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肠外营养和肠道通透性

全肠外营养和肠道通透性

一、全胃肠外营养和肠道通透性(论文文献综述)

马欢[1](2021)在《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腔镜手术CO2气腹肠损伤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妇科腹腔镜手术CO2气腹过程中肠损伤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取本院40例多发子宫肌瘤病人,拟于全身麻醉下行LM,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C组,生理盐水组;D组,DEX组,C组20例患者,D组20例患者;D组患者在诱导前10分钟内输入DEX0.5ug/kg,插管结束后改为0.2ug/kg/h维持,直到气腹结束,C组同样方式输入等量生理盐水;于诱导前10min(T1),气腹后1h(T2)和24h(T3)三个时间点,抽取C、D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测定血清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和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含量,观察比较C、D两组患者claudin-1和DAO的变化规律以及使用DEX预处理后对claudin-1和DAO表达的影响。结果C组患者claudin-1在T2、T3时刻低于T1时刻(P<0.01,P<0.05),DAO在T2、T3时刻大于T1时刻(P<0.01,P<0.05);D组患者两项指标组内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audin-1蛋白含量在T2、T3时刻高于C组(P<0.05),DAO含量在T2、T3时刻低于C组患者(P<0.05)。结论妇科腔镜手术建立的CO2气腹会造成一定的肠损伤;DEX预处理后,claudin-1上调,使释放入血的DAO含量减少,说明DEX干预对CO2气腹造成的肠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季双双[2](2020)在《针药结合外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评价》文中指出背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一种发生于腹部术后,表现为机械性、动力性共存的肠梗阻类型。该病发生率较高,诊断难度较大,极易误诊误治,强行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多数学者主张该病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单纯西医保守治疗的治疗周期较长,容易增加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因而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提高疗效至关重要。目的在常规西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基础上联合针刺胃肠下合穴及芒硝脐敷疗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探究针药结合辅助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是否优于常规西医治疗,探索临床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新方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01月至2020年0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诊断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48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入组患者随机分配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维护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全肠外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质子泵抑制剂,肥皂水灌肠,酌情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相关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刺胃肠下合穴(双侧足三里、双侧上巨虚、双侧下巨虚)联合芒硝脐敷,共治疗7天,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肠功能恢复情况、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白蛋白水平、血钠、钾离子水平及临床有效率。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年龄分布、原发病情况、手术方式、手术入路、麻醉方式、影像学资料及入组时白蛋白分布水平进行比较,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存在均衡性,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症状缓解、肠功能恢复及血清CRP、血浆白蛋白水平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1)症状积分评价:治疗组在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总症状积分评价中,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肠功能评价:治疗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室指标:1)血清CRP水平:两组患者第1天、治疗第3天、血清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LB水平两组患者第1天、治疗第3天及第7天ALB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血钠、血钾水平: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第1天、治疗第3天、第7天测定钠、钾离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有效率: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针刺胃肠下合穴联合芒硝脐敷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针刺胃肠下合穴联合芒硝脐敷够促进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胃肠蠕动,调节肠道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加快肠功能恢复时间,快速缓解肠梗阻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临床应用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姜珣[3](2020)在《急性胰腺炎腹腔微生态与肠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分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合并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感染腔病原微生物学分布、AP患者肠道微生物分析、感染坏死性胰腺炎(infected necrotic pancreatitis,INP)腹腔微生态和肠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及基于中医证候及早期清胰汤应用对AP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四部分。1、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感染腔病原微生物学分布目的:分析AP合并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特点及感染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南开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连续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28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AP合并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回顾性收集AP合并胰腺感染患者胰周引流液、血液、胸腹腔积液等标本的细菌鉴定结果,明确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感染时间。结果:在286例患者中,根据有无胰腺感染分为非感染组(n=163)和感染组(n=123)。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既往病史上无差异。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认为修正CT严重指数(modified computed tomography severity index,MCTSI)、胰腺坏死面积、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使用时间、胰外感染、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为AP合并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患者病原菌中,G-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G+菌以屎肠球菌、葡萄球菌为主。G-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G+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率低。结论:MCTSI、胰腺坏死面积、TPN使用时间、胰外感染、HCT、CRP为AP合并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的早期预防,积极完善的病原微生物检测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均为AP治疗的重要环节。2、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微生物分析目的:通过16SrDNA高通量测序,明确AP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天津市南开医院肝胆胰外科且符合纳入标准的AP患者37例,健康志愿者20例,将纳入者分为正常组、轻型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组及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包含MSAP、SAP患者),采集患者粪便样本,通过16SrDNA测序完成肠道微生物信息检测及菌群功能预测分析。比较组间肠道菌群差异,探索肠道菌群与感染、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人群相比,AP患者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降低,伴随疾病严重程度及炎症反应的加重,肠道有益菌减少,病原菌及条件致病菌丰度增加。AP合并胰腺感染组患者较非感染组肠道变形菌门、肠球菌属丰度增加(P<0.05),罗斯氏菌属减少(P<0.05)。菌群功能预测分析表明AP在分子相互作用、神经退行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细胞骨架蛋白、硫辛酸代谢、限制酶、氨基酸代谢的基因通路中特征菌群丰度较正常组差异显着(FDR<0.05;P<0.05)。结论:AP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降低,肠道有益菌的减少,病原菌及条件致病菌丰度增加,肠道菌群的变化或参与疾病炎症反应并激化AP病情的发展。3、感染坏死性胰腺炎腹腔微生态和肠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目的:前瞻性动态观察INP患者在微创化手术治疗的不同阶段下肠道菌群的变化,探寻感染腔胰腺坏死组织与肠道菌群同源性特征及肠道菌群恢复时间,并将INP患者胰腺坏死组织/胰周引流液的实验室细菌鉴定结果与16SrDNA测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前瞻性动态观察2019年4月至2019年12于我中心行微创化手术治疗的INP患者5例。收集患者从发病经历次手术到出院各阶段粪便样本及历次术中胰腺坏死组织,经高通量测序分析INP患者不同手术治疗阶段下肠道微生物与感染腔坏死组织微生物的同源性表现,并将测序获得胰腺坏死组织微生物信息与同期胰腺坏死组织/胰周引流液实验室细菌鉴定结果进行对比。根据患者发病时间到粪便标本采集时间的间隔长短分为五组,分别表示为T1(1-3周),T2(4-6周),T3(7-8周),T4(9-10周),T5(>10周),对不同时间段下肠道菌群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初步预测INP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INP患者胰腺坏死组织菌群与肠道菌群具有一定同源性,肠道首要优势菌群多为坏死组织的优势菌群。胰周引流液/胰腺坏死组织实验室细菌鉴定结果与16SrDNA检测结果相似,由于实验室检测技术性限制,测序中丰度较低菌群未在实验室中培养中检出。经规范化治疗的INP患者肠道菌群在发病第7周后开始恢复。结论:INP患者胰腺坏死组织菌群与肠道菌群具同源性,实验室胰腺坏死组织/胰周引流液细菌鉴定结果与16SrDNA检测结果相似,INP患者在标准化治疗下肠道菌群在第7周开始恢复,但完全恢复时间仍需进一步研究。4、基于中医证候及早期清胰汤应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TCM)下AP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性,及早期清胰汤治疗对于AP患者肠屏障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以第二章节中纳入者为研究对象,建立中医证候诊断并将患者分为肝郁气滞证组、肝胆湿热证组和腑实热结证组,提取粪便菌群DNA并开展测序,明确AP不同中医证候患者的肠道菌群差异。我们也研究了早期清胰汤治疗对AP患者临床指标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结果: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优势菌群相似,但丰度差异较大。腑实热结证患者疾病较其他两组严重,炎症反应更明显。肝胆湿热证及腑实热结证患者肠道致病菌丰度增加、有益菌丰度降低,主要表现在变形菌门(?-变形菌纲)、肠杆菌纲(肠杆菌科)丰度增加,普拉梭菌、罗斯氏菌丰度减少。早期清胰汤能有效改善MAP、MSAP患者临床症状,维持肠道菌群稳定,加速患者病情恢复。结论: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优势菌群相似但丰度差异明显。早期清胰汤治疗能有效改善MAP、MSAP患者肠道功能状态,促进疾病恢复。

刘晓燕,柴长鹏,张有娣,周文策[4](2019)在《不同时机营养支持治疗对胰十二脂肠切除术后患者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不同时机营养支持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的术后效果进行比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维普和CBM数据库,搜集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营养支持的RCT,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3月1日止。由两名研究者各自进行文献筛选、信息提取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继而以JAGS 3.4.0为运行环境,对R 3.5.3软件编码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筛选所得8个RCTs,共825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7 d白蛋白水平方面,不同时机肠内营养支持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序概率图显示,术前给予肠内营养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支持营养的较优方案,其次的给予时机是术后24~48 h。结论根据网状meta分析和概率排序结果,术前纠正患者营养状况,给予肠内营养的效果优于其他营养支持方式;其次,应结合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ESPEN)和快速康复外科(ERAS)的建议综合考虑,在手术后24~48 h之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白亚楠[5](2019)在《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胃肠外营养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胃肠外营养运用于重症胰腺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8月-2019年7月纳入的9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遵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47例,研究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给予全胃肠外营养,干预前后分别测定两组的血清白蛋白、淀粉酶、前白蛋白、白细胞计数、CRP(C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同时记录两组肛门排气、腹胀缓解、体温恢复、血尿淀粉酶恢复及住院时长,观察并发症发生率(假性囊肿、胰周感染、二重感染等),对比两组干预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的血清白蛋白、淀粉酶及前白蛋白水平相比无显着差异(P> 0.05),干预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前两组的白细胞计数、CRP、IL-6、TNF-α水平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肛门排气、腹胀缓解、体温恢复、血尿淀粉酶恢复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38%)明显低于对照组(17.02%)(P <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胃肠外营养运用于重症胰腺炎中效果显着,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提升患者营养状态,缩短治疗时长,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为预后提供保障。

刘晓燕[6](2020)在《ERAS理念下营养护理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研究ERAS理念下营养护理对PD患者术后恢复、癌因性疲乏、自我感受负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ERAS理念下营养护理在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类实验性研究设计,以2018年01月至2019年12月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随机选取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围手术期营养护理,试验组进行ERAS理念下营养护理,观察其术后3、7、10天胃肠功能恢复、营养状况与免疫指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发生等预后,以及癌因性疲乏、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质量等心理状况。对收集到的资料录入Epidate整理,并导入SPSS 24.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ERAS理念下营养护理对PD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围手术期营养护理前,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营养护理后,PD患者实施ERAS理念下营养护理在术后营养与免疫、肝功能、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和缓解癌因性疲乏等方面均优于常规围手术期营养护理(P<0.05)。在营养状况与免疫指标方面:两组患者ALB和LYM#含量在术后均降低,但试验组更快升高至正常水平,术后10d试验组的ALB和LYM#绝对值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在肝功能方面:两组患者术前AST、ALT、TBIL、DBIL含量均高于正常水平,术后试验组迅速降低,试验组术后3d AST、ALT含量、术后7d DBIL和TBIL均低于对照组(P<0.002)。在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方面:试验组术后首次肠鸣音时间、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ERAS理念下营养护理可以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试验组的切口感染和胸腔积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0d AD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7d MFS量表评分也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也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癌因性疲乏的躯体疲乏维度、情感疲乏维度及总分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经济负担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但在自我感受负担的身体负担维度、情感负担维度及总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主要体现在生理机能维度、情感职能维度、活力维度、精神健康维度、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维度。结论:ERAS理念下营养护理在PD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蒲昆鹏[7](2019)在《入院48小时内启动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价值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为了明确入院48小时内启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对入院48小时内给予EN与入院48小时后予以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的安全性与疗效性研究。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和WanFang Data等数据库已经发表的关于早期EN对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安全性与疗效性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检索时限均为自建库至2018年10月。由两名评价员对检索文献进行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利用Stata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包括10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入院48小时后给予EN或者入院后不同时段给与肠外营养相比,入院48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在病死率、MODS、SIRS中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RR=0.53,95%CI:(0.29,0.96),I2=36.6%,P=0.036],[RR=0.58,95%CI:(0.44,0.77),I2=0%,P<0.001],[RR=1.00,95%CI:(0.86,1.16),I2=18.1%,P=1.00],证据质量推荐等级均为高推荐。结论入院48小时内给予EN能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

倪桥磊[8](2019)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时间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48小时内)相较于延期肠内营养(48小时后)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2008年1月至2019年3月国内和国际生物医学期刊发表的相关文献,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图书馆、Ovid、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得到相应的13篇入组文章,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有13个随机对照试验及病例对照试验共942例SAP患者纳入Meta分析,其中实验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472例,对照组,延期肠内营养组(DEN组)470例,对于SAP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相较于延期肠内营养,可降低治疗后APACHE-II评分[WMD-1.23,95%CI(-1.74,-0.72),p<0.00001];减少局部并发症(胰周感染)[OR=0.24,95%CI(0.13,0.43),P<0.00001]及全身并发症(呼吸衰竭、感染)的发生(呼吸衰竭[OR=0.28,95%CI(0.15,0.52),P<0.0001],感染[OR=0.36,95%CI(0.22,0.60),P<0.0001]);降低死亡率[OR=0.39,95%CI(0.22,0.70),P=0.001];减少MODS发生率[OR=0.40,95%CI(0.24,0.67),P=0.0005];缩短住院时间[WMD=-10.77,95%CI(-11.62,-9.93),p<0.00001];血淀粉酶恢复时间[WMD=-2.44,95%CI(-2.81,-2.07),P<0.00001]及尿淀粉酶恢复时间[WMD=-4.74,95%CI(-5.29,-4.19),P<0.00001],大大改善SAP患者预后。结论:早期肠内营养(48小时内)相较于延迟肠内营养(48小时后),可显着降低死亡率、MODS发生率,减少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的产生,改善APACHE-II评分,缩短血尿淀粉酶的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吴婷婷,郭澍[9](2018)在《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营养支持护理方式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严重烧伤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影响,以期选择更佳的营养护理选择方式。方法 19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全肠内营养组和全胃肠外营养组。烧伤后1 d、4 d、8 d、14 d测定血浆胃动素、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血清胃泌素、二胺氧化酶和尿乳果糖/甘露醇比(L/M)。结果全肠内营养组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SOD均明显高于烧伤后4 d、8 d(P<0.05或P<0.01)。全肠内营养组血浆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烧伤后4 d、8 d全胃肠外营养组(P<0.01)。全肠内营养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烧伤后4 d全胃肠外营养组(P<0.01)。全肠内营养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明显低于烧伤后4 d、8 d、14 d全胃肠外营养组(P<0.01)。全肠内营养组血清二胺氧化酶和尿L/M水平分别明显低于烧伤后4 d和8 d全胃肠外营养组水平(P<0.05)。L/M和二胺氧化酶、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r=0.5822,0.7459,0.7598,P<0.05或P<0.01)之间呈正相关,L/M与SOD呈负相关(r=-0.7771,P<0.01),血浆内毒素与肿瘤坏死因子、丙二醛呈正相关(r=0.9038和0.6705,P<0.05或P<0.01)。结论肠内营养是保持胃泌素分泌和胃肠道运动,降低肠缺血和再灌注损伤,降低肠通透性,降低血浆内毒素和炎性介质并保持黏膜屏障功能的更有效途径。每当胃肠功能允许时,肠内营养在烧伤早期优于肠外营养。

穆艳顺,刘花玲,宋冬梅,刘红伟,刘俊峰,张冬婕,刘燕春[10](2013)在《微生态制剂在新生儿窒息后喂养不耐受的应用及其对胃动素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其对胃动素(MOT)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2年8月华北石油总医院收治的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患儿58例,随机分成双歧杆菌治疗组和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每组各29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洗胃及防治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静脉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双歧杆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或经鼻饲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观察两组患儿呕吐、腹胀症状消失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监测患儿血浆MOT的变化。结果双歧杆菌治疗组呕吐、腹胀症状消失时间[(3.03±1.14)d]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4.65±1.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歧杆菌治疗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7.68±1.73)d]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9.72±2.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歧杆菌治疗组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9.03±1.84)d]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10.79±2.1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歧杆菌治疗组总有效率(93.11%)显着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双歧杆菌治疗组血MOT水平[(259.20±23.35)ng/L]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血MOT水平[(221.37±18.51)ng/L],治疗后4 d治疗组血MOT水平[(324.72±14.53)ng/L]高于对照组血浆MOT水平[(298.10±15.5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喂养不耐受后,采用微生态制剂恢复微生态平衡,缩短全胃肠喂营养时间,同时对胃肠道激索分泌水平恢复正常起到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二、全胃肠外营养和肠道通透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胃肠外营养和肠道通透性(论文提纲范文)

(1)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腔镜手术CO2气腹肠损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2.2 两组患者claudin-1 蛋白含量和DAO含量
    2.3 两组患者不同时段claudin-1 蛋白和DAO含量变化
3 讨论
    3.1 肠上皮屏障与claudin-1 蛋白
    3.2 CO_2 气腹对肠屏障的影响
    3.3 实验结果的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右美拖咪定对肠屏障功能的防护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针药结合外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西医研究进展
        1. EPISBO的概念
        2. EPISBO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3. EPISBO的发病机制
        4. EPISBO的临床特点
        5. EPISBO的治疗
        6. EPISBO的预防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中医研究进展
        1. 古籍文献溯源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中医药对EPISBO的治疗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与内容
        3. 安全性评价
        4. 随访
        5. 临床试验步骤
        6. 统计学处理
        7. 技术路线图
        8. 质量控制
    临床研究结果
        1. 基础资料
        2. 基线资料比较
        3. 疗效指标评价
        4. 安全性观察及不良反应
        5. 随访
    讨论
        1. 研究结果分析
        2. 本研究方案实施依据
        3. 本研究的优点
        4. 本研究的局限性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临床试验流程图
附录2 CONSORT 2010对照检查清单
致谢
个人简介

(3)急性胰腺炎腹腔微生态与肠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感染腔病原微生物学分布
    1.1 研究对象、资料及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排标准
        1.1.4 病例分组
    1.2 资料收集
        1.2.1 基线数据
        1.2.2 实验室检查
        1.2.3 临床治疗措施
        1.2.4 疾病重症化指标
    1.3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
    1.4 统计方法
    1.5 结果
        1.5.1 一般情况
        1.5.2 危险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1.5.3 胰腺感染患者病原微生物分布
        1.5.4 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分析
        1.5.5 胰内外感染时间
    1.6 讨论
    1.7 小结
二、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微生物分析
    2.1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资料收集
        2.1.5 样本采集处理
    2.2 粪便样本肠道菌群DNA提取及高通量测序分析
        2.2.1 实验流程
        2.2.2 生物信息学分析
    2.3 统计学处理
    2.4 结果
        2.4.1 一般情况
        2.4.2 炎症指标比较
        2.4.3 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特征性分析
        2.4.4 急性胰腺炎肠道菌群与相关指标Spearman相关分析
        2.4.5 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感染与非感染患者肠道菌群差异
        2.4.6 肠道菌群功能预测分析
    2.5 讨论
    2.6 小结
三、感染坏死性胰腺炎腹腔微生态和肠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
    3.1 资料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诊断标准
        3.1.3 纳排标准
        3.1.4 临床治疗
        3.1.5 样本采集及检测
    3.2 数据收集
    3.3 统计分析
    3.4 结果
        3.4.1 一般情况
        3.4.2 感染腔微生物和肠道微生物聚类分析
        3.4.3 感染腔微生物和肠道微生物物种注释分析
        3.4.4 感染腔微生物实验室培养与16SrDNA测序结果比较
        3.4.5 感染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恢复时间
    3.5 讨论
四、基于中医证候及早期清胰汤应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4.1 急性胰腺炎中医证候分型与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性研究
        4.1.1 研究对象
        4.1.2 诊断标准
        4.1.3 研究方法
        4.1.4 结果
    4.2 早期清胰汤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4.2.1 研究对象及方法
        4.2.2 观测指标
        4.2.3 临床治疗效果评估准则
        4.2.4 统计学处理
        4.2.5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急性胰腺炎与肠粘膜屏障的相关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胃肠外营养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相关指标变化
    2.2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炎症水平变化
    2.3 对比两组恢复时间
    2.4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3 讨论

(6)ERAS理念下营养护理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
        1.2.1 营养风险筛查
        1.2.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2.3 跌倒
        1.2.4 压力性损伤
        1.2.5 癌因性疲乏
        1.2.6 自我感受负担
        1.2.7 生命质量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创新性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终止试验
        2.2.4 出院标准
        2.2.5 样本量计算
    2.3 干预方法
        2.3.1 对照组干预方法
        2.3.2 试验组干预方法
        2.3.3 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方法对比
    2.4 观察指标及研究工具
        2.4.1 观察指标
        2.4.2 研究工具
    2.5 统计学方法
    2.6 伦理考虑
    2.7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营养状况与免疫指标
    3.3 肝功能
    3.4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3.5 术后并发症情况
    3.6 护理评估表
    3.7 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
    3.8 癌因性疲乏
    3.9 自我感受负担
    3.10 生活质量
第四章 讨论
    4.1 营养风险筛查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中应用的必要性
    4.2 围手术期营养护理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的重要性
    4.3 REAS理念下营养护理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中的应用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胰不同时机营养支持治疗对胰十二脂肠切除术后患者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入院48小时内启动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价值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8)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时间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文献检索策略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2.1 研究类型
        2.2.2 研究对象及纳入标准
        2.2.3 排除标准
        2.2.4 干预措施
        2.2.5 结局指标
    2.3 文献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疗效分析
        3.2.1 治疗后APACHE-II评分
        3.2.2 局部并发症(胰周感染)
        3.2.3 全身并发症(呼吸衰竭、感染)
        3.2.4 死亡率
        3.2.5 MODS发生率
        3.2.6 住院时间
        3.2.7 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
第4章 讨论
    4.1 结果讨论
        4.1.1 SAP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重要性
        4.1.2 SAP患者肠内营养优于全胃肠外营养
        4.1.3 SAP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优于延期肠内营养
    4.2 与既往Meta分析对比
    4.3 Meta分析的局限性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9)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营养支持护理方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营养成分
        1.2.1
        1.2.2 全肠内营养组中, 烧伤后的前24 h内通过口服途径或鼻管补充肠内营养制剂。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方法与预后
        2.1.1 全肠内营养组:
        2.1.2 全胃肠外营养组:
    2.2 血清胃泌素含量及血浆胃动素含量
    2.3 血浆丙二醛含量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变化
    2.4 血浆内毒素含量
    2.5 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变化
    2.6 血清二胺氧化酶活性变化
    2.7 尿液中L%, M%和L/M的变化
3 讨论

(10)微生态制剂在新生儿窒息后喂养不耐受的应用及其对胃动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喂养不耐受病例选择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样本的采集与测定
    1.5 疗效判定标准[2]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不同时间血MOT水平变化比较
3 讨论

四、全胃肠外营养和肠道通透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腔镜手术CO2气腹肠损伤的影响[D]. 马欢.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针药结合外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评价[D]. 季双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急性胰腺炎腹腔微生态与肠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D]. 姜珣.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4]不同时机营养支持治疗对胰十二脂肠切除术后患者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J]. 刘晓燕,柴长鹏,张有娣,周文策.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9(12)
  • [5]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胃肠外营养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 白亚楠. 临床研究, 2019(12)
  • [6]ERAS理念下营养护理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刘晓燕. 兰州大学, 2020(01)
  • [7]入院48小时内启动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价值的Meta分析[D]. 蒲昆鹏.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8]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时间meta分析[D]. 倪桥磊. 南昌大学, 2019(01)
  • [9]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营养支持护理方式的研究[J]. 吴婷婷,郭澍. 河北医药, 2018(03)
  • [10]微生态制剂在新生儿窒息后喂养不耐受的应用及其对胃动素的影响[J]. 穆艳顺,刘花玲,宋冬梅,刘红伟,刘俊峰,张冬婕,刘燕春. 中国医药导报, 2013(07)

标签:;  ;  ;  ;  ;  

全肠外营养和肠道通透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