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律在口腔修复中的作用

反馈律在口腔修复中的作用

一、反馈规律在口腔修复学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少玉[1](2021)在《磁珠耳穴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其中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约占70%,患病人群基数大,内分泌治疗是该部分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且内分泌治疗病程长,约60%的患者在接受内分泌治疗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类围绝经期症状,加重患者身体与精神负担,影响患者治疗的积极性,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而终止治疗,影响其预后与生存。临床上对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现代医学多结合患者症状参照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进行施治,疗效尚不明确且加重患者经济与精神负担,故寻找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十分必要。中医外治法是目前国家所提倡的无创治疗手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中医药的疗效也得到了进一步肯定,前期已有多项临床研究发现中药口服或联合针灸、磁珠耳穴等中医外治法在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引起的潮热、汗出、失眠方面疗效确切,但部分患者拒绝口服中药或恐针晕针等不能接受中药或针灸治疗,磁珠耳穴贴压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易于接受、副作用小等特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内外科疾病。目的:客观评价磁珠耳穴贴压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本研究收集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及山东省海阳市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门诊及病房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的类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60例,根据随机对照的原则按照1:1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磁珠耳穴贴压,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耳穴选用三焦、肝、乳腺、神门、交感为基础穴位,结合患者具体症状个体化加减取穴:潮热重加皮质下穴,心悸加心穴、降率穴,失眠加皮质下穴、神经衰弱点穴,烦躁易怒加枕小神经点穴,情绪低落加兴奋点穴,疼痛加神经点穴,头晕耳鸣加肾穴、内耳穴,腰背酸痛加肾穴、耳大神经点穴,疲乏加脾穴、口穴,伴有皮肤蚁行感者加肺穴、大肠穴,泌尿系症状加膀胱穴、肾穴,性生活困难及妇科症状加下焦穴、盆腔穴;每3-4天更换一次磁珠,两侧耳朵交替贴压,并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4-5次,每次不少于1分钟,以感到酸痛、麻胀、发热为宜。分别于治疗第1天、第8天、第15天进行改良Kupperman量表及中医症状评分,最后使用SPSS20.0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具有组间可比性(P>0.05)。2、改良Kupperman评分:两组接受治疗后第8天及第15天治疗组KI值均低于对照组,其中第8天两组间K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0.05),第15天两组间K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前提高,治疗组第8天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0%vs0%);第15天治疗组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6.7%vs6.7%),两组间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项症状方面,治疗组在改善潮热、汗出、失眠、感觉异常、易激动、头晕耳鸣、疲乏、腰背酸痛、心悸、皮肤蚁行感及性生活困难均有疗效(P<0.05),其中潮热、汗出、失眠、易激动、头晕耳鸣、腰背酸痛及疲乏改善明显(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症候评分:两组在接受治疗后第8天及第15天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第8天两组间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6>0.05),第15天两组间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明显(P=0.002<0.01);中医症候改善指数均较前明显上升,治疗后第8天治疗组高于对照组(26.67%vs0%),第15天治疗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vs3.3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症状方面,治疗组在潮热汗出、失眠、头晕耳鸣、心烦易怒、心神不安、胸胁胀痛、尿少、阴部干涩方面疗效明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仅心烦易怒、心神不安、评分较前下降,同时各症状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年龄段疗效:在接受治疗的第8天,治疗组各年龄段均有一定疗效,但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7>0.05),对照组各年龄段均未见疗效;在接受治疗第15天治疗组有效率较前有所增加,各组之间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928>0.05),对照组围绝经期组及绝经后组患者有效率较前有所增加,但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0.05)。治疗第8天两组间各年龄段患者治疗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15天两组患者中绝经前及围绝经期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5,P=0.001<0.05),绝经后组无统计学差异(P=0.173>0.05)。结论:磁珠耳穴贴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尤其在改善潮热、汗出、失眠、易激动、头晕耳鸣、腰背酸痛及疲乏方面临床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

颜艳,赵帅,徐国强[2](2021)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口腔修复学”的教学实践》文中研究指明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使得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了巨大的改变。文章选取口腔医学专业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传统课堂授课模式,比较两种方法在"口腔修复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结果显示,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口腔修复学"的课程成绩,同时也能提高自主学习、团队交流和合作能力,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

刘苗凤[3](2020)在《以微信平台健康教育为主导的延续性护理对口腔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生活质量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干预方案,并探讨该干预方案对口腔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生活质量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为口腔癌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某三甲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66例口腔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延续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83例,给予出院前健康教育和出院后电话随访的常规延续性护理,试验组83例给予出院前健康教育和出院后微信平台健康教育的延续性护理。两组患者均于出院前完成吞咽功能、张口度、咀嚼功能、语音清晰度、生活质量(Functional Assessment Cancer Treatment Comprehensive,FACT-G4)及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I)的评估,干预后于术后第2个月、第4个月再次完成吞咽功能、张口度、咀嚼功能、语音清晰度、FACT-G4和PTGI的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各评分之间的差异。数据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使用(x±s)进行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应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出院前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张口度、咀嚼功能、语音功能、FACT-G4和PTG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和4个月,两组患者各评分之间均有显着差异。(1)术后2个月和4个月,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患者吞咽功能得明显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2个月和4个月,两组患者张口度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张口度评级正常和轻度受限的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2个月和4个月,两组患者咀嚼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患者咀嚼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2个月和4个月,试验组患者语音功能得到持续改善,对照患者术后2个月语音功能改善较明显,术后2至4个月语音功能未见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患者语音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2个月和4个月,两组患者FACT-G4和PTGI评分及各维度的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试验组患者FACT-G4和PTGI评分及各维度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两种不同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后,患者术后2个月和术后4个月吞咽功能、张口度、咀嚼功能、语音功能、FACT-G4和PTGI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微信平台健康教育组患者吞咽功能、张口度、咀嚼功能、语音功能、FACT-G4和PTGI提高更明显,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微信平台健康教育跟踪指导的实施促进了口腔癌患者术后口腔功能的康复,并对口腔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创伤后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陆岩[4](2020)在《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合了线上和线下学习优势的混合式学习成为当下主要的学习方式。同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愈来愈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一般认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需要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完成。在混合式学习成为重要学习方式的背景下,如何在混合式学习活动中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将围绕“如何设计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混合式学习活动”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构建出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混合式学习活动模型。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者提供些许参考。本研究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运用内容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在分析批判性思维和混合式学习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批判性思维发展的两条主要路径为理论依据,运用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的原则与策略对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混合式学习活动模型进行了理论构建,在此基础上选取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2019级学硕班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依托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原理”开展三轮迭代研究,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使用内容分析法,选用批判性思维在线话语分析模型对学习者的在线话语文本进行编码分析,通过数据及课堂反馈对模型进行了两次修订。此外,还在课程实施的前后使用调查研究法,借助《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验量表》对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测量,验证了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混合式学习活动模型及活动的有效性。本研究通过三个阶段的活动实施,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本研究构建了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混合式学习活动模型,模型中的混合式学习活动主要由线上自主学习、线上讨论学习、线下辩论学习、线上反思总结四个阶段组成,学习者在混合式学习活动中具体的学习任务则是围绕着依据批判性思维发展过程设计的分析情景,选择立场;补充论据,推理论证,初步交流;相互评估,开展辩论,自我校准;反思与总结这一主线展开。此外,模型还强调问题生成工具、角色与分工、提供资源工具等学习支架对于混合式学习活动中批判性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其次,在本研究的模型迭代过程中,笔者发现以下几种策略与方法可以较为有效地促进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发展:(1)在学习活动设计时既关注清晰准确的批判性思维发展过程对学生的引导与促进作用,又关注基于批判性思维衡量标准而生成的针对性问题对学习者思维发展的推动作用;(2)以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为目的,运用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原则与策略对教学活动要素进行重组;(3)引导学习者进行课前线上发散讨论,以及基于课前讨论关键问题在课中展开收束性的辩论;(4)加强线上学习环节教师的监控与反馈;(5)设计有争议且与学习者关系密切的情景及论题。

王美青[5](2015)在《学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认为学是关于咬合生理病理特征的科学,涉及咬合的形态、功能,包括咬合功能的正常与异常。临床上,咬合异常不仅可能诱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磨牙症、颈椎功能紊乱病以及牙周损伤,而且还可能导致异常磨耗、牙体纵折、食物嵌塞、咬合接触性牙敏感等牙体病,以及牙尖擦伤性口腔黏膜异常、味觉异常、裂纹舌及舌异常运动等问题,并可能由此影响精神心理状态。从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病理学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等角度全面评价咬合,进而研发咬合诊断技术,在临床循证研究的基础上,探索相应的咬合诊疗规范,是学研究面临的首要问题。

姜金刚[6](2013)在《多操作机排牙机器人运动学建模及精确控制》文中研究表明口腔修复机器人作为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以其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自动化等优点,成为现代口腔修复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采用的单操作机排牙,难以实现人工牙的依次抓取和定位问题,且抓取效率和精度低。本文提出采用多操作机进行全口义齿排列的方法,利用多个操作机的协调配合实现人工牙位置和姿态的精确控制,使得全口义齿的排列既能满足无牙颌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美观要求,又能提高排牙的效率和精度。针对多操作机排牙机器人的运动学问题和排牙规则量化问题,进行了多操作机排牙机器人运动学建模研究。建立了考虑牙位转矩角和轴倾角的不同型号解剖形态人工牙定量化表达坐标系。在牙弓曲线幂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多操作机排牙机器人牙弓曲线发生器的数学模型,提出采用牙宽迭代法实现人工牙在牙弓曲线上位置的计算,并利用人工牙控制点实现散牙在牙弓曲线发生器上的位置补偿。利用解析法建立了多操作机排牙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并利用患者病例进行了计算和仿真,验证了运动学模型建立的正确性。针对牙弓曲线发生器的协调运动问题,进行了牙弓曲线发生器的运动规划和联合仿真。提出了采用牙弓参数等增量法实现牙弓曲线发生器各控制点的运动规划,仿真分析比较了三种规划方法时牙弓曲线发生器运动过程中的应力情况,验证了该运动规划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牙弓曲线发生器的联合仿真,各控制点联合仿真轨迹与理论轨迹对比分析的结果验证了柔性牙弓曲线发生器及其驱动模块动力学模型、控制模型的准确性和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针对排牙操作协调运动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进行了多操作机排牙机器人精确运动控制的研究。提出了采用高解析度预设定时、高解析度实时定时和CPU时间戳定时器实现控制脉冲输出的方法。进行了上述三种方法实现控制脉冲输出的精度和稳定性的分析,并给出了以上三种软件定时方法实现控制脉冲输出误差存在的原因。结果表明:高解析度实时定时实现脉冲输出的稳定性和精度满足多操作机排牙机器人精确控制的要求。搭建了多操作机排牙机器人实验平台,进行了牙弓曲线发生器的控制实验和排牙实验。牙弓曲线发生器控制实验表明牙弓曲线发生器运动的实际轨迹、联合仿真轨迹和理论轨迹具有一致性,验证了高解析度实时定时产生控制脉冲控制多操作机排牙机器人同步精确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证明了联合仿真模型的合理性和精确性。以单点最大误差作为排牙结果的量化评价依据,进行了两例不同牙槽嵴吸收程度患者的排牙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上下牙列的单点最大误差均不大于1.72mm。并将机器人排牙结果与手工排牙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机器人排牙结果验证了排牙量化理论和运动学模型的准确性和多操作机实现全口义齿排列策略的可行性。

曹霞,冯希平,张建中,郑家伟,白果[7](2012)在《疾病为导向的口腔医学整合式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文中提出"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设置与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教育改革的要求差距甚远。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从2011年起开展了口腔医学长学制"疾病为导向的整合式课程体系改革",针对原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将临床医学课程按系统、口腔医学课程按疾病发展规律初步建立了整合式课程,教学方法上采取大课和讨论课交织,成绩考核由单一评价改为综合评价通过实践.提出了推进改革的进一步思考。

徐辉,唐成忠,李益材,毛钊,冷旭,翁志强[8](2012)在《口腔修复临床实习带教的特点及经验》文中提出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向临床医师转变的关键阶段,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学人才的培养,更对医学生此后的从医生涯产生重大影响。与口腔医学其他学科相比,口腔修复临床实习与带教呈现出一些显着的特点。文中结合多年临床带教经验,分析探讨学科带教特点与经验,以期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韩厚年[9](2012)在《基于牙齿特征的数控加工刀轨优化算法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离散曲面及其数控加工技术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造船、汽车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论文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为依托,以口腔修复CAD/CAM系统开发为背景,对基于牙齿特征的数控加工刀轨优化算法开展研究与应用。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针对给定的非凸区域加工范围的口腔修复体的行切走刀方式具有跳刀频繁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二维平面规划的导动曲线生成算法。通过建立交点与加工区域边界的拓扑连接关系,根据对应关系按照一定的原则连接交点以及区域的边界点从而构建出连续的较少跳刀的导动曲线。最终生成刀具轨迹的跳刀次数与导动曲线的跳刀次数一致,能显着减少跳刀次数,提高加工效率。(2)针对实际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机床频繁振动以及过切量大的问题,本文分别提出了刀具轨迹连接优化算法和基于精度模型的优化算法。在刀具轨迹连接处采用三圆弧组成的空间圆弧过渡,使其光滑过渡以减少机床振动对牙齿加工质量的影响;通过首末刀位点,迭代计算出牙齿最大轮廓上的近似交点,保留了更多的牙齿特征,能显着减少过切量。(3)基于机器翻译的方法研发了NC文件的翻译模块,能够完全保证数控操作与NC程序的符合性。采用VERICUT建立了口腔修复体专用机床的虚拟机床,实现了由本文生成的牙齿修复体的刀具轨迹双面加工模拟,验证了本文计算生成的牙齿修复体的刀轨的正确性。

江帆,米方林[10](2011)在《《口腔修复学》多维教学体系构成的思考》文中指出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口腔修复学非常有必要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等多维一体的综合体系。本文主要探讨了构建《口腔修复学》多维教学体系的原则、方法和内容。

二、反馈规律在口腔修复学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反馈规律在口腔修复学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磁珠耳穴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现状
        1 内分泌治疗是受体阳性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
        2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类型及机制
        3 不同时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4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5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进展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现状
        1 中医对乳腺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病机认识
        2 贾玫教授对乳腺癌及其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见解
        3 中医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类围绝经期综合征证型的认识
        4 疏利三焦、燮理阴阳为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5 中医药改善类围绝经期综合征方法
        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案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及病例数
        2.2 病例选择标准
        2.3 病例纳入标准
        2.4 病例排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及处理
        2.6 不良反应观察与分析
        2.7 安全性指标
    3 研究设计
        3.1 治疗方法
        3.2 观察周期及节点
        3.3 主要观察指标
        3.4 疗效判定
        3.5 统计学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基线资料
        4.2 两组疗效分析与对比
        4.3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4.4 小结
讨论
    1 理论基础
        1.1 耳穴的中医理论基础
        1.2 耳穴的现代医学理论基础
        1.3 耳穴作用机制
    2 选穴分析及加减取穴
        2.1 三焦穴分析
        2.2 肝、乳腺穴位分析
        2.3 神门、交感穴位分析
        2.4 加减取穴分析
    3 本项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
        3.1 研究设计
        3.2 评价指标
        3.3 研究样本量及研究时长
    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改良Kupperman评分
附录2 中医症候积分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口腔修复学”的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对象
    1.2 教学实施
        1.2.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1.2.2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1.2.3 教学反馈与考核
2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4 研究结论

(3)以微信平台健康教育为主导的延续性护理对口腔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生活质量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样本量计算
    2.3 方法
    2.4 效果评价
    2.5 观察指标
    2.6 测量工具
    2.7 质量控制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4.2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的比较
    4.3 两组患者张口度的比较
    4.4 两组患者咀嚼功能的比较
    4.5 两组患者语音功能评分的比较
    4.6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4.7 两组患者创伤后成长评分的比较
5 讨论
    5.1 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对口腔癌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5.2 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对患者张口度的影响
    5.3 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对口腔癌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
    5.4 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对口腔癌患者语音功能的影响
    5.5 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对口腔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5.6 口腔癌的延续性护理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口腔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4)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1.2 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1.3 混合式学习方式逐渐得到普及
    1.2 问题陈述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批判性思维
        1.4.2 混合式学习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1.5.1 信息加工理论
        1.5.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5.3 活动理论
    1.6 研究设计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6.3 研究工具
2 文献综述
    2.1 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混合式学习活动综述
        2.1.1 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混合式学习活动研究
        2.1.2 批判性思维与混合式学习的关系
    2.2 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
        2.2.1 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过程研究
        2.2.2 批判性思维培养活动学习方式研究
        2.2.3 批判性思维发展的促进策略研究
        2.2.4 批判性思维培养活动现有模型研究
    2.3 混合式学习活动综述
        2.3.1 混合式学习活动的混合模式研究
        2.3.2 混合式学习活动的混合策略研究
3 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混合式学习活动模型构建
    3.1 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理论框架构建
        3.1.1 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理论框架构建依据
        3.1.2 批判性思维发展阶段及过程分析
        3.1.3 问题生成工具分析
        3.1.4 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理论框架构建
    3.2 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混合式学习活动模型构建依据及过程分析
    3.3 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学习活动设计
        3.3.1 分析情景,选择立场
        3.3.2 补充论据,推理论证,初步交流
        3.3.3 相互评估,开展辩论,自我校准
        3.3.4 反思与总结
    3.4 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
        3.4.1 线上自主学习活动
        3.4.2 线上讨论学习活动
        3.4.3 线下辩论学习活动
        3.4.4 线上反思总结活动
    3.5 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混合式学习活动支架设计
        3.5.1 角色与分工设计
        3.5.2 资源与工具设计
    3.6 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混合式学习活动模型构建
4 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
    4.1 研究准备
        4.1.1 课程内容分析
        4.1.2 学习者分析
        4.1.3 学习环境分析
    4.2 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混合式学习活动及学习任务设计
        4.2.1 学习情境的设计
        4.2.2 学习活动及任务的设计
    4.3 问题生成工具的使用培训
        4.3.1 问题生成工具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
        4.3.2 问题生成工具的使用案例
    4.4 角色的划分与任务确定
    4.5 资源及工具的设计
    4.6 学习活动的实施与数据的收集处理
5 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混合式学习活动的数据分析及模型修订
    5.1 第一轮学习活动数据分析及模型修订
        5.1.1 第一轮学习活动数据分析
        5.1.2 研究小结及模型修订
    5.2 第二轮学习活动数据分析及模型修订
        5.2.1 第二轮学习活动数据分析
        5.2.2 研究小结及模型修订
    5.3 第三轮学习活动数据分析
        5.3.1 第三轮学习活动数据分析
        5.3.2 整体学习活动数据分析
    5.4 学习活动实施前后测数据分析
        5.4.1 批判性思维倾向分析
        5.4.2 批判性思维技能分析
6 总结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批判性思维在线话语分析维度编码表
附录二 问题生成工具的使用案例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学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咬合功能活动规律
2 异常接触对咬合功能的影响
3 功能性咬合的检查与诊断

(6)多操作机排牙机器人运动学建模及精确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机器人技术在义齿排列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机器人技术在义齿排列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机器人技术在义齿排列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软件定时实现步进电机精确控制研究现状
    1.4 联合仿真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6 论文的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1.6.1 课题来源
        1.6.2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多操作机排牙机器人运动学建模
    2.1 引言
    2.2 多操作机排牙机器人机构分析
    2.3 牙弓曲线发生器数学模型
        2.3.1 无牙颌弓及牙弓的数学模型
        2.3.2 人工牙列和无牙颌弓的形态适配方程
        2.3.3 牙弓曲线发生器的数学模型
    2.4 多操作机排牙机器人坐标系的建立
    2.5 排牙规则的数字化表达
        2.5.1 数字化人工牙坐标系的建立
        2.5.2 人工牙在牙弓曲线上的位置计算
        2.5.3 人工牙在牙弓曲线上的位置补偿
    2.6 多操作机排牙机器人初始位置的确定
        2.6.1 牙弓曲线发生器机构初始位置的确定
        2.6.2 手动转轴初始位置的标定
        2.6.3 调整螺杆初始位置的标定
        2.6.4 单个操作机在牙弓曲线发生器上的初始位置标定
    2.7 多操作机排牙机器人运动学计算
        2.7.1 牙弓曲线发生器控制点的位置计算
        2.7.2 近远中向转动角度计算
        2.7.3 调整螺杆移动距离计算
        2.7.4 单个操作机在牙弓曲线发生器上的位置计算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操作机排牙机器人柔性牙弓曲线发生器联合仿真
    3.1 引言
    3.2 柔性体建模理论
        3.2.1 柔性体的表示
        3.2.2 柔性体运动微分表达式
    3.3 牙弓曲线发生器驱动机构的动力学模型
    3.4 牙弓曲线发生器驱动控制数学模型的建立
    3.5 牙弓曲线发生器运动规划方法
        3.5.1 牙弓曲线发生器运动规划方法分析
        3.5.2 牙弓曲线发生器运动规划方法仿真比较
    3.6 牙弓曲线发生器联合仿真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操作机排牙机器人的精确运动控制研究
    4.1 引言
    4.2 多操作机排牙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案
    4.3 高解析度定时控制脉冲实现方法
        4.3.1 高解析度预设定时控制脉冲实现方法
        4.3.2 高解析度实时定时控制脉冲实现方法
    4.4 高解析度定时实现控制脉冲输出的精度和稳定性分析
        4.4.1 高解析度预设定时和实时定时实现控制脉冲输出精度分析
        4.4.2 高解析度预设定时和实时定时实现控制脉冲输出稳定性分析
    4.5 CPU时间戳定时控制脉冲实现方法
    4.6 高解析度实时定时和CPU时间戳定时实现控制脉冲输出精度和稳定性比较
        4.6.1 高解析度实时定时和CPU时间戳定时实现控制脉冲输出的精度比较
        4.6.2 高解析度实时定时和CPU时间戳定时实现控制脉冲输出稳定性比较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操作机排牙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系统与实验步骤
        5.2.1 实验系统
        5.2.2 实验步骤
    5.3 实验指标
    5.4 牙弓曲线发生器控制实验
        5.4.1 未考虑前馈控制的牙弓曲线发生器控制实验
        5.4.2 考虑前馈控制的牙弓曲线发生器控制实验
    5.5 多操作机排牙实验
        5.5.1 无全口义齿经历患者的排牙实验
        5.5.2 多次全口义齿经历患者的排牙实验
    5.6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专利
获奖
致谢

(8)口腔修复临床实习带教的特点及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口腔医学本科生口腔修复临床实习所面临的难题
2 对策与措施
    2.1 帮助实习医学生尽快适应“两个转变”
    2.2 帮助实习医学生尽快了解学习特点
    2.3 帮助实习医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内容和方法
3 口腔修复的学科特征和实习带教特点
    3.1 口腔修复要求具有较强的空间立体思维和动手能力
    3.2 口腔修复强调设计的重要性
    3.3 口腔修复要求较高的美学素养
    3.4 口腔修复更需增强医患沟通理念
4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在口腔修复临床实习中的作用
    4.1 以牙齿为基础的教学法 (tooth-based learning, TBL)
    4.2 以牙模为基础的教学法 (model-based Learning, MBL)
    4.3 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case-based learning, CBL)
5 带教老师在口腔修复临床教学中的作用

(9)基于牙齿特征的数控加工刀轨优化算法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CAD/CAM 修复系统
    1.3 国内外牙齿修复体系统的发展现状
        1.3.1 国外牙齿修复体系统的发展现状
        1.3.2 国内牙齿修复体系统的发展现状
    1.4 三角网格曲面的刀具轨迹生成技术的现状
    1.5 论文的选题背景
    1.6 本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基于导动曲线规划的牙齿修复体刀轨生成技术的研究
    2.1 前言
    2.2 基本加工术语
        2.2.1 刀具类型
    2.3 开发工具
    2.4 基于导动曲线规划的刀具轨迹的算法原理
    2.5 导动曲线的规划
        2.5.1 边界链表和交点链表的建立
        2.5.2 轮廓交点的处理
        2.5.3 边界链表和交点链表拓扑关系的建立
        2.5.4 交点及边界点的拓扑连接
        2.5.5 导动曲线的排序
    2.6 映射刀轨的生成
        2.6.1 刀位面的获取
        2.6.2 加工步长初值的设定
        2.6.3 刀位点的计算
    2.7 实验与分析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牙齿特征的刀具轨迹的优化技术的研究
    3.1 前言
    3.2 刀具轨迹连接优化建模
        3.2.1 刀具轨迹连接方式的影响
        3.2.2 刀具轨迹连接处的优化方案
        3.2.3 优化连接方案的实现
        3.2.4 优化连接方案的分析
    3.3 基于精度模型的优化
        3.3.1 刀具轨迹映射方式的影响
        3.3.2 基于精度模型的优化方案
        3.3.3 优化模型方案的实现
        3.3.4 优化模型方案的分析
    3.4 实验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三轴半数控刀轨的后置处理技术的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机器翻译的后置处理技术的研究
        4.2.1 后置处理的基本原理
        4.2.2 后置处理的流程
        4.2.3 基于机器翻译的后置处理模块
        4.2.4 APT 语言与 NC 语言的分析
        4.2.5 后置处理的 IO 设计
        4.2.6 基于机器翻译算法的分析
    4.3 基于牙齿口腔修复体的 VERICUT 仿真技术的研究
        4.3.1 VERICUT 的机床仿真
        4.3.2 虚拟机床简化模型的建立
        4.3.3 仿真实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口腔修复学》多维教学体系构成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服务基础理论教学, 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
2 传授模式多元化, 调动学生积极性
3 多种实验方法相结合,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4 完善考核系统

四、反馈规律在口腔修复学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磁珠耳穴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D]. 刘少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口腔修复学”的教学实践[J]. 颜艳,赵帅,徐国强. 江苏科技信息, 2021(12)
  • [3]以微信平台健康教育为主导的延续性护理对口腔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生活质量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研究[D]. 刘苗凤.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4]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 陆岩. 西北师范大学, 2020(12)
  • [5]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 王美青.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5(01)
  • [6]多操作机排牙机器人运动学建模及精确控制[D]. 姜金刚.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3(01)
  • [7]疾病为导向的口腔医学整合式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 曹霞,冯希平,张建中,郑家伟,白果.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2(12)
  • [8]口腔修复临床实习带教的特点及经验[J]. 徐辉,唐成忠,李益材,毛钊,冷旭,翁志强.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2(08)
  • [9]基于牙齿特征的数控加工刀轨优化算法研究与实现[D]. 韩厚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04)
  • [10]《口腔修复学》多维教学体系构成的思考[J]. 江帆,米方林.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1(01)

标签:;  ;  

反馈律在口腔修复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