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稳定土厂拌设备配料计量形式及集散控制模式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张鹏飞[1](2020)在《连续式强制拌和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程的发展,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高耗能、高排污的缺点日益突出。连续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凭借其节能、环保、高效的特点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级配精度低、搅拌均匀性差的问题尚有待解决。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开发了一种兼具连续式与间歇式搅拌设备优点的新型连续式强制拌和搅拌设备,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连续式强制拌和搅拌设备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连续式强制拌和搅拌设备的级配精度取决于冷料分级方法及皮带秤计量精度。为提高冷料供给系统级配精度,基于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理论,分析了粗、细集料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控制混合料生产质量的关键粒径,得出了料仓最佳设置数量;结合皮带秤计量原理,优化了皮带秤结构设计,从而避免了“皮带效应”对计量结果的影响,减小了皮带秤计量误差,并设计了皮带秤自标定装置,实现了冷料计量系统的自动标定。针对螺旋秤工作过程中的计量误差,依据螺旋秤计量原理,建立了调节过程计量误差数学模型,采用MATLAB软件分析了计量质量与实际质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在供料螺旋流量变化角速度为5~20rad/s条件下,螺旋秤长度与料流在螺旋秤内移动速度的比值宜为8~4s;并以此为依据,优化了螺旋秤结构参数,设计了螺旋秤在线校准系统,实现了螺旋秤计量质量的在线自动纠偏。为合理设计连续式强制拌和搅拌器参数,基于搅拌机理,建立了连续式强制拌和搅拌器工作过程数学模型,研究了搅拌次数与混合料拌和均匀性之间的关系,确定了最大生产能力480t/h的连续式强制拌和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搅拌参数为:搅拌器分两级设置,每级搅拌器有效长度为2.527m,搅拌器宽度为1.127m,搅拌半径0.330m,搅拌轴转速41r/min;搅拌叶片采用正正排列方式,相位差90°,搅拌叶片安装角45°;搅拌轴中心与搅拌器底部中心连线夹角为45°;搅拌器中心轴线以上部分为0.363m。通过现场拌和试验验证,连续式强制拌和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运行稳定,级配精度高,具有良好的拌和效果,能够满足沥青混合料生产要求。本文针对连续式强制拌和搅拌设备关键技术进行的研究,可为连续式强制拌和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设计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2](2018)在《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促进中国筑路机械学科的发展,从土石方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机械、桥梁机械、隧道机械及养护机械6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筑路机械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土石方机械方面综述了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技术等;压实机械方面综述了静压、轮胎、圆周振动、垂直振动、振荡压路机、冲击压路机、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等;路面机械方面综述了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稳定土拌和设备等;桥梁机械方面综述了架桥机、移动模架造桥机等;隧道机械方面综述了喷锚机械、盾构机等;养护机械方面综述了清扫设备、除冰融雪设备、检测设备、铣刨机、再生设备、封层车、水泥路面修补设备、喷锚机械等。该综述可为筑路机械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陈飞[3](2016)在《基于CoDeSys的稳定土搅拌设备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道路交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实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车辆越来越普及,对桥梁、道路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促进了道路施工技术的提高,伴随着施工工艺的提高,导致用于基层稳定土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在道路施工时,通常需要在路基上加石灰稳定土层,用以提高道路的水稳定性和基层强度,使道路的使用寿命延长。道路施工企业稳定土的生产质量也影响着道路施工质量,因而生产稳定土搅拌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在这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稳定土搅拌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存在的一些不足,开发了基于PLC技术的监控系统,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符合企业标准。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和研究了稳定土搅拌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WBS800E稳定土搅拌设备为例,根据稳定土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了智能化的控制系统。2.分析了组态软件开发上位机监控软件的不足,基于Dephli2010平台,设计了稳定土设备的监控系统,通过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以Access为数据库,及时存储生产数据,并能根据需要生成统计报表、打印。3.针对普通PLC软件在设计下位机程序的难度,提出以CoDeSys为开发平台,设计了下位机的控制程序。在研究称重计量系统组成、工作特点、影响因素及控制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PID控制中存在参数优化不足,提出了蚁群算法PID进行控制参数优化,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通过仿真数据验证该算法能够使系统响应更快,改善了动态计量过程中的过冲和精度不足等问题。4.采用Modbus通信协议,实现上下位机的通信,对监控系统的上位机和下位机进行联调,并在企业的WBS800E机型上进行试验,结果验证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设计可行性和可靠性。
方祖欣[4](2013)在《水泥稳定土拌和站称量系统研究》文中认为在公路施工建设中,水泥稳定土拌和站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拌和水泥稳定土的关键设备,其计量精度和配料精度直接决定了成品料质量的好坏。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水泥稳定土拌和站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基础上,对计量系统的骨料系统和粉料系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控制算法上,介绍了常规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以及模糊控制的设计规则,提出将常规PID控制同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思路,对水泥稳定土拌和站控制系统采用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算法,并设计了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仿真模块研究了控制器的动态性能,对常规PID控制和自适应模糊PID控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具有很强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效果优于常规PID控制方法,能有效抑制和消除系统过量超调和振荡。论文在配料控制系统上选择上位机IPC加下位机PLC的控制模式,上位机负责监控管理,PLC负责现场数据的采集,上位机发送控制指令给PLC,PLC将现场运行状态通过通信网络传输给上位机,上位机和PLC之间通信采用PROFIBUS-DP现场总线通信技术。其中,上位机作为控制系统主站,Siemens S7-200系列作为控制系统从站,并用SIMATIC STEP-7-Micro/WIN4.0对下位机PLC程序进行了设计。结果表明,该系统能保证水泥稳定土拌和站具有良好的计量精度、配料精度和稳定性。
周脉松[5](2013)在《WCB500稳定土厂拌设备的主要配置及工作原理》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WCB500型稳定土厂拌设备的组成、应用及工作原理,对稳定土厂拌设备的设计、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谢全权[6](2012)在《稳定土厂拌外协结构件采购的合理性研究》文中指出稳定土厂拌设备简称厂拌,是路面工程施工的主要施工机械之一。厂拌是专门用于拌制各种以水泥稳定剂材料为结合剂混合料的工厂式搅拌站。由于厂拌的产成品——混合成品料的生产是在指定的固定场地集中进行的,因此它具有材料配比准确、拌料均匀、材料利用充分等优点,因而稳定土厂拌设备广泛用于高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基层、底基层施工,也适用于广场、大型停车场、机场、高铁等需要稳定土材料的工程施工。结构件是稳定土厂拌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成本占整个设备总成本的大部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结构件质量的优劣决定着设备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好坏。结构件外协招标一直是厂拌站生产的重要环节,外协厂家供货质量、供货能力以及库存能力都影响着公司的产品销售和质量,而评标又是选择外协厂的关键环节。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评标工作的全过程,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工作相结合,以厂拌结构件采购为实例,应用层次分析法,排出了待选厂家的权重值,从而正确的选好了结构件外协厂。实例印证了该方法切实可行,为采购件的采购评标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王雷[7](2012)在《碾压混凝土搅拌站连续式计量系统的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在国内外碾压混凝土的生产设备多采用间歇性搅拌站,这种搅拌站最大的优势就是搅拌均匀,搅拌质量好,最大的缺点是生产率低。无锡某厂为此开发了一套集碾压混凝土、水泥稳定土、沥青冷再生生产一体化的多功能搅拌站(WCB-500型碾压混凝土搅拌站)。该类型搅拌站为连续式搅拌设备,其最大的优势是生产率高,但连续式搅拌设备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与间歇式搅拌设备相比,其计量精度低,如何在保证生产率的情况下提高其计量精度是目前碾压混凝土生产设备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就无锡某厂生产的WCB-500型碾压混凝土搅拌站的计量系统进行研究,对其计量系统做了改进以提高计量精度。1.研究该搅拌站的组成结构,各个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了解整个搅拌站的工作过程。对配料系统中的骨料计量和粉料计量进行了分析研究,设计出配料系统的总体结构,工作原理,从结构设上对配料系统进行设计,提高其计量精度和可靠性。2.对配料系统中的皮带秤进行设计研究,对影响皮带秤计量精度的进行因素分析,设计皮带秤的各硬件选择,分析其安装方式,确保了所添加的皮带秤能够精确,迅速的计量物料。3.讨论皮带秤的标定方式,在配料系统发生变化时,研究设计出新的标定方式,标定过程,以及标定系数的算法。改变了原有的标定方式,减小的标定时间,提高标定质量。4.了解现阶段配料控制系统的现状,根据本套配料系统的配料要求,选择了以PLC为核心的控制方式,对其进行硬件设计,I/O分配,设计出配料控制流程图,最后利用S7-200CNSTEP7MicroWINV4.0编写各软件程序。以提高该控制系统的控制经济性以及其的可靠性。5.对骨料配料和粉料配料的算法进行研究,设计出二者的流量算法公式。对比模糊增益式-PID控制和混合式模糊-PID控制,根据该系统的实际情况,选择混合式模糊-PID控制,并根据混合式模糊-PID控制原理,设计出模糊-PID控制器,以提高物料配料质量,尤其是粉料的配料,使其能迅速并准确的进行配料。
曾家勇[8](2012)在《水稳拌和站计量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首先对水稳拌和站的结构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主要对计量系统进行了研究。在对水稳拌和站技术现状以及国内外相关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水稳拌和站计量系统物料常用的计量方式,包括体积式计量和称重式计量。分析了水稳拌和站骨料电子皮带秤、粉料螺旋秤及差分减量秤的计量原理和结构特点。对单杠杆式、双杠杆式、悬浮式秤架结构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力学分析,提出了在水稳拌和站电子皮带秤上采用直接承重式秤架结构,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结构设计,在三维造型软件pro/e中完成了三维零件图和装配图。为提高粉料与骨料集料之间的配比精度,提出了粉料(水泥)的相关性称量法,使粉料的重量随着集料重量的变化而变化,以保证成品混合料的质量。对水稳拌和站计量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设计,在传统的PID控制的基础上引入了模糊控制,将模糊PID控制算法用于计量控制系统,实现PID控制的智能化,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保证计量系统的称重精度和配比精度。通过matlab对采用传统PID控制算法和模糊PID控制算法的计量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能使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能使系统保持良好的称重精度和配比精度。
柳青[9](2010)在《厂拌站集散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混凝土在工程建设中使用的日益广泛,混凝土厂拌站连续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其成份物料流量的添加是连续生产控制中的关键工序,其控制的好坏对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劳动强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根据混凝土厂拌站工艺和生产控制要求,通过对现场总线技术和控制系统发展情况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PROFIBUS,总线的混凝土厂拌站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案;在物料成份流量控制方面,提出了一种PID控制算法,并设计了流量配比改进型PID控制器,在控制系统启动时采用开环调节,控制过程采用改进积分,流量控制输出量采用极限限制。保证混凝土物料流量控制系统稳定运行;在软件设计方面,系统在组态王6.52的环境下编写了上位机监控软件,并通过与下位机PLC的连接,设计了具有现场总线功能的集散控制系统。现场运行结果表明:监控系统总体研究方案合理,系统运行稳定;采用的控制器满足配比优化计算的精度要求,实现了配比的实时控制。
华玉生[10](2009)在《关于稳定土厂拌设备控制系统自动化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稳定土厂拌设备采用计算机集散控制方式,完善控制系统的自动控制功能,提高设备技术性能,保证稳定土质量。
二、稳定土厂拌设备配料计量形式及集散控制模式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稳定土厂拌设备配料计量形式及集散控制模式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连续式强制拌和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发展概况 |
1.2.1 国外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发展概况 |
1.2.2 国内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发展概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连续式强制拌和搅拌设备的主要组成 |
2.1 冷料供给系统 |
2.2 烘干系统 |
2.3 粉料供给系统 |
2.4 沥青供给系统 |
2.5 搅拌系统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冷料供给系统级配精度研究 |
3.1 冷料分级方法研究 |
3.1.1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理论 |
3.1.2 关键粒径确定与冷料分级方法 |
3.2 冷料计量系统误差研究 |
3.2.1 传统冷料计量系统计量原理 |
3.2.2 传统冷料计量系统误差分析 |
3.2.3 冷料计量系统优化研究 |
3.3 皮带秤自标定装置研究 |
3.3.1 皮带秤自标定装置设计 |
3.3.2 皮带秤自标定装置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粉料计量误差与在线校准研究 |
4.1 螺旋秤秤体结构确定 |
4.2 粉料计量系统误差研究 |
4.2.1 螺旋秤计量原理 |
4.2.2 螺旋秤支点位置对计量误差的影响 |
4.2.3 螺旋秤内料流波动对计量误差的影响 |
4.3 螺旋秤参数设计 |
4.3.1 螺距、螺旋直径及管径确定 |
4.3.2 螺旋秤转速确定 |
4.3.3 螺旋轴尺寸确定 |
4.4 粉料计量在线校准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连续式强制拌和搅拌器参数研究 |
5.1 搅拌机理研究 |
5.2 连续式强制搅拌器数学模型 |
5.3 连续式强制搅拌器设计 |
5.3.1 搅拌器叶片布置形式确定 |
5.3.2 搅拌器结构参数确定 |
5.4 生产试验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
0引言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
1 土石方机械 |
1.1 推土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肖茹硕士生, 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统稿) |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1 国外研究现状 |
1.1.1. 2 中国研究现状 |
1.1.2 研究的热点问题 |
1.1.3 存在的问题 |
1.1.4 研究发展趋势 |
1.2 挖掘机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团队、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提供初稿;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统稿) |
1.2.1 挖掘机节能技术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刘昌盛博士、郝鹏博士, 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 中南大学胡鹏博士生、林贵堃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1. 1 传统挖掘机动力总成节能技术 |
1.2.1. 2 新能源技术 |
1.2.1. 3 混合动力技术 |
1.2.2 挖掘机智能化与信息化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胡鹏、周烜亦博士生、李志勇、范诗萌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2. 1 挖掘机辅助作业技术 |
1.2.2. 2 挖掘机故障诊断技术 |
1.2.2. 3 挖掘机智能施工技术 |
1.2.2. 4 挖掘机远程监控技术 |
1.2.2. 5 问题与展望 |
1.2.3 挖掘机轻量化与可靠性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王德军副总工艺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3. 1 挖掘机轻量化研究 |
1.2.3. 2 挖掘机疲劳可靠性研究 |
1.2.3.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1.2.4 挖掘机振动与噪声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4. 1 挖掘机振动噪声分类与产生机理 |
1.2.4. 2 挖掘机振动噪声信号识别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4. 3 挖掘机减振降噪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4. 4 挖掘机振动噪声存在问题与展望 |
1.3 装载机 (吉林大学秦四成教授, 博士生遇超、许堂虹提供初稿) |
1.3.1 装载机冷却系统散热技术研究 |
1.3.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2 研究发展趋势 |
1.3.2 鱼和熊掌兼得的HVT |
1.3.2. 1 技术原理及结构特点 |
1.3.2. 2 技术优点 |
1.3.2. 3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4 中国研究现状 |
1.3.2. 5 发展趋势 |
1.3.2. 6 展望 |
1.4 平地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赵睿英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1.4.1 平地机销售情况与核心技术构架 |
1.4.2 国外平地机研究现状 |
1.4.2. 1 高效的动力传动技术 |
1.4.2. 2 变功率节能技术 |
1.4.2. 3 先进的工作装置电液控制技术 |
1.4.2. 4 操作方式与操作环境的人性化 |
1.4.2. 5 转盘回转驱动装置过载保护技术 |
1.4.2. 6 控制系统与作业过程智能化 |
1.4.2. 7 其他技术 |
1.4.3 中国平地机研究现状 |
1.4.4 存在问题 |
1.4.5 展望 |
2压实机械 |
2.1 静压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2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2.2 轮胎压路机 (黑龙江工程学院王强副教授提供初稿) |
2.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2 热点研究方向 |
2.2.3 存在的问题 |
2.2.4 研究发展趋势 |
2.3 圆周振动技术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1 双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
2.3.1. 2 单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
2.3.2 热点问题 |
2.3.3 存在问题 |
2.3.4 发展趋势 |
2.4 垂直振动压路机 (合肥永安绿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宋皓总工程师提供初稿) |
2.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2 存在的问题 |
2.4.3 热点研究方向 |
2.4.4 研究发展趋势 |
2.5 振动压路机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社万汉驰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5.1. 1 国外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
2.5.1. 2 中国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
2.5.1. 3 特种振动压实技术与产品的发展 |
2.5.2 热点研究方向 |
2.5.2. 1 控制技术 |
2.5.2. 2 人机工程与环保技术 |
2.5.2. 3 特殊工作装置 |
2.5.2. 4 振动力调节技术 |
2.5.2. 4. 1 与振动频率相关的调节技术 |
2.5.2. 4. 2 与振幅相关的调节技术 |
2.5.2. 4. 3 与振动力方向相关的调节技术 |
2.5.2. 5 激振机构优化设计 |
2.5.2. 5. 1 无冲击激振器 |
2.5.2. 5. 2 大偏心矩活动偏心块设计 |
2.5.2. 5. 3 偏心块形状优化 |
2.5.3 存在问题 |
2.5.3. 1 关于名义振幅的概念 |
2.5.3. 2 关于振动参数的设计与标注问题 |
2.5.3. 3 振幅均匀性技术 |
2.5.3. 4 起、停振特性优化技术 |
2.5.4 研究发展方向 |
2.6 冲击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6.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6.2 研究热点 |
2.6.3 主要问题 |
2.6.4 发展趋势 |
2.7 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 (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 长安大学刘洪海教授、贾洁博士生, 国机重工 (洛阳) 建筑机械有限公司韩长太副总经理提供初稿;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统稿) |
2.7.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7.2 热点研究方向 |
2.7.3 存在的问题 |
2.7.4 研究发展趋势 |
3路面机械 |
3.1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谢立扬高级工程师、张晨光博士生、赵利军副教授提供初稿) |
3.1.1 国内外能耗研究现状 |
3.1.1. 1 烘干筒 |
3.1.1. 2 搅拌缸 |
3.1.1. 3 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与管理 |
3.1.2 国内外环保研究现状 |
3.1.2. 1 环保的宏观管理 |
3.1.2. 2 沥青烟 |
3.1.2. 3 排放因子 |
3.1.3 存在的问题 |
3.1.4 未来研究趋势 |
3.2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周小浩硕士生提供初稿) |
3.2.1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近几年销售情况 |
3.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2.2. 1 国外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发展现状 |
3.2.2. 2 中国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发展现状 |
3.2.2. 3 国内外行驶驱动控制技术 |
3.2.2. 4 国内外智能化技术 |
3.2.2. 5 国内外自动找平技术 |
3.2.2. 6 振捣系统的研究 |
3.2.2. 7 国内外熨平板的研究 |
3.2.2. 8 国内外其他技术的研究 |
3.2.3 存在的问题 |
3.2.4 研究的热点方向 |
3.2.5 发展趋势与展望 |
3.3 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冯忠绪教授、赵凯音博士生提供初稿;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统稿) |
3.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3.1. 1 搅拌机 |
3.3.1. 2 振动搅拌技术 |
3.3.1. 3 搅拌工艺 |
3.3.1. 4 搅拌过程监控技术 |
3.3.2 存在问题 |
3.3.3 总结与展望 |
3.4 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
3.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4.1. 1 作业机理 |
3.4.1. 2 设计计算 |
3.4.1. 3 控制系统 |
3.4.1. 4 施工技术 |
3.4.2 热点研究方向 |
3.4.3 存在的问题 |
3.4.4 研究发展趋势[466] |
3.5 稳定土厂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李雅洁研究生提供初稿) |
3.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5.1. 1 连续式搅拌机与搅拌工艺 |
3.5.1. 2 振动搅拌技术 |
3.5.2 存在问题 |
3.5.3 总结与展望 |
4桥梁机械 |
4.1 架桥机 (石家庄铁道大学邢海军教授提供初稿) |
4.1.1 公路架桥机的分类及结构组成 |
4.1.2 架桥机主要生产厂家及其典型产品 |
4.1.2. 1 郑州大方桥梁机械有限公司 |
4.1.2. 2 邯郸中铁桥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4.1.2. 3 郑州市华中建机有限公司 |
4.1.2. 4 徐州徐工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
4.1.3 大吨位公路架桥机 |
4.1.3. 1 LGB1600型导梁式架桥机 |
4.1.3. 2 TLJ1700步履式架桥机 |
4.1.3. 3 架桥机的规范与标准 |
4.1.4 发展趋势 |
4.1.4. 1 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
4.1.4. 2 智能安全监测系统的应用 |
4.1.4. 3 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 |
4.2 移动模架造桥机 (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陈一馨讲师, 山东恒堃机械有限公司秘嘉川工程师、王龙奉工程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统稿) |
4.2.1 移动模架造桥机简介 |
4.2.1. 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及特点 |
4.2.1. 2 移动模架主要构造及其功能 |
4.2.1. 3 移动模架系统的施工原理与工艺流程 |
4.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4.2.2. 1 国外研究状况 |
4.2.2. 2 国内研究状况 |
4.2.3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及存在的问题 |
4.2.3. 1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 |
4.2.3. 2 中国移动模架存在的问题 |
4.2.4 研究发展的趋势 |
5隧道机械 |
5.1 喷锚机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谷立臣教授、孙昱博士生提供初稿) |
5.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1.1. 1 混凝土喷射机 |
5.1.1. 2 锚杆钻机 |
5.1.2 存在的问题 |
5.1.3 热点及研究发展方向 |
5.2 盾构机 (中南大学易念恩实验师, 长安大学叶飞教授, 中南大学王树英副教授、夏毅敏教授提供初稿) |
5.2.1 盾构机类型 |
5.2.1.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5.2.1. 2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热点 |
5.2.1. 3 研究发展趋势 |
5.2.2 盾构刀盘 |
5.2.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2.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2. 3 存在的问题 |
5.2.2.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3 盾构刀具 |
5.2.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3.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3. 3 存在的问题 |
5.2.3.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4 盾构出渣系统 |
5.2.4. 1 螺旋输送机 |
5.2.4. 2 泥浆输送管路 |
5.2.5 盾构渣土改良系统 |
5.2.5.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5.2.5. 2 存在问题与研究热点 |
5.2.5. 3 研究发展趋势 |
5.2.6 壁后注浆系统 |
5.2.6.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5.2.6. 2 研究热点方向 |
5.2.6. 3 存在的问题 |
5.2.6.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7 盾构检测系统 |
5.2.7.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7.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7. 3 存在的问题 |
5.2.7.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8 盾构推进系统 |
5.2.8.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8.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8. 3 存在的问题 |
5.2.8.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9 盾构驱动系统 |
5.2.9.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9.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9. 3 存在的问题 |
5.2.9. 4 研究发展趋势 |
6养护机械 |
6.1 清扫设备 (长安大学宋永刚教授提供初稿) |
6.1.1 国外研究现状 |
6.1.2 热点研究方向 |
6.1.2. 1 单发动机清扫车 |
6.1.2. 2 纯电动清扫车 |
6.1.2. 3 改善人机界面向智能化过渡 |
6.1.3 存在的问题 |
6.1.3. 1 整车能源效率偏低 |
6.1.3. 2 作业效率低 |
6.1.3. 3 除尘效率低 |
6.1.3. 4 静音水平低 |
6.1.4 研究发展趋势 |
6.1.4. 1 节能环保 |
6.1.4. 2 提高作业性能及效率 |
6.1.4. 3 提高自动化程度及路况适应性 |
6.2 除冰融雪设备 (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统稿) |
6.2.1 国内外除冰融雪设备研究现状 |
6.2.1. 1 融雪剂撒布机 |
6.2.1. 2 热力法除冰融雪机械 |
6.2.1. 3 机械法除冰融雪机械 |
6.2.1. 4 国外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
6.2.1. 5 中国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
6.2.2 中国除冰融雪机械存在的问题 |
6.2.3 除冰融雪机械发展趋势 |
6.3 检测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张军讲师提供初稿) |
6.3.1 路面表面性能检测设备 |
6.3.1. 1 国外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
6.3.1. 2 中国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
6.3.2 路面内部品质的检测设备 |
6.3.2. 1 新建路面质量评价设备 |
6.3.2. 2 砼路面隐性病害检测设备 |
6.3.2. 3 沥青路面隐性缺陷的检测设备 |
6.3.3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
6.4 铣刨机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
6.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4.1. 1 铣削转子动力学研究 |
6.4.1. 2 铣削转子刀具排列优化及刀具可靠性研究 |
6.4.1. 3 铣刨机整机参数匹配研究 |
6.4.1. 4 铣刨机转子驱动系统研究 |
6.4.1. 5 铣刨机行走驱动系统研究 |
6.4.1. 6 铣刨机控制系统研究 |
6.4.1. 7 铣刨机路面工程应用研究 |
6.4.2 热点研究方向 |
6.4.3 存在的问题 |
6.4.4 研究发展趋势 |
6.4.4. 1 整机技术 |
6.4.4. 2 动力技术 |
6.4.4. 3 传动技术 |
6.4.4. 4 控制与信息技术 |
6.4.4. 5 智能化技术 |
6.4.4. 6 环保技术 |
6.4.4. 7 人机工程技术 |
6.5 再生设备 (长安大学顾海荣、马登成副教授提供初稿;顾海荣副教授统稿) |
6.5.1 厂拌热再生设备 |
6.5.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5.1. 2 热点研究方向 |
6.5.1. 3 存在的问题 |
6.5.1. 4 研究发展趋势 |
6.5.2 就地热再生设备 |
6.5.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5.2. 2 热点研究方向 |
6.5.2. 3 存在的问题 |
6.5.2. 4 研究发展趋势 |
6.5.3 冷再生设备 |
6.5.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5.3. 2 热点研究方向 |
6.6 封层车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杨光兴硕士生提供初稿) |
6.6.1 前言 |
6.6.2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与设备 |
6.6.2. 1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简介 |
6.6.2. 2 国外研究现状 |
6.6.2. 3 中国研究现状 |
6.6.2. 4 研究方向 |
6.6.2. 5 存在的问题 |
6.6.3 稀浆封层技术与设备 |
6.6.3. 1 稀浆封层技术简介 |
6.6.3. 2 国外研究现状 |
6.6.3. 3 中国发展现状 |
6.6.3. 4 热点研究方向 |
6.6.3. 5 存在的问题 |
6.6.4 雾封层技术与设备 |
6.6.4. 1 雾封层技术简介 |
6.6.4. 2 国外发展现状 |
6.6.4. 3 中国发展现状 |
6.6.4. 4 热点研究方向 |
6.6.4. 5 存在的问题 |
6.6.5 研究发展趋势 |
6.7 水泥路面修补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窦建明博士生提供初稿) |
6.7.1 技术简介 |
6.7.1. 1 施工技术 |
6.7.1. 2 施工机械 |
6.7.1. 3 共振破碎机工作原理 |
6.7.2 共振破碎机研究现状 |
6.7.2. 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
6.7.2. 2 中国研究发展现状 |
6.7.3 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
6.7.3. 1 研究热点 |
6.7.3. 2 发展趋势 |
7 结语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
(3)基于CoDeSys的稳定土搅拌设备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稳定土搅拌设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稳定土搅拌设备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稳定土搅拌设备研究现状 |
1.3 稳定土搅拌设备控制系统 |
1.3.1 稳定土搅拌设备控制系统分类 |
1.3.2 稳定土搅拌设备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二章 稳定土搅拌设备控制系统设计 |
2.1 稳定土搅拌设备的结构与组成 |
2.1.1 稳定土搅拌设备的结构 |
2.1.2 稳定土搅拌设备的组成 |
2.2 稳定土搅拌设备控制系统设计 |
2.2.1 稳定土搅拌设备工作原理 |
2.2.2 系统的硬件设计 |
2.2.3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
2.3 WBS800E稳定土搅拌设备 |
2.3.1 WBS800E稳定土搅拌设备简介 |
2.3.2 WBS800E稳定土搅拌设备性能参数设计需求 |
第三章 稳定土搅拌设备称重计量系统设计 |
3.1 骨料计量系统 |
3.2 粉料计量系统 |
3.3 水计量系统 |
3.4 PID算法 |
3.4.1 PID控制的基本理论 |
3.4.2 模糊PID控制 |
3.4.3 蚁群算法PID |
3.5 PID控制器仿真分析 |
3.6 稳定土搅拌站计量系统硬件实现 |
第四章 系统下位机软件设计 |
4.1 PLC组态 |
4.2 CoDeSys |
4.2.1 CoDeSys介绍 |
4.2.2 变量定义 |
4.3 软件设计流程图 |
4.3.1 骨料计量流程 |
4.3.2 粉料计量流程 |
4.3.3 水计量流程 |
4.3.4 报警流程 |
4.3.5 标定流程 |
4.3.6 时序设定流程 |
4.3.7 供料流程 |
4.3.8 自动加水程序 |
4.3.9 料门控制流程 |
4.4 CoDeSys实现 |
4.4.1 功能块定义 |
4.4.2 记录数据程序 |
4.4.3 流量计通讯程序 |
4.4.4 主程序 |
第五章 基于Delphi 2010 上位机控制软件设计 |
5.1 Delphi 2010 编程环境及控制软件架构设计 |
5.2 人机界面设计与实现 |
5.3 建立数据文件 |
5.3.1 系数标定 |
5.3.2 数据的打印和查询 |
5.4 通信协议 |
5.4.1 Modbus协议简介 |
5.4.2 通讯部分的连线 |
5.4.3 通讯参数的设置 |
5.4.4 PLC-CoDeSys部分 |
5.4.5 通讯函数 |
5.5 系统带载试验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水泥稳定土拌和站称量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水泥稳定土拌和站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
1.2.1 国内外水泥稳定土拌和站发展现状 |
1.2.2 水泥稳定土拌和站未来发展趋势 |
1.3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水泥稳定土拌和站结构和工作原理概述 |
2.1 水泥稳定土拌和站结构及其用途 |
2.1.1 水泥稳定土拌和站结构 |
2.1.2 水泥稳定土拌和站用途 |
2.2 工作原理概述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泥稳定土拌和站计量系统设计 |
3.1 骨料计量系统设计 |
3.1.1 骨料电子皮带秤结构及其计量原理 |
3.1.2 物料重量的测量 |
3.1.3 物料速度的测量 |
3.1.4 物料流量数据处理 |
3.2 粉料计量系统设计 |
3.2.1 叶轮给料机 |
3.2.2 螺旋给料机 |
3.2.3 转子秤 |
3.3 水计量系统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泥稳定土拌和站配料系统控制算法研究 |
4.1 水泥稳定土拌和站配料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4.2 常规 PID 控制 |
4.2.1 PID 控制介绍 |
4.2.2 PID 控制原理 |
4.2.3 PID 控制中各参数作用 |
4.3 模糊控制 |
4.3.1 模糊控制组成 |
4.3.2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
4.3.3 模糊控制的特点 |
4.4 自适应模糊 PID 控制 |
4.4.1 自适应模糊 PID 控制基本特性 |
4.4.2 自适应模糊 PID 控制工作流程 |
4.5 配料系统自适应模糊 PID 控制器设计 |
4.5.1 语言变量和语言值的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
4.5.2 模糊规则和模糊控制规则表的确定 |
4.5.3 编辑模糊控制器 |
4.5.4 常规 PID 和自适应模糊 PID 仿真结果对比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泥稳定土拌和站配料控制系统设计 |
5.1 水泥稳定土拌和站配料控制系统的建立 |
5.1.1 配料控制系统具备的功能 |
5.1.2 配料控制系统结构 |
5.2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 |
5.2.1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 概述 |
5.2.2 PLC 的功能和特点 |
5.2.3 配料控制系统 PLC 技术指标 |
5.3 下位机 PLC 程序 |
5.3.1 骨料系统程序设计 |
5.3.2 粉料系统程序设计 |
5.3.3 PLC 程序结构 |
5.4 PROFIBUS–DP 现场总线通信 |
5.5 S7-300 程序结构 |
5.6 上位机数据库的建立 |
5.6.1 上位机数据库 |
5.6.2 数据报表管理模块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稳定土厂拌外协结构件采购的合理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对象 |
1.2 国内外稳定土厂拌站的发展概况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2章 稳定土厂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
2.1 厂拌主要结构 |
2.2 厂拌结构件采购的重要性 |
2.2.1 厂拌结构件特点 |
2.2.2 保证结构件供应及时性和库存最低化的重要性 |
第3章 层次分析法简介 |
3.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
3.1.1 层次分析法简介 |
3.1.2 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的思路 |
3.2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步骤 |
3.2.1 建立评价对象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
3.2.2 构造各层判断矩阵 |
3.2.3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
3.2.4 判断矩阵对应的元素相对权重计算 |
第4章 运用 AHP 对厂拌外协结构件采购的研究 |
4.1 建立递阶层次模型 |
4.1.1 待选结构件厂家基本情况简介 |
4.1.2 E 公司对入围外协厂的评分准则 |
4.1.3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
4.2 建立判断矩阵 |
4.2.1 建立准则层对目标层的判断矩阵 |
4.2.2 建立方案层对准则层的判断矩阵 |
4.3 相对权重计算和总权重计算 |
4.4 总层次排序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附录 |
附录1 层次分析法调查问卷 |
附录2 层次分析法的 MATLAB编程 |
(7)碾压混凝土搅拌站连续式计量系统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课题的目的及重要意义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碾压混凝土搅拌设备结构分析 |
2.1 碾压混凝土搅拌设备主要结构 |
2.2 连续式碾压混凝土搅拌设备的工作原理 |
2.3 配料计量的工作原理 |
2.3.1 骨料配料计量系统 |
2.3.2 粉料配料计量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配料计量系统的结构设计 |
3.1 配料计量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
3.2 配料皮带秤的主要硬件选择 |
3.2.1 秤重传感器的选择 |
3.2.2 测速传感器的选择 |
3.2.3 电子皮带秤秤架的选择 |
3.2.4 变频器的选择 |
3.3 皮带秤误差分析及其安装 |
3.3.1 电子皮带秤误差分析 |
3.3.2 皮带秤的安装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配料计量系统的标定 |
4.1 皮带秤的标定方法 |
4.2 皮带秤的标定 |
4.2.1 皮带秤的静态标定 |
4.2.2 皮带秤的动态标定 |
4.3 螺旋集料秤的标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配料控制系统设计 |
5.1 配料系统控制现状 |
5.2 配料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 |
5.2.1 配料系统设计原则 |
5.2.2 配料控制系统的结构分析 |
5.3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5.3.1 PLC 的发展与选型 |
5.3.2 PLC 硬件设计及 I/O 点分配 |
5.4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5.4.1 配料系统控制原理 |
5.4.2 骨料配料的配料控制 |
5.4.3 粉料配料的配料控制 |
5.4.4 报警系统 |
5.5 软件编写 |
5.5.1 模拟量的转换 |
5.5.2 模糊-PID 控制 |
5.5.3 模糊控制器的编写 |
5.6 PLC 设计可靠性和抗干扰措施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混合式模糊-PID 控制的设计研究 |
6.1 系统的控制模型 |
6.1.1 骨料配料系统控制算法 |
6.1.2 粉料配料控制算法 |
6.2 模糊-PID 控制设计 |
6.2.1 PID 控制 |
6.2.2 模糊控制 |
6.2.3 模糊-PID 的控制设计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水稳拌和站计量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水稳拌和站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1.2.1 水稳拌和站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
1.2.2 水稳拌和站的发展趋势 |
1.3 水稳拌和站计量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1 计量系统的现状 |
1.3.2 存在的问题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水稳拌和站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介绍 |
2.1 水稳拌和站的分类 |
2.2 水稳拌和站的主要结构 |
2.2.1 骨料配料系统 |
2.2.2 集料输送系统 |
2.2.3 搅拌系统 |
2.2.4 成品料输送系统 |
2.2.5 粉料配料系统 |
2.2.6 液体料配料系统 |
2.2.7 成品料储料系统 |
2.2.8 电气控制系统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稳拌和站物料的计量原理和计量方式 |
3.1 物体的称重理论 |
3.2 水稳拌和站常用的计量方式 |
3.3 骨料计量系统 |
3.3.1 骨料的计量方式 |
3.3.2 骨料电子皮带秤的称重原理及结构组成 |
3.4 粉料(水泥)计量系统 |
3.4.1 粉料(水泥)的计量方式 |
3.4.2 粉料电子螺旋秤的称重原理及结构组成 |
3.4.3 粉料(水泥)失重秤(差分减量秤)的称重原理及结构组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稳拌和站骨料电子皮带秤的秤架结构分析与设计 |
4.1 普通电子皮带秤与水稳拌和站骨料电子皮带秤的特点分析 |
4.1.1 普通皮带秤的特点分析 |
4.1.2 水稳拌和站骨料电子皮带秤的特点分析 |
4.2 皮带秤常用的秤架结构 |
4.3 皮带秤常用秤架的受力分析 |
4.3.1 单托辊单杠杆式秤架 |
4.3.2 双杠杆式秤架 |
4.3.3 悬浮式秤架 |
4.4 秤架结构的设计 |
4.4.1 秤架的设计 |
4.4.2 称重传感器的特性分析及其选型 |
4.5 秤架结构的装配结构图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稳拌和站计量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及其仿真分析 |
5.1 水稳拌和站计量控制系统分析 |
5.1.1 控制原理 |
5.1.2 粉料(水泥)相关性称量 |
5.2 控制算法分析 |
5.2.1 PID 算法 |
5.2.2 模糊控制原理简介 |
5.3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
5.3.1 模糊 PID 控制算法 |
5.3.2 模糊 PID 控制器的基本形式 |
5.3.3 模糊 PID 控制器的具体实现 |
5.4 模糊PID控制算法的仿真分析 |
5.4.1 数学模型的建立 |
5.4.2 Matlab 中构建模糊 PID 控制系统 |
5.4.3 Matlab 中构建模糊 PID 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 |
5.4.4 Matlab 仿真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厂拌站集散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厂拌站发展现状 |
1.3 厂拌站控制研究现状 |
1.3.1 间歇式搅拌站的控制现状 |
1.3.2 配料工改进型混凝土搅拌站的控制现状 |
1.3.3 稳定土厂拌站的控制现状 |
1.3.4 厂拌站的控制理论现状 |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厂拌站工艺监控方案研究 |
2.1 厂拌站生产工艺分析 |
2.2 厂拌站生产工艺控制系统的分析 |
2.2.1 配料工艺控制系统分析 |
2.2.2 供水系统工艺控制系统分析 |
2.2.3 搅拌系统工艺控制系统分析 |
2.3 厂拌站控制方案的研究 |
2.3.1 集散控制系统 |
2.3.2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
2.3.3 基于现场总线集散控制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厂拌站物料流量控制算法的研究 |
3.1 系统总体控制框架 |
3.1.1 系统控制思想 |
3.1.2 控制系统结构 |
3.2 流量配比常规PID控制器设计 |
3.2.1 PID控制器概述 |
3.2.2 PID控制基本原理 |
3.2.3 流量配比PID控制器的研究 |
3.2.4 流量配比常规PID控制器存在的问题 |
3.3 流量配比改进型PID控制器设计 |
3.3.1 流量配比PID控制器参数选择 |
3.3.2 PID控制器参数选择对标准PID算法的改进 |
3.3.3 标准PID算法改进的控制过程曲线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厂拌站PID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4.1 系统整体方案介绍 |
4.2 硬件设计 |
4.2.1 系统物料流量PID调节设计 |
4.2.2 现场控制层设计 |
4.2.3 系统网络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厂拌站系统软件设计及控制系统应用 |
5.1 现场控制软件设计 |
5.2 远程监控软件设计 |
5.2.1 控制软件平台的组成 |
5.2.2 上位机软件设计过程 |
5.2.3 组态窗口设计 |
5.3 工业应用效果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0)关于稳定土厂拌设备控制系统自动化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改变控制模式,采用计算机集散控制方式 |
1.1 计算机集-散采用二级计算机结构。 |
1.2 由于设备的输送、计量、搅拌等装置较多,控制较为复杂,控制系统中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 |
2 改变配合比的设定方式 |
3 水泥配料计量系统的控制 |
3.1 工作原理。 |
3.2 粉料过渡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 |
4 搅拌器的转数控制 |
四、稳定土厂拌设备配料计量形式及集散控制模式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连续式强制拌和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关键技术研究[D]. 张鹏飞. 长安大学, 2020(06)
- [2]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J].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6)
- [3]基于CoDeSys的稳定土搅拌设备控制系统设计[D]. 陈飞. 江苏大学, 2016(03)
- [4]水泥稳定土拌和站称量系统研究[D]. 方祖欣. 长安大学, 2013(05)
- [5]WCB500稳定土厂拌设备的主要配置及工作原理[J]. 周脉松. 衡器, 2013(04)
- [6]稳定土厂拌外协结构件采购的合理性研究[D]. 谢全权. 吉林大学, 2012(03)
- [7]碾压混凝土搅拌站连续式计量系统的特性研究[D]. 王雷. 长安大学, 2012(07)
- [8]水稳拌和站计量系统研究[D]. 曾家勇. 长安大学, 2012(07)
- [9]厂拌站集散控制系统的研究[D]. 柳青. 中南大学, 2010(02)
- [10]关于稳定土厂拌设备控制系统自动化的探讨[J]. 华玉生. 民营科技,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