |
3.1 财务人员的范围界定 |
3.2 财务部门的企业职能 |
3.2.1 企业的组织形式 |
3.2.2 企业的经营目标 |
3.2.3 财务部门的职能 |
3.3 财务人员需具备的素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航空公司概况及财务人员激励现状 |
4.1 C航空公司及其总部介绍 |
4.1.1 C航空公司的员工构成 |
4.1.2 C航空公司财务部业务范围 |
4.2 财务人员的激励现状 |
4.3 针对激励现状的个别财务人员访谈情况 |
4.4 财务人员的激励机制特点 |
4.5 财务人员的激励机制存在问题 |
4.5.1 激励机制缺乏创新 |
4.5.2 激励机制缺乏有效执行 |
4.5.3 激励机制倾斜空勤队伍 |
4.5.4 激励机制缺乏针对性 |
4.5.5 激励机制受环境氛围影响 |
4.6 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背后原因 |
4.6.1 企业薪酬改革任重道远 |
4.6.2 财务工作成果相对被忽视 |
4.6.3 飞行出身的主要领导管理思维定式 |
4.6.4 企业“双职工”人员与“单职工”人员职业诉求存在差异 |
4.6.5 部门员工队伍年龄断层较严重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优秀航空公司的员工激励机制 |
5.1 新加坡航空公司员工激励机制 |
5.2 阿联酋航空公司员工激励机制 |
5.3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员工激励机制 |
5.4 优秀航空公司的员工激励机制给我们的启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C航空公司财务人员激励机制优化建议 |
6.1 设立更多类型的奖项及奖金 |
6.2 注重福利保障的激励机制作用 |
6.3 实施技术序列与管理序列并行发展模式 |
6.4 打通人员跨部门交流及晋升渠道 |
6.5 差异化的绩效目标制定 |
6.6 及时调整不同项目人员的年龄层次构成 |
6.7 有针对性地加强人员培训及能力提升工作 |
6.8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演化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陆上起降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 |
1.2.2 水上起降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 |
1.2.3 安全风险演化机理相关研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概念的界定 |
2.1.1 风险的概念 |
2.1.2 安全的定义 |
2.1.3 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的界定 |
2.2 风险演化机理概念的界定 |
2.3 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演化的理论基础 |
2.3.1 风险管理理论 |
2.3.2 风险致因理论 |
2.3.3 复杂网络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3章 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因素的识别 |
3.1 水上飞机起降的特征分析 |
3.2 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
3.3 风险识别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
3.4 基于扎根理论的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因素识别 |
3.4.1 扎根理论的研究程序和资料选取 |
3.4.2 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因素的开放式编码 |
3.4.3 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因素的主轴式编码 |
3.4.4 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因素的选择式编码 |
3.4.5 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因素的概念模型 |
3.4.6 理论饱和度检验 |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因素的作用机理 |
4.1 风险因素作用机理的研究设计 |
4.1.1 研究假设 |
4.1.2 问卷设计 |
4.2 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因素筛选 |
4.2.1 数据收集 |
4.2.2 信效度分析 |
4.2.3 因子分析 |
4.3 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因素间作用关系分析 |
4.3.1 相关分析 |
4.3.2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
4.4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本章小结 |
第5章 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演化网络模型 |
5.1 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的网络特征 |
5.2 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网络演化机理分析 |
5.2.1 网络节点的演化 |
5.2.2 网络连边的演化 |
5.3 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的无标度网络模型 |
5.3.1 风险因素编号 |
5.3.2 网络拓扑结构的建立 |
5.3.3 度量指标分析 |
5.3.4 鲁棒性分析 |
5.4 关键风险因素分析及断链控制策略 |
5.4.1 关键风险因素 |
5.4.2 断链控制策略 |
5.5 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网络链路预测 |
5.5.1 链路预测的实验方法 |
5.5.2 问题描述与评价方法 |
5.5.3 有向加权网络的链路预测算法 |
5.5.4 预测结果与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6章 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传染模型 |
6.1 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的传染延迟效应 |
6.1.1 传染效应 |
6.1.2 延迟效应 |
6.2 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的免疫特征 |
6.3 传染模型的比较与优化 |
6.4 基于D-SEIRS的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传播模型 |
6.4.1 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传播模型的建立 |
6.4.2 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传染模型仿真分析 |
6.5 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目标免疫策略 |
本章小结 |
第7章 水上飞机起降安全监管的演化博弈模型 |
7.1 水上飞机起降安全监管的特征分析 |
7.2 基于复杂网络的起降安全监管演化博弈模型 |
7.2.1 无标度网络的构建 |
7.2.2 演化博弈模型及其算法 |
7.3 无标度网络演化博弈模型的仿真结果分析 |
7.3.1 参数设置 |
7.3.2 网络结构对合作演化的影响 |
7.3.3 累计收益权重参数对合作演化的影响 |
7.3.4 成本收益比对合作演化的影响 |
7.3.5 监管机构奖惩对合作演化的影响 |
7.4 水上飞机起降安全监管策略 |
7.4.1 组织层面的管控策略 |
7.4.2 行业层面的监管策略 |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论文的创新点 |
8.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
附录A 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因素调查问卷 |
(7)影响飞行员不安全行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飞行员不安全行为的内外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现状 |
1.2.2 其他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内外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标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影响飞行员不安全行为内外因素研究 |
2.1 飞行运行特征系统分析 |
2.2 基于SHEL模型的内外因素的界定 |
2.3 内在因素理论分析 |
2.4 外在因素理论分析 |
2.5 基于专家访谈法的内外因素的修正 |
2.6 基于因子分析法影响飞行员不安全行为内外因素的确定 |
2.6.1 调查问卷设计 |
2.6.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2.6.3 信度分析 |
2.6.4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三章 影响飞行员不安全行为作用机理研究 |
3.1 理论分析和假设提出 |
3.2 假设模型构建 |
第四章 研究工具与数据分析 |
4.1 研究工具 |
4.1.1 内在因素调查问卷设计 |
4.1.2 外在因素调查问卷设计 |
4.1.3 调查问卷的确定 |
4.2 数据收集与分析 |
4.2.1 研究对象 |
4.2.2 信效度分析 |
第五章 实证研究 |
5.1 模型评价和修正 |
5.2 作用机理模型检验及分析 |
5.2.1 内外因素对不安全行为的主效应检验 |
5.2.2 内因在外因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与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影响飞行员不安全行为的内外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影响飞行员不安全行为作用机理调查问卷 |
作者简介 |
(8)基于胜任力模型的UPRT训练与评估程序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课题研究目的 |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复杂状态研究动态 |
1.3.2 胜任力模型研究动态 |
1.3.3 训练效果评估研究动态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实施方案 |
第二章 飞行员UPRT训练需求分析 |
2.1 UPRT训练课程设计方案 |
2.1.1 训练课程开发理念 |
2.1.2 训练课程开发模型 |
2.1.3 训练课程开发流程 |
2.2 UPRT训练需求分析 |
2.2.1 组织分析 |
2.2.2 人员分析 |
2.2.3 工作任务分析 |
2.3 复杂状态预防与改出工作任务分析 |
2.3.1 工作任务分析方法 |
2.3.2 工作任务分析流程 |
2.3.3 工作任务场景选择 |
2.3.4 工作任务分析过程 |
2.4 UPRT训练需求判定 |
2.4.1 研究目的 |
2.4.2 研究方法 |
2.4.3 结果与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复杂状态预防与改出胜任力模型研究 |
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3.1.1 研究目的 |
3.1.2 研究意义 |
3.2 研究假设 |
3.3 研究方法和对象 |
3.3.1 研究方法 |
3.3.2 研究对象 |
3.4 研究过程 |
3.4.1 文献研究 |
3.4.2 专家访谈 |
3.4.3 半开放式问卷施测 |
3.4.4 正式问卷施测 |
3.5 飞行员预防与改出复杂状态胜任力模型构建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飞行员UPRT训练方案研究 |
4.1 训练目标 |
4.2 训练对象与教员 |
4.2.1 训练对象 |
4.2.2 训练教员 |
4.3 训练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
4.3.1 设计理念 |
4.3.2 开发思路 |
4.4 训练方式 |
4.5 训练内容 |
4.5.1 理论教学 |
4.5.2 案例教学 |
4.5.3 模拟机训练 |
4.6 模拟机训练科目 |
4.6.1 设备要求 |
4.6.2 训练程序 |
4.6.3 基于姿态的场景训练 |
4.6.4 基于诱发因素的场景训练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飞行员UPRT评估方案研究 |
5.1 评估目的 |
5.2 评估对象 |
5.3 评估方法选择 |
5.3.1 反应层评估 |
5.3.2 学习层评估 |
5.3.3 行为层评估 |
5.3.4 结果层评估 |
5.4 训练效果评估工具开发 |
5.4.1 行为导向观察法 |
5.4.2 UPRT胜任特征评价表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UPRT在线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 |
6.1 系统需求分析 |
6.1.1 用户功能需求分析 |
6.1.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6.2 系统设计 |
6.2.1 系统架构设计 |
6.2.2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
6.2.3 系统主要模块设计 |
6.3 系统主要模块功能实现 |
6.3.1 系统开发环境与软硬件配置 |
6.3.2 子系统功能实现 |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由 |
二、研究方法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四、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五、论文研究逻辑框架 |
第一章 安全与安全观概论 |
第一节 安全相关概念与安全类型 |
一、安全的概念与重要性 |
二、安全化与安全困境 |
三、永久和平——安全的理想状态 |
四、安全类型 |
五、实现安全的实力途径 |
第二节 安全观及其类型 |
一、安全观的含义 |
二、安全观的类型 |
三、海洋安全观、陆地安全观、天空安全观 |
四、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含义和建构原则 |
五、海洋共同安全观——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核心思想 |
六、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外延体系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海洋安全观及其中国化 |
第一节 海洋经济思想的持续发展 |
一、海洋新航线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加速器 |
二、对外开放的海洋经济政策 |
三、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海洋开放战略 |
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科技 |
第二节 海洋政治思想的不断深化 |
一、和平利用黑海海峡,争取国际和平环境 |
二、反对美国干涉西太平洋的海洋外交政策 |
三、经济优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外交政策 |
四、和谐海洋思想 |
第三节 海洋军事思想的连续演进 |
一、机器大工业实力是海洋暴力的本质 |
二、海军建设必须服从经济建设 |
三、建设一支强大海军的不懈追求 |
第四节 海洋文化思想的不断深化 |
一、对中国大陆文化的深刻剖析和前景展望 |
二、反对海洋殖民文化,倡导新民主义文化 |
三、海洋文化交流中打赢没有硝烟的战争 |
四、倡导海洋文化多样化,维护文化安全 |
第五节 海洋生态文明思想的不断提升 |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中蕴含的海洋生态思想 |
二、绿化海岸线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思想 |
三、依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
四、保护海洋环境的力度不断加大 |
五、建设美好海洋家园 |
第三章 塑造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观 |
第一节 海洋政治安全是海洋安全观的集中体现 |
一、优良海洋政治政策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
二、海洋政治确立了中国海洋安全的目标 |
三、海洋政治影响海洋文化的发展 |
第二节 中国海洋政治安全面临的错综复杂形势 |
一、海洋世纪带来的安全冲击 |
二、错综复杂的海洋划界争端 |
三、激烈交锋的海洋政治安全观 |
第三节 构建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体系 |
一、构建海峡两岸政治安全共同体 |
二、近睦远交的海洋安全外交观 |
三、倡导亚洲海洋新安全观 |
四、构建海洋政治共同安全机制 |
五、以海洋法公约为基础共同维护各方海洋权益 |
第四章 构建互利共赢的海洋经济安全观 |
第一节 海洋经济是海洋安全的基础 |
一、海洋经济是海权的推进器 |
二、海洋经济是海洋政治议题的推动器 |
第二节 中国海洋经济安全的现状 |
一、中国经济对海外资源的依赖不断上升 |
二、海洋航线成为中国经济的生命线 |
三、大而不强的海洋经济 |
第三节 积极实施互利共赢海洋经济策略 |
一、建设互利互惠的蓝色粮仓 |
二、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互利共赢的基础 |
三、构建互利共赢的海洋贸易体制 |
四、发展互利合作的南北极海洋事业 |
五、共同开发新能源科技解决海洋能源运输安全问题 |
六、一带一路倡议是互利共赢海洋安全观的集中体现 |
第五章 奉行共同竞合的海洋军事安全观 |
第一节 海军是海洋安全的战略保障 |
一、海军是海外经济利益的坚强保障 |
二、海洋军事外交是外交的有效形式 |
三、海军是保护黄金海岸的移动钢铁长城 |
第二节 中国海洋军事安全面临的挑战 |
一、陆缓海急的总体安全形势 |
二、中国海军建设面临的不足 |
第三节 建设共同竞合的强大海军 |
一、世界海洋安全的共同维护者——中国海军的世界定位 |
二、近海防御、远洋防卫的战略 |
三、海军高新技术是维护共同海洋安全的第一战斗力 |
四、海军人才是实现共同竞合安全观的第一资源 |
五、战训合一的训练体制是共同竞合安全观的强大保障 |
第六章 倡导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安全观 |
第一节 海洋文化是海洋安全观的软实力 |
一、海洋文化是海洋强国的重要标志 |
二、海洋文化是海洋军事安全的导航灯 |
三、海洋文化是海洋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
第二节 中国海洋文化面临的挑战 |
一、陆主海从的传统文化特征 |
二、海洋文化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 |
三、西方海洋文化冲击的威胁 |
第三节 促进海洋文化共同繁荣的新举措 |
一、用海洋传统文化增强海洋文化吸引力 |
二、以海洋文化自强推动海洋文化共同繁荣 |
三、积极实施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开放战略 |
第七章 建设共同家园的海洋生态安全观 |
第一节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宝藏 |
一、海洋是人类未来的重要富源 |
二、海洋是全球气候调节器 |
三、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
第二节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现状 |
一、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海水水质恶化 |
二、部分珊瑚礁面临灭绝危机 |
三、近海生物多样性减少,海岸侵蚀状况严重 |
第三节 共同保护和建设美丽海洋家园 |
一、坚持依法治海、规划用海 |
二、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 |
三、划定并严守海洋生态红线 |
四、建设海洋生态命运共同体 |
五、建立严格的海洋生态政治制度 |
结语: 海洋安全观为海洋强国保驾护航 |
参考文献 |
附录: 海洋意识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
(10)S航空公司飞行员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人力资源相关理论基础 |
2.1.1 企业人力资源与内部劳动力市场 |
2.1.2 知识型员工及飞行员职业属性分析 |
2.1.3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飞行员职业特点及价值分析 |
2.2 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激励的内涵 |
2.2.2 主要激励理论 |
2.2.3 激励机制及其在企业中的一般表现形式 |
第三章 S航空公司飞行员激励机制现状分析及评价 |
3.1 S航空公司飞行员现状分析 |
3.1.1 S航空公司企业现状 |
3.1.2 S航空公司飞行员现状 |
3.2 S航空公司飞行员激励机制评价研究 |
3.2.1 评价体系的构建 |
3.2.2 问卷设计及说明 |
3.2.3 分析方法 |
3.2.4 评价结果及分析 |
3.3 S航空公司飞行员激励机制的现存问题 |
第四章 S航空公司飞行员激励机制构建 |
4.1 激励机制整体设计 |
4.2 激励机制的分步实施 |
4.3 正激励——物质激励 |
4.4 正激励——非物质激励 |
4.5 负激励——对飞行员的约束 |
第五章 S航空公司飞行员激励机制的保障措施 |
5.1 增强“以人为本”的意识 |
5.2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
5.3 改善内外部环境 |
5.4 完善飞行员培育体系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未来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问卷 |
四、飞行员的时间压力及其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G航空公司飞行员排队离职问题及对策研究[D]. 林梦霞. 西南大学, 2021
- [2]基于循证的民航飞行员疲劳风险管理知识库设计方案研究[D]. 李文毅.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21
- [3]S公司飞行员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D]. 史乐. 山东大学, 2020(05)
- [4]通用航空维修分类管理研究[D]. 蒋刚毅.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20(11)
- [5]C航空公司财务人员的激励机制优化[D]. 刘洋.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6]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演化机理研究[D]. 肖琴. 武汉理工大学, 2019
- [7]影响飞行员不安全行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 刘瑞萑. 中国民航大学, 2019(02)
- [8]基于胜任力模型的UPRT训练与评估程序开发[D]. 田磊.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18(11)
- [9]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研究[D]. 万祥春.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7)
- [10]S航空公司飞行员激励机制研究[D]. 韩涪东. 长春理工大学,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